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老二今没命是什么意思?

父母偏心这个话题,与婆媳关系一样,经久不衰,常常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前不久热播剧《都挺好》,看哭了很多人,因为太过真实,戳中了人们内心的痛楚。就在我身边也有一个类似苏明玉的真实故事。

一个星期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发小妮子发的水滴筹捐款信息,打开一看,心里一惊,妮子的弟弟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先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又继发了嗜血细胞综合症,更要命的是,她的弟弟还是熊猫血,而没有合适的血,生命就危在旦夕。

我与妮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共在一起走了9年。中考的时候,妮子没有考上高中,参加了工作,记得当时中考成绩下来之后,我和几个同学曾找过妮子,劝她再重读一年,可妮子摇了摇头。

妮子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中考那年,她姐姐正好高考,虽然未能考上大学,但父母掏了5000多元,将姐姐送到了外省学习计算机,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刚刚兴起。因为把钱给姐姐花了,父母不愿意再掏钱让妮子花高费去读高中,或者让她重读初三,而是让她参加工作,分担家里的负担。

其实,我们都知道妮子是很想继续读书的,妮子之前的成绩很好,不知何故,到了初二之后,成绩慢慢地落了下来。或许是因为她觉得没考上高中,很没面子吧,自从我上高中后,她就渐渐地不怎么和我联系了。

不读书后,妮子20岁出头就结了婚,婆家就在本村,可结婚六七年都没有孩子,每次怀孕不超过三个月就流产,夫妻两人四处求医问药,两人身体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两个人的血型不合上。后来,妮子做了试管婴儿,结婚八年多后,终于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原以为幸福的大门会向妮子敞开,然而家庭却一次次遭遇不幸。五年前,妮子的姐姐一家发生了车祸,妮子的姐夫、外甥不幸遇难,妮子的姐姐重伤,在医院住了大半年,才保住了性命,但大脑严重受损,智力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需要人照顾。

现在妮子的弟弟又患上了重疾,妮子的弟弟离婚多年,独自抚养一个8岁的儿子,现在弟弟病倒了,父母也已经年近70岁,公婆都已经80多岁了,四个老人要赡养,还要给弟弟筹钱治病,照顾姐姐,以及侄子、儿子,两大家子的重担都压在了妮子一个人身上。

前两天,我给妮子转去了一些钱,和妮子聊了聊,希望她能扛过这道坎,妮子说她心里很苦,很不甘心,很不服气。当年父母疼姐姐、疼弟弟,唯独不疼我,什么好事都是姐姐、弟弟的,现在他们全病倒了,所有的事情却都要我一个人来扛,我受不了,我觉得委屈,可看着年迈的父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弟弟,她只有把委屈、眼泪往肚子里咽。

我们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啥父母还会偏心呢?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在《天生反叛》一书中用达尔文主义来解释父母的“偏心”,这是父母希望通过繁衍后代来复制自己的生物学自恋情结,父母都会偏爱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后代,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将家族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动物本能。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不寒而栗呢?之前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自然界十大恶毒的动物母亲,排在第一位的叶猴,雌猴会自发地遗弃那些受伤的幼猴,甚至将它们杀死。

排在恶毒榜单第二位的是非洲黑鹰,雌黑鹰通常每次产卵两枚,但其中一枚一般用作“备胎”,雌黑鹰会重点喂养其中强壮的一只幼鹰,而慢慢让另外一只弱小的幼鹰啄食而死,而且雌黑鹰会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死亡。

当然,人类不会像以上两种动物这般黑心肠,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潜意识里依然继承了这种动物的本能。

另外,心理专栏作家武志红老师也对父母偏心的根源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功能性养育造成的,每个孩子的功能不同,决定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比如,有的孩子情商非常高,会哄父母开心,有的孩子则比较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心里有什么说什么,说出来的话常常让人很不舒服,那么,父母可能就会比较喜欢会说话、会哄自己开心的孩子。

或许在妮子父母眼中,妮子是不够优秀的,姐姐比她成绩好,当年姐姐考上了高中,她没有考上,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以后养老靠的是儿子,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指望妮子,所以父母才厚此薄彼吧,可他们往往没有想到,如今就是那个不被疼爱的女孩,支撑着一大家子人艰苦度日啊!

