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问一下,做零件加工,3d打印,好一点企业有吗?

  3月7日(星期四)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将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主持人 祝寿臣]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记者会。本场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先生,围绕这一主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同时出席本场记者会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先生。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先生。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女士。

  首先请万钢先生简短致辞。

  [科技部部长 万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全国人大在两会期间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邀请两会科技界代表委员们来畅谈我国科学进步和创新的情况,也和大家报告一下我国这五年科技进步的情况。我很关注两会这几天媒体朋友们所提的一些问题。有几个关键词,比如说创新驱动发展,比如说科技体制改革,比如说怎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比如说怎么做好创新事业,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这里也为大家的到场和提出问题表示感谢。

  简单的回忆一下这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科技的发展,有四件大事。

  第一,2006年国家颁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全面启动实施重大专项。

  第二,2008年,我们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可能在座的朋友们都还记得,用科技创新来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应对措施之一。

  第三,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期间,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发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力量。

  第四,去年7月份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用全球视野来谋划科技进步和创新。

  我们回忆一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列举了我国航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当中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发展的方向和高技术产业的进展。在农业的领域,谈到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还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提出了科技改革发展的方向。

  我这里特别要感谢媒体的朋友们。科技部办公厅进行了统计,去年关于科学技术发展、技术创新领域的报道有59万多篇。这里面有对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报道,也有对知名科学家的报道。我更感到珍贵的是,他们深入到实验室报道我们这些科学家勤恳钻研的情况,他们在企业创新的第一线,来探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他们在农村的大地上和我们一线的农业科技专家共同研究发展的问题

  我们农业科学专家有一句话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也是深入基层,把你们的报道写在大地上,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和一系列的瓶颈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探讨、研究、改进的问题。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的创新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事业给予了深层次的报道,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提出了一些我们各方面要改进的问题,这些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好的促进。今后我们会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工作高度关注,特别是深入到基层对我们科技人员取得的成绩,所付出的劳动,所碰到的问题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我就说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希望大家提问。

  [祝寿臣]谢谢万钢部长。请提问的记者就提一个问题,提问之前报一下媒体名称。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万部长您好,我是来自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今天我来现场之前看了一下发的记者素材,上面有一个数字,也是在前几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出现过的,就是我们今年的研发投入比重达到了1.97%,应该说距离发达国家和我们当年2%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其中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支出占74%以上这个数字让大家感到非常的振奋,我们的企业现在越来越成为研发的主力,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想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的企业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或者是说对于科技部来说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正在推进着这一改变?

  [万钢]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设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科技改革发展的第一号重要任务。去年,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10240亿元,占GDP的比例是1.97%。我们看到嫦娥1号、2号、天宫、神舟相接,探月观测、深海探测等一些重大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后面,是承担这些任务的科技集团,这些大多数都是由科研院所转化为企业的集团。他们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同时,把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

  这些科技集团,比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他们的营业总收入当中的70%左右都是来自于民品市场。我们看到了国家的重大工程,比如说高速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这是由我国的一些大中小企业形成集团来承担的。我这里想说,经过这些重大的国家投资的工程,我们的高铁、水电装备、特高压输电站,西气东输的输气输油管路等技术和装备,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家启动了具有明显的产业化目标的重大专项,比如说高端芯片、高端数字化机床、石油天然气等,这些重大专项自2008年启动以来,他们累计新增产值已经超过了1万1千亿元。企业就是在这些面向国家长远重点任务当中,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了他们的产业的发展。我们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他们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来应对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去年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入了40多亿元,带动资本市场、银行、金融对他们的支持超过了1000多亿元。

  我们通过这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对他们的发展进行免税,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去年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到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大家在北京都去看过中关村,在上海看过张江,在武汉看过东湖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他们在探索科技体制的改革、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三者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去年全国105个高新区,他们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他们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6%。高新区发展的20多年来,展现了我们国家通过科技的改革,通过政策的支持,发展高新技术的具有代表性的进展,这是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也是一条国际开放、互相合作来拉动经济发展的道路。

  还想再提一句的是,我们在推动电动汽车时,是从公共交通领域来拉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在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有金太阳工程,解决了并网发电的难点。支持这些新产品的上市,也拉动了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回顾,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进一步拓展的。

