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利用栈书写的计算机程序,没太看懂?

C++的指针是C++的基础也是它的核心内容,在学习指针时,我们需要对内存空间进行剖析和理解,了解内存,学习起指针我认为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呵呵。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2.2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栈: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
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delet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栈:在Windows下,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在WINDOWS下,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2.4申请效率的比较: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内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栈是直接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保留一快内存,虽然用起来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灵活。

2.5堆和栈中的存储内容
栈: 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是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指令(函数调用语句的下一条可执行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在大多数的C编译器中,参数是由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
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运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有程序员安排。


第一种在读取时直接就把字符串中的元素读到寄存器cl中,而第二种则要先把指针值读到edx中,在根据edx读取字符,显然慢了。

堆和栈的区别可以用如下的比喻来看出:
使用栈就象我们去饭馆里吃饭,只管点菜(发出申请)、付钱、和吃(使用),吃饱了就走,不必理会切菜、洗菜等准备工作和洗碗、刷锅等扫尾工作,他的好处是快捷,但是自由度小。
使用堆就象是自己动手做喜欢吃的菜肴,比较麻烦,但是比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堆和栈的联系与区别dd

在bbs上,堆与栈的区分问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此可见,初学者对此往往是混淆不清的,所以我决定拿他第一个开刀。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new,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operator new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他在VC6下的汇编代码如下:

      这里,我们为了简单并没有释放内存,那么该怎么去释放呢?是delete p么?澳,错了,应该是delete []p,这是为了告诉编译器:我删除的是一个数组,VC6就会根据相应的Cookie信息去进行释放内存的工作。

好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堆和栈究竟有什么区别?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但是对于栈来讲,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空间大小的,例如,在VC6下面,默认的栈空间大小是1M(好像是,记不清楚了)。当然,我们可以修改:  

注意:reserve最小值为4Byte;commit是保留在虚拟内存的页文件里面,它设置的较大会使栈开辟较大的值,可能增加内存的开销和启动时间。

    碎片问题: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是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在他弹出之前,在他上面的后进的栈内容已经被弹出,详细的可以参考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讨论了。

    生长方向:对于堆来讲,生长方向是向上的,也就是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对于栈来讲,它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的,是向着内存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

    分配方式: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栈有2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我们手工实现。

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堆和栈相比,由于大量new/delete的使用,容易造成大量的内存碎片;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支持,效率很低;由于可能引发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切换,内存的申请,代价变得更加昂贵。所以栈在程序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就算是函数的调用也利用栈去完成,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返回地址,EBP和局部变量都采用栈的方式存放。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尽量用栈,而不是用堆。

    虽然栈有如此众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和堆相比不是那么灵活,有时候分配大量的内存空间,还是用堆好一些。

    无论是堆还是栈,都要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除非你是故意使其越界),因为越界的结果要么是程序崩溃,要么是摧毁程序的堆、栈结构,产生以想不到的结果,就算是在你的程序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上面的问题,你还是要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崩掉,那时候debug可是相当困难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有人把堆栈合起来说,那它的意思是栈,可不是堆,呵呵,清楚了

通过堆栈调用解析多线程

    首先说明一下,堆是进程的全局数据内存存储区,栈是函数的局部数据内存存储区。由于大多数书籍在介绍堆或栈时,皆以堆栈泛指,因此,题目标题亦如此表述,希望读者不要混淆就是了。
初见标题,也许有人觉得奇怪,多线程和堆栈有关系吗?初学多线程,很多概念难以辨清。要全面深入理解多线程,必须对栈有十分清楚的理解。个人感觉在Windows编程中,栈的概念犹如C/C++中的指针,非常重要,但难于全面理解。市面上的书籍对堆栈的介绍或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或是过于理论化,不够具体,不易理解。在这里,我以示例的形式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为了便于表述清楚,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栈的调用,这是此篇文章的核心。

第二部分解析多线程的概念

众所周知,在函数调用过程中,参数的传递是通过栈完成的,具体到机器码是什么样子呢?不同的调用约定(PASCAL约定或STDCALL约定等)将导致不同的参数压栈顺序,这些细节就略去不讲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目。为了把栈的概念表述清楚,这里将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汇编语言方面的知识,一点点而已。然后以一个简单的C++控制台程序为示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先把代码列出来,够简单吧。

