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的人不讲广东话的吗?


改革开放前深圳本地语言比例和分布(载入宝安县志):

客家话占56%,粤语占35%(当年宝安县政府还把新移民深圳的基围人的母语基围话也统计进了粤语,还有一些地方土语也被统计进粤语),大鹏军语占9% (大鹏半岛上主要语言为大鹏客家话,宝安县政府把大鹏当地的客家话也统计进大鹏军语中,实际当年宝安县客家话人口占原居民总人口六成以上)。

深圳原住民语言分布(包含宝安、南山的新移民基围人语言)

●龙岗-坪山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现龙岗区和坪山区的布吉、南湾、坂田、横岗、龙岗、龙城、坪山、坪地、坑梓、龙田、马峦、南澳、葵涌等地。龙岗客家话北面和东莞客语,东面和坪山、惠州客语连成一片。

●龙华客家话:跟龙岗客家话在语气语调上有差别,但是大致一样,可以流畅沟通,主要分布在今龙华区全境的龙华、民治、大浪、观澜以及今福田区上梅林、下梅林等地区。

●罗湖-盐田客家话:是原特区内盐田大部分区域和罗湖部分区域居民的日常交流用语,主要分布在现罗湖区的布心、草埔、泥岗、罗芳、莲塘、大望、梧桐山、西岭下、水库新村和盐田区的沙头角、盐田、中英街、梅沙等地。此片区的客家话南面与香港北部新界的客语相通。

●大鹏客家话:大鹏半岛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大鹏客家话,其次是大鹏军话,大鹏客家话属于龙岗客语的分支,跟盐田、罗湖客语、香港新界客语有词汇上的差别,主要分布在葵涌、南澳、大鹏等地。

●西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宝安区的石岩大部分、西乡部分地区以及南山区的蛇口、西丽、沙河、大冲等地,光明新区亦有白花社区和红星社区等纯客家话社区。

注(深圳罗湖、福田、南山三区的客家话分布如下:从东部长岭村开始,连接莲塘,西岭下,罗芳,梧桐山大部分村,大望,水库新村,布心,草埔,泥岗,上梅林一部分,下梅林,沙河大部分,蛇口,西丽大部份村,直到西部的同乐村形成一条带状分布)

●大鹏军语:属于古代北方驻军语言,其地域分布范围主要在深圳最东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和南澳两镇。

●围头话:围头话被当地人称为“当地土话”,围头话居民大部分原籍江西,部分祖籍安徽、河南等地,属于历代中原居民南迁至深圳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方言,主要通行于现深圳市福田区和罗湖区部分地区。

●基围话,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从广州、东莞、番禺、南海等地移民过来的基围人所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南山的大新、白石洲及宝安区的新安、西乡、福永、沙井等地,使用人口1.6万。

●粘米话,是一种客语和闽语的混合方言,主要分布在深圳东北面的坪地、坑梓部分地区,使用人口数百人,属濒危语种。

●宝安粤语:主要分布在深圳西部一带及南部部分村落。其地域范围包括原特区外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公明、松岗五个镇和光明街道以及罗湖、福田部分区域,代表语言是沙井话和公明话。

●南头话:其使用人口在南头地区大概只有5000人左右。南头话的代表点是原南头城内原居民所讲的话—“南头九街话”。“南头九街话”的使用区域是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的一甲、关口、田夏、冲下、龙屋、陈村、北头等自然村庄一带。

●疍家话,属于深圳的船民土语,主要分布在南山的的蛇口、大新和宝安西乡、沙井等地,另外,罗湖、福田、盐田都有零散分布。这些方言使用者主要是来自福建海上渔民的后代,现会使用人口极少。

何为深圳客家人呢?为什么深圳的后来移民基围人不属于客家人?