  [祝寿臣]谢谢,下面继续提问。第二排的女士。

  [中国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科技资源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未来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是否会更多地倾向于环保、健康等民生领域,比重会是多少?谢谢。

  [万钢]我先讲一讲总体宏观的情况。科技资源的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特别要关注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对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所以在技术创新的领域,我们更加注重它的市场导向资源配置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用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对一些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研任务,由企业作为主体来承担,他们在承担的过程当中也就实现了产业的发展。我们对高技术企业用税收优惠的办法,对中小企业采用科技金融的方法,对新产品采用市场拉动的办法。这样就使技术创新更加适合市场需求,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中央财政的投入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注重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究,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比如基础研究,去年全国投入到基础研究上的有498亿元。

  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也更加加强,特别是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增加了在种业、在耕作技术、在节水农业等方面的投入,我们的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6%,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54.2%。我们联合多部门共同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一些地区通过良种的推广,带动万亩良田的发展,提高农业的产出。全国现在活跃在各地第一线上有24万多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他们辐射带动了5000多万农民致富。

  在健康事业上面,我们有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一个是新药创制,一个是传染病的防治,都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作出了贡献。如果简单的回忆,我们曾经遇到过N1H1新型流感的挑战,我们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了布防,我们在七天之内就完成了诊断剂,在一个月之内就研制出了疫苗,成功地应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通过疾病防控网络,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各重要的医院,包括各社区医院联系在一起,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直接运用起来。

  我们还面向农村的医院,社区的医院,推广基层需要的数字医疗器械,使这些先进、适用、数字化的器械能够安排到各个基层医院的建设当中,使它能够好用、简单,但是又能够满足治疗的需求。

  我想请孟伟院士介绍一下我们水污染治理的重大专项的情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伟]我简短地作个补充,我讲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作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年国家对于科技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在2000年前后,我们是到处找项目,到处找经费,应该讲经费是制约院所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开始控制经费,人均经费不能太多,太多了出不了好成果。国家对于科技投入,能够满足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的需求。

  [孟伟]这些年国家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一些社会公益类院所,国家直接安排定向对口划拨,这些投入针对公益性研究,既有稳定的方向,也有比较超前的研究,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种科技资源的配置模式的。

  第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国家确实在投入上是下了功夫的。拿水专项举例子,“十二五”刚开始不到三年,国家已经投入了中央财政资金达到了19亿元。另外,我正在作2014年的年度计划,估计还要再投入10至20亿元。从2006年立项,2008年启动,到现在为止,在水专项上我们立项了78个项目,358个课题,中央财政资金一共支持55亿元,再加上地方匹配的资金大概还有80多亿元。水专项实施这六年左右投入了过百亿的资金,这过百亿的资金,在三部委的指导下,我们现在花的钱也越来越见效果了。我作为技术总师,走到“十二五”,路走了一半了,能不能把这些钱花了以后,实现预期的目标,我现在的自信心逐步地提高,越来越有信心了。

  大家可能注意到,水专项紧密地结合我们国家水环境的治理,比如淮河、辽河、太湖、滇池。2012年年底,辽河已经宣布摘去重污染的帽子,这意味着现在不管是干流还是支流,全部消除劣六类。不光水质有所改善,水生生态系统也得到恢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互动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比如鞍山钢厂的焦化废水,过去是重污染源,“十一五”期间我们重点突破,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就大大减轻了对辽河的生态压力。这种国家的投入,是针对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有信心,坚持走下去。

  [万钢]重大专项主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和成套技术问题。水专项以我国典型污染治理为目标,治理了以后,向全国其他的湖泊来提供这些共性的技术、成套的装备,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我想请问万部长的是,我们看到不久前科技部有一个立项,要研究船舶的核动力装置,而且很多分析认为,这可能会跟中国的核动力航母有直接的联系。我们想请您做一个介绍和证实。另外,有很多分析担忧,中国的一些军费就是藏在科技部的这些科技项目中,所以看起来军费的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实际上用于军费的开支可能不小,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这种观点。谢谢。

  [万钢]国家科学技术的研究本身说起来并不分军用、民用。大家知道如果我们去探月,送一个卫星飞船去探月,主要的目的就是科学研究。我们神九和天宫的对接,包括深海潜水,人们可以说这个技术跟打火箭有关,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目标还是用于探索未来。我们国家的军费和科学研究的费用是有明显的归口的,大家可以去读财政的预算报告,这里分的还是很清楚的。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我想请问万部长,今年年初,中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颁发给了一个日本的科学家,现今中日之间的科技合作的进展如何?是否受钓鱼岛局势的影响?新的一年,中国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国际合作项目?谢谢。

