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八福的画到哪里找

  导读:马太福音第五章 之一

  弟兄姊妹,早安!今天我们来灵修马太福音第5章。我们教会到底?基督徒到底应该怎样?教会到底怎样归正和复兴?每个基督徒如何面对复杂的和幽暗的?马太福音第5章会给我们清晰、深刻、精确的答案。所以,越读马太福音,越读马太福音第5章,越读登山宝训,就越会给我们带来最深最深最深的激励!愿神的灵动工能使我们热爱主耶稣在山上给我们的宝训!

  当我们来看登山宝训的时候,要很清楚知道:这不是指我们遵行了耶稣颁布的律法,才可以进入天国,这不是进入天国的条件。这乃是说一个被上帝的灵、被主耶稣来到的新时代所转化的群体,他们会流露出怎样的、品格和行为;他们会怎样来践行从上帝而来的公义。上帝的梦就是要在地上实现天国的样式,上帝要在地上来显现出天国的性情和样式。我们的主祷文也迫切,愿神的国降临,愿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而这一切无不与登山宝训关系密切。

  ,人人都可以做梦,可以去拍电影,一个基督徒歌唱家可以去鸟巢开演唱会,但未必每个梦都。当我们来到上帝的异象中,我们看见上帝这样锲而不舍的要求,的的确确是天地之间最有,也最值得为之不息的异象。

  我们从马太福音第5章当中就看出,主耶稣非常清晰告诉我们一个蒙他呼召的人有什么样的生命品格;他们怎样进入这个发挥光和盐的果效;他们怎么处理他们的内心和怎么处理与人的关系。以至于这一个群体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力,能够越来越像基督,流露基督,效法基督,从而会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这是何等荣美、何等激励人心的一种展示,所以这是一个荣美的神的百姓群体的灵命画像。

  我们从主耶稣的讲论来看。耶稣看见许多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这正是拉比的教导姿势,而“门徒”被称为“跟随者”和“学习者”以及“践行者”。真正的门徒不只是在课堂学习,乃是以整个生命扑入,然后活出,从而能在拉比带领下,负之轭。

  而主耶稣接下去就谈论“八福”。“八福”的排列有一个深刻、整齐的顺序,也有着上帝所命定的一系列台阶。藉着这样的展示,我们就很清楚基督徒的灵命到底如何。

  1.“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一个心里贫乏,自认为属灵上破产的人或者他在各种境遇中陷入困境,从而学会了谦卑的人,他才能够来愿意以上帝为他的,也愿意来寻求上帝,这就是我们常说“人的尽头,神的起头”。也正是林语堂说“人力尽则天心见,径路绝乃风云通”。所以,上帝会赐给他福分,而这福并不只是,而是与神和好、满足、灵里平安这样一种状态。不在于外在境遇,而在于从神的眼中所认定是有福的,而这种福是夺不去的。因为天国已经被神大大赐予。

  2.“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太5:4)这样的人因着亲近神,让神成为他们的富有,所以他们就会为着的罪而、哀恸,也会因着人不遵守神的律法而忧伤、哀恸。所以,他们就如主耶稣没有佳形美容,,满面沧桑,而这样的人必得上帝的安慰,因为神亲自擦去他的。弟兄姊妹,想一想,教会是神眼中的瞳仁,他不会让人摸他的眼球,上帝也会擦去教会中每一个哀恸者的眼角的,这是何等的抚摸!

  3.“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5:5)正因为为罪深深忧伤,所以他们就会成为流露出温柔性情的人。温柔并不是罗马帝国所强调的美德,他们所在乎的是强掠、粗犷、暴力和;但是圣经所强调的是向神降卑、顺服,承认自己的不配。一个温柔的人是因为他有内在的生命活力:一棵枯干的草是刚强的,但是实质上也是的;一棵翠绿的草是温柔的,但是却有最强的,能够把阻挡的巨石顶开。所以,温柔的人有福了,他们必会承受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正如旧约的百姓承受了迦南。而真正有内在生命的人,他们会承受天国,承受上帝给他们的属灵福分。

  4.“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于是,温柔者就渴望进一步来寻求神给他们的义,也寻求上帝自己神的义和藉着耶稣基督临到百姓中间的这种临在的状态。他们藉着切慕神也切慕神的同在,从而他们就越寻求神,越知道自己在义上的污秽和破产,从而内心深处越饥渴。以至于诗人在诗篇63篇可以说“你的慈爱、你的义比我的生命更好”,从而能够既披戴了神的义,又能在品尝到义的,也靠着神的灵活出这义,从而能让神的国和神的义在生命中结合。

