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500k2+20怎么求出k2=0.08的谢谢

电气试验工(整理完毕)高级技师

《电气试验工(第二版)》高级技师

允许电容电流值是((D) 2A。 )。

38. 11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大修后整体密封4. 残压比为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与持

1. 一个线性电感元件的感抗决定于(自感系数和频率。 )。

2. 三相变压器的零序电抗大小与(变压器绕组联结方式及铁心结构 )有关。

3. 300MW及以上发电机接地故障电流允许值是( 1A。 )。

4. 氧化锌避雷器进行工频参考电压测量时,是以一定的(阻性电流峰值; )为参考电流。 5. 对220/110/10kV三绕组分级绝缘变压器进行空载冲击合闸试验时,变压器必须( 220、110kV侧中性点均接地)。

6. 大气过电压作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绕组时,对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匝间绝缘)危害最严重。

7. 国产600MW机组冷却方式是(水氢氢)。 8. 造成变压器油流带电最主要的因素是(油流速度 )。

9.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是指(波头时间T1=1.2μs,半峰值时间T2=50μs; )。 10. 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是指(波头时间T1=250μs,半峰值时间T2=2500μs; )。 11. 当变压器的铁心缝隙变大时,其( (C) 空载电流变大; )。

12. 当变压器带容性负载运行时,二次端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增大而( (A) 升高; )。 13. 波在沿架空线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和变形的决定因素是( (D) 电晕。 )。

14. 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辅助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其作用是监测系统的( (C) 零序电压; )。

15. 发电机交流耐压试验电压的选择原则主要决定于( (B) 绝缘可能遭受操作过电压作用的水平; )。

16. 残压比是指( (D) 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与参考电压之比。 )。

17.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与( (C) 雷击点到线路距离; )成反比。

18. 变压器绕组的频响特性曲线反映的是((D) 绕组的分布参数特性。 )。

19. 500kV系统仅用氧化锌避雷器限制合闸、重合闸过电压时,600MW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时,线路长度的限制性条件是( (C) <200; )km。

20. 500kV系统中隔离开关切空母线或短线时,第 1 页 共 8 页

21. 变电站配电装置构架上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网连接,且该连接点距10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连接点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 (D) 15m。 )。

22.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干扰最严重的是( (A) 发生三相接地短路; )。

23. 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防跳继电器的作用是( (B) 防止断路器跳跃和保护出口继电器触点; )。

24. 电力变压器真空注油时,应从箱体的((C) 下部 )注入。

25. 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进行气体泄漏测量,以24h的漏气量换算,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应不大于((C) 1%; )。

26. 以下((C) CO; )不是三比值法分析中用到的气体。

27. 一台运行中300MW汽轮发电机组,根据((D) 氢气纯度。 )来决定应进行补、排氢操作。

28. 在200MW以上汽轮发电机内,冷却介质中内冷水、氢气、密封油三者的压力应符合((B) 内冷水压<氢压<密封油压; )关系。 29. 变压器温度上升,绕组直流电阻((A) 变大; )。

30. 若试品的电容量为10000pF,加10kV电压测量介损,试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应不小于( (B) 0.5kVA; )。

31. 如需要对导线的接头进行连接质量检查,可采用( (B) 直流电阻; )试验方法。 32. 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是((C) 变压器油温; )。

33. 对大容量的设备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后,应先采用((C) 电阻放电; )方式,再直接接地。

34. 在下列各相测量中,测量((C) 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 )可以不考虑被测电路自感效应的影响。

3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1mA电压要求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大于( (C) ±5%; )。

36. 铁心磁路不对称的星形接线三相电力变压器,空载电流数值是有差异的,其关系是( (A) IOA≈IOC>IOB; )。

37. 在进行变压器的空载试验和负载试验时,若试验频率偏差较大,则下列测试结果不会受到影响的是((C) 绕组中的电阻损耗; )。

检查试验时,应施加压力及持续时间是( (B) 0.035MPa/24h; )。

39. 紫外成像技术主要检测电气设备是否存在( (C) 外表面放电; )故障。

40. 若测量一台110kV油浸式电流互感器主绝缘介损为0.75%,绝缘电阻为10000MΩ,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为120MΩ,末屏介损为2.5%,该设备((D) 不可以继续运行,测量值超出规程规定值。 )。

41. 移圈式调压器的输出电压由零逐渐升高时,其输出容量是( (D) 先增加后减小。 )。 42. 一台220kV电流互感器,由试验得出主电容为1000pF,介质损耗因数为0.6%,在1.15倍的额定电压下,介质的功率损耗P约为( (B) 40W; )。

43. 测量输电线路零序阻抗时,可由测得的电

压、电流,用( (B) Z0=; )公式计算

每相每千米的零序阻抗(提示:Uav为线电压的平均值;Iav为线电流的平均值;U、I分别为试验电压、试验电流;L为线路长度)。 44. 两绕组变压器中,已知C1、tanδ1和C2、tanδ2分别为高、低压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C12、tanδ12为高压和低压间的电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得到的高对低及地的介质损

45.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中总烃包括( (C) CH4、C2H2、C2H4、C2H6 )。 46.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发现有大量C2H2存在,说明变压器箱体内存在((C) 高能量放电; )。

47. 绝缘纸等固体绝缘在120~130℃的情况下长期运行,产生的主要气体是((C)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 48. 能测定高次谐波电流的指示仪表是((A) 热电系仪表; )。 二、判断题

1. 通常所说的负载大小是指负载电流的大小。√

2. 联结组别是表示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连接方式及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以时钟表示。√

3. 互感器的相角误差是二次电量(电压或电流)的相量翻转180°后,与一次电量(电压或电流)的相量之间的夹角。√

5. 50%冲击击穿电压是指在多次施加电压时,其中有50%的加压次数能导致击穿的电压。√

6. 要造成击穿,必须要有足够的电压和充分的电压作用时间。√

7.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冲击系数小于1。× 8. 冲击击穿电压和交流击穿电压之比称为绝缘耐力比。×

9. 某用户一个月有功电能为2000kWh,平均功率因数cos =0.8,

10. 对串联式或分级绝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做交流耐压试验,应用倍频感应耐压试验的方法进行。√

11. 弧光接地过电压存在于任何形式的电力接地系统中。×

12. 过电压可分为大气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13. 大容量试品的吸收电流i随时间衰减较快。×

14. 变压器金属附件如箱壳等,在运行中局部过热与漏磁通引起的附加损耗大小无关。×

15. 变压器短路电压的百分数值和短路阻抗的百分数值相等。√

16. 气体绝缘的最大优点是击穿后,外加

电场消失,绝缘状态很快恢复√

17. 当绝缘材料发生击穿放电则永远失去介电强度。×

18. 金属表面的漆膜、尘埃、涂料会显著影响到物体的红外发射率。答案:√ 19. 为快速降低潜供电流和恢复系统电压水平,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上采取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加阻抗的补偿措施,以加快潜供电弧的熄灭。√

20. 切空载变压器产生的过电压,可以用避雷器加以限制。√

21. 一般110kV及以上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时健全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大于1.4倍相电压。√

22. 超高压线路两端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主要作用是用来限制操作过电压。×

23. 三相三铁心柱变压器零序阻抗的大小与变压器铁心截面大小有关。×

24.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气

压和温度都相应地减少,这使空气间隙和瓷件外绝缘放电特性下降。√

25.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指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26.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与雷击点到线路距离成正比。×

27. SF6断路器当温度低于某一使用压力下的临界温度下运行时,SF6气体将液化,但对绝缘和灭弧性能无影响。×

28. 绝缘纸等固体绝缘在300~800℃时,除了产生CO和CO2以外,还会产生H2和烃类气体。√

29. 在10kV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处并联电阻的目的是为防止当一相接地断线或系统不平衡时可能出现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30. 由于红外辐射不可能穿透设备外壳,因而红外诊断方法,不适用于电力设备内部由于电流效应或电压效应引起的热缺陷诊断。× 31. 局部放电试验中,典型气泡放电发生在交流椭圆的第Ⅰ、Ⅲ象限。√

32. 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一个带铁心的电感线圈,所以在三倍频耐压试验时,其空载电流是一感性电流。×

33. 在负载状态下,变压器铁心中的磁通量比空载状态下大得多。×

34. 将两台试验变压器串级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若第一级试验变压器串级绕组极性接反,会造成最终输出试验电压为零。 √

35. 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数有土壤电阻率、接地体的尺寸形状及埋入深度、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等。 √

36. 目前对电力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试验主要有阻抗法、低压脉冲法及直流电阻法三种。×

37. 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根据工频过电压、预期操作过电压倍数、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冲击放电电压、残压等,来确定各类被保护设备的不同试验电压值。√

38. 对运行的氧化锌避雷器采用带电测试手段主要是测量运行中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全电流值。×

39. 自耦变压器的标准容量总是大于其通过容量。×

40. 变电站装设了并联电容器后,上一级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将减少。√

41. 通过变压器的短路试验数据可求得变第 2 页 共 8 页

压器的阻抗电压百分数。√

42. 变压器在空载合闸时的励磁电流基本上是感性电流。√

43. 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设备的安全。×

44. 运行中的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否则会烧毁线圈,二次回路应有一点接地。 √

45. 为了防止雷电反击事故,除独立设置的避雷针外,应将变电站内全部室内外的接地装置连成一个整体,做成环状接地网,不出现开口,使接地装置充分发挥作用。√

46. 电抗器支持绝缘子的接地线不应成为闭合环路。√

47. 变压器吊芯检查时,测量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芯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及判断能否进行吊芯检查√

48. 只重视断路器的灭弧及绝缘等电气性能是不够的,在运行中断路器的机械性能也很重要。√

49. 500kV变压器、电抗器真空注油后必须进行热油循环,循环时间不得少于48h。 √

50. SF6断路器和GIS交接和大修后,交流耐压或操作冲击耐压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0%。√

51. 变压器外施工频电压试验能够考核变压器主绝缘强度、检查局部缺陷,能发现主绝缘受潮、开裂、绝缘距离不足等缺陷。√

52. 根据局部放电水平可发现绝缘物空气隙(一个或数个)中的游离现象及局部缺陷,但不能发现绝缘受潮。 √

53. 用雷电冲击电压试验能考核变压器主绝缘耐受大气过电压的能力,因此变压器出厂时或改造后应进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54. 频率响应法分析变压器绕组是否变形的原理是基于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可以看成是共地的两端口网络。√

55.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可以降低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因此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56.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可以采用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替代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来消除电压互感器的串联谐振。√

57.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并联电容器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接线。 √

58. 糠醛是绝缘纸老化的产物之一,测定变压器油中糠醛的浓度可以判断变压器绝缘的老化程度。 √

59. 在汽轮发电机中,机械损耗常在总损耗中占很大比例。 √

60. 当电网电压降低时,应增加系统中的无功出力;当系统频率降低时,应增加系统中的有功出力。√

61. 直流电动机启动时的电流等于其额定电流。×

62. 电力网装了并联电容器,发电机就可以少发无功。 √

63.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不超过±20%的情况下,电动机可长期运行。×

64. 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缺点是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

65. 选择母线截面的原则是按工作电流的大小选择,机械强度应满足短路时电动力及热

稳定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运行中的电晕。√ 66. 运行后的SF6断路器,灭弧室内的吸附剂不可进行烘燥处理,不得随便乱放和任意处理。√ 三、简答题

1. 什么叫气隙的伏秒特性曲线? 答案:答:所谓伏秒特性曲线就是间隙的冲击击穿电压和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即uf =f(t)。

2. "在线检测"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答:在线检测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绝缘、过电压及污秽等参数,其特点是被试设备和部分测试装置在线运行。

3. 为什么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介质的放电电压会下降?

答案:答: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密度下降,电场中电子平均自由行程增大,电子在两次碰撞间能够聚集起更大的动能(与正常密度相比),更易引起电离,从而使空气介质的放电电压下降。

4. 变电站直流电源正、负极接地对运行有哪些危害?

答案:答:直流正极接地有造成保护误动的可能。直流负极接地可能造成保护拒绝动作(越级扩大事故)。

5. 常见的操作过电压有哪几种? 答案:答:(1)切除空载线路而引起的过电压。

(2)空载线路合闸时的过电压。 (3)电弧接地过电压。 (4)切除空载变压器的过电压。

6. 何谓沿面放电?沿面放电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答案:答:当带电体电压超过一定限度时,常常在固体介质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出现沿绝缘表面放电的现象,称为沿面放电。沿面放电主要受电极形式和表面状态的影响。

7. 在分次谐波谐振时,过电压一般不是太高,但很容易烧坏电压互感器,为什么?

答案:答:因为产生分次谐波谐振时,尽管过电压一般不太高,但因其谐振频率低,引起电压互感器铁心严重饱和,励磁电流迅速增大,所以易烧坏电压互感器。

8. 电气设备中为什么绝缘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答:因为温度升高时,绝缘介质内

部离子、分子运动加剧,绝缘物内的水分及其

中含有的杂质、盐分等物质也呈扩散趋势,使电导增加,绝缘电阻降低。

9. 什么叫变压器的短路电压?