  [万钢]国际科技合作是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的。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有全球的视野来谋划科技创新。国际科技合作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目前已经跟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中美、中欧、中日、中韩等之间都有科学家的合作。科学本身就是无疆界的,科学家在一起探讨科技问题进行合作,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我们有很多科学家与来自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的科学家进行紧密的合作,在他们的合作当中也产生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对于这些成果、这些科学家,对于他们和中国合作上作出的贡献,我们也给予奖励,这和两国外交之间的争议、争论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表彰科学家所作的贡献,这是科技事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我想请潘建伟院士谈一谈他自己亲历的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我作一点补充。去年大亚湾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有各国科学家的参与。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都是合作的结果。在科学研究当中,其实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我们的量子信息技术为例,我们通过国际合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列。

  [潘建伟]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准备以我国为主导要发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大概在2016年左右,我们希望能够构建比如说从北京到维也纳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要来做这样一件事情的话,没有国际合作的话,往往是做不成的。

  [万钢]各国在政府间不仅有科技项目的合作,还有科技的对话,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比如应对粮食危机,比如如何共同保护好环境,比如如何解决能源、资源瓶颈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各国的科学家紧密合作,我们会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日本共同社记者]我们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也特别关注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空气污染的问题。我想请问万部长,您认为什么样的科技手段可以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完全解决需要多长时间?另外,在环保方面,中日合作的可能性如何?

  [万钢]这个问题我想和闫傲霜代表一起回答。1985年的时候我刚到德国,我的老师说要我到企业实习,我就到了鲁尔区的一个钢厂,我的同学就跟我说,明天有空气污染,我们都不能开车上班了,我们要坐公车。后来过了20多年,我又有机会到这个钢厂,那个总裁是我在德国读书的校友,我就和他仔细地了解了当年产生雾霾影响的这些问题和它的来源。他说1985年以后,对雾霾的检测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比如说解决燃煤烟囱的问题,比如说怎么样解决汽车排放的问题,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烹饪炸、煎的问题、餐厨房的油锅等,怎么样能够解决它的污染问题,大概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有所突破。90年代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再发生过这方面的情况。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只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包括汽车技术的发展,包括推广电动汽车等。

  还有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比如我们能不能给油烟机加上过滤器。在“十二五”刚刚启动的时候,就启动了一个蓝天工程,来解决火电厂的问题、锅炉的问题,减少汽车排放的问题,以及身边餐厨排放的问题。我们很珍惜国际科技合作,我们希望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我们也希望来自于各国的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应对空气污染的工作当中。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闫傲霜]我这样看这个问题。首先要正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对很多的挑战,像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在增长,包括汽车的保有量在快速的增加。在这样的地理和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有信心。大家知道,我们迎接奥运会的过程中,从1998年开始北京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应该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0年北京市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占当时的标准是177天,到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86天,应该说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应用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所以我觉得应该有信心。

  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过这样的挑战,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特别是一些技术,都是对北京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觉得北京应该说有信心,从国家层面到北京市层面,大家高度的共识,要下定决心治理这个污染。北京市近期出台了2011至2015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最近又出台了2012年到2020年的相关措施,同时在近期的污染过程中也出台了果断的应急措施。大家也知道,我们北京市人大已经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2013年的立法计划中,而且最近已经在网上广泛地征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我想这些也都体现了我们是有决心的。

  我想更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技术措施来支持大气污染的治理。在万部长的提议下,我们北京市与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的同志们共同地在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个首都蓝天行动计划,我们也在筛选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希望能够用于北京的污染防治。但是我想主要的还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刚才万部长讲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为防治大气污染作贡献,同时在生产上确实要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同时我们要大力地推动公交出行,轨道交通的建设要加快,而且我也很赞成大力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据我所知,万部长今天还专程开了电动车到我们的会场来,也是想用他实际的行动来验证,也告诉大家一个信心,我们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大气污染的问题会得到非常好的治理。谢谢。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深圳特区报记者]刚才听说万部长是坐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到会场来,我在微博上也看到了照片,我也非常高兴。据说这个车是我们深圳产的。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源头创新、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等方面,还需要得到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请问科技部如何继续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支持地方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谢谢。

