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太阳辐射的差异与坡向有什么关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 D夏季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

”(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

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

”(陆龟蒙《月成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请各位帮忙找一些关于地理的诗词谚语

地理谚语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地理气候谚语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乌云在东,有雨也唔凶。

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

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中国古代有什么与地理有关的诗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垂直地带性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气.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 变化.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江淮地区.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庐山.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 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苏省的苏州市内.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陕西黄河大拐弯 处地理景色的写照. 20、“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 的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注入渤海. 23、《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 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所描写的河段位于长江中游 的长沙市,词中所指的高峡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 25、“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写的是青藏高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写地理知识的诗词歌赋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涉及旅游地理的诗词,并说明关联性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傅云《歌》) 此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此诗涉及暖风带来的春雨特点。

1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戈壁滩飞沙走石的场面。

16、“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此诗生动简要地刻画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的规律。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此诗涉及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春风”指的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此词涉及到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诗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

正因为我国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东流。

2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诗描述了我国河套平原过去的生态景观。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此诗表现了桃花讯的特点。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2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李煜《临江仙》)此诗描绘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樱桃落尽”“蝶翻轻粉”的景象。

2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此诗表现的是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一条白练从海天相接处滚滚而来,急速推进,潮水猛涨,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耸的水墙,气势磅礴。

2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此诗涉及到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山重水绕等自然奇景。

诗的前两句是说:早晨才乘船离开彩云缭绕的白帝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来了。

后两句是说:舟在江上驶,猿在岸上啼,只觉得猿声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所坐的小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此诗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

巴山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四川盆地的边缘。

一般来说,盆地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气流不通畅,对流交换弱。

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地温急剧增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气.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江淮地区.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庐山.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市内.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19、“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陕西黄河大拐弯处地理景色的写照.20、“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对环境的美化作用.21、“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注入渤海.23、《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 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 首词所描写的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的长沙市,词中所指的高峡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25、“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写的是青藏高原

助力选考满分——司辰地理工作室

自己获得知识和优质资源的同时,给创作者一个喜欢赞同和关注,不仅是对作者本次创作的认可,而且能激励作者为大家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回答。

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国家战略主要有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路一带、亚投行等。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考查重点,如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等。

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

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如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

总体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把东、 中、西三大地带联系起来,通过沿海经济带把京津唐和珠三角经济区联系起来
长江经济带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海运,交通便捷
拥有极其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国重要的工业走廊,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科教事业发达,人才众多;技术、管理先进等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夯实发展基础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1、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8、京津冀地区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

(一)我国的海洋国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

(1)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

(2)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

(3)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4、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2)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

(3)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1、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1)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2)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4、海洋权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它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和海洋文化利益。

5、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五、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面

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还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例1】(2020年山东)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效益高 B. 木材销路好

C. 劳动投入少 D. 种树有补贴

2. 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开荒力度 B. 增加木材进口

C. 增加粮食进口 D. 鼓励农地流转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例2】(2020年浙江)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 。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的分布、皖江城市带发展区位优势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

(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点睛】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4. 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A. 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生态保护 B. 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

C. 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 D.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

5. 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是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沿海红树林生态功能强大,破坏它不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以生态保护为主,A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工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应发挥优势,主体功能应工业生产为主,B不符合题意;东北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因此应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C不符合题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开发历史晚,文化景观少,因此不适合以文化旅游为主体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人多地少,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因此后备土地资源不充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而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是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②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许多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如果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紧迫性不强,③不符合题意;各个地区因为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是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北京市2035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四大主体功能区,首都功能核心区集中体现北京的政治文化功能,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涵盖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和商务中心,城市发展新区主要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生态涵养发展区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下图为“北京四大主体功能区分布图”,下表为“北京市夏季各功能区地表平均温度”。

6. ①-④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 ①一城市发展新区 B. ②一首都功能核心区

C. ③—城市功能拓展区 D. ④—生态涵养发展区

7. 导致①一④功能区地表平均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天气状况 B. 大气中C02浓度 C. 土地利用类型 D. 地表起伏

首都功能核心区位于城市中心,人口、经济活动最为密集,温度最高,对应①,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较好,温度最低,对应④;与城市发展新区相比,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经济活动相对密集,城市功能拓展区对应②,城市发展新区对应③;故选D。

据以上分析可知,导致①一④功能区地表平均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C正确;天气状况、大气中CO2浓度、地表起伏的影响较小。故选C。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B. 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 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 D. 上海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9. 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 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 大力开发下游地区水能资源

