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2000多阶的魔方吗?

我们的第一期周报就这样青涩又猝不及防地与大家见面了!

对于关注、点赞、转发、加入比特魔方微信群的每一位朋友,我们都是当做自己的股东来看待。既然要对股东负责,就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所以我们决定:

比特魔方小团队未来将固定在每周日,以周报形式和你聊聊我们一周都做了些什么。

PS:沃伦·巴菲特老爷子每年给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写一封公开信,我们每周都会给你写一封,有没有感受到我们的币圈速度?

咳咳咳,言归正传,首先请我们的发起人 @王兴 (币乎昵称第二个区块) 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上周的进展:

(一)在上周群分享基础上,开展“写文互动赢暴击奖励”活动

上周末的微信群分享圆满成功,分享文字稿、全程语音在第一时间正式发布:

点击免费领取分享文字稿:

《链游,能治哪些病?(上)》

《链游能治什么病?(下)》

分享语音欢迎加入比特魔方微信群领取:添加美女运营官微信siyuan_2002,备注:比特魔方。

分享之后,我们为微信群内4名群成员合计6篇总结文章提供暴击、奖励和转发,尽可能让小伙伴们获得知识、收益双丰收:

其中获得500万币乎暴击奖励+简书超赞奖励的有:

Mr小行:《【比特魔方王兴分享】之从传统手游痛点看链游机会》

获得2000万币乎暴击奖励的有:

《手游行业到了瓶颈,链游带你弯道超车——听“比特魔方”分享会有感》

《《加密剑与魔法》里面的淘金机会》

马蜂小鲜:《【手游到链游,这条曙光之路我们还要走多远】~~参与【比特魔方】分享会有感》

@淑女:《比特魔方,真第二区块——王兴》

@小行执笔走天涯 《【比特魔方王兴分享】之从传统手游痛点看链游机会》

(二) 在比特魔方币乎官方账号上发表原创文章5篇如下(截止目前在各个平台共获得2000+赞):

1《Cocos-BCX生态起航,我们存在哪些赚取COCOS的机会?》

2《从传统游戏到链游,Cocos-BCX如何布局?》

3《比特魔方|攻略:玩儿转《暗黑小镇》看这篇就够了!》

4《脑洞大开,复盘集换式卡牌游戏Relentless(原僵尸战场)的设计过程》

5《加密剑与魔法 如何打造一身毕业装(武器篇)》

同时,我们的成员们还主动为自己加码!这样的成员真的好少见有木有:

团队成员发表链游相关文章5篇如下(截止目前在各个平台共获得2000+赞):

1《Cocos:请让区块链游戏更像游戏》作者:我要写本书

2《「币圈深度评」为什么游戏/电竞有意义,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区块链游戏? || 「比特魔方」第一期分享总结》作者:何思源

3 《可以给你装备确权的Cocos-bcx,你会喜欢吗》作者:吃野猪肉

4 《链游能治哪些病》(上)、《链游能治哪些病》(下)作者:第二个区块

同时由小羊爱理财完成了比特魔方每日微文内容,其中包含区块链游戏最新资讯、cocos活动资讯、最新游戏动态。

三,在内部制度建设上推进以下工作:

如何高效、通畅地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价值呢?比特魔方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1 每日评估团队每个成员和每份工作量大价值以及机会成本。并已经着手进行第二次工作内容框架迭代。

2 团队成员 @NowGofree提出一整套包含激励、团队运转、发展策略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将融合其他人意见之后用于第三次组织框架迭代。

四,授权链比特威廉在微博号Cocos小队长转发比特魔方文章

我们和@链比特威廉 同为@Cocos-BCX的内容节点,鼓励合作共赢,经讨论授权@链比特威廉 在微博转载比特魔方的内容。

忙碌的一周之后,我们商讨了下周的主要工作:

1 推进第二次工作内容框架迭代和第三次组织框架迭代。

2 思考更普遍有效的团队和社群激励思路。

3 寻找能够稳定提升内容输出水平的办法。

4 组织一次社群活动。努力与尽量多的社群成员进行一对一沟通,理解大家的入群诉求。

加入这个团队以来,小编我每天都是打了鸡血的创业状态。虽然非常辛苦(此处要求老大给加双份鸡腿),不过一想到是为了游戏事业,就觉得有趣且动力满满啦。

之所以展示周报,是因为我们希望,@比特魔方 不只能给你提供资讯和内容,还能够让你从我们的经验、教训、感悟中有所收获,也能和我们一起体会探索的乐趣。

以上,比特魔方努力在路上......

