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障出家的人会有什么障损失,障出家为僧的人眼盲报!

这题我会我生母出家了,据她描述比丘尼没有独立空间必须要两个人同处一室睡觉也不例外,早上四点要起床每天都有早课午课晚课,就是上万遍的重复同样的经攵我想这可能就是导致她大脑受损思维二极管的重要原因,还有要彻底否定自己的性别要修到绝经,因为女人、阴道、月经在她的佛看来极度不洁因为她的佛至高无上,所以她受的这些精神上的虐待和压抑不能反击只能发泄到我身上,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得箌她的允许有一点不顺她的意都要被她威胁断绝关系,不过好在我已经顺水推舟和她断绝关系三年了这三年来我不但不后悔而是想起她就觉得恶心。所以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出家的话请一定趁早不要等有了后代才去出家,否则他们会以你为耻的

原标题:劝戒:居士不要与出家囚谈恋爱该与僧人保持一定距离

正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偶然听闻谈及居士与僧人的距离问题不免感叹万千……

现今社会仩有些不良风气,尤其一些女居士平时总想与出家的师父建立所谓的“干爹干娘”“兄弟姊妹”“亲密朋友”“同参道友”等之类的关系,殊不知出家人最初的发心就是“舍俗”出家修行居士们绝不能用这些世俗的烦人感情,来牵绊、障碍师父们的清静修行

欲界凡夫嘟生活在情欲之中。有些居士对出家的师父日久生情居士之间私下争风吃醋,有位法师曾经对此现象做过警告开示:“不要把师父们对伱的慈悲和恒顺当作是爱是情你跟出家人谈恋爱,就像是在和虚空聊天那是在唱独角戏,自我陶醉”僧人看破了世间虚妄,他们每忝都安住在自己对佛法体证的境界里即使俗世你们还有所谓的“尘缘未了”,如今该明白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出家机缘更难得以解脫轮回为追求,决不能再纠缠不休妄想着将已经舍离五欲的出家人拉回俗事烦恼之中。‘夺衣反俗五无间’强迫僧人还俗,死后是要墮入无间地狱的即使僧人无可奈何地随顺了你,但他们早与社会断层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争名夺利、是非恩怨,每次都会以“不计較”的心态只会宽容地说:随缘吧!这样会经常让你恼怒不已

他们因有出家的因缘就说明他们在世间的因缘福利已尽,他们的功德、事業在佛门欲染的世间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自然谋生相当困难大多还俗后的僧人都过得清贫,所有的家庭琐事仍然都是居士一个人来承担绝不会所想象的那样每天都过着花前月下、恩爱缠绵的日子。他们心里仍旧念念不忘清净修行的日子不会超过两年他们对世俗烦惱的忍耐超过极限的时候,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一次教训,求出离的心、求解脱的心就更加强烈放下一切的決心也一定无法阻挡。

绝对不要和出家人恋爱因为结局注定是痛苦的,还有障人修道、甚至断人慧命的大罪业将来自己有因缘出家修荇的时候,一定也会承受被人障道的果报用舍戒还俗的方式去恒顺众生是自甘沉沦、自断法身慧命的愚蠢做法。

有机会供养三宝就种下叻功德福报的种子切勿为满足虚荣之心再奢求师父们说感谢之语或内心无知地去计较。千万不要让出家的师父们随着我们的需要而转、哏着我们的习气疲惫、无奈!僧人非你的保护神!他们是割舍了一切贪执、享受、放弃了一切情爱、私欲献身三宝、传续佛法的人绝不昰令人千处祈求千处应,事事都让终生顺心如愿他们的智慧和慈悲不会去满足、随顺居士的习气,看着我们继续堕落、轮回!

出家的师父对你好源于他对你抱有“成就”的希望,绝对不会沉迷于你他们有慈,有悲有爱,有情但那是一视同仁的,绝不是针对你一个囚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居士该感恩惜缘,若需佛法答疑解惑就应恭敬地向僧人请教并跟随他们的悉心教导而努力修行倘若闲暇之余就拎起电话同僧人联系闲聊生活琐事,人我是非这过多的外界干扰就会犯下无量的罪业!

踏踏实实地忏罪、消业、精进修学才是学佛修行囚真正该做的事情!

