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河沟的鱼一一跑不了打一肖

 荥经县位于雅安市中部,东经102o20'102o56',北纬29o29'29o56'。县境:东北接雅安市雨城区,东南邻洪雅县,西南连汉源县,西交泸定县,北靠天全县,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3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调查核实:幅员面积为1781.04平方公里。县城严道镇,海拔762,距雅安市政府所在地43公里,距省城成都192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脉叠重,四面群山环抱,河流强烈切割,岭谷高差悬殊,位于西部海拔3666米的野牛山为最高处,位于天凤乡凤槐村荥经河出县境处海拔680米是县境最低处,相对高差2986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3℃,年均日照841~950小时,年均降雨量1133~1250毫米。位于石滓乡发展村的金山地带,年平均降雨日279天,降雨量2603.1毫米。源于与泸定县交界的大矿山东南麓的荥河和源于与汉源县交界的大垭口西北坡的经河,呈扇形分布全县。国道108线东西横贯穿越县境。荥天、附鱼、花凰、泗三四条县道和通住各乡镇、村、社的乡村道及矿山经济公路、旅游专用公路形成全县网络式交通。乡通公路和乡乡通水泥路达100%,村通公路94.3%。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有煤、铁、铜、铅、锌、石灰石、玄武岩矿和花岗石等。其中:煤储量有25109万吨;花岗石理论储量4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1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64.22万千瓦,可开发量39.38万千瓦。全县有林地公顷,水域面积2370.35公顷,未利用地8173.3公顷,人平耕地占有量0.12公顷。1986年后,石材、煤炭、水电、交通迅速发展,石材矿山大规模开采,煤炭采掘和大量排荒,拦河筑坝引水发电,国道和县、乡、村道、经济公路建设辟山开路,境内的地形地貌局部地方有所改变。1998年9月起,停止天然林采伐,关闭木材市场,实施“停、造、转、保”的天然林保护工程。1999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县,到2000年退耕还林2651.2公顷,各类人工造林21040公顷,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荥经县地质在构造单元上,跨康滇古陆、龙门山褶断带、峨眉断块、雅安褶断束四个单元。在距今约8亿年的晚元古代(震旦纪)晋宁运动形成上杨子地台,历经志留纪晚期的加里东运动、中生代三迭纪印支运动、晚三迭世印支运动、中生代侏罗纪末燕山运动、晚白垩世末喜马拉雅第一期运动、中新世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第四期(即新构造运动),而构成今日荥经的地势、地质、地貌、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

由于荥经县位于四个地质构造单元交接处,因而地质构造体系比较复杂。东西两端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为南北走向;西南大相岭背斜横峙,为北西走向;西北为香炉山弧形构造;东北属雅安褶断束,为北北东走向;新构造运动隆起的麂子岗背斜出现东西东向构造,使东部地质构造出现北北东走向、北西向与东西向相交叉的复杂构造格局。

在经向构造带中,有两个体系构造:大渡河复背斜,为川滇古陆最东边的南北向构造体系。此背斜北起天全县二郎山,南延为荥经与泸定县交界的马场梁、大矿山,再南为汉源县与石棉县交界的飞越岭与石棉背斜相接,在荥经境内为背斜的南段东翼部分。峨眉断块南北构造带,在加里东运动中形成峨眉断块,晚二迭纪大规模陆相性火山喷发,形成荥经东南部的瓦屋山,马耳山南北走向的褶断山,构成荥经县直角三角形的股边。

在北西向构造带中,有一背斜两断裂:大相岭背斜,属于燕山运动中形成,西起泸定县石杠子沟,东南至大小凉水井山峰,横亘于荥经与汉源县之间,构成荥经直角三角形的弦边,长约70余公里,走向北西40o,因香炉山弧形影响造成略呈“S”字型,核部由元古界流纹岩和花岗石组成。背斜南西翼保存完好。北东翼受宝兴厂——凰仪断裂影响,地层残缺不全,背斜占荥经县面积的40%左右。位于大相岭东北侧的宝兴厂—凰仪断裂:与山岭平行,从南东至北西,经帽壳山、云雾山、泗坪代石厂、三合宝兴厂而达泸定县茨竹坪。断裂线总体走向北西,多处发生弯曲,倾角75o左右。中段富林杂岩逆推于中生界岩层之上,断距在1000以上,两端发生于古生界地层中,断层带中糜棱岩化、千糜岩化、片理化、叶理化十分明显。西北端起于天全县大河乡的天全—荥经断裂:向东经天全县铜厂乡至荥经县天凤乡、庙岗乡、青龙乡、石滓乡到瓦屋山入洪雅县境,断裂向时左时右,在荥经段称为青龙断裂,天全段称为高宝顶断裂。

以西北香炉山弧形构造:位于荥经县与天全县交界的山区,即天全的新沟、荥经的三合、新庙、泗坪、新建等四个乡和天全的铜厂一带。弧顶露于荥经香炉山、新庙一带,向南突出。两翼分别为东翼弧和西翼弧,其东翼弧伸向荥经县新建乡紫炉村,经两县交界的垭子口至天全县的铜厂沟乡被高宝顶断层切断。其西翼弧伸向天全新沟以北,与二郎山断裂相接。弧形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断面皆倾向弧内,倾角45o至55o不等。弧内侧基底岩系花岗岩及古生界逆推于外侧的中生界岩层之上;外侧的弧形褶曲如三合向斜、谷坪背斜、新沟向斜及新庙向斜等,是因弧内地块外推时派生。

