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在上海还是新疆


    1、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至Ⅲ级

  6月3日,西南、华南和江南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湖南、广东等省局地大暴雨。据气象部门预测,4日至5日,南方以及东北、内蒙古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汇集6200多项展示活动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今年的非遗宣传展示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全国各省(区、市)将举办62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上活动达2400多项。

  据介绍,今年遗产日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组织开展“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活动。

  3、浙江: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

  由浙江省委网信办等编制的《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8348.27亿元,同比增长13.3%。

  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省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29780.8亿元,同比增长25.4%,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省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

  4、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2例社会面筛查人员为零

  在6月4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5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6月3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例,朝阳区、昌平区各2例,丰台区1例;普通型2例,轻型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隔离观察人员3例,社会面筛查人员2例,其中1例已通报。另有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已通报。

  6月4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2例(感染者1939至1950),丰台区7例,海淀区、昌平区各2例,朝阳区1例;普通型3例,轻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社会面筛查人员为零。均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风险点位及人员已管控落位。

  5、辽宁恢复跨省旅游经营活动

  日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恢复辽宁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即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6、新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9000亿元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获悉,今年新疆将着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00亿元,以重点项目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新疆今年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发展硅基产业、推动航线加密、优化电网布局、新能源基地建设等均为重点。

  7、国家卫健委:6月3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1例 治愈出院304例

  6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5例(福建7例,北京4例,广东4例,四川4例,上海2例,云南2例,浙江1例,广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浙江);本土病例21例(内蒙古11例,北京5例,上海5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2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8、5000余项目参与北京全球创业大赛角逐

  记者从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获悉,截至目前,来自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的5016个项目报名参加在北京举行的HICOOL2022全球创业大赛,与2021年报名4018个项目相比,同比增长25%,其中海外组项目同比增长39%。

  9、水利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应对多地暴雨洪水

  端午假期期间,据预报我国多地将发生暴雨洪水,水利部3日14时发布洪水蓝色预警。同时,针对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省区可能发生的汛情,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10、铁路等部门积极保障端午小长假旅客平安有序出行

  3日,端午小长假第一天。铁路、电力等部门优化运输组织,强化线路设备安全检查,确保旅客假日出行平安有序。

为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6月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张掖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甘南州文旅局组织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甘南展厅特色浓、人气旺,分别陈列了洮砚、唐卡、青稞酒、藏医药、织锦带、藏香、藏文书画、民族乐器等20种270余件非遗产品,非遗项目织锦带传承人现场演示织锦技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广大市民通过展示、互动、品尝等各种方式,领略甘南非遗工作的丰硕成果,观赏震撼人心的非遗展演,品尝甘南青稞酒,聆听非遗音乐龙头琴弹唱及甘南藏族民歌。

“非遗购物节”线下活动中,全省14个市州42个非遗工坊共40名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刺绣、剪纸、刻葫芦等高超技艺,共展出40类约2000件非遗文创产品,其中甘南洮绣、洮砚展品其精美的工艺和新颖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非遗展销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开展活动,让人民群众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当天的“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专场晚会活动中,龙头琴弹唱、藏鹰笛、格萨尔说唱以九色甘南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情绪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再次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绽放,为广大游客和现场观众“选择甘南游、记住甘南美、缔结甘南情”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脉理、流光溢彩的生态文化脉象、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脉络、源远流长的商贸文化脉搏,深厚涵养着甘南顶天立地的人文气质。近年来,甘南州各级文旅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以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为抓手,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传承实践日益活跃,工作队伍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目前,甘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9项、代表性传承人51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2项、代表性传承人334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18项、代表性传承人863人。

(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1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福建主会场活动在福州市新店古城遗址公园成功启动。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突出“享传统文化 购非遗好物 促文旅经济”,策划开展360多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与文旅经济融合发展,让广大市民在乐享文旅生活中,感受八闽大地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福州市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授牌仪式。其中,我区高楼米线项目被授予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乐夏威英语学校被授予福州市非遗传承基地。

现场还组织了非遗匠人集市、非遗美食展销、福建茶文化展示、非遗直播购、非遗达人秀、红色非遗主题展、福人百工非遗主题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和非遗欢乐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其中,我区非遗项目高楼米线、吴航喜萝、连记麦芽糖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结束后,长乐区文化馆馆长钟爱瑾表示:“此次我区两项非遗项目在仪式上成功授牌,让我区非遗宣传展示工作取得非常大的突破。借助此次活动,期待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走进长乐,了解长乐,并关心支持长乐区非遗保护工作,也衷心祝愿我省非遗传承都能够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哪举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