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目前可观测宇宙最远距离有多远?

  近期,元宇宙概念大火。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相关领域,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加码元宇宙基建,国外脸书、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元宇宙已经成为一个从科技界、资本圈到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元宇宙,简单说就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起来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2021年3月,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公司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说明书,成功登陆纽交所。其对元宇宙的定义充分体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按照该公司的说法,元宇宙有8个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按照脸书公司的说法,在元宇宙中,人们能做到现在互联网上做不到的事情。这意味着,元宇宙正在推动“全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移动互联网经过10多年发展之后,人类社会将迎来新一轮的网络迭代升级。虚拟世界由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托举而“变实”,现实世界由于虚拟世界的深度嵌入而“更活”,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元宇宙将满足用户更加真实的体验。

  元宇宙作为一个新风口,不是横空出世,而是经过思想观念和科技创新的长期酝酿,并且有着现实基础作为支撑。1981年,美国数学家弗诺·文奇出版小说《真名实姓》,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深化了文奇的创意,在小说《雪崩》中提出了元宇宙的雏形,一个平行于真实世界的赛博空间,体验者戴上耳机和目镜,就可以通过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从现实性来看,元宇宙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体,现实世界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都可复制到虚拟世界中。因此,元宇宙的时空动力学机制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元宇宙建构了一个把互联网、硬件终端和用户有机整合起来的、全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

  从应用角度看,元宇宙将实现游戏、社交、娱乐、办公等行为方式的升级,面向C端的云技术、区块链技术、显示系统高宽带互联网、VR/AR/MR、脑机接口等新应用所需要的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元宇宙已经被投资界认为是前景十分广阔的赛道,未来将是数字经济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的新高地。

  从技术侧看,元宇宙吸纳了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包括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建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孪生世界的可能性。元宇宙将引发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科学分析范式,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交叉融合。

  元宇宙发端于游戏行业,但必将超越游戏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一方面,围绕游戏打造的元宇宙基础设施和体系架构日渐成熟,另一方面,游戏与现实边界开始模糊化并走向消融。元宇宙正在形成其独特的构造,按照Beamable公司创始人的说法,有7个方面: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虚拟演唱会、在线会议和教育等虚拟空间活动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随时进行身份切换,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工作学习、社会交往、购物旅行。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正在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元宇宙形成规模之前,各大公司都着手布局相关产品,试图引领用户进入属于各自平台的小型元宇宙,还有公司逐步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做准备,扩大融资规模用于元宇宙业务开发,争取在元宇宙的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当前,因为移动社交已趋于成熟、增长空间有限,同时面临一系列数据问题、产品推广和政策限制,有必要提前布局下一代社交网络,而掌握元宇宙将会产生更长的用户时长。有鉴于此,一些大公司积极布局元宇宙,也是顺应移动互联网迭代升级的必然之举。

  元宇宙已经成为一个“风口”,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元宇宙距离实现真正的平行虚拟世界仍然任重道远。

  面向未来布局元宇宙,要围绕硬件和生态两端发力,提升硬件渗透力,不断增加用户数量,让创作者获得更高收入,然后才能推动渗透率提升,实现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还要培育成熟的元宇宙商业体系,从小众社区到大众化社区,面向创作者开发工具搭建平台。

  总之,元宇宙当前正处在“风口”上,要让这一产业更好发展,应不断挖掘元宇宙的秩序结构、价值取向、制度模式,思考元宇宙的经济运行规则,避免元宇宙垄断和预防“霸权主义”。推动元宇宙形成自组织演化的动力系统,同时与现实世界建立正向的循环反馈关系,赋予元宇宙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宇宙究竟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有此疑问,那么,宇宙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人类可以测量宇宙的大小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介绍吧。

想要了解宇宙究竟有多大,请你试着将一枚硬币放在你的面前。假设这枚小小的硬币就是我们的太阳,那么另一颗代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硬币就应当放在大约563公里之外。对于生活在中国的读者而言,比如上海的读者,这第二枚硬币几乎要摆放到山东或安徽省境内,而对于一些小国的居民而言,这颗硬币可能都已经放到外国去了。

而这仅仅是太阳和距离它最近的一颗恒星而已。当你试图模拟更大范围内的宇宙空间时,就会麻烦的多了。比方说,相对于你的那颗硬币太阳,银河系的直径将是大约1200万公里,这相当于地月距离的30倍。正如你所看到的,宇宙的尺度是惊人的,几乎没有办法用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距离尺度加以衡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丈量宇宙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天文学家在长期的工作研究中已经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测量宇宙的尺度。以下我们将向你呈现有关的内容:

这个星球上没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许是无限的,也或许它确实拥有某种边界,也就是说如果你旅行的时间足够长,你最终将回到你出发的地方,就像在地球上那样,类似在一个球体的表面旅行。

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具体的形状和大小数据存在分歧,但是至少对于一点他们可以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多远。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定值,那么由于宇宙自诞生以来大约为137亿年,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最远只能看到137亿光年远的地方呢?

