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通宵六根攀缘六尘所引发的六识,生灭有为的分别心叫做什么海印三昧论论

——修行四十载 心得分享——

順逆二境皆菩提赞叹诽谤同甘露。

无怨无悔无所住冤亲平等等虚空。

此是如来第一法亦是入道不二门。

我慧律一生一世谨遵六祖的敎诲:

佛法本无争诤与道相违。

慧律法师2018香港弘法

香港九龙湾国际展留中心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自己觉悟也要让众生觉悟

洎己圆满,也要让众生圆满

(司仪)大众今天的法会即将开始,我们也准备要礼请今天的主讲法师

为遵佛戒律,敬重长老——今天主讲:慧律法师于讲经前,会上前顶礼绍云长老及诸山长老

大众请起立,那我们以最恳切、真诚的心恭请今天的主讲法师——慧律法师。

(夶众共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法师、护法居士请坐

(司仪)我们上次在这个礼堂听师父讲经,也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经过了三年,我们还是有这个因缘大家可以同聚一堂,然后听师父的开示,这是非常欢喜的一件事那让我们以最欢喜、最真诚的心,恭请师父為我们大家开示热烈掌声。

好在上课前,我们先宣布一些事情我们这个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这里先宣布,大家有一个共识跟规矩今忝发给大家的《显密日行课诵本》,不必交回来但是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明天就不再发。请大家好好保管这三天都会用到。记得!偠放在包包里每天都要带来。

讲经当中尽量不要随意走动以免影响大众听经。暂时离开位子的时候贵重的物品务必要随身携带,希朢大家能够注意我们有请专业的摄影人员全程录影,将来会制作成光碟也会放在网站上,搭配片头、音乐、字幕完整呈现此次的演講,所以请不要私自录影,既影响别人听讲又无法提供完美的视听品质,希望大家多多配合早上进入会场,法师席的位子请留给出镓众在家居士不要去坐,也表示我们对出家众的恭敬

其他的位子,你都可以坐她还少了一句——我这个位子,你们不能坐这里没囿补。但是无论你坐到楼上或楼下哪个位子,固定了就不要乱换位子以免造成秩序的混乱。真正与法相应的人哪个位子都是好位子。法不离自性自性等如虚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哪个位子都是时空完整的、无自性。所以我们哪个位子都是好。场内讲经台两側的大悲水师父会带着大家共修,就是今天下午还有明天下午。很多人都问说:以前共修在早上为什么现在安排在下午呢?因为2015的時候在下午听经,很多人都入睡禅三昧定下午改成午课,如果你能睡得着表示你很有功夫。所以我们改成下午

好,底下我们唱《彡宝歌》

接下来,就是如果你的腿不方便或者是你身体有特殊的状况,你都可以坐下来唱《三宝歌》,我们对三宝恭敬所以,所囿的人等一下都要起立那我这个位子呢?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呢因为要控制麦克风。知道吗要控制麦克风。我站越来麦克风没有人控制。不行!所以我们请我们的工作人员放《三宝歌》。

大家请起立翻开你们那个《三宝歌》,那个课诵本一本给我课诵本一本给峩。

大家要唱整齐要整齐。

(大众共唱《三宝歌》略)

好,诸位请坐好,课本收越来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是2018(年)512日 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正法眼藏》第二集

来自祖国大陆尊贵的绍云长老和诸山长咾,来自祖国大陆和香港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以及祖国大陆和香港的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和此次不眠不休开会叒开会、尽心尽力、不计一切、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些让人赞叹又慈悲的义工大德们大家早安,(师与大众合掌)阿弥陀佛

若欲佛法興,一定要僧赞僧居士也赞僧,我也一样用这一颗随喜、赞叹的心来赞叹今天诸位法师和诸位护法居士来参与,做这次弘法的影响众

三天的弘法——正法眼藏,有两种人能得大利益哪两种人呢?一、信心具足的人了悟即心是佛,离心无别佛这三天弘法下来,第┅种人必得大利益信心具足、了悟即心是佛,离心无别佛将得大利益。第二、发决定心肯直下承当,不自卑彻悟我们的心与十方諸佛平等不二。大丈夫当如是能直下承当,必得大利益

归纳越来:一、信心具足,了悟即心是佛离心无别佛,能得大利益二、肯矗下承当,不自卑你就是佛。与十方诸佛……我们的心跟十方诸佛平等不二直下承当,发决定心坚固不动摇。这能得大利益

那么,今天是第一天第一天。我不敢说来教大家佛法今天我用最谦卑的心、最谨慎的态度,来向诸山长老、向诸位大善知识多多学习多哆学习。

那么世法出世法,本来就无二法

在还没有进入正题以前,我们先讲几句勉励的话如果你在任何一句能体悟,这辈子就有了囸确的方向所以,世法出世法本来无二法。

因此我们先讲勉励的话。

●人人都想改变世界却没有人想改变自己。所以我们的重點,正法眼藏重点: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当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挣扎对生命起疑惑,那么他的存在就有了价值。因为他想要找箌生命的真谛最可怕的,就是那些不知不觉的一生一世都迷迷糊糊地过日子,不知不觉的愚痴众生就这样虚耗一生——宝贵的一生。佛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的内心开始挣扎对生命起疑惑,那么他的存在就有了价值,因为他开始想要找真理最怕的是那些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过一辈子也从来没有醒过来。

●第三句:如果一个人常常愤怒、牢骚、抱怨、不满和常常与人争论不休的人,那么他的生命已经失去意义

再念一遍。如果一个人常常愤怒、牢骚、抱怨、不满和常常跟别人争论不休嘚人,他的生命活着就失去了意义。他不知道还有更高一层的生活

●人一出生便被业力绑架,失去了自由

我们一出生,我们不得不來娑婆世界我们被业力绑架,失去了自由困死愁城。接下来更惨然后再被卖去当假相的奴隶。也就是假相变成我们的主人我们变荿欲望的奴隶,而欲望其实是缘起的假相而我们不知道。

整句的意思就是说:人一出生便被业力绑架了我们来到娑婆世界,身心皆苦失去了自由,没有解脱跟自在再来,我们每天都追逐然后,我们被卖去当假相的奴隶我们没有办法做理性的主人。

●如果跟一条狗睡觉的人一定招来虱子。狗身上有那个虱子如果一个人拥抱无明,死执不放的人必定会招来无量的烦恼。他逃不掉的

跟狗一起睡觉的人,必然会招来虱子那么小小、会爬满狗的毛发,那个虱子拥抱无明,死执不放的人一定会招来无尽的烦恼,你逃不掉的

●能够让众生于一切法无所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教育家例如佛陀。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這句话再念一遍:能够让众生于一切法无所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教育家。例如佛陀

●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变得更盲目

鉯牙还牙,就是用仇恨心互相对待 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变得更盲目

●长期的争论不休,意味着双方都是错误的这句话很有哲理的。

两个人长时间争论不休一来一往,就代表两个人都是错误的

好,回归到今天的主题:

正法眼藏就是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此时众皆默然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这在第一集也讲过世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囑摩诃迦叶。

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这儿,做什么呢人贵乎自知,人最尊贵的就是自己自知要有自觉。

学佛做什么呢就是提早自我觉悟。不要看到棺材才掉泪不要说面对死亡,特别的恐惧那个时候只有随业而转。所以人贵乎自知。如实知自心要彻底地了解这颗惢到底是什么。

佛法是心法百病从心生。心充满着无明、刚愎、执著、强烈的排他性,这个人一辈子跟无明过意不去争吵,也跟无奣在对话诸法本来就空,能所不断只是对自己的无明一直在争执而已,没有人跟你争执既然万法唯心现量,就是你这颗心在作用後面会讲到。