客家人其实是一个族群的称呼,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迁徙,几乎所有的中国族群都是经历过历代迁徙而发展至今的,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而深圳西部的基围人也是属于移民人群,现在也是深圳的本地人群的一类,但是他们就不叫客家人,即使基围人移民到深圳时间比客家人晚几百年。

深圳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深圳的中部、东部和北部等占深圳70%左右的地区。如盐田区、龙华区,龙岗区、坪山区全境,以及大鹏新区、罗湖区部分和宝安的石岩,南山的西丽、蛇口,白芒,福田的梅林等地。

客家人进入深圳,最早在宋元时期,如福田梅林、宝安的石岩、观澜、龙华、布吉、大鹏等地一些村庄。形成稍有一点规模的是明代中晚期,如俗称的横(岗)龙(岗)坪(山)葵(涌)地区。龙岗赖姓和坪地萧姓等,就是此时期迁至。坪山坑梓黄姓的黄朝轩于明末自惠州府归善县白马碗窑村迁入江边村(今深圳坑梓)一世始祖立业 ,二世祖黄居中于清朝康熙三十年创建洪围 。而龙岗区较早的客家围田丰世居则建于明永历16年。

客家人大量迁入深圳是在清朝初年,从嘉应州和惠州府来的最多,移民大潮持续到嘉庆年间。

至今,深圳还保留有大量记录客家人的文物古迹如 客家民俗博物馆、甘坑客家小镇、南水村史博物馆 、宝安黄麻布古村、观澜版画村、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 、龙华麒麟博物馆 ,南山长源客家炮楼、大冲村大王古庙、大芬油画村、茂盛世居、鹤湖新居、大万世居、龙田世居、环水楼、田丰世居、赖恩爵将军第、陈烟桥故居、洪围、曾生故居、璇庆新居、南岭炮楼、贵湖塘老围 、民治村史馆、新乔世居、观澜古墟、鳌湖老村 、福田世居、西埔新居、廻龙世居、梅冈世居、长安世居、大田世居、荣田世居、丰田世居,玉田世居,长隆世居等。

文化艺术方面,黎围舞麒麟、大船坑麒麟舞 、客家凉帽 、盐田山歌、龙岗皆歌、龙岗舞龙、盐田舞龙、石岩客家山歌,客家云片糕、客家茶果、坪山麒麟舞,沙头角鱼灯舞等都是深圳客家人的宝贵遗产。

『广东人为什么不看广东卫视?粤语差点成为国语是真的吗?最早的东莞,在遥远的北方?“粤”一开始并不是指广东?珠江竟然是一条国际河流?』

说起广东,大家首先能想到哪些呢?改革开放、粤语、粤菜、某吉凉茶……近期还有“吃福建人”的段子。在这些之外,广东有许多不为大家熟悉的“冷知识”,平时所接触可能还有许多错觉。为了更深入、立体、有趣地认识广东,大地理馆精心准备了一份“广东二十大冷知识”套餐,它或许会刷新你对广东的传统认知。

1、广东的意思是“广南东路”简称,“广”来自汉代所设“广信县”

清代学者蒙起鹏在其编撰的《广西通志》中说:

广东、广西,舆地堵书不言得名之义,或云粤东在湖广之东,粤西在湖广之西,故名广东、广西,无明之可证。窃谓广者,指广信言之也。

意思是,前人的地理著作并没有把广东广西得名原因讲清楚,有的人说广东的意思是“湖广(湖南湖北分治前的称呼)以东”,广西在“湖广以西”。蒙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他他接下来道出了“广”的真相——来自汉代设立的广信县:

县名广信者,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永安七年又立交广二州,广州之名始于此。所以名广州者,因刺史治在广信,乃取县名之一字以为州名耳。

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2、广东的简称“粤”跟“越”是同一意思,一开始并非专指广东

古代中原人将东南沿海诸多族群泛称为“百越”,粤和越通用,字面意思是“人”。随着中原文化在东南地区的传播,各地因地理环境不同,也衍生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渐渐地,江浙一带称吴越、福建一带称闽越、广东一带称南越。

到了唐宋,越一般专指浙江一带,浙江绍兴设立了越州,广东则为了与浙江区别,专门以粤代之。不过,粤一开始指的是岭南地区的广西、广东,甚至包括越南,随着越南脱离中国,粤代指两广——广西区域称粤西、广东区域称粤东。李彦弼在《八桂堂记》中说:“湘水之南,粵壤之西,是为桂林。”桂林是“广南西路”治所,“粵壤之西”,简称粤西,后来代指广西。后来的文人普遍认可这种指代,如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便有《粤西游记》一文。

|广西与广东在中国的位置|

3、古代早期,广西比广东更发达,城市人口更多

秦代沟通长江流域和岭南的通道,是从广西打开缺口的,那里是漓江和湘水的分水岭,同时也有一条天然的通道——湘桂走廊,这里也是沟通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灵渠所在,而广东北部没有这样的便利通道。这样的地形,使得广西更早地接受中原文化。