  5.“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因此,这是一个被神触摸过的人,被神的笑脸帮助过的人,被神喂饱了的人,他们必然就会怜恤人,也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蒙了神的义和爱,从而愿意能够去怜恤人,愿意为人代祷,也愿意去成为一个让别人得神怜恤的使者。

  6.“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饥渴慕义的人到了山顶,就真正与神面对面,领受了作为一个爱的使者去进入这个世界让人们蒙怜恤这样的使命。因此,他们就会成为清心的人,真正清心的人是专致于一,也就是牢牢记得自己的使命,心里装着神。正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神,他们才能够以与神面对面为满足,也能够在与神的面对面中得见神的光照和容颜,从而也能清晰明白自己的污秽和不洁。从而也因着得见神而愿来领受神的使命、神的性情、神的托付和神的差遣。所以,清心专注于异象的人,也是专注于使命的人,更是专注于神本身的人。他们在与神的交接中,内心深处深得饱足,从而也能够带着这样的清心和赞叹而活在神的眷顾和差派之中。

  7.“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真正的清心并不是关上门,只是忙着自己神的同在,乃是他们清晰领受到这一位神是以马内利的神,愿意与罪人相处,愿意把爱流露出来,愿意以慈悲与人分享,也能真正因着愿意分享从而成为一个蒙福的人。所以这样的人就会进入到这个世界,带着心灵的和平去使人和睦,使人和睦就是做着让人与神和好,让人与人和好的工作。我们一般称之为peacemaker,就是他们会成为一个和睦的制造者,和睦的缔造者,也会成为和平之子。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是因为神以他们为神的儿子,他们流露了神那样和平的性情,从而也能够进入这个世界成为和平的使者;也能去与神和好,与人和好;也能与神无争,与人无争,;也能真正去把这样的和平带给周围的人。

  8.“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10)他们把和平这样带给周围人的时候,反而会容易被世界所逼迫。这是因为他们也常常会受到这个世界的,也会在这个世界中让人看到这种品格,世人会说这是多么的可笑,因为这个世界并不会这样的品格。这个世界喜欢的是、粗壮有力、“枪杆子出政权”等,喜欢的是权力斗争,喜欢的是“无毒不”,喜欢的是那种超人和耀眼明星般的夺取。但一个真正为神所触摸过的人却愿活出这样的品格,因此他们会被这个世界羞辱和逼迫。

  非逼迫不足以见证天国的品格和样式,所以,主耶稣就说为义受逼迫,这样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见证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基督而受辱骂,受逼迫被毁谤,这样的人也是有福的,应当欢喜快乐,因为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主耶稣很清楚把门徒纳入到先知行列,也让我们看见天国,也让我们看见盯着天国而活就可以活在这个世界,因着有神,就能,因着有基督,就能做门徒。

  我们一起来祷告:“天父上帝,谢谢你让我们开始读登山宝训,也开始读八福,让我们看见一个有了基督生命的人应该有怎样的性情,愿你使我们流露这样天国的品格,活出神的国和神的义来,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我们不能,但你能!愿你引导!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跟小约翰一起读马太福音01 | 终于来了(马太福音第1章)

  跟小约翰一起读马太福音02 | 你愿去朝见吗?(太二)

  跟小约翰一起读马太福音03 | 旷野中的大复兴(太三)

  跟小约翰一起读马太福音04 | 神国拓展(太四)

【太五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祂跟前来,」

    ﹝文意注解﹞「这许多的人,」是指一般群众,他们跟随主,只是为着好奇想看神跡,或为得医治(路六17~19),或为吃饼得饱(约六24~26),而来拥挤主耶稣(可五31)

    ﹝灵意注解﹞耶稣上山坐下,可表征基督被高举升天坐宝座;门徒到祂跟前,表明跟随主进入属天的境界,并且和主面对面交通。

    ﹝话中之光﹞()只为着神跡奇事而跟随主的人,主不将祂自己交托他们,因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二24~25)

【太五2】「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文意注解﹞「他们,」主耶稣教训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群众,而是有心跟从祂上山,且到祂面前来的人(1)

    ﹝话中之光﹞()凡不肯出代价的人,就得不着主的话语,他们即使是听了,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太十三10~16)

