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敬畏天地,是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论》)

  【鉴赏】 在浩瀚的天空中,众星相随旋转,太阳和月亮轮流将光辉洒 向大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着出现。阴阳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在荀子的时代,阴阳可以指天地、寒暑、晦明、动静等具有对立属性 的事物。阴阳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自然现象,比如寒暑变化就有了春夏 秋冬,晦明变化产生了白天黑夜,冷热空气交锋形成雨,高低气压碰撞产 生风。有了风雨的广施博洒,万物才得以生存发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那么“和”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西周末年的 思想家史伯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这里的“和”是指不同的 事物互相融合而产生了新的事物,只有单一的事物是无法形成新事物的。 荀子的“和”与此相类,比如太阳、地球、月亮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而产生 了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日月,地球上就没有昼夜之分,一年中 也没有四季的变化,还会有那么丰富的物种吗? 当然不会,整个地球将会 是一片寂静荒凉。同样道理,如果世界上只有单一性别,万物就无法延续 生命。

  荀子的“和”还有和谐有序的意思,自然界中的万物都遵循着各自的 规律,各司其职,节然有序,世界才能和谐平衡。大海通过水循环给陆地 上生物提供淡水,还可以平衡陆地上的温度;森林作为各种生物的栖息 地,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宝藏,并能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但今天,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大海受到严重污染,森林被过度砍伐,一切 已超出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和反常,雪灾、旱涝等 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大自然不再按照原本的规律运行,人类饱受破坏生态 环境所带来的恶果,这是生态环境的失和。我们再来回味荀子的“万物各 得其和以生”这句话,就能明白尊重自然规律,顺时而动,始终对天地自然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多么重要了。

  “万物各得其养以成”,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食物链,俗话说“大鱼吃小 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人类和植食性动物是以绿色植物或其子 实为食,而绿色植物需要阳光帮助它进行光合作用,还要有适中的温度, 雨水的滋润,泥土中的营养,为其传授花粉的蜜蜂,才能开花结果,绿色植 物、蜜蜂和人类就构成一条食物链。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食物链就会 遭到破坏,就是不得其养了。

  今天我们所说的“和谐”已经不仅仅指自然界,而是涵括了各个方面: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只有“和而不同”,既不重复别人、人云亦云, 也不强求他人与自己一致,只有包容差异,人类才有可能和自然和他人和 谐相处,才能永续发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有关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的抽象叙述。抽象叙述的语言名相不会等同宇宙恒常存在的

“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植物、动物。万物本来没有名称,为了沟通、方便区分,人类给万物命名、贴标签。所有的命名、名词、名相都只是虚设的标签。名称、标签只是个代号,并不等同万物本身。

广义的,包含未显相的宇宙本体,称为“空无”,和已显相、能观看得到的万有、日月星辰。

“空无”含藏无比巨大的能量,能演化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所以“空无”就是天地、太阳系的源头。显相的有形有相的天地、太阳系能进一步演化出植物、动物、人类、万物,所以称为万物之母。

所以要常常从“空无→能演化出天地日月”,以观察出宇宙本体“空无”的奥妙。常常从“有形有相的天地日月→能演化出植物、动物、万物”,以体悟天地的浩瀚伟大、造化之妙。

不管是宇宙本体、未显相的空无,或已显相出来的天地、日月星辰、万有,统统称为。空无与万有,虽名相不同,却都是的一体两面,只是未显相或显相而已。两者都非常的玄妙。

太玄妙、太玄妙了,远非一般人所理解那般。是世人所知各种玄妙的总源头,真是太玄、太奥妙了。

注:文中的“”字分两大类:

1.  一般字体的道是指:道理、法则、规律、真理、道路。这是一种抽象的叙述、诠释。

2.  加粗的字:是用来代表宇宙本体(未显相),有时也涵盖由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天地、日月星辰、大自然(显相)。这是实相的代号。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或者,方便您阅读本站内容!

今天是 3·12植树节

一草一木皆是生命,经过四季变幻

春发芽,夏开花,秋落叶,冬沉睡

又是一年,又是一次轮回

大家都说,这一年太难了

人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心存敬畏的人,有做人的原则,

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敬它的包容,敬它的苍茫,敬它的威严,

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与无穷耐力。

古人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天地万物对人有养育之恩德。

离开了阳光、空气和水,

对天地万物怀敬畏感恩之心。

人敬畏天地,善待大自然,

就会得到大自然的厚爱与馈赠;

反之,就会受到天灾人祸的严惩。

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

中国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道家主张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因为它有荣有枯,有收有藏,

并且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摇篮。

大地充满了智慧和精妙,

它给我们食粮,给我们智慧,

给我们丰厚的回报,也给我们厚重的责任。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甚至敬畏自己。”

学会让步,学会妥协,学会敬畏。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它平和温暖;

左右好自己的心情,让它轻松愉快。

世人心存敬意,放下俗念,

与天握手言和,天也欢喜;

拿住尘心,与地和谐相处,地也欢喜;

与世间所有温柔以待,人也欢喜。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可是当自然灾害,病毒……来袭的时候,

我们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义,

宇宙万物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作为生存在一个星球的万千物种之一,

我们又增长了一岁,地球也老了一岁。

人类确实真的该长大了,

要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今天植树节,期望不止今天

我们都能常怀一颗敬畏之心

行事有约束,心中有信仰

守在规矩中,居在方圆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畏天地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