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风云3怎么防止家族内部的互相谋杀?

到这里本系列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卡佩家族的成员,虽然也叫腓力,不过他并不是1066中的“法兰西岛伯爵”腓力一世,而是其曾孙子腓力二世。在前面英王亨利二世和理查一世的部分,小腓力已经多次出场。腓力二世加冕为法王时,继承到的领地数量,几乎可以说是到了法王的低谷水平。诺曼底、安茹、阿基坦、加斯科涅,几乎半个法兰西都不在他的统治下。而腓力要面对的,则是一个强大的金雀花王朝。好在金雀花家内部并不团结,给了腓力与之周旋的机会。从前面的篇章中已经有所提及,腓力二世和金雀花家的每一个王子,都有或深或浅的联系。他和一些王子,比如小小亨利和杰弗里,可能始终都算的上朋友。和理查,也许曾经是朋友,也许一开始就只是在互相利用,而最后无疑成了敌人。至于和约翰,恐怕两人一开始就不过是为了各自利益才走到一起。那么在接下来的部分,就让我们把前篇结束的时间往回调34年,从腓力二世的出生开始,重新以法王的角度看一看,第三次十字军以及卡佩家和金雀花家争斗的故事。由于时间线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在法王篇的前半部分中,如果该事件在英王篇中已经提及,就会叙述的简略一些,把重点放在事件的分析上。至于理查死后,腓力继续与约翰之间的斗争,以及法王和其他人之间的一些事件,就留到以后的后篇再说。

1187开局腓力二世,几项固定特质其实都还可以,而且自带敏锐

一、十五继位平南北,三载戎马美名传

那么首先我们从腓力的出生开始,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件足以影响英法双方格局的事情。前面已经提到,腓力是路易七和他的第三任妻子、香槟的阿德拉的独子。在腓力出生之前,已经40多岁的路易七有4个女儿,却始终没有一个儿子能够继承他的王位。他和埃莉诺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掌控布洛瓦、香槟的两个兄弟,这两兄弟的父亲是前英王斯蒂芬的哥哥西奥博尔德。而路易七和康丝坦斯的两个女儿,年长的玛格丽特已经和英王太子小小亨利订婚,将来很可能由这两人联统英法。不过随着阿德拉生下腓力,法兰西的王位有了明确的继承人,英王通过联姻继承法兰西基本不再可能。于是英法间原本一直在缓和的局势,逐渐又走上对立的道路。而这一篇中的主角小腓力,则被法兰西人称为Dieudonné,意为“上帝的恩赐”。在随后的日子里,小腓力证明了自己也确实对的上这个名号。

作为路易七的独子,小腓力在幼年时自然备受保护。然而他也并非没遇到过什么麻烦,当小腓力13岁时,在一次皇家狩猎中他差点遭遇意外。由于和自己的侍从走散,小腓力一个人在贡比涅森林中迷路。他花了一整夜寻找离开森林的路,寒冷、饥饿、疲惫几乎要了他的小命。好在一个带着炭火的农民发现了他,不过小腓力被救后很快持续高烧,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因而路易七受亨利二世的邀请前往英格兰时,还在托马斯 贝克特的墓前祈祷,希望自己的这个独子能够恢复健康。最终小腓力确实挺过了这一次重病,但是年近六旬的路易七却在返回巴黎的途中突发中风。路易七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于是他马上开始为小腓力筹备加冕典礼。在1179年的万圣节,小腓力在兰斯大教堂,由大主教纪尧姆(威廉)正式加冕为腓力二世。第二年小腓力又在老国王的安排下,和埃诺伯爵鲍德温的女儿伊莎贝拉成婚,并收到阿图瓦作为嫁妆。从此时开始,法王的权利已经开始向腓力移交。而在半年后路易七去世,腓力二世便要独自面对历史舞台上的各路对手了。

尽管路易七已经尽量安排好了权利过渡,小腓力登基之后仍然要面对许多困难。首先是法兰西的王室领地数量,在腓力一世、路易六世时期连续增长后,到了路易七这时不增反降。领地数量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了法王财政十分吃紧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此情况下,腓力二世只能和英王保持好关系。即使英格兰太子小小亨利正在和亨利二世闹别扭,腓力二世也不可能在此时介入其中。而且更不用说小腓力自己这边,还要面对他的亲戚及封臣的各种挑战,根本无暇他顾。

我以法王腓力二世为中心做了一张亲缘图,这一段涉及的很多人物都在其中,这些人的各种关系也算复杂,一些交叉的线都没有画出

前面提到过,腓力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实际是从香槟伯爵的儿子那抢过来的。而香槟伯爵亨利一世,正是腓力二世的亲舅舅。因此腓力的这桩婚姻,招致了他母系家几个舅舅的强烈不满。这几个舅舅正好以此为借口,发起派系反对法王并趁势扩张自己的势力。除了香槟伯爵亨利一世,布洛瓦伯爵西奥博尔德五世和桑塞尔伯爵史蒂芬一世也参与其中。而这几个舅舅的领地,就把巴黎围了个大半圈。除此之外,法兰西在南北两个方向的大封臣也都不安分。南边的勃艮第公爵胡格(休)三世,算起来他也是腓力二世的大表哥,趁着权利交接时的动荡,强迫部分法王的直属封臣转向自己宣誓效忠。图卢兹的雷蒙德五世几乎处于自治的状态,而且和英王的联系更为紧密。而在北边,法王腓力和弗兰德斯伯爵腓力,也因为各自的联姻关系,导致在阿图瓦及韦芒杜瓦产生了一系列的领地纠纷,双方同样剑拔弩张。

腓力二世即位后的局势图,蓝色为王室主要领地,亮黄色为腓力的几个舅舅的领地,橙黄色为其他参与反叛联盟的大贵族领地,红色为上面提到因为姻亲存在争议的地区
同样是1180年的局势图,不仅英法间实力对比差距明显,法王自身也被权臣们包围在中间

很快法兰西的各路派系就纷纷爆发了,腓力不得不分别应对几大诸侯。首先是最北边的弗兰德斯伯爵腓力,他也是几路诸侯中最具威胁的。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在路易七重病后才从巴勒斯坦返回法兰西,他还被路易七指定为尚未成年的腓力小王子的监护人。也是出于这层关系,弗兰德斯伯爵腓力才为小腓力安排了和自己侄女、埃诺的伊莎贝拉的婚事。不过在路易七死后,弗兰德斯伯爵腓力有了自己的打算,想要独立自立门户。于是他拉上了自己的内兄弟、埃诺伯爵鲍德温五世,率军南下攻打法王的领地,很快皮卡第和法兰西岛就陷入一片火海。而法王小腓力则没有在意这些瓶瓶罐罐,始终拒绝和弗兰德斯伯爵的军队正面交战,反倒在局势和舆论上占了上风。

弗兰德斯伯爵腓力,他老婆是韦芒杜瓦女伯爵伊丽莎白。腓力发现伊丽莎白给他带绿帽子,便打死了奸夫。夫妻二人关系极差,但腓力仍要凭婚姻关系控制韦芒杜瓦

接着腓力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几位舅舅,他们以法兰西太后阿德拉,和兄弟中的大哥、直接被抢亲的香槟伯爵亨利为首。他们认为腓力二世和埃诺的联姻,不仅羞辱了自己的家族,还会威胁到家族在法兰西的地位。于是他们和勃艮第公爵胡格、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结盟,打算共同反对法王。不过这个结盟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埃诺伯爵鲍德温在其中的角色实在有些尴尬,他和两边的阵营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除了法兰西境内的大贵族外,布洛瓦兄弟几个甚至还想拉上神罗的弗雷德里克一世,不过红胡子本人要处理的麻烦事也不少,对于隔壁的争端并没有太多兴趣。虽然布洛瓦家几乎包围了法王的领地,但是由于亨利一世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香槟伯爵的爵位由他的长子亨利二世继承。而此时亨利二世尚未成年,实际摄政的是他老妈法兰西的玛丽,也就是腓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姐姐。由此处于核心地位的香槟便退出了反叛法王的联盟,这个派系自然也随之解体。其他主要的参与者中,布洛瓦兄弟中的老二、西奥博尔德五世与腓力二世和解,而老三桑塞尔伯爵史蒂芬则成为新的派系领袖,继续在西南方反对法王。

桑塞尔伯爵史蒂芬,CK2中桑塞尔是该伯爵领下的一个男爵孔

腓力二世面对的反叛联盟中的最后一方,便是自己的表哥、勃艮第公爵胡格三世。腓力二世在北方避战保留实力后,便率军去了东南边的勃艮第。一方面腓力二世不可能坐视胡格将手伸到王室的封臣那里,另一方面勃艮第这个利益纠纷最少、反叛之心最不坚定的参与者也最好解决。腓力直接出兵围攻沙蒂永,很快就攻破了这座城镇,还抓到了城镇的守将、胡格的儿子奥多。这种情况下,腓力自然也就取得了对勃艮第战事的胜利。而且法王不仅用人质从胡格那里榨来了一大笔赎金,同时还迫使公爵同意放弃对王室领地的觊觎之心。

