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寿命变为100岁,那就意味着为什么人只能活到100岁?

用一句话来概括《80岁的墙》这本书,那就是“80岁老人的赞歌”。具体来说,这本书在“人生百年”的时代背景下,向80岁高龄的老人讲述如何才能健康地活到100岁。

9月19日是日本的“敬老日”。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老龄化国家,日本遵照儒学精神,将每年的这一天确立为尊老敬老的日子。

作为敬老日的惯例,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会在这一天公布“目前日本的高龄者人数”等数据。所谓“高龄者”是指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今年的数据显示,日本高龄者人数多达3627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29.1%!

放眼全球,日本一直在高龄者人数占比方面遥遥领先,目前比排在第二位的意大利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如果保持这个发展速度,再过3年,这个比例就能突破30%的大关。另外,在这3627万高龄者中,百岁以上老人多达90526人。日本俨然成了人类迎接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实验国”。

对于这种现状,我的朋友,同时也是我大学前辈、精神科医生和田秀树今年3月出版了一本名为《80岁的墙》的书。该书一经发售,销量就突破了50万册,一举成为了时下最畅销书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这本书的销量将超过100万册,从而成为日本今年最畅销的书籍。

现年61岁的和田医生是一位专攻老年人精神类疾病的医生,在过去的35年里,他累计治疗了约6000名患者。同时,作为老年医学专家,他写过很多书,也参加过很多电视节目的录制。

用一句话来概括《80岁的墙》这本书,那就是“80岁老人的赞歌”。具体来说,这本书在“人生百年”的时代背景下,向80岁高龄的老人讲述如何才能健康地活到100岁。

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健康寿命”(身心独立、保持健康的年龄)男性为72.68岁,女性为75.38岁。而在“平均寿命”方面,日本男性为81.64岁,女性为87.74岁。从“平均寿命”中减去“平均健康寿命”,男性约有9年,女性约有12年的“需要他人护理的时间”。怎样才能尽量减少这段时间,这就是和田医生这本集大成之作的核心内容。

和田医生提倡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为“幸龄者”,而不是“高龄者”。因为在日语中,“高”和“幸”的读音相同,都是“Kou”。

日本的老年人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日本人长寿也被认为是得益于这项政策。但和田医生说,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不需要定期体检,这是因为“健康的标准”因人而异。他还说:“医生说的话,有的不要相信。”这是因为医生接触的都是“病人”,所以他们并不了解健康究竟是什么。同时,他也反对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提倡“必要时只吃必要的药即可”。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预防什么而服药”几乎没有意义。

按照这个观点,老年人也不需要经常吃安眠药。上了年纪睡眠时间减少是自然现象,没有人会因为失眠而死亡。一天24小时,想睡就睡,想起就起,这是老年人的特权。

另外,老年人普遍担心的胆固醇值,即使高到一定程度也不用担心。因为胆固醇是人体生成免疫细胞的原料。免疫细胞多,老年人患癌症的风险就会降低。另外,男性荷尔蒙的一部分也是由胆固醇构成的。如果胆固醇值过低,男性的身心健康将无以为继。

同样,血压高一点也没有关系。50多年前,人类普遍营养不良。所以,血压达到150左右时,血管就会破裂。但现在很少有人营养不良,所以即使血压超过200也不会导致血管破裂。

和田医生将80岁高龄的老人成为“幸龄者”的秘诀总结为“44句话”,具体如下:

2.感到烦躁的时候就深呼吸

3.运动以身体不会感到僵硬为宜

4.夏天吹空调的时候多喝水

5.“尿布”对增加行动能力大有裨益

6.咀嚼的次数越多,身体和大脑就越有活力

7.记忆力衰退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是因为长期不使用大脑

9.不必刻意的降低血压值和血糖值

10.独处不代表寂寞,而是享受轻松的时间

11.偷懒并不是可耻的事情

12.无需上缴汽车驾照 (考虑到老年人驾驶机动车比较危险,日本悄然兴起了“请老年人上缴驾照”的运动)

