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条件下一物变两物化学方程式?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二.几个分解反应: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超多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超多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超多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超多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构成、

  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构成、制备盐酸

  2C +O2点燃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水垢构成.钟乳石的构成

  CaCO3 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湿法炼铜、镀铜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 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胺:氨分子中的氢被烃基代替而生成的化合物。

  铵:由氨衍生的一种离子NH4+或基?NH4,也叫“铵根”,它是化学中的一种阳性复根,用表示。它和一价金属离子相似。它的盐类称为胺盐。如化肥硫铵和碳酸铵的分子都内含铵。

  1、低价态的还原性:

  (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透过电解制mg和a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新东方天津学校官方头条号:天津新东方学校

试卷解析、干货知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技巧等天津教育相关信息,扫码了解!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22-。

关于到现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总结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总结,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

(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2.微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翻译:正确书写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意左反应右生成);

2.配平: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一般为整数);

①注明反应发生的外加条件(如加热、点燃、催化剂、高温、通电等);

②用等号把反应物与生成物连接起来;

③生成物中不同于反应物状态的气体和沉淀要用“↑”和“↓”标明。

五、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特征是: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万能配平法”,即先将化学方程式中“单质外”元素原子配平,最后再添加适当分数配平“单质”元素原子。

(1)通过观察,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础。多用于“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类型方程式的配平和最后的检查。

方法是: 找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变化较大的元素;求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计量数。

思路是:从组成或原子数较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令其计量数为“1”;推求其它化学式计量数。某些方面类似“分数配平法”。

方法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各端的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选定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把奇数变为最小的偶数(即乘以2),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

6.待定系数法(又叫万能配平法)

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二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对于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可采用此法,做法是先在各化学式前加上字母计量数,再根据守恒列出等量关系即方程组,最后解方程得到解(将某一字母当作常数)。

当然,此万能配平法并非是“万能之法”,也有不全之处(待定系数数多出元素种类2各以上时,此法很不灵巧!!),一定要慎用---好学好懂好列,但方程组不好解。

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初中化学的知识特点,可加强前二或三法的应用,其他配平方法可作为选修内容来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