勃艮第公爵胡格三世,也是布洛瓦家的玛丽的儿子,跟法王腓力也算姨表兄弟,他的长子奥多只比法王小1岁

腓力二世与法兰西封臣的战事刚打了一年,国库已经毫无意外的见底了。为了增加王室财产,腓力拿出了很常用的一招,驱逐了领地中的犹太人,并将他们的财产收归己用。虽然不能犹太二连,但这笔资金也足以应付一时的花销。有了这笔资金,腓力在勒皮支持组建了一个军事组织,并命名为“和平兄弟会”,用来结束法兰西内部的封建战争。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腓力二世的实力比起继位之初,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到了1183年,腓力二世的两大对立阵营中都出现了重大变动。首先是北边的弗兰德斯,伯爵夫人、韦芒杜瓦女伯爵伊丽莎白去世,因此对韦芒杜瓦的掌控权就有了问题。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当然不愿意失去对这个缓冲地带的控制,但是法王腓力二世以伊丽莎白妹妹埃莱奥诺雷的名义占领了这个领地。作为对法王的回应,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娶了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并将弗兰德斯的几座城镇作为彩礼交予玛蒂尔达。不过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的这一行为,招致了他的妹夫埃诺伯爵鲍德温的不满。由于腓力和伊丽莎白一直无嗣,所以腓力指定了妹妹玛格丽特和妹夫鲍德温作为继承人。如今一个葡萄牙公主从天而降,埃诺伯爵鲍德温觉得自己的权益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害,因而加大了和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的分歧。

埃诺伯爵鲍德温,法兰西新任王后伊莎贝拉的父亲,同时也是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的妹夫

除了腓力二世眼前的弗兰德斯,另一个发生变动的阵营便是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太子小小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及弟弟理查的分歧加剧,双方最终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于是小小亨利将自己老婆玛格丽特,也就是腓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姐姐,留在了巴黎,自己率军攻入阿基坦劫掠。不过这场战事才刚打响,就因为小小亨利在利穆赞的军营中,染上痢疾不治身亡而突然结束。虽然小小亨利已死,但是英法两位国王间的争执并没有因此结束。当初作为联姻嫁妆的维克桑,成了这场争论的核心。腓力二世主张既然小小亨利去世,且小小亨利和玛格丽特的唯一一个儿子已经夭折,那么维克桑理应归还给法兰西。英王亨利二世显然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个边境重地,他希望维克桑成为英法间另一对已订婚的理查和爱丽丝间的嫁妆,这样就能保持对这块领地的控制。然而前面英王篇中已经提到,这场订婚实际就是个巨坑。只算到此时,订婚的协议也已经长达14年了。订婚的双方早就成年,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成婚。因此这样的安排腓力并不满意,不过他还要处理国内的封臣,暂时没有因此和英王亨利二世翻脸。

时间又过了一年,腓力二世的平叛工作终于到了尾声。南部战线腓力二世在和平兄弟会的支援下,战胜了桑塞尔伯爵史蒂芬以及他手下那些以凶狠著称的布拉班特佣兵。但是在北边,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再次南下,在索姆河和瓦兹河间扫荡,一直到了巴黎东北的达马尔坦。法王对弗兰德斯叛军的行为自然十分愤怒,不过他首先把气出到了王后伊莎贝拉身上。因为这门婚事当初本就是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的安排,且王后的父亲埃诺伯爵鲍德温还在弗兰德斯的阵营中。再加上伊莎贝拉一直没有生下王室的继承人,尽管小王后此时实际才刚刚14岁,腓力还是因此对她十分不满。于是他召集主教团在森斯举行宗教会议,想以无嗣、不忠等罪名废后。不过伊莎贝拉赤足敝衣,前往教堂出席审判会,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同情。被王后感动的人们前往法王的宫廷外为王后鸣不平,声音之大以至于宫廷中的人全部能听得一清二楚。王叔罗贝尔也劝法王,说如果废后意味着将失去对阿图瓦的合法控制权。腓力二世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阿图瓦,同样也不能无视宫外众多反对的呼声,遂放弃了废后的念头。

小王后伊莎贝拉,她和腓力二世订婚时才10岁,游戏里将她设定为阿图瓦的女伯爵

不过弗兰德斯的叛军总还要解决,腓力二世经过几年的积淀,实力有了很大提升。这次他并不再选择避战,而是亲率王室的军队前往迎击。弗兰德斯伯爵听闻法王带了2000名骑士后,这次轮到他不战而退了,想要返回弗兰德斯再做打算。不过法王腓力打算彻底结束自己继位后的这场动乱,选择乘势追击,最终在亚眠附近赶上了弗兰德斯的军队。两军对峙之下,决定胜局的并非法王的军队,而是他发起的外交攻势。腓力二世成功迫使自己岳父、之前已经和弗兰德斯心生间隙的埃诺伯爵鲍德温转换阵营,加入自己这边。同时他还瓦解了弗兰德斯和布拉邦特公爵亨利、科隆大主教菲利普之间的联盟,大大削弱了弗兰德斯阵营的实力。很快弗兰德斯伯爵腓力不得不向法王低头,两个腓力间达成了和平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弗兰德斯承认法王对阿图瓦拥有合法控制权,同时韦芒杜瓦也交由法王掌控,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则只保留一个不可继承的韦芒杜瓦伯爵空头头衔。平定北方后,腓力二世终于在和自己封臣的战事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调侃游戏里1066开局法王腓力一世的那首打油诗,我们已经耳熟能详:
威廉不打英格兰,多子多孙阿基坦
香槟公爵抢头衔,弗兰德斯又叛乱
王叔虎踞勃艮第,王国宣称手里攥
忽接神罗书一封,原来恶名传契丹
而腓力二世继位之初,几乎很好的演绎了一遍这形势的现实版,同样可以以诗赞曰:
为祸一方勃艮第,百年世仇英格兰
外戚专权乱朝政,弗兰德斯忙叛乱
十五继位加冠冕,富国强军提王权
三年戎马平南北,奥古斯都美名传

二、反间频施英王殒,十字东征半途还

解决内部的问题后,腓力二世开始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处理和隔壁英格兰之间的关系上。在英王篇里我们已经提到,在太子小小亨利死后,此时亨利二世正在烦恼由谁继承他的王国。英王迟迟不公开自己的决定,不给继承人加冕,也就意味着剩下的三个王子必然为此明争暗斗。而当英格兰的王子间就王位相争时,有法王介入其中也是自然而然的老传统了。腓力二世选择的切入点是布列塔尼,这块领地虽然也是安茹王朝势力范围中的一部分,但布列塔尼人并没有在文化上认同金雀花家的统治者。因此对于法王来说,布列塔尼的旧贵族,是属于比较好分化拉拢的一拨人。而且如果法王能掌控布列塔尼,那么法兰西王室将在西边获得新的港口,这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层面都有很深的意义。

于是腓力二世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牌,将布列塔尼公爵杰弗里邀请到巴黎。两人成了十分亲密的朋友,腓力还任命杰弗里为法兰西的宫廷总管。他们结成同盟后,杰弗里花了很多时间在巴黎吃喝玩乐,并与腓力商议如何反对亨利二世。不过一场意外打乱了腓力二世的计划,杰弗里在一场比武大会上身受重伤,没多久就在巴黎去世。死后杰弗里被葬在巴黎圣母院,腓力亲自出席了这场葬礼。葬礼上腓力表现得悲痛欲绝,甚至一度想要跳入杰弗里的棺材中,足见两人间的感情。杰弗里死后,腓力的第一张牌相当于废了。不过他紧接着又打出了第二张牌,争夺起杰弗里的遗腹子、尚未出世的亚瑟的监护权。腓力对此的解释是,杰弗里曾向自己宣誓效忠,自己作为宗主有权成为亚瑟的监护,并在布列塔尼行使摄政。

对于腓力将手伸到布列塔尼的行为,英王当然不可能同意。为了进一步对亨利二世施压,腓力又打出了两张组合牌,这回的争端还是那些历史遗留问题,包括维克桑的归属以及那场拖延日久的联姻。由于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向已返回巴黎的法兰西公主、小小亨利遗孀玛格丽特提亲,腓力以此为借口再次要求英王交还玛格丽特的嫁妆维克桑。除非英王让理查和爱丽丝立即正式成婚,那么维克桑仍将作为两人的嫁妆。但是这门婚事如果能成早就结成了,此时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于是腓力打出了自己的第五张牌,要求亨利二世令理查从图卢兹退军,停止攻打图卢兹伯爵雷蒙德的领地。腓力用这几张牌向亨利二世威胁到,如果英王不同意这些的要求,自己便会入侵诺曼底。但是亨利二世几时能管住自己那些不听话的儿子了?这样的条件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于是英法两家再次爆发了冲突,由于双方的拳头都不弱,对维克桑的争夺也没有个明确的结果。尽管在平定封臣的叛乱时,腓力二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但是英王亨利二世同样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战场上的指挥能力绝不比年轻的法王弱。因此腓力二世再次展示了自己狡黠的一面,继续在战场外找到了胜招。在拉拢过小小亨利和杰弗里之后,法王又“勾引”了正为失去阿基坦且没有得到明确继承保证感到焦虑的理查。这俩人很快又成了一对好基友,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就差去桃园结义了。在理查的协助下,腓力攻入贝里,和英王的军队在沙托鲁对阵。但是双方没有真的打起来,因为教宗特使到了,要求两人停战准备参加新的十字军,目标则是支援耶路撒冷王国并击退萨拉丁。既然教宗已经介入,两位国王总得给特使个面子,便达成了和平协议。通过这份协议,腓力不仅保住了自己手里的伊苏丹,还从亨利二世那里搞来了旺多穆瓦的弗雷特瓦。

