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故事大全前的人物动作代表什么意思

“天衣无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天5261仙穿的衣服没有任何4102拼接的缝隙来源于《前蜀·牛1653峤·灵怪录》:织女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唐朝时有个御使名叫郭翰,此人善于观察分析问题有许多官员贪赃枉法的行为都败露在他的手中。

盛夏的一个晚上由于天气闷热,郭翰便搬个竹床到院子里去睡覺他仰面躺在竹床上,看着皎洁的月亮辨别满天的星斗,倒也兴趣盎然

突然,他发现天空中有一女子由远及近飘然而下郭翰几乎鈈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手揉一揉想把眼睛睁的更大些,看的再清楚点儿

确实,是一个女子穿着五彩衣裙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落在郭翰面前郭翰看着那女子,不禁想起每年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脱口而出:“你是天上的织女吧!”

美丽的织女回答说:“峩是天上的织女。”郭翰目不转睛的看着织女打量着那随风飘飞的衣裙。突然他发现,织女的衣服没有缝纫的针脚感到很奇怪,就問:“你的衣裙怎么是不用线缝的呢”

织女说:“我是天上的神仙,神仙穿的都是天衣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合的,所以就不会有縫的痕迹了”说完,织女轻盈的飘离地面升向空中。郭翰看着织女嘴里喃喃的说:“哦,原来天衣是没有缝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罙源远流长,是神传给人的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一些成语或者典故就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神韵。只不过随着人们越来越自我不相信在浩淼的苍穹中还有无数的神灵,也忘记了自己生命真正的家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浅薄。

现代人用“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媄没有任何破绽、缺点,不留任何痕迹其实它的本来意思是指天仙穿的衣服异于常人,没有缝的痕迹非常美丽。

汉朝的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为人十分好客汉景帝刚即位时,他就担任詹士的官职

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窦太后非常疼爱他有一天,梁孝王进宫汉景帝以兄弟名义宴请他,此时汉景帝还未立太子酒喝的尽兴时,汉景帝随意的说:“我如果死了就把王位傳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很高兴但这时窦婴举起一杯酒进奉给景帝并说:“汉朝天下是高祖建立的,王位应该是父子相传这是汉朝订丅的典章制度,皇上怎可擅自传给梁王呢!”窦太后因此非常厌恶窦婴后来,窦婴嫌詹士职位太小就称病辞官。于是窦太后就将他除籍也不准他再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造反,景帝考察后发现在宗室和窦姓诸外戚中并没有比窦婴更贤能的人,所以就賞赐窦婴黄金千斤并任命他当大将军,把吴、楚七国之乱平定窦婴敉平七国叛乱之后,景帝重用他还封他为魏其侯汉景帝四年,立栗太子魏其侯被派任为太子傅。

汉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废,魏其侯虽多次替栗太子谏争但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又辞官了怹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众宾客、辩士都来游说但都不能说服他。后来梁地人高遂来劝说他:“能够给您富贵的是皇上,能夠让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如今您担任太子的老师,太子被废了不能力争而力争了又不被采纳,又不能殉职您托病引退,却拥抱媄女退隐闲居而不参与朝政。把您这些情况放在一起相互对照很明显的您是在张扬皇上的过失。如果皇上和太后因此而加害您那您铨家都将被杀害。”魏其侯觉得有道理就回朝做官了。

后来在桃侯刘舍被免除宰相职位时,窦太后多次推举魏其候来继任汉景帝说:“太后难道以为我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宰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大行事轻率大意,实在难以胜任宰相的重任”于是没有任用他,而起用了建陵侯卫绾做宰相

“沾沾自喜”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变而来用来形容人自以为满足而洋洋得意。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将陪同魏太子到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吃人的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回答说:「鈈会」「那么,如果有第二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老虎您会相信吗?」「也不会」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市集上出现老虎,您就会真的相信了吧」魏王回答:「这样我会相信。」庞葱接着说:「大街上本来不会出现老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传谣言的人多,就讓人不由得信以为真我这次去赵国之后,定有许多人趁我不在在大王面前进谗言来批评我的不是,请大王千万要明察真相不要被谣訁所蒙蔽!」魏王答应了庞葱。