【太五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原文字义﹞「虚心」灵里贫穷;「有福了」快乐,欢跃,可称颂。

    ﹝文意注解﹞「虚心的人,」指心灵深处觉得虚空,今生的一切无何能满足自己,因而转向,追求神和属神事物的人。

          「天国是他们的,」动词『是』字为现在式,指他们因抛弃俗世的虚空,转而追求属天的事物,所以现在就可以活在天国的领域里,经历天国的实际。

    ﹝话中之光﹞()不是『自以为有』的可进天国,乃是『自以为无』的才可进去;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彼前五5)

          (十二)信徒天天需要与圣灵合作,让圣灵挖去我们心中的石头(罪恶),使它成为谦卑痛悔的虚心(路八13)。这样,神的种子种到你心里后,才能给种子充分发展的机会。

【太五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文意注解﹞「哀恸,」指跟神表同情而有的哀伤,包括:对于自己的犯罪失败,对于圣徒的冷淡退后,对于教会的分裂荒凉,对于世界的邪恶败坏,对于世人的刚硬不信,在在都觉得忧伤哀痛。

    ﹝话中之光﹞()不曾哀恸的人,不知道甚么叫作安慰;神的安慰不单是言语,而且是实际的,惟有经历过的人才能领略。

【太五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文意注解﹞「温柔的人,」就是不为自己奋斗,与世无争的人──对于今世的权利和享受,抱持着退让的态度。

    ﹝话中之光﹞()温柔的人不但对自己无所求,对别人也无所求,满足于神的安排;这样的人,不只胜过别人,且也胜过自己。

【太五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文意注解﹞「饥渴慕义,」指如饥似渴地羡慕自己的行事为人能合乎神公义的要求。

          严格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人能达到神公义的要求,只有主耶稣才是真正的义者(约壹二1);所以正确的『饥渴慕义』,乃是追求主自己作我们的义。

    ﹝话中之光﹞()自义的人是主所定罪的(路十八9~14),所以不要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义,而要「饥渴慕义」。

【太五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文意注解﹞「怜恤人,」即同情和体谅别人,乐意给别人所不该得的。

    ﹝话中之光﹞()我们对待自己应该严苛,对待别人却要宽大、怜悯。

          ()当我们看见人就觉得人可爱,很想把主的恩典也与他共享,这证明我们里面也有了主的怜悯心肠了,这时我们才可以算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

【太五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文意注解﹞「清心的人,」指心里清洁的人,他们的心里没有掺杂,除神之外,别无所求所慕(诗七十三25),单纯要神,专一地渴慕寻求神自己(诗四十二1~2)

    ﹝话中之光﹞()看见神的路在于「清心」──心单纯、专一,就能看见;心若偏于邪、不纯,就会陷在黑暗里。

          ()在与神相交里,圣灵日渐调整你的心,洁净你的心,一直到别的事物在你心里渐渐蒙胧暗淡下去,主的形像却清楚地照进来。这时,你的心就像一泓清水,又像对准主的照相机;你对主的印象,就越来越深、越清楚了,这就是『看见神』(来十一27)

【太五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文意注解﹞「使人和睦,」指在人群中间不但消弭争闹对立的情形,且更进一步产生和谐相爱的关系。

          「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神是和平的神(林后十三11),所以,『使人和睦』就是作神自己所作的事,也就是叫人在我们身上遇见神,这样,当然人要称我们为『神的儿子』。

          ()人享受了主耶稣,而祂就是和平的君(赛九6),当然就使你能开始与神和好(西一21~22)。人越与神和好,也就越能与人也和好,并把别人也带进和睦的灵中。这时,你就有分于神儿子和睦的职事,也就是有了神儿子的标记。

【太五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文意注解﹞「为义受逼迫,」『为义』是指为着神的旨意(就是神所看为『对』的事情),不顾那些在黑暗权势底下之人的反对与威吓,坚决持守真理与公义,因此而遭受他们的逼迫(彼前三14)

    ﹝话中之光﹞()前节『使人和睦』,是指我们如何对待别人,而本节「为义受逼迫,」是指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不与世俗随波逐流,不和黑暗、不法、不义的世界妥协,就难免不遭受逼迫。这样的人,乃是活在天国的实际里面,所以主说:「天国是他们的」。