腓力二世和英王达成的这份协议,约定双方停战两年。不过明面上不在交战,不等于法王不在战场外出招。腓力不停的拉拢理查,挑拨英王父子俩人间的关系。理查在阿基坦呆的也很不耐烦,一方面英王亨利二世迟迟不确立自己继承人的身份,一方面他又急于想去东方参与十字军的战争。于是理查再次率军进入图卢兹,攻打自己对手的领地。这个行为导致英法双方再次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停战协议,很快两只大军又开始交锋。仗打了半年来到了冬歇期,不过两位国王在冬歇谈判上的火气,可没有一点降温暂歇的意思。亨利希望双方能够签订长期的和平协议,腓力却只同意短暂停。而理查则认为亨利是在刻意拖延,三人在和谈上却越吵越凶,几乎亲自动起手来。最终腓力同意双方达成长期的停战,不过条件是亨利必须马上安排理查与爱丽丝的婚事,并公开宣布理查为英格兰的王位继承人。亨利拒绝了这一交换条件,谈判再次陷入僵持。随后理查要求父亲向自己保证会将王位传给自己,亨利却仍然保持沉默。于是理查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以阿基坦领主的身份向腓力效忠,彻底将这次谈判以及父子两人的关系推向了决裂。

腓力二世与英王的争执,导致整个西欧都闹得不得安宁,这自然也影响了教会十字军东征的计划。于是在新任教宗克雷芒三世的调解下,两方坐在边境地带上拉菲特-伯纳德的谈判桌前,再一次尝试和解。但是谈判依旧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亨利拒绝宣布理查为继承人,甚至想要干脆废除这个不肖子的继承权,并提出改由约翰代替理查和爱丽丝成婚,其余条件不变。这当然是腓力和理查所不能接受的,谈判宣告破裂后,腓力立刻率领已经集结好的军队,突袭了拉菲特-贝纳德。不过此时亨利已经过了勒芒,腓力又急忙带人前往追击,却被亨利走脱。腓力和理查调转军队,攻破图尔后又进军巴朗,逼迫已经病入膏肓的亨利二世接受了他们的协议。这份协议除了确认理查正式成为英格兰全部领地的继承人,对腓力来说更重要的是亨利将安茹的部分领地割给了法王。而随着亨利二世的离世,腓力和英格兰间的战事也暂时进入了休赛期。

结束了与亨利二世的斗争后,腓力二世继续进行参加十字军的准备。同理查一样,腓力二世离开法兰西去远征,自己的领地内也有很多事情要安排。首先是国内的一众大贵族,腓力不可能在自己长期离开的情况下,把他们留在后方趁机搞事。因此前面提到过的大贵族们,几乎都出现在前往东方的名单上。其中包括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布洛瓦家的成员西奥博尔德五世、史蒂芬和亨利二世,勃艮第公爵胡格三世等人。第二个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选择一个担任摄政的代理人。尽管在腓力继位之初,太后阿德拉作为布洛瓦家的一员,由于参与外戚叛乱而被削弱了权利。但是此时她仍然是最合适的摄政人选,因为她既是王室的直系亲族,又不会趁机削弱布洛瓦家的权势,是个多数贵族都能接受的选择。最后一点则是法兰西王后伊莎贝拉,因为产后大出血身亡。前文提到伊莎贝拉在腓力平定叛乱中差点被废,其中一条罪名就是没有子嗣。不过当时毕竟她才14岁,3年后在她17岁时还是为卡佩王室诞下了王子路易。而腓力出征之前,伊莎贝拉在二胎生产中又生下双胞胎男婴,被命名为罗贝尔和腓力。然而王后自己却因为产后大出血,在生产后的第二天身亡,年仅20岁。而这对双胞胎同样没能幸存,出生仅仅4天后就先后夭折。伊莎贝拉被葬于巴黎圣母院,对于这位小王后民众还是很尊敬的,很多人为之哀悼。王后去世后,腓力二世由于即将出发去参加十字军,并没有立即续娶。不过他还是安排3岁的太子路易继承了王后在阿图瓦的爵位,以保持将来对这块领地的控制。

作完这些安排后,腓力二世便正式踏上东征的旅途。不过法兰西的部队并没有一起行动,布洛瓦家的贵族们先一步离开,直接去了东方参与对阿克的围攻。在布洛瓦家的人离开后,腓力二世则去了韦泽莱,会见已经成为英王的理查。腓力和理查在会面上交换誓言,宣称两人互不侵犯,平分战争所得的利益,并共同保护两人参加十字军的下属的财产。不过理查篇也已经提到,虽然表面上两人仍然维持着不错的关系,但是内心里考虑的已经是各自的利益了。达成协议后两位国王在里昂分别,腓力带着自己的人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去热那亚找船,理查则去马赛和他的部队汇合,两人约定在西西里再次碰面。

到了墨西拿后,腓力二世被卷入理查和西西里国王坦克雷德的纠纷中。这场战事和腓力本来没太大关系,不过理查表现出的自大和专断引起了他的不满。而这还不是两位国王翻脸的直接原因,冬歇期过后一件一直遗留的问题爆发了,那就是英法两家的联姻和维克桑的归属。听闻理查和坦克雷德达成协议,并将布列塔尼的亚瑟公开宣称为其继承人,腓力终于忍不住质问理查,究竟如何安排和法兰西公主爱丽丝的婚约。在激烈的争执中理查向腓力摊牌,由于爱丽丝和自己父亲传闻中的亲密关系,甚至可能还有一个私生子,那么按照教会的律法,自己不可能再娶爱丽丝。腓力还得知,理查新选定的未婚妻、纳瓦拉公主贝伦加丽娅,由英格兰太后、阿基坦的埃莉诺陪同,已经在前来墨西拿的路上,而且很快就会到达。于是两人间表面上一直在维持的亲密关系,这下终于也走到了尽头。腓力感觉自己彻底被理查背叛,他总不可能再留下来,出席理查和另一个女人的婚礼。于是腓力只能带着作为退婚赔偿的巨款,怒气冲冲地离开了西西里直接去了阿克。他还暗中改变了立场,支持坦克雷德在西西里反对理查。

腓力离开西西里后,直接乘船去了提尔,准备和前一年已经到达阿克的法兰西部队会合。虽然最早主导围攻阿克的是前耶路撒冷国王盖伊,但是此时王位正统继承人西比拉女王已去世,很多人并不支持失去合法统治权、并在哈丁之战后失去威信的盖伊。他们操纵了西比拉妹妹伊莎贝拉的婚事,让她转嫁给保卫提尔的英雄,蒙费拉的康拉德。腓力也是康拉德的支持者之一,当然在这个选择上,法王也有自己的私心在里头,算起来腓力和康拉德还是比较近的亲戚。因此腓力到达提尔后,宣称支持康拉德和伊莎贝拉的合法统治权,并率军前往阿克,接手了围攻的指挥权。盖伊和他的支持者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塞浦路斯,寻求英王理查的支持。

上图所示为康拉德一派成员间的亲缘关系,同一行的人相当于同辈,而与这几人无关的部分兄弟姐妹均已省去

腓力二世接手时,十字军对阿克的围攻,已经超过了1年。由于城内的守军十分顽强,再加上萨拉丁在外围支援,因此十字军的损失也很大。法兰西布洛瓦家的两大贵族,布洛瓦伯爵西奥博尔德五世和桑塞尔伯爵斯蒂芬,都在战斗和瘟疫中身亡。只有香槟伯爵亨利二世,作为布洛瓦家的代表还在阿克参与战事。而腓力自己,在到达阿克后也感染了痢疾,不得不暂缓攻城。就在腓力养病之时,理查结束了在塞浦路斯的战事,带着英格兰的部队和盖伊的支持者,也到了阿克城下,并立刻开始准备攻城。为了不让英王捷足先登,腓力二世命令手下加紧强攻阿克。他的军队支起了攻城塔和破城锤,成功的在城墙上打开了缺口。然而阿克的守军通过声响和狼烟,向萨拉丁在城外的军队送出消息。每当十字军接近破城时,萨拉丁的军队就从外侧攻击十字军的后方,迫使其回军迎击,这就给了城内守军修补缺口的时间。几轮下来腓力的部队仍然没能攻入阿克,弗兰德斯伯爵腓力还在营中病逝。

经受了很大损失后,腓力二世不得不接受现实,他无法凭一己之力攻下阿克。十字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在东方取得成功,这是从第一次东征以来就在不断被证明的事实。尽管英王理查并没有完全康复,腓力还是和他分别从两个方向攻城,最终迫使城内的守军向十字军投降。不过关系已经破裂的两位国王,他们最后的合作也就到此为止了。刚一进城腓力二世的盟友、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就和理查爆发了冲突愤而离去。腓力自己同样不打算再久留,之前的疾病已经耗掉了他的大部分热情,而且法兰西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处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围攻阿克过程中去世的弗兰德斯伯爵腓力。弗兰德斯伯爵腓力没有子嗣,因此当他死后的继承就成了大问题,很可能影响整个北法的稳定。除此之外,腓力也对理查感到愤怒。且不说和爱丽丝之间破裂的联姻,腓力认为理查始终没有兑现两人间平分所得利益的承诺,不论是在西西里还是在塞浦路斯。再加上两人选择拥立了不同的阵营,也让两位国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很难再继续合作下去。然而法王在攻克耶路撒冷前就离开,在狂热的人眼中看来无异于是十字军的逃兵,应该遭到绝罚。而腓力坚称攻下阿克后自己已经完成了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承诺,留下勃艮第公爵休三世统帅部分海外军团及其所需的军饷,自己则准备返回法兰西。