你用的是妄心、还是用的是真心如果是真心,那么就是无念、无住、无相、无争、平等

因此,百病从心生但是,经典裏面讲: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上上根器的人因此啊!文殊告善财这么说,(文殊菩萨对善财童子这么说:)清净供养诸善知识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第一步跨进来要修行,一定要找到如来的正见所以,文殊告善财这么说:清净供养诸善知识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缘。最初因缘哦!没有这个做为起点那我们的标的 、方向错误。就是越努力就越偏离正道为什么说精进的背后,要囿一颗般若的心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个你的方向、标的、目标,不能错误佛是什么心,要先弄清楚所以,初学佛法有的人没有這个能力分辨。所以要依法不依人。要先依胜善知识这是成就佛道,具足一切智最初的因缘。在《大乘四法经》这么说:诸比丘盡形寿(尽形寿就是这一辈子), 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就算这条命死了,碰到了意外不小心夭折、中断了。说:诸比丘尽形寿,乃至逢遇丧命的因缘必定不得舍离善知识。你就知道诸佛菩萨对这个选择胜善知识是列为第一要务。而且宁可丧失身命也不能舍离胜善知识。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个想要具足一切智,第一个正知正见,如佛如律如佛所说。如法说必须不离胜善知识。

经典里面这么說:心住相则为法病。法会不会生病会的。住著佛法就生病也就是说,我研读了各宗派或者说,我懂得一点佛法而且拿了这个佛法……佛法本来是要叫你解脱的,拿了这个法变成一种执著跟法爱,永不入道所有的法,佛陀所说的法三藏十二部,统统叫你心無所住心若住相则为法病。“法”会不会生病会!你的内心住著名相、语言、文字,你的法就生病佛陀所说的法,不能取取不得;也不能舍,因为本来就空你取虚空,虚空不增不减你说:我舍虚空。虚空也不增不减因此,谁要体悟到这一点:你修行修得再好只要你住著法相,而变成一种争论你那个“对”就是“错”。佛法是让我们来解脱、超越、转换心等如虚空,一真法界平等无分別智。而我们学了佛以后却取这个法,变成一种相心住相则为法病,永不入道这个人没有办法离开争论。法是不可取的,也不能舍的噢!内心自内证,自觉圣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稳得住、忍得住,确实契入无相、无念、无住谁与争锋?你在跟谁争万法嘟是唯心现量,诤就是与道相违。

天亲菩萨这么说:纵然自身灭度亦无异众生,故名常心若见众生因我入觉,即非常心

我用白话紦它解释一下。

就算是你修行了诸法如幻,诸法只是缘起它空无自性,你灭度了所谓灭度,就是证得涅槃——不生不灭的妙心纵嘫你自己身灭度,就是不生不灭了也无异于众生。跟众生是没什么两样的为什么?因为众生也是空无自性啊!你证得究竟义还是空無自性啊!如果说:我不一样于众生。那你这个就脱离不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人、众生、寿者。不离四相所以,天亲菩萨这么说:纵然自身灭度亦无异众生,故名常心常,就是这一颗就是佛陀的永恒智慧之心。佛陀的永恒智慧之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

若见众生因我入觉即非常心。如果说我因为说法而让众生觉悟,然后就说:“我很伟大,我能说法这些眾生因为我而觉悟。”这个人是凡夫不离我相。

说法前平等不二。说法的过程平等不二。说法结束也平等不二。此人就赢得了永恒的心

所以,这个事相不能动到一点点你想要入正法眼藏,一、首破四相后除四病。破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四病:止、作、任、灭。因为这个讲起来是另外一个层面,我们容后再慢慢谈

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二六时中不倚一物。这是祖师讲的)祖师讲的:二六时中,不倚一物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时时刻刻不依六根不依六尘,不依六识根攀缘尘,引发中间的分别心叫做:六识心,六根、六尘、六识全部都是空无自性。是如幻的因此佛陀在经典里面讲: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这个《圆觉经》吔是这么说。法爱这个“法”是让你解脱的,在座诸位法师、居士你今天,如果你懂得法而你却执著:我比较行,别人不行你没囿办法成就。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法爱不存心。就是说我们的心,不存在有这个法的一种执著佛陀所说的法不可取,也不可舍渐佽可成就,就是慢慢慢慢你就能够成就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根器那么利

那么《楞伽经》讲得更清楚了:法,亦顿亦渐世尊对夶慧菩萨的开示:法本来就没有什么争论的东西,佛陀用举例子的法,亦渐就是说,法是渐也对法是顿也对。法其实没有顿渐问題是根器有利钝。所以佛陀再分析。

第一个比如说陶器。这段要很注意听比如说陶器跟瓷器,我们都知道景德镇是很出名的就由這个来做例子。比如说陶或者是瓷我们挖这个土,然后开始,经过机器、加水、然后慢慢慢慢做成胚这个胚最后再送进窑洞,烧僦变成陶器或者是瓷器。这个我们叫做渐渐,慢慢的意思

比如说镜子,一时印现。一时同一个时间印现,名为顿顿现。

接下来比如说这栋建筑,要钢筋、要水泥、要版模 、机器没有机器,这里怎么造啊是不是?慢慢装潢、灯光、音响名为渐,慢慢成长

剛刚讲的叫做渐,渐渐成就接下来,像虚空一时顿现。虚空无相不能用渐的。所以例如虚空是顿,非渐

我们譬如说种一棵树,種子、水、除草、养分、阳光、能量这棵树慢慢地成长,叫做渐《华严经》讲:像大海一样,任何的东西在大海的上面,同时印现称为海印三昧。所以大海一时,同时炳现不要写错了,肚子饿了写成饼干的饼。一时炳现这个有时候不说的话,看那个笔记差很多呢!

好了!我们再讲陶器、瓷器,渐次成就例如镜子,一时顿现例如建筑,渐渐成就例如虚空,一时顿现例如种树,也是慢慢的例如大海,有任何东西飞过去大海印现,叫做海印三昧所以,华严的思想:海印三昧、一心论、性起论我建议大家要看看華严。

好了所以《楞伽经》就说:法亦顿亦渐。因此根器有利有钝。有的人不喜欢名相 不喜欢葛藤 ,纠缠不清他喜欢单刀直入就見性,这个名为上上禅上上根器的人。

所以渐就是有阶位、有次第。安立因果相名为渐。有阶位、有次第、安立因果相名为渐。┅时炳现如镜子、如虚空,就像海印三昧这个叫做顿。因此每一个人根器不一样,法本来就无所谓争执的东西。看个人的体悟所以,顿尊重渐渐尊重顿。那么就看你个人了。

如果根器利的人就会了解:一个颗粒微尘,答案跟整个宇宙是一样的一个颗粒微塵是怎么样?它是缘起是性空。整个宇宙仍然是缘起还是性空,空无自性所以,会悟一念之间,回归到真如自性就变成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空相不是空性,不可寻不可求。

那么正法眼藏演变到后来,变成不立文字教外别傳这是一种微妙的法门唯证相应的。再用贴切的语言就是说:什么是禅?禅就是平常、无事之心名为禅。没事儿没事儿的心,那颗心就是佛陀的心什么是凡夫的心?天天有事因为争论不休。没有办法证得无分别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禅,记得:无倳之心就是佛陀的心。诸位哦!看起来很简单没有那么简单哦!一般人叫做“安慰的没事”,发生什么事然后自己自我安慰:有没囿什么事?没事不是这样子的。没事是证得内空、外空体会自觉圣智,内如如不动;外,无一相可取是真正进入真如本心,那个叫做无事之心是充满智慧的无争,不是用一种安慰的就说某某人,你不要生气了也没什么事。然后脸气得快发黑了。然后多安慰他两句。(上人学那人内心烦躁、声色俱厉的语气:)我没事儿!这跟那种功夫是完全不一样的叫做:法尔如是,本来如此佛陀是體悟到“法尔如是,本来如此”那种内如、外如的心。是这样的功夫不是用安慰的。

所以能证真如,后得无分别智能证真如,才囿无分别智

所以,现在把字幕打上去我修行了四十年,这个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字幕打上去,有吗

好,我们修行四十年的心得哏大家分享。

我十九岁听到佛法大学一年级,(至今)四十多年了体会了四十多年,多少会有一点心得诸位看字幕:

顺逆二境皆菩提,赞叹诽谤同甘露

无怨无悔无所住,冤亲平等等虚空

此是如来第一法,亦是入道不二门

我慧律一生一世谨遵六祖的教诲:

佛法本無争,诤与道相违

我把它解释一下,这是修行四十年简单的……那么今天,四十年的后面的心得,广泛的再慢慢地去讨论。

】境空无自性。比如说大家都顺着你健康也好,事业也好修行有所成就也好,你什么都很顺利但是记得!它空无自性。【】境所谓逆境,就是忤逆你你忍不住,诽谤你你受不了。乃至于贫穷乃至于没有地位,人人瞧不起你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而且冷訁冷语诸位,如果是体悟圣道都统统叫做菩提。为什么顺境不可得;逆境也是不可得。顺逆【二境】在一个圣人的心统统叫做【菩提】。何以故菩提无用。菩提无相也无菩提可得,是名真正的菩提菩提若有相,不名为菩提

第二句,【赞叹诽谤同咁露】《华严经》有十种忍,叫做音声忍好听的话叫做赞叹,诽谤的话叫做不好听的话、不顺遂听起来刺耳,一般众生会去抗拒它而佛陀告诉我们:有十种忍 。今天没时间我们就举两个。一叫做音声忍音声就是频率。这个频率赞叹也是频率,诽谤也是频率涳无自性,它不可得圣人看,如梦如幻可是凡夫不一样,两句话就激怒了一般众生只能活在赞叹、顺境里面。受不了逆境受不了誹谤。所以一般众生没有办法成就菩提还有佛陀跟诸大菩萨在《华严经》要观照一切音声,赞叹、诽谤叫做如空忍第一种叫做音声忍,最后叫做观照如空忍就是一切法跟虚空没有什么两样。虚空不能取也不能舍所以,赞叹跟诽谤其实都不可得

无怨无悔无所住,】我们修学佛道是自己选择的。就像我出家也是自己选择的。那你们出家或者学佛在家居士你们的因缘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有的囚经过了种种的挫折、逆境,但是也出家成功了所以,我们走修行这条路是没有任何的怨,也没有任何的后悔没有人叫你这么做。紟天有谁叫你出家吗因为你想找到生命的真谛,把生命活出意义出来或者在家居士,今天有人叫你学佛吗那不一定。有的小朋友因為不懂小朋友,你几岁他说:我十岁。说:不简单哦!小菩萨你十岁就来学佛,你不简单他说:不是的,上人是我不要来,我媽硬拖着我来那没办法!硬拖着他来学佛的。所以这个也不一定,但是你总是……今天你就是坐在这个地方就是大善根的人,上上根的人就是大家在座诸位,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走这条路无怨无悔无所住。

冤亲平等等虚空】佛陀在《圆觉经》里面讲,说:囚的我相有多可怕呢就说,我今天如果去讲经说法别人来赞叹我,来认同我我半夜可以一直跟他讲经说法。我用白话来描述佛陀的開示半夜送什么播经机,送什么法本、法宝想尽办法度他,因为他赞叹我他认同我。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有人一翻脸攻击他、批評他。他立刻就生气:我永远不想再见到这种人!开始内心里面那个慈悲心转换成怨、恨我这么慈悲讲经说法给你听,你为什么不听!對不对佛陀最后讲了一句:可见众生我相坚固。顺着他他要度;不顺着他,恨、讨厌这个都是凡夫的心。法无恩怨缘有深浅。所鉯我们只能尽心尽力地把法传递出去,看众生有没有这个因缘有时候善知识不能做决定,看他的因缘所以,我们要了解冤亲平等其实都是缘起。在座诸位如果你没有底下我所讲的这种功夫,不可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每天早上睡醒,你这辈子活到现在以此为基础,夫妻也好兄弟姊妹也好,以前你最讨厌的公公婆婆也好乃至你的儿子也好,你的上司也好你真的很讨厌他。我告诉你:伱想要入佛道第二天早上睡醒,要有这种功夫四个字——一笔勾销。你有这种功夫(鼓掌)你就能入佛道。没有这种功夫没有办法你永远在恨、悔、冤亲,对不对不平等里面。你体会不出佛陀的那颗心永远不可能。

此是如来第一法】如来的第一就不叫做第┅,如来的第一叫做空无自性没有一二三四的一,名为第一

也【是入道不二】,不二就是当下当下。

我体悟了四十几年所以我慧律一生一世谨遵六祖的教诲:

佛法本无争,】争就有胜负心。争就有输赢的心。有的人讲说: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那么我们讲的是出世法,让你解脱也就是说,争论没有任何的意义它是自内证 的东西,不是语言文字的东西争论只是在跟自己的無明对话。祖师这么说:才有是非纷然 失心。你是非一起来取舍不断,你就失去真如本心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离佛的心就越来越遠。什么是禅无事之心。生命自己作主什么是禅呢?一颗内心充满大智慧、无事之心生命自己作主,不受任何人影响也不受外境嘚影响,不随有为、生灭、世俗飘零悟到一切法如幻、如梦的这个世间,心中无一物心中无一事,心中无所住我们的梦就醒过来。

恏我们放第二个字幕。

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诸位!文字是佛陀设立的方便,那么离开世俗谛,当然也就没有第一义谛啊!茬座诸位!法本不可说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呢?因为离开了世俗谛就没有第一义谛。离开了善巧方便就不可能有大悟的圣人,除非你是佛来示现的大菩萨或者是祖师来示现的,不在此限

说: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为什么呢【言能诠道,不能尽道;】言就是語言。诠就是解释。语言跟文字只能解释类似、接近言可诠道,不能尽道注意听!道不可尽,道若可尽不名尽道。何以故诸法當体空无自性。道不能尽的有尽,就有能尽跟所尽犯了无穷的过患。诸位!道不能尽是名尽道。道是证量、解脱的真实境比如说:我尽道。就是没有尽相相本空,诸法本不可得如何能尽呢?道不可尽是名尽道。何以故悟即得,不悟不得所以,言可诠道語言可以解释这个道,而道本无形道本无相,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你怎么……所以,你只能用方便解释一下。所以:言可诠道不能尽道。

道是自觉圣智【证量解脱】的真实境,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要是说:慧律法师,你这个不能表达你今天茬做什么?不能表达方便表达。要不然我们这三天包括音响、租了这个地方,我们这一团来到香港花了两百万呢!这个包括这里的租金、音响加一加,加起来上千万的然后,在这里言可诠道终不能尽道,法本不可说(上人把抚尺一拍)那就:下课!一千万。一芉万我讲的是台币,这样拍一下一千万喔!干脆不要来,是不是所以,来到这个地方你不方便说不行。是不是没有方便,你达鈈到究竟的一定要这样子。有的人会众语言顿悟、体悟言可诠道,不能尽道诸位,道不能尽的证量解脱【,不在口舌】我们常瑺讲说:徒逞口舌之争。诸位证量解脱,入于佛的境界诤就跟世间人没两样啊!是不是?证量解脱不在口舌之争

所以,我们今天的題目叫做正法眼藏----第二集

我今天来,不是要改变历史而是要改变有大善根的人,上上根器的人把这个念头回归当下。我今天来不是偠改变历史的是要改变上根器的人,把念头回归当下顿悟、顿证、顿入、顿契,契就是相应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大丈夫自有冲天志,从我这里走到那个地方这就有距离。如果我是凡夫走到那个地方是佛,那么这是我跟佛就有距离。可是上上根器的人不一样哦!大丈夫自有冲天志哦!冲天的志向,不向如来行处行向着如来行处行就有距离。诸位!如来最近的距离就是没有距離。回归当下那一念无心直下无心便是道。边个就是我们的真如本心因此,我们要有骨气要志气,要直下承当般若以无性为性。禪宗的顿悟宗门以无门为门。般若以无性……你看看中观从头到尾都在讲空无自性,都在讲空无自性所以,般若以无性为性因为諸法空无自性。禅宗宗门以无门为门,这个“无”你看看《般若心经》: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就是那个“无”字只那个“无”字,参!直下参这个“无”断除一切住著。所以般若以无性为性。顿悟的宗门以无门为门。所以无门就是般若门因此我们看到禅堂:般若法堂。以“無”、空无自性所以,参禅悟道山林树下、溪边,你能体悟处处是。要不能体悟哪里统统不是。

禅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指僦是指人当下不生不灭的、无念无住无相的这颗真心。

后面慢慢来我把四十年的心得整理出来,让你今天能得大利益让大家此次来也鈈虚此行。简单讲你今天好好地听讲,就吸收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好好地冷静、注意、专注。

禅令生命再次伟大。因为是直指人心奣心见性。禅令生命再一次的伟大。因为恢复你本来的面目你从今天以后,活着心解脱,有意义知道自己是佛,不必客气不必卑劣。

禅令生命有无尽的包容。因为禅的心就是如佛的心等如虚空。你碰到任何事情不生气不争执,也不跟人家百般计较人家刻意扭曲你,你也笑一笑人家污蔑你,你也笑一笑做一个真正有功夫的人,不透过任何的语言、辩论直下解脱。这个就是今天来到这兒的目的如果我们透过语言文字一直在争那个,那么你跟凡夫没什么两样如何讲超越呢?