不得不说,在过去乃至现在,依然有些家庭有重男轻女思想,头胎是女儿,可能父母会很疼爱,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嘛,如果第二胎依然生了个女儿,父母的心里天平就可能发生倾斜了,因为这个孩子的性别不是他们期盼的那样,甚至会不由地怪孩子,“你为啥又是个丫头片子啊!”如果第三胎是儿子,那么,父母就会众星捧月,对这个孩子格外疼爱,因为他实现了父母“有儿子”的愿望了。

如果家庭条件再不好,那么,家里排行老二的姑娘的日子往往就更不好过了,上边受姐姐的欺负,下边受弟弟的排挤,因为父母不疼爱她,所以姐姐和弟弟对她也不会太好,因为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父母对待二姑娘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们对待她的态度。

我出生于80年代,我身边很多排行老二的姑娘的名字都起得特别有意思,比如“盼弟”“招娣”,还有一个女孩因为家里姐妹多,始终没有一个弟弟,所以,父母给她起名“肖多”,从这些名字中,我们都能依稀感觉到她们的出生并不是父母期盼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长的重男轻女思想。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父母善待

不管人具有怎样的原始的动物本能,但人有社会属性,不同于动物,有思维,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孩子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就有权力善待他。

诚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或许有的孩子就是与你的脾气秉性不合,但我们也没有理由伤害他,在原则性问题上,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可偏心哪一个,不然,父母的偏心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性格,还为今后家庭的不和睦留下的隐患。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不仅与父母关系紧张,对两个哥哥也是满腹仇恨,尤其是二哥苏明成,差点将他关进大牢里,一奶同胞,这是怎样的仇恨啊!而这仇恨就来自父母当年的偏心,因为父母偏心,苏明成啃老变得有恃无恐,理所当然,“他们偏心我,又不是我的错,与我何干?”

长期被宠爱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而被偏心的孩子获得的这种优越感,往往是被父母冷落孩子心中的一根刺,伤害着自己,也迫使他通过伤害别人,让自己好受一些。

不管孩子什么样,都是我们的孩子,因为有缘才成为母子(母女)父子(父女),好好珍惜这种缘分,善待他,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通讯员 冷杉 本报记者 朱寅

  这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场春风行动,持续让人感到温暖。

  2011年6月,在余杭开杂货店营生的河南人老姚夫妻不幸在抢劫中遇害,留下三个还在老家念书的孩子。破案后,帮助这三个家庭破碎的孩子渡过难关,让爱在余杭和河南之间延续,成了余杭警方最大的心愿。

  大半年过去了,老姚的三个孩子心中伤口渐渐平复,开始勇敢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今年元旦后,余杭公安民警胡冰在各方支持下张罗开了,他要把来自各界的爱心送到这些孩子手上。春节前夕,他们特意赶到河南潢川县张集乡,将满满的爱心留在孩子们身边。1月19日,胡冰返回杭州,他们和三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开早餐店的夫妻遭劫杀,

  故事的开头,是黑色的。

  2011年6月22日,余杭金星村宋家山内一个小自然村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村的大事。

  一早就会开门摆早点摊的河南人老姚和他老婆再也没能醒来。二人的尸体在店里被村民老王发现。当时,现场一片狼藉。

  这是一场见财起意的劫杀案,犯下这起案子的是3个平时好吃懒做的年轻人胡某、刘某、李某。他们不愿意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却瞄上了老姚夫妻起早摸黑攒下的辛苦钱。

