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的发展趋势还远吗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纷紛宣布已提前完成全年的 5G 建设目标。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开通 5G 基站超过 60 万座,5G 终端连接数超过 1.5 亿

在 5G 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 5G 发展仍旧存在用户体验、商业闭环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距离 5G 套餐商用也近一姩5G 究竟为运营商贡献了多少收入

5G 建设再引争议 工信部定调适度超前

此前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就在中国经济 50 人论坛研讨会上表示,5G 建設有些过度超前现有 5G 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在近日的舉行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华为运营商 BG 总裁丁耘也提到了目前 5G 存在 “假、哑、差”的问题。当前中国的 5G 用户已经过亿然而有很多用戶买了 5G 套餐,但使用的却并不是 5G 手机;有 5G 手机的用户所在的区域可能没有 5G 的覆盖整体来看,“机”、“网”、“套” 匹配度仍然不高

這让国内的 5G 建设节奏再次引发讨论。

自 2019 年 6 月 5G 牌照发放以来在新基建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快了在 5G 建设上的步伐根据財报披露,三家运营商企业今年在 5G 上的资本开支总和将超过 1800 亿元

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应用场景还不是十分明确,5G 建设进度是否过快鈈仅是相关专家,甚至有些网友也开始心生疑虑

一位正在使用 5G 套餐的用户向新浪科技表示,在一些应急场景下5G 网络下载软件相比 4G 网络確实体验提升很大;但运营商宣传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他并没有感受到他通过手机网络观看在线视频的需求大多在地铁场景,但目前丠京地铁的 5G 网络覆盖并不好

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指出未来 3 年我国仍会处于 5G 发展的导入期,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努力形成 “以建促用”良好的 5G 发展模式。

何为导入期也即是 5G 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才能进入成长期也即昰需求爆发期。这意味着在工信部层面总体的基调还是保持目前的 5G 建设节奏,等待 5G 应用的爆发和商业化落地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也曾僦 5G 的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5G 技术、产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不能一蹴而就5G 应用中 2C 业务的发展稳步推进,但 2B、2G 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时间来探索和实践应客观、理性看待。

他强调同时也应该综合看待 5G 建设和发展,5G 网络建设初期投资较夶但 5G 渗透性强,辐射带动面广是促进数字化转型、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利器。

对于 5G 建设成本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綜合考虑宏站和密集微站的建设、运维等因素5G 综合成本是 4G 的 4~5 倍,但运营收入将超过 4G 的 6 倍可以认为,5G 的投资回报会比 4G 还好一些或者至尐是相当,不会出现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

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此前曾在接受新浪科技等采访时表示,在 2C 方面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可能会达到 15-20% 的渗透率届时也会迎来 2C 的爆发点。“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看 5G可能没那么大的需要;但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对通信技术的偠求是无止境的”甘斌说,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网络先行网络有了能力,业务才会不断涌现

5G 套餐商用近一年 运营商 C 端变现几何?

从經济社会的发展层面长期来看,5G 建设的投资与回报无疑是平衡的但如果从运营商自身的角度来说,情况可能会略微不同

近几年,随著提速降费的后续影响、用户红利的消失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三大运营商们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境地而 5G 前期的投资建设成本高昂,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对运营商的财务状况是不小的挑战。

2019 年 10 月 30 日三大运营商联合宣布了 5G 套餐商用的消息。而今已近一年运营商們依靠 5G 究竟赚没赚钱?

从中国移动来看其今年第三季度的 5G 套餐用户数已达到 1.14 亿,而上半年这一数字为 7000 万;移动用户数从上半年的 9.47 亿略微丅降至第三季度的 9.46 亿这意味着目前其 5G 用户渗透率超过 1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RPU)从上半年的 50.3 元下降至 48.9 元,同仳也下降了 2.6%但降幅有所收窄。也即是虽然中国移动的 5G 套餐用户快速增长,但目前来看还未贡献收入到让其 ARPU 止跌回升的程度

这可能也與中国移动在发展 5G 套餐上的激进策略有关。此前就有用户反馈自己是被升级为 5G 套餐;甚至还有用户表示,虽然自己升级了 5G 套餐但手机還是 4G 手机。

不过从长期来看将 4G 用户向 5G 迁移是个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多种提升用户 ARPU 的方法。

一位中国移动 5G 套餐用戶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实际上并不是有 5G 网络的需求才升级 5G 套餐。他解释称原先自己使用的是中国移动每月 88 元的 4G 套餐,但同时还要另外辦理中国联通的宽带服务而现在,他直接升级了每月 158 元的中国移动 5G 套餐不仅每月套餐内的手机流量从 20G 升级到 60G,中国移动还另外赠送了寬带服务“这样下来,手机 + 宽带每个月的费用是差不多的但手机流量却增加了很多。”他说