13.只做喜欢做的事,不做讨厌做的事

14.老了也可以有性欲

15.无论如何,不要一直足不出户

16.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微胖的身材刚刚好

17.不管什么事都细致地做

18.不要和自己讨厌的人打交道

19.不要一个劲地看电视

20.与其和疾病斗争到底,不如和它共生共存

21.“车到山前必有路”是让老人幸福的魔法咒语

22.吃肉,尤其是便宜的红肉最好

23.泡澡时间保持在10分钟以内

24.睡不着也不用勉强

25.做开心的事最有利于提升大脑的活性

26.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有太多顾虑

27.尽早找一个“家庭医生”

28.不要过度的忍耐或者勉强自己,当一个“不良老人”也没什么不好

29.有时说过的话朝令夕改也没问题

30.人生最后阶段的痴呆是神的恩赐

31.停止学习就会变老

32.不要贪慕虚荣,拥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已经很好了

33.天真是老人的特权

34.越麻烦的事,其实越有趣

35.晒太阳会让人开心

36.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38.欲望是长寿的源泉

39.以乐天派的状态活着

41.生活规则掌握在自己手里

43.性格开朗的人会很受欢迎

对于以上这些秘诀,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不乏很多值得参考的建议。最要的是,“幸龄者”这个新词真的太棒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2018年,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你看,多么刺目的对比:一个36岁的人说自己来不及了,一个100岁的人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儿开始另一项人生任务。

似乎在人到中年之时,人们普遍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为时已晚,所以选择放弃。但是如果这个人知道自己的寿命仍旧很长,是不是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呢?这个故事讲述的不是有出息没出息的区别,二是两种寿命坐标系下,对境遇的不同感慨。如果科学家明确提出,现代人的寿命有变长的趋势,你会选择怎么做呢?

在2018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提出了一个问题困扰着大部分人的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列出了我们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限碎片化、空间无限被分割的时代。有人用“时空内爆”的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感受。小说变成了段子,专辑变成了单曲,大片变成了短视频,站台上的别离变成了微信上的常联系。可不就是碎片了吗?

扑面而来的信息,多到了我们受不了,杂到了我们接不住。我们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叫“信息过载”。但是,这个问题不能深想,深想就发现,所谓的信息过载立不住。信息过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吗?就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来“信息太多了,信息过载了,受不了了”这种痛苦的人是谁?

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生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而在熟悉的地方,你只会觉得新东西太少。

关于时间,对我们这代人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问题不是不够用,而是太长了。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用这个太过漫长的时间。为什么时间太长了呢?

据生命科学家王立铭所言,2018年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九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宫颈癌这种癌症,居然可以用疫苗来预防;

进口抗癌药物关税统一下降为0,中国人买抗癌药更便宜;

两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在癌症免疫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从2011年起,每年至少有10种癌症新药上市,迄今已经有超过150种癌症药物在临床应用。

这些事实,拼起来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众病之王癌症,这个人类寿命最凶残的敌人,长期来看,它将不再是寿命的终结者,它将渐渐变成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关于癌症的这些信息也是一个小趋势给我们发射的清晰信号。在癌症治疗技术进步的时候,其他医疗技术、营养、公共卫生、食品工业等行业都在大踏步进步。

所以结论是: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几乎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有一本书《百岁人生》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所以很多问题和挑战也纷纷浮出水面。

问题一:我还能做些什么?

比如我自己,按原定计划,17年后,2035年的1月1日凌晨,我20年的跨年演讲就结束了,那一天我刚61岁,这是一个标准的退休年龄,我该去安度晚年了。但你想想,60岁就退休,这是谁定的?这只是我们过去的一个习惯,是在原来对寿命预期的基础上定下来的。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或者120岁呢?那61岁我才刚刚人到中年,后面还有大几十年呢,我怎么可能退休呢?那时我应该说,来呀,干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所以你看,这是我们在百岁人生的框架下面对自己的一个极大挑战。做事的人,是不肯把这么长的时间用来虚度的。

问题二: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

活得长,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己。你想过没有,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变得不一样。

比如说一对母子,母亲92岁,儿子70岁。当母亲真活到120岁的时候,儿子都98岁了。从年龄上来看,这母子两代基本上就算一代人了。但是他们真实的关系,他们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一代人。那你说这个亲子关系,该怎么处理呢?