现在我们需要一点汇编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了解栈是个什么东东。通俗一点讲,栈就是一块内存存储区,但是,这块内存存储区的操作使用有点特别。栈是由CPU直接管理的内存数组,CPU使用寄存器对其进行管理。ESP寄存器存放栈底(栈是向下增长的)数据的地址。push指令将数据压入栈中,ESP寄存器的值将随之减小;相反,pop指令将数据从栈底弹出,ESP寄存器的值随之增大。这样,ESP寄存器将始终存放栈底数据的地址。另一方面呢,CPU在执行代码的时候,完全是依靠CPU内部的寄存器完成的。通过EIP寄存器寻找当前要执行的代码,通过EBP、ESP定位函数参数的地址、函数局部变量,等等等等。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当某一个函数被调用时,栈将有何变动。
    (2)、返回地址(被调用函数执行完后将被执行的语句地址)被压入栈中,函数被调用,此时,CPU将准备执行函数体内的代码。
    (3)、函数代码开始执行,首先执行的是将EBP压入栈中。
    (4)、使EBP的值等于ESP。现在,EBP纪录的是当前栈底地址(ESP),以后函数就可以利用EBP对压栈的函数参数进行寻址了(此时已压栈的有函数参数、返回地址、EBP原始值)。
    (5)、从ESP中减掉一定的数值,为函数留下局部变量空间。此后,ESP将用于局部变量的寻址。
    编译器设计者的聪明才智真是令人敬佩。高级语言书写简单的一句函数调用,被编译成了如此繁杂的机器代码。
    好了,下面我们再具体一点,以前面的C++程序为例,以VC反汇编断点调试的方式,看看以上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在A处,进程的主线程调用了函数fn并传递了参数。其汇编代码如下:

我们知道,Windows系统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前面讲到,CPU执行程序代码完全依靠各种寄存器。当一个线程将被挂起时,当前的各种寄存器的数值就被存储在了线程的栈中。当CPU重新执行此线程时,将从栈中取出寄存器的数值,接着运行,好像这个线程从来就没有被打断过一样。正是因为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独立的栈,使线程拥有了可以“闭门造车”的能力。只要将参数传递给线程的栈,CPU将担负起这块内存存储区的管理工作,并适时地执行线程函数代码对其进行操作,所有这一切与前面所讲述的没有不同。当系统在多个线程间切换时,CPU将执行相同的代码操作不同的栈。
随着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普及,我们很乐意将任何操作都包装成为一个类。线程函数也不例外,以静态函数的形式将线程函数放在类中是C++编程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对象包括属性(类变量)与方法(类函数)。属性指明对象自身的性质,方法用于操作对象,改变它的属性。现在有一个小问题要注意了。类的静态函数只能访问类的静态变量,而静态变量是不属于单个对象的,他存放在进程的全局数据存储区。一般情况下,我们希望每个对象能够“独立”,也就是说,多个对象能够各自干各自的工作,不要相互打扰。如果以通常的方法,以类(静态)变量存储对象的属性,可就要出问题了,因为类(静态)变量不属于单个对象。现在怎么办呢?如何继续保持每个对象的“独立性”。解决的方法就是使用栈,将参数传递给线程函数的局部变量(栈存储区),以单个对象管理每个线程,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了,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为了进一步解释多线程与对象的关系。
    由于Windows的内部实现实在是太复杂了,这里只是在应用的层面上对栈给出解释。若深入到Windows内部,栈的定位首先需要依据寄存器SS经由(全局或局部)段描述符表得到相应的线性地址(虚拟地址)基址,此基址与EIP相加,然后再经由分页机制寻址物理内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文章后面的参考书目。一点学习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要说堆、栈的区别,首先要有一个概念:一个进程的4G虚拟地址空间划分:(如图)

 整体上从低地址到高地址可以划分为:3G的用户空间和1G的内核空间。

用户空间中:从低地址到高地址分别为:128M的不可以访问区;.text指令段;.data数据段;.bss数据段;... ;heap堆区(自低地址向高地址开辟空间);....;stack栈区(自高地址向低地址开辟空间);......

堆区(heap)。用于动态内存分配。堆在内存中位于BSS区和栈区之间。一般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有可能由OS回收。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每当一个函数被调用,该函数返回地址和一些关于调用的信息,比如某些寄存器的内容,被存储到栈区。然后这个被调用的函数再为它的自动变量和临时变量在栈区上分配空间,这就是C实现函数递归调用的方法。每执行一次递归函数调用,一个新的栈框架就会被使用,这样这个新实例栈里的变量就不会和该函数的另一个实例栈里面的变量混淆。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关键new指示分配了一块堆内存,而指针P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在程序会先确定在堆中分配内存的大小,然后调用operator new分配内存,然后返回这块内存的首地址,放入栈中。

1、申请方式不同:堆的话,程序员动态申请,new和malloc()申请的空间;栈,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2、管理方式不同。堆,程序员自己管理,若没有free、delete释放,程序结束后由OS释放。栈,系统管理。

3、空间大小不同。栈是自高址向低地址扩展的结构,是一块连续内存区域,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当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溢出。因此,用户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通常为1M,也有2M的,可修改。

Linux下,可用命令:ulimit -s 查看栈大小 并重新设置大小。

堆是自低地址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它的生长方向与内存的生长方向相同),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因为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空闲内存地址的,且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较灵活,也较大。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2.9G的大小。(除去1G的内核空间,几乎占满3G的用户空间)

4、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栈:只要栈的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fre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对于堆来讲,频繁的malloc/fre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堆上频繁的new delete会产生内存碎片,栈上是连续的空间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6)分配效率: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 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 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推荐一篇文章,详细介绍4G虚拟地址空间中各个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栈在计算机的实现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