答案:答:短路电压是变压器的一个主要参数,它是通过短路试验测出的;是当变压器二次短路电流达到二次额定电流时,一次所加电压与一次额定电压比值的百分数。

10. 对局部放电测量仪器系统的一般要求是什么?测量中常见的干扰有几种?

答案:答:对测量仪器系统的一般要求有以下3种:

(1)有足够的增益,这样才能将测量阻抗的信号放大到足够大。

(2)仪器噪声要小,这样才不至于使放电信号淹没在噪声中。

(3)仪器的通频带要可选择,可以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带通。

(1)高压测量回路干扰。 (2)电源侧侵入的干扰。

(3)高压带电部位接触不良引起的干扰。 (4)试区高压电场作用范围内金属物处于悬浮电位或接地不良的干扰。

(5)空间电磁波干扰,包括电台、高频设备的干扰等。

(6)地中零序电流从入地端进入局部放电测量仪器带来的干扰。

11. 什么叫全绝缘变压器?什么叫半绝缘变压器?

答案:答:全绝缘变压器是指变压器绕组线端绝缘水平与中性点绝缘水平相同的变压

器;半绝缘变压器是指变压器中性点绝缘水平比绕组线端绝缘水平低的变压器。

12. 介质严重受潮后,吸收比为什么接近1?

答案:答:受潮绝缘介质的吸收现象主要是在电源电场作用下形成夹层极化电荷,此电荷的建立即形成吸收电流,由于水是强极性介质,又具有高电导而很快过渡为稳定的泄漏电流,故受潮介质吸收严重,吸收比接近1。

13. 变压器温升试验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答案:答:进行变压器温升试验的主要方法有:① 直接负载法;② 相互负载法;③ 循环电流法;④ 零序电流法;⑤ 短路法。

14. 阐述变压器铁心为什么不能发生多点接地。

答案:答:变压器在运行时,铁心或夹件发生多点接地时,接地点间就会形成闭合回路,又兼连部分磁通,感应电动势,并形成环流,产生局部过热,严重情况下会烧损铁心。

15. 交流耐压试验一般有哪几种? 答案:答:交流耐压试验有以下几种: (1)工频耐压试验。 (2)感应耐压试验。 (3)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4)操作波冲击电压试验。

16. 表征电气设备外绝缘污秽程度的参数主要有哪几个?

答案:答:主要有以下三个:

(1)污层的等值附盐密度。它以绝缘子表面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有多少毫克的氯化钠来等值表示绝缘子表面污秽层导电物质的含量。

(2)污层的表面电导。它以流经绝缘子表面的工频电流与作用电压之比,即表面电导来反映绝缘子表面综合状态。

(3)泄漏电流脉冲。在运行电压下,绝缘子能产生泄漏电流脉冲,通过测量脉冲次数,可反映绝缘子污秽的综合情况。

17. 什么叫冲击系数?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及极不均匀电场的冲击系数为多少?

答案:答:50%冲击击穿电压和持续作用电压下击穿电压之比称为冲击系数。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的冲击系数为1;极不均匀电场的冲击系数大于1。

18. 局部放电超声定位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答:当设备内部有局部放电时,必然伴有超声波信号发放,现场可以通过多个超第 3 页 共 8 页

声探头测得的放电超声信号与电测所得的放电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放电点距离超声探头的距离,以该超声探头为球心相应的距离为半径作球面,至少三个球面可得一交点,即可求得放电点的几何位置。

19. 测量变压器局部放电有何意义? 答案:答:因为变压器绝缘介质的局部放电是一个长时间存在的现象,当其放电量过大时将对绝缘材料产生破坏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绝缘击穿。所以,要对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20. 局部放电测量中常见的干扰有几种? 答案:答:常见干扰有: (1)高压测量回路干扰。 (2)电源侧侵入的干扰。

(3)高压带电部位接触不良引起的干扰。 (4)试区高压电场作用范围内金属物处于悬浮电位或接地不良的干扰。

(5)空间电磁波干扰,包括电台、高频设备的干扰等。

(6)地中零序电流从入地端进入局部放电测量仪器带来的干扰。

21. 为什么磁电系仪表只能测量直流电,而不能测量交流电?

答案:答:因磁电系仪表由于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不能改变,所以只有通入直流电流才能产生稳定的偏转,如在磁电系测量机构中通入交流电流,产生的转动力矩也是交变的,可动部分由于惯性而来不及转动,所以这种测量机构不能测量交流(交流电每周的平均值为零,所以结果没有偏转,读数为零)。

22. 高压电机定子绕组进行耐压试验时,交流耐压和直流耐压是否可以相互代替?为什么?

答案:答:不可以相互代替。因为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在电气设备中的分布是不一样

的,直流耐压所需的试验设备容量较小,直流电压在绝缘中的分布是同绝缘电阻的分布成正比,易发现电机定子绕组的端部缺陷。而做交流耐压时,所需的试验设备容量较大,交流电压则与绝缘电阻并存的分布电容成反比,交流耐压试验更接近于设备在运行中过电压分布的

实际情况,交流耐压易发现槽口缺陷。

23. 发电机预防性试验包括哪些项目? 答案:答:发电机预防性试验包括:

(1)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2)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 (3)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 (4)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 (5)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6)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

(7)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

24. 什么是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线路耐雷水平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答:(1)线路耐雷水平是指不至于

引起线路绝缘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单位是kA。

(2)影响因素:① 绝缘子串50%的冲击放电

电压;② 耦合系数;③ 接地电阻大小;④ 避雷线的分流系数;⑤ 杆塔高度;⑥ 导线平均悬挂高度。

四、计算题(请填写答案,每题5分,共11题)1. 图D-34所示为微分电路,设运算放大器为理想运放,试用"虚短路、虚开路"模型求出输出电压

答案:解:由图D-34可知

2. 一个无限大容量系统通过一条50km的110kV输电线路向某一变电站供电,接线情况

如图D-35所示。已知线路每千米的电抗值为

X1=0.4Ω/km,试计算变电站出线上发生三相短

线路电抗折算至10.5kV侧,即

变压器电抗归算至10.5kV侧,即

答:变电站出线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有效值为12.9kA。

3. 进行一台发电机的定子铁心损耗试验,如图D-36所示。设已知发电机铁心轭部截面积S=1.8m2,铁轭重量G=110t,试验时测量线圈匝数Nm=1匝,测量电压U1为300V,实测损耗值PFe=100kW,求定子铁心轭部的单位铁损值?PFe。

答案:解:试验时磁通密度

定子铁心轭部的单位铁损值

答:定子铁心轭部的单位铁损值?PFe为1.616W/kg。

4. 一台双极汽轮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cos? N=0.85(滞后),同步电抗的标么值

=2.3Ω(不饱和值),电枢绕组电

阻可以忽略不计,此发电机与无穷大电网并联运行,求发电机在额定工况下额定负载时的功率角θN。

9. 试求图D-3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

答案:解:做简化的矢量图,如图D-37(kA)

答:折射波电压为18.18kV,折射波电流图D-39

为0.36kA,反射波电压为-81.82kV,反射波电答案:解:由于电桥平衡,后一个环节处流为0.16kA。

7. 一台三相发电机的绕组做三角形联结,由图D-37得

给对称三相负载供电。发电机的相电流中含有(Ω)

一次、三次和五次谐波,它们的有效值分别为答:等效电阻R为40Ω。

答案:解:(1)当8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6V电得:

答案:解:相电流的有效值为

压源用短路线代之,此时电流

答:额定负载时的功率角θN为41.5°。 5. 某变电站10kV母线上接有电容器、串联电抗(A)

率K=6%,母线短路容量

线电流的基波有效值为相电流基波的

上接有产生n次(即3次)谐波的非线性负荷,电容器容量为多少时,将发生高次谐波并联谐即I1=

线电流中不含三次谐波。 图D-40

(2)当6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8V电压源用短答案:

(3)由叠加定理可知,两电压源同时作

答:母线上的电容器容量为5.11Mvar时将

发生高次谐波并联谐振。

答:线电流和相电流有效值的比值为1.58。 (A)

6. 有幅值u1q=100kV的无限长直角电压波8. 某一220kV线路,全长L=21.86km,进由架空线路(Z1=500Ω)进入电缆(Z2=50Ω),行正序阻抗试验时,测得线电压平均值答:电路中的电流I为-

如图D-38所示,求折射波电压、电流和反射波11. 用回路分析法求图D-41所示电路中各Uav=286V,三相电流的平均值Iav=21.58A,三相

电阻支路的电流I1、I2和I3。

总功率P=800W,试计算每相每千米正序阻抗Z1、正序电阻R1、正序电抗X1和正序电感L1。

答案:解:折射系数α 计算式如下

答案:解:选回路如图D-41所示,列回路

反射系数β 计算式如下

答:每相每千米正序阻抗Z1、正序电阻R1、

答:各电阻支路的电流I1、I2和I3分别为2A、3A和1A。

1. 图E-28是什么故障的寻测方法?并写出测量后的计算公式。

答案:答:用直流压降法查找发电机转子绕组稳定接地故障点的试验接线,其计算公式为

――在两滑环间测量的电压,V;

U1 ――正滑环对轴(地)测得的电压,

U2 ――负滑环对轴(地)测得的电压,

V; Rv ――电压表的内阻,Ω;

Rg ――接地点的接地电阻,Ω; L+、L- ――转子绕组接地点距正、负滑环

的距离占转子绕组总长度L的百分数。

2. 图E-29是什么一次设备的原理接线图?并写出主要元件的名称。

答案:答: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原理接线图。 图E-29中:C1―主电容;C2―分压电容;L―谐振电抗器的电感;F―保护间隙;TT―中间变压器;R0―阻尼电阻;C3―防振电容器电容;S―接

地开关;A―载波耦合装置;δ C2分压电容低压端;E―中间变压器低压端;ax―主二次绕组;afxf―辅助二次绕组。

3. 图E-30为110、220kV变压器某项试验接线图,C0为被充电的电容器电容,F为球隙,是什么试验接线图?

答案:答:110、220kV变压器操作波感应

4. 图E-31是什么试验装置接线,有何作

用?试验电压是由T还是由TM提供?

答案:答:图E-31为倍频感应耐压试验电源装置接线图,其作用是为感应耐压试验提供两倍于系统电源频率的电压。试验电压由TM提供。

图E-31中,M1为笼型异步电动机;M2为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TM为升压变压器;T为调压变压器;S为启动器。

5. 识别图E-32是什么试验项目接线图?

答案:答: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单相励磁接线图。

6. 识别图E-33是什么图形?并简述其测量原理。

答案:答:自动监测tanδ 的方框原理图。由电容型试品CX处经传感器得其电压信号ui,而由分压器或电压互感器处得反映线路电压的信号uu;如不考虑分压器的相角差等影响,则uu与ui应差90°-δ ;因此uu经移相90°成后,它与

ui之间的相角差,即介质损耗角δ 。

容;PD―局部放电测量仪;Zm―测量阻抗;TV―7. 画出串联谐振试验原理图及其等值电电压互感器;T2―被试变压器,组成图E-79试验路。

接线图,对一台联结组别为YNd11的主变压器进答案:答:串联谐振试验原理图及其等值行试验,写出此项试验的名称和采用的试验电源电路图如图E-34所示。

15. 图E-85中:L―串联电抗器的电感;

CX―SF6断路器耐压时的对地等值电容;C1、

(a)原理图;(b)等值电路

C2―匹配及分压电容器电容;TT―试验变压器;T1―隔离变压器;TR―感应调压器。说出8. 试画出R-L-C串联电路在正弦交流电

答案:答:此项试验为局部放电试验,采是哪个试验项目的原理接线图。

压下的相量图(容性电路与感性电路任选一画

用115Hz倍频电源装置。

12. 用一台电流互感器,一台电压互感器,答案:答:相量图如图E-35所示。

一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测量一台联结组别为YNy接法的变压器的零序阻抗,画出试验接

答案:答:如图E-80所示。

答案:答:图E-85为SF6断路器用固定频率型调容调感式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原理接线

16. 已知:G―电源;QF1、QF2―断路器;9. 试画出R-L-C并联电路在正弦交流电T ―空载变压器。画出在系统中投、切空载变压压下的相量图(容性电路与感性电路任选一画图E-80

13. 图E-81是什么试验项目的接线?标出答案:答:如图E-84所示。

答案:答:相量图如图E-36所示。

17. 图E-86为一继电保护展开图,识别这是什么图。

答案:答:图E-81为发电机温升试验的接线

10. 画出电力变压器联结组别YNynd11的图。P1―功率因数表;PF―频率表;RS―分流绕组接线图及电压相量图。

答案:答:如图E-37所示。

14. 图E-82为绝缘介质中的局部放电等值电路图,1―电极;2―绝缘介质;3―气泡。请画出在电源电压u的作用下,绝缘介质中产生局部放电的等值电路图。

答案:答:图E-82绝缘介质中产生局部放电图E-86

的等值电路图如图E-83所示。

答案:答:所示电路为直流绝缘监察装置

18. 画出由两台试验变压器串级升压的原理接线图。

答案:答:两台试验变压器串级升压的原理

G―倍频发电机,输出电压1385V,频率115Hz;T1―平衡试验变压器;C―高压套管电

接线图如图E-87所示。

2. 在交流耐压试验中,为什么要测量试验电压的峰值?