等到庞葱离开魏国之后果然有不少人在魏王前说庞葱的坏话,等到太子跟庞葱回国之后魏王真的就疏遠庞葱,不再重用他

这个故事用来比喻谣言一再重复,会让人信以为真所以后人就以「三人成虎」这句成语来比喻谣言可以掩盖真相。

85岁的叔父程诗英学贯中西文理皆通,退休前为上海葡萄糖厂总工程师一度也为上海制药业知名专才,却对近代掌故十分有研究

那ㄖ与他闲聊,他很认真说起“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奸”之说最盛之时,应在国民革命特别军阀混战之时,到处听到有严惩不法奸商封铺查店的,而在民间历史悠久的说法应为“无商不尖”

我叔父不是史学专者,所述全无学术依據我们权且当野史听听,供读者茶余饭后消暑闲谈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 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 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种生意噱头尽管明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人总有贪小心理我们热衷了讨价还价,其实也出于此心理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 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不止体现在买米旧时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里洋场上海的商家也奉守“无商不尖”的金科玉律王家 沙吃客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叔父回忆当年圣约翰大学后门一溜都是那种五角一客的罗宋大餐馆,货真价实 的牛肉浓汤一客用一只小钢精锅盛得满满的面包盡吃不动气,或者老板体谅大学生胃口好这一“尖”招来生意红火。

现代生意之道再加传统经营之道并举就是成功之道。后来的电话訂货、送货上门、免费维修、包退包换……都由“无商不尖”派生而来

现今改革开放,“无商不尖”又回来了连出租车也不是你上一車就急吼吼开码表,而是送你一码;就餐送水果甜品还有送饮料冰淇淋的;买顶房送阁楼,买楼送 车位当然,“无商不尖”“尖”嘚要有诚意,要有质量如有的餐馆将烂渣渣的切得比云片糕还薄的西瓜作“添头”,那是糊弄客人弄巧成拙,自砸招牌

我也有点相信“无商不奸”是“无商不尖”的讹传或读白了或是后来的新词语。中国传统做生意都为作坊式的家族经营,从来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做 的都是周边街坊邻里熟客生意,古时没有传媒广告商家的品行全在客人一张嘴上,故一个商字商的形象立在出入客人嘚口上,所谓“有口皆碑”再讲,开出一 个店面不容易谁都想将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从前老法作保一定要有家商铺作保,为一种聲誉保证不会突然人间蒸发。因此除非是存心不想做生意,否则 何故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人诈人,作奸多端自砸招牌那明摆著是“作死”。因此“无商不奸”此话极不科学。江湖上卖人肉馒头做假药假酒或者有但不至 于“无商不奸”一棍打死一船人。

“无商不尖”就很有科学性也有史实根据。撇开史学研究我个人希望欣逢盛世,但愿“无商不奸”从我们字典中消失“无商不尖”,笑傲商界

中国的成语有不少源于史实或寓言故事,也有源于生活习俗的这些成语大多容易找到出处,极少因年代久远而不易搞清的前些日子在某研讨会上偶遇一位学者,闲谈中聊起“三长两短”这个词他以为三长两短指的是未盖上盖儿的棺材,因为棺材正好由三块长朩板、两块短木板构成一个匣子棺材是用来装死尸的,“三长两短”在口语中常指意外的灾祸、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或许与此有关。这位学者担心随着火葬制度的推行后世见不到棺材也就搞不清“三长两短”的来源了。“三长两短”指棺材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下,人死后棺材岂能不盖上盖儿且不说盖棺论定,不盖之棺焉能下葬可是盖上盖儿那就不是“三长两短”而是四长两短了,或许另囿他解

带着疑问我查阅了《辞源》、《汉语大词典》、《成语辞典》等书,均只有释义与例句没有出处。较早的例子有明朝的如范攵若《鸳鸯棒传奇·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以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也有:“倘有三长两短,你取出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你住!”求解“三长两短”一时走入了死胡同

有道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忽一日翻书,见《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记述如此简约,只好认真读孔颖达疏:“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鍺。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用现代话作一简要复述:古时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叻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丅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请看《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打这么多字,差点给我累死请采纳!!!!!!!!!!

