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题?

    我国古代人民用干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种动物,称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在许多趣味数学问题中,也有不少是与十二生肖相联系的,辑录起来,也是一件趣事。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一个有趣的老鼠穿墙问题。大意如下:

现有墙厚5尺,两只老鼠分别在墙两边正对着打洞,第一天大小老鼠各打洞1尺,以后大鼠每天的进度比前一天增加一倍,小鼠每天的进度只有前一天的一半。问几天两鼠相遇?
 
这是《九章算术》第七章中的第12题。该章专门讨论“盈不足“问题,盈不足术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算法,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盈不足方法蕴含着模型化方法、化归方法、以及近似、逼近等方法。本题就是通过盈不足术给出模型,再用逼近的方法求得解答的近似值的。如果要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可以利用等比级数列列出方程,再求根的近似值。

例如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和牛顿都编制过与牛有关的趣味数学问题,牛顿提出了一个“牛吃草”的问题:

有三个牧场,场里的草长的一样密,也长的一样快。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0/3英亩,10英亩和24英亩。第一个牧场饲养12头牛可以维持4个星期,第二个牧场饲养21头牛可以维持9个星期,如果第三个牧场要为持18个星期,这个牧场应该饲养多少头牛?

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可是牛顿却特别喜欢他的算术解法。

至于阿基米德的牛群问题,是由22组对偶句组成的长诗,它于1773年在一本希腊手抄本中发现。 

人们都很熟悉狐假虎威的寓言,但是老虎毕竟不是吃素的,一旦识破狐狸的诡计,必将毫不容情地捕杀狐狸。于是,便有了下面这道数学趣题:

一只老虎发现离它10米远的地方有一只狐狸,马上扑了过去。老虎跑7步的距离,狐狸要跑11步,但狐狸的频率快,老虎跑3步的时间,狐狸能跑4步。问老虎能不能追上狐狸?如果能追上,老虎要跑多少米?

老虎跑66米就能追上狐狸。有趣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老虎和狐狸的速度,却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斐波那契数列最初就是用兔子的繁殖问题为背景编成的趣味数学问题,后来发展成了重要的数学分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饿狼扑兔”问题:

如图2,C点是一个兔子洞,一只兔子正在洞口南面60米的地方O点处觅食。一只饿狼正在兔子正东方向100米处的A点游荡。兔子猛然回首,碰见了饿狼那贪婪而凶残的目光,预感大祸临头,于是急忙掉头向自己的洞穴逃去。说时迟,那时快,饿狼眼看即将到口的美食将要逃掉,岂肯罢休。马上以两倍于兔子的速度紧盯着兔子追去。请问这只饿狼能逮住兔子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狼是始终紧盯着兔子追去的,因此它会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它跑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当兔子安全进洞的时候,狼离洞口还有差不多两米的距离,眼睁睁看着兔子逃进洞里去了。如果饿狼不是“死死盯住兔子”,而是把眼光放远一点,直奔洞口,然后在洞口“守株待兔”,兔子就难逃恶运。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和现象十分复杂,崎岖的山岳走势,纵横交错的江河流向,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奇形怪状的云层等等,都是一种混沌现象,这些事物的形状称为分形,分形是前沿科学混沌科学的重要分支。分形有两种类型,一是几何分形,二是随机分形。我们知道,直线是一维的,正方形是二维的,圆柱体是三维的,而分形的维数却是一个分数。下面这个称为“龙”的图形就是一个分形,它是一位名叫J·E·亥威的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的。

       这条曲线的作法是:如图所示,从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开始,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斜边作另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把原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去掉。再以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斜边,作另一些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把原来的斜边去掉。如此继续,便会得到一条龙。

在任何一本趣味数学读物中都不难找到印度古代(公元9世纪)数学家摩诃毗罗的“黑蛇进洞”问题:

一条长80安古拉(古印度长度单位)的大黑蛇,以十四分之五天爬七又二分之一安古拉的速度爬进一个洞,而蛇尾每四分之一天却要长四分之十一安古拉。请问黑蛇需要几天才能完全爬进洞?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不难算出,大黑蛇需要8天才能完全进洞。

《美国游戏数学杂志》曾经提出过一个有趣的“两头蛇数”问题:

有一个正整数N的首尾分别加上一个1,得到一个新数,如果新数是原数的99倍,则称N为“两头蛇数”,试求出N.

