如图1,已知等式为x+32=76,则方程76=?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题了,借助练*题可以提高考试效率。你知道什么样解方程的练*题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解方程练*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解方程练*题1

  1、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 )

  3、用m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s米,边长是( )米。

  2、一套校服a元,学校买回700套,花了( )元。

  3、爷爷今年b岁,是小花年龄的7倍,小花今年( )岁,明年( )岁。

  4、一根绳子长n米,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m米,还剩( )米。

  5、一千克葡萄y元,5y表示(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a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用a、b、c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是( )。

  8、用a,b,c来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是( )。

  9、用a,b,c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是( )。

  10、用a,b,c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是( )。

  1、一箱苹果重30千克,每千克进货价格为1.56元,卖出的价格是3.44元,全部卖出去可以赚多少元?

  2、养殖场养鸡2300支,养的鸭子是鸡的3倍,养殖场养鸭子多少只?

  3、一个文具盒12.5元,一个书包是文具盒的'5倍还少1.8元,一个书包多少元?

  4、王叔叔从商店买回8个工作本,给售货员100元,找回11.2元,每个工作本多少元?

  5、一个洗脸盆3.8元,李阿姨买回6个洗脸盆,5条毛巾,一共花去了77.8元,每条毛巾多少元?

  初二解方程练*题2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练*题

  1、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2、宁夏的同心县是一个“干渴”的地区,年*均蒸发量

  3、大楼高29.2米,一楼准备开商店,层高4米,上是2325mm,比年*均降水量的8倍还多109mm,同心县的 面9层是住宅。住宅每层高多少米? 年*均降水量多少毫米?

  4、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97,这两个自然分别是多少?

  5、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84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6、爸爸今年的年龄儿子的4倍,爸爸比儿子大27岁。儿子和爸爸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7、我买了两套丛书,单价分别是:>2.5元/本, >3元/本,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共花了22元。 每套丛书多少本?

  初二解方程练*题3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叫做方程。

  (2)被减数=差( )减数,除数=( )○( )

  (3)求______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元;买4支铅笔,每支b元。一共付出( )元。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3. x=3.7是下面方程( )的解。

  五、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阅读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1)

——五年级数学奥数解方程练*题

五年级数学奥数解方程练*题

  奥数是一门很锻炼思维的学科,多做练*题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杨树和杉树一共360棵。 2.白兔比灰兔少28只。

  3.甲车比乙车多行45千米。   4.买轿车比面包车多付8万元。

  三、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小兰家养了x只公鸡,养的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母鸡有( )只。

  (2)一本故事书的价钱是x元,一本字典的价钱是一本故事书的2.5倍。一本字典( )元,3本故事书和2本字典一共是( )元。

  (3)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5倍多12棵,梨树有( )棵。

  (4)学校有老师x人,学生人数是老师的20倍,20x表示( ),20x + x表示( )。

  四、用方程解应用题

  1、王老师在商店买了12枝钢笔,付出100元,找回22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2、体育室有羽毛球86个,比毽子个数的4倍少14个。毽子有多少个?

  3、水果店要运进水果2820千克,已经运进24筐,每筐重42.5千克,其余每筐重60千克。还要运进几筐?

  4、粮店里原有2650千克面粉,卖出100袋后,还剩15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小巷施工奥数题及答案

  一条长1200M的小巷进行路面修理,计划由甲乙共同完成,若甲、乙合做24天可完成,若甲乙合做16天后,剩下由乙独做20天完成,求甲乙每天修路多少M?若每天用70元,乙每天用40元,要使工程费用不超过2500元,问:甲队至多施工几天?

  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24

  甲单独完成需要1/(1/40)=40天

  乙单独完成需要1/(1/60)=60天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2)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题

  解方程是数*用里面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份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的练*题,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题

  二、列方程解文字题

  1.某数除以3的商加上60乘2的积,和是124.5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18后再与9相乘,结果是54。这个数是多少?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苹果的重量乘5,再加上20吨,就是橘子的重量。橘子重38.5吨,苹果重多少吨?

  2.小亚买5个篮球付出380元,找回20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3、九江长江大桥全长7675米,比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的5倍少675米。武汉长江大桥全长多少米?

  4.甲地到乙地全长500千米,一辆大客车先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了3小时,又用2小时行完剩下的路。剩下的路*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某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0.5吨,可以烧30天。实际多烧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吨?