则必然出现功率表的电压和电流都已达到标准值,但表头指示值和表针偏转角却很小的情况,给读数造成很大的误差。

R1、X1―一次侧阻抗;R2、X2―二次侧阻抗;

Xm―激励阻抗;R、X―负载阻抗

23. 试说明图E-92为变压器何种试验的结

19. 画出利用频率响应分析法测量变压器果图,并判断该图反映变压器存在什么问题?

绕组变形的基本检测回路图。

答案:答:测试图如图E-88所示,图中L、C1及C2分别代表绕组单位长度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对地分布电容,u1、u2分别为等效网络

的激励端电压和响应端电压,uS为正弦波激励图E-92

信号源电压,RS为信号源输出阻抗,R为匹配电

答案:答:图E-92为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

图,由于曲线2与曲线1比较,部分波峰及波谷的频率分布位置明显向右移动,说明该变压器可能由于短路电流冲击等原因而发生了绕组变形。 六、论述题

液体绝缘以及液固组合绝图E-88

缘上施加交流或直流电压进行局部放电测量20. 画出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原理接时,两者的局部放电现象主要有哪些差别?

答案:答:主要有如下几点差别: 答案:答: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原理(1)直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脉冲重复率接线图如图E-89所示。

比交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脉冲重复率可能低很多。这是因为直流电压下单脉冲的时间间隔是由与绝缘材料特性有关的电气时间常数所决定的,而交流电压下,单个脉冲的时间间隔是由外施电压的频率所决定的。

(2)因绝缘材料内部的电压分布不同而

引起的局部放电现象不同。直流电压下绝缘材

L1、L2―一次绕组端子;K1、K2―二次绕组端

料内部电压分布是由电阻率决定的,而交流电子;CK―耦合电容器;

压下则基本是由介电常数决定的。

Z―滤波器;Zm―检测阻抗;T―试验变压器

(3)当电压变化时,例如电压升高或降21. 试画出用等距四极法测土壤电阻率的低,都将有电荷的再分配过程。这个过程在交接线图(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

流电压下和直流电压下是不同的。同时,直流答案:答:如图E-90所示。

电压的脉冲以及温度参量变化,都可能对直流局部放电有显著的影响。

(4)交流电压下局部放电的视在放电量、脉冲重复率等基本量,对直流电压下的局部放

电来说,也是适用的。但是,用以表征交流电图E-90

压下放电量和放电次数综合效应的那些累积量22. 试画出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T形等值表达式,不适于直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

(5)直流电压下要确定局部放电起始电答案:答: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T形等值图压和熄灭电压是困难的,因为它们与绝缘内部如图E-91所示。

的电压分布有关,后者是变化无常的,而交流

答案:答:在交流耐压试验和其他绝缘试

验中,规定测量试验电压峰值的主要原因有:

(1)波形畸变。近几年来,用电单位投入了许多非线性负荷,增大了谐波电流分量,使地区电网电压波形产生畸变的问题越来越严

重。此外,还进一步发现高压试验变压器等设备,由于结构和设计问题,也引起高压试验电压波形发生畸变。例如交流高压试验变压器铁心饱和,使励磁电流出现明显的3次谐波,试验

电压出现尖顶波,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体

积小,质量轻的所谓轻型变压器,铁心用得小,磁密选得高,使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更严重;又如某些阻抗较大的移圈调压器和部分磁路可能出现饱和的感应调压器,也使输出电压波形发生畸变。试验电压波形畸变对试验结果带来明显的误差和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正确,对高压交流试验电压的测量,应按GB 311.3―1983《高电压试验技术》和DL 474.1~474.6―19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的规定,测量其峰值。

(2)电力设备绝缘的击穿或闪络、放电取决于交流试验电压峰值。在交流耐压试验和其他绝缘试验时,被试电力设备被击穿或产生闪络、放电,通常主要取决于交流试验电压的峰值。这是由于交流电压波形在峰值时,绝缘中的瞬时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值,若绝缘不良,一般都在此时发生击穿或闪络、放电。这个现象已为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证实,而且对内绝缘击穿(大多数为由严重的局部放电发展为击穿)和外绝缘的闪络、放电都是如此。交流高压试验常遇到试验电压波形畸变的情况,因此形成了交流高电压试验电压值应以峰值为基准的理论基础。

3. 为什么在变压器空载试验中要采用低功率因数的瓦特表?

答案:答:有的单位在进行变压器空载试验时,不管功率表的额定功率因数为多少,拿起来就测量。例如有用D26-W、D50-W等型cos?W=1的功率表来测量的,殊不知前者的准确度虽达0.5级,后者甚至达到0.1级,但其指示值反映的是U、I、cos?,三个参数综合影响的结果,仪表的量程是按cos? =1来确定的。而在测量大型变压器的空载或负载损耗时,因为功率因数很低,甚至达到cos?≤0.1,若用它测量,设功率表的功率常数为CW(W/格)则有

式中 Un ――功率表电压端子所处位置的标称电压,V;

In ――功率表电流端子所处位置的标

cos? ?功率表的额定功率因数; aN ――功率表的满刻度格数。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若被测量的电压和电流等于功率表的额定值100V和5A,当功率表和被测量的功率因数皆等于1时,则功率表的读数为满刻度100格,功率常数等于5W/格。若被测量的功率因数为0.1时,同样采用上面那块功率因数等于1的功率表来测量,则功率表的读数只有10格。很明显,在原来的1/10刻度范围内读出的数其准确性很差。假如换用功率因数也是0.1的功率表来测量,则读数可提高到满刻度100格,功率常数为0.5W/格。从两个读数来看,采用低功率因数的功率表读数误差可以减小很多。

4. 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波形为什么会畸变?如何改善?

答案:答:电压波形畸变的可能原因是调压器和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特性引起的,这是因为试验变压器在试品放电前实际上几乎是工作在空载状态,此时只有励磁电流ie通过变压器的一次侧。当变压器铁心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励磁电流是非正弦的,含有3、5次等谐波分量,因而是尖顶波形。变压器的磁化特性曲线(Φ ~i曲线),由于它的起始部分及饱和部分是非线性的,因此即使正弦电压作用到一次侧,其磁通为正弦的`,但励磁电流仍为非正弦的。

如果计及磁化曲线的磁滞回线,励磁电流波形将左右不对称。这一非正弦的励磁电流将流过调压器的漏抗,产生非正弦的电压降,因此在试验变压器的一次电压变为非正弦,其中含有调压器漏抗压降中的高次谐波(主要是3次谐波),于是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电压就被畸变了。试验变压器的铁心愈饱和(即电压愈接近额定值),调压器的漏抗愈大,波形畸变就愈严重。由于移圈式调压器漏抗大,因此当用它调压时,波形畸变颇为严重。实际运行表明,波形畸变在输出电压较低时也同样严重,

这是因为此时移圈式调压器本身漏抗最大,使非正弦漏抗压降在试验变压器一次电压中占很大的比重。

为了改善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可以在它的一次并联适当数值的电容器、滤波装置或在高压侧接电容电感串联谐振电路,如图F-3所示。

对100kV的试验变压器,在其一次侧及移圈调压器之间并联16?F的电容后,其电压波形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上满足要求。

5. 高压电流互感器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末屏的介质损耗因数有何影响?

答案:答:高压电流互感器末屏引出的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二次接线板(环氧酚醛层压玻璃布板)上引出,另一种是利用一个绝缘小瓷套管,从油箱底座上引出,如图F-6所示。

现场测试表明,电流互感器的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其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由二次接线的环氧玻璃布板上直接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一般都较大,最大可达8%左右,即使合格的也在1%~1.5%之间;由绝缘小瓷套管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一般都较小,在1%以下,最小的在0.4%左右。

(a)二次接线板引出;(b)绝缘小瓷套管引

对于由二次接线板上直接引出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不合格的电流互感器,可采取更换二次接线板的方法。但是,有的更换了二次接线板后,末屏介质损耗合格,在1%~1.5%之间,而有的更换了二次接线板后,介质损耗因数反第 7 页 共 8 页

而增大。对于这种情况,应将其末屏改为由绝缘小瓷套管引出至箱壳,这样更换后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可达1%以下。

两种末屏引出结构方式对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是与末屏引出的绝缘结构材料有关。电流互感器的末屏对二次绕组及地之间,可以看成一个等效电容,它由油纸、变压器油和环氧玻璃布板或小瓷套管并联组成。末屏介质损耗因数的大小与上述并联绝缘介质的性能如其tanδ 和电容量C有很大关系。

若将环氧玻璃布板和瓷套管的tanδ 和C进行对比,环氧玻璃布板结构方式在20℃、50Hz下的tanδ 和C较瓷套管方式在20℃、50Hz下的tanδ 和C大。根据电介质理论,绝缘介质的tanδ 大、C大,必然使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大。此外,环氧玻璃布板是由电工用无碱玻璃布浸以环氧酚醛树脂经热压而成,其压层间难免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和杂质,有的甚至出现夹层和裂纹,这种有缺陷的环氧玻璃布板不但会影响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导致其增大,而且会影响到末屏对二次及地的绝缘电阻的降低,有的甚至降到1000MΩ以下而不合格。

采用绝缘小瓷套管的末屏引出方式,不但能保证电流互感器的末屏介质损耗因数在合格的范围内,而且能够提高末屏对地的绝缘水平。一般说来,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可达5000MΩ以上,末屏对地的1min工频耐压可由2kV提高到5kV。

6. 为什么温差变化和湿度增大会使高压互感器的tanδ 超标?如何处理?

答案:答:互感器外部主要有底座、储油柜和接有一次绕组出线的大瓷套和二次绕组出线的小瓷套。当它们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变化时,tanδ 也会变化,因此tanδ 值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当大小瓷套在湿度较大的空气中,使瓷套表面附上了肉眼看不见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凝结在试品的大小瓷套上,造成了试品绝缘电阻降低和电容量减小。对电容量较大的U字形

电容式互感器,电容改变的相当大,导致出现负tanδ 值。

如果想降低tanδ 值,一是按照技术条件和标准要求,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下测量tanδ 值。二是在实际温度下想办法排除大小瓷套上的水分,使试品恢复原来本身实际的电容量和绝缘电阻,以达到测出试品的tanδ 值的真实数据。

处理方法有:化学去湿法、红外线灯泡照

若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个别试品tanδ 值仍降不下来,就要从试品的制造工艺和干燥水平上找原因。根据经验,如果是电流互感器,造成tanδ 值偏大的主要原因有试品包扎后时间过长,试品吸尘、吸潮或有碰伤等现象。电容式结构的试品,还可能出现电容屏断裂或地屏接触不良或断开现象,造成tanδ 值偏大或测不出来。如果是电压互感器,主要是由于试品的胶木支撑板干燥不透或有开裂现象,造成tanδ 值偏大。因为胶木支撑板的好坏,直接影响试品的tanδ 值。

7. 为什么油纸电容型套管的tanδ 一般不进行温度换算?有时又要求测量tanδ 随温度的变化?

答案:答:油纸电容型套管的主绝缘为油纸绝缘,其tanδ 与温度的关系取决于油与纸的综合性能。良好绝缘套管在现场测量温度范围内,其tanδ 基本不变或略有变化,且略呈下降趋势。因此,一般不进行温度换算。

对受潮的套管,其tanδ 随温度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变化,绝缘受潮的套管的tanδ 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基于上述,当tanδ 的测量值与出厂值或上次测试值比较有明显增长或接近于要求值时,应综合分析tanδ 与温度、电压的关系,当tanδ 随温度增加明显增大或试验电压从10kV升到Um

/,tanδ 增量超过±0.3%时,不应继续运

鉴于近年来电力部门频繁发生套管试验合格而在运行中爆炸的事故以及电容型套管tanδ 的要求值提高到0.8%~1.0%,现场认为再用准确度较低的西林电桥(绝对误差为|?tanδ |≤0.3%)进行测量值得商榷,建议采用准确度高的测量仪器

电气试验工(整理完毕)高级技师

,其测量误差应达到|?tanδ |≤0.1%,以准确测量小介质损耗因数tanδ 。

8. 为什么要对变压器类设备进行交流感应耐压试验?如何获得中频率的电源?