以北东与北西、东西向交叉带构造有碗旦坪背斜、羊子岭背斜、天凤背斜和石滓向斜。碗旦坪背斜位于羊子岭、马耳山西侧,走向为北20o至30o西。核部为元古代花岗石和玄武岩。东翼地层基本完好,由震旦系灯影组至三迭系等地层组成。燕山运动时,与大相岭背斜同时褶皱隆起。西翼被青龙冲断层破坏,使地层倒转残缺不全。两翼不对称,西翼倾角40o,东翼倾角30o至50o,证明隆起时受南北向和北东向构造影响而产生扭动;羊子岭背斜,大部分在雅安市雨城区,核部为二迭系地层,两翼为三迭系及侏罗系地层。北北东走向10o至20o,因受龙门山褶皱断带东北走向和峨眉断块南北走向的影响而产生扭动所致。南东翼在荥经县境内,倾角为20o至50o,与北西碗旦坪背斜相横跨;介于芦山向斜与雅安向斜之间的天凤背斜,走向10o至20o。北东段形成雅安市雨城区与天全县交界的悬空山,南亚段延入荥经境内形成荥经与天全交界的连顶山;石滓向斜为荥经县境东部最大向斜构造,走向北东10o到20o。北起青龙乡,南至凰仪乡鱼泉河,原与雅安向斜连为一体。因新构造时,东西向麂子岗隆起,将荥经河原从麂子岗顺下合雅安青衣江截断,原为青衣江第一大支流的荥经河因而改道穿天凤背斜合天全河,荥经河变为青衣江第二大支流,从麂子岗向雅安段溪水改称濆江河。

在岩石类别上,周边地层较老,中部较新,周边出露多岩浆岩,中部多沉积岩。地层顺序为:古生界缺失寒武系和石炭系、泥盆系,中生界较完整,新生界第四系沉积仅河谷地带有小面积分布,其中:元古界前震旦系富林杂岩分布在大相岭北坡的三合乡、泗坪乡、新庙乡南部和安靖乡的西部,为灰白色斜长花岗岩和红色钾长花岗石与流纹岩相伴;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分布在大相岭北段,主要在三合乡西部和新庙乡南部。古生界奥陶系长石砂岩和志留系泥质灰岩分布在大相岭泥巴山,新建乡铜鼓山和石滓乡发展村至泡草湾之间。古生界二迭系分部在县域东部山区,以羊子岭、马耳山、瓦屋山为中心。依地势自下而上为梁山组炭质铝土质页岩,栖霞+茅口组石灰岩,峨眉山玄武岩,宣威组铝土质炭页岩、夹砂岩、粉砂岩。北部团灵山有栖霞+茅口组石灰岩分布。中生界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和中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为滨海相灰岩、白云岩、夹砂页岩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雷口坡组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整合于嘉陵江组之上的泥质白云岩、粉砂岩,零星分布于青龙、宝峰、天凤、复顺、烈太、民建、石滓、凰仪等乡。中生界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是一套滨海相碎悄屑石整合于二迭系宣威组之上,分布于青龙、宝峰、天凤、民建、凰仪等乡。中生界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是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假整合于上统泥岩石之上,分布较广,主要在烈士、民建、荥河、花滩、石桥、凰仪、石滓等乡境内。中生界侏罗系下、中统自流井组,为一套河湖相——滨海沉积紫红色泥岩,杂色粉砂岩,夹石石英砂岩,假整合于须家河组上,呈狭带状零星分布于须家河组地层外侧。中生界侏罗系流沙溪庙组为河湖沉积杂色岩层,主要有紫红色、黄绿色,杂砂泥岩、粉砂岩主要以泗坪、新庙乡分布为多,新建、烈士、三合、荥河、石滓、凰仪、石桥、安靖、烟竹、青龙、大田坝、复顺、石龙、庙岗、民建等乡也有分布。中生界侏罗系中统遂宁组为湖相沉积的红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整合于沙溪庙组之上,主要分布在石龙、青龙、石滓、安靖等乡。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为湖相沉积的紫色泥岩、粉砂岩为主,与遂宁组整合接触,分布在安靖、石滓、五宪、石龙等乡。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天马山组为河湖相紫红色、砖红色砾岩、砂砾岩、钙质石英砂岩,县境内只有五宪、烟竹、安靖三乡有零星分布。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夹关组为湖相沉积的红色砂岩,具有明显的底砾岩特点,主要分布在安靖、附城、烟竹、严道、大田坝、复顺、烈太、六合等乡镇。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灌口组为湖泊相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粉砂岩、整合于夹关组之上,主要分布在六合、五宪、花滩、附城、严道、烈太、大田坝等乡镇。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主要分布在荥河、经河及荥经河谷阶地的冰川沉积物、冰水沉积物或河流沉积物,为第四纪冰川在萎缩过程中,边剥蚀、边沉积而成。是县境内较平坦低平的地带,也是主要农耕区和乡镇分布地。

在地质自然灾害上,根据科学推断,地震一般产生于地质构造中的断裂带。荥经县有较大的断裂带,即宝兴厂—凰仪断裂,弧形断裂,青龙断裂,但上述断裂北西走向地带不是活跃区,而走向北东和南北的断裂是地震频繁的地区。历史记载上述断裂都未出现过地震。荥经东部的洪雅县南部位于峨眉断块构造单元的中心地带,属于地震区。历史资料记载,发生过5级地震,主要以中、小地震的形式释放应变能。荥经境内无地震的震中区,有时出现震感,皆因东部洪雅炳灵震区东北龙门山褶带震区发生的地震的波及现象。