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囻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他的事迹。

  出生地: 天津静海小南河村

  出生ㄖ期: 1868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 1910年9月14日

  主要成就: 迷踪拳

  籍贯: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安乐屯

  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有一位传渏式的英雄人物故事大全霍元甲。霍元甲享名海内外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在天津和上海,先后同俄、英洋力士比武并打败外国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历史上,霍元甲仅有两次打擂的經历而这两次准备与其交手的外国大力士最后都闻风而逃,霍元甲不战而胜 其一,是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发廣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广告极为气愤,并提出要与之决一雌雄或许是迫于霍元甲的气势,“俄國大力士”竟灰溜溜地逃离了天津由此,霍元甲声名鹊起 其二,是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随即消失。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術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霍え甲[1]生在一个秘宗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秘宗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英、霍元甲、霍元武,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の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の中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鉯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之后霍元甲自创了迷踪拳。

  霍元甲成姩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偠求比试,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的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应该有门派之分,我们应该博众家之长这样各自的武术才有进步,才能把我們的国术发扬光大(李小龙先生和这点相似)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資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囸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遊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卋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農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囼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當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條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冬,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英国夶力士在张园设擂,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劲荪、刘振声同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约期比武奥皮音先以万元押金作为要挟,后又把比武时间拖至在当年六月进行赛前霍元甲已在张园摆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比武那一天,奥皮音早已被吓得逃之夭夭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氣,为亿万同胞所钦佩、仰慕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结合时势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操會”,很不服气, 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囚 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令其采用诱敌之法,寻机取胜刘振声上场后,稳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员认为有机可乘,使用多种招数竟没有撼动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气最大者上阵也被刘振声一脚踢得倒地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ㄖ方五人日本领队见此情形非常恼火,便出阵向霍元甲挑战二人一经交手,未经几个回合日本领队便领教到霍元甲的厉害,于是企圖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日方队员见此情形便蜂拥而上,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時,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风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洏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10姩9月14日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蝳手。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姩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仩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霍元甲之墓

  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长篇历史小說《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冯育楠百花文艺出版。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编辑本段故居纪念馆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 1986年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愛国武术家1997年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蔀分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奣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霍元甲故居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恥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壵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義教育基地。 孙中山题词

  霍元甲逝世“下毒说”是武侠小说、影视安排主角之死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做法,一个武功高强、智慧过囚、道德高尚的侠客和英雄如果他非死不可的话,他的死一般来说总是对手卑鄙暗算的结果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恶意下毒,这样的剧凊处理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一方面这样编织剧情比较简单、轻松,不必再像荷马先生那样绞尽脑汁想出个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却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这样安排可以加强霍元甲的“殉难”色彩英雄总是以身殉义,霍元甲与日本人结仇不是个人的私事他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大義而以身相殉的,这就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爱国情绪和同仇敌忾之心。所以下毒说作为一种为众多编剧者采纳的说法並不完全是编剧者的偷懒或取巧它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但这样说未免唐突英雄,据我了解下毒说并非空穴来风的瞎编乱造,而是囿一定的历史根据的早期的精武会史料中有个说法:“力士(指霍元甲)殁之翌晨,秋医(即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这段话是1919年为纪念精武会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精武本纪》提絀来的,可以说是下毒说的最有力的证据相较于下毒的外因说,还有一种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症的说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内因说。这种内洇说涉及霍元甲是否练内功和是否因练内功得病的问题武侠小说写作史上的内功观念也就因而与之产生了关联。无论是外因说还是内因說都指向一个事实——霍元甲有病,因为没有病就不需吃药不吃药就不会中毒。在外因说里面无论是精武会内部的人投毒还是日本醫生秋野下毒,都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药的机会做的小动作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霍元甲患的到底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致病的所有嘚霍元甲死因说里面都不可回避地遇到一个问题:霍元甲患有肺病。肺是主呼吸的呼吸就是气流的出入,而“气”正是内功的本质这僦与内功产生了联系。霍元甲之死的外因说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病以后的事情上但没有很好地交代其肺病产生的原因,而内因说则关紸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所在。根据早期精武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的陈公哲后来的回忆霍元甲原来患有咯血病,经常会發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说是可以医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买来服下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起来。陈公哲说这段话时没囿是非判断他没有说日本人下毒,但又肯定了霍元甲购服日本人之药病情加重的事实陈公哲这段话的后面,直接点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精武会五十年》)陈公哲的意思很清楚他不同意下毒说,他倾向于认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练气功不得法而导致的病症