比特魔方,BitMoreFun,一个低调务实的小团队。

关注游戏,关注数学与无限,关注理性与探险。

不止于区块链投资者,不止于链游玩家。

我们是链游世界发展的探险者。

欢迎关注,与我们一起走一程。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09:02 编辑 2.3 三盲各阶段分析与指导
下面根据第一章讲的【观察】【转化】【思考】【拧动】这四个方面,对盲拧二步法练习的不同阶段做一个大概的分析和指导意见。篇幅较长,看烦了的话看自己所在的阶段就好。下面这部分含个人主观看法比较多,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如果有争议欢迎跟帖讨论。(四步法不在讨论范围内,现在二步法方法和理论都很健全不建议学四步法。)

学习小循环处理上,很多入门者其实是倒在了编码过程上。在这阶段的练习也要注意“复盘”,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用打乱公式,如果DNF了就再睁眼睛拧一把看看是哪里出问题了。另外刚入门的时候建议多做棱角分开的练习,现在用的计时APP或网页上都有“棱块训练”及“角块训练”,很方便,熟练了之后再整体练习。
       记忆过程在这时候可能只能用联想字母配合死记硬背的方法,能想出词组的就联想,想不出来的就硬记字母。因为这一阶段记忆会比较久,用读音或者划线的方法很难长期记住
       还原过程中主要是要熟悉基础公式,棱块建议直接学彳亍法顶层24条基础公式(见),因为公式并不难背,特别是在速拧基础好的前提下。角块如果背不下来公式可以考虑用op法入门(见),会轻松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就算使用op法,【转化】编码时也一定要一对编码为一组去想,便于后期转彳亍

首先在记忆过程,【观察】部分应该已经初步熟练,在小循环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地完成【观察】,相比而言【转化】过程的不熟练会显现出来,因为全联想+死记硬背的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在某一编码上卡比较久,非常影响连贯性,导致编码要记好几遍。这时可以开始初步尝试“记角读棱”的方式,这一方法的优点在这篇的1.3小节讲过了。“读棱”可以尝试在教程的基础上自己整理一套双音调版拼音法(见),

双音调版拼音法性价比较高,整理练习难度都不高,很容易上手。而“记角”在这一阶段可以先不必整理联想词,实战想到什么就先用什么,什么词性都可以但有图像的名词更好。因为这个阶段还比较慢,整理378个联想词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还原过程中的【拧动】部分,棱块还是继续熟练顶层24条基础公式以及setup,在这阶段练习过程中尽量要把所有setup都固定,最好是自己整理出来。在【思考】部分,可以先不去管setup和公式之间的消步,但要努力尝试在setup的时候就去想之后的色相以及对应公式,尽量做到setup和公式无缝连接,甚至可以适应放慢手速去做到setup+公式的连贯。关于角块,如果背公式不吃力的话建议这个阶段就尽早开始使用彳亍法(见),不要过于依赖op法,练习彳亍法的注意事项和棱块一样,但是角块因为有三个色相,所以彳亍法角块比棱块要难。

       这个阶段已经完全脱菜了,再进步一点就可以表演了。记忆过程的【观察】部分应该可以做到

小循环借位连贯,【转化】部分应该可以做到拼音读棱已经初步熟练,记忆时间可能会在1分左右;还原过程的【拧动】部分应该可以做到初级公式完全熟练不用想,在这个前提下【思考】能力也可以解放出来,能做到setup+公式基本完全连贯,假设每条公式做4秒,公式间愣神的时间按平均1秒算,8-12条公式的还原时间应该在40-60秒。
记忆过程的【观察】部分可以开始试着做扫码练习(见)。【转化】部分读棱应该已经初步熟练了,角块需要开始整理联想词了(见),如果近期没有高盲或者多盲的打算,整理378个联想词就可以了(注意把元音eio都换成辅音更容易组词),还是比较轻松的。然后找时间把联想词像背英文单词那样背一下,可以加快熟练过程,练到看到一对字母1秒能反应出来是什么联想词就暂时够用了,【转化】部分的熟练对于记忆整体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还原过程的【拧动】部分棱块可以继续使用24条基础公式,但是一定要做到setup+公式的肌肉记忆,包括大部分setup和公式间的消步也要处理掉;角块在这阶段强烈建议开始使用彳亍法,背公式不吃力的话可以将角块公式加到54条。【拧动】熟练之后,可以开始重视【思考】部分的练习,要开始做这一条公式时提前思考下一条公式怎么做,刚开始会很不习惯,但是这一点对于提升还原过程的连贯性非常重要

       这个阶段盲拧已经初步小成。纯【观察】扫码应该可以在15-20秒完成,【转化】中读棱完全熟练、记角可能会比较拖时间;【拧动】中棱角彳亍公式应该完全熟练,【思考】应做到做这一组编码时能回想起下一组编码的公式。
       记忆过程的【观察】部分应该继续进行扫码练习来寻找快速记忆的感觉。【转化】部分的主要问题会落在记角的联结上,联想词应该已经初步熟练,应该

