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什么动物最先知道来临前会有哪些动物异常表现的?

在发生地震前,有许多小动物会做出异常反应,那么有哪些小动物可以在地震发生之前可以预知到呢?对于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地震发生时有可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呢?跟着见闻坊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震在所有人心中是十分恐怖的自然灾害,动物前兆主要出现在地震前几小时或者地震前几天不等,常见的动物在地震前的表现如下:

鸡会出现不进笼子,不归窝的表现,而且部分鸡会飞上树上,半夜鸡叫等。

一般鸡出现异常表现一般都是在地震前几个小时或者地震前2至4天左右。

狗出现乱叫,狂吠,不进屋子等。

一般狗出现异常会出现在地震前几小时或者地震前2天左右。

牛和马会出现不归棚,乱叫不安的表现。

一般马或者牛出现异常会出现在地震前几小时或者地震前2至4天左右。

如果地震是发生在冬天的话蛇会提前结束冬眠,把出地表被冻死等。

虎皮鹦鹉等鸟类会出现在笼子里乱跳,乱叫甚至乱撞笼子乱扑扇翅膀等等表现。

在没有猫等动物干扰下鸟类特别是虎皮鹦鹉在地震前表现特别灵敏,一般鸟类的异常表现出现在地震前几天或者地震前几个小时。

蟾哈和青蚌会出现大量的蟾蜍青蚌集结汗徙的现象但是不是所有的蟾蜍青蛙大规模迁徙都和地震前兆有关系。

有资料显示四川会在每年4月至5月出现蟾蜍或者青蚌大规模的许徘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属干动物繁殖等表现,和地震前水无关系。

只不过四川最近几年的几次强震都发生在4月和5月所以和蟾蜍或者青蛙的迁徙刚好碰到了,不过也不能排除地震前兆导致蟾蜍和青蛙迁徙大规模的表现。

沿海部分强震前震中附近的海域会出现皇带鱼搁浅死亡的案例皇带鱼一般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

地震前海底断层的移动导致海底出现异变从而引起皇带鱼进入浅海或者海边,中国国内主要是台湾地震前会出现皇带鱼异常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异常如大规模的蜻蜓低飞迁徙的表现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面有过类似的景象。

如果地震震中附近有鱼塘的话地震前会出现大量的鱼群跳出水面或者地震前几天钓到的鱼会特别多等等1976年河北省唐|7.8级地震前就出现过以上鱼类异常的表现。

地震发生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

在震区中,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坚固的墙体,塌下来时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间的地方。

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里时,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1、震后如发现自己不能脱险时,应采地震自救取延缓生存时间的自救措施。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

2、当被围困或压埋时,使用周围能够挪动的物品来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身体上方的重物进一步塌落;另外尽量扩大活动空间,以及保持足够的空气。

当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应该互相鼓励,大家一起共同计划和团结配合,必要时集体采取脱险行动。

3、被围困或压埋时,需要设法寻找和开避通道,以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并且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4、被围困或压埋时,如果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果能找到替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的时间,等待救援人员。

5、被围困或压埋时,要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6、在周围十分安静时,或者听到上面或外面有人活动时,用身边能够得到的物品,如砖、铁管等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人在不远处时,再大声呼救。

鱼儿上浮、翻白,动物纷纷逃窜,天上出现“地震云”……这些网传的地震征兆说得有板有眼,到底靠谱儿吗?