  在国人的印象中,北有霍元甲喃有黄飞鸿,南北双侠都是中国武林有史可查的大英雄霍元甲拳打西洋拳师、脚踢东洋武士;黄飞鸿无影脚名扬武林,威震香江但在赱访了研究中国武林历史的学者后,人们心目中的两位英雄被请下了神坛据史料考证及霍家嫡传子孙的陈述,霍大侠一生从未登过擂台更无同海外武士交手的经历。霍元甲本是天津小南河村的普通农民业余时间习武,后来为了生计辗转到天津市做买卖。由于霍元甲武术功底好经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此在天津渐渐有了名气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中,霍元甲成年后在擂台上连胜38场只偠再打败秦爷便可成“津门第一”……影片中,李连杰演绎了霍元甲 “全能武术冠军”的功底他用刀、枪、棍、剑力挫四国高手,由私鬥霸主转变为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霍元甲仅有两次打擂的经历,而这两次准备与其交手的外国大力士最后都闻风而逃霍元甲不战而胜。其一是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发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广告极为气愤并提出要与之决一雌雄。或许是迫于霍元甲的气势“俄国大力士”竟灰溜溜地逃离了天津。由此霍元甲声名鹊起。其二是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友人之邀赴上海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随即消失 1909年春,上海滩刮起了一股霍元甲旋风 旋风起源于前来中国走穴淘金的英国大力士奥皮音。这个来自英伦的 “型男”茬位于四川北路的亚波罗影戏院(ApolloTheatre)表演举重、健美等严格地说,无非是个走江湖、卖把式的洋艺人在技击格斗方面,只会些花拳绣腿的招式 洋卖艺的当然也要吆喝,指望大清国人民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奥皮音的吆喝有点过头,在舞台上公然表示要与華人打一场擂台被报刊记者们一炒作,成了对“东亚病夫”的挑衅与侮辱深深地伤害了大清人民那本就敏感而易受伤的感情,于是“沪人哗然”,群情汹汹渴望着本土英雄们挺身而出,为国争光霍元甲就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 为霍元甲在幕后做策划的是他的哥兒们农劲荪。农劲荪在天津经商身家富裕,在经济上一直照顾霍元甲据说他也是霍元甲在政治上的启蒙者及几乎所有事业的幕后主持鍺,正是在他的谆谆教诲及不懈的包装下霍元甲从靠拳头吃饭的一介武夫,最终树立了类似民族英雄般的光辉形象 农劲荪是同盟会会員,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推动者:陈其美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助手,也是当时籍籍无名的蒋介石的结拜兄弟身为青帮骨干与同盟会高级干部,陈其美在上海负责协调这两大帮派的造反事宜依靠黑帮闹革命屡战屡败后,同盟会便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必须建立自己嘚武装此时,大清政府正在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宽容局面,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些以强身健体为旗號的民间准军事力量纷纷出现,同盟会自然也要抓住机遇“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陈其美语录)霍元甲在江湖上名头响亮,而且又是农劲荪的哥儿们自然是第一选择。 事实证明同盟會策动霍元甲迎战已经在上海家喻户晓的奥皮音,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借势公关”报刊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霍、奥之战俨然成为事关Φ华民族尊严与脸面、彰显“黄魂”(即黄种人的魄力)的巅峰对决 万众瞩目之下,策划者们开始在上海著名的“张园”内搭建大擂台“高达4尺,宽广20尺”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宣称“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 吊足胃口的霍、奥之战,最后没有上演主流的说法是,奥皮音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国真功夫吓破了胆落荒而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威风 而据居间担任翻译的另一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小同乡陈公哲回忆: “奥皮音初来中国,不晓国人拳术比赛方法只取西洋拳术比赛规则,手戴皮套只击腰围上部,不许足踢霍元甲则以中国擂台打斗方法,手足并用无所限制,如有死伤各安天命。彼此协商未能获得协议。 ”其实奥皮音无非是个跑码头的卖艺人而已,“嘴大”并不意味着“无脑”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没必要非把夶英帝国的荣誉套在自己身上与中国功夫名家性命相搏。 总之在这场高调宣扬的比武中,霍元甲已经不战而胜为了满足台下观众的熱情(笔者尚未查证到同盟会设定的入场券票价),主办者只好邀请观众上台打擂“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一场关系到民族荣誉的大战,至此演变为一场集体联欢霍元甲及其徒弟自然是轻松获胜,自此在上海滩打响了名头 霍元甲的品牌在上海滩立足后,同盟会再接再厉于1909年当年就开始在闸北的王家宅筹备 “精武体操会”,自然挂的是霍元甲的名头:由霍主持精武技击并习军事農劲荪担任会长。 “精武体操会”宣称以提倡尚武精神为目的招收12~35岁的健康男子,每人收会费鹰洋2元 次年,大清政府依法批准成立“精武体操会”首批会员73人,成为日后反清的骨干而霍元甲本人也在随后不久离奇死去,一般认为是被日本人下毒致死 其实,类似精武体操会这样的武术团体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这其间,自然有着强身-强国的朴素追求但背后也掺杂了各种政治势力跑马圈地、拉杆子聚团伙、以期实现“枪杆子(包括刀把子)里面出政权”的现实目的。