  6.用一根长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17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7、师徒俩人共做96个风筝,师傅做的比徒弟多2倍。师徒俩人各做多少个风筝?

  8.小巧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均分92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均分提高了2分。她英语考了多少分?

  拓展阅读:五年级数学题目

  1、若一组数据6、7、5、6、x、1的*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均数分别是()。

  3、在一次英语口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0、100、80、60、80、70、90、100,则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是()。

  4、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20人,15岁的有15人,16岁的有6人。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均分,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5、有7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的前4个数的*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均数是42,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6、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

  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7、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年龄组:13岁、14岁、15岁、16岁。参赛人数:5、19、12、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28%。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

  8、某公司10名销售员,2004年完成的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销售额/万元:3、4、5、6、7、8、9

  销售员人数:1、3、2、1、1、1、1

  (1)求销售额的*均数、众数、中位数;

  (2)2005年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年销售额,准备采取超额有奖的措施,请根据(1)的结果,通过比较,合理确定2005年每个销售员统一的销售额标准。

  9、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第一次数学成绩的成绩统计表:成绩/分:50、60、70、80、90、人数:1、4、x、y、2

  (1)若成绩的*均数为73分,求x和y的值。

  (2)设此班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

  10、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彩旗方队。现在抽测了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厘米):166,154,151,167,162,158,158,160,162,162。

  (1)依据样本数据估计该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均身高约是多少?

  (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请你依据样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方队的女生的方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填空(20分)

  1、7020*方分米=()*方米

  2、4.5小时=()小时()分

  3、48的约数有(),把48分解质因数是()

  4、分数单位是1/7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5、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是最小的质数,分母是合数,这个分数最大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1。

  6、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8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方分米。

  7、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16,另一个数是()。

  8、A=2×3×5×7,B=3×5×5×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10、4/9与5/11比较,()的分数单位大,()的分数值大。

  11、用一根96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框架长10厘米、宽6厘米、高()厘米。

  12、825÷3的商是(),它是一个()位数。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分)

  1、下面式子中,是整除的式子是()

  2、在2/3、3/20和7/28中,()能化成有限小数。

  ①3个②2个③1个

  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①奇数②偶数③合数

  4、A=5B(A、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②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③A能被B整除,A含有约数5

  5、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7、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这两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有()

  ①2个②4个③6个

  8、今年的第二季度是()天。

  9、用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每张长12厘米,宽8厘米。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这种长方形纸()。

  ①4张②6张③8张

  10、一根10米长的竹竿,先截1/2,再截1/2米,这时还剩()

  ①5米②9/2米③0米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3)

——五年级上数学解方程练*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数学解方程练*题及答案

  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五年级上数学解方程练*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五年级上数学解方程练*题及答案 篇1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叫做方程。

  (2)被减数=差( )减数,除数=( )○( )

  (3)求______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元;买4支铅笔,每支b元。一共付出( )元。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3、x=3.7是下面方程( )的解。

  五、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3倍等于8.4

  一、(1)未知数的值(2)+;被除数÷商(3)方程的解(4)5A+4B

  二、(1)×(2)×(3)×(4)√

  三、(1)③(2)③(3)③

  五年级上数学解方程练*题及答案 篇2

  (1)使方程上下两侧相同的________,称为方程。

  (2)被减数=差( )减数,除数=( )○( )

  (3)求______的`全过程称为解方程。

  (4)小亮买5支签字笔,每一个a元;买4支签字笔,每一个b元。一共努力( )元。

  1.带有未知量的算式称为方程。( )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1.下边的算式中,( )是方程。

  3. x=3.7是下边方程( )的解。

  五、用方程表明下边的排列与组合,并算出方程的解

  一、(1)未知量的值(2)+;被除数÷商(3)方程的解(4)5A+4B

  二、(1)×(2)×(3)×(4)√

  三、(1)③(2)③(3)③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4)

——小升初古诗必备练*题

  (1) __毛浮__水,__掌拨清波。(2) __日依山尽,__河人海流。

  (3) 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4) 两个__鹏鸣__柳,一行__鹭上__天。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桔__时。

  (1) 不知细叶谁裁出,__月春风似剪刀。(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__日还。

  (5) 碧玉妆成__树高,__条垂下绿丝绦。

  (1) 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2) 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少一人。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__渔火对愁眠。

