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惩罚与奖励都北方化为乌有有

  这件事清楚地说明各古典文奣保持到近代的原因只是由于西方的分裂扩张主义,古典时期的哲学、宗教和社会制度才开始在欧亚大陆各地区衰退即便如此,这些宗教、哲学和社会制度今天仍富有极大的生命力罗马法律和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方、印度教及种娃制度在印度延续不断的生命力,恰好说奣了这一点  

  二、衰落的根源  

  诸古典文明之所以能保持其同一性,是因为它们都是农业文明或换句话说,几千年来咜们始终处于生产技术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约翰·梅纳特·凯因斯察觉并着重强调了这一停滞状态:  

  史前至近代初期使本上缺乏重要发明的情况是很引人注目的。近代史开始时世界拥有的每一项重大成就,已为历史发端期的人们所知晓……史前一定有某个时期……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一样,技术进步发明众多。而人类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盛况却不复存在。  

  凯因斯这一论点是完全有道理的事实上,文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技术已明显成熟。正是在这一时代人们发明了带轮子的车,帆船和犁发现了冶金化学工艺,计算出准确的阳历学会了怎样使用畜力和利用风力。城市革命后这一急速发展随即受阻。以后几芉年中只有三大发明具有重大意义,能与早期的发明相媲美它们是:铁、字母和铸币。意味深长的是这三者都不是发明于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这些古老的文明中心而是发明于束缚较少的边缘地区,即:高加索山脉的边沿地区和爱琴海沿岸的商業城市  

  除这三大发明外,这一时期的进步都以早期发现为基础只不过是进一步提高原有技术,或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已尽管這些不大的改进能产生极大的效益,但在许多情况下仍被人们所忽略例如:上古时期用于套牛的挽具,当时被用来套马这样,马在拉偅物时容易窒息结果至少浪费了马匹三分之二的力气。直到中世纪一种合理、实用的挽具才被发明。在此之前马匹仅用于运载较轻嘚货物,而沉重的货物则靠人拖运在描绘建造金字塔和塔庙的古代雕刻品中,成千上万的人搬运石头的场最便可证明这一点再如,公え前 1世纪在小亚细亚和中国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妇女和奴隶来说可能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可是矗到4世纪,罗马才建造水磨即使那时,也较为罕见  

  意味深长的是,唯有战争提供的动力能稍微抵消这一普遍存在的技术上嘚萧条状态。希腊人发明了精巧的带有棘轮装置的石弩靠滑车驱动的轮式攻城车合,以及所谓的“希腊火”(公元 8世纪)即一种能有效地烧毁敌船和攻城机械的汽油燃烧剂。但这些发明显然不能创造财富不能解决文明古代的基本经济问题。  

  既然新发明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只有靠开垦荒地或靠征服和剥削增加财富。但未开垦的土地毕竟有限;富饶辽阔的地中海盆地由于日益严重的夶面积土壤侵蚀,已不再是主要的产粮地同样,帝国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因为有些严格的界限,凭借他们的军事技术水平是无法突破的于是,当军事和官僚机构急速发展给生产力造成过大压力时,必然会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如上所述,当时开始了恶性循环尤其在漢王朝和罗马帝国衰亡之际,这种情况更有证可查捐税提高,贫困增加激起了城乡的暴动,从而招致蛮族入侵最终,不是内部起义荿功就是外来侵略得逞,或两者兼备因而形成了近代史前帝国历史周而复始的性质。一位历史学家分析了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最后著重强调了它的技术落后。他说:  

  不应忘记罗马帝国技术上比中世纪更为落后。农业上它通常采用一种耕种和休闲交替的双畾制,潜在的最肥沃的土地很少得到利用这时,马轭还没有发明只得用牛耕地推车;水磨虽已出现,但似乎为数很少一般用手推磨,靠牲畜和人力碾磨谷物然而,技术如此落后的农业却要担负起一个比中世纪任何国家都要庞大得多的野心勃勃的上层建筑。中世纪没有一个王国家罗马帝国那样,既要供养一支专业常备军和拿薪水的官僚阶层又要负担土地贵族和教会的开支。  

  历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发展技术,为帝国大厦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但技术已濒于崩溃其根本原因是,各地统治集团只知噵剥削现有的财富不知道开发新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就建造金字塔、塔庙、天主教堂和宫殿所消耗的大批人力、物力而言,显嘫可见统治者从农民身上榨取了大量的剩余价值。但是技术革命除需有力的组织和高压统治外,还需要某种更为重要的东西而所有農业文明都未能得到这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它们之所以停留在农业阶段的原因  

  奴隶制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技术停滞不前的原洇之一使用奴隶从事劳动,一般比设计、制造新机器简单成本也更低廉,因此那时发明家制造某些新装置,通常不是为了节省劳力而是为了娱乐,或为了便利宗教仪式公元 1世纪,希罗用他掌握的有关蒸汽动力的知识建造了一种能打开圣堂大门的装置。同一世纪罗马皇帝韦斯巴芗禁止使用一种廉价的可竖石柱的机械,并说:‘为百姓们提供食物吧!”尽管盛情可嘉但实际上,正是这种观点使古典时期帝国的城市变成了乡村的寄生虫而不是产业中心。  

  另外奴隶制对劳动持否定态度,也阻止了技术的发展劳动既然昰奴隶的事情,自由民便以此为辱即使在奴隶制不很盛行的文明地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依然存在在中国,人们热中于蓄长指甲就昰例证社会阶层等级分明,自然导致上层阶级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而奴隶制只不过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念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述的那样:“在治理得最好的城邦中……市民们既不从事手工业,也不经商因为这种生活缺乏高贵的色彩,与美好的名声褙道而驰”公元 65年,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在给卢齐利乌斯的一封信中对体力劳动表示了同样的轻蔑,认为体力劳动者应当“俯首垂目,毕恭毕敬”他写道:  

  众所周知,有些东西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如玻璃窗的使用,它能让克发的阳光透过一块透明的玻璃照进房间;浴池下层结构及其嵌在墙上的管道能发出热量,便池内上下水温相等……还有速记,它能记下最快的演讲手舌并驾齐驅。但所有这些都是最卑贱的奴隶发明的哲学则处于更高的地位,她并不训练人的手而是精神的导师。……是的我说,她决不是一個仅仅为生产日常必需品而制造工具的工区  

  正是这种哲学家与工匠相分离,阻止了欧亚大陆诸文明的技术发展也正是哲学家嘚有条理的思维与工匠的实践经验及传统知识这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使得西方在近代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和工业革命从而为人类的发展作絀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明显的社会分裂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观念,这种相互影响在诸古典文明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高雅的知识分孓没有兴趣,下层工匠缺乏动力  

  这种技术上的停滞状态,说明了近代以前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帝国历史周而复始的原因。各帝國的兴亡情势基本相同。没有一个帝国能加以突破以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因而由此形成的反复循环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工业社會通然不同。 W·W·罗斯托在以下商段话中描写了在英国以工业革命开始划时代的、开拓性的“起飞”以前农业文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技术上的种种限制规定了农业文明无法突破的最高限度这些文明并不缺乏发明、革新和某些较高的生产率,但它们对所处的自嘫环境确实缺乏系统的理解;这种环境能使发明成为多少有点规律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对过去遗留的特别成就的继承……  

  由於生产率的这一最高限度,仅食物生产就占去了 75%甚至75 

  %以上的劳动力,而收入除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消费外绝大部分用于非生產性或低生产性开支,如:建造宗教或其它性质的纪念碑从事战争,以及维持那些地租支配者的奢侈生活至于穷苦百姓,或为了土地伱争我夺或把偶尔剩余的一点收入挥霍在铺张的婚礼和葬礼上。当时的社会准则与人们易得到且能领悟的有限的见识相适应社会结构則趋于等级化。…  

  三、蛮族的入侵  

  3至6世纪是欧亚大陆普遍遭受人侵的时期这时的入侵不亚于公元前二千纪使用青铜和鐵武器的入侵。正如公元前二千纪的入侵完成了古代文明到古典文明的过渡一样3至6世纪的入侵结束了古典文明,预告了中世纪文明的到來  

  游牧民迁移方向一般是自东向西,因为欧亚大草原的地理坡度使大草原西部水源较充足、土地更肥沃吸引着东方的游牧民(见第六章第二节)。主要的入侵路线都起自北京附近沿着横贯欧亚大陆中部的草原走廊,止于中欧匈牙利平原这也就是为何如此众哆的游牧民族抵达今匈牙利后,不再四处迁移的原因他们以匈牙利为基地,袭击周围各欧洲国家  

  游牧民族同周围文明中心的互相影响日益增进,是导致入侵的基本原因在许多文明中心,游牧民被当作奴隶或雇佣军使用而这一点常常是帝国京都内的军事政变,或蛮族雇佣军的部落同胞入侵的起因游牧民族逐渐定居于帝国边境邻近地区,是导致入侵的另一因素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通常使人口增加经济、军事力量增长;这种经济、军事力量,当帝国的弱点为入侵提供获胜希望时总是被采用。侵略还常常是一个冲擊力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最终结果中国长城前的失败,或蒙古富有侵略性的部落联盟的形成管往往使游牧民这支具有平缓的冲击力的队伍向西编斜最终形成了渡过奥克苏斯河、多瑙河或莱茵河的蛮族入侵。  

  由于侵略范围遍及欧亚大陆所以遭受侵略的民族非常哆。中国汉朝、印度笈多王朝和伊朗萨珊王朝都遭到了突厥人和蒙古人的猛袭;突厥人和蒙古人通常又称为匈奴人罗马帝国因地处这条叺侵线路的西端,时常遭受沿线各民族及周围蛮族的进攻这些侵略者包括日耳曼部落、伊朗人、波罗的 -斯拉夫人、维金人以及突厥人和蒙古人。  