开始尝试快速编故事而不是停下来将编码联结的方法。读棱没什么难练的,多练就好了。在这阶段记忆应该努力做到“一遍过、不反复、不复习”,如果能达到这一要求记忆想出30秒都难。
还原过程的【拧动】部分应该开始接触818,强烈建议先背440,背完440差不多可以sub60,然后再背378。因为440的优化思路是“短”,从公式长度和分类细化上都很有优势,基本上可以一步优化到位,如果是UF缓冲的,推荐我之前做的UF440教程(见),目前来看大家的反馈都还是比较好的。而378的优化思路是“顺”,优化方向是RUD流手法,这样一来公式的长度就会加长,步数在12步以上都算正常的。经过2-3步的setup之后不容易看出原公式和转换机公式的联系,这就带来了理解上的难度。并且目前并没有特别好的RUD流公式体系,纯RUD体系学习难度较高。在背了一部分818之后,一定要加大练习量保证公式熟练,这样才能把【思考】部分解放出来,在【思考】部分保证做这一条想下一条的能力。

       目前来说到sub60基本就是nr50了。这个时间段的分段应该是记忆20左右,拧动30左右。纯【观察】扫码应该可以在12-15秒完成,【转化】中还是记角的联结问题影响比较大;【拧动】中818应该440或378已经初步学会,并且初步熟练保证可以提前思考下一条公式。
       【观察】部分还是要继续通过扫码练习追求快速观察的极限,要

注意对小循环、翻色和奇偶处理的连贯性,尽量不要因为遇到这类状态而放慢扫码速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编码过程相关的新技术,sub60之后可以开始了解一些可以在还原过程中减少一条公式的新技术,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反编法处理奇偶变换(见)。【转化】部分要开始有观察与转化并行的意识,当然前提还是记角读棱方法的绝对熟练,必须要有大量练习作支撑才可以。
如果先学440的话,在这个阶段【拧动】部分应该开始学习整理378了,对378的整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虽然说目前378的优化思路是RUD流手法,但是不要盲目进行RUD全优化,这样的一个体系会非常难练习,任何不考虑练习难度却极致优化的体系都是耍流氓,这种体系都是给大佬准备的。所以入门时还是可以考虑一些LR层的8步9步基础转换机,或者是带F层的setup,目的就是在保证大概RUD流优化方向的前提下,尽快整理完一个适合自己上手练习的378体系,而且有些公式的选择要等到后期RUD手法熟练了才能挑得出来。接着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818,从而在【思考】部分可以保证【拧动】时的全连贯,如果发现自己没法做到拧动的连贯,甚至可以放慢手速去保证连贯性,和速拧的慢拧是一个道理。
       (有时我自己做慢拧练习保持大概4tps的手速,完全连贯也能30秒完成拧动,因为盲拧平均10条公式,按一条公式12步算才120步,并且棱块公式还比角块公式要短,实际用818完成一次盲拧的平均步数应该在100左右。)

       我目前就是在这个阶段,到这个阶段正常应该可以自己发现问题了,这个时间的分段应该大概是记忆15还原25。纯【观察】扫码应该可以在12左右秒完成,【转化】仍然还是记角联结的问题最大;【拧动】中818应该完全熟练,并且可以保证大部分衔接都没有停顿。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连贯、连贯、还是连贯。(这个阶段当然要继续优化818和记忆,但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想进30无论记忆和还原都要非常连贯完全没有停顿才可以。只要全连贯,公式差一点也能进30,周闯大佬一堆转体公式全连贯也照样进25。)
       其实还有一个事情前面没有提到过——还原过程越快,记忆负担就越小。这个很好理解,其实就是记忆提取间隔变短所以就不容易忘了,前面没提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这个福利才大大体现出来,只要818足够熟练快速还原棱/角,那角/棱的空间记忆甚至还在脑子里,还原的熟练在这阶段可以明显辅助记忆
【观察】部分还是要继续扫码练习,遇到特殊状态要完全不减慢速度。在818熟练的前提下,如果觉得小循环拖速度可以考虑无视色相的借位方式,同时调整一些借位习惯以适应快速扫码(见),努力做到扫码时间进10。【转化】部分要有并行处理观察和转化的能力,练习在维持纯【观察】扫码速度的前提下尝试进行编码【转化】,保持连贯不要因为转化而放慢扫码速度。甚至可以尝试一些多线并行的方法,比如方胜海大佬说他偶尔读棱的时候可以整理(联结)角块记忆,这就相当于观察棱、读棱、整理角三条线并行,确实比较难,但并不是不可能,我少数时候也可以做到,说明这个也是可以练习的。另外拧动时的思考部分也可以利用起来,这个下段说。
【拧动】部分818一定要完全熟练,翻色和奇偶的处理方法也要成体系(奇偶处理还是建议大家用反编法,大部分缓冲都用得上),可以继续进行优化,但要保证优化后体系快速熟练,体系不熟(做某条公式愣神)是很难进35的。【思考】部分还是要保证连贯连贯连贯,如果还原体系很熟练的话,【思考】部分应该有余力去整理一下记忆,比如说刚开始拧棱块的时候可以回想一下角块的第一组编码,大部分忘角的原因都是角块的第一组提取不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阶数最多的魔方是多少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