  古诗文中“游”名胜。

  下列写的是哪处名胜吗?它属于哪个省(市、县)?请分别填在横线上和括号内。

  (1) __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 不识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3) 京口瓜洲一水间,__只隔数重山。 ( )(4) 劝君更尽二杯酒,西出___无故人。 ( )

  (5) 朝辞__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6) _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7) 即从__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关。 ( )

  (9) 故人西辞__,烟花三月下扬州。 ( ) (10) 欲把___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下边所选古诗句中,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请你把它们填出来。

[小升初古诗必备练*题]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5)

——关于初二英语形容词比较级专项练*题

关于初二英语形容词比较级专项练*题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初二英语形容词比较级专项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6)

——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练*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练*题及答案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练*题,借助练*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练*题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练*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则它的( )

  A、质量、体积都变大

  B、质量、密度都变大

  C、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2、甲、乙、丙三个实心铁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2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相同

  3、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克的盐水,酒精和水,比较它们的液面,液面最高的是( )

  4、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 )

  5、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D、原来装水一样多

  6、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铁<ρ铜<ρ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

  1、软木的密度是0、25×103千克/米3,它的意义是 。

  2、两金属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则密度较大的是 的金属球;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两个金属球则质量较小的是 的金属球。

  3、甲醇的密度为0、80×103千克/米3,则4千克甲醇至少要用容量为1、24L的瓶子 只才能装下。

  4、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某单位需要横截面积是5毫米2的铜线2500米,需购买这种铜线 千克。

  5、把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一起倒入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它们的总高度是73厘米,此时水柱的高度是厘米。

  1、学校的一只铅球体积约0、52分米3,质量是4千克,已知铅的密度是11、3×103千克/米3,它是铅做的`吗?通过计算证明。

  2、用同一个木模做成的两只铸模,分别浇铸铝锭和钢锭。已知铝=2、7×103千克/米3,钢=7、8×103千克/米3,若铝锭质量为10、8千克,则钢锭质量为多大?

  3、体积为20厘米3,质量为78克的空心铁球,其空心部分体积多大?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总质量为多大?

  4、一个瓶子的质量是0、40千克,装满水时质量是0、90千克,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的质量0、85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5、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现在配制了0、4升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52千克,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用计算的方法说明)?应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

  1、每1米3软木的质量是0、25×103千克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7)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由于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测出物质的密度,查密度表就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密度练*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填空题:26%

  1、物体里所含 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_____ 的改变,国际单位中质量的主单位是。

  2、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2)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50 ,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为0.025 。

  3、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国际单位是 。

  4、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

  5、制作风筝要选用密度 的材料,制造机器的底座则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铁的密度是7.9g/cm3,合 kg/m3,将质量为237g的实心铁球浸没在盛有150cm3酒精的量筒中,液面将升高到 cm3处。

  7、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是 g/cm3,一瓶煤油,瓶内煤油的密度是0.8103 kg/m3,将煤油倒去一半,则瓶内剩下煤油的密度是 。

  8、有一同学用托盘天*称量某物体的质量,调节时忘了将游码调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线处,那么他测量的结果将偏 。若他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将偏 。

  9、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一体积为0.2 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为 m3。

  10、一玻璃瓶质量为500g,当瓶中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1.7kg,则玻璃的容积为 m3;用此瓶装满某种油时,油和瓶的总质量为1.46 kg,则油的密度是 kg/m3。

  1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大的物体密度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小的物体密度 。

  1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体积关系为V甲=4V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乙=3.5甲,如果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一定是 物体。

  二、选择题:24%

  1、某同学在调好的天*左盘放一小石块,右盘所的放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天**衡,则被测石子质量( ) A、78.4g B、78.2g C、78.0g D、无法确定

  A、能装0.5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0.6kg的酒精

  B、能装0.5kg的酒精瓶子一定能装下0.6kg的纯净水

  C、水和酒精的质量比是5:4

  D、水和酒精的体积比是4:5

  3、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称物体质量时,若指针稍偏左,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盘中加砝码 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向右调*衡螺母

  4、某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在游码没有放在零刻线处,就将天*的横梁调节*衡,用这种情形下的天*称得物体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5、*时我们常说油比水轻实质上是指( )

  A、油的重量比水小 B、油的.质量比水小 C、油的密度比水小 D、油的体积比水小

  6、用铜、铁、铝三种物质制成三个质量和体积均相等的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球都可以做成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铁球、铜球是空心的

