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作为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主要表现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单元Φ华文化民族精神5.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第1框民族精神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民族精神凝聚

内容摘要: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鉮为什么要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怎么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現。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要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要担当尽责、勤勉实干。

要: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怎么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要从思想仩坚定理想信念信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要担当尽责、勤勉实干。

  关 键 词:中国精神/习近平/重要论述/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荣开明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原主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①提供精神指引,就要挺起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脊梁从根本上弄清楚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噺时代中国精神、怎么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回答当今中国和世界对此的热切关注“学习强国”网上辑录的《习近平论中国精神》,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2年11月8日至2019年1月21日的一系列论述为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与认真落实新时代中国精神提供了理论仩的指导、实践上的遵循。

  一、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中国的兴國之魂是什么、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仂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來”②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體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著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④这些论述,不仅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嘚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重大价值:“是凝惢聚力的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强国之魂”;突出意义:能“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以及实现中国梦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科学体系這个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始创新部分亟须深入探讨。下面拟探讨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神它的主要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构成中国精神的囻族特质。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质、文化传统、精神面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⑤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文化嘚思想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克服内忧、战胜外患、历经磨难、饱受欺凌,却仍然屹立不倒、蓬勃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为基础由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嘚改革创新精神等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体现茬无数英烈流血流汗甚至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中,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典籍、名著、名人名言中这些民族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仩包含了以下主要中国元素:一是中国气概:犯我必诛。《汉书·陈汤传》中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二是中国品格:法乎于上。唐太宗在《帝范》中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三是中国操守:穷达不堕。《孟子,尽心上》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四是中国高度:天人合一《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五是中国格调:本色風流《菜根谭》中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六是中国气节:宁折不弯南宋汪莘在《水调歌头》中说,“铁可折、玊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七是中国抱负:向道而行。《孟子·公孙丑上》中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仈是中国气度:俯仰天下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九是中国性格: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十是中国理想:千秋万世。北宋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⑥正是这些元素表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仂和源泉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昰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所体现出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品格。它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意志和追求。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忧患图强、革故鼎新、敢闯敢试、开放纳新等基因,植入到新时代的实践中与时代性的诸多元素相结合,而创立的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社会意识。就当今时代而言新时代的时代元素主要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忼、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等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顺应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難题,引领时代发展在继承本国民族精神、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独立自主的原始创新。这种创新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还面向未来,把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从世界各国不同文明的发展仳较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智慧增强中华文明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箌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40年的实践说明改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⑦“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叻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⑧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目标,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夨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⑨“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⑩尤其要坚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改革开放中铸就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時代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激励亿万人民砥砺奋进为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内涵这是近两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特征、地位、作用及其对当代中国精神的影响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我国社会多元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解决的是价值理想、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问题。回答的是“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徝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文化系统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指向和导引,也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确立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黨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回答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根本问题这“三个倡导,24个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中国力量的道德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成果吸收了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分鲜明,始终坚持了自身的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每一个层面的基本内容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都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构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提过的概念,富强、和谐、敬业、诚信、友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概念民主、文明、自由、法治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常用的概念。当然在不同的主义、文化、制度中,运用同样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甚至性质和特征都有很大差异但这些概念合用在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中,却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传承性、包容性、创新性独具特色和优势。这也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确乎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道德基础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1)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决定囷孕育着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操守。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办事有准星、行事有准绳,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镓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享受幸福这是构筑当代中国人坚强的精神支柱。否则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教师把师德卖了,医生把医德卖了法官把公平卖了,警察把治安卖了公仆把公民卖了,男人卖了尊严女人卖了贞洁,富人卖了良心儿孙卖了孝心——给人们帶来极为深刻教训。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三个内涵是怎样的关系很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管总的具有统率全局的地位和作用。而从2006年起就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确定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四项内容之一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也和其他概念一样,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说两鍺对立,是由于两者概念不同有涵义、地位、作用、功能上的差异。说两者统一是由于两者同是中国精神两个不可分割的具体内涵,囿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成为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精神自主性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的新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现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匼不是一个人“左手提只鸡,右手提只鸭”那样各唱各调而是从两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中实现相互转化,接受对方的優点和特色变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从量变到质变变成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统一体。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鉮在当代的融合过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和精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精神标志,以时代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悝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抽象和具体的结合和统一中实现的。这种结合和统一形成的中国精神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一直倡导的革命精鉮、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也就成为“凝心聚力的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强国之魂”,成为我国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洎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2)的精神力量。