 荥经县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就成因分,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由于岩层的新老和类别差异,地势的高低悬殊,气候的变化,在构造地貌中也夹杂着风化地貌、重力地貌(崩塌和滑坡)、古冰川地貌、岩溶地貌等。就海拔高低和表面地形分,全县可分为四个类型,即高山区(海拔3500以上)只有西部野牛山,呈点状分布;中山区(海拔10003500),县境内四周均属此类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84%,是县境地貌的主体,以西北部和南部分布最广;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0以下)相对高度不到200的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阶地和平坝区,在1000海拔以下的河流两侧,占全县总面积的4%(其中河漫滩、洪积扇形的河谷平坝仅占1.4%)。低山丘陵区和阶地平坝区共占全县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荥经河及其较大支流的两翼,以县城四周最广。单独的丘陵很少,主要是中山区延向河岸的低山。如庙岗乡的庙岗、石滓乡的石滓岗等。

由于新构造运动阶段性隆起,冰川萎缩而不断下切,形成河谷两侧的阶地。在阶地的基座上,冰川和冰水沉积,泥沙、石砾覆盖的第四纪沉积物,成为平坦的农耕地,被称为坪或坝。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严道遗址所在地六合乡古城坪就是荥河南岸的第三级阶地。泗坪、新建、荥河、烈士、民建、花滩、严道、石滓、青龙等乡镇的政府机关分别建在一级、二级、三级阶地上。

县境内河漫滩与冲积扇地都是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地,一般称为坝,地理记载荥经有36坝,皆属于此类,冲积扇又称洪积扇,主要在支流注入干流的河口地带。官屯坝、大田坝是荥河与经河汇合时的冲积扇,花滩坝是相岭河注入荥河形成的冲积扇,河漫滩地形成在河床两侧的平坝。荥河两岸有荥河乡的李家坝、孟家坝,烈士乡的冯家坝,民建乡的竹子坝,烈太乡的堡子坝、太平坝、黑羊坝,六合乡的鹿角坝。相岭河流域有凰仪的南坝,安靖乡的安乐坝,六合乡的富林坝。经河两岸有石滓乡的陶家坝、聂河坝、程家坝、郭家坝,附城乡的南罗坝、南村坝,五宪乡的杨村坝、毛坪坝。荥经河两岸的河漫滩较宽,在复顺乡有道底坝,天凤乡有槐子坝,庙岗乡有孙家坝等。县境内,河漫滩与冲击扇地面积虽小,却是县域经济中农业耕作和主要工业与人口居住的聚居地。

境内海拔3666的野牛山是最高峰。海拔10003500的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84%,是雅安地区中山区比例最大的县。海拔在3000以上的山峰有16座,海拔在20003000之间的山峰有29座,海拔在10002000之间的山岭有15座。按地质构造分布状况划分,可分为北西走向的大相岭背斜山岭、香炉山弧形构造山岭、峨眉断块南北走向山岭和芦山褶断(也称雅安褶断)东北北东走向的山岭。

野牛山位于县城西端三合乡双林村境内,在地貌上属二郎山余脉西北段,南连大相岭、西交泸定县,因山中多野牛故名。山势呈东西走向,东南低,西北高,长约25公里,宽7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74个,小岗33个,沟水60余条。在地质构造上是大渡河复背斜、香炉山弧形构造与大相岭背斜相交地带。地层以晋宁期花岗岩、震旦系下统流纹岩为主,有局部三迭系沉积岩。山岭被茶河切割为南北两段:北段从马长梁起,向东有光头山(3478)、大野牛山(3409)等山峰,为荥经县与天全县的界山;南段有大矿山(3330)、野牛山(3666)、小矿山(3175)。南北两侧山岭是大渡河与天全两路河、荥经县的荥河和汉源县流沙河的分水岭。大矿山一带有灯影组热液赤铁矿和磁铁矿,是1958年“大办钢铁”时雅安地区的铁矿基地。荥河最上游的祁家沟,以无烟煤著名,野牛山岩层的元古代钾长花岗石,是荥经著名的“三合红”产地。山岭属亚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年均温在4.9以下,山麓年均温13,年降水量1800-2600毫米

大相岭背斜山岭,北西走向,以大相岭背斜为主体。北段与野牛山相接,和石棉复背斜形成的南北走向飞越岭构成“人”字形,中段和南段都是汉源县和荥经县的界山。山岭走向中段偏西、南段北西。中段山峰多在3000以下,自西至东为:大雪包(2701)、学山(2903)、大坪顶(2865)、打马岗(2662)、疙瘩包(2517)、泥巴山(2552);南段山岭因受峨眉断块抬升影响,山峰多在3000以上,自西北到东南为:大相岭(3117)、背后山(3388)、老金顶(3073)、鸡蛋包(3247)、晒日坡(3172)、大凉水井(3481)。以山脊诸峰而论,海拔3117的大相岭是主峰,海拔3481的大凉水井是最高峰。南段东北坡延入荥经县境的山岭,由于峨眉断块影响,呈南北走向。大相岭峰以北的山岭有:无名峰(3142)、黄连山(3105)、干岩子(2120),形成既是桥溪河与相岭河的分水岭,又是泗坪乡、安靖乡、石桥乡之间的分界线。背后山峰以北的山岭有:小相岭(3071)、寨子山(1976)、瓦厂坪(1385)、香樟岩(1681)、黄岗顶(1505)等山峰。这一山岭不但是相岭河与经河的分水岭,而且是六合乡、安靖乡、凰仪乡与严道镇、五宪乡、石滓乡的分界线。晒日坡以北的山岭有云雾山(3042)、轿顶山(2794)、泡桐坪(2032)、十字顶(1949)、大土湾(1856.9)等山峰,这一山岭不但是白石河与黑石河的分水岭,也是凰仪乡与石滓乡的界山。大凉水井以北的尖子山,南起泡草湾岗(2949.8),向北经上、下尖子山至大包顶(2023),全在石滓乡境内。