  6月22日凌晨,三人潜入老姚的店里偷东西,被发现后痛下杀手,随后带着劫走的1000多元钱跑路。

  天网恢恢,在作案后不到24小时,广东省龙川县铁路警方在火车站内将他们抓获。

  很快,案子宣判了,胡某、刘某被判死刑,而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判死缓。

  生命定格在39岁和42岁的老姚夫妻,则留下了在老家读书的两女一男三个孩子。

  案发当天,老姚家人得知消息后,一直不敢告诉这三姐弟。直到将近一个月后,渐渐得知真相的三个孩子,才在许多亲属的陪同下来到余杭。

  胡冰还记得,那一天出现在他眼前的三姐弟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只有悲痛和愤恨。

  “当时老二小欢一下跪倒在办案民警面前,怎么都拉不起来,她说一定要我们带他们去见一见三名犯罪嫌疑人,要当面问他们怎么能那么做。”

  读完孩子们花了大半个月写下的长信,看着几乎瘫倒在地上的三个孩子,包括胡冰,在场所有人都动容了。

  一起速破的命案,却仍让民警展不开笑容,这样的事情不多。所以,余杭警方想了很多。

孩子年前发来短信让民警动容

  其实,就在孩子来到余杭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当天,整个余杭公安局就展开了一场不需要动员的捐款。

  当天,光是余杭刑侦大队内,就捐款近2万元。

  而三个孩子身世经过报道后,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自称“杭州妈妈”、“杭州爸爸”的热心市民找到余杭警方,一下子拿出了数万元资金要给三个孩子当学费。

  看着帮助孩子们的人多了,他们的生活好些了,一直和孩子们保持密切联系的胡冰自然心里很热。

  可他也明白,最重要的,是抚慰孩子们心里的伤。因此,他每次嘘寒问暖时,总是小心翼翼地。

  “三个孩子很懂事,总是告诉我一切都好,让我们不要担心。但开始那段时间,孩子会突然问一句‘为什么他们要杀我父母?’让我没办法开口。”

  遇到这种情况,胡冰不止一次劝他们,放下过去的悲痛,面对未来。

  半年过去了,孩子们心底的坚冰是否逐渐融化?胡冰心里没底,也不敢去试探。

  今年元旦后,胡冰和同事们开始张罗起要去河南看望孩子,给他们送上新年礼物,顺便再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谈一谈,劝慰一番。

  计划美美的。1月14日,胡冰和老婆在商场里给孩子们挑礼物,因为担心孩子鞋子尺码变了,他特意发了一条短信给老二小欢。

  没多久,小欢回短信了,而且连着来了好几条,当看到其中一条时,拎着大包小包的胡冰停下了脚步。

  “叔,你能告诉我在牢里缓期两年执行死刑的那个人,他在这两年期间会怎么样?他过年的时候他家里人会去看他吗?”

  这是小欢第一次,主动问起杀害父母凶手的情况。

  “叔,我不想让这个人死,他太年轻,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他都没有接触过,我的爸妈说,孩子就是每个父母的一切……”

  “叔,您知道吗?今年我十八了。上个星期我们同学给我过生日了,我对着蜡烛许了三个愿望:所有爱我的人能够健康快乐;我明年能够考上好大学;还有,那个人能够好好改过,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能够回去给父母尽孝。我说不出为什么这么想,但我觉得没错!我去考试了。”

  胡冰说:“看完这段文字,我的鼻子酸了,心里一阵激动,我想这是我新年里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我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他们释怀了,一定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爱心在延续,很多人要继续关爱三姐弟

  1月17日,周二,胡冰和同事们开车向河南出发。这原本是余杭公安分局的一场春风行动,到了最后,成了整个杭州的爱心涌向姚家三姐弟。车子后备厢里,是来自杭州的满满爱心。

  “那天我在单位里提起要去河南看孩子,马上有同事拿来围巾,有同事买来了钢笔,单位还准备三份压岁钱。我正在整理这些东西,又有一家商场主动找到我,想给孩子们带点礼物。”

  不止是这些,胡冰说,有个叫“凤不是凰”的网友,在他们出发前送来一个崭新的大拉杆箱,里面装着4双新买的帆布鞋和她妈妈亲手做的8双厚拖鞋,还有文具、台灯等。

  而余杭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王先生送了一套《中国地理》到余杭公安局里,还在给孩子们的贺卡里写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送上三本书,让你们储备知识,积聚能量,为自己和关心你们的人努力”。