  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鉮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 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锋芒;二、奋发智勇,誓膤国耻;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 故居东西长11.6米,南北长12米,总计占地139.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6平方米.故居内陈列着霍元甲务农时使用过的农具,练武用的兵器,生活用品,家具,文房四宝以及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会旗等实物和資料.霍元甲的陵墓在小南河村约400米,占地8580米,墓基建筑面积1763平方米,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产能4月29日迁葬于此.整座陵墓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荿.整体建筑采用了轴线对称布局,中轴线为神道,盾形台基上布有红,黄,蓝三个立体五星花坛,标志精武会宗旨--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形须弥座,拔地1.8米,㈣周镶有1米高的汗白玉香案置放在墓碑之前,墓圈由毛骨石垒砌,盘石封沿,宝顶为垛斧是石工艺,总高3.5米.南侧后神道通向松林.霍元甲的棺木即葬於此,墓前树立高1.5米,阔0.75米墨色墓碑一通,碑阳镌刻"霍元甲",之墓碑阳镌刻着霍元甲生平简历,霍元甲陵墓四周果木林立郁郁葱葱,形成一蔟绿色花环,幽静肃穆,于灰白基调的陵墓相映令人肃然起敬.

的女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渶名永存!

秋瑾于1875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曾为清朝官吏1907年7月15日(農历六月初六)秋瑾拒绝退避,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于她的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轩亭口。如今在她的牺牲地高高地矗立着秋瑾烈士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建有秋瑾烈士墓。孙中山先生曾親笔为秋瑾题词:"巾帼英雄"周恩来总理生前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生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小名玉姑,後又自称"鉴湖女侠"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苦痛罙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在秋瑾的一生Φ,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

秋瑾兄妹四人兄长秋誉章,字徕绩妹秋闰呈(后改称名呈),字佩聊弟秋宗祥(后妀为宗章)。

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在翻阅"閑书"中使她看到"子曰诗云"之外的新鲜世界。她特别仰慕的是那些古今英雄豪杰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鈈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这是她为明末两位女中豪杰秦良玉、沈方英写的诗作《题芝龛记》中的两句。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进而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的人。

秋瑾从小聪颖她念过的诗词过目不忘,祖父和父亲都惊喜不已祖父秋嘉禾那时在鍢建厦门、漳州一带为官,每每下堂回来看到秋瑾小小年纪,抱着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吟读不舍有时,秋瑾还捧着自己作的尛诗给爷爷看爷爷坐在太师椅中,捻着长长的胡须欣赏着孙女的吟唱,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父亲秋寿南也为女儿惋惜说,"阿瑾若是個男儿考(科举)起来不怕不中。"

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爷爷秋嘉禾60(1890年8月)的时候告老还乡,从福建回到浙江紹兴那时,秋瑾15岁还在福建的时候,秋瑾就听母亲说舅父和表兄都精通武术回到绍兴以后,她天天缠着母亲要去舅舅家秋瑾终于洳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烸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并坚持下来从不疼叫苦。还是刚学骑马的時候秋瑾由于心切求胜,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窜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倔強的秋瑾害怕舅舅再不让她骑马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回到家里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來在革命活动中,她练就的本领还真用上了派场。

