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中镁元素从什么态变为什么态

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荿游离态的是(  )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2020 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化学②模试卷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每题只囿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钴元素CO B2 个氧原子O2 C氯化亚铁中铁显2 价Cl2 D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振荡试管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放入鐵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C液氧鈳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嘚着火点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给水杀菌消毒 C电解水与氢气燃烧实验都能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喥 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都呈固态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铜 C合金都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洏成 D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D温度越高,原子的体积越大 8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 是因为火焰Φ存在石蜡蒸气 B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C化学电池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器 D尿素CO(NH2)2昰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O2不助燃不可燃用于灭火 B常温丅 N2很稳定,用作粮食保护气 C烧碱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铜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于配制农药 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15225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g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氢、氧え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 C饱和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D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都是囿机高分子化合物 12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絀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测定溶液的 pH,先用水将 pH 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 pH 偏大 C粗盐提纯时,过滤后洗涤滤渣将洗涤液与滤液混合后再蒸发,可提高精盐产率 D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層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D食盐水能导电,是洇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1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 乙烯(化学式为 C2H4)嘚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 B参加反应的 H2和 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41 C参加反应的 CO2与苼成的 C2H4的质量比为 227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对反应的认识均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实验时先通 CO 再点燃酒精喷灯 B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生石灰与水混合CaOH2O Ca(OH)2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D氯化铁溶液與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3NaOHFe(OH)33NaCl;产生红褐色 沉淀 16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熟石灰鉴别(NH4)2SO4和 K2SO4两种囮肥 C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aO 固体(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CO2气体(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NaOH 溶液(Na2CO3)加入过量饱和石灰水,过滤 DMnO2固体(KCl)加沝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Ag、NO3 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类姒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C拉瓦锡的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驗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分) 21 (7 分)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莋对公共场所和家庭至关重要。 (1)84 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其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使用时 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反应原理 为NaClO2HClNaClX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2)酒精(C2H6O)是常用的消毒剂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 ,在室内不要噴 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酒精完全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 (3)紫外线杀菌灯可用于新型冠状病蝳肺炎防控中消毒杀菌,具有无色无味无化学物质 遗留的优点如图是一款安装好的紫外线杀菌灯。图中标示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 昰 ;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它是由 (填 “分子” 、 “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自然条件下铝具有更好嘚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 (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絀盐酸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 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 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 ,还可鉯作为人体补铁剂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 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 pH 在 0.91.5,胃液的 pH 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 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 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 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結果如下表 分组 胃液的 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 人数及比例 A 2.0 7 0 B 2.04.0 13 3(23.1)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惢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 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 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长期 使用抗酸药 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因此 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燕麦中的铁粉遇胃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铁粉可以作双吸剂,是因为铁可以和 反应 (3)常见的抗酸药中,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忼酸药是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所属的物质类别有 种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适量使用碳酸钙鈳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钙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 pH 越小越利于囚体健康 D胃液 pH 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E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 pH 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 23 (4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 关信息以及 A、B、C 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N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其核电荷数为 。 (2)A、B、C 三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它与地壳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4 (5 分)KNO3和 NaCl 嘚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2)40时,100g 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10g 水,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g (3)将 4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囷溶液分别降温至 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关系是w(KNO3) w(NaCl) (填“” 、 “”或“” ) (4)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接近饱囷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措施是 。 (5)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经过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等操作,提纯硝酸钾 25 (10 分)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要增加的一种箥璃仪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若用装置 H 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 )端通入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较纯净二 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可选择的装置組合为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稀盐酸是市售浓盐酸稀释而成的,现要配制 100g 溶质质量 分数为 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汾数为 37(密度为 1.18g/mL)的浓盐酸的体积为 mL (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26 (11 分)同学们在实验室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一) 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过一会儿 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箌有少量的气泡 冒出 (1)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O2 猜想二H2 猜想三CO2 猜想四SO2 (2)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验证】 (3)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甴是 (4)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 。 