C.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武汉和南昌城市等级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一样,成都城市规模比拉萨大,上海城市等级比杭州高,所以A正确。

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下游地区水能资源少,B符合题意。

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 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11. 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沙尘暴

12. 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是(  )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整治航道 ③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 ④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应发展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故A正确。沿海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交通也很便利,故B错误。经济基础最好的是沿海经济带,故C错误。改革开放最早是沿海经济带,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人类的生产生活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酸雨和水污染,并进一步导致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影响,使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CD都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题意,ACD都是错误答案。长江经济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密,不易产生沙尘暴,故B是正确答案。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有利于保持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涵养水源,故①正确。整治航道,有利于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故②正确。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故③正确。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有利于修复水环境,故④正确。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会造成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故⑤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是我国高密度经济走廊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开发速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图甲示意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总人口及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乙示意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总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特点是(  )

A. 地区生产总值先下降后上升

B. 总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C. 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14. 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显示(  )

A. 中心城市多为超载和临界超载

B. 超载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

C. 不超载地区资源丰富,环境优越

D. 临界超载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

据甲图分析可知,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上升,A错误;总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图中无法体现人口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C错误;对比两幅图可知,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D正确。故选D。

据图乙分析可知,中心城市多为超载和临界超载,一般为长江沿岸的城市,A正确;超载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资源丰富,环境优越,BC错误;所以选A。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16.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A. 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 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 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京、津是我国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和科技、人才;两地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是两城市的劣势。选D正确。

在京津冀圈中,河北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明盲目迁入重工业;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超越京津地区;河北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的优势,应依托人力资源,适合当地经济的产业。选B正确。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17.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将使(  )

A. 北京城市智能减少,工业全部迁至河北 B. 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差距加大

C. 天津以海空两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 D. 河北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 B. 保定等京津周边城市等级大幅提升

C.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D. 促进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区迁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得北京以重点发展城市智能为主,而不会将全部工业迁至河北,A项错误;在协调发展中,京津冀的经济差距会缩小,B项错误;天津以海空港为核心,扩大服务范围,C项正确;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D项错误。故选C。

区域协同发展,会使得河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而环境污染不一定加重,城市的等级不会大幅提升,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故选C。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19.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促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B. 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促进三地一体化进程

C. 京津人口大量迁入河北,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 D. 调整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分工协作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利于北京

①减轻人口压力②增加就业机会③缓解城市用地和住房压力④缓解交通拥堵

21. 企业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北京是因为北京

①社会协作条件好②是交通、信息中心③科技、教育发达④自然资源丰富

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将河北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但不可能京津人口大量迁入河北,C符合题意。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促环境质量整体改善,A不符合题意。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B不符合题意。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河北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人口外迁可减轻北京人口压力,缓解城市用地和住房压力,缓解交通拥堵,①③④正确;但部分产业转移后,就业机会减少,②错误。故选B。

企业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北京是因为北京①社会协作条件好②是交通、信息中心③科技、教育发达,①②③正确。自然资源对研发和总部的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

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北京“ 非首都功能” 的集中承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疏解北京的“ 非首都功能”,会使北京市

A. 服务范围扩大 B. 政治地位下降

C. 城市规模扩大 D. 城市环境改善

23. 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

A. 促进三地资源优势互补 B. 根治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C. 实现污染物集中化处理 D. 引导三地产业结构趋同化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于北京的服务范围没有影响,政治地位不会降低,城市规模不会继续扩大,而由于部分有环境污染的企业迁出,会对北京市的城市环境起到改善作用,故选D。

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三地资源优势互补,不能根治发展中的问题,三地在发展过程中会立足自己的特点,分工明确,不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也不可能,故选A。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区。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维护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

①内水权益②领海权益③毗连区权益④专属经济区权益⑤公海权益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25. 甲、乙两处海岸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搭配正确的是( )

A. 甲-淤泥质海岸滩涂养殖业 B. 甲-基岩海岸建港口

C. 乙-淤泥质海岸旅游业 D. 乙-基岩海岸开辟盐田

2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是( )

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主要有内海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山东半岛所临海域不是公海,⑤错误。故选D。

乙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为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宜开辟盐田,发展滩涂养殖业。甲处无河流入海口,为基岩海岸。海域水体较深,开发利用方向是宜建港口,发展旅游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作为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是风暴潮,C正确。海水入侵影响较小,不是需主要防御的,A错误。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震较少,B错误。赤潮是海洋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陆地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这里所说的海洋经济是以哪两个海洋为基础的(  )