答案:答:交流感应耐压试验是考核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压互感器等设备电气强度的一个重要试验项目。以变压器为例,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只检查了绕组主绝缘的电气强度,即高压、中压、低压绕组间和对油箱、铁心等接地部分的绝缘。而纵绝缘,即绕组匝间、层间、段间的绝缘没有检验。交流感应耐压试验就是在变压器的低压侧施加比额定电压高一定倍数

的电压,靠变压器自身的电磁感应在高压绕组上得到所需的试验电压来检验变压器的主绝缘和纵绝缘。特别是对中性点分级绝缘的变压器,由于不能采用外施高压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其主绝缘和纵绝缘均由感应耐压试验来考核。

为了提高试验电压,又不使铁心饱和,多采用提高电源频率的方法,这可从变压器的电势方程式来理解

式中 E ――感应电动势;

K ――常数; f ――频率; B ――磁通密度。

由此可见,若欲使磁通密度不变,当电压增加一倍时,频率f就要相应地增加一倍。因此感应耐压试验电源的频率要大于额定频率两倍以上,一般采用100~250Hz的电源频率。

获得中频率的电源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中频发电机组。它是由一个电动机拖动一个中频的同步发电机所组成。发电机组的调压是通过改变励磁机的励磁变阻器,用励磁机来调节对发电机转子的励磁,从而达到发电机的定子输出电压平滑可调的目的。这种方法多在制造厂中应用。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反拖取得两倍频的试验电源。这种方法称为反拖法。它实际上是将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作为异步变频机应用的一个例子。

(3)用三相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取得三倍频试验电源。这是现场进行感应耐压试验较易实现的一种方法。它们可以是3台单相变压器组合而成,也有采用五柱式变压器作为专用三倍频电源的。

(4)可控硅变频调压逆变电源。应用可控硅逆变技术来产生中频,用作感应耐压试验电源,具有显著优点。如质量轻,可利用380V低压交流电源,装置兼有调压作用,节省大量调压设备等,因此是一种有希望的倍频感应耐压试验的电源装置。

9. 为什么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会偏高或偏低?

答案:答: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偏高或偏低,除了限流电阻选择不当,升压速度不当和试验电源波形畸变等外部原因外,还有避雷器的内部原因。

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偏高的内部原因是:内部压紧弹簧压力不足,搬运时使火花间隙发生位移;黏合的O形环云母片受热膨胀分层,增大了火花间隙,固定电阻盘间隙的小瓷套破碎,间隙电极位移;制造厂出厂时工频放电电压接近上限。

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偏低的内部原因是:火花间隙组受潮,电极腐蚀生成氧化物,同时O形环云母片的绝缘电阻下降,使电压分布不均匀;避雷器经多次动作、放电,而电极灼伤产生毛刺;由于间隙组装不当,导致部分间隙短接;弹簧压力过大,使火花间隙放电距离缩短。

10. 直流输电的主要特点?

答案:答:直流输电的主要特点如下。 (1)直流架空线路结构简单、造价低、损耗小。与交流输电相比,输送同样的容量,直流线路可节省1/3的铜芯铝线,其造价约为交流的2/3,并且在此条件下直流线路损耗仅为交流的1/2。

(2)直流输电无交流输电的稳定问题,对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输送功率不受稳定极限的限制,也不需要提高稳定的各种措施,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3)采用直流输电实现电网互联,可不增加被联电网的短路容量,被联电网可用不同频率或不同步独立运行,增强各电网的独立性和可靠性,运行管理也方便。

(4)利用直流的快速控制,可改善交流系统的运行性能。根据交流系统的要求,可快速改变直流输送的有功和换流器消耗的无功,对交流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平衡起快速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交流系统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5)在直流输电中只有电阻起作用,电感和电容均不起作用,利用大地为回路,直流电流则向电阻率很低的大地深层流去,可很好地利用大地这个良导体,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

(6)直流输电换流站比交流变电站增加了换流装置、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致使换流站结构复杂,损耗大,可靠性低,造价和运行费用高。

11. 自耦变压器具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答:其优点如下:

(1)消耗材料少,成本低。因为变压器所用硅钢片和铜线的量与绕组的额定感应电动势、额定电流有关,也即与绕组的容量有关,第 8 页 共 8 页

自耦变压器绕组容量降低,所消耗材料也减少,成本也低。

(2)损耗少,效率高。由于铜线和硅钢片用量减少,在同等的电流密度及磁通密度时,自耦变压器的铜耗和铁耗都比双绕组变压器减少,因此效率高。

(3)便于运输和安装。因为它比同等容量的双绕组变压器重量轻、尺寸小,占地面积小。

(4)提高了变压器的极限制造容量。变压器的极限制造容量一般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自耦变压器容量可比双绕组变压器制造大一些。

(1)使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增加。由于自耦变压器的高、中压绕组之间有电的联系,其短路阻抗只有同容量普通双绕组变

压器的倍,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自耦变压器后,将

使三相短路电流显著增加。又由于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所以将使系统的单相短路电流大为增加,有时甚至超过三相短路电流。

(2)造成调压上的困难。主要是由于自耦变压器的高、中压绕组之间有电的联系引起的。

(3)使绕组的过电压保护复杂。由于高、中压绕组的自耦联系,当任一侧落入一个波幅与该绕组绝缘水平相适应的雷电冲击波时,另一侧出现的过电压冲击波的波幅则可能超出该侧绝缘水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在高、中压两侧出线端都装一组避雷器。

(4)使继电保护复杂。

12. 110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有哪些冷却方式?ODAF和OFAF冷却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答案:答: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冷却方式如下:

(1)油浸自冷(ONAN)。 (2)油浸风冷(ONAF)。 (3)强迫油循环风冷(OFAF)。 (4)强迫油循环水冷(OFWF)。 (5)强迫导向油循环风冷或水冷(ODAF或ODWF)。

ODAF或OFAF冷却方式相同点:都是强油循环,油从箱体下部进入,吸收器身热量后从箱体上部流出,再经风扇冷却降温后,又被潜

油泵重新打入箱体下部再循环。最大的不同点是变压器油循环冷却路径不一样:ODAF方式下变压器油从线圈底部进入,经过线圈内部吸收热量后,从线圈顶部(包括匝间,饼间)流出;OFAF方式下,油流不经过线圈内部,只在外部循环冷却。

13. ±500kV直流输电换流站中,主要的噪声源是什么,如何采取防治措施?

答案:答:±500kV直流输电换流站中主要的噪声源如下:

(1)换流变压器的铁心振动及风扇发出的噪声很大,一般噪声水平都超过85dB。如果有直流偏磁侵入,严重时会发出啸叫。

(2)交、直流滤波场的电容、电感也会发出较大的噪声。

防治噪声的主要方法如下:

(1)提高换流变压器和滤波场的电容、电感的制造质量。换流变压器运行中换向过程

就是一个短路过程,所以它的振动、噪声都比交流变压器要大一些。噪声源主要来自于铁心的振动,因此研究铁心叠片末梢的防振措施是减小噪声的重要问题。

(2)正确选择滤波电容的额定电压是防止电容器短期运行中损坏,减小噪声的方法之一。交流滤波电容中谐波(3、5、7、9、11次)是比较严重的,一组10kV等级的电容起往往额

定电压要提高到12.5~13.0kV,才能满足运行的要求,同时起到降低噪声的要求。

(3)滤波电感不宜采用铁心电感而应采用空心电感,可以大大降低电感噪声。

(4)为了防止噪声对换流站周边居民的骚扰,可以在换流变压器旁或变电站围墙上设置声障墙,以降低噪声分贝。

14. 500kV并联电抗器在系统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答:(1)限制工频暂态过电压,使线路断路器的线路侧不超过1.4p.u.,线路断路器的变电站侧不超过1.3p.u.。

(2)在单机带空长线运行方式下,防止自励磁发生。

(3)在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可限制潜供电流;限制单相断线时工频谐振过电压。

(4)提供感性无功补偿,主要是补偿线路的充电功率。

15. 简述在110kV及以下系统中,空母线带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防止和

答案:答:防止和限制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措施如下:

(1)排除外界强烈的冲击扰动,例如,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端串入非线性阀片,当母线电压升高时非线性阀片动作,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发生。

(2)选用励磁性能好(饱和拐点比较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改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3)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绕组中加装一个阻尼电阻R,使R≤0.4XT(互感器的励磁感抗)。

16. 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的绕组在大气过电压作用时,电压是如何分布的?

答案:答:当大气过电压作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绕组上时,绕组上电压分布是呈衰减指数分布。一开始由于绕组的感抗很大,所以电流不从变压器绕组的线匝中流过,而只从高压绕组的匝与匝之间,以及绕组与铁心即绕组对地之间的电容中流过。由于对地电容的存在,在每线匝间电容上流过的电流都不相等,因此,沿着绕组高度的起始电压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最初瞬间的电压分布情况是首端几个线匝间,电位梯度很大。使匝间绝缘及绕组间绝缘受到很大的威胁。在绕组中部电位大大减小,尾部(中性接地端)趋于平缓。 从起始电压分布状态过渡到最终电压分布状态,伴随有谐振的过程,这是由于绕组之间电容及绕组的电感的作用。在谐振过程中,绕组某些部位的对地主绝缘,甚至承受比冲击电压还要高的电压。

【电气试验工(整理完毕)高级技师】相关文章: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2415中段下水平深部详查报告

编写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提交单位: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时间:2008年10月

1.2矿区矿权设置情况
1.4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4.5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第5章  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第6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7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7.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7.3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7.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5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8.3资源量估算公式及参数的确定
8.4矿体圈定及资源量估算边界的确定
8.5资源量类别及块段的划分
8.7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
第9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9.2矿床开发外部条件
9.3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评价
10.1勘查控制和研究程度
10.2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10.3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10.4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10.5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地区区域地质图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地形地质图

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北段地形地质图

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南段地形地质图

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实际材料图

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北段实际材料图

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南段实际材料图

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区控制点平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8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2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1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0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1.5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3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3.5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第5勘探线剖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2375中段平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2335中段平面图

卡兰古铅矿区Ⅱ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卡兰古铅矿区Ⅰ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卡兰古铅矿区ZK08-8-1钻孔柱状图

卡兰古铅矿区ZK08-2-1钻孔柱状图

卡兰古铅矿区ZK08-4.5-1钻孔柱状图

卡兰古铅矿区ZK08-1-1钻孔柱状图

附 表 目 录(合订一册)

附表1.测量成果登记表. 1

附表2.探矿工程登记表. 11

附表3.钻孔质量一览表. 19

附表4.基本分析取样及分析结果登记表. 21

附表5.化学分析内部检查结果登记表. 62

附表6.化学分析外部检查结果登记表. 64

附表7.矿石小体重、湿度取样及分析结果登记表. 66

附表8.岩矿鉴定样取样及鉴定结果登记表. 70

附表9.多元素分析结果登记表. 72

附表10.矿石小体重、湿度计算表. 74

附表11.单工程(钻探)矿体厚度计算表. 78

附表12.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计算表. 105

附表13.块段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132

附表14.矿体块段资源量估算表. 140

附表15.矿体面积加权平均真厚度计算表. 143

附表16.矿体面积加权平均水平厚度计算表. 146

附表17.矿体资源量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149

附表18.资源量估算总表. 152

1.2008年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下水平深部详查委托地质勘查合同(复印件)

3.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4.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5.《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下水平深部详查报告》初审意见书。

2006年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卡兰古铅锌矿厂扩建后,选矿厂规模由日处理矿石200t(年4.8万t)提升到日处理矿石300t(年7万t),为了满足选矿厂对矿石的需求,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进行“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下水平深部详查”工作。采矿许可证号0。根据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以及工作区实际条件,确定本次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

⒈开展控制测量和1:1000地形测量工作,准确确定矿区大地坐标位置和地形。

⒉收集以往地质、矿产以及物化探资料,通过1:5000地质修测,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基本查明控矿构造因素,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蚀变特征与矿化的关系;并测制1:1000矿床地形地质图。

⒊施工探矿工程,并通过系统采样工程,基本查明铅矿体2415中段下水平200m左右的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厚度与品位变化情况;基本查明铅矿体中夹石与顶底板岩性分布情况;测制1:1000勘探线剖面。

⒋进行1:5000水、工、环地质调查,基本查明详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⒌确定主要铅矿体的连续性,估算铅矿资源/储量,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⒍通过上述工作,为矿山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并于2008年10月底前提交《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下水平深部详查报告》送审稿。

1.2矿区矿权设置情况

本次工作区主要为“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锌矿”采矿权范围,采矿许可证号:0,有效期限:2007年9月至2017年9月,探矿权面积0.48 km2,采矿权范围坐标:东经76°22′49″-76°23′14″,北纬38°01′04″-38°01′30″;采矿深度:由2415米至2223米,共有4个拐点圈定,具体拐点坐标见表1。

采矿权外围为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地质普查项目勘查区,勘查许可证号:5,探矿权人为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面积8.79 km2,探矿权范围坐标:东经76°22′00″-76°24′00″,北纬38°00′00″-38°02′00″。具体拐点坐标见表2。

工作区位于昆仑山西段北坡山前地带,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管辖。国际分幅编号为J43E012018。采矿许可证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76°22′49″-76°23′14″,北纬38°01′04″-38°01′30″,由4个拐点圈定,面积0.48km2。拐点坐标见表1-1。