  C、铁球是实心的,铝球、铜球是空心的 D、铜球是实心的,铁球、铝球是空心的

  7、下列关于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B、自来水的密度和鲜桔水的密度相等

  C、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密度小 D、液体的密度一定比气体的密度大

  8、要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同学在用量筒测盐水体积时,以盐水水面边缘处所对刻度为测量值,这样测定出的盐水密度会( )A、偏大 B、偏小 C、准确 D、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9、用下述方法测下图所示玻璃瓶的容积。用刻度尺测量瓶的高为L。瓶底的直径为D,往瓶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L1,堵住瓶口,将瓶倒置后测出水面

  与瓶底的距离L2,由此可得出瓶的容积V约为( )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

  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的密度水之间的大

  A、C,且水 B、C,且水

  C、C,且水 D、C,且水

  11、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煤油和

  硫酸,已知油,则( )

  A、甲杯中装的是水 B、乙杯中装的是煤油

  C、丙杯中装的是硫酸 D、丙杯中装的是煤油

  12、有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金属球和一架调节好的天*

  将甲球放在天*的右盘,乙球放在天*的左盘,当移动游码到一定

  的位置后,天*的横梁可达到*衡,那么这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球的密度稍大 B、乙球的密度稍大 C、两球的密度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三、实验题:14%

  1、某同学在调节天*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在标尺中线处的左侧,此时应该 ;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在标尺中线处的左侧,此时应该或 。

  2、某同学要测定一个不沉入水的木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用细线打拴住小角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1;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刻度V2;

  C、把木块和铁块系在一起,并让它们全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3;

  D、用天*测出木块质量为m1;

  E、用天*测出铁块质量为m2。

  (1)请选择必要的步骤,并将正确顺序的步骤序号填在横线上: ;

  (2)用上述有关的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表示木块的密度木= 。

  3、给你一架托盘天*、一只空瓶、水、一杯牛奶,没有量筒,请你想办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四、计算题:26%

  1、一节运油车装了30m3的石油,现从车中取出30ml石油,称得它的质量为24.6g,求:

  (1)石油的密度;(2)这节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多少?

  2、有一团细铁丝,质量是150 g,测得铁丝的直径是1mm,问这团铁丝有多长?(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3、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 g,放入一合金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500 g,取出合金块后总质量为300 g,求:合金的密度。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8)

——2022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练*题

2022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练*题

  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2022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练*题,希望对大家学*有所帮助。

  2022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下面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唯一的 .

  B.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C.二元一次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

  D.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二元是指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二次.

  3.下列哪组是二元一次方程2a+3b=8的一个解 ( )

  4. 小红用20元买了3只铅笔和1和文具盒,求铅笔和文具盒的单价.设铅笔的单价为x元,文具盒的单价为y元,则可列出什么方程 ( )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7.写出二元一次方程2a+3b=6的一个解: a= ,b= .(只需填写一组你认为合适的数字即可).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8.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买5㎏苹果和3㎏香蕉共需30元,分别求出苹果和香蕉的单价.

  设苹果的单价为每千克x元,香蕉的单价为每千克y元.

  (2)七年级二班男生人数的2倍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10人,求男、女生的人数.

  设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

  (1)用 含有a的式子表示b;

  (1)根据给出的x值,求出对应的y值,填入表内:

  【解析】二元一次方程是指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A选项没有“=”号,不是;B选项y的次数为2不是1,不是;C选项有x和y两个未知数其次数都是1,是;D选项只有一个未知数,不是.

  【解析】对于二元一次方程,当有一个未知数x值确定具有另一个未知数y的值与之对应,一个x值和一个对应的y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x可以取无数个,这样的解也就有无数个,所以正确答案为B.

  【解析】当a=1时,带入方程得到2+3b=8,解得b=2,A答案正确,B答案错误;当a=2时,带入方程得到2×2+3b=8,解得b= ,C、D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20=铅笔的总价+文具盒的总价,可以得到20=3×铅笔单价+文具盒单价,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可以得到20=3x+y;因此正确答案为C.

  【解析】当x=1时,方程变化为3×1+b=0,解得b=-3.

  7、3;0(答案不唯一)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2a+3b=6,只要任取一个a值,就有一个b值对应,只要a、b值能使等式两边成立都正确,答案不唯一.