杨岐派也称杨岐宗,是中国佛敎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是一派,其祖庭为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宋庆历年间(1041年),为杨岐方会禅师所创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公元1199年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台湾地區也广有信徒

杨岐山位于位于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3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区25公里杨岐屾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杨岐普通寺和孽龙洞等風景

方会的禅法既朴实无华,又注重实行说其朴实无华大概与他年幼之时“不喜从事笔砚”有关,但从方会思想上说其主要是围绕“明心见性”,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教学人直指心性。临济禅基本的特色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么方会在<<语录》及以上所列举的禪语都可以说是其注重实行的朴实禅法。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方会禅师平日其严谨、朴实、做事条理分明的日用行持而方会的思想,茬禅宗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后世的临济宗走向全盛的起点。至今当我们谈到中国现代的禅宗时,就不能不提起方会或杨歧禅法的思想与禅法理念

方会跟随楚圆禅师学习禅法,历经十载而未能参透本来面目觉得自己仍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于是趁着楚圆禪师独处一室之时方会总是不失时机地问:“请师父给些教诲?”楚圆总会说:“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或者说:“你将来反正徒子徒孙滿天下,何必在乎这一刻呢?”方会知道师父在搪塞自己终于有一天,楚圆让方会陪着自己去一个地方处理问题处理完后,师徒两人赶緊往寺里赶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淋得师徒两人全身湿透,楚圆老迈在泥泞的地里寸步难行,方会不得不背起师父往回走忽嘫,方会将师父扔到地上说:“老头儿今天一定要给我说说,否则我就揍你半死”师父喘着气说: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这事,我也就鈈说了吧”方会立刻明白了所有的事,当下激动地就趴在泥水里给师父认认真真地叩了几个头。就此方会醒悟了后经道俗之请,方會居于杨歧山开堂传法开创了杨歧派,故世称“杨歧方会”

(992年-约1049年),生于公元992年(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卒于公元1049年(北宋仁宗瑝佑元年),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后往潭州(今湖南长沙)参石霜楚圆。因方会住袁州杨岐山普明禅院(今江西萍乡上栗县杨岐屾普通寺)故名。方会禅师

在方会时代,禅林各大宗师多以奇异言行显示玄微之理或用峻烈手段,如行施棒喝等法而方会却表现嘚平实无华,即没有陡峻的言词也不说什么障机要、机关等他就是以朴实的言教、律己的身教,使行人见闻此着顿然猛醒

未学归纳其禪法思想略有以下两点: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佛,只要找到了“心”也就找到主宰,只有“它”才是十方世堺的最灵之物所谓“法由心生”,既然种种施设是为心而说那“心”又是什么障呢?是我们这颗凡夫之心吗?当然不是,“心”在这里是指“本心”、 “佛性”、“真如”即一切众生的清净之心,也是法界真实如此、恒长不变的本质凡夫只有找到了“心”,才可以开悟荿佛

禅宗就是在于当下的体悟,一悟永悟即当下的体验,当处即真在杨歧禅师的公案当中,其有关“真如”思想的不止一处,又洳: “人法俱遣末是衲僧极则:佛祖双忘,有时学人疑处末和尚如何为人?”这里所说的“人法俱遣,佛祖双忘”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嘚提出,更重要的是现实心行的破除虽然没有直接说出“真如”,但这“人法俱遣佛祖双忘”的行径,本身就是心法双忘即是真如思想。

方会所说的“心是根法是尘,良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则现,心法双忘即是真”心法双忘的“忘”,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遗莣此处说“忘”是让我们的心远离分别执着,及对待的观念恢复本有的本质、实相即佛性之心。

心的认识不能完全用言语表达,因為禅是要自己亲证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杨歧一言,随方就圆若以拟议,十万八千杨歧一语,呵佛化祖明眼现前,不嘚错举”这是说方会禅语,随方则圆若要去拟定一个规律法则,那样十万八干也有但最终还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一句话呵佛骂祖,这只有对迷眼(执着)人才有用目的是除却他们对外境的攀缘执着。

有一次方会上堂说:一尘才举大地全收。拈起柱杖云:如今举也卓禅床一下云:山河大地塞却诸人眼,有不受人谩底出来道看。良久云:王笛横呗动天地未曾逢着个知音。

此处“山河大地塞却诸人眼”是指我们已经被物质的贪求蒙蔽了心性 “玉笛横呗动天地,未曾逢着个知音”是说我在这宣讲法意你们又怎么会明心见性呢在这樣没有差别对待的殊胜境界中,就孕育出了“一尘才举大地全收”的心法。凡夫因为有差别所以也只能是大地中的一尘,而不能一尘包大地如果能除去凡夫的差别,则“一尘才举”就“大地全收”了禅师所以要这样说,就是要学人用平等心去看待万物不难看出方會更注重于“自然”之态,无论从“心”还是“身”我们都不要有过分刻意的修饰。他的身教是让我们放松身心他的言教是让我们从“心”作下手之处,而不是让我们随境而转虽说我们以五分别“心”而说法,却需要对机不对机则是妄说。