  [万钢]谢谢你提到电动汽车。这也是一个小故事。部里有两辆国家支持的电动汽车,一辆是比亚迪的,一辆是首汽的。今天我坐这个车来,很有感慨。

  刚才您说的深圳确实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我特别关注的是深圳还有一批创新型的企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华为、腾讯,以及一些医疗器械、激光等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也有一支很活跃的科技力量,比如中科院在那里建立了研究院,清华、北大在那里都有科研基地,还有香港的大学等,都在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些都代表科技改革发展未来的方向。

  科技部和全国各省市都建立了部省会商机制,我们经常要和书记、省长、市长们一起,共同探讨这个区域发展未来方向最急需的是什么,并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和区域发展的方向结合起来,按照各地的特点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的方向,也避免一些重复的投入和重复的建设。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 王志学]深圳的问题我可以补充一下。深圳创新驱动发展能够走到今天,也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前不久刚刚到过深圳,深圳把自主创新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略,这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这样超前提出来的。在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的同时,深圳为了能够集中的发挥各方面创新资源的作用,还特意在机构设置上整合成立了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目的就是使得创新资源能够整合发挥合力。深圳市现在也正在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想把深圳市纳入到自主创新示范区当中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我们都知道您曾经在高校工作过很多年,您怎么评价目前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贡献率?另外,现在有很多的大中小学都在进行联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您认为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怎么样?您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什么地方?谢谢。

  [万钢]我可以从曾经当过的大学校长的角度谈一谈大学的贡献。我就讲一个事,今年科学技术进步奖有三个技术发明一等奖都来自于高校,有一个是我们大家关心的3D打印技术,制造是钛合金大型结构件。有一个是大家关心的三维电视,还有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建筑特长,钢混结构,在建筑业。

  其实这些年高校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特别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们到中关村去,你们可以看到围绕着清华、北大这些高校之间的产业区,他们依靠高校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创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我觉得现在就是大中小学联动,大手牵小手,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科学感兴趣,我一向认为,只有爱科学才能产生科学。但是我想我们教育孩子们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

  高校还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在实验室里操作仪器,要能够操作加工中心的设备,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从这个角度上说,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确实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实做起,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创新实践,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才能够承担起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重任。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万部长,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科技部在经费和项目管理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改革措施?第二个问题,请问孟院长,近期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备受关注,请问您对地下水治理方面有什么意见?谢谢。

  [万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五项重要任务。一是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强协同创新。三是改革科技管理。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五是营造创新的环境。您更关心的可能是改革科技管理。科技项目的分配实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也是多方了解科技人员的需求,对于科技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

  首先,科技项目的设置要满足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激情,所以我们简化了过去写得很详细的科技项目申请指南,以大的方向推动、拓宽了科技发展的渠道。去年我们把所有的课题答辩都在网上进行,就是说不用走出自己的城市就可以进行答辩,我们全程录像,所有的过程都实现痕迹管理。光这一项,每年为科技人员申报项目所节约的工作时间就可以有6万个工作日,节约的差旅经费就有7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公开透明公信度。我们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诉,所有的过程我们都可以展示。

  这还不够,科技人员要从事科学研究,经费拨付要及时。我们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要求,去年开始实现到了年初就把今年应拨经费25%到位,两会结束以后,预算通过批准以后,我们用1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当年需要的经费全部拨付到位。这还不够,还要帮助科研人员管理好经费,配置好经费。比如在“十二五”的经费管理当中,就安排出了间接经费,用于培养博士生参加科研工作。他们可以从科研经费当中得到他们的劳务报酬。

  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因为国家经费支持下产生的科学成果是我们共同享受的资源,我们将实行科技报告制度,把每一个验收的项目让大家都可以查询。我们还在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使我们大院、大所、大企业科学研究的设备向社会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这还不够,还要实现全社会的科学技术的信息化管理,使每一个人需要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查询,能够看到别人做了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激人上进的创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想请教万部长,我们知道您在支持两岸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去年也出席了昆山的科技论坛。想请教现在两岸科技产业已经交流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您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新的局势下,在科技产业领域下我们的合作有哪些重大的新突破的案例?在哪些领域上可以这么做?如果在这些方面要有新突破的话,有哪些具体落实的方法?比如企业间的合资或参股是不是途径之一?或者还有其他的方法?谢谢。