答案是错误的。有关这个宇宙的最奇特性质之一便是:它是不断膨胀的。并且这种膨胀几乎可以以任何速度进行——甚至超过光速。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事实上远比它们实际来的近。随着时间流逝,由于宇宙的整体膨胀,所有的星系将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最终留给我们一个一片空寂的空间。

奇异的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观测能力事实上被“强化”了,事实上我们所能观察到最遥远的星系距离我们的距离达到了460亿光年。我们并非居于宇宙的中心,但是我们确实居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一个直径约为930亿光年的球体。

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获得的最深邃的影像之一。科学家们让哈勃望远镜对准天空中的一小块区域进行长时间的曝光——长达数月,尽可能地捕获每一个暗弱的光点。文中上图是局部的放大,完整的图像是下面这幅图,其中包含有1万个星系,从局部放大图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星系的细节。

当你看着这些遥远的星系,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遥望遥远的过去,你所看到的这些星系都是它们在130亿年前的样子,那几乎是时间的尽头。如果你更喜欢空间的描述,那么这些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是300亿光年。

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尺度的测量精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很快找到了一种绝佳的描述宇宙中遥远天体距离的方法。由于宇宙在膨胀,在宇宙中传播的光线的波长将被拉伸,就像橡皮筋被拉长一样。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于它而言,波长变长意味着向波谱中的红光波段靠近。于是天文学家们使用“红移”一词来描述天体的距离,简单的说,就是描述光束从天体发出之后在空间中经历了多大程度的膨胀拉伸。一个天体的距离越远,当然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光波被拉伸的幅度越大,光线也就越红。

如果使用这种描述方法,那么你可以说这些遥远的星系的距离大约是红移值Z=7.9,天文学家们立刻就会明白你所说的距离尺度。

这张图像中间部位那个不太显眼的红色模糊光点事实上是一个星系,这是人类迄今所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一星系存在的时期距离宇宙大爆炸仅有4.8亿年。

这一星系的红移值约为10,这相当于距离地球315亿光年。看起来这一星系似乎非常孤单,在它的周围没有发现与它同时期的星系存在。这和大爆炸之后大约6.5亿年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在那一时期,天文学家们已经找到大约60个星系。这说明尽管这短短2亿年对于宇宙而言仅仅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是正是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小型星系大量聚合形成了大型的星系。

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文学家们目前尚未能完全确认这一天体的距离数值,这也就意味着其实际距离可能要比现在所认为的更近。在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以替代哈勃望远镜之前,科学家们都将不得不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估算。

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光线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是抵达地球的最古老的光子,它们几乎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发生的时刻。在大爆炸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宇宙非常小,因此相当拥挤,物质太过稠密,以至于光线无法长距离传播。

但在宇宙诞生之后大约38万年之后,宇宙已经变得足够大,光线第一次可以自由地传播。这时发出的光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最古老的光线,是宇宙的第一缕曙光;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方向,无论你把望远镜指向哪个方向,都可以观测到它的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像一堵墙,我们最远也只能看到墙这一侧的风景,但是却绝无办法穿墙而过。

那么这些最初的宇宙之光怎么变成微波了呢?这还是因为宇宙的膨胀。随着宇宙的膨胀,当时发出的光波被逐渐拉长,经历如此久远的时间(137亿年),它们的波长已经被拉伸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随着宇宙膨胀冷却,现在这一辐射的剩余温度大约仅有-270摄氏度,也就是著名的3K背景辐射。这种辐射的分布显示出惊人地各向同性,各处的差异小于10万分之一。

而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终于能够制造出高灵敏度的中微子探测器,那么我们将终于可以突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设置的那堵墙,而看到其背后中微子出现时的情景,即所谓的“宇宙中微子背景”。和光子不同,对中微子而言,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几乎是透明的,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过地球,穿过太阳,甚至穿过整个宇宙。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一旦我们能够解码中微子中携带的信息,我们将能回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后仅数秒时的情景。

天文学家们向宇宙张望,他们注意到宇宙中的星系分布并非呈现随机状态,由于引力的作用,星系倾向于相互接近,从而形成规模巨大的聚合体,如星系团,超星系团,大尺度片状结构乃至所谓的巨壁。

天文学家们开始着手纪录这些星系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他们很快成功地制作出较近距离范围内星系的三维分布图,这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成就。大部分此类巡天观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距离地球70亿光年之内的范围,但他们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类星体,这是宇宙中亮度惊人的奇特天体,来自早期宇宙,其距离可能是70亿光年范围的4倍以上。

