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度候初这个反切注音例子主要反映了普通话演变特点?

陇东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标准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语言工具课、专业选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同时通过系统的教学及一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概况,掌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为学习音韵学或汉语方言学、汉语史、训诂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奠定基础,以使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更好地承担中学语文教学等工作。

本课程以汉字字音及其历史变化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由音韵学基本知识、《广韵》音系、音韵学简史几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同时语言理论与语言实践相结合,古今语音现象比较,课堂讲析与作业训练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消除学习音韵学的畏难情绪,了解和掌握:(1)音韵学的含义;(2)音韵学的若干基本概念;(3)语音变化的原因和规律;(4)用音韵学原理解决古书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通假、古注、押韵、校勘、标点等;(5)学会初步运用音韵学知识分析自己的或熟悉的方音现象。

第一章 绪论 (3课时)

    概括介绍音韵学,使学生简要了解音韵学这门课程,并使学生对音韵学产生学习兴趣。

第一节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音韵学的学习方法

2、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异同。

3、音韵学有哪些部门。

4、音韵学有哪些功用。

5、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20课时)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为第三章的学习铺路。

第一节 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三、中国古代的各种注音方法

第三节 关于声纽的概念

第四节 关于韵母的概念

一、关于元音的基本知识

三、传统音韵学上分析韵母的基本概念

四、音韵学上关于韵头和韵尾的概念

第五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

1、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3、音韵学关于声母的各种概念。

4、音韵学关于韵母的各种概念。

5、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各种概念。

6、什么叫等韵图,等韵图的性质。

第三章 《广韵》音系(28课时)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广韵》音系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广韵》的由来和体例

第三节《广韵》的声母系统

一、求《广韵》的声母的方法

二、《广韵》的三十五声母

三、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异同

第四节《广韵》的声母和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一、《广韵》声母和普通话声母的四大不同

二、《广韵》声母和普通话声母的详细比较

三、普通话声母的中古来源

一、《广韵》韵母的研究方法

三、等韵图对《广韵》韵类韵母的分析

第六节《广韵》的韵母和普通话韵母的比较

一、《广韵》韵母和普通话韵母的不同

二、《广韵》韵母到普通话韵母的演变总趋势

一、《广韵》四声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比较

《广韵》反切的规律(讲十条并附练习)

1、《广韵》的体例和性质。

2、《广韵》的声母及《广韵》的声母和普通话声母比较的异同。

3、《广韵》的韵母及《广韵》的韵母和普通话韵母比较的异同。

4、《广韵》的声调及与普通话调类比较的异同。

5、运用古今音变知识看《广韵》反切规律。

第四章  汉语音韵学史(3课时)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汉语音韵学史的知识。

二、《毛诗古音考》的观点

四、学者们对上古音的看法

五、对上古声母的公认观点

第二节《广韵》以后的韵书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 陈彭年等 《宋本广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

2 陈广忠  《韵镜通释》,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

5 王力 《汉语音韵学》, 中华书局, 1982年版

6 王力 《汉语语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

7 王力 《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  19567

8 丁声树、李荣 《汉语语音讲义》,  上海教育出版社

16杨剑桥  《汉语音韵学讲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6

与反切有关的音韵学基础知识

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

古汉语音韵学所说的各个历史时期

汉语的一个音节,传统和现代一般都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取“枢纽”意)或“声纽”

头部分。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

如果一个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就称为“零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

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

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

唐末僧人守温借鉴梵文的拼读原理,对汉字的音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研究,

最早创立了三十字母: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徹、澄、見、溪、

群、疑、精、清、從、邪、照、穿、審、禅、心、影、曉、匣、喻、來、日。

后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个,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三十六字母。

《古代注音法之反切法(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注音法之反切法(整理版)(3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制作:ydenise时间:2015年10月古代注音法之反切法(补充). .反切法:格式:,切。 或:,反。例:贡,古送切。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 .反切法:贡古送切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gusong反切规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上定清浊,下定四声。g ong. .反切基本知识例解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反切正例音和反切变例类隔. .、反切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陈澧:“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字双声,下字与所切字叠韵。”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 春秋至汉魏六朝,人名、地名、物名常用双声或叠韵字.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反切的出现,是古人能对汉字音节进项两分的分析,把音节离析为“声”、“和韵”。为归纳汉字

2、的声母韵母奠定了基础。反切上字反切上字,可以归纳出汉语的声母,古人称之为“字母”反切下字反切下字,可以得出汉语的韵母和声调系统,古人称之同韵母、同声调的字为一个“韵类”。 上字定声母,下字定韵和调。. .诗经中的双声叠韵字那么诗经中的双声叠韵是?双声词双声词: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参差cen ci、忐忑tan te、吩咐fen fu、淋漓lin li)叠韵词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 (彷徨pang huang、窈窕yao tiao、从容cong rong、 烂漫lan man、徘徊pai huai)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反切

3、产生基础双声叠韵 汉末以来民间流行的“反切语”一种语言技术。“双反语”:用两个字先顺后倒地切合两次。如梁武帝中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城门” “鹿开” 来 “开鹿” 哭又:水经注“索郎酒”桑落酒. .“反切语”反切的两面切口:切口:切口的切是说语言是可以切割的, 单音词缓读分音一分为二叫做“切口”。砌口:砌口:反过来,由双声词合声合为一“返”回原切之音。砌,即两音叠砌。返回复归还原反切的反. .“双反语”定义:用两个字先顺后倒地切合两次。定义:用两个字先顺后倒地切合两次。如梁武帝中大通时的民谣:“鹿子开城门” “鹿开” 来 l+ai lai “开鹿” 哭 k+u ku. .“切脚语”(切脚字):

4、定义:定义:用反切上下字代替本字,实质是古语或标准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向口语转化的过程中,由于缓读的作用,而分化为用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表达一个不可拆开解释的词义。“叵”不可 ; “甭” 不用 (po) bu ke (beng) bu yong“孔” 窟窿;“精” 机灵 (kong) ku long . .、反切正例音和胡笼切 h lng hng得按切 d n dn之少切 zh sho zho丘倨切 qi j q(红)(旦)(照)(去). .、反切正例音和普半切 p bn pn速多切 sdu su七愿切 q n qn火官切 hu gun hun(判)(娑)(劝)(欢). .、反切正例音和反切正例

5、,反切即取上字声母,下字韵母合声调。例子: 之少切照 zhi shao zhao. .、反切变读/变例类隔举韦切 j ui jui古讶切 g i gi 仓经切 cng jng cng 芳辟切 fng p f (gui)(ji)(qng)(p). .、反切变读/变例类隔类隔:类隔:是一个音韵学术语,凡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 轻唇或舌头,舌上之异,叫做“类隔切”。隔就是隔碍。因为一些语音读不出来。. .、反切变读/变例类隔例1:古稽切 古讶切g ig iaj ij ia 康礼切 苦泫切k ik anq iq an 胡决切 呼典切h eh ianx ex ian变读规律:反切上字声母为,反切下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注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