    莎车—塔什库尔干简易公路从工作区南部通过,自矿区至莎-塔公路约12千米,为河滩路。工作区东距莎车县城约133千米,北距阿克陶县城约140千米(见图1),交通条件一般。

工作区位于卡兰古大沟东西两侧,海拔高度2200~2850米,属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在200~400米左右,地形切割较为严重。矿区内植被不发育,基岩相当发育,只有在冲沟中见砂土覆盖。

工作区内水系不发育,南侧(直距约12千米)叶尔羌河,为长流水,流量较大。卡兰古大沟为季节性河流,大部分时间无水。生活和生产用水需到12公里以外的叶尔羌河拉运。

区内属大陆性山地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冬季最低气温在-10℃~-20℃,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每年12月中旬开始降雪封冻,次年2月开始积雪消融。每年7、8月为雨季,降雨量在50-100毫米,集中降雨期常发生山洪泥石流。

区内经济以牧业为主,矿区西22千米为库斯拉普乡驻地,工矿企业不发达。距矿区23千米阿热塔什村建有铅选矿厂,生产及生活用品均须从莎车、喀什购进。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5.1以往地质工作

1、1956—1958年,新疆有色金属公司702地质队对卡兰古铅矿床进行了勘探,由于当时国家急需寻找铁矿资源基地,本次地质勘查在没有完成计划任务的情况下就结束了矿区工作。新疆矿产储量委员会根据其提供的中间报告,批准B+C1+C2级铅矿石量695.2万吨,铅平均品位2.88%。

2、1996—2000年,自治区305项目办在该区开展了《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成矿条件及评价研究》工作,推算出其铅锌金属的预测资源量可达250万吨以上,而这种角砾岩在区内的卡兰古、乌苏里克—土洪木列克等地均存在,铅锌找矿潜力巨大。

3、2003年新疆地质勘查院对卡兰古铅矿床东延部分及矿床南段做了评价工作,通过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找矿前景广阔。

4、2004年5-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完成了卡兰古矿区钻探施工和外围矿点调查工作,编制了《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以下普查报告》。对卡兰古铅矿2415中段以下铅资源量进行控制,同时对矿山保有储量进行计算,获得121b+332+333级资源量141170吨。并对其成矿前景作出远景评价。

5、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编制了《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生产地质报告》。通过工作,初步查明了卡兰古铅矿床2415中段以下矿体出露的数目、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展布及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确定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对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钻探工程控制,对卡兰古矿床资源量重新进行了估算。求出矿界范围内资源储量总矿石量(331)+(332)为89.494万吨,总金属量27620吨,其中:(332)矿石量4.93万吨,铅金属量1500吨,(333)矿石量84.564万吨,铅金属量26120吨。并通过新疆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本次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该报告评审意见见附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文号为:新国土资储评[2006]189号)。

6、2006年11月,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五队编制了《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006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核查后保有资源储量:(333)矿石量84.564万吨,铅金属量26120吨。并经过了专家评审(评审意见书备案文号为:新国土资储核备字[2007]082号)。

7、2008年5月,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五队编制了《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并于2008年5月31日通过了专家评审,(该报告评审意见见附件,文号为:克国土资发[2008]556号)。经核查,截止2007年10月,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333)为74.852万吨,铅金属量23981吨。

卡兰古铅矿区在不同时期针对矿体不同地段进行了地质工作,并提交了相应的地质报告,这些工作成果为本次铅矿详查提供了依据。

2003年,阿克陶新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该矿采矿权,进行采矿工作。该矿目前持有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平硐开拓方式。

采矿区范围:包括卡兰古铅矿Ⅰ、Ⅱ、Ⅲ号矿体,由西向东从16号勘探线到9号勘探线,东西宽600米,南北长800米,坐标:X 1118;Y 21857,面积0.48平方千米。

目前,Ⅰ号矿体2415中段以上部分已采空。Ⅱ号矿体已开采到2375中段,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开采2375中段东部2-3.5线间的矿体,该段矿体厚度3.05-23.20m,铅平均品位1.04-2.78%,采高4-34m,采出矿石量5.5万吨。

Ⅲ号矿体由于是小矿体,从钻孔控制深度看,主要出露在2500~2600标高,利用2515、2565两个中段,目前已被采空。

⑴2008年3-4月为收集研究以往地质资料,设计编写,审查。

⑵2008年4-9月为野外勘查阶段,进行矿区1:5000地质修测,1:5000水、工、环地质调查;测制1:1000矿床地形地质图。钻探工程,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测制1:1000勘探线剖面等工作,矿区内野外勘查工作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见表1-5。。

⑶2008年10月:室内综合整理资料、编写报告,提交送审稿。

控制测量:D、E级GPS点

1:5000水、工、环地质调查

岩矿鉴定样(薄、光片)

1.6.2 取得的工作成果

⑴基本查明了该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基本查明了Ⅱ号铅矿体深部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特征;基本查明了矿体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矿石自然类型等情况。

⑵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⑶本铅矿床为一中型碳酸盐岩容矿的热液型铅矿床,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白云岩化灰岩中,产状与赋矿地层基本一致。

⑷通过资源量估算, 除采空区外,共探求矿石量384.41×104t、铅金属量111716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矿石量67.11×104t、铅金属量20466t,平均品位ω(Pb)3.0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⑸根据《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截止2007年10月,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333)为74.852×104t,铅金属量23981t。本次详查资源量估算范围包括其中的C2-2(333)块段和C2-1(333)块段的所有部分,占用其(333)矿石资源量74.852×104t,铅金属量23981t。

卡兰古矿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边缘铁克里克隆起地带,属塔木—卡兰古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成矿亚带南部(附图1)。

区域内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层是泥盆系—石炭系,下伏前寒武系变质岩,上覆二叠系,地层相对较简单,总体上属于一套滨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沉积。

前寒武系主要出露长城系和蓟县系,大量出露于新藏公路以东—和田地区。新藏公路及西北地区仅见有长城系厚层大理岩,在新藏公路附近沿塔里木边缘大断裂零星分布,超覆于古生界库地蛇绿岩套之上,上覆石炭系碳酸盐岩。

1、长城系由一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组成,下部以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为主夹绢云石英片岩、石榴石斜长片岩及变粒岩、片麻岩。

2、蓟县系主要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下部以厚层状大理岩、微晶大理岩为主,夹少量绢石英板岩;中部以炭质泥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灰色薄层状大理岩;上部以中厚层砂质大理岩为主夹千枚岩和片理化粉砂岩。

广泛分布于克孜勒、塔木、拉兰古—坎地里克等地,多分布于靠昆仑山一侧。同时由北向南,分布范围有减小的趋势。泥盆系只有中、上泥盆统,缺失下泥盆统地层,与志留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1、中泥盆统克孜勒陶组(D2k)

岩性总体上具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灰岩演化特点,表现为从底部向上部由粗变细的变化规律,构成完整的海进序列。

2、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D3q)

主要成分为灰紫色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夹少量细砾岩。其碎屑成分为石英,其次为岩屑、等,分选性好,胶结物由硅质和钙质组成。在该组顶部,胶结物的钙质成分增多,在卡兰古、卡拉牙斯牙等地,均发育强烈铅锌矿化的钙质石英砂岩。根据其粒度韵律的变化特征,为滨海—陆相沉积。层序总体显海退特征,反映其存在滨浅海相→陆相→滨海相的变化特征。

岩性相对稳定,总体上为中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由下至上划分为: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C1k)、霍什拉甫组(C1h);中石炭统卡拉乌依组(C2k),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1、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C1k)

与下伏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在大部分地区为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一套岩性单一的碳酸盐岩组成,主要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该组是区内最重要的容矿层位,塔木、卡兰古、乌苏里克及众多的铅锌矿(点)均产于这一层位中。

2、下石炭统霍什拉甫组

为一套含丰富海相化石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与下伏克里塔格组为整合接触。该组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粉砂岩、、夹褐色石英细砂岩、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微晶灰岩,富含珊瑚等生物化石,总体上构成一海进序列。

3、中石炭统卡拉乌依组

分布于考库亚、恰看特勒一带,与下伏下石炭统霍什拉甫组整合接触,地层出露较齐全,界线清楚,化石丰富。该组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岩性组合较为简单,主要由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岩屑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

主要分布于七美干、恰看特勒克等地,呈小面积出露。出露下二叠统棋盘组(P1q)。为一套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

2.1.5 侏罗系、白垩系

1、侏罗系以一套富含煤线的河湖相碎屑岩出露于塔里木地台与北昆仑地槽间地中生代裂陷间,以及克孜勒、塔木东等地。其下部为灰绿色、灰黑色细碎屑岩为主的含煤建造;上部为一套黄绿色、紫色为主的杂色粗碎屑岩建造,底部普遍发育有厚约10米左右的灰绿色底砾岩。在土洪木列克等地,可见侏罗系砾岩—碎屑岩角度不整合于下石炭统碳酸盐岩之上,接触界面不平整且发育很多古岩溶现象。

2、白垩系为一套泻湖相、浅海相的红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在七美干地区,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碳酸盐之上。

第三系靠塔里木盆地一侧广泛分布,为一套泻湖相—浅海相的石膏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

区域内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两条,即塔里木南缘大断裂和康西瓦断裂。

塔里木南缘大断裂沿库斯拉甫—阿卡孜一线分布,断裂总体东倾,在新藏公路之阿卡达坂,长城系大理岩推覆于库地蛇绿岩套之上。在库斯拉甫,断裂西侧的古生代浅灰绿色变质石英砂岩冲到侏罗系陆相含煤沉积之上,并将这套陆相地层严重破坏。在库斯拉甫以北,该断裂为断裂发育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所覆盖。

康西瓦断裂是昆仑中带与南带的界线,是目前仍在活动的大断裂。

塔木—卡兰古矿带总体上沿塔里木南缘深大断裂上盘分布。在塔木—卡兰古地区,区域性的断裂均平行这条断裂分布,走向总体呈NNW向,包括克孜勒陶—库斯拉甫断裂、塔木—恰特断裂、科克然—他米棋断裂等。断层总体走向呈NW335°,倾向南西,倾角一般50°—60°,断面产状变化大,常为高角度逆冲,这组断层与北昆仑边界断层阿卡孜大断裂的活动有关。区内所有铅锌矿床,如卡兰古、塔木、阿巴列克、铁克里克等均分布于这些断裂之旁侧。

另一种是NE向断层,规模较小。区域上这组断层表现不很明显,但有较清晰的遥感影像。如七美干萨依、塔木萨依等,沟谷两侧有明显的三角断面。形成时间相对较晚,沿该断裂两侧分布一些铅锌矿点,如塔木南、乌尤克、阿拉尔恰、454铅锌矿化点。这组NE向的断裂,在矿区范围内规模均较小,但与成矿作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往往在NE向断裂发育的部位,矿化规模大,品位高。

台缘地区、库斯拉甫—阿卡孜断裂以东地区。除七美干、棋盘等地有小范围的早二叠世玄武岩喷发以及在卡兰古等地发现一些辉长岩脉外,其它地区未见火成岩出露。花岗岩全部分布于断陷盆地以西,均属昆仑中带或隆起带或北昆仑拗陷的产物。

区域内广泛分布台缘碳酸盐岩容矿的热液型铅锌矿床,目前已发现矿床(点)30多处,大部分矿床(点)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进行了勘探工作,其中中型矿床有塔木铅锌矿、卡兰古铅矿;小型的有铁列克、阿帕勒克、土洪木列克铅铜矿,乌苏里克铅锌矿等,该类型矿床产出明显地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某些矿床以碎屑岩为容矿主岩,如铁列克铜铅矿,含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容矿岩石为千枚岩、。多数矿床以碳酸盐岩为容矿主岩,如塔木铅锌矿含矿地层为中下石炭统,含矿围岩为灰岩、、砂质灰岩;卡兰古铅矿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含矿围岩为白云岩、白云岩化灰岩。

另外区域上也分布有众多铜矿点,按其围岩及共生组合分为四种类型:

a 破碎带多金属型,如卡兰古南翼的阿雅赫的克、佐纳根及吐洪木列克、阿尔巴列克铜矿(点)等。

b 与断裂有关的充填交代型铜矿,如西格那、吐什干等铜矿点。

c 花岗闪长岩中的裂隙浸染型铜矿,如达尔瓦斯、叶南羌等铜矿点。

d 沉积砂岩型铜矿,如库拉木库根、于孜换魁依、麻孜拉等铜矿点。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

矿区内泥盆系主要发育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分布在矿区东部及北部,为一套褐色的中粗粒砂岩、灰绿色泥质石英砂岩。地层北东倾,倾角在35°—58°间。

石炭系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与下伏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在大部分地区为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一套岩性单一的碳酸盐岩组成,是矿区铅矿的主要含矿岩层,依岩性和岩层构造分四个岩性段。