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人家、上一代总想着把自己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甭管是金钱、宝贝,还是经验、观念都攒着,传给下一代。人类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还别小看这件事,代际传承的秩序,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的价值纽带。但是,当人人都有百岁人生的时候,这个纽带就变松了。

你先是发现,那些东西传不下去了。我们想想一百年前的大户人家,他会想着收藏一套名贵瓷器,打一套家具,虽然占地方,又不见得实用,但都可以世世代代往下传。但是,情况变化了。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和后辈的幸福,总有一些计划。但是这些计划都建立在一个默认的基础上,就是这个时代的预期寿命。当预期寿命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计划有的时候就会变成变化。我想到了泰森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直到被一拳打到脸上。”

问题三:婚姻可能也得重新定位了。

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一生当中能维持多长时间的亲密关系?我们过去那种对于长久婚姻的终极想象,其实是有顶的。结婚50年是“金婚”,60年叫“钻石婚”,再往上就没有定义了。因为人类过去绝大多数活不到那岁数,寿命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岁呢?情况就变了。70年的婚姻,甚至存续更长时间的婚姻就会存在,婚姻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

举个大家都理解的场景:现在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经常有关于结不结婚的矛盾,年轻人觉得父母在逼婚。但你还真以为重点是结婚不结婚吗?其实是婚姻在长寿命这个背景下的社会意义变了。

问题四: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年轻人毕业进入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座大山,我们是默认要在这座山上一直往上爬的,所以才有一句古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那么在意第一份工作。因为不能错,错了,一辈子就完了。很多人在职场上那么谨小慎微,那么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即使自己非常痛苦,也没有勇气修正重来。

但是,如果把这个困境放在120年的生命周期里,用新的坐标再看一次呢?情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坐标下你会发现,过去有些想法是可笑的、荒谬的。

给大家介绍一位老人家,她叫姜淑梅。60岁的时候,她开始认字。识字以后,她看了莫言的几部小说,看完就不服了。她说,都是山东老乡,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她女儿就说:“那你就写吧。”于是,她就真的在75岁开始写作了。今年,她81岁,已经出版了4部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还拿了很多奖。

我这不是在跟你讲励志故事,这在未来将是人生常态。60岁,上个大学;70岁,出来创业;80岁,新学一门手艺,都不再稀奇。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会经历的过程。不然等到100岁再后悔吗?何苦来哉?

问题五:如何面对挫折?

随着寿命的延长,机遇也随之变多,在百岁人生的坐标系里面,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永不放弃”,而应该记得丘吉尔的另一句话——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百岁人生确实会给我们出很多难题。但是,最困扰我们的其实不是那么长的时光怎么办,而是在这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必须调整人生选择的标准。

那么,这个人生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长期规划。

如何面对“百岁人生”?

长寿时代带给我们的变革是远超我们想象的,在《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在百岁人生的坐标系中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生活和工作挑战:

一、设计多阶段的人生。

与传统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结构相比,我们要设计四阶段、甚至五阶段的人生。每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目标,比如你可以在某一个阶段专注于积累金钱、房产等有形资产,在另一个阶段更多地注重家庭、朋友、健康等无形资产,你还可以选择在某个阶段自主创业或者做一些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这样的人生将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你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二、保持年轻,勇于探索。

多阶段的生活尤其需要所有年龄段保留以前与年轻人相关的特征,比如年轻性和可塑性,喜爱玩闹和即兴发挥,以及另辟蹊径行动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惧挑战,持续学习新技能,不断尝试新事物,创造新的机会。当人生将延续更久时,把这些额外年份中的一部分分配出去,扩充成年后的发展阶段,是明智之举。将来,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年龄成为探险家,但是有三个阶段的生活尤其不错——18~30岁、45岁左右、70~80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阶段是完美的。