【太五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文意注解﹞十一、二节一面可当作第十节的更详细解释,如此马太五章就只有『八福』;另一面也可当作不同类型的逼迫:前节是为『义』受逼迫──为着不肯有分于世人的邪恶而受逼迫;本节则是为『主』受逼迫──为着不肯否认信仰与主名而受逼迫;这样,马太五章就共有『九福』。

    ﹝话中之光﹞()世人在恨我们以先,已经恨主了;他们既逼迫了主,也要逼迫我们(约十五18~20)

          ()说谎和毁谤乃是迫害基督徒很普遍的方法,世人无法抓住真信徒的把柄,只好捏造事实;凡过来说,我们若不讲真话,就是变相的迫害别人。

【太五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文意注解﹞「应当欢喜快乐,」原文有『大大地快乐』的意思。

    ﹝话中之光﹞()基督徒的道路,若有逼迫,反而是福,因必得属天的赏赐;若一直亨通平顺,反而有问题。

【太五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背景注解﹞古时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是『矿盐』或『井盐』,那些盐块从矿场或井里挖出来时,就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在这石块的外层包着一层盐。犹太人在吃饭时,右手拿着菜,左手握着盐块,用舌头舐盐以取味。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等到盐块的咸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原先的盐块就成为石头了,于是随手弃置,这些盐份用尽的石头就任人践踏了。

          在古老的传统中,如果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后再回头时,在蒙接纳回到会堂之前,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会堂的人用脚踩在他身上。有些基督教团体也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凡被教会法规驱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纳归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门口,对走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

    ﹝文意注解﹞「你们是世上的盐,」『盐』的主要功能是调味并杀菌,我们在这世上具有双重的功用:

          「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失去功用的基督徒,在神面前是无用的仆人,也不能受世人的敬重,反要被他们取笑、践踏;当主再来的时候,他们要被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太廿五30)

    ﹝话中之光﹞()盐能调味防腐;基督徒具有盐的性质,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恶。正常的基督徒,可以令周围减少发生不正当的事。

          ()基督徒就是被『基督化』的人。他身上的味道,不是天然的,乃是出于基督的;像酱菜的味道是出于酱汁的一样。基督徒无论在那里,都应该活出基督,发出基督那义、爱、光、圣的味道来。

【太五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文意注解﹞「你们是世上的光,」『盐』是重在说到我们的性质如何,而『光』是重在说到我们的行为如何。

    ﹝灵意注解﹞「城」是由许多建筑物集合而成的,故它象征教会集体的见证,表明教会惟有建造在一起,才能大大地发挥光的功能。

    ﹝话中之光﹞()盐是我们的实际──十字架杀死的功效;光是我们的见证──彰显基督。

【太五15】「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文意注解﹞「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十四节是说光『不能隐藏』;这里是说光『不该隐藏』。

    ﹝灵意注解﹞「放在斗底下,」斗是木造的量器,用以量取粮食,故它象征生活的挂虑;灯放在斗底下,意思是信徒被生活的问题所扣住,以致遮蔽了亮光。

          「是放在灯台上,」灯台是放置灯的正当器物,它象征见证主的生活。前节的『城造在山上』,是指基督徒站在属天、高超的地位上;本节的灯『放在灯台上』,是指基督徒站在正常、合乎体统的地位上。

          「就照亮一家的人,」前节的『城』是给在城外的人看见的,本节的『灯』是给在家里的人看见的;这表明基督徒的光,不单能照亮人的『外面』,还能照亮人的『里面』。

    ﹝话中之光﹞()基督徒是盐,又是光;但我们这盐可能失味,我们这光也可能被扣在斗底下,因衣食生活的问题而熄灭。

【太五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文意注解﹞「天上的父,」这词说出神是我们属天生命的源头。我们若遵着这属天的生命而活,就必有生命的光(约一4;八12)照在人前,而人们也会在我们身上看见神的彰显,因此便归荣耀归给神(彼前二12)

    ﹝话中之光﹞()主在这里把「你们的光」和「你们的好行为」当作是同一件事,这说出:

【太五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原文字义﹞「废掉」拆毁,败坏;「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

    ﹝文意注解﹞「我来要,」表明祂来到这世界乃是有目的的。

    ﹝话中之光﹞()主来成全律法和先知,说出丰满的基督乃是整个旧约的总和与实际(西二17)