第四岩性段(C1k4):主要岩性为灰黑色薄层泥质炭质石灰岩。

第三岩性段(C1k3):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与薄层石灰岩互层。

第二岩性段(C1k2):主要岩性为块状白云岩或白云岩化灰岩。

第一岩性段(C1k1):主要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石灰岩。

铅矿体主要赋存于第二岩性段块状白云岩或白云岩化灰岩中,矿体与角砾岩体大体顺层展布。

卡兰古铅矿区为一短轴向斜构造,轴向NE45°,向南西倾没,北东被逆断层所截。

北翼岩层走向呈马蹄形,岩层产状为:走向60°—100°—140°,倾向SE—SW,倾角50°—70°,局部达80°,岩层沿倾向呈舒缓波状。在向斜轴东部,岩层走向线几乎与大断层(F1)走向线平行。

南翼岩层又形成一小背斜式的扭曲,卡兰古大沟北侧岩层走向65°—35°,倾向335°—305°,倾角30°—60°,变化很小。大沟南侧岩层走向为320°—80°,倾向270°—170°,倾角37°—67°,变化也很大。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性质复杂,从断层形成的时间看,既有成矿前断层,也有成矿期后断层;从断层性质上看,有正断层、逆断层、逆掩断层等。断层方向错综复杂,有与岩层方向一致的,也有与岩层斜交的。

1、 成矿前逆断层:矿区内规模最大的断层是位于东部的F1斜冲逆掩断层,它是前昆仑山大逆掩断裂的一个分支,在卡兰古向斜两翼呈反“S”型,断层倾角56°—75°,走向变化较大,北段走向330°左右,倾向NE;中段走向15°左右,倾向SE;南段走向320°左右,倾向NE。

2、成矿期后断层:成矿期后断层一般发育在不同时期的沉积岩层接触面间,北翼断层走向多数近于东西,倾向北,倾角45°左右,断距一般很小;南翼断层较发育,其断层走向主要有NE、SW向,倾角40°—55°,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3、卡兰古大沟两侧岩层和矿体走向存在着差异,沟西岩层向北位移约190米左右,推测沟中可能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断裂。

矿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发育,仅发育两条呈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脉,侵入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块状白云岩中,长220米,宽2—12米,其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50°—60°,呈岩墙产出,在ZK08-1-1钻孔241.50m及292.20m处分别见到了5.60m和2.80m厚的辉绿岩。

辉绿岩为墨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基性斜长石(73%)、普通辉石(12%)、角闪石(5%)、黑云母(2-5%)。次要矿物有磁铁矿(3-4%)、(2%)、磷灰石(1%)等。辉绿岩受后期热液作用影响具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等蚀变。

卡兰古铅矿区矿(化)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C1k2)中或产于第二岩性段与第一岩性段接触部位,个别矿(化)体产于第一岩性段中。矿(化)体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大致呈顺层分布。矿体整体走向为东西向,矿体南倾,倾角50°-60°左右。本次工作工程控制的矿体为两个,两矿体近于平行产出,自上而下编号为Ⅱ、Ⅰ,其特征分述如下:

为矿区中规模最大的矿体,呈似层状,地表出露长度657m,宽度5-30m,出露标高最高2741m,深部钻孔见矿标高最低2170m(ZK08-1-1),钻孔控制矿体最大长度377m,一般厚度10-20m,最厚31.70m(ZK3-8);矿体工程控制最大垂直延深571m。矿体向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具分支、复合现象。矿体的产状与岩层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地表呈马蹄形的弯曲。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矿体受地形的影响,这种弯曲向深部逐渐变小而消失;第二种情况是矿体向东部延伸时,突然的被北北西向的断层所截,由于主要断层是成矿前的,成矿作用受断裂控制,因而矿体突然的改为北西向沿断裂分布,而且不连续,规模亦远比北东和东西向分布的矿体小。本次详查工作主要控制的是Ⅱ号矿体深部部分,由31个工程控制,经工程揭露矿体的走向为100°左右,向南倾,倾角50°左右,矿体厚度3.35m-31.70m,平均厚度13.46m,厚度变化系数为41.5%,属较稳定类型。品位1.44-7.76%,平均品位2.77%,品位变化系数45.5%,属组分均匀矿体。

Ⅰ号矿体:产在第一岩性段顶部灰黑色薄层白云岩化石灰岩中,Ⅱ号矿体下盘,平行岩层层理产出,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由9条矿脉组成,矿脉大小不一,且产出的部位也不同,最大的矿脉是Ⅰa、Ⅰb。各矿体具体特征如下:

Ⅰa矿脉分布在2560中段一带,靠近Ⅱ号矿体产出,长180m,向深部延深不大,垂直延深150m,在CKB2钻孔中仅见到很薄的矿体,矿体厚度一般在2—4m,最大厚度10m。

Ⅰb 矿脉长458米,延深490米,是Ⅰ号矿体中规模最大的矿脉,与Ⅱ号矿体间距10—20米,在CKB18钻孔中,标高2181m见矿化体,Pb品位0.53%。

Ⅰc矿脉与Ⅰa矿脉大致相同,主要见于2560中段,1号和8号平窿间,出露长度180m。

Ⅰd矿脉出露在1号剖面线上,长60m,延深22m,最大厚度5m,铅品位2.02%。

Ⅰe矿脉出露在4号剖面线上,长20m,延深25m,最大厚度0.70m,铅品位0.98%。

Ⅰf矿脉出露在5号剖面线上,长75m,最大厚度1m,铅品位2.74%。

Ⅰg矿脉出露在3-5号剖面线间,长30m,最大厚度1m,铅品位1.79%。

本次详查工作主要控制的是Ⅰh、Ⅰi:

其中Ⅰh矿脉出露在1号剖面线上,长50m,延深50m,在坑道钻ZK1-5中见矿体距Ⅱ号矿体约30m,,铅品位4.24%,厚9.68m。

Ⅰi 矿脉出露在2-1号剖面线上,在ZK08-2-1和ZK08-1-1钻孔中见矿体,距离Ⅱ号矿体约50m,长150m,延深50m,平均真厚度为3.92m,平均品位为1.36%,开发意义不大。

4.2.1 矿石的矿物成分

铅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其次为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除方铅矿分布整个矿床外,其他矿物分布不均匀。

方铅矿: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度在0.04-1.40mm,最大粒度2.4mm,主要呈不规则细脉状、短脉状或网脉状分布,少量呈浸染状分布。

闪锌矿:它形微细粒状,粒度0.01-0.50mm,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岩石内,局部伴随方铅矿细脉分布。

黄铜矿:它形粒状,粒度0.08-0.70mm,多沿裂隙成微脉分布,少量呈不均匀浸染状分布。

黄铁矿:微粒状,粒度0.05mm左右,分布于方铅矿周围,局部浸染状分布。

次生的孔雀石、铜蓝、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等矿物,其分布特点与黄铜矿分布相同,孔雀石、辉铜矿呈薄膜状和细脉状出现,有时可见同一细脉中,中间是黄铜矿,向外渐为辉铜矿,最外侧为孔雀石和蓝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呈它形粒状。同时硅化在整个矿化带中亦非常普遍,局部裂隙中充填有石英细脉。

卡兰古铅矿床除Pb为主要的有用元素外,还有下列成分:Cu、Zn、Co、Ag、Mg、Ca、Si、As、Sn、Ni等,其中Co、Ag为有益伴生组分。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短脉状、网脉状、浸染状等。

矿石有混合型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种。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方铅矿呈浸染状、细脉状、团块状,根据矿石构造特征分:细粒浸染状矿石、粗粒脉状矿石及块状硫化物矿石。

铅矿体产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中,矿石中不含有害元素(或含量甚微),根据矿石中所含组分及参照新能矿业阿克陶县阿拉塔什选厂各项选冶技术指标,工业类型属碳酸盐岩型易选铅矿石。

4.4.1矿体围岩特征

卡兰古铅矿体围岩:岩性为灰色白云岩,砾岩为主。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是白云岩化,其次为硅化以及与构造有关的角砾岩化、片理化、方解石化。

白云岩化:白云岩化在矿区内普遍且强烈,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体的规模、贫富、厚薄与白云岩化的强弱和范围成正比关系。根据白云岩化特点,分两种:灰黑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细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外围和下盘边缘附近。其形成时间要早于矿体,分布面积广泛;灰白色白云岩化,白云岩呈中—粗粒结构,主要分布在矿体中,其粒度越粗,铅矿化越强烈。

硅化:硅化在矿区内亦相当发育,主要分布在矿体中。硅化强度与矿化富集程度成密切的正比关系,硅化越强,铅品位越高,其硅化作用形态有:散布状的石英颗粒浸染于白云质灰岩中,一般比较致密,粗粒的少见,岩石硬而脆,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矿体中和矿化带中;石英细脉型,脉宽1—3mm,个别达5mm,主要分布在岩层中,与矿化关系不甚密切。

角砾岩化:角砾岩化沿矿化带断续分布,常与白云岩化相伴生,与矿化关系密切。角砾直径10—20mm,其成分为白云质灰岩,胶结物为白云质和硅质。

依据工业指标将矿层夹石分为大于2m和小于2m两类。分述如下:

1、厚度大于2m的夹石(见表4-1)

Ⅱ号矿体中过半数钻孔见此类夹石,一般1层,最多3层,夹石单层厚度一般2.00-4.62m,最厚8.70m。夹石岩性为方铅矿化白云岩、方铅矿化泥质灰岩、方铅矿化砾岩。

Ⅰ号矿体中未见此类夹石。

表4-1 Ⅱ号矿体厚度大于2m的夹石统计表

2、厚度小于2m的夹石(见表4-2)

Ⅱ号矿体中过半数钻孔见此类夹石,一般1层,最多2层,夹石单层厚度一般0.46-1.29m,最厚1.58m。夹石岩性为方铅矿化白云岩、方铅矿化泥质灰岩。

Ⅰ号矿体中ZK08-2-1中见一层,厚度为1.09m,岩性为方铅矿化泥质灰岩。

此类夹石不影响矿体的完整性,但降低了矿石品位。

表4-2 Ⅱ号矿体厚度小于2m的夹石统计表

4.5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卡兰古铅矿床位于塔木—卡兰古铅锌成矿带南部,产在石炭系底部的克里塔格组(C1k)碳酸盐岩中,其上部为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D3q)碎屑岩,矿床的形成与古地理环境、构造、岩性、层位关系密切。

a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化带具有较为独特的成矿地质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带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台缘碳酸盐岩地区分布。

b控矿层位均具有古含水层的特征,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下二叠统三个海进序列,即由下部碎屑岩与上部碳酸盐岩构成的三套岩性组合中,主要矿床赋存于石炭系底部碳酸盐与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紫红色砂岩间靠近碳酸盐岩一侧。

c古含水层由下部的碎屑岩与上覆的碳酸盐岩构成,而碳酸盐岩为相对不含水层,易溶解成角砾。铅锌矿床均产于角砾岩中,角砾岩是成矿作用(热液作用)的产物。角砾岩明显不同于沉积砾岩,与典型的构造角砾岩也有所差别。

d卡兰古铅矿床的矿物组合相对较简单,方铅矿占硫化物总量的90%以上。矿床的成矿多阶段不甚明显,但矿床中存在的不同结构类型矿石说明,成矿仍具多阶段活动的特点。

e围岩蚀变比较简单,主要是白云岩化,局部地段出现一些硅化、方解石化。

根据上述特点,矿床成因总体上归为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铅矿床”。

卡兰古铅矿化带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除一些常见的找矿标志如构造、铁帽外,还有一些有别于其他矿床的找矿标志。

a 地层标志:由于区内铅矿床具明显的层位分布特点,尤其是重要的矿化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底部的碳酸盐岩中,因此,石炭系底部成为重要的铅找矿层位。

b 角砾岩标志:区内铅矿床与角砾岩有密切联系,矿化带(矿体)与角砾岩相伴生,且角砾岩普遍存在矿化现象,近于顺层分布的角砾岩矿化效果最佳。

c 铁帽及转石标志:卡兰古矿床氧化带及角砾岩带中,铁帽常保留原岩的构造,硫化物被淋失后残留孔洞。其中常有一些褐铁矿,尤其是在黄铁矿较多的矿区,形成浸染状的铁帽。

d 构造标志:在卡兰古矿床,近东西向的层间断裂与近南北向的主断裂对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多组构造交汇的部位有利于赋矿。

e 与矿化有关的白云石化、硅化、孔雀石化等蚀变可作为找矿标志。

第5章  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本次详查工作控制的矿体是Ⅱ号矿体和Ⅰ号矿体的深部部分,与现在矿山正在开采的矿石类型完全一致,目前阿克陶县新能矿业选厂的工艺流程为单一的选铅流程,流程为一粗二精三扫,该工艺流程见图2。

利用此流程选出的铅精矿含铅55%以上,回收率91%(数据由矿方提供),从卡兰古铅矿选厂的选矿资料表明,此工艺流程能够获得合格的铅精矿,选矿方法合理。

第6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 水文地质

工作区属于干旱少雨地区,水系不发育,所有的山谷均为常年干谷。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由于矿区内地势较陡,坚硬地层裸露,不易聚积雨水,加之第四系洪积层透水性不良,下渗量很小,故地下水不发育。通过对坑道调查,只在构造非常发育的部位有轻微的渗水现象。 1957年施工的8号孔,位于大沟边上,孔深132.49米,钻孔水位变动也很微弱,亦不漏水。

