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二三通道比值法得到的透过率大于一?

其中,TiSi波段的大气透过率,τ ,为」波段的大气透过率,ε 波段的比辐射 率,^为j波段的比辐射率,k表示第k个像元,T 1>k为第k个像元i波段的星上亮度温度, Thk为第k个像元j波段的星上亮度温度,f为i波段N个像元的平均星上亮度温度,f为 j波段N个像元的平均星上亮度温度;对于LandsatS数据,i,j分别为10,11 ; 系数a和b可以通过式4-5获得: w =

NDVI,NDVIv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均质的裸土区域和植被区域来获取;ε,ε ν通过 MODIS UCSB比辐射率库和Landsat 8TIRS波谱响应函数计算得到; (2-2)水蒸汽光学厚度Tw可表达为:

其中W是可降水汽(cm),awA是水汽吸收系数,相对大气量M由下式获得: M = [cos Θ z+〇. 15(93. 885- Θ z) L 253] 1 (式 10) Θ 2是太阳天顶角; 第三步、计算气溶胶光学厚度; (3-1)计算太阳天顶角和太阳方位角,包括以下步骤: (3-1-1)计算太阳时:

其中t是太阳时(小时数,带小数位),、是标准时(小时数,带小数位),SM是该时区 标准经线的经度(弧度),L是该像元点的经度(弧度),J是儒略日; (3-卜2)计算太阳赤炜:

其中δ是太阳赤炜(弧度),J是儒略日; (3-1-3)计算太阳天顶角:

其中θζ是太阳天顶角(弧度),1是该像元点的炜度(弧度),δ是太阳赤炜(弧度), t是太阳时; (3-1-4)计算太阳方位角:

其中%是太阳方位角,92是太阳天顶角,1是该像元点的炜度,δ是太阳赤炜; (3-2)计算LandsatS第一波段的星上反射率: P sat= (M PQcai+Ap)/cos( θ ζ)(式 15) P sat为星上反射率,M ρ为增益,A ρ为偏置,这两个参数从Landsat8头文件获得;Q ^为 影像DN值,02是太阳天顶角; (3-3)计算气溶胶光学厚度;

I 其中,Psat为星上反射率,P。为大气的路径辐射项等效反射率,μ 3和μ v分别为太阳 天顶角θζ与观测天顶角Θ 余弦,A为相对方位角^为地表反射率,S为大气整层向下 的半球反射率,T(ys)和τ(μν)分别为太阳照射方向和传感器观测方向的大气透过率; 利用6S模型设定不同的条件构建查找表;设定参数包括:12个太阳天顶角(0-66度, 间隔6度),16个太阳与卫星之间的相对方位角(0-180度,间隔12度),大气气溶胶模式参 数假设为大陆性气溶胶,并设立20个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0-2,间隔0. 1),波段自定义 为Landsat 8 OLI传感器第一波段的响应函数; 根据计算得到的观测几何(太阳天项角和相对方位角),对查找表进行线性插值,得到 不同光学厚度下的大气参数s、P。和τ(μ 3)τ(μν),代入式(16),同时将LandsatS卫星过 境前的M0DIS8天合成地表反射率产品(M0D09产品,第三波段)代入式(16)获得不同气溶 胶光学厚度下的星上反射率;然后利用式15得到的LandsatS第一波段的星上反射率进行 线性插值,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 第四步、大气校正和地表反射率反演; (4-1)计算大气程辐射Lp; Lp=MLQCALdark+AL (式 17) Er+Ea (式 20) 其中,民为瑞利散射分量,E a为气溶胶散射分量;

其中,E。是大气层外相应波长的太阳光谱辐照度,d是日地距离,Θ 2是太阳天顶角,Tc^ Tw和1分别是臭氧吸收透过率、水汽吸收透过率和瑞利散射透过率,T aa和T as分别是气溶 胶吸收透过率和气溶胶散射透过率,Fs是气溶胶散射向下分量的比例; (4-4)计算瑞利散射光学厚度τ ^和臭氧吸收光学厚度τ ^

其中,TJPTv分别是太阳照射方向和传感器观测方向的大气透过率,τ ρ τ3、^和τ w 分别是瑞利散射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臭氧吸收光学厚度和大气水蒸汽光学厚度, 02是太阳天顶角,Θ v是传感器观测天顶角; (4-6)计算地表反射率;

其中,P是地表反射率,Lsat是星上辐射亮度,Lp是程辐射,d是日地距离,1是传感器 观测方向的大气透过率,E。是大气层外相应波长的太阳光谱辐照度,θ z是太阳天顶角,Tz 是太阳照射方向上的大气透过率,Ed_是天空光漫射到地表面的光谱辐照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实验要设空白管,不用行不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