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总结不同晶体类型物质的溶解性大小规律?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3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9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10)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2)液可洗涤油污。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4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相关文章:

智慧树知到《无机元素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1、某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 )
A:第四周期, IB,d区
B:第四周期, IA,s区
答案: 第四周期, IB,ds区
2、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
3、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从上到下,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C: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D:从上到下,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答案: 从上到下,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5、下列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6、周期表中第五、六周期的ⅣB、ⅤB、ⅥB族中各元素性质非常相似,这是由于( )
答案: 镧系收缩的影响
7、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 )
8、常温下和N2能直接起反应的金属是( )
9、下列金属中,应在液体石蜡中保存的是( )
10、下列物质熔沸点高低对比正确的是( )
11、下列氯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12、下列离子中最易水解的是( )
13、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
14、ⅣA族元素从锗到铅,下列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加的是( )
A:+2氧化态的稳定性
答案: +2氧化态的稳定性
1、下列金属性质最活泼的是( )

6、IA族的金属与过量水反应的产物,最好的表示是( )
7、和水反应得不到H2O2的是( )
8、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9、下列化合物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10、下列碱金属氧化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11、有四种氯化物,它们的通式是XCl2,其中最可能是第IIA族元素的氯化物是( )
A:白色固体,熔点低,易升华,完全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导电性极差
B:绿色固体,熔点较高,易被氯化,溶于水,得到一种蓝绿色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导性
C:白色固体,极易升华,如与水接触,可慢慢分解
D:白色固体,熔点较高,易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答案: 硼酸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在热水中因部分氢键断裂而溶解度增大
3、向任何一种硼酸盐溶液中加足量强酸时,总是得到( )
4、以下有关硼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H3是能够存在的最简单的硼烷
B:乙硼烷中,两个硼原子之间依靠BHB三中心两电子氢桥键结合
C:硼砂在熔融状态下能溶解一些金属氧化物,而且显示一些特征的颜色
D:硼酸是一元酸,与多元醇反应生成配位,使酸性增加
答案: BH3是能够存在的最简单的硼烷
5、下列化合物能够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是( )
6、下述硼酸盐中,稳定性最大的是( )
7、下列硼烷在室温呈气态的是( )
8、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10、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答案: 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11、磷和硼是亲氧元素( )
12、由于水解作用,硼砂的水溶液显碱性,在用盐酸与硼砂完全作用至中和时,溶液显酸性( )
13、硼酸的酸性来源于硼的缺电子性,可以利用多羟基醇作为Lewis碱与硼酸作用提高其酸性( )
14、在乙硼烷分子(B2H6)中含有一个BHB氢桥键,又称为三中心两电子键(3c-2e) ( )
15、BF3中的B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当BF3用B的空轨道接受NH3成BF3·NH3时,其中的B也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 )
1、关于二氧化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能溶于由氢氟酸和硝酸组成的混酸中
答案: 能溶于由氢氟酸和硝酸组成的混酸中

2、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其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其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O2反应
C:其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碳和硅两种元素共有两种单质
答案: 其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O2反应
3、二氧化硅是酸酐的原因是( )
A:它溶于水后可得相应的酸
B:它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强酸
C:它与强碱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答案: 它与强碱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4、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5、碳原子的配位数为4时,它所采取的杂化方式是( )
6、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A: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答案: 碳原子的半径小
7、下列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
8、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不为零的是( )
9、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
10、下列有关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有机物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C: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
D:C6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 C60是一种有机物
11、关于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13、下列物质遇水不水解的是( )
14、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
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答案: 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
1、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制备的方法是( )

答案: 将亚硝酸铵NH4NO2加热
2、保存白磷的方法是将其存放入( )
3、白磷(P4)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科学家受白磷分子的启发,又合成了结构和白磷分子类似的N4分子,下列关于P4和N4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P4和N4是同素异形体
C:N2和N4分子之间的转化是一种物理变化
D:白磷比红磷活泼,N4比N2活泼
答案: 白磷比红磷活泼,N4比N2活泼
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6、下列各对物质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同的是( )
7、下列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
8、硝酸盐加热分解可以得到金属单质的是( )
11、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
12、关于五氧化二磷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它容易溶于水,最终生成磷酸
C:它可用作高效脱水剂及干燥剂
D:它在常压下不能升华
答案: 它容易溶于水,最终生成磷酸
13、关于PC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B: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C:遇干燥氧气,生成氯氧化磷(POCl3)
D:遇干燥的氯气,生成PCl5
答案: 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14、用VSEPR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15、下列物质均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强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有关的是( )
16、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17、在什么条件下,碘分子可将亚砷酸氧化为砷酸( )
18、N单质不能形成同素异形体( )
19、NO分子具有顺磁性( )
20、氮的最稳定的二元卤化物是NF3( )
1、在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 )
2、下列关于SO2和SO3分子中所含离域Π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3、H2O2熔、沸点较高(分别为273K和423K),其主要原因是( )
A:H2O2相对分子质量大
C:H2O2分子间氢键很强,在固液时均存在缔和现象
答案: H2O2分子间氢键很强,在固液时均存在缔和现象
4、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使用的方法为( )
答案: 用稀H2O2溶液擦洗
5、下列几种物质均能使品红褪色,其中有一种物质使品红褪色的原理与其他几种不同,该物质是( )
6、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后,会产生多硫化物的是( )
7、对多硫化物的性质不正确的叙述是( )
B:多硫化物的颜色比相应硫化物要深一些
C:多硫化物中硫的氧化数为负一,因此多硫化物具有同等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D:多硫化物遇酸分解有H2S气体及S析出
答案:多硫化物中硫的氧化数为负一,因此多硫化物具有同等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8、气态SO3分子的几何构型是( )
9、工业上生产SO2的方法主要是( )
B: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
A: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

