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就算∠ABC=∠PAB,也不一定△ABC与△PAB相似吧?比如剩余两对角分别都不相等,就不

备注:知乎专栏更新了数理化生四科的基础讲义,更加完善的第二版已经更新,并且附上可以直接下载打印的PDF文档,里面可能还有一些小的笔误,订正后会再更新。

物理和生物若急用可以先看知乎专栏里的,PDF文档待更新完善后再放出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角函数有很多性质和计算,本身会以非常复杂的形式出现,也会与其他类型的基本函数混合出现,在数列中也可能遇到三角函数有关的数列,此外它在圆锥曲线中是非常重要的解题工具。

因此,三角函数作为基本函数类型,需要对它的概念、性质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对常用的变换和数值计算也要熟练掌握。


过去我们习惯于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事实上更加通用的是弧度。

先来看角度是怎么来的:把圆周分为360等分,每一等分叫作1°

细细想来,我们的角度和长度是两套体系,没法放在一起计算,比如5+10°就毫无意义

现在我们引入新的描述角大小的体系:弧度

同学们对π应该都还算熟悉,π是无理数,π的值约为3.1415926......

π的含义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我们令某圆的半径为r,那么它的直径d=2r,周长C=πd=2πr

对于单位圆,也就是半径为1的圆,它的直径d=2,周长C=2π

规定:单位圆每单位长度的弧所对应的角的大小为1弧度,记作1rad

弧度的单位rad其实是个并没有单独现实意义的单位,它代表这个大小的角度,在单位圆中对应的弧长

比如某个圆的半径为r,对于大小为a rad的角,它对应的弧长为r*a

来比较下角度和弧度两套系统

单位 单位值 全圆周大小 一些常用数值

根据全圆周大小可以看出:

举个具体例子会更加直观:

假设圆A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弧度为π/6(也就是30°)大小的角,它对应的弧长为:

比较等式两边的单位,可以看出,这个rad=厘米/厘米,也就是说它没有现实中的物理意义,它就代表着“半径为r厘米的圆上,长度为r厘米的弧对应的角的大小”

再来看一个很有说服力,也很极端的例子:

假设圆B的半径为1米,那么弧度为2π(也就是360°)的角,它对应的弧长是多少?

很简单:1米*2π=2π米,也就是我们圆周长

这也符合π的定义:圆周长(2π米)与直径(2米)的比值。

用弧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不像角度那样引入了新的单位,它可以直接和半径进行弧长相运算。

弧度的基本概念就介绍到这里,必须要对角度和弧度的互换一定要很熟练,对常用弧度的三角函数也要非常熟悉

先来看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是直角,∠ACB=π/2

对于∠BAC,假设它的大小为θ,我们规定

(1)它的对边BC与斜边AB的比叫作正弦,用函数sin表示,sinθ=BC/AB

(2)它的邻边AC与斜边AB的比叫作余弦,用函数cos表示,cosθ=AC/AB

(3)它的对边BC与邻边AC的比叫作正切,用函数tan表示,tanθ=BC/AC

(4)它的邻边AC与对边BC的比叫作余切,用函数cot表示,cotθ=AC/BC

(5)它的斜边AB与邻边AC的比叫作正割,用函数sec表示,secθ=AB/AC

(6)它的斜边AB与对边BC的比叫作余割,用函数csc表示,cscθ=AB/BC

根据以上定义,很容易得出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注意:正割与余弦互为倒数,余割与正弦互为倒数,千万不要弄反!