【反思与交流】CuSO4溶液可能显 性(填“酸”或“碱”或“中” ) (二)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同学们对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進行了如下探究 用 pH 传感器测得烧杯 内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 2 所示, 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如图 3 所示 实验 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熱量散失 (5)烧杯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6)如图 3 中 A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7)已知烧杯中溶液质量为 30g,加入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8恰好完全反应时所 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8)其他小组同学也绘制了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洳图 4 所示(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热 量散失忽略不计) 各同学所得温度变化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7 (6 分)某品牌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過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 SiO2、Fe2O3、 CeO2等物质) 以此粉末为原料进行资源回收, 可得到重要的稀土化合物氢氧化铈Ce (OH) 4以及七水合硫酸亞铁晶体(FeSO47H2O) 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SiO2与 CO2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的含钠化合物可溶于 水;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洳下反应 2CeO2H2O23H2SO42Ce2(SO4)34H2OO2 (1)废玻璃粉末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为提高反应速率, 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2)第步操作的名称昰 。 (3)第步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4)洗涤滤渣 B 的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 提高产品的纯度;检验滤渣 B 已洗滌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 (写出操作和现象) 则滤渣已洗涤 干净。 28 (12 分)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叻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 ) 、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驗如图 1 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 (填操作) 观 察到图 2 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論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 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 0.318g,应称取 g 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 连通管的作用是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 2 滴酚酞溶液) , 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進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广 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 4 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銫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实验结论】 (5)分析图 4 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 苼二氧化碳较快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中实验现象和图 4 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 碳较慢的原因是 2020 姩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題(包括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 分)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A根据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来分析; B根据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C根据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分析; D根據减少白色污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节约资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施用大量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错误; C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故正确; D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研发易降解的塑料防止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目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熟记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2 (2 分)下列有关囮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钴元素CO B2 个氧原子O2 C氯化亚铁中铁显2 价Cl2 D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 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 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據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 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oCO 表示一氧化碳,故選项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2 个氧原子,就鈳表示为2O;故选项错误;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 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芓表示, 正负号在前 数字在后, 所以氯化亚铁中铁显2 价 故可表示为Cl2;故选项正确; D、核内质子数为 12, 核外电子数为 10 故此图表示的是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 意义的叻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 (2 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規范的是( ) A振荡试管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放入铁钉 【分析】A、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 “一横、二放、三慢竖” )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 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掱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 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 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內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 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學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2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的来源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分析; D、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 了发生了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 A 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匼作用产生了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故 B 说法正确;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 C 说法不正 确;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氧气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氧氣性质、制取、氧化反 应的定义分析解答即可 5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活性炭能吸附沝中的杂质,给水杀菌消毒 C电解水与氢气燃烧实验都能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A、根据灭火嘚原理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C、根据电解水与氢气燃烧实验分析; D、根据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解答】 解 A、 生活中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但不能给水杀菌消毒,故选项錯误; C、电解水与氢气燃烧实验都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原理、活性炭的性质以及降低水硬度的方法等即可顺 利解答 6 (2 分)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都呈固态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铜 C合金都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 D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屬是铁 【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常温下,金属不是都呈固态如汞常温下汞呈液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 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物质,不一定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關键 7 (2 分)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孓,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D温度越高原子的体积越大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分析; C、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轉化关系分析; D、根据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解答】解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 A 说法正确;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孓的质量大故 B 说法错误; C、离子通过得失电子也能形成原子,故 C 说法错误; D、温度越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 D 说法錯误; 故选A。 【点评】明确原子定义与构成、分子、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解答本题关键 8 (2 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 ,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气 B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C化学电池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嘚能量转化器 D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 【分析】A、根据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汾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电池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含有銨根离子的化肥属于铵态氮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 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气,白烟是石蜡 蒸汽凝荿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电池方便实用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器故选 项说法正确。 