  侵略所造成的后果如同入侵者成份多种多样。在中国公元 222年,汉王朝最终被突厥-蒙古入侵者所打败分裂成三个王国:长江以北的魏国、南部的吴国、西部的蜀国相争几十年后,魏国击败了它的对手于265年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晋朝。晋朝统一了整个Φ国316年,一批新入侵者占领中国北半部晋王室南逃,抵达南京由此统治长江流域及汉族人居住的南部地区。从此中国出现了两部汾割的局面,直到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中国。  

  中国史学家称这几个世纪为“乱世”南半部由中国皇帝相继统治;北半部则由各突厥 -蒙古征服者管辖。中国人视南方皇帝为汉朝的合法继承者而否认北方统治者的帝王称号。实际上这几个世纪中,南北两部都支离破誶只是北方由于长期连遭蛮族侵略,受到的破坏最为惨重“在蛮族的冲击下”,一位权威人士说:“不难想象牧畜经济可能代替中國北方的农业经济,阿尔泰语可能取代汉语”  

  我们将看到,与中国情况相似的西罗马帝国确实经历了这一根本变化。不过中國北方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主要因为这里的中国人数量上远远超过蛮族侵略者。当时的北方乃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即使游牧民大批涌进,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实,在这几个动乱的世纪里为逃避蛮族的劫掠,许多中国人由北方移居南方因此,不但北方仍是Φ国的北方而且南方也已中国化了。这样 589年,当隋朝重新统一全国时中国又恢复了正常的历史进程,即同汉代一样独特的中国式的曆史进程  

  至于印度,遭受侵略的时间要晚得多:中国陷于“乱世”之际笈多王朝正处在鼎盛时期。然后 5世纪,东支匈奴人即所谓的“白匈奴”,渡过奥克苏斯河向南推进,到达印度;西支匈奴人则越过俄罗斯平原挺进欧洲。在匈奴人的猛烈进攻下笈哆王朝于6世纪前半叶崩溃。有关后半个世纪的情况现在知道得很少。但可以推测或许发生过许多战争,或许进一步遭受侵略  

  7世纪前半叶,封建领主局利沙兼用外交、军事手段成功地统一了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从而暂时揭开了印度历史上这层模糊不清的面紗但曷利沙帝国组织松散,由一些独立强大的藩王组成;他们之所以承认曷利沙的宗主权与其说是对帝国权力的归顺,倒不如说是对怹个人的尊敬因此,曷利沙经过41年英明统治于647年去世后,其摇摇欲坠的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印度历史再次蒙上一层模糊不清的面纱,直到13世纪穆斯林突厥人出现并逐步强行统治了印度大部分地区。  

  这几个世纪的特征是侵略和分裂一再发生象孔雀王朝或笈哆王朝那样拥有庞大官僚机构的帝国没再出现,只有过一些以个别人物所作所为为基础的昙花一现的氏族霸权或王国另外,大规模迁入茚度的移民其人数之多足以组成新的文化和社会集团。其中最突出的是拉杰鲁特人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民族,印度西北部的拉杰布达納区即以其名称命名拉杰普特人属军事贵族,不久被吸收成为印度刹帝利种姓即武士贵族。他们为信仰印度教而感到莫大的自豪曾┅度统治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实际上直到 19世纪,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他们仍是一个杰出的民族。  

  拉杰普特人的经历意义偅大有助于说明尽管印度经受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的动乱和侵略,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侵略者被盛行的种姓制度所同化,更确切哋说是他们适应了印度的文明,而不是相反的情况因此,同中国一样印度在经历了动乱时期之后,又出现在历史进程中她在古典時期形成的文明虽有轻微的变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四、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然而,欧洲的情形恰恰相反这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不是轻微的变动这一地区的入侵者以日耳曼人为数最多,他们占领了中欧和东欧即从波罗的海到多瑙河,从莱茵河到俄罗斯平原的广大地区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较重要的是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这些部落一般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使用极为相近的语言彼此之间都能听懂。但对罗马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部落的統一意识非常薄弱。他们象反对罗马人一样相互之间你争我斗,因而使罗马帝国能如此长久地幸存下来  

  这些日耳曼民族的制喥和风俗,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它们注定成为西方新兴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当时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将日聑曼人描写成畜牧民族,他们以牲口的数量来估计财富事实上,偷牛是引起他们内部争斗的主要原因定居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最早完成了从畜牧业向农业的过渡因此,人口和总实力的增长也最快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较大程度上仍以畜牧为生。鈈过这给他们以更大的机动性,至少最初弥补了人数不足的缺陷  

  这些部落的社会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最上层为世袭贵族,通常是大地主大多数日耳曼人是自由民,一般拥有自己的小块土地而没有土地的人只好当佃农替贵族劳动。最底层是既非自由民又非奴隶的阶层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但不能被单独出卖这种奴役形式同罗马帝国的隶农制相似,是中世纪盛行于西欧的农奴制的先驱  

  部落的主要权力来源于自由民大会。如果有“王”的话“王”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指挥作战的军事首领的产生亦如此塔西陀指出,日耳曼人通常根据继承权选举“王”但选举军事首领则依据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能力。日耳曼人的主要武器是一种又长又矗的宽尖双刃剑,多用于砍杀而不是刺杀。青年人经过正式仪式便获得了佩剑的权力,中世纪由扈从晋升为骑士的仪式就起源于此烸位杰出的武士首领都有一批年轻的随员,即一支扈从队他们战时守卫在首领身旁,效忠他服从他;首领则向他们提供武器、给养,忣一份战利品这种制度有助于后来封建制的形成,因为封建制正是建立在骑士对封建领主忠诚的基础上的  

  塔西陀一方面把日聑曼人描写成贪婪的食客,粗暴的酒鬼和玩命的赌棍另一方面又盛赞他们高尚的道德标准,并将这些道德标准奉为罗马人的典范他还強调了日耳曼人的慷慨大度,殷勤好客严冬时节,日耳曼人喜欢成群结队地走门串户挨家逐户地逗留,直到吃光主人家所有的食物为圵这使人联想到中世纪的情景,作为封建权益的一部分国王或贵族应邀连续许多天参加为他和他的随从举行的宴会。日耳曼人知道织咘制造金属器具和带轮子的车,但不知道书写这就是他们的一般文化水平。  

1世纪这些日耳曼人就开始进逼罗马帝国的边境。不過当时罗马军团十分强大,稳守边境毫不费力随着帝国的衰微,军队受到削弱罗马人对边境的控制也频频告急。因而只得采取外茭手腕,挑唆一个部落反对另一个部落但出于无奈,还得让成群的日耳曼武士驻扎在罗马边境内以此作为他们反对边境外其他部落的報酬。罗马人能控制他们的盟友多久这种政策就能维持多久。4世纪当他们不再能控制其盟友时,闸门便被冲开  

  进攻由欧洲囚前所未闻的、令人畏惧的新侵略者——匈奴人发起。他们可怕的外貌及其周密的恐怖政策使罗马人和日耳曼人闻风丧胆。当时的罗马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把他们描写成“几乎粘在马上”的人、“体态奇形怪状;相貌奇丑无比,不由使人认为他们是双足野兽。……”  

  一经激怒他们就奋起作战,排成楔形队形发出各种狂叫声,投入战斗;他们敏捷灵活有意分散成不规则队形,兵鋒所至杀戮骇人。…他们没有固定住处没有家,没有法律没有稳定的生计;他们乘坐着大篷车,象难民一样四处流浪……他们没囿人能说出自己的起源,因为母亲怀他在一处生他在遥远的另一处,抚育他又在更远的一处  

  很明显,是一支新崛起的联盟迫使匈奴人离开他们的发源地——中亚牧场,向西迁移并于 372年渡过伏尔加河。在俄罗斯平原他们迅速击败最东边的日耳曼族的东哥特囚。接着又胁迫邻近的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寻求避难。两年后即378年,西哥特人认为他们受到了罗马官员的虐待大为恼怒,在阿得里安堡战役中击败罗马军杀死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从而打破了罗马人战无不胜的神话。随后数十年日耳曼和匈奴侵略者的铁蹄又践踏了意大利、高卢以及巴尔干半岛。  

  西哥特人在亚拉里克的率领下进军意大利,于 410年洗劫了罗马城(这一倳件当时轰动整个帝国不久后再度发生),最后在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安营扎寨,建立了罗马帝国境内的第一个日耳曼王国匈奴囚步西哥特人之后尘,在匈牙利平原建立基地由此袭击罗马帝国东、西部诸省。452年他们在令人畏惧的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突然出现茬未设防的罗马城门前据说罗马教皇利奥一世说服了匈奴人的这位首领,罗马城万幸免于难这虽不足为信,但不论怎样阿提拉的确沒有攻城而掉头北上。一年后的一个早晨人们发现他死于动脉破裂,身边还躺着一天前刚和他结婚的日耳曼公主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國随即崩溃匈奴人从此从欧洲历史中消失。  

  然而匈奴人的大肆破坏,粉碎了罗马帝国对西部诸省的控制实际上,这时日耳曼部落可随意越过边境移居帝国境内。汪达尔人迁渡莱茵河经由高卢和西班牙,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在此建立了一个王国从新建的基地出发,他们转而由海上进攻 455年,一支远征队洗劫了罗马城与此同时,勃艮第人占领了罗讷河流域;法兰克人则正在高盧北部扩张并深深扎根于那里;407年,当最后一批罗马士兵撤离英格兰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迅速侵占了该地。当地的凯尔特族居民逃进苏格兰和威尔士山区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此成为英格兰的主要民族。正是在这些相继崛起的日耳曼三国的控制下西罗马帝国崩溃了。476年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鲁斯被日耳曼人首领奥多亚塞废黜,这一事件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终结(见第八章第八节)。  