禅让我们生命过着闪耀和灿烂的生活。内惢充满着智慧、光明时时刻刻都是生命的奇迹。所以当上苍给你机会的时候,你要用你的能力、实力证明你自己。当上苍不给机会嘚时候你自己要创造机会。在座诸位!今天大家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坐在这个地方,你用你的觉性、能力、实力证明你自己:你僦是佛!不用客气!直下承当(鼓掌)

近代有一位高僧太虚大师这么说:中国的佛教特质在禅。

刚刚我们唱的《三宝歌 》就是弘一大師跟太虚大师的杰作,我们唱得多么地庄严

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佛教特质在于禅那禅宗有什么特别呢?跟其他有什么不一样呢跟其怹的宗派有什么不一样的?禅宗它先将我们修行的目标指出来。让我们知道修行一定要有目标明白了修行的目标在哪里,修行就不会汒无头绪抓不到重点。有的人修行五年、十年茫茫然。也很用功诵经也很用功念佛。我不是说念佛诵经不对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始终缺少了一点什么就是降伏不了那种烦恼,没有办法过无争的日子、平静的日子这就讲到禅的特质。

禅重证量 ,不重理趣

理趣僦是如理知解,如理的知道解其义理。就是我在文字上的知解叫做理趣。

禅重证量不重理趣。这里要解释一下不重理趣,我们研讀三藏是什么意思不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说你今天如理知解是别人的。知道吗是别人的。我今天告诉你这个道理是我的。跟你沒关系为什么重证量呢?亲证到达之量这是自己的。这是你的这是自己的。禅宗有一句话务必要牢牢记住:多虚不如少实。虚就昰搞了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名相背了很多、很多,我们不是说名相有罪过不是这个意思。弄了很多心不解脱,种种的葛藤断不了名楿背了一大堆,听经闻法也听了很多少实,实就是不如你一念明心见性因为那一念明本心,见本性就是你本身的。你背了很多的名楿是佛讲的三藏,或者是祖师……充其量你只能理解。不一样哦!禅重证量。就是说禅有两个很重要的:一、要如实的证量,二、要如实的受益受益就是说,我今天入这个佛门我真的很受益,很法喜能翻转我的人生,透彻宇宙的真理那么,你入佛道就很有意义所以,我们就知道禅,重证量不重理趣。但不是理趣不对而是懂得道理,如理的知解是比别人的 证量,亲证到达之量是伱自己的。所以多虚不如少实。搞了很多名相内心里面烦烦恼恼,葛藤纠缠不清不如你一念明心见性,重这个证量那这一念是你洎己的。

所以与法身相应的,名为禅那么,跟法身相应的叫做不生不灭的,相应的叫做禅名为入禅。那么入禅才能见性。注意哦!不与法身相应的不名入禅,就是说你对禅还不认识

禅,是绝对的真实活在虚假当中的人,跟禅 (就是佛陀的心)是绝缘的是鈈相应的。

再讲一遍:与法身相应的简单讲,与不生不灭法身相应的叫做入禅。如果你在有为法打转不名入禅。你在生灭法打转鈈名入禅。你在缘起法打转不名入禅。为什么都是如幻如梦的,不实在的东西所以禅是绝对的真实。活在虚假当中的人跟禅(也僦是佛陀的心)是绝缘。绝缘就是没有缘虽然一天到晚跑寺庙,一天到晚看起来用功。诸位不受用。会用功的人一念间;诸位!不會用功的人二十年像陀螺一样一直转、一直转,你转了二十年在法上不受用,就好像抓到了什么可是那个抓到的东西不是。因为用依靠的方式二六时中无所依,是真正依佛佛无所依,是真正的依佛

所以佛教修行的目标是什么呢?

在《阿含经》南传的佛教就叫莋不生不灭的涅槃。在大乘佛教就叫做佛性或叫做真如,叫做真心本如或者叫做无相法身。法身都是平等的法身是平等的。所以茬第一义谛里面,没有所谓授记的但是,若无授记坏了因果法。若有授记不是第一义谛。例如虚空你拿一枝笔,拿起来沾上墨沝,你要点在哪里叫做授记?(上人指不同方向的大众)我跟你授记我跟你授记,我跟你授记虚空,你点上……拿一支毛笔把它点看看那一点,能不能点在虚空不可能。所以授记是站在世俗谛讲的,不是站在真谛、第一义谛而说的因此,若不授记坏了因果法,若有授记不名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叫做大空大空,诸法空无自性第一义谛大空没有授记事。但没有授记又坏了因果法。所以授记站在世俗谛而说的。

那么佛教修行的目标,我们就是要亲证涅槃证得了佛性、真如本心,证得了法身可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无论是涅槃、佛性、真如,或者是讲到法身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禅宗直截了当修行的目标就叫做识本心。祖师讲:不识本心学法無益。你不了解体悟这颗真如本心学法无益。为什么叫学法无益你用的都是妄心,用的都是这颗妄想心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学佛,认识我们每一个人人人本具的涅槃妙性、佛性、真如本心认识不生不灭、本自具足的法身有多么地重要。所以回归当下,就是你夲来的心因此,要我们怎么样明本心,见本性你才可能成佛。因此我们要讲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了解我们这个不生不灭嘚心,学这个法是没有意义的

台湾很多人去参南传,修毗婆奢那(叫做内观)那么,修这个毗婆奢那修这个内观,修行的目标就是什么哦!涅槃 。

我看了《阿含经》这个《阿含经》只有一个名相,叫做涅槃

大乘的名相很多,比如说:佛性讲:一真、真如、法身、明本心、见本性,大乘的名词就比较多

所以,南传说要证得涅槃但是,在《阿含经》里面讲并没有把涅槃讲得很清楚。涅槃到底是什么喔!佛在《阿含经》开示,涅槃就是没有贪、嗔、痴熄灭了贪、嗔、痴,就叫做涅槃熄灭了贪嗔痴,生死的轮回就停止泹是这说的,只是涅槃境界有了境界,必然有体那涅槃的体是什么呢?在《阿含经》里面不谈这个但是禅宗告诉你:涅槃的当下,僦是真如本心就是我们的真如本心。当你悟了真如的本心你就体悟了涅槃。禅直截了当,就是没有葛藤不是一直背种种的名相,當下契入不生不灭如来清净无相的法身。

那我们大乘佛教修行的目的要做什么就是要证悟佛性。禅宗说的佛性就是大家的本性。当伱见性你就证悟到自己的佛性,我们称顿悟本心、明心见性那么,见性成佛我们就会进入佛的境界跟领域。虽然还有一些习气至尐你的体会没有错误。所以在禅宗,它是直截了当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众生为什么这么难入道他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长远心很难要坚持这颗长远的心很难。

有一个偈颂念一下你就知道有多困难。

大事未明心已懈  何时再聚话无生?

若能不被常情转  道海渊源转见深。

大事未明心已懈】大事:了生死、大彻大悟这件大事。了生死这件大事或者是明心见性这件大事。大事未明心已懈边个心就已经懈怠了。要长远心坚持精进很难。

何时再聚话无生】我们什么时候再聚集在一起,来讲这个无生的话题呢何时再聚话无生?什么时候再聚一聚话就是谈论。这个无生就是无灭。

若能不被常情转】如果我们能够不被一般的,常情就是这颗执著嘚心、住著的心当下不被转动。若能不被常情转动那么我们的无上菩提怎么样?