工作区受地势、沟系、构造等因素影响,无低洼存水地带。今年施工的ZK08-8-1、ZK08-4.5-1、ZK08-2-1、ZK08-1-1,均未出现涌水及漏水现象,钻孔中地下静水位较低,大致在130米左右。

综上所述,本矿床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矿区内构造较发育,根据坑道调查资料显示,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发育,绝大多数断层特点为平移断层,但错距不大,对矿体开采有不利影响。

矿体顶底板岩石较为坚硬、牢固,多为致密的白云质灰岩,仅在大断裂附近较为破碎松散。围岩硬度一般在6-7左右,硅化强的地段可达8级,除坑口和个别断层破碎强烈地段需要木质支架加固外,绝大部分不需支护。

   从上述可以判定,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矿区位于高山地貌单元,以陡坡为主,冲沟短,第四系薄,植被不发育,集中降雨期常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内为无人区,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局部采矿活动集中在深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白云岩中,围岩稳定,尚未引发地质灾害。

从上述可以判定,本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1、矿体绝大部分处于潜水位以上,除个别裂隙含少量水以外,基本上是干燥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矿体顶底板岩石较为坚硬、牢固,多为致密的白云质灰岩,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3、矿区地形陡峭,集中降雨期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1、开拓巷道及采矿时应对顶板进行加固。对采矿爆破产生的不稳定块石应及时清除。

2、局部构造裂隙中含水,巷道开拓过程中应加强探防水工作。

3、矿石加工应进行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防止污染环境。

4、矿山建设前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及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7.1.1 工作方法的选择

根据矿床特点和勘查阶段找矿需要,参照第Ⅱ勘查类型的工程间距,为进一步揭露、追索Ⅱ号矿体,在原工作基础上, 本次详查工作选择钻探工程手段追索和圈定矿层、基本查明矿石质量等,同时选择相应的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进一步详查评价。

7.1.2 勘查类型的确定

本次详查工作工程控制矿体走向最大延长535m,倾向延深287m,矿体真厚度变化系数31.8%,属稳定类型。矿层品位变化系数25.4%,属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类型。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主矿体形态较规则,内部结构简单;矿体规模中等。矿区内构造较复杂,断裂构造对矿层破坏程度中等。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将本矿区勘查类型确定为Ⅱ类。

7.1.3勘查工程布置

根据确定的勘查类型及以前的勘查成果资料,勘查工程布置采用100m(走向)×100 m(倾向)的基本工程间距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本矿段主矿体Ⅱ号铅矿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倾向南,故基线方位90°,勘探线方位180°。

实际工程间距:走向为122m,倾向为88m,对矿体的控制程度满足规范要求。

7.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矿区内共施工钻孔4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经考核评定钻孔全部为优质孔(见表7-1)。

孔深校正最大误差(m)

地质孔开孔孔径一般为Φ91mm,下套管后改为Φ75mm钻具至终孔。上述孔径满足岩心取样及地质编录要求。

设计要求:钻孔全孔采心,第四系采取率不做要求。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带及其顶底板3~5m范围内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

本矿段施工的钻孔中,岩心采取率一般大于90%,矿心采取率大于95%,满足设计要求。

7.2.3 钻孔弯曲度和方位角测量

设计钻孔均为直孔,要求开孔50m测斜一次,以后进尺满100m测斜一次,终孔测斜一次。钻孔弯曲度每100m不超过2度,可递增计算,天顶角大于5度时,必须测量方位角。

施工中采用罗盘测斜仪测定钻孔弯曲度,经测定施工钻孔孔斜均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每钻进100m、下套管前、见矿、终孔后测量孔深各一次,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孔深的千分之一。

施工中采用钢尺进行孔深校正,各工程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各钻孔班报表记录数字准确、及时、清洁、内容齐全、符合质量要求。

本次施工钻孔采用型号32.5(相当于500号)的水泥全孔封闭。封孔前清水洗孔,封孔采用替浆法,用泥浆泵送水泥浆至孔口返浆结束。沉浆后上部孔段用粘土封至孔口。

钻孔封孔后在孔口埋设孔口桩。孔口桩为钢筋水泥桩,长1m左右,地面以上留20cm左右。

ZK08-4.5-1原孔孔深60~160m处遗留有长3m的φ75mm岩心管及100m的φ70mm钻杆,因距离矿带大于150m,对以后采矿无不良影响。

施工现场由机台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无丢失和散乱;每回次岩矿心洗净后按先后顺序放入岩心箱内并编号,地质人员编录时进行仔细检查。钻孔终孔后,由机长押送至项目部;系统采集各种样品后移入岩心库,野外工作结束后岩心库交给甲方管理。

执行地矿部《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编录过程中基本做到了编录及时,地质编录客观、准确、美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7.3.1测量工作概况

为了满足卡兰古铅矿详查需要,进行1:1000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本测区先后投入4人次, 作业,投入的设备有:

⑶ 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利用

测区内有国家测绘局1995年调绘,1998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库斯拉夫幅和帕可去尔幅。测区附近有新疆水电院在2008年3月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 HZ07、HZ14,由甲方与新疆水电院协商后提供, 经过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以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3°投影带,带号25,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①《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②《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③《城市测量规范》CJJ08-99。

⑥《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首级控制测量利用测区的2个等级控制点在测区内布设四等GPS网,共布设四等GPS点3个,相邻点平均距离1.8公里。一级GPS网是在四等GPS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共布设一级GPS点11个,相邻点间距离为0.5公里。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下式表示:

;式中σ-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0-6;d-相邻点间距离,km。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四等≤1/40000;一级≤1/20000。

GPS的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便于接收设备操作,地面高度角15度以上无障碍物;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避开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和大面积水域。点位确定后埋设12cm×12cm(顶)、25cm×25cm(底)、50cm(高)的混凝土标石。

GPS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检核的项目及限差:

1.同步观测环检核的限差:Wx≤ σ;Wy≤ σ;Wz≤ σ;n-闭合环的边数;σ-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

2.异步观测环检核的限差:Wx≤2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的限差ds≤2 σ。

4.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符合:Vx≤3σ;Vy≤3σ;Vz≤3σ。

5.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dVx≤2σ;dVy≤2σ;dVz≤2σ。

GPS数据处理:用HDS2003 数据处理软件包解算。四等GPS点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86343,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2mm。一级GPS点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7869,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5mm。以上都满足规范要求。

地形图的测绘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Cass5.1软件数字化成图的方法。

由RTK在一级GPS点的基础上加密,共布设图根点50个,对于通视条件不好的地方利用全站仪支导线法作图根控制点,支导线最多两站。

野外数据采集用全站仪直接采集三维坐标数据,跑尺员按点号绘制草图。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测站定向的同时测取定向点的坐标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

矿区内的测量测绘了工矿设施,矿区外的独立房子进行了实际测量。交通设施对运输矿石的道路进行了测量。对线杆、变电室等进行了测量。对高度大于1m的陡坎进行了测量。

内业成图采用南方测绘Cass5.1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方法是软件的测站点号法和坐标定位法,即按野外跑尺员草图上的点号进行连线绘图。本次成图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为2m。

道路根据实际情况按大车路、小路表示,线杆进行了连线,并在两端绘制线杆的属性(高压、低压、通讯)。等高线采用软件的数字地面模型(DTM)自动生成,并结合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修改,在等高线计曲线上加注其高程值。

图形文件的存盘格式为Cad的DXF格式,不同的地物放在不同的图层中,并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钻孔放样用RTK进行放样,把钻孔放出后并定测坐标,确保无误。钻孔定测用全站仪的极坐标法测量勘查工程的坐标、高程。

在GPS点放样出剖面的基点,在基点上设置仪器,按剖面线的设计方位进行剖面地形点的数据采集。勘探线剖面的绘制,采用Cass5.1软件进行绘制。

以上测量工作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符合《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的要求。

7.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目的是查明矿体在剖面上的露头位置,了解矿体出露情况。

1、工作方法:垂直地层走向、主要构造线及矿体方向,按180°方向布设勘探线(地质)剖面4条,间距75-100米,总长度1.6千米,采用仪器法测制,剖面端点均做标记。

2、技术要求:厚度大于2米的岩层单独分层编录:矿层、标志层,化石层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均单独分层编录。

面积2Km2。以1:5000地形图为底图,地质观察路线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路线间距视具体情况放稀或加密,对控矿地质要素进行较为准确地控制、观察记录。地质观察点布置在矿(化)体、蚀变带、破碎带、地层分界线、侵入体边界上。野外定点用红漆标记。地质点的记录内容全面,包括岩性、地层产状、结构、构造、路线地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具体情况采集薄片样及物性分析样等样品,实地勾绘地质界线。

填图单位:沉积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段;岩浆岩按岩石岩性划分。

图中定点用GPS定点,结合地形地物进行校正,其误差图上平距一般不得超过1mm,高差不超过一条等高线。

面积1.1Km2。以实测1:1000地形图为底图。

观察方法以追索法为主,辅以穿越法。

填图单位:沉积岩按岩性划分到岩性段,侵入岩划分到相带,并结合钻孔资料,对矿体及对控矿有意义的地质体均表示上图。

所有工程、剖面端点,重要地质点及矿化体等都要用全仪器法测量,图面误差不得大于1mm。

7.5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5.1 化学样采样、化验工作及质量评述

 ⑴.取样原则和方法

样品均从岩矿心中采取。取样时按矿石自然类型分别采取。样品长度一般为1~2m之间,最大不超过2m。夹石大于或等于2m时剔除,小于1m大于0.5m时单独采样,小于0.5m时与矿层混采;相邻回次采取率差别大时,样品不跨回次。

采样方法用金刚石切割机沿矿心长轴方向劈开取其一半为样品,另一半按原顺序放回岩心箱内并编取样号,放置取样牌。

采样前后各工序,均作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样品的分段,矿石类型的划分,劈分规格、记录等,经检查均符合规范要求。

 ⑵.样品加工及K值的选择

样品加工按公式Q=kd2进行。严格按照《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中的规定执行,K值采用0.2。

 ⑶.化验工作及质量评述

采集样品169件。分析项目为Pb、Zn、Ag三项,样品由新疆第一区域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化验室具备岩矿分析资质,为省级计量认证单位。

采集样品共计8件,样品从基本分析样副样中按矿体、矿石类型选取。样品测试由新疆第一区域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分析结果达到质量要求。

采集样品共计16件。分析项目为:Au、Ag、Pb、Cu、Zn、Ni、Co、Cr、As、Sb、Mo,样品从基本分析样副样中按矿体、矿石类型选取。样品测试由新疆第一区域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分析结果达到质量要求。

每批样品抽取总数的10%,共45件,以密码形式进行制样质量的内部检查。允许相对双差计算公式:

式中:Y——计算相对双差值(%);

X——测定结果浓度值(%)。

经计算内部检查样合格率为91.1%,见表7-1,化学分析样品质量可靠。

抽取样品总数的5%,共计10件。委托具备岩矿分析资质、经计量认证的?完成。样品编号由本项目组提出。外检合格率为?%,见表7-1。(分析结果未出来,出来后补上)

7.5.2.岩矿鉴定样采样、鉴定工作及质量评述

采集样品14件。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矿石类型、品位级别取样,样品长度一般在15cm。样品类型齐全,代表性良好。鉴定新疆第一区域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对典型的结构、构造拍摄了显微照片,质量可靠。

7.5.3.矿石小体重采取与测定

采集样品39件,分不同矿石类型、品位级别分别取样,样品长度一般15cm左右,体积大于60cm3 。采样后先将矿石表面水分阴干,用塑料袋包好,装入铁盒内石蜡封口送样。采用封蜡排水法测定矿石小体重。样品测试由新疆第一区域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质量可靠。

第8章  资源量估算 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根据国土资源部《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采用下列工业指标:

8.1.1 铅矿的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Pb≥0.3%;

(2)最低工业品位Pb≥0.7%;

(3)最低可采厚度≥1米;

(4)夹石剔除厚度≥2米;

8.1.2 锌矿的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Pb≥0.5%;

(2)最低工业品位Pb≥1%;

(3)最低可采厚度≥1米;

(4)夹石剔除厚度≥2米;

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本次资源量估算是在2005年完成的《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生产地质报告》基础上进行的,对2415中段坑道控制的资源量仍采用原来的估算结果,本次估算的范围2415中段以下的部分。

矿床规模属中型,矿体形态简单,厚度、品位变化不大。勘查工程均按勘查线方向布置,勘查线基本垂直于矿体,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因此选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鉴于矿体倾角较陡(50°),选用地质块段法在垂直纵投影图上估算资源量,基本上能保证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

8.3资源量估算公式及参数的确定

8.3.1 资源量估算公式

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其公式为:

单工程平均品位的计算:由圈入矿体内的样品品位与其样品长度加权平均求得。各矿体内无特高品位样品,无需进行特别处理。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由块段内各工程平均品位与其真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由各块段的平均品位与其矿石量加权平均求得。