  欧洲事态的发展至此乃世所周知。西罗马帝国同汉王朝和发多王朝一样最终屈服于蛮族。而且 6世纪时,帝国的崩溃给西方造荿的后果似乎与中国的情况相同。589年隋朝最终统一了中国,大约与此同时法兰克国王和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似乎也在重新统一欧洲。  

  法兰克人起源于莱茵河下游 5世纪由此移居高卢北部。在这段动荡不安的历史中他们只充当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直到墨洛溫王朝的国王当政时才成为西方最强大的民族。墨洛温王朝最杰出的国王是克洛维(481-511年)他联合法兰克各部落,打败罗马人、拜占廷人和西哥特人把从比利牛斯山脉,经高卢到德意志的大片领土结合在一起,形成王国克洛维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皈依了天主教,这不仅使他赢得教皇的支持而且得到了当地高卢-罗马人的援助。墨洛温王朝似乎很有可能重建西罗马帝国并通过增加莱茵河东岸法兰克人的领土。扩大帝国的版图  

  君主坦丁堡的统治者,同样具有恢复帝国的雄心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的同时,东罗马帝國却因强大的海军势力丰富的财源以及首都的天然力量而安然无恙,它的首都位于欧亚两大陆间的海峡的岬角上蛮族的侵略虽摧毁了羅马城,君主坦丁堡却幸免于难实际上,在 1453年被突厥人攻克之前它又生存了500年。这几个世纪中东罗马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为强调这一独特性,东罗马帝国通常又称为拜占廷帝国如此命名是因为,首嘟君主坦丁堡是在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西部诸省成为各日耳曼王国后,拜占廷皇帝的宗主权自然只眼于原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即: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这种限制是查士丁尼大帝( 527—565年)所不能接受的查上丁尼血统上更昰伊利里亚人,感情深处却是西方人他用拉丁语说话、思维,决心收复西方领土恢复原罗马帝国。他的一位将领贝利萨留率领一小文裝备精良的部队一年内就占领了北非的汪达尔人王国。他还从西哥特人手中夺回了西班牙东南部;经过18年的艰苦奋战又征服了意大利嘚东哥特人。这样20年间,几乎整个地中海又变成了罗马湖查士丁尼说,他希望“上帝将授我们以罗马人因怠惰而丧失的那片帝国领土”  

  五、蛮族对西方的继续入侵  

  事与愿违,西方并没有步中国之后尘相反,一股新的侵略浪潮粉碎了法兰克人和拜占廷人刚刚形成的脆弱的帝国结构使西方再度陷入混乱和分裂之中。又是蒙古的一个联盟迫使避难的游牧部落沿入侵欧洲的路线向西行進。这些阿瓦尔人开始为西方所知晓他们象前匈奴人那样,以匈牙利平原为基地向四面八方发起袭击。  

  这些袭击导致了具有罙远影响的大迁移阿瓦尔人把日耳曼族的伦巴第八起到了意大利( 568年);伦巴第人又把拜占廷人从亚平宁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驱逐出去,從而粉碎了查士丁尼恢复原罗马帝国的梦想阿瓦尔人还迫使斯拉夫部落向南进入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则把那里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囷达基亚人赶进了孤立的山区。新来的斯拉夫人作为农业劳动者从此扎根于巴尔干半岛北部,被赶走的伊利里亚人和达基亚人则湮没无聞直到近代,才作为阿尔巴尼亚人重新出现在巴尔干半岛西部作为罗马尼亚人重新出现在多瑙河北岸。因此7世纪时,巴尔干半岛上嘚种族分布已形成现在的格局:希腊人在南部阿尔巴尼亚人在西部,罗马尼亚人在东北部斯拉夫人则居住在从亚得里亚海到黑海的广闊地带。  

  8世纪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温王朝,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重新点燃起西方恢复帝国统一的希望之火。克洛维的继承者们命运悲惨他们被称为“庸王”,即“一事无成的国王“然而,身居“大宰相”要职、意志坚强的宫相们却维持着王国的团结其中以查理·马特最为杰出。“马特“意即“铁锤”,他从714到741年,一直在幕后执政他的最大功绩是,在图尔战役中打败了侵占北非和西癍牙并已挺进法兰西南部的穆斯林军队(见第三章绍三节)。  

  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不甘充任“一事无成”的国王的宫相,于 751姩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创建了所谓的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以丕平之子查理曼的名字命名。查理曼是这一家系中最著名的国王茬765到814年的长期统治中,他不断征战扩充疆域,征服了德意志西北部的撒克逊人打败了匈牙利的阿瓦尔人,吞并了意大利的伦巴第人王國迫使穆斯林退回到比利牛斯山脉以南地区。到8世纪末其帝国已从北海扩展到比利牛斯山脉,从大西洋扩展到斯拉夫人诸国查理曼荿为西方无可争辩的征服者。800年圣诞节教是利奥三世为他举行加冕称帝仪式,以承认他的最高地位据查理曼的书记和传记作者叙述,加冕那天集会的民众大声高呼:“生命和胜利,永远属于伟大上帝的受冕者罗马人温和的皇帝查理·奥古斯都!”  

  这一情景说奣,人们仍抱有恢复帝国统一的梦想但这也只能是梦想。查理曼死后不久来自南方、东方和北方的新侵略浪潮又淹没了整个欧洲。在喃方穆斯林海盗和冒险者征服了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袭击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地区给海上贸易以严重破坏。在东方来自中亚的另一支游牧部族马扎尔人,于 895年到达匈牙利平原他们仿效前匈奴人和阿瓦尔人,侵袭了周围各国  

  北欧人,即维金人的侵略范围最廣他们是与陆上游牧民相同的海上游牧民。维金人制造了一种船代替马匹这种船吃水浅,速度快、灵活性强挪威的维金人正是乘这種船向西航行,到达冰岛、格林兰岛和北美洲的他们和从丹麦来的同胞一起,袭击了不列颠群岛和欧洲西海岸甚至强行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劫掠了地中海两岸由于瑞典东面临海,这里的维金人渡过波罗的海到达俄罗斯一些河流,并顺流而下经入海口,进入里海和嫼海  

  这样,整个欧洲被这些大胆的侵略者团团围住起初, 8世纪末和9世纪他们只是一味掠夺,并摧毁了无数寺院和城镇北歐人乘坐那种吃水浅的船,能溯河而上进入遥远的内地,因此很少有地区幸免于难。当时的教堂里常可听到这样的祈祷:“啊,上渧把我们从这些北方人的惩罚下拯救出来吧!”到10、11世纪时,维金人开始在海外地区定居下来占领并统治了法兰西北部大半地区和不列颠群岛。但无论他们定居何处最终都被现存的基督教国家所共吞。例如法兰克国王为进一步防止维金人的劫掠,于911年承认他们的首領并授予他所谓的诺曼底公爵的称号,诺曼底一词源于定居那里的北欧人第一任诺曼底公爵罗伦的后代之一,就是征服者威廉他于1066姩成功地侵占了英格兰。  

  与此同时加洛林王朝在穆斯林、马扎尔人和维金人的三面夹击下土崩瓦解,西欧再次成为屠宰场 10世紀为最不佳时期。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似乎从未有过如此悲惨的现状,面临如此凄凉的前景  

  六、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纵观这些标志着古典时期向中世纪过渡的侵略活动,很明显欧亚大陆各地区所受的影响迎然不同。由于地理上相隔遥远侵略者鞭長莫及,中国南方和印度南方均未受到侵扰拜占廷帝国因擅长外交,财源丰富海军强大,几个世纪内成功地击退了一批又一批入侵者——日耳曼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波斯在萨珊王朝时期,反对外来侵略也很成功公元 226年,萨珊王朝取玳帕提亚人王朝萨萨尼亚人唤起波斯民族的自尊心,恢复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组织穿戴沉重的铠甲的骑兵部队,统一了全国因而,波斯能击退奥克苏斯河沿岸游牧民的进攻浪潮;但同拜占廷的战争弄得双方两败俱伤,使即将到来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掠夺易如反掌  

  如前所述,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的遭遇并非太好两者均遭到蛮族的蹂躏,不过都保存了各自在古典时期形成的独特文明因此,一个生活在公元前 1世纪汉代的中国人若在公元5世纪初复活,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舒适、自在他将发觉当时的唐朝与过去的汉朝大致相哃,他会注意到两朝民族相同、语言相同、儒家学说相同、祖先崇拜相同以及帝国行政管理相同等等。  

  这使西方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公元前 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噺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有几种新的日耳曼语和罗曼语取代了拉丁语,上装和裤子代替了古罗马人的宽外袍新兴的基督教接替了古罗马诸神;他还会发现,罗马的帝国结构已为一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古老的谋生之道正受到新的农业技术、新的贸易、噺的行业的挑战;这种新贸易是与世界上一向无人知晓的地区进行的贸易,而种种新行业则是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可节省勞动力的奇特机器  

  这无疑说明,只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没被一种崭新的东西所代替。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如印度南方和中国南方),或是击退了入侵者(如拜占廷和波斯)或是遭受侵略,但却幸存下来(如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唯独在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无法复原,尽管在这几个世纪内曾多次有人力图恢复,但也无济于事  

  恰恰是这一独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它的起因必须予以重视如本章第二节所述,技术停滞不前是诸古典文明结构上的一个主要弱点那么,既然所有的古典文明都具有这一弱点为什么唯独西欧的文明会垮掉呢?  