  [万钢]两岸科技创新论坛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我们第一届是在福州,第二届是在东莞,去年是在昆山。我很高兴工研院的院长江丙坤先生也参加了我们的两岸科技创新论坛。两岸科技创新论坛谈的问题很多,大家共同探讨两岸的发展,从我举的这三个地方就可以看到,这是台资企业在大陆最重要的几个地点。现在其他的省市,比如山东、浙江等都很积极,要举办两岸创新论坛。

  两岸创新论坛可圈可点,从政府层面上说,推动了两岸在技术标准上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半导体照明、光伏应用方面。大家知道半导体照明是一个新的技术,需要新的标准,这方面台湾起步很早,产业发展也很好。大陆这块也是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做,两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做得相当好,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就是谈的一些创新形式值得我们共同研究。我自己过去当大学校长的时候去考察过,两岸大学的合作也是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式。

  今后我们可以更多的促进两岸科研人员合作。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农业,其实大陆与台湾在农业方面的合作是方兴未艾,特别是在福建,我们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发源地,双方的合作搞得很好。我有一个建议,我希望台湾的科技型企业更多的考虑向内地发展,向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现在这些地区都是很好的发展区域。

  [祝寿臣]谢谢,继续提问。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记者]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刚才提到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现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先行先试、科技创新。我的问题是去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改革座谈会,部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建。我们注意到近一年来包括湖北在内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长江中游四个省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全方位的合作,包括科技方面。比如先进制造业、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科研方面的合作研发以及产业的合作。我想请问一下万部长,您对于这种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这种区域间合作怎么看待?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刚才您也提到国家将致力于科技体制改革,在下一步的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在珠三角设立改革的试验区,进行先行先试?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记者]刚才您提到今天是开新能源汽车来的,我们也关注到,特别是有的城市,国产新能源的汽车已经开发有两三年了,但是政府买得多,民众买得少。我想请问一下,接下来科技部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让老百姓以更优惠的价格,更方便的使用这些新能源汽车?谢谢。

  [万钢]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新趋势,比如长三角、京津冀。此外,湖北、江西、安徽都有很重要的创新基地。在省部会商当中,我们也了解到各个省市有自己重点、也有自己的优势。促进城市群的互补发展,科技部也进行过尝试,比如在长三角、京津冀,一些好的经验要运用到中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要关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特别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要关注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特别要关注民生的发展,这些方面科技都会发挥出支撑和引领作用。

  您刚才说得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现在是公共使用得多,个人使用得少。这有一个实际情况,因为我们是按照公交优先来实施的。从2009年开始推广的时候就是公交领域,比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再比如城市各类的公务车。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充电桩的建设等等,个人使用可能增长要慢一些。但是我仅看了近两年的比例,前两年基本上还没有个人应用,这两年倒是快了,现在已经有4400多个人使用,而且今后的发展会更快。

  到去年12月份的时候大概全国有27800多辆,其中80%是公交车。按照各地发展的规划,到今年3月底的时候将达到39000辆左右,但还是以公交为主。今后我们坚持以公交推广为主,因为一辆公交车要抵40辆小轿车的发展,所以解决公交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内的公交问题,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同时我们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应用。

  [祝寿臣]时间已经到了,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金融危机催生新科技产业革命,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您认为目前机遇是否大于挑战?谢谢。

  [万钢]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我记得在2008年的时候,温总理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科技界高度重视。我想简单一点回答。我们回想三年以前,我们使用的手机大多数还是功能型手机,三年以后我们使用的手机已经可以上网、看电视、采购等。我在这里说,我们讲的科技革命带动产业变革这么重大课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现在平板电脑的销售已经超过了PC机,他带动的变革有多大?然而这还不过是刚刚开始。当第四代移动通讯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网购现在已经是1万3千多亿元的规模,现在网商和电商争夺,电子商务实际上已经超过1万7千多亿了,包括企业间的采购。所以,国务院确定的七个发展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对我们来说巨大的挑战就是这些都是新的产业,运用的都是新的技术,就需要我们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原始创新的能力。

  [万钢]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人家还没碰到的问题,创造的产品是过去还没有的产品,就需要我们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原创能力。量子通讯对于今后解决高速度的传播、计算,以及保密的问题会作出很大的贡献。很多东西要从基础研究,要从前沿探索,要从共性关键技术上做起。谢谢。