元代之前今广西地区设置的州、郡、县等数量明显多于广东。如北宋广南西路有九个州,广南东路有5个州,南宋这两路的数字分别是10、4;元代,广东开始发力反超:今广西有12个路,广东有13个路。从此,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上交通的凸显,广东的海洋优势日渐显现。

4、广东母亲河珠江水量是黄河的6倍,而且是一条“国际河流”

珠江之名源于广州河段中有露出水面的海珠石,最早指的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水系的总称。珠江从源头到入海口,干流总长不到黄河一般,但以流量而言,年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是黄河的6倍。

|珠江流域水系和地形图|

珠江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沾益区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香港、澳门,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较少被人关注的是:珠江其实是一条国际河流,其流域大部分在我国境内,面积为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发源于越南广宁省平辽县北部,称淇穷江。

5、广东有三大方言:粤语、闽语、客家呈“三国演义”格局

粤语以省府广州为中心,占有主导话语权,使用人数最多,说粤语的人群形成的民系因以旧广州府为中心,所以称为广府民系;客家话使用者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粤北山区,粤西及其他地区也有小片或零星分布部;闽语主要分布在粤东南沿海、粤西南雷州半岛,东部的潮汕片接近福建省的闽南方言,西部的雷州半岛闽语接近海南省闽方言,其他地区还有小片闽语方言。

图源:《中国语言地图集》标注:大地理馆

6、中华民国差点以粤语为国语,是谣言,是谣言,是谣言

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传说:“民国初年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说的是国民政府1913年公开投票选定官方语言,当时广东籍议员占半数,他们支持粤语,北方议员多支持北京话,双方票数持平。最终,孙中山先生为顾全大局,力劝同乡,奉北京话为国语。这样,粤语以一票之差败给北京话而未能晋升成为国语。

这则传说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其实除了粤语,还有“四川话一票之差成国语”“福建话一票之差成国语”“湖南话一票之差成为国语”等类似的段子。

民国刚成立后,仿效西方国会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袁世凯掌权后解散参议院,成立正式国会,分上下两院。两院议员为120名,其中广东只有3人,而非占大多数。而且,这些议员并非决定国语的人员。确定官话“国音”的是另一个机构——教育部读音统一会。

|天安门广场孙中山画像|

语言学家黎锦熙的文章《民二读音统一大会始末记》,详细记录了1913年制定国音和注音字母的过程,读音统一会成员由80人人组成,其中由教育部任命50人左右,其余为各省推举代表,其中广东代表4人,江浙籍贯的有25人。为公平起见,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并不是每个会员一票。一省一票制的情况下,即便会议代表有私心,也不可能左右某个方言成为国语。

7、“湖广填四川”的“湖广”跟广东没太大关系,主要指两湖向四川移民

湖广一词,始于元代的湖广行省。湖广行省管辖着今湖北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以及湖南省、广西的大部分区域。很多人以为“湖广”是湖北湖南和广东广西的合称,其实“湖广”从一开始就跟广东没关系,这里的“广”是从广西而来。

到了明代,广西独立建省,同时仍保留湖广省的名称。湖广的管辖地相当于今湖南、湖北二省,不再辖有带“广”的广西。清康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湖广省分为湖广左司、湖广右司,到了公元1667年,湖广左司改名湖北,右司改名湖南。

元代湖广行省,系包括今两湖和广西的地名,后来广西划出,但名称没改,延续到清代。清代的湖广总督,是历史上重要的机构,全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这里的湖广不包括广西,而是只有湖北和湖南地区。

清代湖广总督中的“广”,其实只是惯性的延续,其实跟广东和广西已经没有太多关系。明末清初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主要是从湖北、湖南向四川盆地移民,当然不排除,有少量人口来自贵州、广西,少量来自广东北部山区——但这个移民运动的命名,跟两广没有关系,主要指的是两湖地区。