韩愈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九章算术》的盈不足章的第19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匹“千里马”:

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处日行一百九十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

《九章算术》用盈不足术来解此题,得到的是近似值。如果用方程解,要列一元二次方程取正根式解。     如图所示,一个马从P点出发,能否跳13步到达对方九宫中的Q点?

     在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设马的位置在点P(x0y0)处,因为马走“日”字,如图3所示,马从O0,0)出发,每跳一步之后,只能到达ABCDEFGH8个点,在每一个点两个坐标的和要么增加了+3或-3,例如A(+3)E(3),要么增加了+1或-1,如C+1)、G(-1),总之是增加或减少了一个奇数。连跳13步,仍然是增加或减少了一个奇数。P点两个坐标之和为2+1=3Q点两个坐标之和是4+8=12,两个坐标之和增加了99是奇数,只要能想办法把它分成13个绝对值小于等于3的奇数之和,就找到了一种跳法。例如9=33+33+33+33+3+3+33,就对应一种跳法。请你试一试,一共能找到几种跳法。

至如连跳14步,两坐标之和将增加一个偶数,是无法从P跳到Q的。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第十二卷载有“百羊问题”,在国际上流传颇广,这道题是用诗歌的形式写成的: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羊,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大意是:甲全部的羊,加上一半(半群),再加上四分之一(小半群),再加上乙的一只羊,恰好凑成一百只羊。你知道甲有多少只羊吗?

用猴子为对象的趣味数学问题很多,特别有名的是下面的“五猴分桃”问题:

有5只猴子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堆桃子,它们想平均分配,但无论如何也分不开。天色已晚,于是大家相约去睡觉,明天再分。夜里,第一只猴子趁大家熟睡之际,偷偷爬到桃子边,先取一个吃了,剩下的恰好可以平均分作5份,这个猴子将其中一份蒇了起来,然后重新去睡觉。过了一会,第二只猴子又爬起来,在剩下的桃子中取一个吃了,剩下的也恰好可以平均分成5份,它也将其中的一份蒇起来然后去睡觉。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猴子都先后偷偷起来,照此办理:先吃掉一个,然后把剩下的五份中的一份蒇起来。最后第五个猴子起来,拿一个桃子吃了,剩下的桃子仍然可以平均分成5份。请问这堆桃子最少有多少只?
 
这真可算得上一道名题。美国作家本·艾姆斯·威廉曽经把它写成一篇小说,发表在1926年的《周末晚报》上。美国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伽德纳不仅把它写进自己的著作里,并称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题目”。英国数理逻辑学家怀德海精心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种很简单的解法。1979年春,李政道博士访问中国科大,又把这道题给少年班的大学生们做,并鼓励大家寻求最简便的解法。当年《中国青年报》详细地报道了这次访问,并刊登了这道题目。散见于书刊杂志的各种不同解法至少有十余种之多。

与猴子有关的还有另一个“猴子分花生”问题:

将1600颗花生分给100个猴子,证明:不管怎样分,至少有4只猴子分得的花生一样多(有的猴子分不到花生也算是一种分法)。并设计一种分法,使得没有5只猴子分得的花生颗数一样多。

这是五十年代北京市的一道数学竞赛试题,以后流传很广。

对于鸡,有一个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趣味数学问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著名的“百鸡问题”: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这是一道关于不定方程的问题,在国内外流传极广。例如德国人约翰涅斯·列曼写的一本《趣味数学》书中,就有一个古代越南的数学问题:

用100捆草喂100头牛。站着的壮牛吃5捆,躺着的牛吃3捆,老牛三条合吃一捆。问站着几条壮牛,躺着几条牛,几条老牛?

这个问题显然是将“百鸡问题”移植过来的。

甲、乙两人从相距100公里的两地相对而行。甲、乙的速度分别为6公里和4公里。甲带了一条狗,与甲同时出发,碰到乙时即回头向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又回头往乙这边跑。这样不停地往返,直到甲、乙二人相遇为止。狗的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问狗一共跑了多少公里?