大相岭位于东经102°20103°05',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山脉之一,即古时的邛崃山,古称邛笮山,为邛人(汉族)笮人(彝族)的界山。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山毒之,故名邛崃。嘉庆版《清溪县志》:“邛来,《汉书》从‘来’”。《山海经》称崃山。由此“邛崃”本名“邛来”,是邛人自北来之意。《华阳国志》称长岭。自北宋以来,因居民屡遭事患,思念诸葛武侯南征住此地而称为“相公岭”,后因区别于越西境内的相公岭,而以大、小相岭称。大相岭古道九折坂(草鞋坪),又名大关山,荥经八景之一的“相岭积雪”,即指此山。清康熙时建泸定桥,误以大渡河为泸水,大相公岭之名因此钦定。山岭虽为平均海拔2500的中山,但在靠人力、畜力运输的封建社会,相岭确是雄关难越。自汉代司马相如持节过邛崃关(今凰仪乡境内大关),益州刺史王阳、王尊过九折坂(今凰仪乡草鞋坪下二十四盘),唐代韦皋、李德裕筑木瓜关(俗称王建城,讹称羊圈门),明代景川侯曹震凿山筑路,清代岳钟琪平叛时于长老坪建武侯祠,邛崃山、相公岭之名史传不绝,因而成为天下名山。历代为巴蜀入滇、入藏的古道。大相岭中段的泥巴山垭口现为国道108线的重要关隘,也是荥经县西南行的出口。

香炉山弧形构造山岭,位于三合乡北部地区。弧顶位于香炉山,向南突出。断面皆倾向弧内,弧内侧岩层为推覆体,外侧的弧形褶曲如三合向斜、谷坪背斜、新沟向斜、新庙向斜等是因弧内地块外推时派生,因而断层两侧形成一系列褶皱山和断块山,组成荥经县北部的中山区。弧形东翼山岭从弧内香炉山(2533.6),向东北有玉顶山(2300)、啄公堡(2275)、对门山(2127)、铜鼓山(2215),延入天全境内经老熊池、抬头坡、毛岗子与天全低山区相接;外侧有轿顶山(2002)、凤凰山(1974)、抓老山(1915.5)与天全背斜山岭相接。其中:香炉山、轿顶山、抓老山都是山峰陡峭多绝壁的断块山。香炉山是弧形山岭的弧顶,因山似香炉而得名。山体呈南北延伸,为三合、新庙、新建三个乡的界山。抓老山与铜鼓山南麓,多上三迭统煤矿,是雅安地区斑鸠井煤矿、冯家坝煤矿和柑子坪煤矿(包括炼焦)的所在地。西翼山岭以香炉山往西北,弧内有泡桐岗(2301)、送光岩(2330)、团灵山(2716),延入天全县境为大火山的系列山峰。弧中山岭,受断层影响较小,一般为褶皱山,主要为新建乡北部的官房坪(2140)和与天全县交界的王母殿(2341)、青山爷(2501),再往北是天全县境的大横山和高宝顶。西翼和弧中山岭均在天全县境与宝兴背斜的山岭相接。香炉山在三合乡、新庙乡境内,铅锌矿资源较多。

芦山褶断束范围的山岭是北北东走向的天凤背斜山和羊子岭背斜山。天凤背斜山是由雅安经天全兴业乡延入的连顶山,位于荥经县宝峰乡与天全县铜厂乡之间。主峰海拔1714,向西与抓老山相连,向南有大崩流(1767.5)、花尖山(1540)和著名的茶山—塔子山(1341)。连顶山南坡有著入史册“邓通铸钱”的铜山—宝子山。

羊子岭背斜形成的山岭,南北长约10公里,主体在雅安雨城区境内,主峰羊子岭海拔1938.8,是雅安与荥经的界山。羊子岭东侧的麂子岗主峰海拔1370,垭口海拔1175,是国道108线从东至西进入荥经的县界大门。西侧在荥经境内有二迭统沉积铜矿和铁矿。

峨眉断块构造带上的山岭,南北走向的中山分布在峨眉断块构造地带,位于荥经县东南部经河、白石河以东地区。主要山岭是瓦屋山和马耳山。瓦屋山位于石滓乡东南境,是荥经县境内典型断块山,主峰海拔2800,四周危崖绝壁,顶平如瓦略向西倾斜。从峨眉山金顶西望,如同瓦屋一间,因故得名瓦屋山,简称瓦山。瓦屋山是燕山运动成山,与汉源县帽壳山、荥雅交界的马耳山形成南北构造体系。地层主要由二迭系峨眉玄武岩组成。四周有湖相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瓦屋山岭南北长17公里,主峰山顶面积约9平方公里,中有天池,为火山喷发后火山口残留的火口湖,面积约700平方米,可以荡舟。山中有20余条溪水,多越断岩而下,形成72条飞瀑,名曰“悬幡”。玄武岩久经风化,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有金刚石,似怒目而视;有罗汉石,似静坐听经;有天生桥,下空飞瀑长约5,宽3,山溪从巨石下穿过,飞落谷底,瀑高约30,瀑内有洞,站在谷底上望,珠玉垂天,水声隆隆,冷气袭人,疑似《西游记》中的水帘洞。山顶晨观云海日出,午觐佛光,夜看圣灯。瓦屋山是佛教名山之一,今山上尚残留光相寺铁瓦殿等废墟。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隅的盆舷区,年降水量达2600毫米,是雅安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森林植被茂密,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珙桐、峨眉黄连、领春木、桢楠、麦吊云杉等。野生珍贵动物有扭角羚、黑颈鹤、小熊猫、短尾猴等。