          ()今天神已经将那全备使人自由的律法放在我们里面,写在我们心上(来八10),也就是基督活在我们里面,带着恩膏在凡事上教训我们(约壹二27);我们遵祂而行,就是成全律法和先知。

【太五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原文直译﹞「我实在告诉你们,到天地都过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过去,直到都成功了。」

    ﹝原文字义﹞「废去」过去,(17节的『废掉』不同字);「成全」成就,成功,变成,(17节的『成全』不同字)

    ﹝文意注解﹞「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指旧天旧地都过去了的时候(启廿一1),意即到永世里。

          「都要成全,」十七节的『成全』和本节的『成全』意义不同;十七节是指补充律法,使其完全;本节是指成就律法,使律法中一切的要求都得着实现。

          主的意思并不是说律法不能『过去』,乃是说律法要等到『成全』、『成功』了,才能过去。主耶稣来到地上,既然已经实现并成全了律法(西二14),所以律法的仪文规条,在基督徒身上就都成为『过去』了,我们若是再回头去遵守安息日、割礼等规条,就表示基督的救赎并不完全。这样,基督就与我们无益了,我们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五2~4)

    ﹝话中之光﹞()律法有其权威,它的效力不会过去,直等到它的一切要求得着了成全。

【太五19】「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原文字义﹞「废掉」解开,释放,取消,(17节的『废掉』不同字,也与18节的『废去』不同字)

    ﹝文意注解﹞「所以,」这两个字表明本节是由上文引出的结论。

          「废掉这诫命,」『这诫命』不是指旧约的诫命,而是指主耶稣所填满、所提高、所成全的诫命,相当于后面经文中的『只是我告诉你们』(2228343944),亦即主耶稣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信徒不可等闲看待主在本章所说的话。

    ﹝话中之光﹞()人在天国里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主的话遵行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若要在天国里为大,我们就必须重视主所说的每一句话,不单自己「遵行」,也要「教训」别人去遵行。

【太五20】「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文士』是当时犹太人中的旧约圣经教师,也就是律法专家,大多数是法利赛人(参阅太三7注解);他们的义是指履行律法规条所得的义,也就是律法上的义(腓三6)

    ﹝话中之光﹞()天国的原则绝非不讲义,乃是须要「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故是讲求更高的义。

【太五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文意注解﹞「有吩咐古人的话,」就是神在古时借着众先知晓谕列祖的话(来一1)

    ﹝话中之光﹞基督徒不只不可杀人,也不可自杀,因为自杀也是杀人的一种行为。

【太五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背景注解﹞「地狱的火,」『地狱』一词来自希伯来字Gehenna,原为耶路撒冷城外一处深谷的地名,古时又叫『欣嫩子谷』(书十八16)。那里原是外邦异教徒拜摩洛时,用来焚烧自己儿女的地方(耶七31)。后来犹太人改用来焚烧犯罪者的尸首,和一切不洁的垃圾,所以该处的火经常不止息。圣经以此为背景,用来形容将来地狱的刑罚,乃是不灭之火的刑罚。

    ﹝文意注解﹞「只是我告诉你们,」这是主耶稣以天国君王的身份,订定天国的律法。

    ﹝话中之光﹞()传统的、传说的(『你们听见』),都是外表的、字句的;只有神儿子直接的启示(「只是我告诉你们」),才摸着属灵的实际。

【太五23】「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文意注解﹞「祭坛,」是献祭之处;犹太人藉向神献祭,蒙神赦罪,得神悦纳。

    ﹝灵意注解﹞在祭坛上献礼物象征靠着主耶稣的宝血,进入至圣所来与神交通(来十19)

【太五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文意注解﹞注意,主在这里并没有说谁对谁错,因此,即使是弟兄因为误会而无缘无故的怀怨,也应当尽力去解决。

    ﹝话中之光﹞()通常会『怀怨』的人,表示他的灵命比较幼稚;灵命较长进的一方,虽然自己没有错,也要主动去同弟兄和好。

【太五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文意注解﹞「告你的对头,」指廿三节里向你怀怨的弟兄。

    ﹝灵意注解﹞「还在路上,」意即当我们还活在世上奔走天路的时候。

    ﹝话中之光﹞()『救恩』的门不是永久开的,「和息」的门也不是永久开的;我们必须趁还活着的时候,解消所有的冤仇。

【太五26】「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话中之光﹞()亏欠迟早总得还清,我们若不在路上解决,就是到了监里仍须解决,所以越早解决越好。

