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一首《孤勇者》唱遍大街小巷

  无意间也成为儿童节主角们的“儿歌”

  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们真的懂这首歌吗

  而在福建福州的这所学校里

  有一群在黑暗里的孩子

  用生命唱响现实版的“孤勇者”

  眼前是一个个圆点组成的字符

  但他们心中却奔涌着浩瀚的星辰大海

  用力歌唱,放声大笑

  是他们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我们也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

  今年六年级的陈靖依

  因为出众的清亮嗓音

  获过不少省级、国家级的奖项

  她回忆起曾经自卑的自己

  怕摔倒而不敢去操场玩

  渴望像普通小孩一样上台表演

  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泪

  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盲文

  终于可以自己阅读课文和书

  盲校老师教导我们要有一技之长

  二年级我第一次敢上台唱歌

  唱的是《美丽的花》

  靖依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妈妈带着她四处求教

  她的歌声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曾经自卑的小女孩一点点找到了自信

  上帝给他们关上一扇门

  今年11岁的林朝盛

  常担任盲校合唱团里的钢琴伴奏

  虽然他学习钢琴的时间不长

  但他有一双天生的“神耳朵”

  用音乐老师的话说就是“固定调耳朵”

  他可以在脑海里“翻译”出来

  也是他无意中听到传唱的旋律后

  自己识音完整弹出来的

  对钢琴发展史了如指掌

  他一谈起钢琴和音乐便滔滔不绝

  将自己玩音乐的视频上传到社交账号

  盲校孩子的“超能力”不仅在于音乐

  热爱朗诵、多次参赛的张雨涵

  获得众多掌声和荣誉

  可背后的艰辛只有她和妈妈知道

  一次次上门求老师教她

  奔波在全国各地比赛的路上

  她对学习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那就是用光盘听朗读

  她可以不要生日礼物只要光盘

  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诗歌:

  “上天给了我一双黑暗的眼睛

  我却让自己的世界充满光明

  所以对世界更加好奇

  因为每每都想摸一摸身边的新事物

  “只可惜摸不到蓝天和白云

  触手不可及的都只能靠想象”

  福州市盲校共有110多名学生

  盲校既要教授文化知识

  更要教孩子们方位感知、定向行走、康复训练等生存技能

  对每位刚入校的孩子

  “一技两长”是盲校教育孩子的目标

  一技是盲人按摩技能

  两长是盲人音乐特长、盲人足球特长

  不妨走出一条别样的新路”

  盲人音乐教师陈君恩告诉孩子们

  他是黑暗中的“过来人”

  不要放弃任何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不只有盲人按摩一种选择

  可以看到孩子们弹奏乐器、使用电脑

  他们也能胜任电脑编曲、创作等工作

  也许他们过早地体验了世间冷暖

  他们不用隐藏自己的不完美

  依然保持着一颗追光的心

  写下自己年少的梦想

  陈靖依从小立志当一名音乐老师

  用音乐为像她一样的孩子带去快乐

  林朝盛满怀自信地说

  他长大后想当一名钢琴家

  张雨涵希望为盲人开辟一条新路

  成为一名播音员或者语言艺术老师

  这群折翼的“小天使们”