不过腓力二世在离开前,还须就一个关键的争议点和理查达成一致,就是究竟谁才是现在耶路撒冷的合法国王。如同前面所说的那样,腓力支持伊莎贝拉和康拉德,而理查支持的则是盖伊。客观的说,在西比拉死后,王位的确应该由妹妹伊莎贝拉继承,康拉德则以其丈夫的身份进行统治。但是这场婚姻本来就是耶路撒冷失陷后,在一部分人操作下,让伊莎贝拉离婚后才结成的,同样有一定争议。因此两派各自拥立自己所认同的国王,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因此最后两派只能互相妥协,毕竟收复耶路撒冷的战事还得继续,没有圣城的话谁做国王都只是一句空话。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名义上盖伊继续担任耶路撒冷的国王,而当盖伊死后,则由伊莎贝拉和康拉德,或者是两人的后人继承耶路撒冷国王的名号。

三、趁虚而入故伎演,狮心暴毙危转安

做出以上安排后,腓力也不管理查的冷嘲热讽和强烈反对,和自己的堂兄弟、库特奈的彼得二世,坐船经热那亚于年底返回了法兰西。腓力二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弗兰德斯的继承。弗兰德斯伯爵腓力自己安排的继承人,是他的妹妹玛格丽特和妹夫埃诺伯爵鲍德温。虽然这一家之前也算是法王的岳父岳母,在之前的叛乱中最后也加入了腓力二世的阵营,不过毕竟并非真的是一条心。另一方面,腓力二世也想将富裕的弗兰德斯收归己有,便宣称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其领地应该由王室收回。尽管法王取得了根特的支持,但弗兰德斯的大多数贵族并不理会法王的要求,他们也不可能接受这个宿敌的统治。除了这两方之外,弗兰德斯的领地上还有第三个势力,那就是伯爵腓力的遗孀玛蒂尔达(特蕾莎)。玛蒂尔达作为彩礼从弗兰德斯获得的领地,多在南部和海岸地带。为了对抗玛格丽特和鲍德温,玛蒂尔达提高了税赋,并收买贵族们反对玛格丽特的继承。不过在弗兰德斯笑到最后的,还是玛格丽特和她丈夫鲍德温。获得权力后玛格丽特加强对领地的控制,排挤掉了大多数外部势力,包括腓力二世、玛蒂尔达以及在布鲁日的汉萨联盟势力。尽管在弗兰德斯输了一阵,腓力二世还是按照之前的协议,收回了韦芒杜瓦的头衔,并牢牢的把韦芒杜瓦的领地掌控在自己的阵营中。

葡萄牙公主玛蒂尔达。弗兰德斯伯爵腓力的两任妻子伊丽莎白和玛蒂尔达,不知为何在游戏里都没有确立正式的婚姻关系

除了弗兰德斯的争端,腓力二世还有一个关注的重点,就是对维克桑的争夺。不过由于出征前腓力和理查早有誓约,向上帝承诺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不会互相攻击。因此腓力二世对理查领地的所有行动,都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为此腓力专门向教宗塞列斯汀三世请求,希望罗马教宗同意自己放弃这个誓言,但是并没有成功。这种情况下腓力虽然不好公开进攻诺曼底,但不妨碍他在边境地带寻衅滋事、制造摩擦。到了1192年初,也就是理查第一次进攻耶路撒冷失败的时候,腓力却去见了理查的诺曼底总管威廉 菲茨拉尔夫。腓力向威廉 菲茨拉尔夫出示了一些,号称是理查在西西里给他的文件。这些文件中称,理查同意将英法间有争议的领地,全部交给腓力二世。威廉 菲茨拉尔夫和诺曼贵族们没有接到理查的直接指示,自然不会相信这些文件,拒绝将维克桑交予法王。

腓力二世一计不成又出一计,开始放出流言,说理查在东方的种种行为令英格兰的王冠蒙羞。腓力称理查在圣地与萨拉丁交往甚密并暗中勾结,暗中将雅法、阿什卡隆等地出卖给苏丹,这当然是无稽之谈。除此之外,在康拉德被阿萨辛刺杀后,腓力二世还称理查也参与其中。这一点可能倒是并没有冤枉理查,不过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也并不好说。这些流言虽然并不能真正动摇理查在诺曼底的根基,但总能给部分早就蓄谋反对理查的贵族一个借口。

很快腓力二世又使出了最后的大招,和理查的弟弟约翰搭上了线,再次组成了法王—英格兰王子共同对抗英王的老同盟。约翰此时已经趁首席大法官威廉德 朗香失势,迫使其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并自诩为英格兰的摄政和王位继承人。当然英格兰内部的贵族并非都支持约翰,因此腓力的支持对他来说也很重要。两人组成同盟后,约翰还来到巴黎,以法兰西法理内理查名下的领地向腓力宣誓效忠。这意味着腓力将以约翰的名义,帮助他得到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领地。

腓力二世和约翰结盟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正在圣地征战的理查耳中,导致英王最终中断十字军东征的行动准备返回西欧。听闻理查踏上归途,腓力二世派人将法兰西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全部封锁,企图阻断理查的海运航路。这确实很大的影响了英王的回程,也算是理查后来在路上被俘的原因之一。得知理查身陷囹圄之后,腓力立刻率军入侵了维克桑。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边境上的第一要塞吉索尔。在吉索尔守将的任命上理查显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面对腓力的大军这位城主不战而降,拱手将这座边境上最重要的要塞让给了腓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吉索尔后,腓力二世认识到诺曼底已经对自己敞开了大门,便挥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鲁昂城下。

鲁昂是诺曼底的首府,也是让腓力二世觉得头疼的一块硬骨头。鲁昂并不是第一次遭到法兰西军队的围攻了,本身的防御设施十分坚固。而城中的守将,则是莱切斯特伯爵罗伯特 德 博蒙特。前面在理查篇提到过,博蒙特家也称得上是英格兰位高权重的家族。腓力见鲁昂一时难以攻克,便找来了弗兰德斯的军队,一同围攻鲁昂。另一方面,腓力二世还让英格兰王子约翰,前往鲁昂西南方向的埃夫勒,抵挡来自安茹和阿基坦方向的援军。尽管腓力调集了各路军马,却还是没能突破鲁昂的防线。久攻不下法王只能选择绕开鲁昂,继续前进一直打到北边的海港迪耶普,打算切断诺曼底东部与英格兰的联系。

除了没能攻破鲁昂,腓力二世在诺曼底的行动可谓十分成功。而他在战场上占尽优势后,又抓住理查的重臣急于从战事中脱身、好筹钱赎回英王的心态,在曼特斯和他们达成了停战协议。该协议规定腓力二世可以保有已经占领的领地,并且如果法王停止进一步进攻行动的话,还将得到更多领土。不过理查的重臣们也不是卖国的窝囊废,这份协议还规定如果理查在获释后愿意向法王效忠,则腓力应当归还自己所占的领地。于是在签订协议后,腓力又和约翰合谋,打算出钱贿赂德皇,希望他能延缓释放英王理查。但是腓力的小算盘没能成功,海因里希六世拒绝了他的请求。理查在被俘1年多后,终于还是被释放并返回了英格兰。

腓力心里很清楚,他和理查的正面交手,其实才要刚刚开始。腓力也明白,以理查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在获释后对自己效忠。理查一定会在战场上夺回他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因而两人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腓力更确定的是,王子约翰绝不是他哥哥理查的对手,专门写信提醒他“恶魔已获释,望君好自为之”,颇有些彼倘不如意可来相投的意味。随后也确实如腓力估计的那样,约翰在英格兰被理查打得一败涂地,带着一小撮随从逃到了诺曼底。而理查重新掌控了英格兰后,便整顿军备打算前往诺曼底与腓力开战。由于塞纳河以东已经几乎全部被腓力控制,理查从朴次茅斯出发,在诺曼底西北部的巴夫勒尔登陆。对此腓力早已有所准备,英王的军队登陆后他立刻率军前往诺曼底南部的韦尔讷伊,想在塞纳河西部阻击理查,不让英王渡河进入鲁昂。不过腓力并没能一鼓作气攻破这座城堡,只好扎营围困韦尔讷伊。

在韦尔讷伊腓力二世又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英王理查和王子约翰和解,并且约翰将埃夫勒献给理查以示诚意。这等于联通了理查前往鲁昂的通道,如果理查顺利进入鲁昂那么腓力的很多安排都等于打了水漂。于是腓力只好留下一支大军继续围困韦尔讷伊,自己带领一支分队前往攻打埃夫勒。尽管腓力顺利从约翰手里夺回了埃夫勒的控制权,但他留在韦尔讷伊的军队却在理查的逼迫下放弃了围城。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腓力二世一直驻军在北边,防止理查向鲁昂进军。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理查干脆放弃了前往鲁昂,反而在南边攻占了一系列堡垒,大有直捣法王腹地之势。为了缓解理查的攻势,腓力二世南下来到旺多姆与英王对阵。不过腓力并不愿意冒险和理查决战,便打算向北方撤军。但是法王的撤军并不顺利,理查不打算就这样让对方全身而退,发起追击咬住了腓力的后军。腓力二世不得不回军迎战,但是却遭到了一场大败,自己也几乎被俘虏。狼狈逃回诺曼底后,腓力只能拿约翰和阿伦德尔伯爵威廉 德 欧比尼出气,抢了他们的辎重。此后两军都已无力再战,只得暂时休战。