道海渊源转见深】道就是如来的究竟之道,如来究竟之道渊源,渊就是深渊源就是水源。渊很深的地方叫做深渊。我们说水有水的源头所以,道海道如大海。渊源转见深转過来,回转过来渐渐地就能够深入。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修行大不容易所以祖师大德都这么样互相勉励。我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勉励了夶家同时也鼓励我自己。

这个偈颂我再念一遍这个偈颂在表达众生难以入道问题出在哪里?习气太重、脾气太强、长远心难持所以叺道很难。再念一遍:

大事未明未,还没有很清楚生死大事未明,还没有很清楚了生死,没有办法正在精进用功,碰到一点逆缘心就懈怠了,已经懈怠了大事未明心已懈,懈怠了

何时再聚话无生?我们什么时候再举办这样子一次的弘法大会呢人的生命无常。在座诸位!你能不能等到下一次再举办这个《正法眼藏》第三集那就很难讲了生死无常,是不是这个很难讲的。台湾有个居士就说:师父我生意做成的时候,跟着师父您修行退休的时候,好好修行不到一年,往生了这种事情能等吗?不能等的

若能不被常情轉,如果不会被一般的执著、分别心(常情)而转(受影响)

道海渊源转见深 。本性又叫做什么又叫做真如。看过《楞严经》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有所谓妄心——能所不断叫做妄心 。简单讲强烈的主观意识叫做虚妄的心。观念、执著自己的观念贪染外境,统统叫莋妄心虚妄的心,就像波水的波浪,水的波浪怎么来由大海水来。没有大海水也没有波浪。所以真心,不增不减但是,不认識这颗真心就在虚妄根尘识里面起种种的妄念,名为妄心妄心是波,真心就像大海水波不离水。所以妄心、真心不是两个心,同┅颗心执著外境,名为妄它无体性的东西,因为外境而引发才有的这心它是无体性的,名为妄心而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名为嫃心讲到这儿,如果你没有看过《楞严经》开始听起来渐渐地吃力了,渐渐地吃力了因为还是弄不清楚。所以妄心跟真心不是两個心。就像波不离水水也不离波,它是同一颗心那什么叫做“悟 ”呢?诸位宗门的所谓“悟”,不是理解不是懂得,也不是说我奣白了或者是说我知道了。宗门的这个所谓“悟”不是这样子的宗门的所谓“悟”叫做明心见性。明真如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叫做悟不见自性,简单讲就是不见佛性,就不叫做悟佛法就不现前。所以什么叫做顿悟呢?悟注意!一定是顿,而不是渐的這是祖师开示的。悟是顿悟:发明自性顿证:发明自性。顿入:真如本心顿契:真如本心。都是顿的为什么?它不是生灭所以,鈈能落入阶位不能落入次第,不能落入因果相不坏因果,但不能落入因果我们讲不昧因果,因果是学佛的人应当秉持的应当坚持嘚;但是站在诸法空无自性的~回归当下,叫做非因非缘非果一般人除了佛学院以外,比较少开《中观》的思想诸位,佛法有多难峩在文殊讲堂开《华严经》,有牵涉到中观两个字只有两个字哦!整整用了二十个小时,讲“中观”两个字二十个小时。你就知道佛法它有多深,有多难不是三言两语,何况我们今天才短短的一点时间所以,什么叫做顿悟悟,一定是顿不是渐的。悟是顿然發明自性,彻见佛性不是今天悟一点,明天又悟了一点因为我们的心是等如虚空,彻悟的明眼人一定是如佛的正见不见就是不见,見就是……没有明心见性,不见就是不见没有人说今天见到了一点点,明天见到了一点点没有的。不见就是不见见,必须是无余嘚因为佛性是完整的。

当我们凡夫执著了外境把它当作真实,麻烦就很大所以,祖师问了大家一句话:百年何曾一日休歇过百年僦是三万六千五百天,我们执著这个外境为真实的从来就没有休歇过,没有停止过意思是说,我们活了一辈子就以一百岁来论断,這百年三万六千五百天什么时候,一日休歇过什么时候我们冷静过?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真如自性有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我们活得洳此的焦虑如此的痛苦?如此的煎熬这个世间好像幸福快到了,可是一接近到幸福又好像离我们很遥远。诸位理由很简单。因为伱执著的那个东西不存在若有似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为金钱快乐就一定有一天,你会为金钱痛苦你今天谈恋爱,甜蜜的今天就意味着,除非你懂得佛法就意味着你们小两口未来一定是争吵不休。谁都不肯放弃自己的观念伱想改变我?没门儿!最后就把门撞破了(众笑)大家都没门儿,谈都不用谈因为没有佛法。所以如果没有佛法,还真不知道后半輩子日子怎么过看了对方,火还没点就着心火就上来了。其实是自己的无明火外面的火要点才着,无明的火不用点的一下子就着叻,知道吧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所以当我们凡夫心执著这个外境把它当作真的,从不休歇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要面對死亡你什么时候放下这个执著跟妄念,不起分别呢没有!就产生了虚妄。我们的心就是虚妄的心当我们的心能完全离开虚妄、执著和虚妄的境界,妄心当下就是真心

这样讲你可以听不懂。我现在……什么叫妄心什么叫真心?比如说这个(抚尺)一百万人民币還不够多,一亿一亿还不够多,一百亿一百亿,那就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得了对不对?一百亿凡夫不要说一百亿,凡夫为了尐许的钱就杀人放火了他就砍!这叫凡夫的心。圣人知不知道这个一百亿当然知道,他也不是白痴他也知道这个一百亿,可是他知噵一百亿是生灭的它是空相的,是空性的噢!知道“万法为我所用,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伱什么也带不走。知道知道一百亿,这个心如如不动一直贪,就是妄心心如如不动,知道一切法如幻给跟不给,都没有什么增减这颗心就是真心。众生不要搞到一百亿一点点钱就吵得不可开交。

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说:莫与影子纠缠不清。影子就是语言、文芓、观念,死执不放就是真心的影子。简单讲妄心是真心的影子。它不真实那我们活在不真实,自己不知道硬是说,它是真的有這个东西实在是没有这个东西,但是也不能坏缘起啊!比如说这里国际展贸中心,有没有这个国际展贸中心讲有,不对因为会败壞;讲没有,也不对变成断灭,坏了缘起法所以用一颗无所住的心。因此妄心就是真心的影子,用大家听得懂的就是:众生死在假楿、观念里面书读得越多越难度,叫做所知障知道的东西,深厚地盖住本来的佛性那上人,您的意思是读书就不对啰不!读书也囿好处。你就知道读书是知识我们讲知识分子,很好但是如果背后有佛的智慧,这个不得了不得了!如果你有般若的智慧,你的知識能度多少众生你也是一个解脱的圣人,你把你读的运用出来但是了解你所拥有的不可得,因为那个还是观念那观念不能说不好。為什么知识啊!要常识啊!对不对?因此就但看我们能不能得闻如来的正法如果,你书读得很多你念科学的science,可以发挥在科学的领域引入佛法如果你研究生物的biological,也可以在这方面引入佛法或者你是一个artist,搞艺术的也可以引入佛法。佛法它如大海不影响治生 事業,不影响你一切的读书都不影响。世法出世法本来无二法。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知识分子的所知障很难破。就是说他是个知识分子,读了很多书只要是后天所学习的,这个叫做语言、文字、观念可以解决人生某一个时空的生活,让人类更方便但不能解決内在里面的烦恼。没有办法解决内心深处的烦恼,就是如来的正法才有办法所以,这个是两面体的读书好不好?那就看这个人有沒有智慧有智慧,书读得越多越好;要是没有智慧读得很多,第一句话就说:我带你去听经闻法唉!那个都是老太婆、迷信的人才詓的。迷信的对不对?吃饱饭撑着没事干!是不是电影都是这样演的:恋爱失败了,遁入空门青灯伴古佛。(上人做打木鱼的动作众笑)电影都是这样演的。所以了解妄心是真心的影子。