  [祝寿臣]由于时间关系,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五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再见。

规模经济是支持现代工业经济的无形力量,工厂和生产线是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的特点。然而这样的生产成本并不低,企业必须雇用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准确地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品,校准工厂的机器和监督装配生产线。为了收回前期在设计和生产中的投资,企业必须出售大量的产品,这样才能从最初的投资中获益。因此,大规模生产牺牲了产品的多样性。

而3D打印的特点是小批量、定制化,降低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风险和成本。人们无需装配线也不需要工厂,也不需要雇用熟练的设计师、工程师。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代表作《长尾理论》中将未来的制造模式描述为“由小型企业组成的超大规模网络的分布系统”。通过具体分析,我们认为3d打印技术至少包含以下十个方面的优势。

传统制造技术和工匠制造的产品形状有限,制造形状的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例如,传统的木制车床只能制造圆形物品,轧机只能加工用铣刀组装的部件,制模机仅能制造模铸形状。而3D打印机可以突破这些局限,开辟巨大的设计空间,制造出传统工艺难以加工甚至无法加工的产品。

原型是产品的初稿,它有助于设计师、工程师和制造商进行多重反复的检查,真切地体验产品的外观、手感。传统的原型是利用泡沫或黏土进行手工制作,通过3D打印快速创建概念模型,设计者和客户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在传统的工业制造,如果一个设计概念在制成产品之后存在缺陷,企业需要承担大量材料的浪费成本。而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概念模型,能够快速调整最初的设计并不断改进。

除了概念设计之外,3D打印还被用于创建功能性原型,因为3D打印技术制成的物品本身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性能,通过对原型进行各种性能测试,以改进最终的产品设计参数,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3D打印加快了设计进程,在产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市场营销和设计等方面不断改善,从而实现在将产品全面投入生产前对其进行优化,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3、多样化生产不会增加成本

就传统制造而言,物体形状越复杂,制造成本越高。但对于3D打印机而言,制造形状复杂的物品其成本并不会相应增长。另外,传统的制造设备功能较少,做出的物品形状种类有限。一台3D打印机可以打印不同的形状,它可以像工匠一样每次都做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这种制造多样化而不增加成本的打印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定价模式,并改变我们整个制造业成本构成的方式。

3D打印具备一体成形的特点,这样对减少劳动力和运输方面的花费有显著的帮助。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是建立在产业链和流水线基础上的,在现代化工厂中,机器生产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后由工人进行组装。产品组成部件越多,供应链和产品线都将拉得越长,组装和运输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就越多。而3D打印一体化成形的特点,无需再次组装,从而缩短供应链,节省在劳动力和运输方面的花费。

3D打印因为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打印,这种即时生产将大大减少企业的库存量,使得企业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启动3D打印机,制造出定制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可能。如果人们所需的物品可以按需就近生产,那么这种零库存、零时间交付的生产方式还可以减少长途运输的成本。

传统的制造机器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机器调整和校准,培养一个娴熟的工人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3D打印机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将比传统设备少很多,因此3D打印的出现将显著降低生产技能的门槛。这种摆脱原来高门槛的非技能制造业,将进一步引导出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并能在远程环境或极端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打印服务。

7、不占空间、便携制造

3D打印机可以自由移动,并制造出比自身体积还要庞大的物品。例如,注塑机只能制造比自身小很多的物品,而部分3D打印机能够制造出比自己大很多的物品。另外,民用消费级3D打印设备还可以自由移动,由于其较高的便携性,出现了一批家用或桌面型的3D打印机,这些都是有赖于3D打印机所需更小物理空间这一优势。

传统的金属加工有着十分惊人的浪费量,一些精细化生产甚至会造成90%原材料的丢弃浪费。而3D打印机的浪费量将显著减少,随着打印材料的进步,3D打印“净成形”制造将成为更加节约环保的加工方式。

传统的制造机器在切割或模具成型过程中难以将多种原材料融合在一起,3D打印的原材料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制造出人们想要的性能结构。比如在尼龙-玻璃纤维或者尼龙-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尼龙的机械性能,在镍合金粉末里加入50%的钛金属可以显著提高性能,现在已有科研人员在进行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复合新材料的研发。

传统的磁带只能通过实体物理传递来确保信息不被丢失。而数字音乐文件的出现使得信息脱离了载体,可以被无限次复制而不降低音频质量。3D打印技术也有望在整个制造领域把数字精度延伸到实体世界之中。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将共同提高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形态转换的分辨率,缩小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纪之间的距离。

以上部分优势有的已经得到证实,有的可能会在未来二三十年成为现实。3D打印将一次次突破人们熟悉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制造技术瓶颈,推陈出新,为人类以后的制造创新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看了3d打印技术这些优势,作为从业者是不是信心倍增呢!