  “出发前我们听说老姚生前房子还没盖完,还欠了些钱,原本债主准备年前来讨债的,但是听我们说起三个孩子的事情,他们答应今后暂不上门讨债,并会尽快将二楼剩余的工程完成,修补好漏水的地方。”

  1月18日,胡冰等人抵达河南,他们把来自杭州的爱心送到孩子们手里时,孩子们拉着“胡叔”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相聚的时间很短,1月19日下午,胡冰一行回到余杭。

  一个个电话随之而来,让爱心接力不断线。“19日下午,就有企业家找到我表达了共同资助姚家三姐弟的心愿。我们政法系统的领导也指示我们积极通过司法救助途径为孩子们解决困难。20日凌晨,前期资助三个孩子的‘杭州妈妈’发来短信想替他们把欠债还了。还有一名外地保安说要给孩子们寄书,一名退休大伯要给孩子们捐1000元钱……”

  这一切,都让胡冰心里很温暖,也让杭州这座城市更温暖。

  一起令人伤痛的凶案,经过半年时间的发展,转变成了一场爱心的接力。

  就在胡冰回到余杭的当天,他从看守所里收到了一封来信,字数很少,但足够让很多人欣慰。

  写信的人,就是被判处死缓的李某,就是小欢表示要宽恕的那个“生活还很鲜活”的年轻人,目前正在余杭看守所。

  李某说,“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捡回一条命。”

  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对这份迟到的忏悔书改了又改,寥寥四五百字整整写了两个多小时。

  李某在信里写道:“我一直在痛苦与悔恨中挣扎。我不敢寻求你们的谅解,任何忏悔也不可能冲淡这血海深仇……我只想把所有的悔恨与忏悔化成对你们一辈子的愧疚与祝福。我将在高墙内时刻为你们祈福。我会好好改造,有朝一日能回归社会,用自己的余生去赎罪。”

  写完信,李某一再请求看管民警要尽早将信和自己的忏悔带给三姐弟。

  这封信已经传递到了三姐弟的手里。三个坚强的孩子说,他们希望放下仇恨,让逝去的父母能够安心,让李某好好改造,有机会孝顺父母。

  胡冰说:“三个孩子经历这么大的悲痛,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善念和宽容,相信大家会一直帮助爱护让人心疼的三姐弟。”

前天是高考结束8周年,也是端午,也是自己25岁生日,一个人在美国的办公室悄无声息地在心底对自己说一句,生日快乐,谢谢X同学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谢谢自己让知识改变命运。

我出生在中部落后省份的农村,兄弟姐妹四个,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妹妹。老大疼,老小娇,当中夹个受气包,我排行老二的哥哥是长孙,我就是是农村传说中的受气包。父母和爷爷奶奶乃至所有的亲人都严重重男轻女。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有温情,也有冷漠。

没上过幼儿园和托儿所,直接开始就是一年级,育红班我妈说都是闹着玩的,我有记忆以来就跟着我妈下地干活儿,去河堤上扫树叶子回家烧锅。从上小学以来我就特别喜欢读书,我把周围能读的书都读完了,甚至路上粪坑边上的残破报纸,我都捡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我爷爷是坏成分,但是读过书,识字,经常不会的就去问我爷爷。虽然有时候会撞见爷爷吃好吃的见我就立马藏起来,但是我认识了很多字。我小学时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放学回家路上会躺在麦田里看蓝天白云,会自己动手做风筝,喜欢自己描摹画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尤其喜欢写作文。碰到所有的课后题有作文题我都会自己做,那时候一天一篇作文,自己练习写的,小时候文采还不错,认识的字也比别人多。