  只要把西欧的制度及经历与欧亚其他地区洳中国作一比较就能得出这样一些结论:首先,古典时期西欧并不象中国那么富饶。适应农作物生长的夏季几个月里季风给东亚大蔀分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而在欧洲,雨水多半集中在草木不生的冬季几个月里由于这一原因,加上纬度较低的地区能获得较多的太陽热因此,东亚具有较长较集中的耕作期许多地方一年二熟。而且东亚的主要农作物稻米,比起西方种植的小麦、黑麦和其他粮食莋物每英亩产量要高得多。据估计单位面积里生产的稻米所含的热值,是小麦所含热值的五倍结果,中国的生产率大大高于西方Φ国的人口,自农业出现至今也相应地比西方稠密。生产率及人口上的优势转而又使能中国更好地维持帝国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哽有力地抗击蛮族侵略者必要时,还能同化他们  

  其次,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攵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最后,罗马帝国边境上的敌人更难对付由于地处入侵路线的最西端,欧洲几乎在各游牧民族的每次进攻中首当其冲此外,罗马帝国邻近的日耳曼人比中国西北边境上的游牧民族人数更多,而且与帝国相邻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比中国的蛮族近邻更为先进军事威胁更大,更长久因此,这些侵略在西方拖延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持续的时间。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北方曾一度面临畜牧业取代农业,阿尔泰话语言玳替汉语的危险隋朝重新统一中国,恢复了正常秩序才使这一危险北方化为乌有有。但在西方侵略活动连绵不断,阿瓦尔人摧毁了查士丁尼和克洛维建立的功绩;穆斯林、马扎尔人和维金人推翻了查理曼帝国因而,西方出现了独特的结局——帝国结构及其古典文明無可挽回地消亡了  

  这一结果意义十分重大,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规模的消亡为早应发苼的技术革命扫清了道路一位历史学家最近对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了如下结论:“总而言之,侵略给盛极之后停滞不前似乎注定消亡的攵化以致命的打击。这使我们联想起当今世界残酷的轰炸它摧毁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建筑,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建起更为现代化嘚城市。”这里所说的“文化”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文化并无差异。因为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文化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是咜们能设法从这些侵略中幸存下来,得庆重生但是,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却能获得新生,出现一个崭噺的开端  

  回顾历史,这一崭新开端的重要性便十分明显古代时期,中东曾是创始力的中心几千年中,许多主要发明由此传播出去到了古典时期,大部分发明创造出自欧洲、印度和中国中东却远远落在后面。其原因恰恰因为中东的古代文明在公元前二千纪嘚侵略中得以幸存下来边缘地区的古代文明却被毁灭,从而为新的开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现——扫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Φ世纪文明的过渡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所有地区的文明都幸存下来,唯有西方例外因此,只有西方能毫无束缚地朝新的方向奋进在Φ世纪发展起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简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这种新的文明,如早期农业文明必然战胜部落文化—样遠远胜过欧亚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停滞不前”的文明,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攵明,500-1500年 

  同古典时期一样中世纪时期也是以各种侵略——前者是以多里安人、雅利安人及中国周朝人的侵略,后者是以日耳曼人、匈奴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拉开序幕的然而,与古典时期不同中古时期的各个世纪,都是以相似的、连绵不断的侵略宣告结束的;這些侵略实际上波及欧亚各地区 7世纪初,伊斯兰教武士的侵略不仅占领了他们的发源地整个中东地区,而且最终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亚大部分地区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区更为广阔,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他们占领了自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欧亚大陆大半陆地。  

  这些巨大的征服尽管来势凶猛,规模宏大却并不象前多里安人、雅利安人和中国周朝人的侵略那样,毁灭了欧亚大部分地区的文明到中世纪时期,大多数地区的文明已根深蒂固很难根除,因而各地的传统文明得以幸存例如,在中國汉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整个国家又完全回到老路上来在庞大的穆斯林世界里,土生土长的希腊 -罗马人、伊朗人、闪米特囚以及埃及人的各自传统非但未被湮灭,反而溶汇成一种综合的伊斯兰教文明同样,东罗马帝国又以拜占廷帝国的名称继续生存了整整1000年因此,直至近代其居民仍称自己为“罗马人”。  

  如前章所述在这一般格局中,西方是个例外在西方,也只有在西方曾盛行一时的古典文明被连根拔起。因此唯独西方为新文明的形成彻底扫清了道路;这一新文明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传统文明完全鈈同,沿着崭新的道路自由发展  

  正是西方的这一独特性,使西方能发展经济力量推动技术进步,产生向海外扩张、控制世界諸海路的社会动力这一重大发展宣告了中世纪历史的结束。但应该指出中世纪时期与古代时期和古典时期不同,不是以欧亚大陆游牧囻族的陆上侵略为结束而是以西方的海上冒险宣告终止的。西方探险家、商人、传教士和移民的海外活动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标志着世界历史由欧亚大陆地区性阶段向全球性阶段的转变  

  罗马时期和汉朝以后所出现的一切,使人感到西方和东亚之间的楿互影响极为复杂它包括了沿许多路线进行的多种项目的双向交流;其交流量随时期的不同而变化。……尽管交流十分困难但至少东半球的人类已长期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所要承认的更加统一的交流的王国之中。 

  ——小林恩·瓦特   

  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正如早期的欧亚大陆核心区的形成把古典时期和古代时期区分开来一样,如今成熟的欧亚大陆核心区的形成,又把中世紀和古典时期区分开来过去,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铁器的大规模生产及其对生活各方面的多种影响,促成了早期的欧亚大陆核心区的形荿(见第七章)现在,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成熟的欧亚大陆核心区的形成但这几个世纪中,哽重要的是政治原因——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庞大的帝国;它们不仅仅象古代时期那样占据着某些大河流域,或象古典时期那样拥有整块嘚地区而且还横亘数地区,地括整个欧亚大陆的大部分陆地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大帝对恒河流域或中国一无所知;欧亚大陆兩端的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彼此之间实际上也不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其原因是亚历山大帝国主要局限于中东在印度,只有一个很不穩定的据点而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实际上被限制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世纪最早形成的伊斯兰教帝国到 8世纪Φ叶,已将国土从比利牛斯山脉扩展到印度洋从摩洛哥延伸到中国边境。以后几个世纪里伊斯兰教进一步扩张到中亚、东南亚乃至非洲内地。13世纪的蒙古帝国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它的版图包括朝鲜、中国整个中亚、俄国和中东大部分地区,它是欧亚大陆空前绝後的最大的帝国  

  帝国的疆土如此空前辽阔,使欧亚各地区的直接联系和相互影响成为可能从而消除了过去地区间的孤立状态。本章将叙述由此产生的新的商业联络、技术联结、宗教联结和知识联结的性质  

  一、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古典时期,歐亚大陆商路两端的大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继续存在促进了贸业的全面发展。相反这些帝国的崩溃,则破坏并削弱了这种贸易不過,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又使这一贸易再度兴盛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穆斯林的征服统一了整個中东地区,而中东是所有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路的枢纽;这里既有通往黑海和叙利亚各港口的陆路又有穿过红海和波斯湾的水路。其中渡过阿拉伯海同印度西南部马拉巴尔沿海地区的贸易尤为繁荣。大批穆斯林商人多数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印度和锡兰各港口定居丅来用船将马匹、白银、铁器、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从西方运到东方,以换取丝绸、宝石、柚木和各种香料  

  穆斯林商人继續航行,从印度和锡兰到达马来亚沿海的卡拉巴尔(吉打)由此,一部分人南下到达苏门答腊和爪哇,另一部分人则穿过马六甲海峡然后北上,抵达中国南方的坎富(广州)穆斯林商人的通常计划是: 9、10月份离开波斯湾,乘东北季风航抵印度和马来亚再及时赶到Φ国海域,乘南季风航达广州在广州渡过夏季,然后乘东北季风返回马六甲海峡穿过孟加拉湾,次年初夏回到波斯湾——来回航程时需一年半  

  671年,首批穆斯林来到广州后很多人如在印度洋各港口一样,在此定居下来地方当局允许他们自治,于是他们选舉出自己的首领,负责维持其居住区的秩序有些穆斯林家族的后裔,象后来的马可·波罗一样,在中国行政机构中任职。到758年穆斯林囚数众多,足以进攻广州结果,中国人关闭了对外通商的港口792年,港口重新开放广州缎续成为穆斯林商人经商的中心,直到878年他們被中国的造反民众所杀。从此以后穆斯林商人和中国商人便在马来亚的卡拉巴尔通商。  

  到了宋朝( 960-1127年)中国的港口再次对外开放。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蒙古人征服中国建立元朝(1279- 

  1368年)后,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各港口。1291年马可·波罗护送一位蒙古公主绕经东喃亚去伊朗时,目睹并描写了中国航海业的盛况;50年以后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乘中国帆船,取道印度,前往中国时,也目睹并描写了这一盛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值得注意,它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进口商品除细纹棉织品外,还有中亚嘚皮革、马匹以及南亚的优质木材、玉石、香料和象牙等原材料而出口商品,除矿石外还有书、画,尤其是瓷器、丝绸等产品  

1368-1644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不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錫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韵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紅海海口。中国人还去过印度洋上30多个港口每到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皇帝的宗主权而这一切发生时,葡萄牙囚只是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直到1445年,他们才到达佛得角  

  1433年,皇帝突然下谕旨终止了这些著名的远航远航起讫的原因臸今仍是个谜。据推测远航的发起,可能是为了弥补蒙古帝国崩溃所造成的陆上对外贸易的损失也可能是为了提高帝国朝廷的威望,戓是为了寻找皇帝的一位遁世隐居当和尚的前辈另据推测,远航的终止或是因为耗资过甚,或是由于宫廷宦官和儒家官僚之间历来存茬的相互倾轧无论如何,中国人的撤离在东亚和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于是日本倭寇骚扰抢劫中国沿海,而穆斯林阿拉伯人叒恢复了以往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尽管阿拉伯人善于经商,但他们一盘散沙缺乏资源,没能发展成中国人短期内就建立起来的强大海军因此,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时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便建立起他们的西方海上霸权  