上面提到的地名均在图中标出,理查的大致路线用橘黄色标出,腓力的路线则用深蓝色标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腓力于冬歇期后再次前往围攻韦尔讷伊。理查也来到韦尔讷伊附近,希望和腓力面对面的进行谈判。然而腓力一面同理查会谈,一面继续暗中加紧攻打韦尔讷伊,导致了英王极大的不满。在理查怒气冲冲地离开后,腓力又突袭迪耶普烧掉了英王的船只,并击退了理查的反击。法王在北边胜了一阵后,便赶回南边的贝里,想从理查的佣兵队长梅卡迪耶手中夺回伊苏丹。腓力很快夺下了周围的城镇,梅卡迪耶只能退守伊苏丹的城堡。而当腓力围攻梅卡迪耶之时,理查及时赶到,突破法王的包围网后加强了城防。理查还另派一军袭击了法王的补给线,腓力无奈之下只能退兵。经历了1年多的拉锯战后,双方在卢维埃达成协议,重新规定了北起诺曼底,南到图卢兹的边界线。而理查和腓力争执不下的塞纳河沿岸中间地带安德利,则由诺曼底的教会托管,两位国王均不得染指。

表面上的战事暂时停止了,然而腓力和理查的敌对并没有中止。很快又有一个机会被送到腓力眼前,由于英王和布列塔尼的矛盾爆发,理查的侄子、小公爵亚瑟被秘密送到腓力手上。腓力二世让亚瑟和自己的儿子路易成了玩伴,明显打算把金雀花家下一代小王子也培养成亲法派。这样一来理查就很被动了,亚瑟是他的潜在继承人,其作为人质落在腓力手里,可谓是让法王占尽优势。腓力也以此为条件逼迫理查做出让步,还趁机拉拢布列塔尼的贵族加入法王的阵营。

继布列塔尼之后,腓力二世和理查间的对立,还在诺曼底周围的边界上继续升级。首先是理查封禁了英格兰和弗兰德斯间的羊毛-纺织贸易链,想要以此打击法王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对此腓力当然不能接受,出兵攻占了靠近弗兰德斯的欧马勒。作为回应,理查则出兵攻打维克桑。不过理查在攻打法王控制下的领地时,膝盖中了一箭只能暂时退兵。一怒之下英王干脆强占了本应是中立地带的安德利,并准备在安德利修建一座新的大型城堡加亚尔,以作为吉索尔的替代。尽管理查的这一行为招致了诺曼底教会的强烈反对,但并没有能阻止加亚尔城堡拔地而起。于是腓力和理查在卢维埃达成的协议,彻底成了一张废纸。

另一方面,腓力的阵营还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近从自己父母那里继承了弗兰德斯和埃诺的新任伯爵鲍德温。小鲍德温虽然之前一直站在法王一边,但是他的立场并非不可动摇。小鲍德温一直希望收回阿图瓦的领地,而此时又承受着来自英格兰的禁运压力。于是在理查的劝说下,小鲍德温转变立场,加入了反对法王腓力的阵营。除了小鲍德温,布劳涅伯爵等人也投靠了英王。再加上理查趁着德皇海因里希六世病故,在德意志北部扶植了奥托四世,从东边给法王造成了很大压力。这下腓力的日子就很难过了,原本是他在几个方向威胁诺曼底,现在却成了自己被几个方向的敌对势力包围。于是腓力只能加强和控制德意志南部的菲利普之间的联系,组成同盟应对双方共同敌人的挑战。

很快腓力二世就迎来了理查阵营几个方向的进攻,这也让他疲于奔走应付。在南方,理查的大舅哥、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派兵进攻腓力的领地。在北方,弗兰德斯和埃诺伯爵小鲍德温,也起兵攻打阿图瓦。而理查自己,则在新竣工的加亚尔城堡虎视眈眈。当腓力二世率军在维克桑转移时,理查亲自率军发起奇袭。慌乱中法王的军队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腓力只能在骑士们的保护下逃往吉索尔城堡。在撤退途中穿过艾普特河时,慌乱的人群踩塌了河上的桥梁,腓力也落入河水中,幸好被人救了上来才免于被淹死。此战过后,腓力丢掉了维克桑的绝大多数领地,只有坚固的吉索尔还在自己的手中。

双方阵营势力分布图,蓝色为腓力一方,红色为理查一方。红色箭头为理查的联军主要进攻方向,黄色为双方间争议最大的领地

遭到这场失利之后,腓力重新计划发起反击,打算转去突袭埃夫勒。但法王的攻势被理查猛烈的反击阻止,还被梅卡迪耶偷袭丢掉了蓬蒂厄的阿布维尔。到了1198年秋天,腓力之前趁理查被俘时占据的领地,基本又被英王重新夺了回去。战场上的失势,迫使腓力二世只能向理查求和。新任教宗英诺森三世也参与其中进行调解,希望两人达成长期和平协议,从而响应自己新一波的十字军运动。新年过后,教皇特使卡普阿的彼得主持了两人的和谈。不过这场和谈并没有直接坐在谈判桌前进行,腓力站塞纳河畔的河岸上,而理查则站在自己船的甲板上,两人必须通过喊话才能进行沟通。在谈判中理查十分强势,要求腓力放弃所有两人间有争议的领地。腓力则希望保留对吉索尔的控制,并通过联姻达成长期的停战。尽管双方并没有完全达成协议,不过两位国王都同意暂时休战,至于细节的谈判则反复拖延了三个月。

几年的斗争下来,腓力二世证明了自己在战场上并不是理查的对手。尽管腓力计谋百出,但是正面硬刚他还是刚不过狮心王。好在没多久后,理查自己作死身受重伤不治而亡。这相当于腓力原本被困难副本虐的都要GG了,却发现副本BOSS自己突然就自爆了。虽然理查已经身亡,但他在死前指定了自己的弟弟约翰为继承人,成为新任英王。腓力二世和约翰曾经也是合作关系,不过当他们以两位国王的身份对立时,注定还要进行新一轮的英法争锋。关于他们两人的故事,就让我们后篇中再来看看将如何发展。

只说腓力二世这前半生,他也可以称得上卡佩家的一代明君了。在腓力平定了国内几大贵族的叛乱后,已经开始有人将其吹捧为“奥古斯都”。而他在之后与英王亨利二世和理查的斗争中,又将自己狡黠的性格表现到了极致。当然腓力二世并不是一个超人,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被理查抢尽了风头。而当理查返回西欧后,腓力又在面对自己的这位苦主时胜少输多。不过历史并不在乎一时的输赢,能够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在这一点上,腓力无疑要比理查强的太多了。

1187剧本讲述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又被称作“众王的十字军”。前文中的英格兰国王理查、法兰西国王腓力,都在这次东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西方的另一大势力德意志,又怎么会缺席这次诸王的盛会。不过在前面涉及十字军的篇章中,德意志的分量似乎比起英法两家逊色了不少,存在感最强的仅仅是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那么时任德皇“红胡子”弗雷德里克去哪了呢,虽然有提到他也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但是他却从没在阿克、雅法,或是耶路撒冷露过面。除了他和前两位都不相同的十字军之旅,弗雷德里克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这些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CK2中1187剧本开局时的弗雷德里克一世

一、出身霍亨施陶芬,随军东征获信任

弗雷德里克出自德意志又一个名门望族,霍亨施陶芬家,他们的祖地在德意志南部的施瓦本。本文中霍亨施陶芬家并不是第一次出场了,1066第一剧本萨利安家的海因里希四世遭到国内大贵族反叛时,施瓦本的霍亨施陶芬家就是海因里希四世的坚定支持者。该家族最早的记录只是个当地的伯爵,海因里希四世于1079年在霍亨施陶芬城堡授予家族第二代弗雷德里克施瓦本公爵头衔。而这位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一世,也是海因里希四世的女婿,娶了海四的女儿阿格尼丝。从这时开始,霍亨施陶芬家就一直和萨利安家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萨利安家皇室最后一位男性成员、德皇海因里希五世死后,霍亨施陶芬家的第三代凭借着这层母系血统的关系,逐渐在德意志做大了自己的势力。我们这篇的主角“红胡子”弗雷德里克,是家族的第四代成员,也是第三任施瓦本公爵。

弗雷德里克出生在1122年,此时的德意志还是萨利安王朝。弗雷德里克的父亲自不必说,是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德皇海因里希五世的外甥。而母亲则是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九世的女儿朱迪斯,一个韦尔夫家的成员,英王篇中提过的“狮子”海因里希的大姑。因此可以说,弗雷德里克本身有当时德意志最高贵的几个家族的血统,这在中世纪时期还是很有意义的。

弗雷德里克的亲缘家谱,左边是韦尔夫家族,右边是萨利安家族,中间则是霍亨施陶芬家族。

当弗雷德里克3岁时,德皇海因里希五世病逝,外甥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是其比较近的亲属,本应有机会继承王位。不过德意志的大贵族们已经野了这么多年,不愿意王权平稳过渡到霍亨施陶芬家。于是大贵族们通过选举产生了一位新王,但是实质上这个头衔只是名义上的而已。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以及他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三世,就是众多不服新王大贵族中的两位。经过小弗雷德里克父亲和叔叔的奋斗,王位最终还是到了霍亨施陶芬家的手中,康拉德成为了德意志国王,不过在这个权利斗争的过程中,霍亨施陶芬家也和韦尔夫家决裂,拉开了这两个家族斗争的序幕。