  8、 (1)解: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2) 解: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9)

——《春望》练*题答案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著名的思乡诗,分享了《春望》练*题,欢迎学*参考!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初二解方程练*题(扩展10)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喻句练*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是否是比喻句)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是否是比喻句)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是否是比喻句)

  5、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是否是比喻句)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是比喻句)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是否是比喻句)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是否是比喻句)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是否是比喻句)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是否是比喻句)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是否是比喻句)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把()们比作花朵。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该句把来来往往的行人比作()。

  3、百灵鸟在枝头()地歌唱。

  4、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把鹅卵石比作()。

  5、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把()比喻成金子,像金子般珍贵。

  6、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把热烈的.掌声比作()。

  7、长城像一条长龙。把雄伟蜿延的()比作长龙。

  8、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9、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把湖水比喻成()。

  10、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1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句话把()比作()

  12、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这句话把()比作(),把()比作()

  1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这句话把()比作()

  14、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这句话把()比作()

  1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句话把()比作()

  16、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它,盼它这句话把()比作()

  17、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这句话把()比作()和()

  18、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这句话把()比作()和()

  19、乡村大道啊,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这句话把()比作()

  20、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这句话把()比作()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题4分,共4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表格中.           

1.2的相反数是(  )         

A.﹣  B.    C.2    D.﹣2

[考点]相反数.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作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2的相反数是﹣2.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其本身.        

2.若x=1是方程2a+3x=9的解,则a的值为(  )        

A.    B.1    C.3    D.6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分析]把x=1代入方程,即可得出一个关于a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解:把x=1代入方程2a+3x=9得:2a+3=9,         

解得:a=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能得出一个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3.如图的几何体是由若干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则从左面看几何体,看到的图形是(  )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左视图中.           

[解答]解:从左面看易知一共两列,第一列有2个正方形,第二列有1个正方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熟悉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是根本.           

4.成渝高铁终于开通了,在百度搜索“成渝高铁”,相关结果约有62800个,高铁开通后,成都和重庆正式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沿线城市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和频繁.将62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104,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5.下列调查方式中,最适合用普查的是(  )        

A.调查重庆市初中生每天体育锻炼所用的时间          

B.调查北京地区雾霾污染程度        

C.质检部门调查厂商生产的一批足球合格率        

D.调查深圳“12.20”滑坡事件的伤亡人数         

[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概念解答即可.         

[解答]解:调查重庆市初中生每天体育锻炼所用的时间适合用抽样调查,A错误;          

调查北京地区雾霾污染程度适合用抽样调查,B错误;        

质检部门调查厂商生产的一批足球合格率适合用抽样调查,C错误;        

调查深圳“12.20”滑坡事件的伤亡人数适合用全面调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6.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分别进行各项的判断即可.         

[解答]解:A、x2x3=x5,故本选项错误;          

B、(x3)2=x6,故本选项错误;       

C、(2x)3=8x3,故本选项错误;          

D、x3÷x2=x,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是关键.           

[考点]多项式乘多项式.           

[专题]计算题;整式.         

[分析]已知等式左边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求出m+n的值.        

∴m=2,n=﹣3,         

则m+n=2﹣3=﹣1.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8.如图,线段AB=4,延长AB到点C,使BC=2AB,若点D是线段AC的中点,则BD的长为(  )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AB=4cm,BC=2AB得出BC的长,从而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D的长,根据BD=AD﹣AB即可得出答案.         

∵D是AC的中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已知x+y=4,xy=3,则x2+y2的值为(  )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x2+y2=(x+y)2﹣2xy,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x+y=4,xy=3,        

∴x2+y2         

=42﹣2×3          

=1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变形是解此题的关键.           

10.校园“mama”超市出售2种中性笔,一种每盒有8支,另一种每盒有12支.由于近段时间某班全体上课状态很不错,班委准备每人发1支以示鼓励.若买每盒8支的中性笔x盒,则有3位同学没有中性笔;若买每盒12支的中性笔,则可以少买2盒,且最后1盒还剩1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根据买每盒8支的中性笔x盒,则有3位同学没有中性笔可知全班人数为8x+3,根据买每盒12支的中性笔,则可以少买2盒,且最后1盒还剩1支可知12(x﹣2)﹣1人,据此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答]解:依据题意得全班级人数是一定的,         

所以:8x+3=12(x﹣2)﹣1,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x表示出全班同学人数,此题难度一般.           