上面的定义和基本关系可以看出:

(1)只要知道了正弦sin和余弦cos的值,其他三角函数都可以通过它们相除、取倒数获得。

(2)正弦与余弦有平方和为1这个数量关系。

以上两点使得正弦和余弦使用的机会比其他的三角函数要多许多,为了计算方便,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正弦和余弦函数,因此对它两要特别熟悉。此外,正切tan在未来会学的二倍角公式中非常有用。

其他的三角函数适当掌握即可。有条件的话熟练掌握其他3种三角函数(余切、正割、余割)在应对少数题目时会较为方便。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可以跳过。

直角坐标系中的角与三角函数

来看这个二维坐标系,这个圆的半径为1,圆心O在原点(0,0),我们叫它单位圆

取圆上一点A,向x轴引垂线交于B(b,0),向y轴引垂线交于C(0,c),则A坐标(b,c)

我们来看∠θ,从直角三角形OAB中可以看出:

在这样的单位圆中,我们规定起始位置为x轴正方向,它的角大小为0rad,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负

第一次转到y轴正方向刚好经历一个直角,它是π/2

第一次转到x轴负方向刚好经历一个平角,它是π

第一次转到y轴负方向刚好经历一个平角+一个直角,它是3π/2

第一次转回到x轴正方向刚好经历一个圆周,它是2π

继续转下去就是2π+θ

第一次转到y轴负方向刚好经历一个直角,由于方向是负的,它是-π/2

第一次转到x轴负方向刚好经历一个平角,由于方向是负的,它是-π

第一次转到y轴正方刚好经历一个平角+一个直角,由于方向是负的,它是-3π/2

第一次转回到x轴正方向刚好经历一个圆周,由于方向是负的,它是-2π

继续转下去就是-2π-θ(θ>0)

在单位圆里,取x轴正方向上的半径为起始,规定它为0rad,让它绕着圆心逆时针旋转(箭头方向)π/2,到达y轴正方向

(0,π/2)范围内,半径都落在第一象限内。

它在旋转过程中依次经过红色、蓝色、绿色3个位置

从这3条半径在圆上的端点分别向x轴、y轴引垂线

可以看出,它们的正弦(纵坐标)、余弦值(横坐标)都是正的。

此时它们的正切值(正弦值比余弦值)也都是正的。

正弦值逐渐增大(0→1)

余弦值逐渐减小(1→0)

正切值逐渐增大(0→无限大)。

继续旋转,从y轴正方向((0,1))继续旋转π/2,到x轴负方向,此时共旋转π rad

该半径依次经过粉色、浅蓝、浅绿三个位置。

(π/2,π)范围内,半径都落在第二象限内。

从这三条线向x轴、y轴分别引垂线可以看到:

它们的正弦值(纵坐标)是正的,余弦值(横坐标)是负的。

此时它们的正切值(正弦值比余弦值)也是负的。

正弦值逐渐减小(1→0),

余弦的绝对值逐渐增大,由于是负的,数值逐渐减小(0→-1),

正切的绝对值逐渐减小,由于是负的,数值逐渐增大(负无穷大→0)

继续旋转半径(增大角度)直到3/4圆周(y周负方向),在(π,3π/2)范围内,半径都落在第三象限;以及再接着旋转半径到完整圆周(x周正方向),在(3π/2,2π)范围内,半径都落在第四象限。

请自行分析以上两种情况下,各三角函数的正负、单调性、取值范围。

当旋转一周时,半径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当继续增加角的大小,比如增加到(2+1/2)π时,它又开始重复最初的循环。因而,任何相差2π的整数倍的角的三角函数是相同的,无论转过多少圈都是如此。

当顺时针旋转时,半径先进入第四象限,然后是第二、第三、第一,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可以发现,当x向负方向旋转了θ角时,它与旋转了(2π-θ)角处在相同的位置,它们具有相同的三角函数。

互为相反数、和/差分别为π/2、π、2π的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刚刚,已经讨论了和为2π(x与2π-x)、差为2π(x与2π+x)的角的三角函数,它们是相同的,现在来看其他情况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θ与-θ的值相同,只是一个顺时针旋转另一个逆时针旋转(或反过来),因此二者是关于x轴对称的,所以它们的横坐标(cos)相等,纵坐标(sin)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已经学过,和为π/2的两个角,它们的正弦等于对方的余弦,余弦等于对方的正弦,正切等于对方的余切,余切等于对方的正切。随便画个直角三角形从定义出发就可以得证。