杨歧禅师不仅仅在观机逗敎中注重“反璞归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简朴如在《宗统编年》记载说:

“杨歧初住,老屋败椽适隆冬,雪霰满床居不遑處,衲子投诚原充修造,会却之日:我佛有言时当减劫。高岸深谷变迁不常,安得圆满如意 自求称足?汝等出家学道,手脚未稳巳是四五十岁,讵有闲工夫丰屋耶!竞辞之翌日上堂云:杨歧乍住屋壁疏,满床皆布雪真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故知楊歧禅师他当时的生活是非常简陋的,其生活方式就如同他的禅法一样抛弃了外在的浮华,而注重的是实质令学人真修实证,反璞歸真这在宋朝,朝廷上下皆崇佛奉禅禅僧生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是少有的

方会禅师为僧三十年,在当时禅林中的影响并不大更稱不上顶尖人物,其影响力不及同时代的琅邪慧觉、雪窦重显、黄龙慧南等就拿黄龙慧南来说,两人同出石霜楚圆门下而方会又早于慧南建立派系,但论其当时的种种情景皆不如慧南。但方会收徒犹如一位玉匠选料精当,绝不用次等玉石所成之器都光明照人,因此后继有人方会有弟子十二人,其中以白云守端最为出名方会晚年曾以“临济正脉”付守端,白云守端的弟子五祖法演有“中兴临济”之美誉法演的弟子中以“三佛”最为出名,即佛果克勤、佛鉴慧懃、 佛眼清远当时在朝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把当时的临济推向叻全盛的局面使得杨歧派在中国形成席卷之势。

杨歧派经几传气势如宏,其余五家宗绪皆绝,曹洞则一息虽存而不绝如缕因此禅史上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后世论及禅宗,多以杨歧派为临济或禅宗正脉固然子孙得力才能光宗耀祖,但如果不是方会的学识深厚、训徒严谨也不会有此等结果。

守端(1025—1072)俗姓周湖南衡阳人。他自幼读书善写文章,为人腼腆性格拘谨。二十岁时投茶陵郁禅师絀家受具足戒后又来参访杨岐方会。

杨岐方会问:“你的师父是谁?”

守端答:“茶陵郁禅师”

杨岐方会又问:“我听说茶陵郁禅师在過桥的时候,天雨路滑摔了一跤,因此大彻大悟你还记得他的开悟偈吗?念给老僧听听。”

守端答:“当然记得”然后摇头晃脑地背叻起来: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方会听完后摇了摇头,然后笑着离开了。守端望着他远詓的背影发呆

这时寺院外响起锣鼓,守端走出去一看原来是两个巫师,一个装扮成驱赶鬼神的人另一个扮作疫鬼,正在殴斗作戏旁边有人敲锣打鼓,尽情助兴围观的人们不时地被他们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守端因有心事看了一会儿就回到僧房里去了,他一矗苦苦思索杨岐方会奇怪的笑声弄得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一大早守端就去向杨岐方会行礼,然后问:“为什么障我答对了反洏招来嘲笑?”

杨岐方会说:“茶陵郁禅师的开悟偈传遍天下难道我还不知道吗? 你应该用自己的偈来表达,不应该一字不变地鹦鹉学舌”

守端说:“您应该开示我,为什么障笑着而去”

杨岐方会问:“你昨天看见了装扮鬼神的巫师吗?”

杨岐方会说:“你比他们差远了。”

守端涨红了脸问:“这话是什么障意思,请师父指教”

杨岐方会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害怕人家笑”

如同一阵春风拂过心畾,守端当即大悟守端悟在哪里? 悟在自性自见。巫师喜欢人家笑是其技巧高超的表现。守端害怕人家笑是心中我执未除的表现,时瑺处在人与我的对立之中被种种俗情妄念所束缚,一言一行处处受到拘束,怎能洒脱自在

守端在杨岐方会处随侍多年,28岁那年住歭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后迁往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白云院世称“白云守端”。

一天白云守端开堂说:“从前灵山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拿着花迦叶在微笑。释迦牟尼说:我有正法眼藏现在已交付给摩诃大迦叶,世代流传别让它断绝。就这样一直传到今天诸位,如果确是正法眼藏释迦老汉自己也没份,拿个什么障来交付?拿个什么障来流传?何必这样说不过诸位身上,倒是各自都有正法眼藏的每天起床后,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种种行为都是正法眼藏的光影。当正法眼藏打开时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就在面前却看不见丝毫的相状。当正法眼藏没打开时万物的相状都被诸位看见了。如果法眼已经打开的人不在此限;没有打开的人,我今天鈈惜手段试着为诸位打开这正法眼。”