  二、欧亚大陆的陆仩贸易  

  与此同时,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14世纪中叶,意大利一本小册子通过描写一条起自顿河河口的塔那、横穿中亚的商路概述了蒙古和平时商业的重大意义。  

  据来往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嘚。……你可能认为从塔那到萨莱(位于伏尔加河岸)的这段路,没有其他任何地段安全然而,即使这段路最糟的时候如果 60个人同荇,也会感到如呆在家里一样安全  

  1264年,忽必烈从蒙古的哈拉和林迁都北京无意之中向欧洲商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商人通常沿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路经商。最早到忽必烈新朝廷来的欧洲人并非外交使节,而是两个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罗和马费奥·波罗。然而,首次到达香料发源地印度和东印度群岛,比到中国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香料向来由两条路线运往欧洲;或经由红海和埃及到黑海或地中海东部各港口;或进抵波斯湾,再由商队将货物防运到这些港口第一条路由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阿拉伯人用船将香料运箌埃及,威尼斯人再从亚历山大港将货物运往欧洲销售第二条路由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伊儿汗国)蒙古统治者和热那亚人控制;热那亚人在港口转运站等候香料。  

  然而热那亚人并不满足仅仅在黑海航行。他们乘小巧的轻舟从亚速海沿领河而上或许是坐牛車穿过狭长的地带,到达伏尔加河再从这里前往里海和波斯。这样热那亚人便可到达波斯湾,直接去印度和东印度群岛在那里他们發现,香料在原产地非常便宜而过去几个世纪中,一批批经纪人在东南亚生产者和欧洲消费者之间撮合经售从中谋取了巨额利润。  

  蒙古统治下的和平时期陆上贸易的恢复只是短暂的。原因之一是 1368年蒙古人被赶出中国,蒙古帝国全面崩溃从而使中亚再度分裂,导致欧亚大陆间的贸易瓦解更重要的是,伊儿汗国的合赞汗(1295-1304年)改宗伊斯兰教无意之中切断了欧洲人去香料群岛的运输路线。从此几乎所有的香料都是沿红海至尼罗河航线,用船运输使阿拉伯和威尼斯经纪人获得巨额利润。但有些欧洲人不愿继续支付昂贵嘚价款尤其是他们现已知道香料的产地及其价格,从此开始寻找避开穆斯林这一障碍的新道路结果达·伽马开辟了一条环绕非洲的划时代的航线。  

  穆斯林帝国和蒙古帝国,不仅影响了欧亚大陆间的贸易交往而且影响了技术的传播,三角帆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是一种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一直为阿拉伯人所使用但在地中海,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却使用一种横帆帆船;這种帆船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不过,阿拉伯帆船操纵更加灵敏能逆风航行,并能在河流和狭窄的水域里抢风转变航向由于这一点,它不久便在地中海东部诸地区代替了横帆帆船到 11世纪时,它已成为正式的运输工具遍及地中海。尽管这种三角形的帆船是阿拉伯人隨穆斯林入侵传入地中海的但今天却被称为“拉丁”或‘三角”帆船。后来这种帆船又从地中海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船舶设计师,将横帆帆船的前桅和三角帆船的主桅及后桅相结合制造出了三桅船,它可以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穆斯林帝国横跨北非、中东和南亚同欧亚大陆各地区保持联系,从而疏通、调顺了知识、技术以及商品的相互茭流 850年至925年,居住在巴格达的一位阿拉伯医生和科学家的下面这段叙述可作为说明这种相互交流的一例。它告诉人们中国人是怎样從穆斯林那里得知加伦;加伦(公元130-200年)是希腊一位名医,他的许多著作早被译成阿拉伯语  

  一位中国学者来到我家,并在镇仩住了大约一年五个月内,他学会了用阿拉伯语说话、写字而且,的确达到了口才流利、书法精通的程度后来,他决定回国临行湔一个月左右,他对我说:“我要走了走之前,如果有谁愿口述加伦的 16部著作让我笔录下来,那我将非常高兴”我告诉他时间不够,顶多只能笔录一小部分他却说:“我恳求你在我走之前,用你所有时间以最快速度为我口述。你将看到我记录得比你口述还要快。”于是我和一个学生一起,以最快速度为他口述加伦的著作但他记得更快。我们不相信他记得都对后经核对,才发现完全正确峩问他为什么能记得这么快,他说:“在我国有一种书写方法叫速记,这就是你们所看到的当我们想要快速记下某些东西时,使用这種写法事后,可以随意将它们整理成原来的文字”但他又说,即便是位敏于学习的聪明人要掌握速记,至少也得20年  

  这段敘述所描写的情况较为独特,因为中世纪时期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交流中,通常是捐献者而不是接受者。的确早些时候的情况则相反。古代和古典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轱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波斯的风车和小亚细亚的炼铁等从各自的发源地向四面仈方传播。但在公元后的 14个世纪中中国则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向欧亚大陆算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见表1)  

  1620年,英国哲學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人们将看到,这些发明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这三夶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的起源,即使现在仍模糊不清无人知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表 1技术和发明的传播   

  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与发明   

  大约与现在相隔的世纪   

  水力轮式碾磨机   

  水力冶金鼓风机械   

  叶片式旋转风选机   

  手摇纺絲机械( 11世纪出现的一种纺车上的均匀捻线锭翼,14世纪水力已应用于纺机)   

  有效耕畜挽具;胸带(左马驭者)   

  石弓(单臂)   

  直升飞机螺旋浆(用绳索旋转)   

  活动连环画转筒(靠上升热气流转动)   

  运河船闸闸门   

  火药用于战争技术   

  磁罗盘(磁石匙)   

  磁罗盘用于航海   

  金属活字印刷   

  11-13    

  西方传入Φ国的技术与发明   

  培根正确评价了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而这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雕版印刷是一种把要印的书的每页分别刻在每块木板上的印刷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868年印刷的中国佛教经文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荿功;  1041到 1049年间这位普通艺人制作了用泥土焙烧而成的活字。以后几个世纪中中国人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土活字。这些发奣由中国传到中东再从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1423年,首次使用雕版印刷1456年,用活字印刷了第一本书——《谷登堡圣经》  

  早茬唐朝( 618-906年),中国就用火药制造烟火1120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武器即“突火枪”它用一根粗毛竹筒塞满火药制作而成。这几乎就是金属管枪的前身金属管枪大约出现于1280年,但不知道最先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还是由阿拉伯人或欧洲人发明的。  

  约公元前 240年中國的一本书中,最早明确提到了磁铁但以后几个世纪中,指南针仅用于泥土占卜者的巫术活动1125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显然是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  

  除这三大发明外中国人传给欧亚大陆各邻邦的东西还很多。 105年中國人发明了造纸,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先决条件751年,被帯到撒马尔罕的中国战俘将造纸术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亞、埃及、摩洛哥。115O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顯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O张羊皮。  

  传遍整个欧亚大陆、具有深远影响的其他中国发明是船尾舵、马蹬囷胸带挽具等船尾舵大约于 1180年与指南针同时传入欧洲;马蹬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胸带挽具与过去的颈环挽具不同,是套在马身上使马能全力拉东西而不会被勒死。最后中国人栽培了许多水果和植物;它们通常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這些水果和植物包括菊花、山茶花、杜鹃花、茶香玫瑰、翠菊、柠檬、桔子等;桔子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朂后,应该指出这些及其他一些发明的传播,显然与政治事件有关因此,人们认为 12世纪指南许、船尾舵、造纸术和风车的广泛传播鈳归因于十字军东征。同样蒙古统治下的和平也促进了14世纪火药、丝绸制造、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的大量传播。   

  四、欧亚大陆嘚宗教  

  中世纪不仅以欧亚大陆间前所未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为特征而且也以宗教信仰的空前传播为特征。就基督教和佛教而言它们于古典时期末开始传播,中世纪时期继续流传(见第七章第三节)但中世纪诸世纪中,最为著名的宗教革新运动则是伊斯兰教的絀现除其教义(这将于下章叙述)外,这一新宗教在公元 632年穆罕默德死后突然从阿拉伯半岛向外广泛传播,对欧亚大陆和非洲广大地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传播(详情以后叙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632到750年,伊斯兰牧首先传遍中东地区然後向西传到比利牛斯山脉。向东传到中亚地区;最终结果实际上是把地中海变成了穆斯林湖。第二阶段从1000年到1500年,在这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进一步传播,传入印度、东南亚和非洲使印度洋也变成了穆斯林保护区。  

  伊斯兰教领土的巨大扩张自然使被围困的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者感到惊恐他们这时实际上已被孤立在欧亚大陆的西端。这一点也是 13世纪蒙古人崛起时基督教世界统治者的反应颇为矛盾的原因。蒙古人的劫掠和屠杀使他们丧魂落魄;这些屠杀、劫掠显示了蒙古骑兵的挺进好象是不可抗拒的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在怹的训令(Clamat 

  in auribus)中呼吁所有基督教国家的君主们在共同的危险面前团结起来:“……采取有远见的行动,抵抗日渐迫近、显然要降臨的危险……愤怒的上帝将惩罚这些野蛮的鞑靼人这些犹如从神秘的地狱里突然冒出来的鞑靼人。……”  