  用成长诠释着这句铿锵的歌词: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实习生:张文嵘、叶国全

南宋最后两任宰相,是陈宜中和文天祥。

陈宜中在南宋投降前临阵逃脱;作为“替补”,代表朝廷赴元营谈判。

陈宜中在流亡朝廷最后一搏时“查无此人”;文天祥用一首《过零丁洋》回敬为崖山海战欢呼的元军。

陈宜中携家眷逃至泰国,最后客死他乡;文天祥面对忽必烈的求才若渴,选择慷慨赴死。

陈宜中和文天祥,就像一把尺子的两端,刻出了人性之间最远的距离。做陈宜中,太怂,他被后世冠以“逃跑宰相”之名;做文天祥,也难,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元初江南,有这样一批文人,他们不妥协,不抗争,“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他们从仕途中抽身而出,选择了区别于陈宜中和文天祥的另一种隐逸的活法。不过,隐逸不代表置之事外。南宋虽亡,士大夫的风骨还在。菊残犹有傲霜枝,挥毫泼墨成了他们最后的倔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就包括以赵孟为代表的“吴兴八俊”(吴兴,今浙江湖州)。赵孟是元代知名度最高的书法家,也是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唐朝的欧阳询、柳公权和颜真卿)。他的书法成就之高,以至于遮掩了同样富有建树的诗作、绘画、篆刻、音律......从古到今,他的“赵体”一直都被奉为教科书级别的神作。

南宋下线后,赵孟就退出了官场,在本应激情飞扬的年龄做了一名隐士。不过即便是遍地人杰的江南,依然掩盖不了他四溢的才华。很多人都慕名前往赵孟家,哪怕能索求到一两个字的真迹,都觉得如获至宝。元朝的吏部尚书还推荐他做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婉拒。小小年纪,已经誉满天下,即使一辈子不再出仕,也是三餐不愁四季不忧。

公元1286年,赵孟已蛰居在家十年之久。这一年,行台侍御史 - 程钜夫奉旨“挖掘”隐居在江南的宋代遗臣。挑选出来的20多个人里赵孟名列首位,并获得了单独觐见的直升通道。这一年,赵孟已经32岁,他没有再像年轻时一样拒绝朝廷抛来的橄榄枝。在这个更为成熟的人生阶段,他选择了更广阔的事业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次的中年选择,却让他一生陷入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争议中,因为在“夷狄”第一次全方位统治中华大地的元代,他代表的不仅是华夏正统 - 宋朝遗民的身份,他还是赵宋的子嗣 - 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出仕让他备受拷问,甚至连他的书法都遭受牵连。

字如其人,一个忠心不二的人,往往他的字也会获得更高的评价。比如同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以七十六岁高龄孤身前往招降叛军,最后被节度使所杀;明末清初的黄道周抗清失败也被斩杀,留下“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字。

清初的傅山,年轻时很喜欢赵孟的书法,但在明朝破灭之后,将悲愤转嫁到了“赵体”身上,“予极不喜赵子昂(子昂即赵孟),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清代的冯班也说过,赵书精工,直逼右军(右军即王羲之),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

赵孟其人,真的就像一些人评价他的书法一样,缺乏骨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爱国没商量的文天祥和黄道周相比,赵孟更善于“曲线救民”。南宋灭亡已成既定事实,可黎民百姓的“烟火”还要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拯救一个不争气的前朝,不如让“现任”变得更好。

赵孟虽然在“爱国”这件事上表现得很怂,但他在南方汉人地位远不如蒙古贵族的朝廷,却展示了“硬钢”的一面。

有一次,朝廷商讨制定刑法。大家都认为贪赃满200贯宝钞就应该论死罪。赵孟却认为过去几十年宝钞已经贬值了很多,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太儿戏了。有人见他年纪轻轻,又来自南方,就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呵斥他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殊不知这位“后生仔”虽然蜗居在江南很多年,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思辨能力,他回应了三句话:刑法是关系到人的生死,必须分轻重(哥们,我们聊的是人的生死,不是宝钞流不流行);我奉皇帝的旨参与商议,不敢不言(是皇帝让我发表意见,不发言就是欺君,这锅你背?);你不讲道理,以势压人(你的权势再大,大得过皇帝吗?)句句诛心,那人当场无言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光有勇气还不行,这要看你的对手是谁。如果是大权在握的权臣,正面硬钢恐怕只会将自己拉入万丈深渊。为了能在风云诡谲、人吃人的朝廷活下去,赵孟深谙“看人下菜”。