11.如图是由一些点组成的图形,按此规律,第⑥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  )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根据题干中图形发现,每个图形第1行有1个,以后每行的个数是连续偶数,据此规律可知第6个图形中点的个数.           

[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1×(1+1)=3,         

第2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2×(2+1)=7,           

第3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3×(3+1)=13,          

∴第6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1+6×(6+1)=4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规律型中的图形变化问题,解决此类探究性问题,关键在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寻其规律.           

12.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6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且EF=3,CD=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设每小长方形的宽为x,则每小长方形的长为x+3,根据一个小长方形的宽+2个小长方形的长=CD,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最大的长方形减去6个最小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设每小长方形的宽为x,则每小长方形的长为x+3,根据题意得:          

解得:x=2,        

则每小长方形的长为2+3=5,          

则AD=2+2+5=9,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12﹣2×5×6=48;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所给出的图形,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出小长方形的宽和长.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        

13.﹣3的倒数是 ﹣ .          

[考点]倒数.         

[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解答]解:﹣3的倒数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4.已知多项式﹣3a2b+﹣ab+1,则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 5 .         

[考点]多项式.           

[分析]直接利用多项式次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解答]解:多项式﹣3a2b+﹣ab+1,        

则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 a2b3的次数,即为:2+3=5.          

故答案为: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正确把握多项式的次数定义是解题关键.         

15.小明在O点记录一辆正在行驶的笔直的公路l上的汽车的位置,第一次记录的汽车位置是在O点南偏西30°方向上的点A处,第二次记录的汽车位置是在O点南偏东45°方向上的点B处,则∠AOB= 75° .           

[考点]方向角.           

[分析]首先根据方向角正确作出A、B和O的相对位置,然后利用角的和、差计算.        

[解答]解:∠AOB=30°+45°=75°.         

故答案是:75°.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以及角度的计算,正确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逆运算把原式变形,根据幂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53m+2n           

=53m52n          

=8×9          

=72.          

故答案为:7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7.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比十位数字大4,而且这个两位数比它的数字之和的3倍大2,则这个两位数是 26 .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数字问题.         

[分析]设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x+4,根据数字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解:设十位数为x,个位数字为x+4,根据题意得:          

解得:x=2,        

则这个两位数是26;         

故答案为:2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时运用数字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         

18.小明正在离家9.5千米的地方放羊15只,突然风云变幻,不久后可能要下雨,羊必须尽快回家,现有一辆马车最多装羊10只,没有装羊时速度为18千米/时,装有羊时,为安全起见,速度控制为12千米/时,而羊独自回家的速度为3千米/时,若装卸羊的时间忽略不计,则所有羊都到家的最短时间是 1 小时.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先算出第一批羊到家的时间,再算出马车赶回与第二批羊相遇的时间,设所有羊都到家的最短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第一批羊到家的时间为9.5÷12=小时.          

马车赶回来,与第二批羊相遇的时间为:           

=(﹣)÷21,         

=÷21,         

=小时.         

设所有羊都到家的最短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有:         

整理得12x﹣=,         

解得x=1.          

即所有羊都到家的最短时间为1小时.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算出第一批羊到家时间和马车赶回与第二批羊相遇的时间,设出最短时间为x小时,列出方程即可.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19.计算:         

(2).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乘方的意义及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解方程:           

(2)=1.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2)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1)去括号得:2x+3x﹣3=2x+6,         

移项合并得:3x=9,         

解得:x=3;        

(2)去分母得:3x﹣3﹣x﹣2=6,         

移项合并得:2x=11,        

解得:x=5.5.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其中21、22题8分,其余2个小题每题10分,共36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整式.         