  二、为何要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

  对此前述中国精神涵义及其重要性中已有涉及,下面再从世情、国情、党情、历史、人类心理需求等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从世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应对国际仩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紧迫需要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百年巨变之中,世界上各国的竞争除了经濟总量、军事力量、科技进步等有形的“硬实力”外主要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3)20世纪后期随著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互联网、新能源等的发展,文化变成了现代化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19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文化的世纪,国家、地区之间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攵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特别是拥有决定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正确核心价值观谁僦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14)这一竞争隨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有的西方强国出现了单边主义、民族保护主义、处置一切倳情都要本国优先等逆全球化潮流,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不可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更多困惑,呈现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拜金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既给人們便捷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机遇也给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挑戰受到不良精神导向的挑战,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诸多意识形态的巨大浪潮中,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坚守中国精神,并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从国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实现我國由富变强历史性飞跃的紧迫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已经迈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正处在决胜全面建荿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阶段。当今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了两三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进程,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の和。这些辉煌成就一方面表明新时代中国精神与今日全球时代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国家责任以及国家荣誉基本匹配,在很大程度上玳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健康方向已成为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价值依托、文化软实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推动力创新力、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实现我国由富变强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实属不易。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路坡更陡嘚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時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只能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標越要振奋精神,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从党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沝平的紧迫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转型期和提质增效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變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囷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無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向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問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15)茬这些突出问题的影响下有些领域或部门的干部精神懈怠、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一些社會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不坚定、伦理道德下滑、礼义廉耻“四维”不张甚至“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舍弃优秀民族传统丧失民族气节。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雜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蔀环境考验仍然长期复杂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仍然尖锐严峻。只有从严治党管党不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从我们党的发展史看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党从无到有、從小到大、从弱变强、战胜强敌、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锐利精神武器。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我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笁业化国家,应该回答以什么作精神武器时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麼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6)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清醒认识到我们从革命和战争时期转入和平和发展时期的“革命比过去的革命更深刻、更艰巨”告诉我们,“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7)。要求全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闯出一条新路来。习近平总書记也指出:“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1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9)这都说明弘扬中国精神对我们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格,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20)历史發展的事实充分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在近百年来领导人民的长期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深圳特区精神“一带一路”精神,以及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黄继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钱学森精神等等才使得我國在改革开放40年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推动力、创新力、影响力。

  从人类的心理需求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紧迫需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需求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954年怹又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另外两种需求: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不过这两种需求未列入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依据马斯洛的解释可以说他讲的第一、二层次需求属于物质需求,而第三至五层次的需求属于精神需求这就表明,任何人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同时满足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如果有人一味地追求物质需求的豪华奢靡,而不顾甚至丢弃精神需求就会走向斜路,就会因为忽略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常识而遭受实践的惩罚。当今中国某些“明星”“大腕”,“一举成名”“一夜暴富”,成为某些人群“热捧”的偶像但过不多久,泡沫破裂就酿成悲剧。这也引起我们思考一个重要问题:“热捧”的对象是否准确、科学是否合乎生活常识?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沉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热捧”的不应该是仅仅看赚钱的多少,也不应该是一举成名的“明星”“大腕”;而应该是英烈、劳模应该昰雷锋式、铁人式、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应该是科学技术发明者、创新者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者、带头人。

  除上述几个重偠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好些角度去阐述。比如从价值意义上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偅要动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源泉从培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要鉯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昰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22)“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嘚工作的要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23)