公元1290年,元大都发生剧烈地震,死伤数十万人。忽必烈心急如焚,急忙询问消灾办法。百官都惧怕权臣桑哥,不敢提出任何建议。只有赵孟挺身而出,劝忽必烈大赦天下,减轻百姓负担。没想到,这妨碍了桑哥靠税收敛财的计划。

面对元朝版的“鳌拜”,赵孟当然没有正面应战的实力和底气,于是他制造了“站队”桑哥的假象。

他告诉桑哥,发生天灾,老百姓根本无力上交赋税。如果现在不免除,今后会有人拿征税不力做文章,桑哥肯定被牵连。桑哥听后,转怒为喜,觉得赵孟说的是真心话,开始把他当自己人,还请求忽必烈给他“涨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忽必烈曾经问赵孟,叶李和留梦炎,哪个更优秀?赵孟居然把票投给了留梦炎。要知道留梦炎是直接害死文天祥的人,他被人唾弃的程度可以“比肩”南宋初年的秦侩。到了明清两代,留梦炎的后代受到牵连,被禁止参加科举、出仕做官。忽必烈同样对留梦炎没多少好感,他认为留梦炎作为宋朝状元,居然对“误国”的贾似道阿谀奉承。一向善于揣测圣意的赵孟,为什么要称赞皇帝并不喜欢的留梦炎?他的目的是要借力打力,消除元朝的“毒瘤”。

退朝后,赵孟告诉忽必烈的近身侍卫 - 彻里:“皇帝谈论误国,责备留梦炎不敢指责。现在桑哥的罪行和贾似道不相上下,如果我们和留梦炎一样不加指责,将来陛下一定会怪罪我们。我不是陛下的亲信之臣,而你是陛下的最信任的人,又饱读诗书,希望你能替我们尽忠。”彻里果然以自己的名义转达了赵孟的话,最后忽必烈真的将桑哥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孟历经元朝五位皇帝而不倒,忽必烈去世后,依然受到重用,特别是元仁宗时,赵孟官至一品,推恩三代,人生已至巅峰。即便不断有人挑拨离间,元仁宗都不加理会,他将赵孟比作李白和苏轼,对他学识和品行的赞叹不绝于耳。

浮生半世,赵孟靠着自己过硬的才能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帝王,靠着迂回战术曲线救己、救民。但已过耳顺之年的赵孟,真的累了,真的玩不动“烧脑”的官场术了,于是借夫人管道升(同为元朝书画家)生病告退。

都说这个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动,可元朝皇帝到底有多离不开赵孟呢?

1319年,赵孟夫人逝世当年,当年冬天,元仁宗就催促他返朝;1321年,赵孟已经68岁高龄,元英宗还派人到他吴兴的家里,命他写《孝经》;1322年,英宗又派人问候他,并赠送礼物;同年,赵孟逝世。逝世当日,他还在观书作画,谈笑如常,黄昏时候安然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著名学者何良俊说,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王羲之)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赵孟)也。赵孟作为书法大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崇魏晋的书法,他开创了回归魏晋、回归传统的书风。

魏晋书法延袭古法、传承经典,书中带有隶意和质朴感。从唐朝开始,楷书已经脱离了隶书,晚唐时代的书法风格已无古质。由于唐帝国的影响力,大家都开始练习唐楷,渐渐失去了对自然书写的渴求,开始转向刻意为之、精细化的书写笔法。而赵孟倡导回归魏晋,开创了元代书法的“复古风”。

以复古来创新,在蒙古族当政时期,赵孟不但使用艺术的“威力”征服了元朝统治者,还成功地为汉文化“续命”并得以发扬光大,顺利地“交棒”给明清乃至近现代。他不仅用一生的时间保护了从唐宋传承下来的汉文化,还找回了唐宋丢掉的老祖宗瑰宝。那些嘲讽赵孟“事二主”、“失节操”的人,何曾体会过他的用心良苦?他的选择,也许并不为儒家道德规范所接受,但他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岳飞、文天祥一样的“纯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下一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