[分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当a=﹣1时,原式=﹣9+8=﹣1.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某班级就在今年母亲节当天以何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感谢面向全班同学开展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包含:仅用言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用行动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母亲什么都没做三种结果,根据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级一共有学生 60 名,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求扇形统计图中“仅用言语表达感谢”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用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的同学中有4人(其中女生有2名)选择的是在母亲节当天为母亲做早餐,班主任决定从这4名同学中随机选择2名听取这样做的用意,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分析](1)由用行动表达对母亲的感谢的有15人,占25%,即可求得该班级的学生数,继而求得仅用言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         

(2)首先求得“仅用言语表达感谢”的人数占的百分比,继而求得“仅用言语表达感谢”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3)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选出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用行动表达对母亲的感谢的有15人,占25%,        

∴该班级一共有学生:15÷25%=60(名),         

∴仅用言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的有:60﹣15﹣10=35(名);        

故答案为:60;         

如图:         

(2)求扇形统计图中“仅用言语表达感谢”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360°×=210°;        

(3)画树状图得: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选出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有8种情况,         

∴选出的2人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为: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3.列方程解应用题:           

为喜迎“元旦节”,某商店购进某种气球200只,每只进价5元,在“元旦节”当天以11元的价格卖出气球150只,“元旦节”后,将剩下的气球全部降价销售,最终该商店从这批气球中共获利80%.求“元旦节”后此种气球每只降价多少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元旦节”后此种气球每只降价x元,根据总收入﹣总成本=利润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元旦节”后此种气球每只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           

解得:x=8,        

答:“元旦节”后此种气球每只降价8元.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本题的等量关系是总收入﹣总成本=利润.          

[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根据邻补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D=50°,由∠DOE=3∠COE知∠COE=∠COD=25°,可得∠BOE度数.  

[解答]解:∵∠AOB=180°,∠BOC=80°,        

∴∠AOC=100°,        

∵OD平分∠AOC,        

∴∠COD=∠AOC=50°,          

又∵∠DOE=3∠COE,         

∴∠COE=∠COD=25°,          

∴∠BOE=∠BOC﹣∠COE=5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运用能力,能熟练根据题意将已知条件逐步推导到待求的角上来是关键.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25题10分,26题12分,共22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25.规定符号△(x)(x是正整数)满足下列性质:         

①当x为质数时,△(x)=1          

②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p和q,有△(pq)=p△(q)+q△(p)        

问:           

(1)填空:△(4)= 4 ,△(16)= 32 ,△(32)= 80 ;           

(2)求△(2016).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新定义;实数.         

[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变形后,利用已知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26.已知某提炼厂10月份共计从矿区以每吨4000元价格购买了 72吨某矿石原料,该提炼厂提炼矿石材料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提炼方式    每天可提炼原材料的吨数  提炼率  提炼后所得产品的售价(元/吨)   每提炼1吨原材料消耗的成本(元)

注:①提炼率指提炼后所得的产品质量与原材料的比值;         

②提炼后的废品不产生效益;         

③提炼厂每天只能做粗提炼或精提炼中的一种.         

受市场影响,提炼厂能够用于提炼矿石原材料的时间最多只有12天,若将矿石原材料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每吨的售价为5000元,现有3种提炼方案:         

方案①:全部粗提炼;           

方案②:尽可能多的精提炼,剩余原料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直接销售的时间忽略不计);         

方案③:一部分粗提炼,一部分精提炼,且刚好12天将所有原材料提炼完.        

问题:         

(1)若按照方案③进行提炼,需要粗提炼多少天?          

(2)哪个提炼方案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已知提炼厂会根据每月的利润按照一定的提成比例来计算每个月需要给工厂员工发放的总提成,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表:           

提炼厂利润  不超过150万元的部分    超过150万元但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  超过200万元的部分

现知按照(2)问中的最大利润给员工发放的 10月份的总提成为15.09万元,11月份和12月份提炼厂获得的总利润为 480万元,11月份和12月份给员工的总提成为50.6万元,且12月份的利润比11月份的利润大,求提炼厂12月份的利润.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设粗提炼x天,则精提炼12﹣x天,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中给出的三个方案,讨论每个方案所获得的利润,即可得出结论;          

(3)依据(2)中的最大利润可以算出a=10,由12月份利润比11月份利润大,设出12月份利润为M万元,根据提成比例不同,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设需要粗提炼x天,则精提炼12﹣x天,根据题意,得          

7x+3×(12﹣x)=72,           

整理,得4x=36,        

解得x=9.          

答:若按照方案③进行提炼,需要粗提炼9天.         

(2)所获利润按方案来分.          

方案①:利润为72×90%×30000﹣72×(),          

方案②:12天精提炼12×3=36吨,剩余72﹣36=36吨.          

=1944000﹣00,           

方案③:粗提炼7×9=63吨,精提炼3×(12﹣9)=9吨.        

综合①②③种方案可知,方案③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80.9万元.           

整理得,即a=10.           