小时候经常去放羊喂猪,牛太大,牵不动。有一次放羊,羊羔子跑到一个破房子里,我趴在地上写作业没注意,我妈问我羊羔子呢,我吓哭了,我妈给了我一巴掌,头晕。小学三年级后有早读,每天四五点起床去学校念书,自己烧火煮早饭,白米馏馍,把一家人的饭都做了。小学时乡里组织各个小学抽考试,我总是能考个全乡前几名,那个时候骑个大杠破洋车子,穿着自己用火焊了好几次的塑料凉鞋,饿着肚子,坐在小板凳上做题,那种在阳光下考试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想想还挺带感。感谢所有的小学老师都鼓励我,虽然我家人从来不关心我的成绩,但是至少没有让我放弃读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爸妈出去打工被人骗了工钱,回来交不上学费,我妈和我爸吵架气的生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那时候的学费好像是不到90块钱,我妈拿着仅有的5块钱给我说,你给老师说说,先交这5块钱吧,别被赶回来了,我望着我妈病怏怏的脸,哭了,我妈没有让我辍学。

一直以来我爸妈经常吵架,有一次我妈因为我爷爷奶奶做的事不对,骂了我爸,我爸拿皮带抽我妈,那是第一次我看见我爸妈直接动手,我姐还有我妹吓得就在一边大哭,我扑向我妈,皮带头打在了我的背上,我晕过去了。后来醒来,我妈就在一边哭,腿边放着一捆麻绳,我就趴在我妈旁边的柴火堆上,抱着我妈的脚脖子睡着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厨房是有梁头的,我不知道如果那天不抱着我妈的脚脖子.....,想想都害怕。

小时候和姐姐吵架,她偷吃了我的饼,跟在她后面要,我爸嫌我烦,说再叫就把你扔粪坑里,我不懂,结果真被我爸扔到粪坑里了。一直到现在,我妹都说我出粪坑而不染。爸妈出去打工后,比我大六岁的大姐中学辍学了在家照顾我妹和我,我大姐偏疼小妹,我给她压水三池子洗衣服给我两毛钱买本子,我妹要三毛钱买零嘴直接就给。我小时候因为这些事情没少受气,挨打,但是还是很感激大姐,没有她照顾我们,我和妹妹就没人看。

我哥比我大四岁,他一上初中时就被送到了县城里大姨家,去县里上中学。我考上了乡里的中学,分数不错,学校第一年免收了一部分学费。在初中时,我哥哥还是在县城上学,我还在乡里上学,我给我妈说我的成绩能上县里的学校免学费的,我妈说生活费咋办,女孩有个书读就不错了。我就一直在乡里初中读书 。那时候偏科严重,语文很好,数学差,因为上学早,小学跳过级,年纪比同学小一点,很多中学的东西不是很明白,尤其是政治不知道在说啥。但是我学习很努力,那时候乡里中学的宿舍就是大通铺,普通的瓦房,下雨还可能漏雨,床挨着床,一百多人住一个大宿舍,只有昏暗的两个灯泡,晚上9点多拉闸关灯,宿舍特别吵。夏天的时候蚊子尤其多,一下雨整个宿舍泥地都是积水,旱厕更是不能看。中学的时候学校的食堂还是买饭票打饭,早上咸汤,里面有点白菜叶、用的驴油或者牛油,再加点面糊就是了,吃了三年的咸汤泡馍。偶尔有油条,买不起,馒头夹辣条、夹豆腐干,热水一杯,哪来的餐厅,就蹲在地上,冬夏都一样,这就是一顿饭。吃了三年,165的个子不到90斤。应该是营养不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经常会晕倒。每星期六回家一天,星期天晚上上夜自习。骑自行车回7里地外的家,换洗一周的衣服,带2块左右的零花钱。在厕所里看过书,旱厕也许无法想象,眼睛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近视的,到中招考试的时候,已经得眯着眼睛认字了。