网传地震前会出现此类“地震云”

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如果我们能在震前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地震来临前真的会有征兆吗?《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记者在第一时间独家专访地质专家,总结6个地震征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 王根厚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高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高原表示,地震前兆分为两类:

  • 一类是微观前兆,须用仪器测量,比如地面变形、地球磁场、重力场等变化;

  • 另一类是宏观前兆,人的感官即能觉察,比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等。

而“地震云”是否与地震相关,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地质专家总结6个地震征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根厚,总结了地震来临前的6个重要征兆。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动物过度兴奋、惊恐不安或行动迟缓。比如牛、马惊慌不安、乱闹乱叫;鱼成群漂浮、跳出水面等。

地震前出现来自地下的雾气。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伴有怪味、声响或带有高温。

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使空气振动发声,就像炮响雷鸣,或者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

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形态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等。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

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异常。

收音机失灵、日光灯自明、电子闹钟失灵等。还包括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

不过专家也提醒,地震并不是产生这些异常的唯一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原认为地震预测的难点主要在于,地震的原因复杂,很难区分哪个因素是触发地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说道:“有人形象比喻,地震就是地球的癌症,地震预测就是诊疗这个地球癌症的解决方案。准确的地震预测很难,套用一句常说的话‘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工作者在预测年度地震危险性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科学认识,但预测“何时何地有多大” 的地震可能性,难度太大,准确率不高。

王根厚认为,地震难预测跟下面3个因素相关。

第一,地震本身的复杂性

孕震过程是非线性的,其演化途径和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存在多种可能性。就好比给篮球打气,气体超过强度就会爆炸,但很难确定会在哪处破。

第二,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

地震发生在地下十几、二十几公里的深度,迄今我们只能通过地表观测获取震源信息,用这种不充分的资料反演地下的动态过程十分困难。

第三,大地震是稀少事件

一般而言,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数百年乃至数千年,限制我们对地震观测的资料积累。

如何提高地震预测能力?高原坦言,全球的科技工作者还在探索中。

总之,只要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研究,有一支努力而富有求实探索精神的科研队伍,有一个开放宽松的科研环境,还有国家与民众对地震预测研究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地震预测终究有解决的时候。

此外,重视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也是减少地震灾害的关键,日本开展地震预警比较早的国家,中国也在努力开展这项工作。

此次成都市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新疆地震与四川地震理论上无关

王根厚表示,四川地处印度河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本是板块活跃地带。九寨沟处于龙门山构造带,地处四川盆地周边,极为不稳定,因此地震高发。

从小的构造带上来说,新疆精河与九寨沟县处于不用的构造地带,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没有诱发因果关系。

地震之后,环境会有哪些变化

泥石流与岩石破坏、降雨密切相关。地震作用致使岩石更易破碎、松动,会提高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地震后更要注意余震、山体滑坡、建筑物垮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震会引起环境改变,常见的多为河道移位、地下水系变化。但改变气候可能需要上百万年,时间较长。▲

  地震来临之前有什么征兆?出国留学网小编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1.如何识别宏观异常?

  答: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要注意识别震兆和非震兆的区别。一般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宏观异常的分布受地震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区地质构造线分布有关; (2)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

  2.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3.地震有前兆吗?

  答: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前兆异常。

  4.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5.什么是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6.什么是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7.“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你知道井水在震前的哪些异常现象?

  8.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人们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目前我国地震学家将地震前兆异常分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

  9.常见的地震前兆有?

  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 (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者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常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 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10.对地震宏观异常怎样识别?

  答: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是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

  11.有地震异常就有地震吗?

  答:在地震发生前,一般地都有大量的异常出现,但并不一定有了异常就发生地震,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现,地震前兆有时具有非常复杂的属性。除了有前兆异常出现并且随后有地震发生的情况外,往往还有观测到前兆后没有发生地震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有前兆不一定有地震发生呢?这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前,在围绕将要发生地震的那个地区(即震源区),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地区。由于应力集中和加强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的探测手段能正确地反映这个应力增强的过程,那么就等于正确地观测到了地震将要发生的前兆。然而,在应力加强和能量聚积之后,以什么形式释放能量,则有多种途径和可能。例如,能量可以以岩层突然的断裂错动形式释放,这就有地震发生;也可以通过沿软弱的结构面和断裂的蠕动,或通过小幅度、大面积的地形变而释放,这就无地震发生。这些不同的情况是由当地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对此,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早在1970年就深刻地指出,即使是到了地震预报过关了的那一天,地震预报也不可能是百发百中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是什么动物最先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