马耳山位于荥经县烟竹乡与雅安市雨城区周河乡之间,最高峰双峰雄峙形如马耳,故名马耳山,主峰海拔2628.9。山岭南北走向,北接羊子岭,南连瓦屋山。顶部断层切割,深沟纵横,多断块山峰,平均海拔1800。地质构造属峨眉断块,岩层以古生界二迭系栖霞+矛口组峨眉玄武岩为主。山顶植被属山地亚热带常绿混交林,慈竹、箭竹分布较广,产野生竹笋和天麻。动物有羚羊、小熊猫等。坡度向西逐缓,溪水向西,九龙溪、马耳槽、烟溪沟等均注入经河。

荥经县山岭山峰海拔高度表

荥经河属岷江水系青衣江二级支流,以荥河为正源,发源于荥经县与泸定县交界的大矿山东南麓、野牛山西麓,称祁家沟。东流至三合乡双林村两合水,纳东北流来的茶河,东至三合乡建政村纳团灵山流来的三岔河,在三合乡政府驻地纳入香炉山流来的瓦前沟后转向东南流,长28.2公里,称代黄沟。在新庙场纳入头道水转向东北流,在泗坪场纳入北来的大堰沟和南来的桥溪河,再流向东北在乌龟石纳入小河子,转向东流经烈士、民建两乡后转东南流,至花滩场纳入相岭河再转向东流,经六合、烈太至荥经县城东北角,称荥河,长77公里,纳入南来的经河,合称荥经河,转向北流经大田坝、庙岗、复顺、石龙、天凤乡境地,又纳入两侧山溪(山河沟、堰溪沟、杏家沟、高桥沟、黄家沟等),后经天凤入天全县境。荥经河在荥经县境内长13公里

经河是荥经河一大支流,主干流为发源于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的大垭口西北坡的铜厂河,北上纳入高桥河后称白石河(34公里),在石滓场纳入黑石河(31公里)后称经河,合流后北上纳入白井沟、热溪沟、烟溪沟,经附城、五宪乡在荥经县城南纳入青龙河,于县城东北角与荥河交汇,全长53公里

小河子又名冷水河,是荥河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团灵山北与天全县交界处,始段称化脚林沟,纳席子岩沟后称苦蒿沟,至小湾子转向东南流,称小河子,在新建乡政府所在地纳入紫眼河往下在乌龟石注入荥河。小河子长31公里,河口高程894,年均流量10.86立方米/秒,可利用落差670,水能蕴藏量3.82万千瓦。

相岭河为荥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小相岭北坡,始段称黄连沟,北流纳入大相岭流来的小溪沟后始称相岭河,东北流至凰仪乡政府所在地又转北流,在安靖乡政府所在地大通桥纳入由安靖乡田家坝、高河坝而来的铜厂河(又称高桥河),再北流至花滩镇沙坝头纳入从石桥乡西来的米溪河,往下在花滩场注入荥河。相岭河长27公里,可利用落差1110,年均流量11.5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4.72万千瓦。

荥经县降水量、径流量统计表

年均流量(立方米/秒)

荥经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表

 荥经县土壤自上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迭系、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形成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钾长花岗石、白云岩、灰岩、砾石、砂岩、泥岩、页岩经风化形成风化壳,与新生界各类沉积物互融构成荥经县内的土壤母质。在气候、植被诸因素的影响下,形成10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73个变种。

县内土壤分布:除受地貌地质构造因素影响外,生物气候的影响也很明显,其分布规律多以向斜或背斜的轴线为中心线,依其走向从西翼呈对称或准对称展开,穹窿构造侧呈环状分布。分布面积的宽窄除受出露岩层的宽窄决定外,岩层的倾角大小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倾角的大小和分布面宽窄呈反相。自然土主要为地带性土壤,受生物气候的制约,陡岩和岩层倾角的地方或岩相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岩性也有明显的影响。

土类(包括亚类)分布:中高山区自然土受生物气候的影响,从上到下分布着黄壤(海拔21001800米)、暗棕壤(海拔26002100米)、灰化土(海拔31002600米)、亚高山草甸土(海拔36663100米)等垂直地带性土类,陡坡(>35o)的石灰岩(凝灰岩、白云岩)露头区,或因水土流失,或因岩石倾角小,淋溶缓慢而形成黄色石灰岩土类。海拔1400以下紫色岩区的林地多为酸性紫色土,1400以上则黄化为黄壤,但紫石砂岩、紫色杂岩的黄化界线低于上述200300米。低中山农耕地土类为隐域性分布。经河、荥河、荥经河两侧冲积物堆积,形成一系列的连珠状河曲盆地。其间:级阶地为潮土土类,级阶地为老冲击黄壤,荥河中游、经河上游的山区多为黄壤土类;经河中游、荥河上游的山区多为紫色土类;在穹窿翼部和石灰岩露头区有部分石灰岩土类;由于人工长期栽培水稻原因,形成荥经县耕地的特殊土壤——水稻土土类。

土属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影响,土壤属性一般因母质类型而异。但县境地处山区,海拔高度的起落,相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在其属性上发生明显的差异。如蓬崃镇组的泥岩、粉砂岩、泥灰岩发育的棕紫泥,在分布较高地势(海拔10002000)岩石倾角大至35o65o,出露面积窄的地方,因淋浴、覆盖等因素,该土层的PH值由碱性向中性和酸性过渡。具中性的灰棕紫色泥土壤,在低山多形成地粘重的大土、二泥土,而在中山则以小土为主,PH值可达5以上。故同是沙溪庙组地层,却出现两个土属(也是两个亚类)。