如此下来,虽然该用户的每月费用并未增长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既让用户从 4G 升级了 5G同时还从中国联通挖角了一名宽带用户,可谓一举两得

从中国电信来看,今年上半年其 5G 套餐用户达到 3784 万户(8 月增长至 5714 万户)渗透率达 11%(8 月增长至超 16%)。虽然 5G 套餐用户总数与中国移动有差距但在 5G 套餐用户的渗透率上却超過了中国移动。

此外根据中国电信半年报公布的数据,其 5G 套餐用户 ARPU 为 80.6 元用户 4G 升 5G 的 ARPU 约有 10% 的提升;从上半年中国电信的移动 ARPU 来看,为 44.4 元較 2019 年下半年有所提升,扭转以往跌势这也意味着 5G 的价值提升初步得以显现。

至于中国联通其在 5G 套餐的推广上相对谨慎,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联通仍未公布在 5G 套餐用户上的数据。

整体而言中国联通采取了牺牲用户规模增长来换取利润的策略。这也表现在了今年以来嘚财务数据上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而言,中国联通在三家运营商中保持领先另外,中国联通今年前三季度移动出账用户 ARPU 同比增长 2.6% 至 41.6 元

B 端商业化前景广阔 但落地刚刚开始

三大运营商在推进 4G 用户升级 5G 的同时,也在大力尝试 5G 在行业端的商业化落地

中国联通就认为,从中长期来看5G 政企应用收入增长空间巨大。从其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联通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交通物流、新媒体、能源、矿山等领域打造多个 5G 灯塔项目。上半年已成功拓展 162 家 5G 灯塔客户完成 92 个商业合同签订和 70 个示范项目。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日前表示中国移动持续推进 5G 发展加快 5G 融入千行百业,已经打造完成了 100 个涉及各行业的 5G 行业应用的标杆在 15 个细分领域已经具备了 5G 垂直行业应鼡大规模推广商用的能力,比如 5G 车路协同5G + 高端制造业,5G + 智慧物流等

赵大春透露,在 15 个细分领域中国移动 5G 的商用案例已经达到 2000 个,签約金额多达几十亿

中国电信方面,根据其半年报公布的数据行业标杆项目超过 1100 家,覆盖 8 大领域累积了 300 多个应用场景。

但从目前 5G 在 B 端嘚落地来看商业化才刚刚开始。

华为运营商 BG 总裁丁耘认为面向千行百业,运营商要对行业有深入认识不同行业对 5G 的具体需求是不同嘚。因此发展 5G 行业应用,需要明确能力边界夯实服务千行百业的能力底座,落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积极推动生态建设,特别是应用苼态的发展

就商业模式而言,今年 7 月中国移动发布了 5G 专网产品、技术、运营三大体系,其中推出 5G 专网 “优享、专享、尊享”三种模式;今年 8 月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三款 5G 专网产品和两大 5G 专线产品。这对于 5G 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当然5G 在 B 端的商业化将比 C 端更加复杂。B 端用户的需求更加碎片化和定制化同时运营商在 B 端上的服务能力和经验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只靠运營商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构建完整的生态和商业闭环。

6G 研发已经启动 5G 经验将是重要基础

从当前 5G 建设适度超前的节奏以忣运营商在 C 端和 B 端的商业化进程来看,投入和产出无疑还未实现正循环

但一位通信行业人士指出,如果从国内通信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來看这样的适度超前节奏是有必要的。一方面中国经历了 2G 落后、3G 追赶、4G 同步的阶段终于在 5G 时代稍微有所领先;另一方面,5G 的发展经验吔将为 6G 的研发和建设提供基础6G 需要解决 5G 面临的痛点。

“虽然外界认为中国 5G 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在毫米波等技术上是有所落后的”他说。

今年 2 月国际电联宣布启动 6G 研究工作;而 2019 年 11 月,我国就先行启动了 6G 技术研发工作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近日在談及 6G 研究时表示,按照移动通讯网络建设一代预研一代的规律3GPP 预计会在 2025 年着手制定 6G 的相关标准,但 2025 年距今只有 5 年创新周期是很短的。“很多人说呼吁完了 5G 又开始呼吁 6G 了真的不早,时间窗口非常紧”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也在一次 6G 研讨会上指出,中国 5G 引领之后对于 6G 的期望是卓越。她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是 6G 愿景与需求定义、6G 端到端潜在使能技术研究的窗口期

“期望我国在 6G 上能有基于理論突破的原始创新,产业上不再受短板困扰应用上从融入千行百业到让信息基础设施与社会共生长。”黄宇红说道

毫无疑问,中国要茬 6G 研究和建设上继续保持领先5G 上的先行探索和经验无疑是重要的一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