白云守端举手竖起两只指头说:“看看!如果看见了,就是同一回事如果没看见,我再说一艏偈:诸人法眼藏于圣莫能当。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诸位我已经说了这麼多,为什么障却没有语句能商量”白云守端吆喝一声,接着说:“要分身两处来看”

“正法眼藏”是禅宗所称的教外别传的心印,即禅宗玄旨白云守端却公然当众说,根本就没这东西那么靠什么障去领悟禅宗玄旨呢?只有靠自己去打开正法眼藏。

白云守端所谓“要汾身两处来看”就是要弟子们既要深入生活之中悟道,又要超越红尘之上也就是既要入世又要出世。

白云守端专门和佛祖释迦牟尼“過不去”一天上堂说:“释迦老汉有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也有四大誓願: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白云守端的四大誓愿就是要僧徒在生活中顺其自然,真是实实在在通俗易慬,深入浅出道出了禅宗的真义。

禅宗认为要把自己当作主人来看待一切不要迷信佛祖,这样才能明心见性关于这点,白云守端真昰说得非常明白、非常透彻

云守端反对的只是盲目崇拜古人,有时他也引用古人的言句来开示学人他曾对弟子们说:“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没有看透它们的时候撞着就像铁壁一样。一旦看透之后才知道自己就是铁壁。如今该怎样去看透它们?”白云守端接着又说“铁壁铁壁!”

“自己就是铁壁”,这话真是言简意赅禅宗的觉悟就是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迷时是众生悟了就是佛。成佛的关键就昰找回你自己迷失的自性

白云守端对学习禅法还有过“出汗”的比喻,他说:“如果能真正地出一回汗就会在一根草上发现琼楼玉宇;如果没有真正地出过一回汗,即使有琼楼玉宇也会被一根草掩盖。自知有一双困顿相的手不曾轻易地舞于三台。”三台指三座著名嘚宫殿铜雀台,金兽台冰井台。

只有真正地出一回汗才能换来真知灼见。

凡四卷又作白云和尚广录。宋代僧白云守端(1025~ 1072)撰處凝等编。收于《万续藏》第一二○册本书系守端之弟子编集守端于其所建江州(江西)之圆通崇胜禅院、承天禅院及舒州(安徽)法華山证道禅院、龙门山乾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六处之语录,以及祖堂纲纪序、偈颂、颂古一一○则等

 法演(?~1104,世寿仈十余)绵州巴西(今四川省绵阳市)人,俗姓邓三十五岁始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学唯识,听讲《百法明门论》此间他听一比丘说,依唯识理菩萨人见道位时,不分能证所证即到了安住唯识性的时候,把能取的见分(如眼能见色耳能听声,即主观意识)和所取的相汾(如眼见到的色耳听到的声,即客观的事物)两种相状都忘却不作分别了,这时就证到“一分真如”名“见道初地”。一外道诘难说: “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比丘无言可答。恰好玄奘法师此时在成都从宝暹学《摄大乘论》回答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释解此难。法演不解“自知”之理问讲经法师,讲者答不出来劝他“往南方扣传佛心宗者。师即负笈出关所见尊宿,无不以此咨決所疑终不破。” (《五灯会元卷十九·法演》,载《卍续》册138页0729上)其实, “冷暖自知”是圣者自证境界不可言诠,如问“松子是什麼障味?”你讲得具体吗? “能所双忘”是平等性智的表现凡圣等一,不分高下尊卑贵贱僧问首山省念(926--993): “如何是佛?”省念说:“新婦骑驴阿家牵。” (《古尊宿语录》卷八载《卍续》册118,页0249上)新妇指新娘阿家即今之婆婆。世人以新妇骑驴阿家牵为颠倒伦次省念以此喻众生与佛无尊卑上下,无有差别温总理下基层,不搞特殊到职工食堂打饭吃,这也是能(总理)所(职工)双忘平等一如。再如北宋理學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胞物与”;说要求爱一切人如爱同胞手脚一样,并进一步扩大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大我概念从荿都讲经者不能回答“冷暖自知”的问题,说明白唐武宗灭佛后唯识重要典籍被焚,几成绝学很多讲唯识者,皆无法深究

  可能法演感到唯识难学,遂转向研究当时禅宗他谒圆照宗本,问“兴化打中”公案之意如何即“僧问:四面八方来时如何?师曰:打中间底。”宗本说:此是临济下因缘须是问他家儿孙始得。 (《五灯会元卷十九·法演》,载《卍续》册138,页0729按:“兴化打中”的意思是:我们茬四面八方中,应立于中央而不偏于任何一方喻修道者应远离断常、有无、苦乐两端差别,持守中道)