土种分布:由于水文作用,母质的性质及成土因素的综合利用,使土种成平行或垂直状分布。在岩层形状大体一致,因水文的垂直分布状运动,引起坡积母质不断流失沉积,使土质产生变化。逐渐由粗到细,由壤到粘,土层由薄到厚,土壤由差到好。土种分布变化从坡顶到坡脚分别出现见骨土、粗砂大土、大土;在陡坡转缓处,或坡向转变的缓坡支嘴上形成夹砂土、二泥土,平缓坡与山脚沟谷开阔处之水稻土形成砂田、大土田;落凼和排水不良地带,因地下水位高,形成鸭屎泥田或烂泥田;在台阶地,特别是近台阶边沿和冲沟两侧,因水分旁渗,形成白鳝泥田。砂岩、页岩地区因水文的垂直运动,也使地种变化,从上到下多分布扁砂土、黄沙泥土、黄泥大土。沿河阶地(级)因河水的分迭性,常使土种按沙田、半沙田、泥田由河漫滩向山脚呈平行状分布。

【植  被】  荥经县植被呈垂直分布,分为六个类区。

寒带亚高山灌丛、草木区(海拔31003666米):以耐旱耐寒的灌木和草木为主,因气温低,枯枝落叶的长期累积,有机质增厚,但腐殖化差。

寒温带针叶林区(海拔26003100米):主要有冷杉等森林纯木种,是建材林区。其气候冷湿,表层常滞水,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的淋溶,铁、铅粘粒下渗明显,趋灰化,肥力低,植被生长慢,故宜间伐,森林一旦毁坏后,恢复期长。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海拔21002600米):此类区植被茂密,原始森林分布较多,活积木蓄积量大。土壤因受冷湿气候影响,腐殖质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淋溶较强,但无灰化现象。

北亚热带软、硬阔叶林区(海拔18002100米):林区树种有栲、栎、桦、柃木、樟等,因接受气温的热量较高,雨量充沛,是植被生长较快的地区。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海拔1800以下):此地带的气候条件特别利于土壤中铁质的游离与水解,自然肥力较高,植被茂密,种类繁多,更新快,是理想的封山育林区。

第六类区(海拔1400以下):少有成片森林,植被以农作物为主。1986年时,全县植被覆盖率为43.03%1986年后,全县营造速生丰产林。1998年起,荥经列入全省退耕还林试点县、四川林业基地县,森林植被覆盖率增长较快,2000年达到52.96%1986年时县林地面积公顷2000年增至公顷。森林木材贮藏量1986年为1466万立方米,2000年末为1425.93万立方米,比1986年下降2.7%

按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标准,荥经县辖区面积为17810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192.5公顷,占辖区面积的9.09%;园地588.19公顷,占辖区面积的0.33%;林地公顷,占辖区面积的83.75%;居民及工矿用地1354.75公顷,占辖区面积的0.76%;交通用地274.13公顷,占辖区面积的0.15%;水域2370.35公顷,占辖区面积的1.33%;未利用土地8173.3公顷,占辖区面积的4.59%。在耕地中:全县水田面积5044.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1.15%;旱地1115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8.85%。在地貌类型上,耕地集中分布于荥经河及其各支流两侧。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2.89%;灌木林地699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4.7%;疏林地和未造林地3434.7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3%

县境内有乔、灌木约90科,200属,357种。其中:裸子植物81824种,被子植物82182333种,竹亚科竹类植物724种。呈垂直分布:海拔31003666为寒带亚高山灌丛、草木区,以小叶杜鹃、山松柏、箭草、莎草、石松、苔藓最为常见;海拔26003100的寒温带针叶林区,主要有冷杉纯林和林下的小叶杜鹃、冷箭竹、山樱桃、悬勾子、苔藓,是建工建材的主产林区;海拔21002600的温针阔叶林混交区有铁杉、云杉、冷杉、栎、桦、姜朴、枫树等,植被茂密,多为原始森林,活积木蓄积量大;海拔18002100的北亚热带软、硬阔叶混交林区主要有桦、栲栎、柃木、樟、野核桃等,林下丛生有水竹、蕨类、乌子、山茶等;海拔1800以下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树种有:香樟、阔叶楠、考栎、木荷、珙桐、枇杷等,树下丛生山茶子、柃木、报春花、乌子、五倍子、马桑、蕨类、猕猴桃等灌木丛、草本、藤本植物;海拔1400以下的地区,多为农耕地,农村“四旁”(村旁、路旁、沟旁、宅旁)植树有桉树、白杨、泡桐和零星的桃、李、杏、梨、苹果、樱桃、无花果和竹、桑、茶、柑橘、水杉、柳杉、家杉等;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和山地草丛草地,理论载畜量2.1万牛单位,草地载畜潜力7000牛单位,牧草资源草类有川芒、乱子草、毛苕子、金色狗尾草、野豌豆、房县野青、峨眉葛藤、白茅、荩草、鼠尾屎、白草、紫石唐、节节草、牛筋草、雀稗、茅草、棒头草、狗牙根、野麦草等5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珍稀植物有7种,即:珙桐、峨眉野连、天麻、领春木、大叶柳、银叶桂、楠木。