中考还不错,是我们乡里不多的几个考上重点高中的人,且成绩不错,只需要交基本书费,不需要交借读费,每年大概600多块钱。那时候一般都要交2000左右的学费。家里人原来以为我考不上高中的,让我出去打工的。后来看我考的好,爸妈脸上有面子,让我接着读。我哥在县城读书可能没好好读,考了三年才考上重点高中,还交了2000多的借读费,我上高一的时候我哥高三。那时候每个月生活费大概100块钱,所有的都加起来,吃饭,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加上每个月回家一次来回6元的车费。最后还得省下来十几块给我哥,因为他男孩子怕他吃不饱。进到重点高中,竞争压力很大了,成绩虽然刚分班时候是年级前300/3800名,但是我是普通班的,跟培优班还有很大差距。自己一直很有上进心,拼命学习,晚上下了夜自习在楼道看书,那时候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都在楼道看书做题,值班的宿舍管理员得赶几次也能赶回宿舍。晚上熬夜拿着小手电在被窝看书,高一全科都要学,感觉数学物理一下子难了,每个老师都会留很多试卷,根本做不完,有的时候边做试卷边流眼泪。高二分班考试时,进入了年级前150名,选了文科班,那时候文理科的比例大概是3:1,文科有1000人,10个班级。好像文科数学简单了,我高一的努力也打下了基础,高二也没有松懈,那时候高二一直在文科年级前十名,经常是前五名。仍然是学习十分认真,早上第一个到班级,开始背单词,背英语书,背历史、政治,我经常是所有的节奏比老师快两拍子,这样老师讲的内容我自己都已经会了,甚至相关的习题都做完了,不会的内容才问老师,一直这样过来的。高三的时候成绩一直很稳定,在年级前5名。当时校长对文理科尖子生都特殊照顾,每个月发两三百的资料费,所以高三生活没有压力。

高考来了,以为可以。高考一个月的时候,爸妈天天吵架,拉上我让我骂对方,他们对我高考没有什么概念。我很心烦,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全国1卷,08年数学很难,我们省高考110万人。可能不精确。原以为能上厦门大学的,报的会计,差了三分,虽然高了南开的分数线,但是我们当时是估分填志愿,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平行志愿也失去作用,直接被滑到了二本里。所以我拿着高于一本线几十分的成绩上了一个二本。心里很不甘心。想复读,我妈说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要不就别读,明年说不定还考不上呢。我哥高考复读一年,考了一个三本,学费一年一万左右。

于是,我进入了一个1.5线城市的二本院校,专业还被调剂了,是当时新设立两年的专业。放弃吗?堕落吗?没有。一直到大三都还在想要不要回去复读,复读的话学习不会收我钱,还会给我一笔生活费,可以考个好学校。但是爸妈的想法让我断了念头。英语高考考了140多分,但是因为不考口语,听力不算分,所以我口音很重,发音经常被同学笑话。每天我都会早起去湖边背单词,念英语,跟读。那时候勤工俭学,打扫学校的卫生,年底发的钱400多买了一个电子词典,一直用到研一。大学的时候一直是专业第一名,上课认真听讲,会积极问老师问题,大学数学一次满分,最低分90分。拿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校的奖学金,靠奖学金交一部分下一年学费、付生活费。大二的时候,我哥生病,钱都给我哥看病了,我没有学费了,于是办了助学贷款。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考北京我们专业最好的学校,985。当时班里所有的人都觉得我好高骛远,等着看我笑话。宿舍六个人考研,我最用功,甚至比高中用功。冬天食堂还没有开天还没有亮,我就起来去自习室看书,背单词,最后两个月咖啡当白水喝,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晚上打着充电小台灯,围上两层床帘做政治题做到两三点。考试的那两天特别紧张,焦虑,一直看书看到天亮,眯半个小时,吃饭也会吐,干脆不吃了,直接去考场。所有的考试结束才吃了一点饭,就直接坐火车回家过年了,翻书一看,一道大题答偏了,本来胜券在握的,一下子变成了在分数线附近。过年没有过好,心里特别忐忑,爸爸骑摩托车接我的时候看我特别累又焦虑,安慰我说只要我想读,考不上就再考一年,其实我知道那只是安慰。妈妈说,读研究生有啥用,考不上就找工作嫁人。