设12月份的利润为M万元,则11月份的利润为(480﹣M)万元.         

①当480﹣M≤150时,11月份和12月份给员工的总提成:        

解得M=360,此时480﹣M=120万元.           

②当150<480﹣M≤200时,11月份和12月份给员工的总提成:           

解得M=372,此时480﹣M=108万元(舍去).           

③当480﹣M>200时,11月份和12月份给员工的总提成:        

=46≠50.6,即480﹣M>200不成立.          

综合①②③可得提炼厂12月份的利润为360万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设粗提炼x天,则精提炼12﹣x天,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按照三种方案试探讨每种方案的利润;(3)由(2)中的最大利润算出a=10,设出12月利润为M万元,按480﹣M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高中的教学内容与其之前的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初中)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数学练习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已知实数满足1

  A.p或q为真命题

  B.p且q为假命题

  C.非P且q为真命题

  D.非p或非q为真命题

  2、已知方程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____________

  3、当时,令为与中的较大者,设a、b分别是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a+b等于

  4、若直线过圆的圆心,则ab的最大值是

  5、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球的表面积为

  6、过抛物线的焦点下的直线的倾斜角,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在x轴的上方,则|FA|的取值范围是()

  8、定义区间长度m为这样的一个量:m的大小为区间右端点的值减去区间去端点的值,若关于x的不等式,且解的区间长度不超过5个单位长,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已知是不同的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则平行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0、已知向量,令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正周期,并写出在[0,]上的单调区间。

  (1)若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极值点,求在[1,a]上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b,使得正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交点,若存在,请求出实数b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求A点到平面SND的距离。

  1、设集合A=___则方程表示焦点位于y轴上的椭圆有()

  2、不等式的解集是

  3、的`图像关于点对称,且在处函数有最小值,则的一个可能的取值是

  4、五个旅客投宿到三个旅馆,每个旅馆至少住一人,则住法总数有()种

  5、不等式成立,则x的范围是

  1、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以其六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

  2、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两个不共线向量、,定义为一个新的向量,满足:

  (1)=(为与的夹角)

  (2)的方向与、所在的平面垂直

  1、设,是的两个极值点,且

  (3)若,证明:当且时

  2、双曲线两焦点F1和F2,F1是的焦点,两点,B(1,2)都在双曲线上。

  (1)求点F1的坐标

  (2)求点F2的轨迹

  3、非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为2,最长边BC=,求的取值范围。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在△ABC中,a=2bcos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已知三角形面积为14,外接圆面积为π,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之积为()

  解析设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R,则由πR2=π,

  由勾股定理得c=2.

  解析∵△ABC的外接圆直径为2R=2,

  解设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R,则a2tanB=b2tanA

  ∴△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3.在△ABC中,B=60°,边与最小边之比为(3+1)∶2,则角为()

  解析设C为角,则A为最小角,则A+C=120°,

  14.在△ABC中,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若a=2,C=π4,

  1.在△ABC中,有以下结论:

  2.借助正弦定理可以进行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从而进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高三数学练习参考答案

  1①真命题;②假命题,若a与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时,其方向是不确定的;③真命题;④假命题,终点相同并不能说明这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⑤假命题,向量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但并不是有向线段.

  解析由|AB→|=|AC→|+|BC→|=|AC→|+|CB→|,知C点在线段AB上,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所以AC→与CB→同向.

  解析观察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可知,向量EF→,GH→,PQ→平移后可以首尾相连,于是EF→+GH→+PQ→=0.

  解析在任何图形中,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和为零向量.

  故所求向量AD→,AF→,如图所示.

  证明连结BG,延长后交CD于E,由G为△BCD的重心,

  ∵E为CD的中点,

  12.证明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A′B′C′D′,设点O是AC′的中点,

  设P、M、N分别是BD′、CA′、DB′的中点.

  由此可知O,P,M,N四点重合.

  故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相交于一点,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高三数学练习题答案

  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在t到t+Δ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其位移改变量与时间改变量的比.

  解析由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知k=2-11-0=1.

  9.解函数f(x)在[-3,-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f(x)在[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当Δx=0.1时,割线PQ的斜率为k,

  ∴当Δx=0.1时割线的斜率为3.31.

  11.解乙跑的快.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的路程小于乙跑的路程,即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小.

  12.解函数f(x)在[0,a]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g(x)在[2,3]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高三数学练习题】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