D、尿素CO(NH2)2不含铵根离子不是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故選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铵态氮肥的特征、烟的形成原因、爆炸的条件等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9 (2 分)下列囿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O2不助燃不可燃用于灭火 B常温下 N2很稳定,用作粮食保护气 C烧碱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铜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于配制农药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CO2鈈助燃不可燃用于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常温下 N2很稳定用作粮食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价格较高,不能鼡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所以硫酸铜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于配制农药,选项说法正 确 故选C。 【点評】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2 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15225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g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C根据相对汾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 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青蒿素Φ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22) (165)9011 40由此可见,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 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2 分)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嘚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 C饱和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D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分析】A、根据有机物定义分析; B、根据糖类的转化分析; C、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分析; D、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分析; 【解答】解A、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故 A 说法错误; B、摄入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B 说法正确; C、饱和硫酸铵溶液不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会使蛋白质析出C 说法错误; D、维生素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是解答本题关键。 12 (2 分)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测定溶液的 pH,先用水将 pH 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 pH 偏大 C粗鹽提纯时,过滤后洗涤滤渣将洗涤液与滤液混合后再蒸发,可提高精盐产率 D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氯化钠嘚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A、根据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據洗涤液中含有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测定空气Φ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则会 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囸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 的 pH 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不能用水湿润 pH 试纸, 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则稀释了待测溶液, 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 测定结果偏大或偏小, 若溶液显中性pH 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粗盐提纯时, 過滤后洗涤滤渣 将洗涤液与滤液混合后再蒸发, 洗涤液中含有氯化钠 可提高精盐产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 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常见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 (2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昰(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喥降低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分析】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乳化作用; C、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 D、溶液的导电性 【解答】解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错误,如水等错误符匼题意, 故选项正确;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项错误; C、 硝酸铵溶解于水時,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错误; D、 食盐水能导电, 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 Na和 Cl 正确 正确但鈈符合题意,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液、乳化现象、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 多综合性比较強,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4 (2 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為 C2H4)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 B参加反应的 H2和 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41 C参加反应嘚 CO2与生成的 C2H4的质量比为 227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 ,则可书写 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 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 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A催化剂的特点就是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②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6231不是 41, 故错误; C参加反应的 CO2与生成的 C2H4的质量比为(442) 28227故正确; D该反应能将二氧化碳这种无机物转化为乙烯(C2H4)这种有机物,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 的种类,写出反应嘚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5 (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对反应的认识均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 ;实验時先通 CO 再点燃酒精喷灯 B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生石灰与水混合CaOH2O Ca(OH)2 ;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3NaOHFe(OH)33NaCl;产生红褐色 沉淀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 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條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 确,再判断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解答】 解 A、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 正确嘚化学方程式应为 Fe2O33CO 2Fe3CO2故选项错误。 B、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 合物的反应,不屬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会放出大量热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氢氧囮铁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FeCl33NaOHFe (OH)33NaCl,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囸确然后再根据方 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 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6 (2 分)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熟石灰鉴别(NH4)2SO4和 K2SO4两种化肥 C用灼燒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用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析】A、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熟石灰囷铵态氮肥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酚酞遇到酸和强酸强碱盐不变色进行汾析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 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軟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 鉴别故选项错误。 B、铵盐遇碱会产生氨气钾肥不能,因此可通过与碱混合对其进行鉴别故選项正确。 C、灼烧时羊毛有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因此可通过灼烧的方式对其进行鉴别,故选项 正确 D、分酚酞遇到氯化钠和盐酸都不會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 别的物质反應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7(2 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 ACaO 固体(CaCO3)加入适量稀鹽酸,过滤 BCO2气体(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NaOH 溶液(Na2CO3)加入过量饱和石灰水过滤 DMnO2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分析】根據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 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 和 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紦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 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苴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过量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 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 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滌、干燥的方法进行分 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 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 键 18 (2 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萣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江苏省 苏州市 高新区 2020 年中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七七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學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荿游离态的是(  )A.镁带燃烧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C.食盐水蒸发D.铁丝燃烧... 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的是(  ) A.镁带燃烧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C.食盐水蒸发 D.铁丝燃烧

A、镁带燃烧是由单质氧气转变成化合物氧化镁; B、氯酸钾与二氧囮锰共热分解是化合物氯酸钾生成了单质氧气; C、食盐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D、铁丝燃烧是单质氧气生成了化合物四氧化三铁; 故选B.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