后来成绩出来,高于分数线十几分,已经算不错,复试感觉不太好,以为没戏了,直接在学校的小广场坐着哭了,觉得也许是最后一次见这个学校了。后来结果出来,录取了。我成了我们宿舍唯一一个考上研的人,还是最好的学校,连学院的辅导老师都觉得很好,专门给我打电话祝贺。那时候的自己战战兢兢,一直默默无闻,突然被学弟学妹各种问询,有点不知所措。4月出结果就出去打工去了,一直到8月份,挣够了钱还助学贷款,还给自己留了一点研究生的生活费。9月开学,70多岁的爷爷开着小摩的把我送到车站,自己一个人去上学,习惯了;两年没有见到爸妈了,想也不能说。

进入研究生,发现同学们都很厉害,情商还都奇高,自己好像是个傻瓜,心里又焦虑了,还是很用功。专业课不如人家保送来的功底好,于是狂看书,补基础。好在英语基础比较好,大学又比较努力,研一的时候我高分通过了雅思考试,翻译了一本书,英文的文献比较多,看书也比别人认真。半年的时间我就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比专业任何人差。研究生时,自己努力争取了去香港、澳门、台湾、法国、瑞士、英国、美国学术交流和访问的机会。和导师也参与了很多项目,导师交待的事情也都很认真去做,态度比其他保送的师门同学要好很多,干的活也比较高质量。导师很信任我。研二的时候我问导师我可不可以考他的博士,导师直接让我申请硕博连读,说不要经过考试了,直接来读。我没有把读博士的 事情和家人说,爸妈不会支持,他们想让我早点挣钱。爷爷癌症病危,我回家时告诉了爷爷,家人才知道,爷爷很开心,我是我们村子第一个博士,哪知道竟是和爷爷的诀别。博一下学期11月了,导师问我想不想到美国读书,我一直有想法从来都不敢说,怕没有家人的支持,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怕也忤逆了导师。我点了点头,跟导师说了我的顾虑,导师说家人不支持,我支持,我帮你写推荐信,你完全值得更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学术训练。当时的感动无以言表。我的朋友也很支持我,申请费帮我出,有困难也帮我解决。但是因为决定的时间比较晚,很多学校的申请在12月1号就截止了,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把TOEFL,GRE考了,文书准备好,直接投了几所学校,不久就得到三所学校的admission。其中两个有funding,一个一半的funding,最终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特别感兴趣,排名较高,又资金足够的学校。于是我成了我们整个乡第一个出国读书的人,女生,我骄傲。爸妈说他们的能力已经不能给我指导了,让我自己负责自己的选择,别嫁不出去就行。虽然比较苦逼,可是对于农村出来,两脚都是泥的姑娘来说,每一步坚持都写满了不易。我也着实对科研充满了兴趣,想来当初不懂政治的我,竟然要在财政上奉上科研的一生。

感谢自己吗?是的,我感谢自己顶住了家人的压力,感谢自己的任性和倔强,没有服从他们嫁人生子快点工作的安排。我有自己更喜欢的人生,我还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充满好奇心,我还想继续探索这个大大世界,我还想看看,人生之路,能够走多远。双脚到底能够丈量多少寸土地。

知识改变命运,不是说让你挣了多少钱,去了多大的城市,而是给你更多选择,让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都没有忘记故乡泥土的芬芳,25岁,没有多少人生经验,没有什么物质财富。但是我所经历的苦难,不是别人的财富,却是我必须克服的障碍,我想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潜力,不辜负这一生。

当然,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感谢我的男朋友,他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和高中校友,男学霸,一直比我优秀,我们有相似的匮乏的童年。他08年考上了中科大没有去上,09年市状元、全省前十考上了清华,圆了自己的梦想。他和我一样懂坚持,懂得奋斗的意义,懂得知识的分量,我们物质上匮乏,可是我们有丰盈的内心。谢谢这四年的支持和陪伴。

我不辜负我自己,就是不辜负你,不辜负我们选择的人生意义。

对不起呀,感觉做了一篇大作文,写了一篇小论文的样子。

刚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微信号:westgate_north37,名字:西门向北。陆续会有更新,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老二的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