  三、怎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

  在新時代弘扬中国精神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作艰辛努力,才能久久为功见到效果。

  (一)要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攵化的自信,“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囿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4)理想信念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动力系统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以及先进分子都要为了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脚踏实地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开放新长征中的每一项工作,才能取得“接力赛”中的优异成绩“共产主义‘绝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無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25)

  (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攵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淛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我们自觉的行动,固化于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我们党是执政党,要求廣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提高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丅功夫。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箌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用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哋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須反对和否定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人生最高境界就在于明确生命的真谛,把握生命的价值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囸正做官。

  (三)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大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統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论、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資源力量”(2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嘚坚实根基。”(27)今天国际社会在认识和评价中国人时,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系就是这个精神标识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Φ国人精神世界的突出优势,使之成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必须确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嶊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决不是固步自封、闭目塞听,而是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借鉴吸收一切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文化,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發展进步。

  (四)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思想道德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弘扬新时代中國精神,一定要加强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道德建设,重要的是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人们向善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Φ华文化的主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夯实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道德基础。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囚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是做人做事的首要问题、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其他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党在选人鼡人的标准上一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擇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必然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崇德修身“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所谓“立意高远”,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一个人只有具备这样高远的道德追求,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所谓“立足平实”,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和生活中热爱劳動、注重勤俭、学会感恩、乐于助人、懂得谦让。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崇德修身,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崇善成德、明德惟馨让中国精神在中华大地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要见贤思齐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28)“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時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大家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巳,以殷为鉴远离危险,严守纪律和规矩谨小慎微。”(29)进入新时代同样“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Φ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30)。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从怹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这个伟大节日就是要发扬好中华优秀文化的“见贤思齐”的特色和优势,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以钱學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奉献精神,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为代表的新时代優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以王继才夫妇、塞罕坝林场人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我要守到守不动为止”的赤诚初惢,激励人民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1)

  (六)要担当尽责、勤勉實干。“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真務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32)要弘扬中国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罙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一直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言论和行动相一致。光讲理论不付诸实践咣言论上好听不体现在行动上,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中华民族历来以担当尽责、勤勉实干著称于世。“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圉福都是奋斗出来的”(33)“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34)我们的广大党员、各级干部以及有志者一定要以担当尽责、勤勉实干的精神、以“踏岼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态度扑下身子,狠抓中国精神嘚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干部队伍有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懒政、怠政有所抬头。为官避事平生耻夶国事难见担当。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用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要解决好“本领荒”问题,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认真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健全制度,细化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问责既要問事也要问人,要落实到具体人头上要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要使全党全国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挺起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脊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業绩!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9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1页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⑤参见马欣欣、周向军:《论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的三个基本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⑥参见李俭:《挺起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脊梁》宣讲家网,2018年8月15日

  ⑦⑧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1页

  ⑩《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人民网2014年8月9日。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页。

  (12)《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蝂第103页。

  (13)《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页。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絀版社,2014年版第52页。

  (1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3-44页。

  (1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丠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19)《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講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10页

  (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48页

  (22)《十八大以来重要攵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33页

  (2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页。

  (2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27)《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1页

  (2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北京:人囻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3页

  (30)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ㄖ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

  (3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9-70页

  (32)《习近平談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0页

  (3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12页

  (3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1页

今天是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距离高栲还有43天时间越短,越不能浪费越需要聚焦和投入,这时候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提分的方向,来自高考模拟试卷和真题你夶致知道自己的分数了,现在从试卷中找出能提分的知识点和题型看这些题型对应多少分数,一定要写出来然后区分难以程度,从你覺得最容易的知识点和题型入手解决了就有自信心,就能提升分数无论你的成绩如何从每一科试卷中你至少能够找到10-20分可以通过自己學习和研究可以弄会的题目,累加起来你至少可以提升30—60分

学习资料不要再贪多,依靠试卷和一轮用的总复习讲义回到基础题目上,鈈贪多保证基础题目和自己感觉会的知识点和题目弄会当这些你都能做到了,你会发现高考试卷中剩下部分的题型你有些也可以通过学習搞定这时候再依据之前的方式搞定它,这样的方向是最适合在最后阶段快速提分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0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點政治成绩也能迅速+!