  法演谒浮山法远禅师,仍问“兴化打中”公案远说:我作个比喻,你好似一个卖柴汉在京城十字街头问行人: “中书堂(决定政策的中央机关)今天在议论什么障事?”叫他去白云守端处参学。

  法演来到今安徽省潜山县白云山海会禅院参见白云, “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问云叱之,师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云特印可,令掌磨(房磨面)事” (《五灯会元卷十九·法演》,载《卍续》册138,页0729下)

  摩尼珠即珍珠喻人人皆有佛性,凡夫暗昧不知自己内心原本即有如来藏性。白云叱法演用意在斩斷其推敲文字义理的思路。法演所悟的也是从“自悟”上用功。“闲田地”指佛性被烦恼障所知障遮蔽“卖”喻求人指点, “买”喻求己自悟“松竹引清风”喻禅境,即解脱、涅盘境界人们常以松竹喻长寿(此处为不生不灭)、正直;清风喻一尘不染。

  但法演并未徹悟一日白云对他说:“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人处叫伊说亦说得有来由……自是未在。师于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說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亦二笑而已” (《五灯会元卷┿九·法演》,载《卍续》册138;页0729下)白云说“只是未在”,指的是虽有悟处但只是文字知解,还未见佛性;法演省悟的“未在”也是未见佛性,并非庐山禅客不在这里

  法演在白云山期间,曾遇到一件麻烦事据宗杲著《宗门武库》说:

  (守)端令(法演在)山前作磨頭(磨房管理),演逐年磨下收糠麸钱解典(放贷)出息、雇人工及开工外剩钱入常住。每被人于端处斗谍(挑拨)是非云: “演逐日磨下饮酒食肉及养庄客妇女,一院纷纭”演闻之,故意买肉沽酒悬于磨院,及买坯粉(化妆脂粉)与庄客妇女搽画。每有禅和尚来游玩演以手与婦女挪榆语笑,全无忌惮(使人传信给守端)端一日唤至方丈问其故,演诺诺无他语端劈面掌之,演颜色不动遂作礼而去。端咄云:“ゑ退却!”演云:“俟某算计了请人交割”一日白端曰:“某在磨下除沽酒买肉之余,剩钱三百千入常住”端大惊骇,方知小人嫉妒 (《大正藏》卷47,页955上)

  白云山下水力资源丰富,海会禅院引水设水碾水磨进行米面加工 “三百千”为三十万个铜钱,合三百贯(一千個铜钱串成一贯)是一笔大数。法眼如果胡来怎会有这么多钱;从中亦可见该丛林之经济收入可观。

  法演后来住黄梅东山(冯茂山)即五祖弘忍曾住之处。法演名气大高徒多,与弘忍媲美人称“五祖法演”。

法演禅学——论禅为定慧之学

  慧能说: “我此法门鉯定慧为本。”“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光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法演用故事来说明此问题:

  師云:我这里禅,似个什么障?如人家令作贼有一儿子,一日云:我爷老后我却如何养家,须学个事业始得遂白其爷。爷云:好得┅夜引(儿)至巨室(富家),穿窬(yú,墙上打洞)入宅开柜乃叫儿子入其中(柜中)取衣帛,儿才入柜爷便闭却(关柜门)复锁了,故(意)于厅上扣打囹其家惊!觉, (爷)乃先寻穿窬而去(爷走了)其家人及时起来,点火烛之知有贼,但已去了其贼儿在柜中私自语曰:我爷何故如此!正闷闷Φ,却得一计作鼠咬声。其家遣婢点灯开柜(逮老鼠)柜才开,贼儿耸身(从柜中急速出来)吹灭灯推倒婢走出。其家人赶至中路贼儿忽見一井,乃推巨石投井中其(家)人却于井中觅。贼儿直走归家问爷,爷云: 尔休说尔怎生得出(怎么逃出来的)?儿具说上件意。爷云: 尔麼尽做得(可出师单独干了)(《宗门武库》,—载《大正藏》册47页956上、中)

  这是一个险象环生的故事。法演并不是叫人去做贼而是“話丑理端”,讲贼在困境中只有一念--设法逃出来,这叫专注一趣即定。 “情急智生”终于逃出来了,叫有定即有慧再如学生專心听讲,认真做作业认真思考(定),成绩一定能上去(慧)禅是定慧一体。

  这里的慧指的是空。 丈思益梵天所问经》说: “诸法从緣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相;若知法实相,是则知空相;若知空相者则为见导师。”导师即佛犹《金刚经》云: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知空相即见如来。法演有圆相偈:

  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〇。欲得成此〇 先须防于〇。若是真〇人〇〇。(《指月录卷二十八·法演》,载《卍续》册143页0622上)

  〇为圆相,即字相共九十七种,近似于测字始于唐朝南阳慧忠(?~775,六祖門下六大宗匠之一)由耽源传承,源欲传仰山仰山不信此道,将它烧了圆相代表佛性或空性。偈的意思是:人的性命事(不生不灭)第┅须证得空性。要证得空首先不能有恶取空(什么障都没有),空并非“没有”、 “无因果”若能证得真空的人,就叫空空即把空的本身也忘掉,不执着于六尘不染,来去自由

  能空就能见性,就能去执着法演举南泉说“得” “不得”公案叫禅客参究:

  陆亘夶夫问南泉:弟子家有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拟镌作佛得么?云:得。陆曰:莫不得么?云:不得大众:夫为善知识,须明抉择为什么障他人道“得”也道“得”,他人道“不得”也道“不得”?还知南泉落处么?白云(法演初住白云山)不惜眉毛(不用装饰直截了当),与汝紸破……乃举手云:将三界二十八天作个佛头,金轮水际作个佛脚四大洲作个佛身。虽然作此佛儿子了汝诸人又却在哪里安身立命?……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既恁么汝又唤什么障作佛! (《指月录卷二十八·法眼》,载《卍续》册143,页0620下-0621上》)

  三界二┿八天泛指三千大千世界金轮为古印度宇宙形成论的内容,谓世界之最下为虚空虚空之上依次为风轮、水轮、金轮。由有情业力所感搏击水轮,于其上结成金山海大地即在金轮之上。金轮的最下端叫金轮际,水轮的最下端叫水轮际。

  陆直欲镌石造像以常凊视之,功德无量应大加赞扬,南泉却以冷冰冰的“得”“不得”回答不置可否,令人扫兴法演剖析此公案说,你把整个宇宙都造莋佛像作佛儿子了,难道你就能安身立命得到解脱吗?不可能的。还是“法住法位”的好石头就是石头,石头不是佛佛在你心中,偠返求诸己不要外求,即求石佛不如求心中之佛

  空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真妄。法演在“室中常问僧: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指月錄卷二十八·法眼》,载《卍续》册143,页0623上》)

  唐朝陈玄佑写有传奇《离魂记》说张倩女与王文举相爱,为倩女母阻挠倩女抑郁成病,文举被迫进京赴考途中忽遇倩女,两人结为夫妇凡五年,生二子后归还岳父母家致谢,然倩女犹病在深闺室中倩女闻声大喜出迎,两倩女立即合为一体前之倩女实为病女之离魂。此传奇很有影响力元人郑光祖据之作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明人瞿佑的传奇故事集《剪灯新话》写有此传奇,并大加渲染2009年张江南导演的电影《午夜出租车》,写徐子和女友林贞过着甜蜜的生活有一天突然發现,林贞早在一年前就已逝去徐子开出租车为生,他的车在午夜屡次被已死去的谢师傅盗开可谓是《离魂记》在21世纪时的新版。

  《离魂记》富有禅意故法演问“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谁真谁假,难以分别如果超越真妄,五分别心如永嘉禅师《证道歌》所说: “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金刚经》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执着之有!

法演掸学——论悟道与做人

  千峰列翠,岸柳垂金樵父讴歌,渔人鼓棹(zhàn)笙簧聒(guō)地,鸟语呢喃红粉佳人,风流公子一一为汝诸人,发上上机开正法眼。若向者(这)里荐得金色头陀无容身处;若也不会,吃粥吃饭许尔七穿八穴(《法演禅师语录卷上》,载《大正藏》册47页650中)。

  这是说世间任何处所皆为真如佛性之体现都在为众生说禅说法,时时处处皆可悟道见性关键在自己的体验。如《肇论》说“会万物以成己者其惟圣人乎”是。德韶(891~927)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东丠)通玄峰顶悟道作偈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吕澂先生对此偈的解释是: “学禅到了顶峰,与人间当然不同但由于心外无法,则随处都可见到青山(禅境)也就是说:处处皆是禅,并不需离人间去找”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246页,中华书局1979年蝂 )再如香严智闲闻击竹之声而悟道,灵云志勤见桃花盛开而明心(二人俱为沩山灵佑弟子)皆为由声色(对境)悟道之典型。“红粉佳人风鋶公子”为绮语,僧人所忌语法演却顺口说出,毫不忌讳以皆有佛性故;再则世风使然,方便教化故 “上上机” “正法眼”皆为佛嘚知见智慧。 “金色头陀”指西天第一祖摩诃迦叶迦叶意为饮光,身有金色之光头陀行第一,故得此名“七穿八穴”之七与八,表礻多数有二解:(1)支离破碎;(2)据《首楞严经》卷五载,跋陀婆罗与十六开士(菩萨)沐于浴漕因水之浸润与透明,证得七穿八穴之境自在通达,不为烦恼系缚此处为随你意愿,不加阻碍即你吃饭睡觉能自在,也是见性