如何适应长寿生活,最紧迫的一点是解决财务问题。除了通过工作挣钱之外,让你的钱去生钱也是一个明智之举。不断学习财务知识,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这将为我们的长寿提供物质保障。

时间本质上是平等的,也是稀缺的。与工业社会那些大资本家相比,你会发现现在的精英阶层越来越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功大小与其繁忙程度成正比。所以说,如果你仍旧将你的休闲时间视为消费时间,用于追剧、打游戏、睡大觉,那么你恐怕已经落伍了。将闲暇时间用来学习技能、提升健康和增进感情,而不仅仅用于个人娱乐,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为适应长寿,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晚结婚、晚成家,晚买房车,少生或者不生育,从而获得更长的自我探索时间。家庭结构也将面临挑战。传统的夫妻关系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士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女士干一些临时性工作,主要精力用于照顾小孩。但是,在百岁人生的世界里,男女将更加平等。

我们正处于一个特别的过渡期,许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这种过渡会成为真正的礼物。正如全球化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日益延长的寿命也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越来越多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晚,我们其实是大有可为的。

有人说,医疗科技的终极问题是让人类长生不死。

长生不死的方法,在未来会不会出现,还是个未知数。今天,小编倒是有几个可以帮助大家拉长生命长度的办法,和你分享。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演讲者|尹烨(华大股份执行总裁)

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6岁,和我们同源的日本人是84岁,特别是日本关西地区,老人平均寿命已经接近百岁。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为什么现代人类寿命可以不断向100岁贴近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生物寿命的测算方法。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如果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那我们的实际寿命应该在100-175岁之间。

所以理论上来讲,我们是可以活到100岁的。

基因一样,若菌群不同,结果就不同

现在很多人在预测,我们是否能活得更久一点。

大家必须明白,你想要活到100岁,靠你自己是搞不定的。

因为我们从不孤单,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这句话,用英文讲,可能更容易理解,叫:

每个人(体重100斤左右)肚子里都有4斤的细菌,700万年前的时候就跟着人类了,人类演化,它也演化。

这4斤细菌,我们叫做肠道菌群。我们体检时候测大便,测的就是这些菌群。

肠道菌群大概有1000多种,但是人和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

看一下你的肠道菌群分布,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你是光吃不胖,他是喝水都长肉的,为什么这个人糖尿病,为什么那个人抑郁症......这些菌群,决定了我们非常非常多的事情。

比如说,这是一对同卵双胞胎老鼠。基因一样,菌群不同,造成了两只体重完全不同。

OK,我们调换菌群,4个月以后,瘦老鼠变成胖老鼠,胖老鼠变瘦老鼠。

很多女生一听,哇,减肥是应该这么做吗?还真是。

中国人的菌群比较悲哀,因为我们滥用抗生素。我极其反对在孩子两岁以前使用抗生素,一旦用了,这个孩子以后一有问题,就要去医院打吊瓶。

所以我们在研究个人健康的时候,绝不能简简单单测个基因就完了,应该把所有条件都考虑进去、蛋白、代谢、环境、心理,这些数据收集完了,一个人的健康数据就不仅仅是65M,而是会有4个T这么多的数据。

有人的健康数据被这样收集吗?真的有。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

全世界第一个记录完整多组学的大白鼠,每个礼拜被我们摁着抽血,测数据。我们给他配的酸奶都是根据他的肠道菌群调整的。

他58岁的时候和王石一起去爬珠峰。我说,华大基因要上市了,董事长你作为实际控制人,尽量别做极限运动了。但是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如果你不发生任何意外的话,基本上死不了。

为什么呢?我们中国人一般死于什么?心脑血管、肿瘤。

心脑血管有影像学,基本上可以全部防得很好,肿瘤我们每个礼拜给他查遍,保证他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我们还监控他的各种激素、维生素、营养和其他能量代谢的情况。他自己也特别喜欢运动,现在他每天早起的脉搏在45次左右,打完篮球不会超过70次。

所以他现在的老年斑已经开始消退了,就是老化完全可以逆转。

大家一定要明白,衰老是个心理概念。

什么叫老了?就是你自己没有新的想法了,不是因为你头上长了白头发。

为什么诺贝尔获奖者个个八九十岁了,看起来还很精神矍铄,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老。

所以从这些意义上来说,衰老是个心理概念,别老挂在嘴边说,我老了。

大家都存钱,如何存命?