3月7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研制的人工角膜或于2021年6月用于临床,将为中国终末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 角膜病是导致眼盲第二大杀手 世界上超过1000万人的眼盲是由角膜病引起,角膜盲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目前角膜盲约为400万名,并且每年新增10万多病例,在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各地眼库的角膜来源奇缺,不少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引发角膜盲症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外伤,多发生于生活卫生环境较差的地区和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比如,中国的偏远农村,东南亚、非洲等地方都是角膜盲症高发地区。我国角膜病患者中,有5%~10%的患者需要用人工角膜恢复视力,有20%的患者需要做板层角膜移植,60%~70%的患者需要活体角膜进行全层角膜移植和内皮移植。 传统角膜移植弊端多 然而,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有其两大弊端:一是角膜供体的来......

  2019年2月18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政府医疗技术主管部门)的专门会议批准了庆应大学使用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计划。  这将成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制成的神经干细胞,改善运动机能的临床研究。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夏季启动。这是诱导多能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  眼保健操能不能防治近视?对眼睛有没有损害?青少年近视率为何持续上升?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学校师生。眼保健操有用吗? 可缓解眼

  对于许多人来说,戴眼镜是一件苦乐参半的事情。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时尚的眼镜款式,但保持眼镜清洁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们,这无疑是一种痛苦。隐形眼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佩戴。现在,一种创新的新方法刚刚迈出了成为现实的第一步,未来或能消除对眼镜的需求。   Shaare Ze

  超过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将近一半都会出现神经功能下降的问题,通常会从脚部开始,出现多个伤口严重的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因此提前检测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未来用户只需要做个简单的眼部检查就能知道。   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由Olov Rolandsson带领的科研团队表示受该疾病影响的小型神

1、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  2、可引起肺部疾病。  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  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

  太频繁地使用眼药水,药水内的防腐剂可能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长期滥用可能导致角膜损伤,激素类、中药类眼药水都不可随便使用,点眼药水也要有“法”可依。  天气转热,眼科门诊常有眼睛发红、发痒、疼痛、烧灼感、分泌物多的患者前来医院就诊,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长时间在空调房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少年近视患者不戴眼镜,度数增加的速度一点都不比戴眼镜的慢。长期不戴镜,一旦戴镜可能会出现看近看不清,俗称“小花眼”  很多家长认为,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其实,散瞳验光主要是为了鉴别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防止真性近视过矫。为了验光准确,临床上常采用不同种类的睫状肌麻痹药物进行散瞳验

  全国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以来,违法违规经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近期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经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用械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组织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检

  对于许多人来说,戴眼镜是一件苦乐参半的事情。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时尚的眼镜款式,但保持眼镜清洁并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们,这无疑是一种痛苦。隐形眼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佩戴。现在,一种创新的新方法刚刚迈出了成为现实的第一步,未来或能消除对眼镜的需求。   图片.png  

一、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在免疫学研究中,常选用以下的几种实验动物:    (一)大鼠:大鼠对绵羊红细胞和牛r球蛋白的免疫反应有品系差异。大鼠有抗体IgE,蠕虫感染常能诱发大量的IgE抗体,它们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常规的免疫法只能使大鼠产生少

  生物材料的发展综合体现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水平。同时,生物再生材料产业作为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的前沿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整个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已发展为整个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一、定义与分类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替换人体组织

美国发明超声波供电的微型机器人:能清除血液中的细菌与毒素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一种由超声波供电的微型机器人,它可以在血液中游动,去除有害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研究人员在金纳米线表面涂上由血小板和红细胞混合而成的薄膜,制造出纳米机器人。金纳米线可以响应超声波,使其在没有化学