B: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润湿的KMnO4试纸褪色
C:该溶液能使AgBr沉淀溶解
11、臭氧分子的O—O之间的键级为1.5,所以它的化学性质比氧分子活泼( )
12、氧族元素价电子层构型是ns2np4;随着电离势降低,它们的非金属性减弱( )
13、单斜硫具有环状结构,杂化方式为sp2( )
14、氧的化学性质与同族其他元素比较有较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氧的原子半径与同族相比要小的多,而电负性却很大( )
15、在硫的含氧酸盐“过二硫酸盐、硫代硫酸盐、连多硫酸盐和硫酸盐”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过二硫酸盐;而还原能力最强的是硫代硫酸盐( )
1、将氟气通入NaCl溶液中,可以得到( )
3、CN、OCN2、SCN2等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在化学上被称为“类卤素”,CN-、OCN-、SCN-、等的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称为类卤离子。下列关于(CN)2的性质,不像卤素的反应是( )
D:可能与银、汞、铅等反应生成难溶盐
答案: 可能在空气中燃烧
4、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的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欲使饱和氯水中的HClO浓度增大,可在氯水中( )
答案: 加入足量的NaHCO3粉末
5、生活中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C: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答案: 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6、下列说法中,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7、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 -的实验是(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 -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 -
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 -
答案: 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无色的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黄色,则含有Br -
8、氯的含氧酸的酸性大小顺序是( )
9、最易和Hg2+生成配离子的是( )
10、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11、Fe3+可以将I-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但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氟化钠后,再加入I-,就没有单质碘生成( )
12、卤素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Cl2( )
13、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混合使用,会导致氯气中毒,其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 + Cl- + 2H+ → Cl2 + H2O( )
14、从海藻灰里提取碘的方法是:往海藻灰浸取液中通入Cl2,然后用升华法将置换出来的碘提纯。在浸取液通入Cl2时,溶液中生成少量的ICl和IBr。为了消除这两种杂质,使其中的碘完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的KI,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 + ICl → Cl- + I2( )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答案: 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2、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 )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答案: 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合成出来的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是( )
5、下列氙的氟化物结构为平面正方形的是( )
6、下列关于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氦气的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燃烧,也不助燃
C:可利用氦来得到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D:氦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
1、下列关于钛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常被称为“未来金属”
B:钛合金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C:目前,钛合金广泛用于航天、船舶等工业
D:钛的机械强度高、密度大
答案: 钛的机械强度高、密度大
2、二氧化钛在自然界存在的晶体结构不包括( )
3、下列关于四氯化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四氯化钛可被氢气还原为蓝色的三氯化钛
B:常温下四氯化钛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四氯化钛可在空气中发烟
D:四氯化钛可被金属镁还原为钛单质
答案: 四氯化钛可被氢气还原为蓝色的三氯化钛
4、以下列某一形式为主的水溶液体系中,pH值最低的是( )
5、Cr(CO)6中的Cr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6、五氧化二钒的颜色为( )
7、某金属离子在八面体强场中的磁矩与在八面体弱场中的磁矩几乎相等,则该离子可能是( )
8、分离溶液中的Cr3+和Zn2+离子的方法可采用( )
A: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D: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答案: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9、酸性介质中发生歧化反应的离子是( )
10、二氧化锰属于( )化合物
12、在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的过程中,TiOSO4水解是关键环节。采取加水稀释、加碱、加热等措施,可以促进水解( )

13、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因为其在自然界的含量较低( )
1、下列化合物的颜色,由吸收可见光发生d-d跃迁所产生的是( )
2、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制容器可以用来盛装浓硫酸,浓硝酸
C: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不是唯一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答案: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3、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出现( )沉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钴沉淀静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为暗棕色
B:氢氧化镍沉淀静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为黑色
C:向氯化钴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先生成蓝色沉淀后生成粉色沉淀
5、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共价键成分的是()
6、在硅胶中加入氯化钴后,颜色变化可以显示硅胶的吸水量,当硅胶失去吸水能力时呈(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钴溶液中通入NH3,钴离子可与NH3形成配合物
B: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NH3,铁离子可与NH3形成配合物
C:钴离子与NH3可配位形成土黄色的六氨合钴离子
D:镍离子与NH3可配位形成蓝色的六氨合镍离子
8、下列试剂中用于不能鉴别Fe2+和Fe3+的是( )
9、下列可用来鉴别三价铁离子的是( )
10、下列配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11、下列金属中,吸收氢气能力最大的是( )
12、在铂制器皿中,不能进行有下述哪种试剂参与的化学反应( )

  在我们上学期间,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备的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篇1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正确,相似相溶。硫和白磷都是非极性分子,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所以易溶。而有机酸差别较大,比如甲酸和乙酸等小分子还是易溶的,但是大分子有机酸比如硬脂酸软脂酸就不易溶。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 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B、反应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重点

  一、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3.酚(苯酚及同系物);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二、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7.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6.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7.煤产品(煤焦油);

  8.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5.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高中化学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篇2

  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5、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6、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7、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学必备的易错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背诵口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