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以各矿体平均品位与其矿石量加权平均求得。

计算资源量是在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因此,矿体厚度均采用矿体水平厚度。

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的确定,钻孔中矿体水平厚度的求得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式中:L-钻孔穿矿长度

“±”取值:钻孔方向与矿体倾向相反为“+”,相同为“-”。

块段平均真厚度及平均水平厚度计算,以块段内各工程矿体真厚度及水平厚度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矿体的平均真厚度计算:以各矿体真厚度与其面积加权平均求得。

矿床平均真厚度计算:以各矿体真厚度与其面积加权平均求得。

本矿体矿石矿物以方铅矿化白云岩为主,本次工作共取小体重样39件,矿石体重值依据小体重样品测试结果算术平均求得,其值为2.91t/m3

利用计算机,使用“Mapgis”软件计算。将矿体资源量估算块段边界点封闭折线,直接查询其面积。经几何法检验,面积计算正确。

8.4矿体圈定及资源量估算边界的确定

矿体的圈定,按工业指标,结合矿体赋存规律进行。由于矿体受断裂控制,控矿构造的性质、产状和矿体特征是圈定矿体、确定资源量计算边界的重要依据。

单工程中矿体的圈定依据样品分析资料,按工业指标,将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入矿体;夹在矿体内小于边界品位的样品,视其连续长度是否达到夹石最大允许厚度,凡大于或等于夹石厚度的,则圈为夹石。当夹石不够剔除厚度时,一并圈为矿体。当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若其满足m.g/t值,也圈为矿体。

剖面上矿体的确定是依据工业指标、地质规律,综合考虑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围岩等进行对比连接。

8.4.2 矿体及资源量估算边界的确定

相邻两工程有一工程见矿时,矿体尖灭点按两工程的二分之一确定,资源量估算边界按工程间距的四分之一等厚外推。当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矿体尖灭点按两工程的三分之二确定,资源量估算边界按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一等厚外推。

深部钻探工程控制的矿体及资源量估算边界,倾向上按基本工程间距(100m)的1/4等厚外推,即25m;走向上按基本工程间距(100m)的1/4等厚外推,即25m。

8.5资源量类别及块段的划分

8.5.1 资源量类别的划分

资源量类别的划分是根据探矿工程对矿体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矿区勘查过程中未做预可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按矿区内矿体确定的勘查类型,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资源量类别的划分如下:由50m×50m钻探工程间距控制的资源量划分为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00m×100m钻探工程间距控制的资源量划分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其外推的资源量或钻探工程间距大于100m的资源量划分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Ⅰ、Ⅱ号矿体为本矿段的主要工业矿体,矿体的厚度、品位变化属稳定型,以工程自然块段为资源量估算块段。

通过资源量估算, 共探求矿石量418.84×104t、铅金属量125417t,其中基础储量(111b)矿石量34.43×104t、铅金属量13701t(已采空),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矿石量67.11×104t、铅金属量20466t,平均品位ω(Pb)3.0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8.7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

8.8.1、资源量验算方法

选择331-2和331-3块段采用平行断面法进行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矿石量(单位:104t)

V为剖面间矿层体积(m3)

L为相邻两工程剖面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m)

S1、S2为相邻两工程剖面上的矿层面积(m2)

D为矿石体重(t/ m3

资源量验算结果见表8-2。由表中可以看出,误差率分别为4.35%、5.45%,误差值较小。说明本矿段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得当,求得的资源量数据准确,可信度高。

第9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9.1矿床概述

9.1.1矿床的资源量

卡兰古铅矿区经过工程验证,圈出2个铅矿体,除去采空区本次估算共探求矿石量384.41×104t,铅金属量111716t,其中Ⅰ号矿体铅金属量(333)2498t,主矿体Ⅱ号矿体铅金属量(331)+(332)+(333)109218t,平均品位3.01%,资源量详情见表8-1。

9.1.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卡兰古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比较简单,矿体绝大部分处于潜水位以上,除个别裂隙含少量水以外,基本上是干燥的。

矿体顶底板岩石较为坚硬、牢固,多为致密的白云质灰岩,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矿区地形陡峭,集中降雨期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9.2矿床开发外部条件

矿区东距莎车县城133km,北距阿克陶县城140千米,自矿区至莎—塔公路约12千米,为河滩路。距矿区23千米阿热塔什村建有铅选矿厂。

生活和生产用水需到12公里以外的叶尔羌河拉运。有专门的供电线路配置,电力供应充足。

矿区西22千米为库斯拉普乡驻地,工矿企业不发达,生产及生活供应依靠莎车县及喀什市供应。

9.3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评价

根据《新疆阿克陶县卡兰古铅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资料,目前卡兰古铅矿年产矿石约6×104t,回采率69.97%计算,矿山服务年限:384.41×104t÷6×104t×69.97%=44.8年。

矿山建有日处理矿石300t的选厂,年处理矿石7×104t左右,按原矿品位2.91%计算,选矿回收率90%。精矿价格8000元/吨,则矿山经济效益可观。

卡兰古铅矿床为一中型铅矿床,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分析,其外部建设条件,矿床开采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具有投资少,回收快,效益高的特点。矿床工业开发年净利润313.7万元。

总之,该矿床的开发利用符合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外围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经过一定的地质工作,即可为矿山生产开发利用,其经济效益是比较可观的。

第10章 结论 10.1勘查控制和研究程度

10.1.1 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特征;

10.1.2 铅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克里塔格组第二岩性段(C1k2)中或产于第二岩性段与第一岩性段接触部位,个别矿(化)体产于第一岩性段中。矿体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大致呈顺层分布。本次工作工程控制的矿体为两个,两矿体近于平行产出,自上而下编号为Ⅱ、Ⅰ。

为矿区中规模最大的矿体,呈似层状,地表出露长度657m,宽度5-30m,钻孔控制矿体最大长度377m,一般厚度10-20m,最厚31.37m;矿体工程控制最大垂直延深571m。Ⅱ号矿体2415水平以下部分,经工程揭露矿体的走向为100°左右,向南倾,倾角50°左右,矿层平均真厚度为11.650m,平均品位3.01%。

10.1.3 除去采空区本次工作共探求矿石量384.41×104t、铅金属量111716t,属一中型矿床,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矿石量67.11×104t、铅金属量20466t,分别占资源总量的17.5%和18.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详查区内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分别以50-25×25(m)和80×122(m)钻探网度探求,可满足相应级别资源量的控制要求。

10.1.4 基本查明了铅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了矿物成分、矿石自然类型。基本查明了矿体的围岩和夹石特征。

10.1.5 卡兰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综上所述,勘查工作程度可满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和《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的要求。

10.2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塔里木板块边缘铁克里克隆起带,属塔木卡兰古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成矿亚带南部,该亚带铅锌、铜矿床(点)相当发育,矿区内铅锌矿床在空间上具明显的层位分布特点,尤其是重要的矿化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底部的碳酸盐岩中,因此石炭系底部碳酸盐岩层为重要的铅锌矿赋矿层位。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内发育的NNW(F1)斜冲逆掩断层,为昆仑山前大逆掩断层的一个分支,受其影响,区内断层错综复杂,NNW、EW、NE向交错发育,近EW向的层间断裂与NNW向的主断裂对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多组构造交汇的部位均有矿化显示,所以沿主断层附近,是成矿的有利靶位,应加强勘查力度。

在长大于3千米矿区范围内,矿体断续分布,地表矿体控制长度最大达410米,控制水平厚度9.81米,从地表圈定的矿体看,向深部矿体水平厚度、品位均有增大的趋势,且矿体向深部延伸较稳定。从深部施工的钻孔CKB6、CKB10、ZK08-8-1、ZK08-2-1、ZK08-1-1分析,Ⅱ号矿体延深大于延长,且局部矿体品位、厚度有增高的趋势。

矿区内及外围发育的长达6千米的角砾岩带,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区段,已发现铅矿体均与角砾岩有密切联系,矿化带(矿体)一般与角砾岩相伴生,且角砾岩普遍存在矿化现象,近于顺层分布的角砾岩矿化效果最佳。

由于矿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山体切割强烈,剥蚀程度较高,很难见到地表大规模的铁帽存在,矿区范围内铁帽仅在氧化带及角砾岩带中保留原岩的构造,硫化物被淋失后残留孔洞。从采矿及地表工程看,矿区氧化程度不高,很多硫化物矿物在冲沟内裸露地表而未被氧化,常见铅硫化物矿石。

综上所述,加强矿区内标志层综合找矿勘查工作,有望在找矿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

10.3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通过对本矿段开发的经济意义概略研究,矿床开发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如下:

(1)矿山服务年限:44.8a。

(2)国家获利:7320万元。

(3)企业年利润:313.7万元

(4)企业总获利:14054万元。

以上指标分析:矿山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收益率较高,企业获利较大,该矿床开发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10.4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10.4.1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

1、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地质、设计、矿山“三结合”的原则,对勘查范围、高级资源量分布等工作的安排等问题共同协商,充分尊重探矿权人的意见,提高了勘查工作质量和成果的可利用性。

2、勘查过程中各项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准确、齐全、及时,质量较好。综合研究得到重视,为指导勘查工作和总结成矿规律起到了重要作用,加速了勘查工作进程,节省了勘查费用。

本次详查工作由于地形影响,使得ZK08-5-1未能施工,使得对东侧矿体深部没有工程控制,不能完全反映矿体深部特征,对深部找矿潜力不能进行正确评价。

10.5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从本次工作看,矿山开采过程中虽然注重贫、富矿兼顾开采的原则,但尚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是开采块段矿石品位变化较大原因,建议加强样品控制量,准确圈定可开采块段,使贫矿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荆州风电机灌浆料报价2022=已更新(省市县+今日/推送直达)

灌浆料有哪些的型号及分类:
高品质灌浆料型号种类众多,在实际使用中了解灌浆材料的型号,选择正确的灌浆材料型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
普通型号灌浆料:适用于灌浆厚度在30mm<δ<20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同时适用于地脚螺栓锚固、栽埋钢筋等基础加固施工。
加固型灌浆料:灌浆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京博云商大型建筑物的梁、柱等加固施工场合,性能比普通灌浆料强度更高,承载能力更大。
流动性灌浆料:灌浆厚度10mm<δ<150mm设备灌浆,主要用于混凝土建筑裂缝的修复。
超早强灌浆料:主要适用于抢救性施工,工程时间要求比较苛刻的条件下施工。通常使用完成2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对于水下作业,道路修复使用非常广泛。
超高强灌浆料:适用于承载能力非常大,并具有震动的场合施工,主要适用于桥梁,隧道建筑等。
耐低温灌浆料:主要适用于在室外温度零下的低温环境下施工。
耐高温灌浆料:主要适用于建筑材料承受5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环境下使用。

灌浆料与混凝土的区别有哪些:
灌浆料是混凝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混凝土的一个特殊种类,它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备的性能,如自流性、无收缩性、微膨胀、施工时无须振捣,可施工场所广泛。
混凝土(英文:Concrete),又写作砼(拼音:tóng),又可以称为石屎或红毛泥或是 台语红毛土,是由胶结材料、粗、细骨材和水按适当比例配置,再经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或水泥加适量活性掺合料)为胶结材料,与水和粗、细骨料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再经浇筑成型硬化后得到的人造石材。新拌制的未硬化的混凝土,通常成为混凝土拌合物(或新鲜混凝土)。经硬化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称硬化混凝土。通常是指水泥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沥青混凝土也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
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它在施工现场加人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灌浆料具有自流性好,快硬、早强、高强、无收缩、微膨胀;无、无害、不老化、对水质及周围环境无污染,自密性好、防锈等特点。在施工方 有质量可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从根本上改变设备底座受力情况,使之均匀地承受设备的全部荷载,从而满足各种机械,电器设备(重型设备高精度磨床)的要求,是无垫时代的理想灌浆材料。

(1)需高精度的设备设备基础的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
(2)钢筋栽埋及建筑、岩土工程的锚杆锚固。
(3)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梁柱接头、变形缝、施工缝浇筑。
(4)道路、桥梁、隧道、机场等工程抢修施工使用。
(5)铁路轨枕的锚固施工。
(6)柱湿包钢加固用于灌注角钢和柱间隙缝。

发货地广泛江西、北京、甘肃、广西、河北、内蒙古、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河南、湖南、广东等多个地区
可见在世界上,花岗石的产量、贸易trade/量、用量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大理石,所占比例也已超过大理石。花岗石的消费与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改革放的深入,建筑业蓬勃发展,各地宾馆、饭店、银行、商场、游乐场、体育设施等的新建或重新装饰,特别是室外装修,人们更乐于选用花岗石,常见整幢大厦及楼前广场、路面完全用花岗石装修。从有关的预测看,建筑装饰业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仍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旅游设施,公共建筑等装饰工程总产值年增长速度在2%以上;商业、服务行业年重新改造装修率在1%以上;随着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花岗石已始进入住宅装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亚k2几几年出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