近日,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Trends in Cell Βiology(Impact Factor: 16.588)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报道了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aminins, LNs)在干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最新应用进展。1.Laminin和干细胞微环境细胞内转录因子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个凝胶密封胶Re Sure Sealant用于阻止成人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放置后角膜切口处液体的泄漏。在该产品获批之前,白内障手术后密封泄漏角膜切口的唯一选择是缝合。   “FDA已经批准像ReSure的凝胶产品用于密封身体其它部位小的切口,如肺部,但

  有关眼药水含防腐剂的微博一度在网上热传,那么哪些眼药水含有防腐剂?应如何使用呢?沈阳晚报记者采访了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专家认为,5 毫升以上眼药水多含有防腐剂,因此,不能将抗疲劳眼药水当作润眼剂,一出现视疲劳、感觉不舒服就滴眼药水,长期使用会对眼睛甚至角膜产生损害。   记者走访了

  4月29日,CFDA发布公告,又有93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这93项行标包括:强制性标准28项,推荐性标准65项。  加上今年2月1日公布的93项行标和1项修改单,今年CFDA已经颁布了两批共186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42项,推荐性标准144项,还有YY 04

  12月8日,Nature刊出了一期关于再生医学的特刊。其中包括7篇综述,分别介绍了再生医学的历史性事件、3D打印技术、干细胞与神经再生、I型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相关政策、跨学科协作等相关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到Nature网站阅读全文。   正如Nature特刊主编Herb Brody所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肽类分子抵御多种疾病,改善人类健康!分享给大家!  【1】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细胞渗透性多肽嵌合物来促进机体伤口愈合  新闻阅读:Designing a novel cell-permeable peptide chimera to

 伤口内部的电场和电流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能够引导细胞迁移到愈合的伤口中。电场刺激许多细胞的分布、迁移和分化,例如角膜表皮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皮肤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趋电性或向电性。多年前就检测到了人皮肤伤口上出现的电场和电流,现在的新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定电流的变化,例如非损伤微

  三叉神经痛(TN)是功能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普遍表明,生活在对不可预知的疼痛发作的恐惧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最近研究表明,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类型,在面部疼痛综合征中,总的TN年发病率在12.6/10万~27/10万之间保持不变。不同性别患者,TN的年发病

  十年之前山中伸弥等人为干细胞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十年之后,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经历了技术改进与临床应用的热恋期,又经历了欺诈背叛的起伏期,就像是陈奕迅的那首歌一样,愈久弥香。虽然这一技术如今未及CRISPR那么火热,但上半年依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iPSC再生出完整皮肤系统  Bio

  知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小岳岳),曾发微博倾诉和求助:他饱受着严重干眼症的痛苦折磨,试过多种治疗都见效甚微。小岳岳表示,谁治好他的干眼症就以身相许!  干眼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眼部角结膜干燥症。干眼症是由于眼结膜组织病变引发炎症,出现泪液分泌量减少、泪液成分改变、结膜松弛引起泪膜不稳定

生物电镜样品选材办法如下: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Golgi complex)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为意大利细胞学家高尔基Golgi于1898年用银染办法在神经细胞中发现。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三种基本成分组成即扁平囊泡、小泡和大泡,多位于细胞

有人认为亚洲人更容易患有非瞳孔阻滞因素导致的原发性慢性房角关闭,但是这一假设的理论依据不足。因此,本研究意在对比非瞳孔阻滞因素导致的中国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aPAC)和原发性慢性房角关闭(cPAC)患者在虹膜根切术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特征。  我们将先后发生的病例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急性组包

  今天,“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在沪举行。蔡司医疗在本届会议上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准分子激光系统MEL90 和升级版的全飞秒激光系统  --SMILE3.0。  蔡司同时展示了由VisuMax全飞秒系统、MEL90和CRS-Master组成的屈光手术平

   封面故事: 南太平洋中的溶解铁  本期封面所示为整个南太平洋中溶解铁的一个三维视图。深海热液喷孔是铁(能够限制海洋生产力的一种必要痕量元素)的一个重要来源。最近的研究工作对人们长期所持的一个观点提出了质疑。该观点认为,从这种喷孔排放出的铁大部分都被在距离其来源很近的地方从海水中除去了

  4月16日,中国器官移植开创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教授夏穗生16日下午2时在武汉辞世。家属遵从老人遗愿捐献其角膜,并向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献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医学研究。夏穗生教授(资料图)同济医院供图  夏穗生1924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殷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台3d打印机怎么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