8、改革开放前深圳前身不是渔村,县城历史1300多年

回顾深圳的发展之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小渔村变特区”。“深圳是小渔村”其实是纯粹误读。远的不说,当时深圳的前身叫做宝安县,那里至少有一座县城,不是在渔村基础上起步的,这座县城始于1953年,驻地是深圳镇。再向前上溯,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设立了新安县,驻地在今深圳南头。1300多年前,东晋设立的东官郡,行政中心(郡治)也设在深圳南头古城。作为深圳的前身,宝安县的沿海地区一定有渔业经济,但小渔村再多,它们也不是深圳市的前身。

新编《宝安县志》称:“自鸦片战争后,深圳成为中国与英租地港九相毗邻的边陲小镇。”国家领导人、深圳市官员在讲话中,也说深圳当年是“边陲小镇”(从常识的角度讲也值得商榷,但比小渔村说法更科学一些)。21世纪初,媒体人不知不觉又将“小镇”偷换概念成小渔村。

《广东通省水道图》(局部图)标注有深圳墩台,并标注“深圳汛”,这是最早的“深圳”标注

9、 香港得名的原因很可能因为香料运输,而香料主产地为东莞

目前发现的史料,九龙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世宗嘉靖31年(公元1552年)应槚所著边疆军事志书《苍梧总督军门志》。香港名称最早见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至1619年)郭棐所著《粤大记》一书,其中一幅《广东沿海图》标注了香港地名,当时是一个村落。英国人根据沿海疍家话的描述,将香港岛所在音译为“Hong kong”。唐代香港地区归东莞县管辖,宋元时期东莞地区出产香料。香港岛,港湾众多,成为为转运香料的集散地,香港很可能因此而得名。到了清代,香料运输业衰落,香港才变得沉寂——这一带当时比较荒僻,所以成为走私和海盗活动的聚集地。

10、“省港”一词中,“省”指的不是广东省,而是广州

在珠三角地区,“省港”“省港澳”是常见的名词,很多人误以为这里的“省”指的是广东省,其实它指的是广州,是“省府”“省会”的简称。早期国内还没对外开放,广州和港澳常有贸易合作,久而久之形成“省港澳”的说法。

|省港大罢工宣传画报|

明初建立的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一般简称广东省,从此广州称为为省会、省城。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罢工运动,称为省港大罢工。香港和广州两地,每年都举行一项叫“省港杯”的足球赛事。

11、 广州位于沿海地区,但算不上是滨海城市

在很多人的印象和认知里,广州是个滨海城市。但是从地理和历史发展来看,广州城市是个依赖于珠江发展起来的城市。2200多年来,广州城区一支位于珠江沿岸,并没有一寸海岸线。历史上最早的广州,指的是一个大区,那时的广州城叫番禺县,城址在今广州老城,而不是今天的番禺区噢。今天广州管辖区域的南郊,有一段海岸线的,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南沙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属东莞管辖的。

|广州、南沙、东莞位置关系|

传统的广州不是滨海城市,但未来的大广州,很可能将变成真正的沿海城市。

12、最早“东莞”在北方,广东东莞前身叫“东官”,很可能是盐场名

广东东莞名满天下,很多人并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山东也有个东莞。东汉时期《汉书》的《地理志》中,最早记载了“东莞”:“琅邪郡有东莞县。”这个东莞县设置于西汉。而广东东莞,可查最早来源是设置于西晋时期的“东官郡”,位于今深圳南头古城附近。再往前上溯,东官郡一带在汉代是“东官盐场”。

|东晋时期的“东官”|

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唐代在南头古城设立东莞县,到了宋代将驻地就在今东莞市。而东莞地名很可能是从“东官”发展而来,而后来才有的莞香,是因东莞地名而得名。