如上图所示OA旋转π/2后到达OB,方便起见,我们记∠X1OA=θ,则有:

现在我们把整个图向右旋转π/2,可以看出,B回到了A的位置

这很好理解,本来A就是转了+π/2到达B,现在B和坐标轴都转了-π/2,B自然回到A的位置,只不过x轴和y轴的横竖换了过来

从上图很容易看出,单纯看绝对值的话:

B向y轴(横着的)引垂线,与原来的A向x轴(横着的)引垂线的高度是相同的

B向x轴(竖着的)引垂线,与原来的A向y轴(竖着的)引垂线的高度是相同的

由于θ+π/2相当于逆时针旋转一个直角,因此当A在第二象限时,θ+π/2必然落在第三象限;当A在第三象限时,θ+π/2必然落在第四象限;当A在第四象限时,θ+π/2必然落在第一象限。

对于以上三种情况,请自行作图、旋转观察它们的绝对值大小和正负号变化。

根据以上四次操作,可以得到:

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可以这样理解记忆。

请先自行想象(想象不出就随便画个)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并随便画个第一象限角

它要是比π/4小就认为它“躺着”,要是比π/4大就叫认为它“站着”

增加π/2后,原本“躺在”第一象限的角变成“站在”第二象限的角,原本“站在”第一象限的角变成“躺在”第二象限的角,因而它们的sin和cos的绝对值是互换的

从第一象限进入第二象限,纵坐标(sin)都是正的,因而sin(θ+π/2)也是正的,cos变sin不变号;横坐标(cos)从正的变成了负的,因而cos(θ+π/2)变成负的,sin变cos要变号。

只要记住了第一象限角+π/2变成第二象限角,写出公式就可以了,它对所有角都适用

很容易得出:∠X2OB=θ,

所以OA和OB是关于y轴镜面对称的

再来看符号:在第一和第二象限的纵坐标都是正的;第一象限的横坐标是正的,第二象限的横坐标是负的

对于A是第二、三、四象限角的情况请自行画图讨论,会发现与第一象限相同,因此对于任意角都有:

这种情况下的推导过程非常直观,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θ与π-θ必然是关于y轴对称的,因而它们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正负。

现在来证明下为什么必然关于y轴对称:

若第一象限:0<θ<π/2,则如前所述。

若第二象限:π/2<θ<π,则仍如前所述,只不过A和B角色互换。

若第三项先:π<θ<π3/2,则-π/2<π-θ<0(顺时针倒着转,第四象限),二者都在x轴下方关于y轴对称

若第四象限:π3/2<θ<2π,则-π<π-θ<-π/2(顺时针倒着转,第三象限),二者都在x轴下方关于y轴对称,A和B与上个情况中的角色互换。

可以看出来,当θ变成π+θ后,相当于做了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变化,它的横坐标、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相反数,绝对值不变,符号变。

并可以推出:tan(θ+π)=tanθ (负负得正)

对于互为相反数,以及和或差等于π/2、π、2π的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非常非常熟练,这是三角函数题目中非常基础的应用。

鉴于死记硬背有困难并可能记错,可以借鉴“直观理解”部分提供的方法,简单画个草图,利用草图直接写下相关关系。

在画图的过程中为避免看错,随意选取的角尽量远离π/4,适当贴近坐标轴会更直观明白。

由于以上公式对任意角都成立,因而画上最熟悉的情形(通常是锐角)进行推断即可。

此外,对于所有和或差为nπ/2(n为正数)的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一步一步转化为以上形式再做判断,尽量不要跳跃。

我们有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到OB的角∠X1OB为∠B,从x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到OA的角∠X1OA为∠A,则∠BOA=∠A-∠B