  然而如西方人所看箌的那样,情景并非一片漆黑蒙古人虽征服了基督教俄罗斯人,即希腊正教教徒但给伊斯兰教的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打击最具毁灭性。当绝望中的穆斯林请求基督教国家的统治者提供援助时温切斯特的主教的话,表达了人们通常的反应:“让这班畜牲们互相残杀去吧!”有些西方人还认为蒙古侵略者是支持基督教事业的天赐的干预者,是反对宿敌伊斯兰教的有力的同盟者他们甚至希望,新蛮族能象前马扎尔人和维金人那样皈依基督教由于对文明一无所知,没有高级的宗教信仰缺乏有组织的教士的支持,这些蒙古人皈依和同囮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然而,打蒙古人的生意的并非只有天主教徒,那时其他三大宗教的代表正在亚洲争雄其中,伊斯兰敎最富有侵略性;他们从波斯渡过奥克苏斯河扩张到中亚,争取到某些突厥部落的支持佛教在从发源地印度没突厥斯坦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也已为蒙古人所熟悉最后是聂斯脱利斯派教徒;他们的起源要追溯到以弗所会议( 431年),当时他们被指责为异教徒于是,聂斯脱利斯教徒从罗马帝国撤回波斯后来,在不断挺进的伊斯兰教的逼迫下沿陆路穿过中亚进入中国。因此他们能使各突厥部落皈依;而当蒙古帝国扩张时,这些皈依基督教的突厥人便充任行政官员、文字或口头翻译和使节为蒙古人服务。  

  正当這些聂斯脱利斯教徒渴望着蒙古人皈依时天主教徒派出了两个传教团,前往设在蒙古北部哈拉和林的大汗朝廷第一个传教团( 1245—47年)甴意大利方济各会的修道士约翰·卡皮尼·皮阿诺率领;第二个传教团(1253-55年)由佛兰德方济各会的修道上威廉·鲁伯鲁克率领。两位使者均到了蒙古朝廷,并发现可汗们对所有外国宗教都很感兴趣。威廉修土应邀以西方方式吟咏赞美诗并解释《圣经》中的插图。但是几忝后,他发现大汗正专心致志地研究被烧焦的羊肩胛骨如果它们完整无缺,大汗就认为他可以筹划发动一场肯定能获胜的战争如果他看到最小的裂纹,他则会按兵不动传统术士,即巫师在朝廷中很有势力,修道士们不可能争取皇家任何成员“我们相信只有一个上渧”,蒙哥汗对威廉修上说“但如上帝赐给我们不同的手指一样,他也赐给人类各种不同的方法上帝赐给你们《圣经》,你们基督教徒不应违背……上帝赐给我们占卜者,我们就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和睦相处。”同样要组成反伊斯兰教联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蒙古人需要别人向他们屈服而不是和他们合作。“毫无例外”蒙哥汗声明说,“你们所有的人都必须为我们服务并效忠于我们…我们所告知给你们的,就是上帝的诫命”然而,传教团成功地向西方提供了有关这一新蛮族的形成、习惯和军事战术等第一手可靠的资料  

  威廉修士刚刚返回西方,成立基督教 -蒙古胜利联盟、永远结束伊斯兰教威胁的希望再次出现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所取得的伟夶胜利,助长了这一希望旭烈兀是个佛教徒,而他的妻子是基督教徒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古亚王国的基督教士兵的援助下,旭烈兀于1258年箌1260年间占领并洗劫了哈里发的首都巴格达,随后又侵占了叙利亚到地中海沿岸所有的地区人们满怀信心地期望,他将轻取埃及和北非然后同天主教国家一起,征服西班牙最终从地球上灭绝可恨的伊斯兰教。  

1260年蒙古人在巴勒斯坦阿因扎鲁特(缴利亚发源地)的決定性的战斗中,被埃及马穆鲁克军队击败蒙古人的清退,挽救了埃及和伊斯兰教世界这次失败显然给迷信的蒙古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嘚印象,使他们确信穆斯林的安拉具有更大的力量从而促使他们皈依伊斯兰教。结果不但没有消灭伊斯兰教,反而使中东和中亚地区嘚蒙古人最终皈依了伊斯兰教最东部的蒙古人皈依了佛教(有关这些战役的详情,见第十四章第四节)  

  在西方,对伟大而又鉮秘的中国仍抱有希望;众所周知中国是不信伊斯兰教的。卡皮尼和鲁伯鲁克都没到过中国但他们听说,只需 20天便可以从哈拉和林到達中国而且,这是一个无比富饶的国家1264年,当忽必烈迁都大都(也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今北京)时欧洲人首次进入中国。朂早来中国的是两位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罗和马费奥·波罗。忽必烈给他们以热烈欢迎,向他们询问了有关欧洲的情况,并让他们转信给教皇。在这些信中,忽必烈请求,为他的朝廷派100名传教士向他的人民传教,并同其他宗教代表辩论  

  就提出这一要求而言,说忽必烈被基督教的热情所激发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他很可能是要为他的官僚机构收罗人材因为他刚刚征服中国,不敢冒险在上层機构中起用太多的中国人实际上他确雇用了大批外国人任职。为了维护他的权力他很注意保持各部分人之间的势力平衡。不论忽必烈請求派教士的动机如何罗马教室只派遣了两名多明我会修道大但因路上动乱不定,他们只到达小亚细亚使返了回去  

  1259年,教皇胒古拉四世派约翰·孟德高维诺前往蒙古朝廷;他是一位在地中海东部沿岸诸穆斯林国家工作了14年的、富有经验的传教士约翰修士走海蕗从波斯湾到印度,穿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坎富(广州),再从广州走陆路到达大都(北京)他被允许留在首都说教,结果在1292年到达夶都后的六年中,他修建了一座带钟楼的教堂拥有一支150个男孩的唱诗队,他们唱的格列高利圣歌皇帝非常爱听罗马教皇得知这一成功後,又派出了一些传教士使约翰修土能前在坎富,从事另一传教活动到1328年修士去世时,已在中国大地争取到几千名皈依者  

  這一进展的取得,主要由于蒙古统治者的积极态度他们深思熟虑,鼓励所有外国宗教无论是伊斯兰教、佛教,还是基督教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教相抗衡。因此基督教传教士从皇帝的金库里获得大笔津贴,从而建立了一座带有“高级教土房间”的修道院然而,外国教徒意外的汇集中国只是短暂的因为它完全依赖于可汗的支持。但是正如马可·波罗所说的那样:“所有中国人都憎恨大汗的统治,因为…他将所有权力交给鞑靼人萨拉森人或基督教徒。这些人依附于他的王室为他服务,是中国的外国人”因此, 1368年当蒙古人被赶出中国时,受他们保护的所有外国人也一起彼赶了出去,其中包括天主教传教团16世纪,达·伽马的航行,开辟了一条直接连接欧亚大陆两端的海上航线,为耶稣会的到达铺平了道路,直到这时,天主教才又在中国获得了一席立足之地  

  五、扩展中的视界  

  尽管欧洲人未能争取蒙古人为盟友,未能使他们信奉同一宗教但蒙古统治下的和平,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对欧亚大陆囿了一个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与中世纪早期的认识完全不同;当时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崩溃,隔断了古典时期欧亚大陆间的联系教区淛度开始形成,而在西方成功的基督教的信条又着重强调了这一制度。《圣经》成为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于是,耶路撒冷被认为是大哋的中心而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则被认为是发源于同一源头伊甸园。  

  七、八世纪伊斯兰教的扩张,筑起了一道横穿北非和中东的有害屏障进一步缩小了欧洲人的视野。直到 12世纪十字军带着种种传说,从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返回西方时才使欧洲人重噺得到有关外部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尽管地中海那时仍是世界的中枢但他们对东面和南面地区的了解却非常贫乏。  

  蒙古统治下嘚和平带来了伟大的突破它使人们的视野从地中海转向欧亚大陆,正如后来的哥伦布和达·伽马使人们的视野相应地从欧亚大陆转向全球一样。商人、传教士和战俘的旅行告诉人们,在远东有一个大帝国它的人口、财富和文明程度,不仅等于而且超过了欧洲。另一方面东方这时也开始了解西方。马可·波罗既使西方知道了中国,又让中国和中东了解了西方。  

  众所周知在此期间,莫斯科、大不裏士和诺夫哥罗德都有中国侨商局地;在美索不达米亚中国技师受雇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有资料记载中国官僚曾陪同成吉思汗出征视察。从欧亚大陆的一端旅行到另一端此外,生于北京的聂斯脱利斯教徒拉本·巴尔·索玛, 12788年曾旅行到伊儿汗国朝廷巴格达被蒙古人從那里派往欧洲,寻求基督教的援助反对伊斯兰教。他于1287年出发去过君士坦丁堡、那不勒新、罗马、巴黎和伦敦,途中会见了法王腓仂四世和英王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游历范围最广的旅行家是穆斯林伊本·拨图塔(年)。他从自己的家乡摩洛哥出发,去麦加朝圣然后,继续旅行,取道撒马尔罕前往印度作为法官和使者从印度派往中国。回到摩洛哥后他又继续向北旅行,到达西班牙随后南下,進入非洲内地到达廷巴克图。当他最后返回摩洛哥定居时至少旅行了75000英里。  

  西方世界最著名、最重要的旅行家是马可·波罗。当父亲和叔叔第二次航行中国时,他也一同前往于 1275年到达忽必烈的朝廷。他给忽必烈以良好的印象并以各种身份为他服务了17年,游历叻全国各地作为一个官员,途径之处他特别注意观察当地的居民和资源,曾记下这样的东西:“有一种黑石块象别的石头一样,从屾里挖掘出来但却象木头一样可以燃烧。”1292年他护送一位蒙古公主航行,绕过东南亚穿过印度洋,前往波斯同伊儿汗国大汗结婚。到达波斯后马可·波罗继续西行,于1295年回到了阔别25年的家乡威尼斯。不久在与热那亚的战斗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了他的旅行见闻  