在全部这些努力中,斯隆数字巡天(SDSS)可能算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参与这一项目的天文学家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对1/3天空的巡天观察,并在此过程中记录下超过5亿个天体的精确位置信息。而本文此处的配图则来自另一项巡天计划:6dF星系巡天,这是目前规模位居第三的巡天项目。这张图像中之所以会缺失很多地方,是因为银河系的阻挡,很多天区我们都无法进行观测。

在距离地球比较近的空间内,天文学家们的了解相对而言就会多一些。我们现在知道在距离地球约10亿光年的距离内存在一个超星系团的海洋。这些是被引力作用聚集在一起的大量成员星系。

我们的银河系本身是室女座超星系团的成员,这个超星系团正位于这张图像中中央位置。在这个巨大的超星系团结构中,我们的银河系毫无特别之处,它只是位于一隅之地的普通成员星系而已。在这一宏伟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室女座星系团,这是一个由超过1300个成员星系组成的庞大集团,其直径超过5400万光年。

另一个超星系团很值得关注,那就是后发座超星系团,因为它的位置恰好位于北方巨壁(Northern Great Wall)的中心位置。北方巨壁是一个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型结构,其直径约有5亿光年,宽度约3亿光年。我们星系“附近”最大的超星系团是时钟座超星系团,其直径超过5亿光年。

这个宇宙另外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占据宇宙大部分的成分我们却完全看不到。暗物质是一种神秘的存在,科学家们认为它们遍布宇宙各处,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也摸不着。它们和光以及任何种类的电磁波都不发生作用,而这正是人类赖以探测宇宙的基础工具。不过它会产生引力,通过它对周遭空间施加的引力效应,科学家们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是的,我们能够感觉到暗物质确实存在。比如我们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团大约拥有10的15次方倍太阳质量,但是整个超星系团的光度却仅有太阳的3万亿倍。这就意味着室女座超星系团的光度相比其质量所应当拥有的光度小了约300倍。这样的事实是难以解释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这其中遍布大量拥有质量但却不发光的暗物质,一切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根据计算结果,宇宙中的暗物质含量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普通物质的5倍。但是暗物质尽管强大,却仍然不足以统治宇宙。真正支配着我们这个宇宙的力量来自另一种神秘物质:暗能量。普通物质和暗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拥有质量,并向周围空间施加引力影响,换句话说,它们的作用是让物质聚拢,让宇宙减速膨胀甚至最终收缩。然而,当科学家们观测宇宙,试图分辨出宇宙究竟是在减速膨胀还是在收缩时,他们惊骇地发现事实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宇宙根本没有收缩或减速,它正在加速膨胀!毫无疑问,存在一种未知的强大到异乎寻常的力量,它不但独力抵抗了整个宇宙中所有普通物质和暗物质产生的引力作用,甚至还推动整个宇宙加速膨胀。对于暗能量的发现最近刚刚被授予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尽管有了这样的巨大进展,科学家们对于究竟什么是暗能量却依旧毫无头绪,一无所知。现在有关这一课题的理论几乎就相当于“虚位以待”,等待着未来出现一个更加完美的理论能摘取成功解释暗能量本质的桂冠。

星系巡天的结果显示我们的宇宙似乎显示一种“泡沫网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分布在狭窄的“纤维带”上,而在它们的中间则是巨大的空洞,天文学上称为“巨洞”。这些巨洞的体积巨大,有些直径可达3亿光年,其中几乎空无一物。但是这样说并不正确,因为尽管我们看上去那里确实是什么也没有,但实际上这里充斥着暗物质。

这里这张图是一份计算机模拟结果,它显示我们的宇宙呈现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其中分布着节点,纤维带和层。这种复杂结构的起源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微小的涟漪,这是其中密度微小变化的体现。随着宇宙膨胀,这些微小的高密度区去逐渐吸引更多的物质向其聚集,这种效应持续上百亿年,其结果是惊人的——它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

宇宙究竟有多大,看完以上介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天文学家们也在一直努力的研究宇宙的大小,就我们现在的科技而言,我们能看到的宇宙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315亿光年,能够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光线名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想要了解更多就来下载趣闻解密APP吧。