到了1147年老弗雷德里克去世,我们的主角小弗雷德里克继承父亲的爵位,称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三世。随后小弗雷德里克作为南德大贵族的代表之一,跟着自己叔叔、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一起去东方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次由教宗尤***发起的大型十字军,最初的目标是收复3年前陷落的埃德萨。由于海路遭到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的封锁,因此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选择走陆路穿越匈牙利后到达君士坦丁堡。尽管匈牙利此时和德意志也是敌对状态,不过双方达成协议允许德意志的骑士们和平过境。当他们进入拜占庭境内后,康拉德的2万大军就成了时任拜皇曼努埃尔一世的心腹大患,并始终受到拜占庭军队的监视。而这位拜占庭领军的将军博尔苏克,是个土耳其人。结果双方在阿德里安堡附近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德意志这边的领头人之一就是弗雷德里克。由于这场冲突以及康拉德对曼努埃尔“希腊人国王”的称呼,拜皇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排兵布阵来迎接德意志的骑士们,同时防止德意志来的十字军攻打君堡。起初康拉德的军马驻扎在城郊的菲洛帕提姆宫,但是他们很快将那里劫掠一空,并在不断扩大劫掠的范围。因此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尽快将康拉德和他的军马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并派出两位将军督促十字军登船。其中一位将军,便是之前和弗雷德里克干了一架的博尔苏克。两军对峙之下,一部分十字军再次对拜占庭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但是德意志人的骑兵速度不快组织度也不高,和同期法兰西重骑的冲击力根本没法比。因此他们没能冲破拜占庭重装步兵和铁甲重骑的防御阵,随后又遭到库曼弓骑的攻击损失惨重。尽管康拉德很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两次冲突,但是他还是接受拜皇的安排率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不过除此之外他没有再接受任何其他协议。

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旁边那个克罗地亚实际上是头顶匈、克两顶王冠的阿帕德

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决定不等来自法兰西的十字军,先行进军以哥念,也就是罗姆苏丹的都城科尼亚。德意志的十字军部队分成两路进军,康拉德率领主力部队直接穿越安纳托利亚,而随军的普通朝圣者则沿海岸行进。不过康拉德显然低估了穿越安纳托利亚的难度,尽管此时已是秋天,缺少补给的十字军在荒芜地带举步维艰。而且十字军刚刚离开拜占庭的实际控制区,就领教了罗姆弓骑的跑轰战术。在距离多里莱乌姆还有三天行军路程的地方,德意志的贵族们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开始撤退打算重整军势。罗姆人显然不会让十字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加大了弓骑跑轰的袭击力度。于是德意志人的撤退彻底变成了一场溃败,康拉德也在撤退途中中箭受伤。在这次失败的进军后,德意志的十字军损失过半,不得不一路退回尼西亚,等待法兰西的十字军到来后再做打算。

小亚细亚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我在图中做了标识

大约一个月后,康拉德和弗雷德里克终于等到了法王路易七的军马。这次他们吸取教训,没有再直接穿越安纳托利亚,而是像之前德意志南路军那样,沿着海岸线进军。不过当他们于12月到达以弗所时,得知罗姆的军队正准备发起袭击。同时拜皇也派人谴责十字军一路的劫掠行为,并明确告知不能保证派军协助。更糟的是康拉德还生了重病,不得不返回君堡调养。尽管十字军在以弗所成功抵御了罗姆苏丹的进攻,还是在进军到安塔利亚后,放弃了穿越塔罗斯山脉从陆路进军的打算,改由海路直接去了安条克。至于康拉德,也在病愈后直接坐船去了阿克,和十字军的部队汇合。

尽管弗雷德里克和其他十字军走陆路穿越安纳托利亚的打算没能成功,不过他们终于好歹也算到了耶路撒冷。与拜占庭的态度截然不同,耶路撒冷对来自西方的十字军是十分欢迎的。毕竟王国本身根基很浅,建立以来在军事力量上一直是靠欧洲输血进行补充的。不过如何安排十字军的战力,耶路撒冷王国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不像总是进行理想化设计的罗马教宗,耶路撒冷国王考虑的作战目标更为现实。因此时任国王鲍德温三世召集耶路撒冷的权贵们,和十字军的主要统帅,在阿克附近召开会议,重新协商下一步的目标。出席这次会议的,除了耶法德三位国王,两大骑士团团长,耶路撒冷牧首等人,弗雷德里克作为德意志的代表之一也在其中。经过讨论后,三位国王一致决定将最初收复埃德萨的计划,改为攻打距离王国更近的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本身的位置就在耶路撒冷和埃德萨之间,而且离海岸也比较近,方便沿海岸进军。相比之下埃德萨不仅离王国比较远,而且位置过于突向内陆,很容易被土耳其人从不同方向夹击。不过很多耶路撒冷本地的贵族并不同意这个计划,因为大马士革虽然是由撒拉逊人掌控,但是该城的统治者曾经和耶路撒冷关系相对较好,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还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可以成为耶路撒冷和塞尔柱之间的缓冲。不过三位国王还是坚持既然撒拉逊人都是敌人,早晚还是要敌对,那么柿子先捡软的捏,扩充实力后再与塞尔柱交手才是明智的选择。于是基督教的5万军队在太巴列集结,随后便向大马士革进军。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其父就是安茹伯爵富尔克五世,也就是英王亨利二世的祖父

在向大马士革进军的途中,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作为先锋,法王路易七在中间,康拉德以及弗雷德里克的德意志十字军则在后卫。对于基督徒的进攻大马士革早有准备,整军于城外的庄园建立了防御工事。面对撒拉逊人完备的防御阵地,基督徒一时难以继续进军。这种情况下德王康拉德带着骑士们从后卫来到前线,亲自下马步战,终于带领基督大军到达城下。随后基督徒们就地取材开始准备攻城器,不过来自摩苏尔和阿勒颇的撒拉逊援军袭击了十字军的营地,他们不得不从城下退至庄园中。不过随着战事陷入胶着,两方阵营中都开始出现内讧。先说基督徒这边,大马士革还没有攻克,本地派和欧洲派已经开始争抢起该城的归属权了。而撒拉逊人这边,大马士革对摩苏尔和阿勒颇的援军也并不完全信任,担心他们击退十字军后趁机占领大马士革。最后双方之间居然变成了复杂的四角关系,都在互相联系进行谈判。随着基督教军队中的本地派拒绝参与攻城,三位国王只能放弃围攻大马士革。康拉德第一个撤军,其余基督教的军队也先后返回了耶路撒冷。之后康拉德又计划攻打阿什卡隆,可是十字军及耶路撒冷王国内部早已没有了最低限度的互信,因此德意志的军队孤掌难鸣。于是康拉德放弃了进一步在耶路撒冷王国作战的计划,经君士坦丁堡返回了欧洲。在这次失败的十字军东征中,弗雷德里克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光的表现,甚至他还是德意志十字军和拜皇直接冲突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是从德意志贵族自身的角度来看,弗雷德里克的十字军之旅还是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威望。而且对弗雷德里克来说更重要的是,他进一步获得了自己叔叔、德意志国王康拉德的信任,这为他之后继承王位打下了基础。

上图为描绘围攻大马士革的艺术作品,出自1490年的捷克。可以看到画作中十字军的两面旗帜,其一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另一面就是双头鹰。除了这幅作品本身是出自神罗地区之外,德意志的骑士确实也在对大马士革的围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初入阿尔卑斯山,耀武扬威难服人

到了1152年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去世,弗雷德里克凭借叔叔对自己的信任,成了病榻前最后的两个见证者之一。除了弗雷德里克,另一个则是班贝格主教。弗雷德里克和班贝格主教都宣称,康拉德死前在神智尚完全清楚的时候,将王权交给了弗雷德里克。这个场景是不是和当年哈罗德宣称忏悔者爱德华将王位传给他很像?不过要是仔细考虑的话,还是有几点不同的。首先来看对弗雷德里克积极的方面,他是康拉德的亲侄子,而且深受自己叔叔的信任。同时康拉德自己本应已成年的婚生长子海因里希-贝伦加尔于2年前去世,故而他也有理由选择家族里另一个年富力强的侄子接过王位。而质疑弗雷德里克的方面也并非没有,除了英年早逝的海因里希-贝伦加尔,康拉德还有一个6岁的小儿子,也叫做弗雷德里克。按照一般的习惯来看,康拉德没有理由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尽管按照德意志大贵族的表现来看,一个6岁的小国王很可能坐不稳这个位置。尤其是对这个6岁的小王子来说,此时王国内部南方有野心勃勃的堂哥弗雷德里克,北方有宿敌韦尔夫家的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更不用提北意大利那些始终离心离德的贵族了。甚至我们还可以脑补一场宫廷阴谋大戏,当主教问康拉德谁可以继承他的王位时,虚弱的国王只说出了弗雷德里克这个名字。随后在我们主角的授意下,主教将这个原本指的是康拉德自己儿子的名字,曲解为施瓦本公爵弗雷德里克。不管怎么说,施瓦本公爵在德意志内部,绝对是比一个6岁的小王子更能服众的。于是在康拉德死后不到一个月,弗雷德里克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贵族选举中被确立为下一任德意志国王。5天后又在亚琛被正式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