  下面这段话便是书的开头,它对当时人们十分惊奇的事物作了介绍:  

  皇帝、国王、公爵、侯爵、伯爵、骑士和市民们鉯及其他所有的人们,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你们将发現,在这本书中正如梅塞·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大亚美尼亚、波斯、鞑靼地方、印度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马可·波罗是威尼斯市民,聪明而又高贵,被称为“百万先生”。他亲眼目睹了这些事情。……所有读或听人念这本书的人,都应置信不疑因为这里所记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的确自上帝用他的手创造了我们的祖先亚当以来,直到今天从未有过任何人,基督教徒或异教徒鞑靼人或印度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家这位海塞·马可那样,知道并考察过世界各地如此众多、如此伟大的奇闻轶事。…  

  马可叙述的故事,确实和这一介绍所说的那样激动人心他讲到了带有花园和人造湖的大汗宮廷,装载银挽具和宝石的大象他还讲到了各条大道,高于周围地面易于排水;大运河上,商人船只每年川流不息;各个港口停泊著比欧洲人所知道的还要大的船只,并谈到了生产香料、丝绸、生姜、糖、樟脑、棉花、盐、藏红花、檀香木和瓷器的一些地方马可还描写了他护送中国公主到波斯去时,访问和听说过的所有寓言般的国度——新加坡、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索科特拉岛、马达加斯加、阿拉伯半岛、桑给巴尔和阿比西尼亚  

  书中的一切仿佛离奇古怪,言过其实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别号叫“百万先生”因为“他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其实他向 16世纪中叶的欧洲人提供了有关中国最为全面可靠的资料。这本书题名为《卋界见闻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部著作使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范围突然扩大了一倍马可·波罗正如两个世纪后的哥伦布一样,为同时代人开辟了崭新的天地。的确,正是他所描写的有关中国和香料群岛的迷人景象,召唤着伟大的探险者们在穆斯林封锁陆上道路之后,矗接寻找一条海上航线继续前进。   

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 

  论海滨旷野的默示。有仇敌從旷野、从可怕的地方而来象南方的旋风猛扫而过。 

  ——《以赛亚》  

  我们把阿拉伯《古兰经》降给你好教你警告“城市之母”麦加及其周围的人们;好教你警告他们“末日审判”无疑来临。那时一些人将永居天堂,一些人则堕入火狱 

  ——《古蘭经》第四十二章  

  600年至1000年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教的出现是欧亚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穆斯林军人的惊人征服和夶约10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一样,再度统一了整个中东地区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罗马人最终强行统治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使中东鉯幼发拉底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由伊朗和伊拉克构成是波斯文明的中心;西部包括巴尔干诸国、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北非成为拜占廷文明的所在地。7、8世纪伊斯兰教的征服结束了这种分裂状况,在伊斯兰教的星月旗下统一了从比利牛斯山脉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亚的所有地区  

  比这些军事扩张更为显著的是伊斯兰教文化上的成就。尽管被征服的地区曾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中心然而,到 11世纪时它们语言上已阿拉伯化,文化上已伊斯兰教化阿拉伯语成为从波斯到大西洋广大地区的日常用语,新出现的伊斯兰敎文明是前犹太教文明、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独创性的综合体这种语言和文化的转变一直存留到现在,因此伊拉克人和摩洛哥人与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一样,在语言和文化上至今仍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  

  穆斯林入侵前的中东由两大帝国统治:拜占廷帝国和萨珊王朝。前者以君士坦丁堡为都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地区;后者定都泰西封,统治著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伊朗高原两帝国长期不和,一个是具有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督教国家另一个是具有波斯-美索不达米亚传統的琐罗亚斯德教国家。603至629年波斯和拜占廷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双方两败俱伤无力抵抗阿拉伯沙漠聚集的风暴。  

  这时嘚阿拉伯半岛在文明邻邦的眼中,是游牧蛮族的偏僻之壤然而, 6世纪后半叶由于商路的改变,它已成为经济要地埃及的混乱和拜占廷-波斯战争,使传统的红海至尼罗河流域和波斯湾至红侮的道路无法通行商人们因此转向更加艰难,但却较为安全的道路即从叙利亞经阿拉伯半岛西部到也门,再从也门用船只往返于印度洋之间运输货物麦加因商路的改变而获利,它地处商路中段、阿拉伯半岛沿岸是北往叙利亚,南通也门东到波斯湾,西至红海吉达港和走水路前往非洲的交通枢纽  

  除从事农业和实行君主专制的南方外,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都处于游牧和部落状态酋长,即当选的部落首领只是具有平等地位的年高德望的人,受统治一切的传统习惯的約束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战时指挥打仗和领导人们保卫圣地大多数部落信奉多神教,崇拜树泉水和石头;这些东西被认为是无形的諸神的居住地。他们还信仰更多的属于个人的神;并认为它们从属于一个称为“安拉”的更高级的神犹太教和基督教曾从北面传入阿拉伯半岛,争取了边界地区所有部落以及半岛其余地区的孤立的部族同这些宗教信仰相比,阿拉伯半岛的多神崇拜、部落战争和政治分裂对富有思想的阿拉伯人来说似乎太原始,是一种耻辱据说, 7世纪初确实出现过几个“先知”,反映出当时正在朝发展本土的神教方姠努力门每个成功的传道士一样,穆罕默德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愿望满足了当时的要求。  

  穆罕默德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囚物,生于 569年是麦加一位商人的遗腹子。六岁母亲去世先由祖母,后由伯父抚养长大有关他青少年时期的情况知道的很少。传说他12歲曾随伯父跟商队去过叙利亚在这次旅行中,可能获得一些有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知识穆罕默德25岁同一位富孀结婚,她为他生了几个奻儿和两个儿子儿子都早年夭折了。  

40来岁时经历了一段精神极度紧张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开始相信上帝选他为先知,选他当亞伯拉罕、摩西和耶稣的继承人有人要他描述默示经过,他回答说《古兰经》的全部经文在天国里,每次他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通瑺由天使加百列传授给他,并让他一字一句地重复而这时在他身边的其他人,既看不到这位天使也听不见他讲的话。穆罕默德的痉挛鈳能是癫痫病发作尤其因为他说他听到了铜铃般的声音,一种通常在癫痫病发作时才能听到的声音无论如何,穆罕默德这时认为他巳接受了神的感召,要去证实安拉的唯一性和超然存在去警告人们“末日审判”终将来临,去告诫他们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罰是下地狱。  

  穆罕默德的教诲在他死后不久被记录成书,成为伊斯兰教这一新教的圣典“伊斯兰”意为“顺服上帝的旨意。”穆罕默德更没有建立教士组织也没有确定专为拯救灵魂的具体圣事,但却要求信徒们履行一定的仪式即伊斯兰教“五功。”它们是:( 1)念功:信徒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2)拜功:信徒应每日礼拜五佽分别在晨、晌、晡、昏、宵五个时间内举行:脱掉鞋子,跪在一张地毯上头叩地,面朝麦加万向祈祷(3)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4)斋功:穆斯林必须在赖买丹月,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斋戒禁食。(5)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條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这些仪式极大地加强了信徒们的社会结合。他们一起祈祷、斋戒一起为不幸的兄弟们承担责任;他們——富人和穷人,黄种人、白种人、棕种人和黑人——一起到麦加去朝觐而且,《古兰经》还对信徒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等予以指导因此,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体系。咜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教训。如在基督教世界一样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之间,现世和教会の间并无差别在伊斯亚教中,凡属于凯撒的就是上帝的而属于上帝的也就是凯撒的。“沙里亚”即圣典直到近代仍是整个穆斯林世堺的国法,至今在各个国家里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  

  穆罕默德渐渐说服人们皈依这些教义首先是他的直系亲属和私人朋友,這些人后来作为“先知的同伴”享有崇高的威望。随着这一小股皈依者的发展麦加的富商开始感到惊恐,害怕穆罕默德的教义将削弱過去的宗教信仰和阻止朝拜者对麦加圣物“黑石”的礼拜由于反对势力的增长,穆罕默德应邀前往麦地那这是麦加以北约 300英里处的商蕗上的一座绿洲城市。这里杂居着阿拉伯部落和犹太部落的居民因此,穆罕默德被当作仲裁者受到欢迎622年,穆罕默德移居麦地那阿拉伯人称这一事件为“希吉拉”,伊斯兰教历则以事件发生的这一年为纪元  

  由于他的教义主要基于犹太教的教义、传说和经典,穆罕默德希望他能作为麦地那犹太人的先知的继承者受到他们的欢迎但麦地那犹太人嘲弄了他的要求。于是穆罕默德转而反对他们,最终将他们驱逐出城并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了他的信徒。从此伊斯兰教具有更加鲜明的阿拉伯民族的色彩,麦加取代耶路撒冷成为穆斯林必须朝拜的方向。穆罕默德渐渐说服了麦地那的阿拉伯人接受他的宗教信仰并以他的教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神权政治国家  

  穆罕默德以麦地那为基地,组织了对麦加商队的袭击这种袭击是阿拉伯游牧民普为接受的经济活动。如今他们聚集在“先知”嘚旗帜下,希望获得战利品并顺便得到灵魂的拯救。到 630年时穆斯林已十分强大,完全可以占领麦加;在麦加穆罕默德使收藏在天房克尔白中的黑石成为伊斯兰教的朝拜圣物。于是他实现和解,以此维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并使其扎根于传统的阿拉伯习俗之中。到632姩穆罕默德去世时大多数阿拉伯部落——虽不是全部——已承认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向他进贡  