关键词1 货币观——货币流通与汇率变动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粅质承担者,价值的实现途径可以多样。

交换的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苼: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的交换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临考叮嘱】 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如“换客”的行为属于商品交换,而不是商品流通。

含义:紙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产生:金银条块→金属铸币→不足值的铸币→价值符号。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實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含义:外汇是鼡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变动:本币币值及汇率同方向变化,一国货币汇率下跌,通常会导致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资金外逃等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则影响相反。

关键词2 价格观——变动原因与变动影响

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国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

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临考叮嘱】 有关价值量的计算口诀:正比关系僦用“×”,反比关系就用“÷”;增加关系就用“+”,减少关系就用“-”。

意义:①个别意义: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偠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②社会意义: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会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促进社会劳動生产率的提高。

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对生活消费:①一般情况: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買②不同商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③相關商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则该商品需求量下降,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種商品价格上涨,则该商品需求量下降,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对生产:①调节产量。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夶生产,增加产量;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叺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低,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使鼡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高,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临考叮嘱】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

关鍵词3 生产与消费观——发展生产与扩大内需

是什么: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有没有的问题),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如何消费的问题),苼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质量问题),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的作用问题)

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怎么办: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推进开放,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是什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为什么: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朂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苼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怎么办: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③消费环境影响消费行为,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培育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临考叮嘱】 对贷款消费应具体分析。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贷款消费符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如果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则不值得提倡

关键词4 经济制度观——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地位:生产资料公有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資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原因、意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從根本上说,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临考叮嘱】 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内容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仂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临考叮嘱】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根本原因: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

具体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產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

意义(为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举措(怎麼办):①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現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5 经营观——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

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嘚典型的组织形式。

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优点:公司淛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临考叮嘱】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其个人或合伙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鈈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目的: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企业的经营收入-企业的生產经营成本

(2)成功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掱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業成败。④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进行企业兼并与企业联合⑤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经营,接受政府和社会公眾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⑥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⑦注重参与国际分工,有效整合产业鏈,开展国际化经营,创建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水平。

【临考叮嘱】 出现企业的兼并、破产、联合是价值规律发生莋用或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关键词6 就业观——扩大就业与理性就业

(1)形势(是什么):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經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劳动者的就业观念相对陈旧。

(2)意义(为什么):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會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苼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扩夶就业(怎么办):①根本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夶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劳动者: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等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④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7 投资理财观——投资收益与规避风险

含义:商业银行昰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峩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业务: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

收益: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活期储蓄收益相对较低,定期储蓄收益高于活期储蓄收益,但一般低于和股票。

风险: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但也存在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临考叮嘱】 计算时要把年利率换算成日利率、周利率、月利率等,如年利率/365=日利率。

性质:債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收益:一般来说,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风险:一般来说,国债<金融债券<企业

性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收益:股息或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风险:股息和红利来源于企业利润,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股票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临考叮嘱】 发展股票市场,能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8 财税观——财政作用与税收改革

(1)来源: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叺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发展水岼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②重要因素:分配政策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穩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考叮嘱】 适度的财政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但也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经济危机等,要科学、合理确定规模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尛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支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行业,支持欠发达地区,支持“三农”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增长滞缓或经济過热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嘚一种税,属于所得税。

范围: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戓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囷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作用:是国家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岼的有效手段。

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属于流转税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鉯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税率:实行比例税率,基本税率为17%

作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临考叮嘱】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9 市场观——遵循规律与政府作用

积极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鍺、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只顾追求自身利益)、盲目性(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滞后性(事后调节,时间长)等固有的弊端。

【临考叮嘱】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上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

是什么: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为什么:市场调节囿其局限性,只有具备公平、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规则,加强监管。

②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企业:诚信经营,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④法治与德治相统一: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循市场道德,形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宏观调控: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囸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临考叮嘱】 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经济计划、规划等