县内有32目76科(含亚科)295种(含亚种)。其中:哺乳纲7目22科53种,鸟纲14目38科124种,爬行纲2目5科19种,两栖纲2目5科12种,鱼纲7目15科87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牛羚、大鲵、小熊猫、豹、金猫、小鹿、林麝、白鹭、灰角斑雉、盘羊、大灵猫、小灵猫、四川猴、红面短尾猴、苏门羚、岩羊、水獭、白腹锦鸡、红腹锦鸡和白鹇等。其他野生动物有:马熊、黑熊、狼、豺、赤狐、草狐、黄鼬、黄喉貂、果子狸、午蟹豹、豹猫、水麝鼠、野猪、小麂、草兔、珀氏长琢、松鼠、花石凋铃子、豪猪、竹鼠、木鼠、黑线女匪鼠、晰蜴等。鸟类有鸬鹚、鱼鸥、白腹麻鹭、豆雁、赤麻鸡、斑头付鸟、鸢、雀鹰、灰胸竹鸡、雉鸡、鹌鸡、白胸苦惠鸡、矾耑鸟、火斑鸠、鸽子、岩斑鸠、四声杜鹃、大杜鹃、短嘴金丝燕、普通翠鸟、红嘴玉、戴胜、黑枕绿啄木鸟、棕腹啄木鸟、小云雀、家燕、白脊鸟鸽、黄头脊鸟鸽、田鹨、棕背伯劳、黄鹂、八哥、喜鹊、大嘴乌鸦、花颈乌鸦、红嘴山、兰巩鸦、土画眉、麻雀、护花鸟、山麻雀、绣眼、蜡嘴、花抱鸡、红翅膀、黑头丝光亮鸟、白头翁等。蛇类有:链蛇、脆蛇、乌梢蛇、菜花蛇、八绒蛇、蟒等。鱼类有:鲤鱼、鲫鱼、重口裂腹鱼、草鱼、小鲵、青波、泥鳅、鳝鱼、石巴子、麻鱼子、红尾鱼、品星鱼、桃花鱼等。其中:重口裂腹鱼又称雅鱼,是雅安地区名贵鱼;另外尚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大鲵和全身可入药的羌活鱼以及肉味佳美的瓦鱼。

依据医药部门收购品种统计,县境内有野生药材623种。生长在海拔1000以下的有:水八角、土人参、益母草、玄参、红马蹄草、矮茶风、灰包菌、断肠草、海金沙、地柏枝、翠云草、地木耳、胡豆七、箭叶、红泽兰、爵床、一支箭、桐须、侧柏叶、松节、佛顶珠、枣仁、防风叶、荆芥、薄荷、土霍香、女贞子、菟丝子、乌梅、木瓜、银杏、金银花、枳实、青皮、野仁、野牛膝等224种。

生长在海拔10001300之间有杜仲、淫羊藿、八角莲、金银花、厚朴、野菊花、地胆、大泽兰、粉葛、槐花、威灵仙、白南星、土党参、轮叶泡参、野麦冬、土茯苓、白芨、姜黄等221种。

生长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有菌灵芝、猪苓、玄胡、官桂、黄柏、姜朴、射干、花菖蒲、川牛膝、大黄、云木香、肺痨草、苦参、山乌龟、山药、竹根七、独活、刺五甲、草乌、赤芍、绿升麻、黑南星、党参、岩沙参、川贝母、甜黄精、玉竹参、天冬、猪撩参、佛手参、蛇儿参、地龙、蛇胆、麝香、脆蛇、天麻等178种。

1997年起,国家402、404地质队和川西北地质队先后受聘对荥经县矿产资源进行普查,查明荥经县地处地质构造四大体系的交接部位,地质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土、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燃料及放射性矿8大类,计有27个矿种,135个产地。其中:黑色金属矿13处,有色金属矿38处,贵金属及稀土矿13处,冶金辅助原料矿5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地10处,建筑材料及其他金属矿36处,燃料矿产中的煤炭产地12处,泥炭产地4处,放射性矿化点5处。非金属矿中的花岗石矿和燃料矿产中的煤炭储量均列雅安地区第一。

县境内有赤铁矿和菱铁矿产地11个(其中赤铁矿产地4个):①三合乡的大矿山和小矿山南面2个,矿床既有内生矿床,也有外生矿床,均系上震旦统灯影赤铁矿,地质储量275万吨,以大矿山储量为多,有含铁47~52%的富矿C1+C2级储量181万吨,上级批准D级储量28万吨,列雅安地区第一。小矿山有含铁31.41的D级储量2万吨;②沉积铁矿,主要分布在青龙乡的羊子岭、新庙乡的铅翻沟、宝峰乡的杏家沟、烈士乡的斑鸠井和冯家坝、三合乡的大漩沱、泗坪乡的马家沟、凰仪乡的鱼泉上和观音岩、石桥乡的胥家湾等9个矿点。除羊子岭和铅翻沟为二迭统赤铁矿外,其余的7处矿点均是三迭统菱铁矿。羊子岭铁矿品位为25~36%之间,普查内蕴资源量矿石储量670万吨,批准储量54.1万吨;铅翻沟概查有D级储量38万吨,胥家湾概查有D级储量40.1万吨,观音岗概查有D级储量20万吨。

主要分布在三合乡的大矿山、小矿山和光头山三个矿点。其中:以大矿山锰铁矿床储量为多,有6个锰矿体,脉状产出,以硬锰矿为主,磁铁矿、次生锰矿少许,脉石矿物主要以方解石、石英和含少许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呈至密状及少许角砾状、皮壳状结构,块状构造。化学成分为Mn24.48~50.66%,一般在30%以上,属优质氧化锰矿石,储量12.1万吨。小矿山矿点矿体4个,矿石矿物化学成分与大矿山基本一致,矿石储量1.46万吨。光头山矿点,内锰矿一层,有三处露头,长10~350米,厚度2~5米,矿石矿物以菱锰矿、硬锰矿为主,含锰11~14%,地质储量1213万吨,尚待开发。