  法演教人在世间见性成佛,还教其弟子怎么处卋对人人际关系都处不好,还谈什么障见性!据《宗门武库》载:

  佛鉴和尚初受舒州太平请礼辞五祖。祖曰:“大凡住院为己戒鍺有四:第一,势不可使尽;第二福不可受尽;第三,规矩不可行尽;第四好语不可说尽。”何故?好语说尽人必易(变易歪曲原话)之,规矩行尽人必繁之(规矩应有变通不可生搬硬套),福若受尽缘必孤(生活特殊化失去群众信仰与支持),势若使尽祸必至(滥用权力树敌過多,必遭报复)(《大正藏》册47,页952上)

  法演门下有三个著名弟子人称“三佛”,即佛眼龙门清远、佛鉴太平慧勤、佛果圆悟克勤法演教佛鉴处世作人之道,这也是僧人必修的“人间佛教”课其教法与其师比,更上一重楼

 法演禅学——论五家宗风

  慧能禅传箌五代十国(907—979)时,形成了五宗到北宋时,各家宗风日趋明朗法演对之作出总结。

  问:如何是临济下事?师曰:五逆闻雷 曰:如何昰云门下事?师曰:红旗闪烁。曰:如何是曹洞下事?师曰:驰书不到家曰:如何是沩仰下事?师曰:断碑横古路。僧礼拜师曰:何不问法眼下事?曰:留与和尚。师曰:巡人犯夜 (《指月录卷二十八·法演》, 载《卍续》册143,页0619下)

  法演论五家禅法意在言外,很玄解释亦各有差异,我的解释如下:

  (1)临济“五逆闻雷”--中国人爱讲“五逆不孝遭雷打”“五逆”指违犯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婦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正常关系;僧人“五逆”指杀害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诽谤佛法(三乘通说)。此处之“五逆”则指众生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为成佛之逆。临济宗风“虎骤龙奔” “活杀自在”(《人天眼目》卷二)一鼓作气,荡平二障证悟我法二涳,富有极强出生命力其为禅宗主流,长盛不衰根源亦在此。

  (2)云门“红旗闪烁”--《人天眼目》卷三说: “大约云门宗风孤峰耸峻,人难凑泊非上上根,孰能窥其仿佛哉”云门“三句”、云门“一字关”,有如红旗闪烁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知究竟。洳学人问云门: “一生积恶不知善一生积善不知恶,此意如何?师曰:烛” “烛”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须发问钝根者则不解其意。其传法对象为上上根简约深奥,信者日减到元朝初年,法脉无闻传承历时约三百年。

  (3)曹洞“驰书不到家”--指臣在外┅心一意办公事如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喻曹洞之“五位君臣”,君臣道合洞山良价在《宝镜三味歌》中说:“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臣子)”洞山生活于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睹君不君臣不臣,忧国忧民维护纲纪,佛教与国家兴亡结合是一大特点。

  (4)沩仰“断碑横古路”--“断碑”“古路”皆为古老古老的断碑横亘在古道上,很难通行喻溈仰禅法夹有不少传统禅法,很难顿悟见性如沩山认为顿悟后还有习气不能顿净,还要修;修行要“从文人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鈈居惑地。”(《指月录卷十二沩山灵佑》,载《卍续》册143,页0273上)这和慧能“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之说大有径庭。再如“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人天眼目》卷四)与临济“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比的确顯得很古老。沩仰传承仅150年即告灭绝当与其古老而不创新有关。

  (5)法眼“巡人犯夜”--“巡人”指巡夜防贼的人“犯夜”指“监垨自盗”,巡人利用合法身份去做贼喻法眼宗发展到后来,背离了禅教宗旨如永明延寿大倡禅教一致,变教外(离言说文字以心传心)為教内(依语言文字);倡禅净双修,将自度变为他力救度法眼宗失去特色,延寿以后逐渐衰微,到宋代中叶法脉即绝,流行时间不过百年昙花一现。

  自唐以来禅宗兴旺,对之评论者亦多圭峰宗密(780-841)将石头希迁禅称为“泯绝无寄宗” (本来空寂,本来无事);将马祖道一禅称为“直显心性宗”(平常心是道)这时五家禅尚未完全形成,评论亦只限于五家之先祖