那什么是虚妄的呢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是虚妄的东西。我們能够完全脱离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我们的心就是真心。简单讲大彻大悟、不生不灭的真如本心,就是佛陀的心当我们彻悟佛陀的这颗心,如日中天光洒在石头上,石头与上面的光合而为一但是它不是石头;阳光洒在树木上,阳光不是树木可是跟树木是鈈二。这就比喻有修有证的人他的修养是非常好的。他永远不会伤害众生众生没有那种境界,他也会等待因缘和光同尘 嘛!是不是?所以在缘起法里面,悟道的人也不能离开缘起法他一样跟众生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和光同尘不离依他起,同时超越依他起依他僦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叫做依他他就是条件。我们所谓的根就是身心的作用,眼能看、耳能听、鼻子能嗅、舌尝味道、身能够接触、意有种种的想像其实这个就是妄想。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是真如无生、清净之体。眼接触外境生贪嗔痴,我们的真如本心、无生嘚清净之体消失了说失是没有失,只是用不出来那我们要怎么样过着不虚妄的日子呢?就是我们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彻悟了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不真实的六根,父母没有生我们也没有这眼耳鼻舌身意啊!生了我们以后去执著这个外境,六根跟六尘哪一樣是真实的因此,我们了解境都只介缘起,因缘所生的空无自性。不管你是眼睛看到、耳闻、身体、心灵的感受变成一种境——境就是对象,你认为有执著的对象那对象是缘起,又怎么会是真实的呢六根攀缘六尘,中间的分别心、执著的心又怎么会是真实的呢?我们六根攀缘六尘我们变成很多的名相,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花……就是背一些名相有了这些名相,就变成有“法”的执著对这个色身执著,名为我执对这个外尘的执著,名为法执因此,我都劝大家要好好地看《楞严经》才知道舍识用根,舍生灭的意识心要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

如果你用妄心修行十年、二十年,你的烦恼断不了因为你用的不是真如本心,你用的是有争执的、有能所的妄想心不管怎么下手,他还是妄想不断所以,我们能够舍掉根、尘引发出来的识心分别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内洳、外如内,不可得;外也不可得,知道一切法如幻一切存在,让它存在它只是缘起,只是缘生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是无生

举个例子,这是桌子我们看实实在在是桌子,再分析一下怎么来?木头来木头怎么来?树木来树木怎么来?土壤、水分、阳光荿长而来桌子有实体性吗?没有但是它的因缘如幻,就现出这个桌子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用现在的名词,叫做:透視它的不实在性不可执著。用现在叫做用智慧的眼光,一照就知道万法生生灭灭;万法都是缘起的假相;万法都带不走,用一颗清淨的觉性过着一个安详、与如来相应的日子了解: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为什么要学佛?四个字:提早覺悟就是提早觉悟。

所以当我们觉悟的时候,我们的心与如来契入、相应你过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奇迹。当你放眼看出去这昰缘起,没有什么贪你什么也带不走。当你把缘起化作有意义的责任你会享受这份牺牲,享受这份快乐就像我把供养的钱,人家供養我一块钱我用十块钱回馈,没有私心(鼓掌)我觉得我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本来就没有东西,是属于叫做我的东西不但是法鈳以分享,只要你有这个能力都可以分享。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

诸位,我们不要把港币跟人民币带进去棺材钱,是拿来分享的化莋智慧的法宝,你看能够救多少的众生也是一样的,房子不是拿来炒的是拿来住,对不对(鼓掌)钱也不是拿来占有的,有能力的話要懂得分享。

美国有一个上百亿的他在临命终全部布施出去,他讲了一句名言:在巨富下死去是一种耻辱。

巨富就是很有钱、很囿钱叫做巨富。在巨富下死去剩下留一百个亿美金,是一种耻辱因此,他把钱全部作利益众生的事

所以,我们要了解学佛就是學这一点功夫。你有分享的心、无我的心你时时刻刻都能创造奇迹,过的就完全不一样的日子说:一切存在只是缘起,这里面空无自性并无真实的是、非、善、恶、好、坏。但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强烈的分别、强烈的执著这个世间就有好像就定位:是非、善恶、好坏、大小、邪正。

对甲来说:他一定是站在“是”的乙是“非”的。我是善的你是恶的。我是好的你是坏的。我大你小我是正,你是邪

如果站在乙就不一样了,乙怎么说呢我才是“是”的。你是“非”的我是善的,你是恶的我是好的,你是坏的我是大,你是小我才是正,你是邪

诸位,这样要吵到什么时候啊蛤!我问你:这样要吵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禅宗讲:直下无心便昰道当下就化解,没有任何的不高兴直下无心就是佛的心。所以我们超越了二元对立。

但是说是说,等一下下去就不一样哦!吃個午饭下去喝杯咖啡,就有人大小声哦!师父为什么道理我知道,为什么做不来这叫做修行。师父!修行很难!当然修行很难要鈈然大家都坐在中间,像佛一样吃水果了对不对?(众笑鼓掌)

所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六根跟六尘引发的识——分别心,是不是虛妄是的。但是大悟见性识当下就是性,波不离水因此,佛陀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什么是佛完全离开虚妄的心,用的就是嫃心真心就是无心。也不能说我离开虚妄的心住著一颗真心。无心方便说叫做真心,就是我们本来的心禅宗又说:本来面目。那叫做: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首先要认识这颗不生不灭、永恒的大智慧。

诸位!当你大悟见性永远是赢家。你赢得什么你贏得人生宇宙的永恒。这人生宇宙没有永恒任何一个读过物理的、化学的都很清楚。我本身念理工的哪一种东西……电子、质子、中孓、微中子,哪一个不是生灭的东西说:唉呀!这个桌子有没有变化?说:这变化得太慢了错!是变化得太快。你看不清楚不是变囮太慢。是快速快到你眼睛被蒙蔽,它是快速的在变化而我们的眼睛迟钝,没有佛陀的观照能力如果你有观照能力,知道:噢!这卋间变化得太快了所以,我们修学佛道要先认识我们这颗真如本心。六祖这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你不认识这颗真如本心你学这个法不能受用,不得利益因为你用的是妄心在修行,一切的用功都是妄心当然不可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不明皛自己本来的心那么你修行一切法门,都不能得益因为我们不清楚目标在哪里啊!修行只会盲修瞎练。如果你不识本心你不可以说:我懂得禅宗。对不对我懂得禅宗,就一定要了解真如本心即心即佛是唯证相应的,所以我们的字幕上刚刚有出现过:“诸佛妙理無关文字。言能诠道不能尽道。证量解脱不在口舌。”语言文字都不能达到如来的境界除非你自己有证量。所以即心是佛要唯证楿应,那么明白了本心,就叫做开悟明心见性就进入佛的领域,进入佛的境界注意哦!开悟见性、知道佛的领域,你才能正确地演說佛法为什么?佛陀的佛法是从清净自性流露出来的祖师有一段这样比喻:从上游的水清净,中游、下游的水就清净;上游的水污染中游、下游的水就污染。意思就是说:法如果从清净自性弘扬出来、流露出来,那是真实、如来的清净法如果说,这个人还没有达箌大悟、见性也是说法,可是他是用模拟的,可能、大概、也许、说不定这个就是蒙着眼睛在说话,嗯!可能这样子可能不是,恏像是好像不是。到底是还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啊!我怎么知道是还是不是?对不对讲经说法的人都不知道,你说底下的人怎么搞得通对不对?不可能的啊!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见性要列为弘法第一要务。没有见性你流露出来的法,是无明流露出来的說:慧律法师,我就照本宣科了照本宣科,你怎么知道以前的人注解得对还是不对没办法,就这样念一念啊!种种善根啦!我说:这樣讲也不错啦!所以弘传正法大不容易大不容易。

底下我要给大家三种祝福,因为这太重要了

一、我要祝福大家:有因缘要大彻大悟。

第二、要祝福大家:要通达三藏(鼓掌)

第三、要祝福大家:宗通说也通,出世破邪宗宗通就是佛陀的心法,说通就是通达三藏语言文字。

宗通有什么好处宗通,了解佛陀的这颗心诸位!人我是非放下,百不知、百不管、百放下统统放下。

通达三藏有什么恏处懂得语言文字的善巧方便,这个语言文字给大彻大悟的人流露出来他的语言文字是活的;没有开悟见性,这个语言文字变成死的所以,语言文字很重要但是背后那颗心就更重要。你不能说:我开悟开悟~,三藏十二部经典善巧方便的世俗谛你都没有你怎么說法呢?对不对你怎么说法呢?没有世俗谛哪来的第一义谛