【太五27】「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文意注解﹞「不可奸淫,」这是旧约十诫中的第七诫(出廿14;申五18);『奸淫』是指夫妇以外的性关系。

【太五28】「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原文直译﹞「...凡是为满足自己的情欲而去看妇女的,在他的心中是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文意注解﹞「看见,」指特意去看,为着某种目的去看。

          在这里主并不是定罪正常的性感觉,因为正常的性感觉和婚姻并不是罪,而是圣洁的(来十三4),是出于神的创造;主所定罪的,乃是用情欲的眼光特意去定睛注视妇女。

    ﹝话中之光﹞()淫念乃是奸淫的动机和原因;天国子民不仅不可有奸淫的行为,并且连奸淫的念头和存心也必须铲除。

【太五29】「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文意注解﹞「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人许多的罪恶是从眼目的情欲来的(约壹二16)

          「就剜出来丢掉,」主的意思是要我们竭力对付那能导致犯罪的因素,并非要我们真的去『剜眼』,因为即使剜了眼,仍有可能再犯。千万不要把主在廿九和卅节的话,照字面遵行。

    ﹝灵意注解﹞『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三5)

    ﹝话中之光﹞()我们必须好好对付、消除奸淫的因素,否则将来会受主的惩治。

【太五30】「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文意注解﹞『手』是人犯罪的主要工具,主不是叫我们真的砍掉右手(有人为了戒赌而砍掉十个手指头,后来赌瘾发作,仍照常去赌),主的意思是叫我们有对付罪恶的决心,并且不惜出代价去对付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太五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太五3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文意注解﹞「为淫乱的缘故,」暗示不贞洁是惟一准许离婚的理由,因为任何一方不贞洁的行为,是破坏了夫妻一体的事实。

【太五33】「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原文字义﹞「背誓」伪誓,发假誓;「起誓」用誓言宣告,设限,筑篱。

    ﹝文意注解﹞旧约的律法容许人向神许愿,但要谨守所许的愿(民卅2;申廿三21)

【太五34】「只是我告诉你们,甚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

    ﹝文意注解﹞「不可指着天起誓,」『指着』是说依赖某人或受某人的支持,或诉诸一个人或一样东西作见证,证明起誓者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人起誓乃是因为自己的话语不足取信于人,而企图以自己对天、地、神(35)负责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诚实。其实,天是神的座位,地是祂的脚凳,耶路撒冷是祂的京城,这些都是属于神的,我们并没有资格利用它们来支持我们的誓言。不但如此,连我们自己的头(36),也由不得我们作主。我们信徒若是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知道我们对甚么都负不了责,我们就不会起任何的誓了。

【太五35】「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祂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太五36】「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文意注解﹞「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意思是连我们自己的头,也归神管理,由不得我们自己作主。

【太五37】「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或译就是从恶里出来的)。」

    ﹝文意注解﹞话语的目的乃为表明事实。当话语与事实越相近时,话语就越简单。我们信徒的话语应该简明、坦率、诚恳;如果我们的话语比事实多一点或少一点,就表示我们或多或少具有谎言的成份。撒但是那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因此,那些多余的话,都是出于那恶者。

    ﹝话中之光﹞()「是」和「不是」,这二者之间不可通融;不然,我们就不能在地上为主作见证人。

          ()基督徒平时说话要诚实可靠,是就说是,不必加进甚么东西;不必请天、地、神来作见证,也不必说我是基督徒所以不说谎(说我是基督徒以争取别人的信任,也含有起誓的意味在内)

【太五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文意注解﹞旧约的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出廿一24;申十九21),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

    ﹝话中之光﹞()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意即公平的报复就不获罪;别人先敲掉你的牙是罪,你还过来敲掉别人的牙便不是罪。

【太五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文意注解﹞「不要与恶人作对,」『恶人』是指恶待我们的人,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恶待时,不要凭天然的生命有所反应。

          「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挨打而心里面没有忌恨,才能转过左脸再给人打;这不是我们人的忍耐、修养所能作得到的,必须是出于神的生命才能作到。

    ﹝灵意注解﹞『打脸』象征羞辱。信徒应当超脱到一个地步,荣耀、羞辱、恶名、美名(林后六8),都摸不着我们。

    ﹝问题改正﹞注意:主这一段话(38~41)并不是教导我们『不抵抗主义』,也不是叫我们不须要防备恶人的恶行,乃是教导我们要认识在我们里面神的生命,遇事要让神的生命作出反应,而不凭天然的生命行事为人。同时,这段话是对基督徒说的,千万不要随便告诉不信的外邦人,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羞辱,并且对人、对己均无益处(参太七6)