尽管弗雷德里克继承了德意志的王位,但他仍然有很多问题要面对。自萨利安王朝末期开始,德意志的王权就在不断走下坡路。弗雷德里克继位后这个局势并不会马上改变,他真正能掌控的仍然是霍亨施陶芬及萨利安的基本盘,也就是施瓦本和法兰克尼亚。而其他一些大贵族,并不会真心臣服于弗雷德里克。比如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并不会因为弗雷德里克有韦尔夫家的母系血统,而改变作为权利竞争者的敌视态度。因此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重建王权是他首先要完成的工作。而弗雷德里克稳定德意志的手段,与之前一些国王并不相同。很多国王奉行的做法是,如果你不服从我,我就打服你,还不服我就干掉你。弗雷德里克则选择“先礼后兵”的方法,对德意志的贵族们大肆封赏。首先是他的堂弟、康拉德的小儿子弗雷德里克,被授予施瓦本公爵头衔,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补偿”。不过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其实只是一个好看的头衔罢了。他还授予反对派中自己的小舅韦尔夫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斯波莱托公爵及托斯卡纳边伯爵位,并支持扎林根公爵伯特霍尔德对勃艮第公爵的宣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后面这两个实际上都是分的德意志地区之外的蛋糕,颇有些“转封负好感封臣”和“格拉摩根大法”的意味。除此之外,弗雷德里克还介入北方丹麦的内战,支持斯温以换取其对德意志的宣誓效忠。同时他也不会忘了另一个老熟人,前国王康拉德的盟友之一,拜皇曼努埃尔一世。之前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弗雷德里克和拜占庭之间的关系并不算融洽。虽然他继承了部分康拉德的外交关系,但是和拜占庭间的同盟关系却被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

康拉德的小儿子,同样叫做弗雷德里克

内内外外的事务处理完,弗雷德里克开始重点和教宗打交道。当他成功当选为德意志国王并加冕罗马人的国王后,就遣使向教宗尤***通报了此事,但却并没有请教宗正式确认他的头衔。因此到第二年三月,弗雷德里克又再次和教宗尤***达成协议,正式确认自己头衔的合法性。作为回报,弗雷德里克答应帮助教宗从罗马市民手中夺回罗马城,并打击教宗的敌人西西里王国。除此之外,弗雷德里克还请求尤***同意自己离婚。弗雷德里克的第一任妻子,是沃堡的阿德莱德。两人在弗雷德里克继承施瓦本公爵的前后成婚,是由老国王康拉德亲自牵的线。不过据说由于阿德莱德婚后出轨,因此夫妻俩感情并不和睦,阿德莱德也很少在人前露面。当弗雷德里克当选国王及举行加冕礼时,阿德莱德都没有作为王后共同出席。另一方面,由于两人感情不睦,恐怕交流也不多,并没有机会产生子嗣。此时已经31岁的弗雷德里克,对于子嗣的问题不可能不急,再加上夫妻感情不睦,自然也就有了废后的念头。当然他并不会以无嗣为理由离婚,而是翻出了两人的家谱,以存在4代内血亲关系为由提出离婚,这个理由很快也得到了教会的确认。恢复单身后,弗雷德里克希望和君堡联姻来巩固双方的联盟,不过显然这个打算并没有成功。

1年之后,弗雷德里克基本理顺了德意志的局势,便开始将目光移向南方的意大利,拉开了他在南方无尽战争的序幕。这回对意大利的第一次远征,名义上自然是完成之前和尤***达成的协议,尽管此时尤***以及协议中的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都已去世。而对于弗雷德里克来说,其实他也有着自己的目的,就是在稳定了德意志后,于北意大利重塑王权,并在罗马加冕称帝。至于西西里,不过是正好给他向南方进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罢了。前面也提到了,北意的很多城邦和德意志一直离心离德,只不过是名义上的附属而已。因此当弗雷德里克走西线向南方进军时,立刻遭到了北意城邦的反抗。占领米兰后他继续南下,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围攻托尔托纳并将其夷为平地。随后弗雷德里克返回帕维亚,头顶伦巴底铁王冠并正式加冕成为意大利国王。

12、13世纪的意大利王国,图中标识了红胡子时期北意先后形成的城邦联盟,而这里我只将提到的一些地名做了标示

加冕意大利国王,弗雷德里克南征的目的至少已经达成了一半。随后他继续南下,经过托斯卡纳逼近罗马城,准备完成南征的另一半目的。此时的新任教宗是阿德里安四世,他正在与市民公社的领袖、布雷西亚的阿诺德争夺罗马城的控制权。为了向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展示自己的诚意,弗雷德里克赶走了公社元老院的使者,并进军镇压了市民公社。公社领袖阿诺德遭到逮捕,并因谋反和叛乱的罪名被处以绞刑。

解决掉罗马的市民公社后,弗雷德里克将军马驻扎在内皮。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则前去德王的帐篷和他会面。这次会面一开始并不顺利,弗雷德里克拒绝按照传统礼仪为教宗执马镫,而阿德里安四世也拒绝给德王作为回礼的和平之吻。于是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后,阿德里安四世直接离开了德王的营帐。然而会谈总还得继续,因此在经历了一天的谈判后,弗雷德里克同意看在圣彼得的面子上,按传统礼仪与阿德里安四世会面。由于市民公社骚乱的影响还没有过去,两人并没有公开在罗马的大道上同行,而是直接去了梵蒂冈。两人在梵蒂冈达成了协议,于是第二天阿德里安四世就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弗雷德里克举行了皇帝的加冕仪式。现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的军队在加冕典礼上欢呼雀跃,而得知消息后的罗马市民却爆发了骚乱。弗雷德里克不得不在加冕礼后的当天,率军平定罗马市民的骚乱。超过1000名市民在这场骚乱中身亡,还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伤。

加冕礼后的第二天,弗雷德里克并不打算再在罗马久留,便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一起去了蒂沃利。教宗希望弗雷德里克立刻帮助自己对抗西西里新任国王威廉一世,但是弗雷德里克却以军队疲敝且受疫病困扰为由止步不前。对弗雷德里克来说,在罗马加冕称帝,他此次南行的另一半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和西西里作战对他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再加上他已经离开德意志大半年,后方的大贵族仍在蠢蠢欲动。于是弗雷德里克向阿德里安四世承诺做足准备后,再来支援教宗和西西里王国的战事。暑假结束后,已经正式升级为罗马人皇帝的弗雷德里克,改走东线启程返回德意志,同时巡视另外一半北意大利的领地。在返程途中,弗雷德里克首先光顾了韦尔夫六世在斯波莱托的领地,敲打了一下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小舅。在斯波莱托弗雷德里克还见到了拜皇曼努埃尔的使者,并收到了十分贵重的贺礼。随后德皇继续北上,在维罗纳弗雷德里克得知米兰再次反叛。对此他自然感到十分恼火,不过他并没有马上改道西进米兰,尽管维罗纳离米兰并不是很远。因为此时弗雷德里克还有更紧要的事要解决,德意志的内乱越闹越大,他急于赶回德意志稳定局势,因此只是放话说会再来收拾这帮米兰人,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意大利南巡之行。

三、神圣之名自加身,二度南征分歧存

回到德意志后,弗雷德里克强势介入内乱争端,但尽量通过谈判协调各方利益。这次内乱的核心在巴伐利亚,争执的双方是萨利安王朝后期掌控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施陶芬时代才上位的巴本堡家族。为了稳住韦尔夫家族,弗雷德里克同意将巴伐利亚交给萨克森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前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十世的儿子,称海因里希十二世。而为了补偿巴本堡家的海因里希,弗雷德里克将巴本堡家族的另一项祖传头衔,奥地利边伯升级成了奥地利公爵,以维持其公爵的身份和权利。这对弗雷德里克来说无疑是做出了巨大的权利让步,不过既然他不愿意在此时和自己难对付的韦尔夫家表弟公开敌对,也只能这样安抚两边了。

巴本堡的海因里希,虽然奥地利的头衔被升级为公爵,但是实际领地的范围大大减少。另外在CK2中,如果翻翻巴伐利亚公爵头衔历史,也会发现1156年“狮子”海因里希取代了巴本堡的海因里希成为了新任巴伐利亚公爵。

暂时平息内乱后,弗雷德里克重点要解决的,就是他自己的个人问题了。在和沃堡的阿德莱德离婚后,弗雷德里克曾经想和拜占庭联姻,但是并没有成功。而他总还是需要一位皇后,毕竟弗雷德里克此时还没有一个合法子女作为继承人。这次他看上了勃艮第(上勃艮第)的女伯爵比阿特丽丝。作为前任上勃艮第伯爵的独女,比阿特丽丝在父亲死后继承了他的领地。此时已经13岁的比阿特丽丝,成了西欧贵族中最抢手的新娘人选之一。无论是谁娶了比阿特丽丝,都能凭借婚姻关系获得对上勃艮第伯国的控制权。弗雷德里克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扩充自己实力的机会,而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是1156年6月9日,弗雷德里克和比阿特丽丝在维茨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随后比阿特丽丝被加冕为德意志的王后。

德意志王后比阿特丽丝,弗雷德里克的贤内助

婚后弗雷德里克春风得意,行事也渐渐飘了起来。首先他在国内颁布了《和平解决领地争端》的法令,禁止国内诸侯为争夺领地而内战,并强调王权的至高性。类似的法令当年萨利安王朝的海因里希四世也颁布过(前文海四篇有所提及),不过都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这次弗雷德里克再次颁布了这样的法令,目的和海四其实都是一样的,即加强王权同时削弱地方贵族私自扩张势力。这肯定是其他贵族不愿接受的,但是一时他们也难以在明面上反对弗雷德里克,只能暂时接受这一法令。