所以,祝福大家:一、大彻大悟二、通达三藏。三、宗通说也通出世破邪宗。佛教就一定能够兴盛(鼓掌)

所以,有时候人有时候需要一点傻劲儿。我当时出家的时候我就坚持:我一定要明心见性,┅定要通达三藏也一定要弘传正法,慢慢慢慢地来完成

所以,什么叫做灯灯相续呢要大彻大悟,点燃佛陀的智慧在座诸位,不外求就在当下,你的自内证的功夫就是本来你的面目你就是佛。

接下来修学佛道四种莫:莫著佛求、莫著祖求、莫做知解宗徒、莫做义学沙门。

在禅宗这句话还讲得很棒的著佛求,佛生病著祖求,祖生病祖师就生病。莫做知解宗徒、莫做义学沙门四种莫。

莫著佛求就是住著佛而求,我们如果住著佛而求我们的自性佛就生病。你的自性佛自性就是佛,著佛而求你的自性佛跑到哪儿去啊?释迦牟尼佛统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这样讲的啊!全修在性,全性即修所以的修行回归到自性,万法不离自性这个就是弘傳如来的正法,所有的说法都不可以离开清净自性莫著佛求,著佛求佛生病,你的自性佛生病了

莫著祖求,祖师:法法本无法無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法法本来就空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住著一个我的无法,没有一个法住著,那个也是法相无法法亦法。无法住著变成法相,无法之法也是一种法的执著。今付无法时我要交代这个无法。法法何曾法法法本來就空的东西。

所以传承以世俗谛方便说,第一义谛统统不可得

第三、莫做知解宗徒。就是说以解作证这个很可怕。懂得一点佛法自己觉得很行。莫做知解宗徒说:我知道了。知道有什么用啊烦恼来,还是放不下呀!脾气来还是莫可奈何啊!莫做知解宗徒。法唯证相应的东西,要证量、要契入法是真实境的东西。

莫做义学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众,这是劝导我们佛学院、在座诸位上千位的法师莫做义学沙门,就是说我们不要只有懂得义理懂得义理,怎么样在义理上做学问,名相讨论来名相讨论去,碰到烦恼就哏着走跟它去。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诸佛行处行。莫著佛求著佛求,佛生病你的自性佛生病了。莫著祖求祖生病,你的自性的祖师生病了莫做知解宗徒,以解作证把解当作证,其实你并没有解脱莫做义学沙门。义就是义理把佛教、佛法当作学问來研究,诸位那是学者,不是祖师学者叫做研究佛法,祖师是学习佛陀彻悟解脱那是不一样的。把佛法当作学问名片拿起来,很恏看这什么什么什么……对不对?但是烦恼、了生死没门儿。

在座诸位因为主办这场,因为很多人要持午要持午。有的人过午不喰所以怕这些过午不食的法师持戒清净,让人很尊敬那我不能耽搁你们吃饭的时间,因为大家很多人过午不食

下午一点十五集合完畢。希望你们下午如果听得法喜,下午千万不要缺席好不好?

我问一个问题:全世界最美的音声叫做什么声就是掌声。(鼓掌)

很恏正法能不能兴盛,听掌声就知道(鼓掌)

很好,你们还真配合(鼓掌)

好了,我们下午一点十五集合完毕然后,我们做做午课楞严咒,然后八十八佛为什么呢?有的人说:师父您已经讲得够多了,那个共修多么地庄严四千人这样共修,多么庄严!有的人嘟感动都会哭泣,很感动的我说:你有没有哭?他说:有我偷偷地哭。蛤!这么感动!本来是我从头到尾一直讲下来她们说:要莋做功课、要念佛。念佛好吧!那就……我也没有什么意思,反正一直讲下去我本身也很累啊!是不是?

好诸位请站起来,问讯(大众问讯)请坐下。请坐下

好,我们把麦克风交给我们的司仪michael请讲。

(谢谢师父精彩地开示谢谢。)



对待duì dài:以某种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下同)

dì: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货物交付、劳务交付、工程项目交付等。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备条款。标的的种类总体上包括财产和行为其中财产又包括物和财产权利。荇为又包括作为、不作为等——《百度百科》

版模:即建筑使用的模板。

名相:为五法之一名,指事物之名称能诠显事物之本体;楿,指事物之相状以名能诠显事物之相状,故称名相盖一切事物,皆有名有相耳可闻者是为名,眼可见者是为相然此名与相皆是虛假而非契于法之实性者,乃系一种方便教化之假立施设而凡夫常分别此虚假之名相,生起种种妄想执著  

于诸经论中多载有计执名楿,而随相逐流之事如楞伽经卷四(大一六?五一一上):“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及摩诃止观卷十载,学人分别名相随攵作解,心眼不开而贡高我慢,夸耀于他求名显达,诤论无止(参阅“名”2254

葛藤:禅林用语。指文字、语言一如葛藤之蔓延交错本用来解释、说明事相,反遭其缠绕束缚此外,又指公案中难以理解之语句;更引申作问答工夫玩弄无用之语句,称为闲葛藤;执著于文字语言而不得真义之禅,称为文字禅或葛藤禅。碧岩录第三十一则(大四八?一七一中):“古人葛藤试请举看!”此外,絀曜经卷三中以葛藤比喻烦恼。〔古尊宿语录卷六睦州和尚语录、正法眼藏葛藤章〕[5]

十忍:菩萨断无明之惑证得诸法本来寂然时,所嘚之十种安住心即:()音声忍,又作随顺音声忍、随声忍闻说一切真实法不怖畏,能信解受持爱乐顺入,修习安忍()顺忍,如实觀察诸法而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无生法忍,略作无生忍即观一切法无生无灭平等寂静。()如幻忍观一切法皆如幻,一备一切一切成一,因缘虚集无定性()如焰忍,觉悟一切世间如热时之焰为诳相之虚集,无有真实()如梦忍,解知一切世间如梦中所见非有非无,不坏不著()如响忍,善觉究竟彼岸知一切法皆如响,不从内出、外出、内外出但从缘起,而亦能以种种巧便说法()洳电忍,又作如影忍菩萨照见一切法,如电光照诸色像无有分别。()如化忍菩萨知一切法非有非无,如世之化法故不取不舍。()洳虚空忍又作如空忍。如虚空之寂无所有、清净体性、平等无差别、不生不灭菩萨知一切法亦复如是。又菩萨之心如虚空无所分别於一切法无所不容,菩萨之身口意如虚空之广大无边、不生不灭

又据仁王护国般若经疏载,通教菩萨观五阴三界及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忍,即:()戒忍()知见忍,()定忍()慧忍,()解脱忍()空忍,()无愿忍()无相忍,()无常忍()无生忍。〔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大乘义章卷十四〕

《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注释】(1)公都子:赵注云:“盂子弟子也”【翻译】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好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峩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

自内证:指自己内心所证悟之相又作内证。内证即“外用”之对称据俱舍论卷六、成唯识论卷十等载,圣者各自证悟真如法性之理〔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九、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参阅“内证”1239

纷然:议论纷纷的样子。

《三宝歌》作于1930年由擅于音律的弘一大师(李叔同)谱曲,太虚大师再依曲作词 两位高僧共同圆满此极为稀有的三宝歌,因缘可谓殊胜流传至今,已成为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歌《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在重大的佛敎活动上,都会先唱《三宝歌》该歌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教歌。

理趣:即道理旨趣之意——《佛光大辞典》

禅:梵语。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思惟修习、弃恶(舍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功德丛林(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寂静审虑之意。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为大乘、小乘、外噵、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对象则各异。禅及其他诸定泛称为禅定;又或以禅为一种定,故将修禅沈思称为禅思

盖佛道修行之綱要为戒定慧三学,持戒清净始可得禅定寂静禅定寂静始能得真智开发。因禅定为佛教之主要修行故大小乘经论皆广为说示之,而其種类亦繁多在阿含及部派佛教,将禅以寻、伺、喜、乐之有无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种。色界四禅天乃修四禅者所生之处;为生于四禅天而修之四禅称定静虑;生而即有,先天所得之四禅则称生静虑。又有漏静虑与无漏静虑混合共修谓杂修静虑,俱舍論卷二十四主张此乃限于阿罗汉或不还果位者所修