这是在数学界广泛流传的一段数学家的趣闻逸事。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一次在德国的电车上碰到德国一位有名的数学家,那位数学家请苏步青做这道题。由于苏步青教授的名气,题以人传,这道题便广泛流传开了。这道题其实并不难。因为“路程=速度×时间”,狗的速度每小时10公里是已知的,狗奔跑的时间就是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很容易算出来(两人相对而行的行程问题),速度和时间知道了,路程也就知道了。

《九章算术》中有一个“买猪问题”:

今有共买豕,人出一百,盈一百;人出九十,适足。问人数、豕价各几何。

这个问题太简单,我想把它改造一下

某人去买猪,若买一批每头价450元的小猪,还剩100元;若买一批每头价530元的小猪,还差110元。问此人最少带了多少钱去买猪?

2017有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导语: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知识,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相关栏目!

  1、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它们相差( )。 2、3个十和1个百合起来是( )。( )个百和( )个一合起来是607。 3、50个十是( );( )个百是1000;10个一是( )。

  5、由0、1、9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6、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

  7、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商是6,余数是5,除数是4,被除数是( )。 8、写一写:

关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题目

  导语:关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题目,以下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试题参考:

  一、填空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有( )个间隔。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 )棵树苗。

  考查目的:考查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正确区分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三种关系。

  解析:先用60÷3求出有20个间隔,再根据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的数学模型来解答:如果两端都植树,棵数=间隔数+1;如果两端都不植树,棵数=间隔数-1;如果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2.把10根橡皮筋连接成一个圈,需要打( )个结。

  考查目的:考查在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间隔数=植树棵数)。

  解析:首先明确这道题是在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有10根橡皮筋相当于间隔数是10,打结的个数就相当于植树棵数。因为在封闭曲线上间隔数=植树棵数,所以打结的个数是10。

  3.在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四条边上最多能摆( )枚,最少能摆( )枚。

  考查目的:考查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角上是否植树会决定植树的总棵树。

  答案:16;12。

  解析:正方形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有两种摆法:四个角都摆棋子和四个角都不摆棋子。当四个角都不摆棋子时,四条边上摆的棋子最多,一共能摆4×4=16枚棋子;当四个角都摆棋子时,角上的棋子同时属于相邻的两条边,这时摆的棋子总数最少,要减去角上重复的4枚棋子,所以最少能摆4×4-4=12枚棋子。

  4.豆豆和玲玲同住一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 级台阶,豆豆住二楼,玲玲住五楼。豆豆要从自己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走( )级台阶。

  考查目的:考查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的逆向应用。

  解析:每层楼之间有20级台阶,相当于间隔是20;从二楼到五楼有3个间隔,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也就是求总数,所以用20×3,得到答案为60。

  关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题目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有(答案)个间隔。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答案)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答案)棵树苗;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答案)棵树苗。

  2、把10根橡皮筋连接成一个圈,需要打(答案)个结。

  3、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四条边上最多能摆(答案)枚,最少能摆(答案)枚。

  4、豆豆和玲玲同住一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级台阶,豆豆住二楼,玲玲住五楼。豆豆要从自己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走(答案)级台阶。

  5.如下图,每两块正方形瓷砖中间贴一块长方形彩砖。像这样一共贴了50块长方形彩砖,那么正方形瓷砖有(答案)块(第一块和最后一块都是正方形瓷砖)。

  6.15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都是2m,这个圆圈的周长是(答案)m。

  7.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18级台阶,王芳回家共上了108级台阶,她家住在(答案)楼。

  8.小东把一些5角的硬币平均排列在一张正方形纸的周边,每边的硬币数相等,这些硬币的总面值是12元。每边最多能放(答案)枚硬币。

  1.7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8千米,每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正确的算式是(答案)。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这道题属于哪种类型?(答案)

  B.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C.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3.工程队埋电线杆,每隔40m埋一根,连两端在内,共埋71根。这段路全长(答案)米。

  4.小华和爷爷同时上楼,小华上楼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当爷爷到达4楼时,小华到了(答案)楼。

  5.一根20m长的长绳,可以剪成(答案)根2m长的短绳,要剪(答案)次。

  1.星光小区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m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100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需要画多少个“⊥”标志?

  2.一条小道两旁,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都栽),共种20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3.在400米的环形跑道四周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两面黄旗,需要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旗?

  4.学校的苗圃长17m,宽5m,平均每平方米种2株杜鹃花,一共可以种多少株杜鹃花?

  5.学校六一庆祝会上,在一个长9m、宽3m的长方形舞台外沿,每隔1m挂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3个),靠墙的一面不挂,但四个角都要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关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题目】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趣的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