现在把∠BOA顺时针旋转∠B,让OB和x轴重合,如下图所示

由于做旋转变换后,AB的长度不变,所以有:

将上式用-B替换B得到:

将上式用-B替代B得到:

将上式用-B替代B得到:

将以上和的公式中的B换为A就得到了二倍角公式:

这两个公式的优势在于只有一个未知项cosA或sinA

把2A看作一个角(B),则A是它的一半(B/2),我们可以推出半角公式:

这里的正负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如果上下同时乘以2cos(B/2)就可以得到:

以上两个公式的优势在于免去了正负号的不确定

利用sin和cos的二倍角公式,可以得到:

以上三个公式的优势在于变形后的式子里只有一个未知项tan(A/2)

以上3个也叫作万能置换公式

积化和差 和 和差化积公式

把A和B分别用(α+β)/2和(α-β)/2替换,用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很容易求出:

对于形如:asinx+bcosx 的式子,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以转化为

此处相当于把a和b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因此其斜边为 \sqrt{a^{2}+b^{2}}

利用两角和余弦公式也可以将其转化为:

最后要了解两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直接关联并不是很大,但在解三角形、非向量的平面几何中经常用到:

对于△ABC,设∠A、∠B、∠C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则有:

这条定理非常容易证明,只要从每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然后用面积公式:

然后等式三部分分别除以a*b*c即可

对于锐角三角形,sinx随着x增大而增大,该定理与“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也相一致

在x轴上任意取点B,空间内任取点C,并连接OB、OC,过C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A

对于△OCB,设∠O、∠B、∠C的对边分别为o、b、c

用A替换O、a替换o得到余弦定理:

以上3个式子是对称的,仔细观察它们的对称性对记忆很有帮助

解三角形就是知道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后求其他的元素,主要利用的就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这里先回顾初中学习的全等三角形

所谓全等三角形,就是经过旋转、翻转、平移后,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式有: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

可以这么理解:若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他们就是同一个三角形,只不过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而已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也是确定唯一三角形的条件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中的任一种情形,这个三角形就是唯一确定的!

根据余弦定理,知道了3边的长,每个边的对角也都可以计算得出,因而该三角形唯一

根据余弦定理,知道了夹角和它的两夹边,那么已知角的对边可以唯一确定,再根据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得出其他两个边的对角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π,可以求出夹边的对角,再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两个已知角的对边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π,可以求出未知的角,再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其他2个未知的边

知道了斜边直角边,根据sin或cos的定义,两个锐角都可以确定,第三条直角边也很容易确定

同样是三个条件,为什么角角角、边边角就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呢?

我们知道,三个角相等,边长不同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它们相应的边具有相同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做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等比例放大或缩小,它的三个角大小不变。

我们假设已知边a、b,和a的对角A(黑色)

那么问题来了,B究竟是锐角还是钝角呢?

因此无法唯一确定三角形

如下图,黑的的a、b、A是已知的,红色的c、B、C不是唯一的

将已确定边a沿着未确定c向外旋转,延长未确定边c于a的另一边连接即可

可以看出,这两个三角形的边a、b和角A是相同的

事实上,这两个图形里的∠B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在求三角形的未知角时,尽量使用余弦定理而不是正弦定理,因为一个角和它的补角的正弦值相同,有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它是锐角还是钝角。

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非常的多且繁琐,这章还不是全部。

这些基础知识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要像加减乘除指数对数的运算法则那么熟练才可以,需要非常大量的基础训练来提高熟练度,增强对各种变换敏感性。

要对通过单位圆中半径不断的旋转,造成各三角函数在数值和符号上的变化的过程和结果非常熟悉,这是掌握三角函数的最最基础。

要把使用习惯从角度°变为弧度rad,并牢记特定值的三角函数。

最后再强调遍,本篇是三角函数基础的基础,需要大量训练,理解、记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角角能证明相似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