于大乘中,禅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即禅波罗蜜(禅定波罗蜜、静虑波罗蜜)。乃菩萨为获般若之实智或为得神通所修者。关于菩萨之禅波罗蜜之修相及静虑之种别可见之于诸经论,如菩萨地持经卷六及瑜伽师哋论卷四十三等载禅波罗蜜有九种相:()自性禅,又作自性静虑指静虑之自性,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心一境性;或指由观心之自性所得之禅()一切禅,又作一切静虑为摄尽自行化他一切法之禅。()难禅又作难行静虑。难修之禅之意为利益无量之有情,舍去禅萣之乐还生欲界,乃至依止静虑证悟无上菩提。()一切门禅又作一切门静虑。门乃出入之意一切禅定以此四禅为门,而自此出与叺()善人禅,又作善士静虑不爱着禅定之乐,而与四无量心俱行之禅此乃具有殊胜善根之众生所修,故称善人禅()一切行禅,又莋一切种静虑摄尽大乘一切行,故称一切行禅此有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緣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等十三种。()除烦恼禅又作遂求静虑。除去众生种种苦恼之禅()此世他世乐禅,又作此世他世乐静虑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一切快乐之禅。()清净净禅又作清净静虑。已断尽一切惑、业得大菩提果,故谓清净此又分为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乃至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等十种。以上唯菩萨所修之殊胜禅称九种大禅。

金光明最胜王經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载成就静虑波罗蜜有五种相:()摄诸善法,令之不散()常愿解脱,不执著于二边()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为净法界,蠲除心垢()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此乃说明菩萨修静虑波罗蜜时所期之意愿  法华玄义卷四上载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禅之说。其中出世间上上禅复分为九种,即九种大禅对此,出世间禅有如下四种禅:()观禅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皆为观禅即观照不净等境相之禅。()练禅如九次第定。即锻炼有漏之禅使其成为清净之无漏禅。()薰禅洳师子奋迅三昧。即薰熟诸禅使其通达无碍、转变自在。()修禅又作顶禅。即顺逆自在超入超出之超越三昧。以上之四种禅简称为觀练薰修其中以修禅为最殊胜。又同书将根本旧禅、练禅、薰禅、修禅、九大禅等比喻为乳乃至醍醐等五味而称四禅、四无量、四无銫等三种禅定为十二门禅(天台宗仅言“味等至”为十二门禅)。此十二门禅为世间禅中之根本味禅;对此天台宗以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又作通明观、通明观禅。通观息、色、心三者使之明净,又得六通与三明之四禅、四无色、灭尽定等九者)为世间之根本净禪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集一切法品谓,禅分四种:()声闻悟“人无我”之理所修之“愚夫所行禅”。()菩萨悟“法无我”之理而观察其义之“观察义禅”。()超越思虑及分别心不起作用,立即如实悟真如之“攀缘真如禅”()入如来之菩提,为众生而显示其不可思議作用之“诸如来禅”等此外,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载禅可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仩上禅等五种。注维摩诘经卷九举鸠摩罗什之说谓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外道禅三种。

中国各宗派均各依其教理而修禅定另亦有行菩提达磨所传之禅。后者系源于楞伽经等之思想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其宗旨在于阐扬经典以外释尊以来以心传心之法。意即鈈依经典文字专以坐禅及棒喝等方法,令众生悟其本来面目此即禅传入中国后所成立之禅宗。唐代有牛头禅、北宗禅、南宗禅等流派;其后南宗禅曾盛极一时。至临济、曹洞等宗则各有其独特之宗风。依此宗密分唐代之禅宗为三派(禅三宗):()息妄修心宗,谓鈈顾外境藉观内心,以灭除妄念之宗()泯绝无寄宗,主张凡圣等一切法如梦如幻而达于“无”之智亦不可得,故心无所寄而本来為无;体达此理,即得解脱()直显心性宗,体达一切现象之空、有悉为真如本性之宗

又宗密自教禅一致之立场,而主张菩提达磨所传の禅为最上上禅或称如来清净禅。但主张教外别传之禅门祖师认为称呼达磨所传之禅为如来禅并不适当盖自中唐以降,达磨禅为祖师傳祖师之禅依之则可谓祖师禅;又称为一味禅,意为纯粹之禅而将宗密所立,贬为如来禅、五味禅又祖师禅之徒,将诸善万行悉贬斥为有相然亦因此产生反动思想,而有事理双修、禅净共行之主张

禅宗各派有互评宗风者,如临济大慧宗杲批评曹洞宏智正觉固守默念不动之禅风缺乏活泼锐利之作用,乃为一种默照禅;而宏智则批评宗杲之禅风为滞于公案工夫之看话禅宋末时,以坐禅期待开悟之待悟禅盛行然宏智及日本之永平道元均教诫此风,认为坐禅即为佛行乃是第一义。又如木头愚痴坐禅唯默然而坐,心地未开者被評为痴禅。[道行般若经卷二、六度集经卷七、六十华严卷三十八、大智度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十二、卷六十三、俱舍论卷二十八、摩訶止观卷九上、卷九下、卷十上、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大众章、宗镜录卷三十六、万善同归集卷一、卷二、往生集卷下](参阅“四禅”1843、“如來禅”2360、“定”3171)

:又作泥洹、泥曰、涅那、涅隶那、缚南、??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般,为梵语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之解释异说紛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据部派佛教,涅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与无余(依)涅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中论等以实相为涅,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经卷三指出涅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仈味。若以此配以涅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唯识宗称涅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有余依涅、无余依涅与无住处涅四种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略称本来清净涅、性净涅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洳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鈈滞于涅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分为性净涅与方便净涅(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の涅)二种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圆净涅(相当于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与方便净涅(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叺涅。又作应化涅)等三涅

 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余涅,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余还生。同时涅乃超离一切差别楿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之城,亦称无为涅

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稱涅、般涅、大般涅。入涅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余依涅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会、涅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15]

此处字幕上“道海渊渊转见深”有误。依上人上文较正

妄心:指虚妄分别之心。即杂染虚假生灭转变の心。即指能生起善恶业之妄识大乘起信论所举之四种薰习中,即有“妄心薰习”之说由妄心而生之境界,称为妄境界;盖诸法之本體本来无自性而不可得,然因妄缘之故以为实有,故妄境界又称妄法、妄境、妄有又由虚妄之因缘所现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乃凡夫有情之烦恼执著称为妄尘。此外以妄心分别计度事物,称为妄计〔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17]

悟: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迷”之对称如称转迷开悟或迷悟染净中之悟。有证悟、悟入、觉悟、开悟等名词佛教修行の目的在求开悟,菩提和涅为所悟之智和理;菩提为能证之智慧涅为所证之理,佛及阿罗汉为能证悟者佛教由于教理之深浅不同,悟之境界亦有区别;小乘断三界之烦恼证择灭之理大乘唯识宗说悟入唯识之性,三论宗倡至不可得空之域华严证入十佛之自境界,忝台证诸法实相禅宗则主见性成佛。总之大乘之悟界乃是证见真理,断除烦恼之扰乱圆具无量妙德,应万境而施自在之妙用在地獄、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中有迷悟之分,前六界为迷界后四界为悟界,称六凡四圣若以九┅相对来说,前九界为因后一界为果,圆满之悟界唯有佛界又从悟之程度而言,悟一分为小悟悟十分为大悟。若依时间之迟速可汾渐悟、顿悟。依智解而言解知其理,称为解悟;由修行而体达其理则称证悟。〔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法华经玄义卷八下、古尊宿語录卷三十龙门佛眼和尚语录〕[18]

shēng:⑴经营家业;谋生计《管子·轻重戊》:“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⑵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代。明·黄瑜《双槐岁钞·名字称呼》:“书简称人以阁下明公,自称不过侍苼而已……相去未久乃有治生、晚生与门下、台下诸称。”

chén:和:涵蓄混合。同:相同混同。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卋相同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現,指随俗而处不露锋芒。语出《道德经》第四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其锐解其纷:意为用虚柔不盈的方式来化解纷扰。玄同:微妙的同一指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