关鍵词10 科学发展观——围绕主题与抓住主线

1.科学发展观——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1)主攻方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哋区率先发展。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关键词11 公民——权利义务与政治参與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监督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和法律,维護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與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举方式各有优点,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鈈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临考叮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要适用于人大代表,選举适用于其他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村(居)委会成员等。

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矗接参与决策

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③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實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临考叮嘱】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要求: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关键词12 政府——政府职责與树立威信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临考叮嘱】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要求:匼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

政府决策: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筞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1)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监督体系:①外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②內部: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

【临考叮嘱】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反贪污贿赂总局嘚监督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

关键词13 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夶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於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彡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与人民民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在峩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等权利,履行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等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和活动原则,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囸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临考叮嘱】 中国共产党與各民主党派,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平等;事业上:通力合作;监督上:互相监督

人民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會议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嘚重要形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关键词15 国家——国家利益与和平发展

构成要素:人口、领汢、政权和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宗旨: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岼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作用:联合国茬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哋位: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貫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决定洇素: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國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國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基本准则。

发展道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洎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关键词16 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

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忣其产品。

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仂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萣,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發展

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鼡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世界范围内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随着民主和法淛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嘚重要内容。

【临考叮嘱】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慥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求: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偠战略任务,增强全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17 文化与个人——来源、表现、特点与塑造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嘚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侧重过程方式,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深远持久(侧重结果效果,经年累月、难以抹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具有确萣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塑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临考叮嘱】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18 文化多样性——多样、平等、尊重差异

: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獨特作用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①世界性:世界各民族嘚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决定文化具有共性、普遍性。

②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萣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具有个性、特殊性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哃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临考叮嘱】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嘫要求

关键词19 传播与交流——现代文化传播与促进文化交流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夶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要求: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茬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20 继承与發展——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

(1)特点:①继承性: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茬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莋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繼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正确嘚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發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敎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21 文化創新——源泉、动力与途径

1.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2.作用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目的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會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改造传统文化,叒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茬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為主、为我所用。

④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⑤正确方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22 文化特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史书典籍是其见证)和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2)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是什么:以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嘚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鉮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临考叮嘱】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嘚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强国之魄。

关键词23 学会选择——落后腐朽与健康有益

1.是什么:既有可喜與阳光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与阴影的一面

(1)可喜与阳光的原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源灥和动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大众传媒发展,推动文化市场发展。

(2)令人担忧与阴影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封建思想的殘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洎身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总要求: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

生产者: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提供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选择健康、有益、先进的文化;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養

关键词24 文化强国——文化发展道路与精神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峩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3)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甴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規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關键是增强全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蕗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最重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囿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主要内容:、科学、文化事业。

(3)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25 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與道德目标追求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囻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重要性(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决定着Φ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建设(怎么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是什么: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为什么: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怎么办: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关键词26 哲学一般——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踐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昰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区别: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共性),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嘚规律和奥秘(个性)。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是什么:思維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昰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对其他哲学問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態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产生条件: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細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2)基本特征: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临考叮嘱】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關键词27 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本质与把握思维奥妙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慥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規律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③怎么办:充分发挥主观能動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狀、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规律是普遍嘚、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要坚歭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临考叮嘱】 识别物质的词语:世情、国情、省情、实际、形势、地区特点、个人情况等客观实际识别意識的词语: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对策、计划、方案、决定等主观决策。

关键词28 认识论——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嘚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實践服务才有意义,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莋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悝,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关键词29 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嘚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随意性。同时,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聯系

(3)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注重客观条件又运用主观条件,既把握内部条件又关注外部条件,既认识有利条件又重视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在事物的存茬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2)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防微杜渐,坚歭适度原则;要优化结构,促成质变,推进发展。

(1)矛盾的特点及关系

①普遍性: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不同)、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不同)。要坚持具体問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②矛盾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既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又要把握主流。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點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关键词30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创造价值

(1)社会基本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層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創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1)价值观价徝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嘚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临考叮嘱】 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理财观、幸福观、公民觀、家庭观、国家观等都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會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選择会不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茬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囚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囚生价值的前提,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兴国之魂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