    ﹝话中之光﹞()世人争的是谁先打人,后打人的乃是合法的自卫;但基督徒不但不先下手打人,甚至是不肯还手。

【太五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文意注解﹞「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里衣』是指一个人最贴身的财物,也是一个人最合法的享受(连穷人也要穿里衣),故这是指别人无理的剥削。

    ﹝灵意注解﹞『剥衣』象征失去隐私。我们为着基督的缘故,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四9),甘心乐意丧失生活行为的隐私权。

    ﹝话中之光﹞()人要拿我们的里衣,是绝对没有道理的;我们给他外衣,也是绝对没有道理的。基督徒是不讲道理的。

【太五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背景注解﹞当时罗马帝国政府有权要求人民服务,或征收财物作为公共用途;如罗马兵丁『勉强』古利奈人西门背耶稣的十字架(太廿七32),在原文与「强逼」同一个字。

    ﹝文意注解﹞「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被人强逼走路,这是丧失自主权,身在别人的权下,由不得自己。

    ﹝灵意注解﹞『强逼走路』象征意志的折服。我们信徒的心应当柔和谦卑(太十一29),不为自己坚持甚么。

    ﹝话中之光﹞()世上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十三1),所以顺服人的权柄,也就是顺服神。

【太五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文意注解﹞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六21)。这里的意思不是要我们不分皂白的施舍,而是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话中之光﹞()你的财物并不是属于你的,是神托付你管理的。

【太五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文意注解﹞「当爱你的邻舍,」这话引自利十九18;「恨你的仇敌,」这是引自当时拉比的话。『邻舍』泛指与我们有接触往来的人,『仇敌』则指与我们作对的人;爱邻舍、恨仇敌,这是人之常情。

【太五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文意注解﹞「要爱你们的仇敌,」我们信徒要超越天然的爱恶感情。一方面,我们固然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十二9),绝不可与恶人同伙(弗五7);但另一方面,我们却要爱罪人的灵魂,存心怜悯。

    ﹝话中之光﹞()人的爱(原文phileo)是相对的爱,受环境的支配,只能爱可爱的对方;神的爱(原文agapao)是绝对的爱,所以能够爱不可爱的人。

【太五45】「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文意注解﹞「天父的儿子,」这词表明我们信徒有神的生命和性情,像祂在自然界中所表现的一样,对人应当没有差别待遇。

    ﹝话中之光﹞()神爱那些恨祂的,祝福那些咒骂祂的,施恩给虚伪与不正的人;神的爱在我们里面,岂能容许我们以恶报恶(罗十二17)呢?

        ()神的儿女该效法恩典的神所作的事;神将人所不该得的给人,我们也将人所不该得的给人,并且多于他们所不该得的,这就是叫作基督徒。

        ()『照』的动力是在日头里面,不是在人里面;爱的力量是在神的里面,不是在我们的里面。神的爱是不受人情况的影响的。

【太五46】「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文意注解﹞「税吏,」被罗马政府雇用来向自己同胞征税的犹太人,他们被视为罗马的走狗,为一般犹太人所唾弃,等同罪人(太十一19);本节意指即使是罪人,他们也爱那爱他们的人。

【太五47】「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我们信徒和不信主的罪人的分别,是在于我们有神的生命,可以不凭着天然生命的爱恶对待别人。我们若活在神的生命里,就能爱我们所不能爱的仇敌。

    ﹝话中之光﹞()爱那爱我们的人,这是罪人的反应;向与我们亲近的人请安,这是外邦人的反应。若是作基督徒,也不过作得这样,就非常低而容易,和不信的人没有分别。

【太五48】「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话中之光﹞()「像天父完全一样,」这句话暗示我们只有凭着天父的属天生命,才能达到完全的地步。

        ()主对天国子民该有光景的结论是「要像天父完全一样」,这说出天国的律法无他,乃为完全彰显神的丰满,就是神儿子完满的见证。

【天国子民的人际关系】

【基督徒所该有的反应】

    五、被反对、被逼迫,反倒爱他,为他祷告(44)──胜过情感的爱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里的八福是哪八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