13、澳门“Macau”并不是外来词,而是对沿海“妈阁”即妈祖庙的音译

《七子之歌》词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是在救亡年代为凝聚爱国情怀而作,有其时代背景。实际上“Macau”的得名是来自本土文化,而不是外来文化。澳门所在地,因盛产蚝且有港湾,而被称为蚝镜澳,港湾外又有十字门,故合称澳门;关于澳门得名还有一种解释:1557年,明朝在香山县(澳门属香山县管辖)设提调备倭巡辑,俗称守澳官衙门,简称澳门。明代租借澳门后,葡萄牙人就将当地常见的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妈祖阁”翻译为“Macau”,在对外的文件中,它就成了澳门的外文地名。

|葡萄牙文地图上的澳门|

14、海南省从明代到1988年,属广东省管辖

明朝时海南岛设立的琼州府隶属广东省,管辖海南岛及周边岛屿,以及西沙、南沙群岛。海南地区虽长期归广东管辖,最北端跟广东大陆地区只有12海里相隔,但其语言文化跟珠三角地区差异甚大,但跟雷州半岛的主体语言倒是同出一脉,同属闽语支系。这是因为历史上下南洋的福建移民在这里或逗留或定居所致。

|明末清初荷兰人绘制的广东省地图|

15、雷州半岛是中国第三大半岛,文化跟海南更接近

雷州半岛南北约140公里长,东西约70公里宽,面积7800余平方公里,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为我国三大半岛,是中国大陆(自然地理层面,不是政治意义的)的最南端。雷州半岛跟海南岛一样,主流的方言为闽南语支系,与福建文化渊源颇深。也就是说,雷州半岛的大部分人并不讲广东省说得最多的“粤语”,即俗称的广东话。

|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与海南岛位置关系|

16、改革开放后,广东曾有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海南

说起经济特区,很多人只知道深圳。改革开放推进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条文,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其中4个跟广东有关。

|1988年,海南省挂牌成立|

深圳、珠海、汕头至今仍属于广东管辖。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挂牌之前,海南省和海南特区是广东的下辖区域。

17、中国五个“直筒子市”,广东占了两个,地级市直接管辖镇

我国各种城市中有一类十分特殊,俗称直筒子市,指的是不设区、也不辖县和县级市的地级市。这里说的是,作为行政区的区,而不是开发区、高新区、地方政府自行设立的区。这种“直筒子市”有五个,其中广东有两个:分别是东莞市、中山市。双11来了,经常网上购物的童鞋应该会收到许多这样的发货地址:东莞市XX镇、中山市XX镇——地级市下方直接管辖是镇、街道,这就是直筒子市。除了东莞、中山,另外三个直筒子市是嘉峪关、儋州、三沙。

18、广东目前是人口第一省,是人口过亿的两省之一

许多人觉得第一人口大省是河南,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两省的人口数量为1.1169亿和1.0005亿人。从2006年开始,广东这项数据已经连续13年排名全国第一。不过,这个数据中,广东的外来人口近3000万,是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省。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9、广州和深圳GDP占全省近1/2,经济不平衡大于江苏山东浙江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第一经济大省。自1989年起,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不过,广东省内经济地理格局极不平衡,最突出的特征是:全省经济发展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2018年数据为例,GDP总量最高的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GDP总量比重为64.6% ;深圳、广州的GDP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为46.6%。这一经济地理现象,被网友形象地称为“四大天王带着一群小弟”。经济总量第二、第三、第四的江苏、山东、浙江,在区域发展上,比广东相对更为平衡。当然,这三省也有自己的不均衡,所以广东的区域不平衡只是相对而言。

20、广东人不爱看央视,也不爱看广东卫视,春晚收看率全国最低

2017年春晚结束后,以省为单位的收看率出炉,结果呈现出从北到南逐渐递减的现象,东北三省以超过80%的比率排名前三,收视率最低的区域是广东、广西和海南。除了春晚,央视其他节目的收视数据中,广东也是收视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广东人除了不爱看央视,也不爱看广东卫视,原因是:广东卫视内容是面向全国外宣的普通话播音节目,广东人最钟爱的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粤语频道。而因为与香港的地缘、文化渊源,珠三角地区能够较早地收看到香港地区的节目,明珠台、翡翠台等在广东地区拥有较大观众群,本地南方卫视等频道制作的粤语节目也非常受广东人青睐。

阅读这些文章,获更多冷知识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人是不是都会说粤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