在座的各位,钱和命哪个重要?大家都存钱,谁存过命?命怎么存?

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生命银行。

首先我们是一个三维的生物。三维的生物是无法穿越第四维空间的,第四维空间是什么?时间。大家穿越不了时间,但是我们能不能把时间锁住?

今天女性都在做的事情是什么?

早年医美大家打肉毒杆菌,后来打玻尿酸,现在打水光针,一直到今天我们的鲜活细胞治疗,说的都是一个事情:希望能够去恢复我们细胞的全能性,让我们留住时光。

我们知道细胞是有全能性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掰个枝插土里就能活。蚯蚓砍成两段都能活,螃蟹掰只脚,还能重新长出来,壁虎呢,尾巴断了长条新的。低等的生物相对保持了细胞分化的全能性。

人类呢,皮肤上有了伤口,虽然会愈合,最后还会留个疤。为什么人类的细胞全能性比较差?因为我们这个物种太高端复杂,分工太细。

我们所谓的干细胞技术,就是不断尝试恢复分化终末细胞的多能性甚至全能性。如果我们今天能够把自己的良好细胞存起来,等到你得了肿瘤的时候,就可以拿出一部分的健康细胞,做反向治疗。

细胞存储越早越好,这个性质会随着衰老而逐渐地减弱。最好的存储年龄是25岁到30岁,抽100毫升的血,把所有的白细胞冻存起来。

大家说我今年41岁的怎么办?废话,也比你42岁的时候存好吧。今天存就比明天存要更好一点。

所以我认为除了新生儿要去存他的脐带血之外,所有人都应该去存储一下自己的细胞,包括男性的精子,女性的卵子,大家的胚胎都应该小心存起来,这是捍卫自己健康的权利。

这些细胞存起来能干什么呢?比如说,眼睛看不见了,自己的细胞就能分化成新的视网膜,让你重见光明。

感觉自己的某一个器官不行了,多维分化+3D打印一个健康新生的装上,肝脏、皮肤、视网膜、软骨,现在都能用自己的细胞造出来。

这就是再生医学的魅力。

喝大米粥和喝糖水没有区别

大家可能会说,尹老师,基因这么万能吗?

其实基因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比如现在这个,糖尿病。40年前,有得糖尿病的吗?那个时候大家要应对的是营养不良,现在人类是吃得太多。

我们举个例子,不说人,就看这只峨眉山的猴子。这猴子叫什么名字?瘦猴。今天的猴子什么样?胖成这样。

我们的基因是为了挨饿准备的。在食物匮乏的时候,血糖降解地越慢,人越可能活下来。

猴子更是这样。动物在自然界中怎么才能获取到糖分?只有当水果成熟的时候,才能获取到一点果糖。

过去猴子是不可能这么大量获取含糖食物的,制糖业是从1900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所以猴子一旦能得到这种含糖的食物,它就不会再去爬上爬下去寻找果子,直接抢游人的饮料就行了。

糖尿病这个东西怎么治?

除了天生胰岛有问题的一型糖尿病,大部分得糖尿病的人,就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

特别是中国人喜欢喝白粥。我这里特别强调,大家少喝白粥(大米粥),都是糖分,什么营养都没有,喝大米粥和喝糖水没区别。

要喝就喝点小米粥,燕麦粥,用杂粮掺一下。特别是南方人一般喝虾粥,睡前喝个虾粥,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它让你的胰岛在瞬间做了一个400米往返跑。

健康的本质其实是人性的管理,所以大家尽量还是不要吃太多这样的碳水化合物。

本文来源混沌研习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人只能活到100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