而弗雷德里克的野心还不止如此,他不愿只当德意志人的罗马皇帝,甚至不甘于只做西部罗马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全罗马的唯一继承人。因此他公开宣称自己是罗马版图中唯一的“奥古斯都”,拒不承认拜皇曼努埃尔一世在君士坦丁堡的地位。这也宣告着两者间从前国王康拉德时期继承来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了。

既然弗雷德里克自视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那么在他看来,他与罗马教宗间的关系也就很明确了。弗雷德里克认为教宗应当从属于他,而不是由教宗来授予他权利。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导致弗雷德里克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而两人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位瑞典大主教从罗马返回途径德意志时被强盗抓住,弗雷德里克却并没有惩处打劫圣职人员的罪犯。为此阿德里安四世专门遣使向弗雷德里克抗议,在教宗的信中还声称皇冠是教宗授予的恩赐,也就暗指教宗的地位高于德皇。对此不仅弗雷德里克不能接受,德意志的贵族们更是十分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一下比教宗低了两头。结果弗雷德里克不得不阻止愤怒的贵族们打爆教宗使者的脑袋。随后弗雷德里克向臣民发表了公开宣言,声称他是从上帝那里直接获得的帝位,并给自己的头衔加上了“神圣”的前缀。尽管阿德里安四世随后解释说信中的用词被曲解了,教宗并没有声称自己是德皇封建意义上的领主,但是破裂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

1158年的6月,弗雷德里克联合了萨克森海因里希的军马,准备对意大利发起第二次远征。对弗雷德里克来说,这次远征仍然是那三个目的。第一个是平定北意大利的叛乱,尤其是前次降而复叛的米兰;第二个是进军罗马,告诉教宗究竟谁才是老大;第三个则是打压在意大利南部过于活跃的西西里,也算是完成自己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一些列目标,首先弗雷德里克希望在北意重新确立自己的王权,收回之前历任皇帝在与教宗斗争时授予各城邦的一系列自治特权。因此在同年11月,弗雷德里克在皮亚琴察附近的龙卡利亚,召集北意的贵族、主教和城邦代表举行会议。他还从博洛尼亚大学请来了极富盛名的“法学四博士”,以罗马法协助确定国王和地方权贵各自的权利。不过弗雷德里克请来的人,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会议上最终确定弗雷德里克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且这种权利是自奥托一世传承下来的。帝权确立之后,弗雷德里克再制定税收及其他附加规定,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一个如此偏向皇帝的结果,肯定是北意各城邦所不能接受的。因而弗雷德里克想要让这些法令得到实施,还得依靠他手上的军马。此时城邦联盟尚未建立,因而也给了弗雷德里克各个击破的机会。

还是这张地图,换了一波标识

第2年的二月,弗雷德里克选择北部的克雷马,作为杀鸡儆猴的目标。由于克雷马的市民不愿让帝国派的克雷莫纳主教在该城享有特权,因此克雷莫纳人在蒙费拉托向皇帝进言,请求他攻打克雷马。除此之外,克雷莫纳人还向弗雷德里克提供1万5千银币作为战争资金。另一方面,克雷马是米兰的盟友,是米兰沿波河向西扩张影响力的象征,这也是弗雷德里克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皇帝派人给克雷马送去最后通牒,威胁他们拆除城市的守备并缴械投降,同时也算是对米兰敲山震虎。克雷马的市民并不想就这样向弗雷德里克投降,便退入城中据守。在一波互杀俘虏后,弗雷德里克大怒,派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战力围攻克雷马。然而战事却并不顺利,经过几个月的围攻后,克雷马的市民仍未屈服。七月底王后比阿特丽丝也带着上勃艮第的军马前来支援弗雷德里克,一同前来的还有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海因里希和大主教奥格斯堡的康拉德。然而克雷马依旧坚挺,弗雷德里克却无计可施。

15世纪时克雷马的地图,可以看到城市在河流和一片湿地的中间

时间转眼就到了9月,弗雷德里克仍在陷在对克雷马的围攻中难以抽身。然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的突然去世,改变了意大利的局势。罗马教会选举出的新教宗是前任的首席助理罗纳尔多,也是在世俗-教会权利之争中反对弗雷德里克的红衣主教领导者,继位后称亚历山大三世。不过一部分并不支持亚历山大三世的红衣主教,推举了另一位亲德派的维克多四世,作为他们的教宗。这两派起初都向神罗皇帝寻求支持,不过弗雷德里克暂时没功夫理会罗马的事,因此他在其中保持中立,宣称此事应由教会内部解决。不过罗马的局势变化,还是逼着弗雷德里克尽快结束对克雷马的围攻。德意志的军队在掩体下开始向城墙下方挖掘地道,想要从下方破坏城墙。于是克雷马城内也开始挖隧道,双方将战场从地面之上转移到了地面之下。当然克雷马人不可能完全阻止城墙被破坏,当城墙地基不稳后,德意志的军队又用冲车在上面给它开了个洞。到了1160年1月,弗雷德里克的军马终于控制了克雷马的城墙,逼迫城中剩下的人向皇帝投降。弗雷德里克下令将城中约2万幸存者全部赶出城外,随后将这座抵挡了自己将近一年的城市付之一炬。

将克雷马夷为平地后,弗雷德里克开始介入罗马的教会事务。前面已经提到了,按照弗雷德里克的观念,他才是全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地位自然应该在教宗之上。他绝不接受再像上次和阿德里安四世会面时那样,被迫执行为教宗执马镫,这样一个在他看来无比屈辱的环节。因此弗雷德里克要求新任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到帕维亚来见他,并接受自己的敕令。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前就反对世俗权力凌驾于教权之上,现如今更不可能接受弗雷德里克这样的要求。于是神罗皇帝转而支持亲德派维克多四世,称其为罗马教廷的合法教宗,并在帕维亚大教堂执行了包括执马镫在内所有传统礼节的仪式,以示皇帝在上帝代言人前的谦逊。而亚历山大三世这边,则宣布绝罚弗雷德里克和维克多四世作为报复。

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比对手活得长才是硬道理

尽管弗雷德里克遭到绝罚,但是亚历山大三世和维克多四世,究竟谁是正统谁是伪教宗还不得而知。而且此时维克多四世实际要更占优势一些,丹麦、波兰等国王都是维克多四世的支持者。不过亚历山大三世逐渐给自己挽回了局势,除了之前已经化敌为友的西西里,他首先和匈牙利国王盖扎二世达成协议,而英法等西欧国王也逐渐承认了亚历山大三世的地位。但是无论如何,罗马教会的分裂都已经成了不可避免地事实。再者毕竟神罗皇帝对意大利的影响最大,所以坐在罗马圣座上的还是维克多四世,亚历山大三世则不得不流亡于罗马之外。

不过对弗雷德里克来说,仅仅帮维克多四世掌控罗马,还不能完全让他满意。弗雷德里克还要彻底击败亚历山大三世,让维克多成为教会唯一的教宗。这不仅是神罗皇帝掌控整个罗马教会的象征,更意味着让西欧的天主教国王们都接受自己的意志。于是弗雷德里克首先联系了法王路易七,在圣让德洛斯恩举行会谈,商议两位教宗究竟谁才是正统。路易七到了会场附近,但是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弗雷德里克举行的会议上赢得大多数支持,又决定不去出席这场会议。因此两位教宗之争仍旧没有结果,亚历山大三世只能前往法兰西躲避弗雷德里克,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对方大本营、德意志教会中的支持。

除了和教会的争执没能解决,弗雷德里克还有另一个麻烦,就是北意大利不服王权的各城邦。而城邦中极具实力的代表,自然就是米兰。克雷马被夷为平地后,弗雷德里克就将下一个目标定为米兰。在弗雷德里克一入阿尔卑斯山时,米兰没能阻挡弗雷德里克的脚步,这次米兰同样不可能独自面对神罗皇帝。结果米兰投降后遭到了和克雷马同样的命运,弗雷德里克下令摧毁了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可能只有天主教堂幸免于难。米兰被毁后,布雷西亚、皮亚琴察等其余城邦纷纷向弗雷德里克投降,以避免被毁灭的命运。降伏北意的城邦后,弗雷德里克给自己二入阿尔卑斯山的旅途画上了句号,没有再南下西西里便启程返回德意志。

王国风云3强力封臣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呢?其实强力封臣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强力封臣的处理与问题解析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王国风云3强力封臣怎么处理 游戏中,很多小伙...

王国风云3强力封臣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呢?其实强力封臣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强力封臣的处理与问题解析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王国风云3强力封臣怎么处理

游戏中,很多小伙伴出现:老国王死换代分裂,直辖减少内乱增多,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私生子法(好处稳定内斗少、坏处铁人档不能sl还没安排好突然去世)。国王不结婚勾引里的人生一堆,感觉是时候了,让其中一个私生子合法化,于是就只有他有继承权。坏处是你在还没安排好的时候国王突然去世没有合法子嗣被旁系继承。

剥夺继承权法(方法简单、但是贵,花家族威望)。首先结婚生子。生几个后就别生了。然后选中最中意的儿子后,对其他儿子右键-更多选项-剥夺继承权。

暗杀,这就不多说(极度不推荐因为暗杀被发现会掉所有人好感)。

注意:继承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不要管女儿,但是儿子少的时候为了防止儿子暴毙大女儿最好用入赘婚姻,这样你大女儿继承,子嗣是本家族的人。

看了上边这篇《王国风云3》强力封臣怎么处理,各位玩家是否都了解相关信息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国风云2宣称在哪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