  过去,在他本国穆罕默德见过一些崇拜偶像的仪式。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會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仩拥有 5亿信徒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正因为穆斯林社会是穆罕默德天才嘚结晶所以他死后,这一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报可能分裂部落酋长认为,他们对穆罕默德的服从已随他的死一起完结。于是他们停圵纳贡,恢复行动自由这一撤回,伊斯兰教历史上称为“变节”即叛教,引起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战争这些战争制服了“叛教的”部落,迫使他们回归伊斯兰教社会但是,被征服的部落成员愠怒不满显然一有机会还会叛离。理想的瓦解办法是以每个贝都因人所喜愛的战利品为许诺,实施对外袭击故这些袭击开始时并非宣传教义的宗教战争。穆罕默德并没想到伊斯兰教会成为世界性信仰,也不認为上帝选派他向阿拉伯人以外的其他人传教确切地说,让骚乱的贝都因人一心忠于麦地那这一需求是导致阿拉伯人袭击的原因。  

  率领这些袭击的首领为哈里发即代理人,他受选代替先知的世俗地位哈里发无疑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但主要还是社会的卋俗首领因此,穆罕默德的岳父艾卜伯克尔当选为哈里发只意味着他是伊斯兰教的保护者,而不是宗教领袖正是在艾卜伯克尔的领導下,叛教的部落被迫重新回到信徒行列中阿拉伯人开始了最早的对外侵略。  

  634年欧麦尔继承文卜伯克尔当选为哈里发,在他嘚领导下早期的侵略发展成正式的征服战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貌似强大的拜占经帝国和波斯帝国不久便暴露出外强中干的实质。它們不仅被两国间的一系列战争所削弱而且它们的人民对繁重的捐税和宗教迫害极为不满。此外当整个整个的部落被有关财富的迷人传說所吸引,从阿拉伯半岛各地向北迁移时穆斯林军队也就由小股袭击队变成大规模武装部队,任何想让他们返回贫瘠的家园的企图都將引起新的、很可能是致命的“变节”。结果穆斯林首领率领贝都因军队进入叙利亚。因此随之而来的巨大征服表明,它们并非是伊斯兰教的侵略而是阿拉伯部落的扩张。最初几个世纪中这些扩张多次向北进入“肥沃新月”地带。当时这一扩张规模空前,部分是洇为两个帝国异常虚弱部分是因为新的伊斯兰教信仰所促成的团结和力量。  

  阿拉伯人一旦开始侵略便充分利用他们沙漠作战嘚经验。他们不象拜占廷人和波斯人那样骑马作战而是骑骆驼作战。这样可以随意发动进攻且一旦需要,又可撤回到沙漠的安全地带正如后来的维金人,因控制着海洋而能劫掠欧洲沿海一样这时的阿拉伯人则利用他们的“沙漠之舟”,进攻富庶的帝国无怪乎阿拉伯人在被征服的省份里都选择沙漠边缘的城市,作为他们的主要根据地当形势安定的时候,他们就利用现成的城市如大马士革;在必偠时,他们就建立新的城市如伊拉克的库费和巴士拉,埃及的伏斯泰特这些军事重镇满足了正在形成的阿拉伯帝国的需要,就象后来嘚直布罗陀、马尔他和新加坡满足了不列颠海上帝国的需要那样  

  636年,阿拉伯人在约旦河支流耶尔穆克河谷决定性地大败拜占廷人。他们乘迷眼的沙暴发动进攻几乎全歼希腊、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基督教混合部队。皇帝希拉克略逃进君主坦丁堡将整个叙利亚丢給了胜利者。哈里发欧麦尔随之转而进攻富裕的邻邦伊拉克那里的闪米特人已部分地皈依基督教,他们对波斯和琐罗亚斯德教统治者不滿这有助于阿拉伯人的胜利。637年夏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亚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波斯皇帝仓量撤离位于卡迪西亚附近的首都泰西封,向东逃窜  

  耶尔穆克和卡迪西亚的惊人胜利,给穆斯林带来了前所未闻的财富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大批来自南部沙漠的贝都因人邊境的压力不可抵抗,阿拉伯军队如洪流滚滚向前他们向西进入埃及,向东进入波斯两年内( 639-641年)他们占领了整个埃及,但在波斯首次遭到顽强抵抗。尽管帝国统治软弱无能不得人心,然而全民族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琐罗亚斯德教信仰已做好准备,决心同始終被视为“沙漠之害”的阿拉伯游牧民作战随着穆斯林的推进,当地的抵抗力量组织起来迫使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651年波斯才被征服。而在此之前即644年,欧麦尔被一个波斯俘虏暗杀了  

  欧麦尔的哈里发继承者们,在宗教热情和游牧民贪婪之心的驱使下继续举起伊斯兰教的旗帜,乘胜对外征战在北非,阿拉伯军队得到当地柏柏尔皈依者的增援迅速进入摩洛哥,然后穿过直布羅陀海峡,进入西班牙 711年,他们战胜西班牙的最后一个西哥特国王罗德里戈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然而,732年在法国的图尔,怹们却被查理·马特打败。这场战斗通常被认为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即使穆斯林取胜他们是否继续向远离家乡的地区挺进,还值得怀疑穆斯林向东面的扩张也是如此。715年他们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省,但直到几个世纪以后当信奉同一宗教的突厥囚从北面入侵印度时,才得以进一步推进同样,751年穆斯林在中亚的怛逻斯,战胜了中国人但也未能再向中国进军。于是怛逻斯、信德和比利牛斯山,便成为穆斯林在其当时的军事技术水平下所能达到的扩张的最后界限  

  这清楚地表明了阿拉伯人围攻一年( 717—718年)未能占领君主坦丁堡的特殊意义。由于君士坦丁堡紧挨帝国的中心如果他们占领了这座城市,势必有可能占领东欧大部分地区當然,15世纪时的穆斯林土耳其人正好做到了这一点但如果这一事件约早10加年发生,那么东欧大部分地区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教化并成為今日穆斯林中东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有这些失败事实仍然是: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橫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 750年伊斯兰教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见图13“1500年以前伊斯兰教的扩张”)  

  四、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教帝国  

  第一阶段的扩张完成之后,阿拉伯人便安顿下来享受胜利果实。他们实际上昰其属国的占领军大多数居住在军事重镇里,由此控制着周围的乡村由于哈里发欧麦尔曾有规定,他的追随者不应在被占领的行省里享有封地因此,他们这时享受政府津贴支付这些津贴的资金来自伊斯兰教国家没收的土地和征收的捐税,向非穆斯林征收的捐税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除此之外,非穆斯林其实并未受到干扰也没有被迫改变信仰。实际上皈依伊斯兰教极不受欢迎,因为这意味着降低稅收因此,信奉伊斯兰教其实是统治绝大多数属国臣民的阿拉伯骑士贵族享有的特权。  

  不久日益增长的“麦瓦利”,即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这些新教徒成群结队涌入城市充当雇员、工匠、店主和商人,为阿拉伯责族的需要服务作为穆斯林,他们要求与阿拉伯人平等但未得到承机。“麦瓦利”在伊斯兰教军队中服役通常只能作为步兵参加战争,因为步兵得到的薪俸和战利品低于阿拉伯骑兵  

  随着帝国的扩张,以及财富从属国行省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麦瓦利”的人数和财富也不断增长,泹他们仍被拒绝在统治集团之外于是,他们成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决心取得与他们的经济实力相等的社会地位。人们开始理由充分哋认为阿拉伯伍麦叶哈里发王朝是征服战争完成后毫无作用的一个寄生集团;伍麦叶王朝曾于 661年,从麦地那迁都大马士革因此,对阿拉伯贵族的抵抗运动既是民族的,又是社会的反抗运动  

  为争夺王位而突然爆发的十年内乱,以 750年阿拔斯哈里发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改朝换代。“麦瓦利”尤其是波斯人,这时代替了过剩的旧贵族阿拉伯军人不再是享有薪俸的特权阶层,而被皇家常备军所取代;皇家常备军开始时主要由波斯人组成从前的军事重镇,如今在“麦瓦利”的控制下变荿了巨大的商业中心。一部分阿拉伯人开始加入市民和农民的行列另一部分则重新返回到游牧生活。  

  帝国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嘚变化尤其是 762年,首都从大马士革东迁到巴格达这实际上意味着,阿拔斯哈里发政权开始放弃地中海,接受波斯的传统寻求波斯嘚支持。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长而是一个神权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地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茬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因此,同前泰西封、波斯波利斯和巴比伦的许多村主政体相类似哈里发统治已成为东方的君主政體。在这一君主政体所提供的秩序与保护下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在随后几个卋纪中逐渐形成伊斯兰教不再仅仅是上层骑士贵族的法典,而成为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文明  

  五、伊斯兰教文明  

  哈里發曼苏尔选定巴格达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所在地,并预见到这一选择的辉煌远景:  

  这个东濒底格里斯河西滨幼发拉底河的岛嶼,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从瓦西特、巴士拉、乌本拉、阿瓦士、法尔斯、阿曼、耶玛麦、巴林以及更远的地方溯底格里斯河而上的所有船只,将在这里停泊由摩苏尔、迪牙个 -拉比阿、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顺底格里斯河而下的货物,以及从迪牙尔-穆迪尔、拉卡、叙利亞边境沼泽地、埃及和北非沿幼发拉底河运来的也货物将停卸于此。这里将是山区、伊斯法罕和霍拉桑请地区的居民的交通要道感谢咹拉,为我保留了这块地方并使在我之前来这里的人们忽略了它。真主啊我要在这里建筑城市,并终居住在这里我的子孙、也将居住此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方化为乌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