A. 渤海、东海 B. 渤海、黄海

C. 黄海、东海 D. 东海、南海

28. 山东省唯一一个在“黄”和“蓝”经济区中完全重合的市是(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我国自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山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B正确。故选B。

“黄”是黄河,“蓝”是渤海。读图可知,东营市在“黄”和“蓝”经济区中完全重合。C正确。故选C。

【点睛】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10。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大型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中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研究、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研究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下图)。

(1)试指出图中Ⅰ、Ⅱ、Ⅲ所代表的功能区,并说明Ⅲ功能区的优势条件。

(2)简述图中Ⅱ功能区水热条件的南北差异。

(3)安徽省地跨我国南方和北方,请列举说明安徽南部民居的特点。

【答案】(1)Ⅰ、Ⅱ、Ⅲ分别代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优势条件:该区域多山,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少;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森林的生态功能强大。

(2)大致以淮河为界,南方地区降水量大,热量丰富;而北方地区则降水少,热量较贫乏。

(3)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房檐宽,进深大,高度大,门窗开口大。(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功能区的划分、区域差异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据图例并结合在区域中的分布位置可知,Ⅰ功能区主要沿河分布,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因此应代表城市化地区;Ⅲ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山区,山区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则Ⅱ代表农产品主产区。Ⅲ区域多山,人口较少,则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位于河流源头,水源好;森林本身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可知,安徽省大致以淮河为界,以南为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纬度低,热量丰富;而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且纬度高,热量较贫乏。

(3)安徽南部民居的特点应适应南方的地理环境特征。南方地区降水多,因此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因此墙体轻薄,房檐宽,进深大,高度大,门窗开口大,利于通风散热。

30.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长江经济带,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为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长江上游地区应重点防范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中游地区需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当地人类的______活动加剧了该灾害;下游地区要大力发展_________产业。

(2)在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长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_______等方面。

(3)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主要有_______,其发展定位应更侧重于______。

【答案】 (1). 水土流失 (2). 洪涝 (3). 围湖造田 (4). 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5). 航运、旅游、养殖、灌溉、供水(答3点即可) (6). 交通便利;临近上海;技术、资金条件好;产业基础好 (7). 沿海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

【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为材料背景,考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的开发开放,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重点防范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中游地区河道弯曲,汛期多发生洪涝灾害;当地人类的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的蓄洪能力,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下游地区经济发达,科研院校集中,宜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等。

(2)在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长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东西向贯穿我国南方地区,连接内陆与沿海,交通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旅游、养殖、灌溉、供水等方面。

(3)江苏省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主要是沿江沿海,其发展定位应更侧重于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其优势是交通便利,临近上海;技术、资金条件好;产业基础好,应该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明确。下图示意京津冀发展战略图。

(1)简述我国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2)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给京津冀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依托临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明确功能,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3)分散北京的大城市职能,控制大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分析】本题考查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战略对京津等大城市及其他区域作用有所不同。注意区分京津、冀的不同影响或意义。

【详解】(1)根据材料,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说明该战略的主功能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系列工作,保证基建;加强规划与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图中不同通道建设还反映要做好区际合理分工,突出特色等。

(3)这一战略对京津等大城市及其他区域作用有所不同。对京津而言可以解决大城市病、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冀而言,可以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3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阅读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

(2)北京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简述曹妃甸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以缓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人口、交通压力;分散其部分职能;也可以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均衡发展。

(2)土地广阔,地价低廉;交通条件好,有便捷的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远离市区,减少对城市居民的污染和影响,也便于污染的综合处理;国家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等。

(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技术等联系;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详解】(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需要从北京等城市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入手,同时可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2)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土地、交通、污染、政策等方面考虑。曹妃甸土地廉价且面积较大,海港运输条件优越,有国家政策支持,可减少对城区污染。

(3)由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都有不同的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优势,使得三地在地区协调发展中都有足够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联系,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合作。

山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区,下图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位置图”。读图同答问题。

(1)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主要有 ______ 。

(2)简述甲、乙两处海岸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______ 。

(3)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是______ 。

【答案】(1)内海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

(2)甲为淤泥质海岸;宜开辟盐田;发展滩涂养殖业乙为基岩海岸;宜建港口;发展旅游业

【详解】(1) 我国在山东半岛所临海域拥有的海洋权益主要有内海权益,领海权益,毗连区权益,专属经济区权益。

(2)甲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为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方向宜开辟盐田,发展滩涂养殖业。乙处无河流入海口,为基岩海岸。海域水体较深,开发利用方向是宜建港口,发展旅游业。

(3)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需防御的主要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温度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