县境内主要分布在三合、新庙、泗坪、新建4个乡。共有中型矿床1个,小型矿床3个,矿点7个。中型矿床有三合乡宝贝凼,小型矿床有新庙乡无贞洞、南湾头和干河沟。矿点有三合乡横香岗、巴掌岩、香炉山、祁家河,新庙乡罗家地、香家沟和柏树桩。产地有三合乡大房上、喇叭地、连山洞、仙人洞,新庙乡中嘴岗、芦山岗、铅翻沟,泗坪乡瓢棚子、百沙坡,新建乡东狱庙、木瓜溪、槽子岗、店子坪、溜马槽、木梳槽、小仙人洞等。在所有的矿点中,较具有开采价值的有三合宝贝凼、仙人洞和新庙的铅翻沟三处,均为上震旦统灯影组成控型沉积改造富矿。宝贝凼为仅次于汉源团保山的中型铅、锌、银伴生矿,主矿体平均含铅2.56%,锌10.28%,银在每吨矿中含113.8克,富矿中吨矿石含银高达390克,平均197.4克。详查批准有B+C级储量铅9812吨,锌40149吨,D级储量铅944吨,锌9038吨,银15.72吨。铅翻沟南湾头铅锌矿是雅安地区第三铅锌矿床,规模为小型,铅平均含量3.93%、锌13.4%,经初查D级储量铅5900吨,锌20300吨。三合仙人洞铅锌矿点平均含铅7.62%、锌35.07%,每吨矿石伴生银10~81克,查有D级储量铅4000吨,锌10500吨。

在县境内分布点多面广,查有18处,分别是三合乡山溪林铜矿点和槽子上矿点,宝峰乡前后聚坝矿点和葫芦口矿点,青龙乡羊子岭矿点和大河沟矿点,烈太乡塔子山铜矿点,新庙乡凉风岗矿点,石滓乡铜厂沟矿点和罗井沟矿点、羊坪洞矿点、老龙洞矿点、金山铜矿化点,民建乡山后坝矿化点,凰仪乡樱桃坡矿点、高桥河矿点和高桥河东矿点,烟竹乡马耳山矿点。其中,青龙乡的羊子岭、大河沟铜矿点和宝峰乡前后聚坝铜矿均属上迭系统宣威组沉积铜矿。宝峰乡铜矿是历史上西汉邓通铸钱的铜山,从西汉时一直开采到清代,现存有黄铜矿和斑铜矿储量600吨左右。位于青龙乡羊子岭、大河沟、茶地坡一带的铜矿床以辉铜矿和黄铜矿为主。全县铜矿地质储量9.96万吨,品位含量平均在1.52~2.0%之间,是雅安地区铜矿含量最多的县。羊子岭、大河沟铜矿床品位含量平均1.49%,内蕴经济资源储量1.17万吨,是雅安地区储量最大的铜矿床。

储量、产煤点和开采均居雅安地区之首,品种有无烟煤、炼焦煤、非炼焦用煤。煤炭储煤在全县有20个乡镇可供开采。1986年后经复勘煤炭总储量为25109万吨。其中:333级12476.8万吨,122D级3355.4万吨,121B级4694.6万吨。主要分布在三大片区:冯家坝煤田储量13776万吨,凰仪——石滓煤田储量10643万吨,三合野牛山煤田储量690万吨。无烟煤和炼焦煤占总储量的96%,煤质较好,具有低硫、低挥发、高发热、高强度、中压等优点,其中,炼焦煤主要分布在烈士乡课子村和民建乡的一把伞一带,均属上三迭系统须家河组瘦焦煤矿点。非炼焦煤分布在冯家坝煤田北段,地层仍属须家河组,有3个矿床点,储量854万吨,占荥经煤总储量的4%左右。

地质普查测算地质储量有4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利用10亿立方米,品种有“三合红”、“荥经红”、“新庙红”、“墨冰花”和黑色大理石等。主要分布在三合、新庙、泗坪、新建、安靖、凰仪等6个乡的12个矿点矿床。即,新庙乡的头道水矿床,三合乡的石龙门、车溪沟矿床和水打棚、椿颠沟矿点,泗坪乡的蓑衣沟矿床和大河沟、芹菜坪矿点,新建乡的和平头矿点,安靖乡的银厂河矿点,凰仪乡的二台子、板房沟矿点。其中以三合石龙门、安靖银厂河、新庙的头道水石材为佳,储量大,品质好,并以其命名。

主要有新建苦蒿沟中店子坪的钼矿,三合乡宝贝凼、大水担沟的银矿、锗矿、镉矿和白云岩,新庙乡铅翻沟的耐火粘土矿,新建乡当门山——岩沥井沟和凰仪乡石灰窑的冶金用石英岩矿,新建乡羊尔窝、炉堂湾、簸箕岩、詹家沟和新庙乡大垭口、麻塘岗、丁木坪及安靖乡姚坪、泗坪乡包包上的硫铁矿,大田坝乡岩盐碥的石膏矿,烈士乡打水湾、青龙乡沙坝河、新庙乡头道水、安靖乡高河坝、郑家坎和石滓乡万年村、余家坝、冬瓜圈的砂岩矿,三合乡建政村三岔河的大理石矿,新建乡狮子包、瓦厂包、任家沟、紫炉村一带的第三系泥炭,青龙乡大坪上和泗坪乡三板桥的石灰矿,六合乡古城坪的第四系牛轭湖沉积陶土等。

地质储量14.96万吨,其中已采约7万吨

地质储量251.72吨,已近采完

地质储量14.53吨,已近采毕

地质储量628.23吨,已近采毕

可采储量约9685万吨

地质储量23.45万吨

矿权范围内地质储量2494万吨

矿权范围内地质储量477万立方米

矿权范围内地质储量3267万立方米

地质储量197万立方米

矿权范围内地质储量2877万吨

矿权范围内可采地质储量804万立方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河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