  • 本人有些倾向足球宇宙的理论 不过我觉得 这个宇宙可能象是银河系在这个宇宙中的地位 同样会有很多宇宙 不过它的外边是什么呢 也许又象是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关系 无穷尽
  •  科学家“量”出宇宙大小
     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在以前,如果你问天文学家这样一个问题,你所得到的答案很可能仅仅是告诉你当今的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多远。现在,这种情况要改变了。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了我们一个确切的数字:我们的宇宙直径至少是780亿光年。
    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大约相当于10亿千米。目前人类的望远镜最远能够看到28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景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宇宙真的很大! 那么,既然宇宙如此之大,宇宙学家又是怎样“量”出宁宙的大小的呢? 美国蒙大拿州大学的尼尔·考内什博士及其同事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威尔金森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观测数据。
    WMAP运行在地球之外150万千米远的地方,能够极其敏锐地探测到宇宙大爆炸所遗留下来的余温,具体说来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仅仅38万年时的光线。通过研究宇宙各个方向上温度的细微差异,宇宙学家就能够了解到宇宙的许多物理性质。 去年,法国巴黎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让-皮埃尔·卢米涅等人基于WMAP的数据提出了宇宙有限的猜想。
    他们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能仅仅是600亿光年。在他们的模型中,宇宙的样子就像是一只大足球:它由12个两两相对而略微弯曲的正五边形组成;但它没有边界,当你从任何一个五边形走“出去”的同时,你立即会从与其相对的另一个五边形走“进来”。 “很遗憾,我们的宇宙很可能不是个小世界。
    ”考内什在去年的一次研讨会上就提出了对“足球宇宙”的质疑。 假如宇宙真如卢米涅所言是个小宇宙的话,那么到今天,字宙中早期的星光就有可能环绕宇宙传播了不只一圈。这样的情况所造成的现象是,我们能够在天空中不同的位置看到同一个天体的影像,我们甚至有可能看到早期的银河系! 然而,考内什等人经过研究,并没有发现宇宙中存在这样的景象。
    他们的研究为小宇宙假说留下的余地已经很小了。 考内什等人于今年5月份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快报》上。他们在论文中称,宇宙的直径至少是780亿光年,而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使这个下限提高到900亿光年左右。但这样的研究结论并不表示宇宙就一定是有限的,它仅仅是给出了一个下限,而真实的宇宙有可能比这还要大得多。
    考内什还表示,假如卢米涅等人将他们的“足球”再扩大一些的话,则他们的模型仍然不能被否定。此外,“足球”之外的其他可能存在的更为复杂的宇宙结构还都没有被新发现所排除。 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因此,WMAP观察到的宇宙中最早的光线到达我们这里需要大约130多亿光年。
    这里很容易让人产生迷惑:这样的话,宇宙的直径难道不应该是130多亿光年的两倍,也就是大约270亿光年吗? 当然不是,虽然这不太好理解。宇宙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膨胀,宇宙早期的光线传播的实际路程因宇宙的膨胀而增加了。考内什打比方说,想象一下宇宙诞生一百万年时,一束光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经过的路程是1光年,那个时候的宇宙直径只是现在的千分之一,所以那个时候1光年的路程随着宇宙的膨胀,到了今天就是1000光年。
    考虑到这样的效应,考内什等人才得出了780亿光年的结论。
  • 宇宙究竟有多大?一位美国科学家在一家杂志上撰文说,假如你能以光的速度,即每秒186000英里去太空旅行,那么从地球到太阳,你将要化8分钟。接着,从太阳到银河中心,将要化上33000年。而银河又只有200万年。然而,银河系星团中的一个,要穿越整个银河系星团,又得化200万年。
    然而,银河系星团只是巨大室女座星群中的一部分,要穿越它们,就得化上5亿年。如果以光的速度继续在太空中旅行,要进入到宇宙的深处,科学家预算大约要200亿年。 人类所认识的宇宙有多大 宇宙蕴藏着所有的物质,其中包括人类已发现的能量和辐射,也包括 人类所知道并相信存在于太空内的一切一切。
      宇宙中有数以亿计的天体,这些天体都是十分巧妙而有规律地相互组 合的,大多数的星体构成星系,比如我们的太阳系就是。星系再构成银河 系。宇宙中最少有10万个大大小小的银河系。   宇宙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光在一秒钟内可走30万千米,单是我们地球 所在的银河系,跨幅的阔度就有10万光年。
    宇宙中有10万个银河系,那么, 宇宙究竟又有多大呢?大家不妨算算吧。   为了说明宇宙的范围,科学家们做了推算, 130万个地球的体积仅相 当于太阳的体积,而与太阳相当的恒星,在银河系中可达2000多亿颗。如 果把宇宙看做是一个半径 1千米的大球,银河系则只有药片那么大,位于   在实际观测中,人们使用高倍的射电望远镜,搜索到了 200亿光年以 外的类星体天狼巨星,这是目前人类能确实掌握的最远的星体,也是人们 认识宇宙的最大范围,当然,它还不是宇宙的实际边缘。因为人类的认识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
    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
    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幺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
    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幺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
    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在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还有一个网址,因为复制不了,所以你要自己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目前可观测宇宙最远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