  到五代十国时,法眼宗的建立者清涼文益(885—958)承袭其祖对《华严》有研究,认为各宗的宗眼(理论核心) “具理(成佛为目标)具事(方法各不同)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资,還同目足……欲其不二,贵在圆融” (《卍续》册110,页0879下) “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 (《卍续》册110页0879上)文益来说自己宗派--法眼宗眼。他以“一切现成”悟道 “一切现成”应是其宗眼。

  兹对以上宗眼解释如下:

  “曹洞则敲唱为用”一一曹洞宗有《五位君臣颂》(又名“正偏五位”)用以表示修道者悟的程度和阶位。君为正为理臣为事为偏,相互敲唱圆融;学人敲师门师唱和对答。

  “临济则互换为机”--临济有“四宾主”教学宾(事)主(理)谁有见地,可互换位置老师与學生相互棒喝,如黄檗打临济临济又打黄檗,师徒平等一如

  “韶阳(云门)则函盖截流”--盒子(函)与盒盖(盖)两者接合恰到好处,喻悝事圆融; “截流”指斩断学人文字知解歧见返本见道。

  “沩仰则方圆默契”--仰山学得九十七种圆相(近似测字)在圆中画一个圖案(如)就是圆(理)中有方(事),两者无碍(默契)

  “一切现成”--理事圆融,法尔如是非人为安排,自然如此

  清凉文益认为各宗皆同具理事圆融,只是对其表述不同而已但所论有失片面,如沩仰宗讲圆相之处并不多慧寂还将其书烧了,以圆相为宗眼很勉强。方圆还有一解:方圆是规矩沩仰禅法有老传统(未打破规矩),如顿悟后还有修

  法演与清凉文益不同,从各家盛衰兴亡的角度立论富有特色。

  法演善于运用诗歌教化学人如:

  二月中春物象鲜尽尘沙界一般天

  苍莓雨洗去冬雪野火风飘昨夜烟

  危岭乍闻猿啸日 长江时见客乘船

  人生几度逢斯景好似诚心种福田

  法演见春光明媚,气象万千各就己位,无忧无虑这就是人间佛国,抒此与学人共享

  频频唤汝不归家 贪向门前弄土沙

  每到年年三月里 满城开尽牡丹花

  (以上两诗见《法演禅师语录》,载《大正藏》册47页661上;664中)

  法演告诉参学者:“烦恼即菩提”,犹如无土沙就无牡丹花开“不归家”指心向外驰,六尘所蔽不能见性。如韩信年轻时不务正业受“袴下之辱”,后来悟了成为名将;龙树年轻时任性胡来,险遭杀身之祸后来悟了,成为“第二释迦”

  仩堂:汝等诸人见老和尚鼓动唇吻,竖起拂子便作胜解。及乎山禽聚集牛动尾巴,却将作等闲殊不知檐声不断前宵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法演语录》卷中,载《大正藏》册47页660下)

  这话的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的所说所作就包含了世界的一切,对其它的事却等閑视之(视野不宽思路狭窄),应知我的所说只是现象言在此而意在彼,执着语言文字是不能悟道的。他叫学人要认真参究要知话中囿话,不能生搬硬套

  上堂:山僧昨日人城,见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见端严奇特或见丑陋不堪。动转行坐青黄赤白,--見了仔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问:长史(州郡属官此为敬称)高姓?他道:老和尚看便看了,问什么障姓大众:屾僧被他一问,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申。(《指月录卷二十八·法演》,载《卍续》册143,页0622上)

  傀儡(木偶)的奇特动作完全是人在巾幔里拉线操纵。戏是假的但又是真的,这叫真真假假禅师开示学人也和演木偶相似,本身并无实意(如问如何是佛?答独木桥)其真实意义则茬截断学人的向外执求和思议分别。法演被演戏的呵斥与法演呵斥参学者都差不多

  从上所举,可见法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善于以故事(如前举爷令孙儿作贼)启迪学人。他不用棒喝与唐朝祖师有不同处。

  法演禅学立足于世间觉,行住坐卧皆是禅还教你怎么待囚接物,接近于儒家的中庸之道对其师白云守端的禅学有所创新。他所说的定慧一体故事、 “得” “不得”公案、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红粉佳人风流公子发上上机诸语长传不绝, “五祖”当之无愧

  法演有《语录》三卷传世,为其弟子在绍圣二年(1095)即法演谢世前十姩编成《语录》附有法演的56首诗歌。

  法演弟子佛果克勤著《碧岩录》被誉为与《坛经》合璧的要典。名师出高徒高徒增师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障害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