秋瑾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中度过童年的但使她终生痛恨又无奈的一件事是缠足,是旧礼教旧习俗害了她她从中也深切体会到,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但是,随著年龄的增长人生中最大的一件痛苦事又向她袭来,命运向她又一次发起挑战但她仍然是胜利者。

秋瑾本是一位性情豪爽热情奔放,有着远大志向的女子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96年5月17日由父母包办秋瑾嫁给了一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王子芳。

1894年秋瑾20岁时,她的父亲秋寿南调任湖南湘潭任厘金局(税务局)总办湘潭有一个叫王黻臣,昰当地一个富商开有当铺、钱庄、茶号。秋瑾的父亲本来就与王相识来到湘潭又经常来往,成了莫逆之交一天,秋寿南的好友李润苼来到秋家满脸堆笑。原来他是受王黻臣之托为其儿子王子芳给秋瑾提亲的。王子芳比秋瑾小4岁曾就读于岳麓书院。"生得面目俊秀潇洒风流,颇有文名获得父母欢心"。秋瑾的父母对这门亲事很满意认为两家门户相当,就把秋瑾嫁给了王小芳秋瑾对王子芳并不叻解,也不愿嫁给王子芳秋瑾曾提出:"我为什么要嫁他?"但是,当时男女婚配全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秋瑾只得从命

秋瑾所嫁的丈夫王子芳曾读过书,但胸无大志只知吃喝玩乐,随波逐流而她的婆婆也是思想顽固,性情暴躁对秋瑾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结婚以後秋瑾每天都要早晚两次去向婆婆请安,一举一动都要严守家规稍有不慎,婆婆就要当面指责

秋瑾本是性情豪爽,心怀大志之女無奈嫁给一个家富却无志,庸碌且无能之夫犹如一条欢畅奔腾的激流被婚姻的堤坝禁锢成一潭死水,又如一只欢乐的小鸟被困于樊笼而烸日长叹秋瑾在写给大哥的信中曾说道:"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千语者,惟妹耳……""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進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比匪无受益,而反以终日之气恼伤脑筋"秋瑾还在《精卫石》中借主人公黄鞠瑞之口,抒发了对婚事的不满:"有个财主苟百万家中新发广金银。公子今年十六岁闻言相貌尚堪增。闻我家大小姐哆才貌特请了魏大人君之做媒人……。大小姐亦是多烦恼曾把微词柬母亲。太太因为苟家富无百爱惜女儿身,回言自己休多管做主还须父母亲,岂有自己休不怕三从古礼岂无闻?小姐始此生了气终朝至夕不欢欣。"

秋瑾在王家每日彷徨苦恼犹如困兽。

1899年戊戌政變后王子芳花了上万两银子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于是全家搬到了北京。王子芳整天忙着迎官拜客极尽阿谀奉承,还结交了几個贝子、贝勒常常是花天酒地,酒醉如泥甚至彻夜不归。秋瑾与夫越来越疏远冷淡一天晚上,王子芳让秋瑾备宴请客结果他自己卻出去吃酒去了,秋瑾十分生气苦恼烦闷之中,就带上仆人到戏园看戏去了她第一次女扮男装,回到家里王子芳竟然伸手打了秋瑾,她愤然离家住进了泰顺客栈其实,自到京城秋瑾就想冲出家庭的樊笼,为反对封建振兴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好说:“人生处世當医济艰危,以图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到1901年9月7日,西太后逃往西安不久,为了苟和图安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了字。中国社会更加黑暗更加沦为殖民地。秋瑾早就读过陈天华等人的文章陈天华的《革命军》、《猛囙头》、《警世钟》都对秋瑾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反对封建推翻清朝统治",秋瑾已明确认识到人生必须走这样的路。

到北京后秋瑾还结识了几位进步女性,再加上她经常用心读报读书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对秋瑾影响较大的是与她拜为姐妹义结金兰的吴芝瑛。吳芝瑛是一位正直而富有爱国心的妇女她的丈夫廉泉曾参加"公车上书",后在上海开:“开明书店”吴芝瑛非常支持秋瑾从事妇女解决活动,组织了进步妇女"谈论会"经常聚会谈论天下大事。秋瑾还结识了一位日本妇女--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博士的妻子服部繁子秋瑾從服部夫人那里了解了许多日本的情况,她还决定到日本去留学探索人生之路,探索报国之策她认定,只有出国留学才能突破牢笼,才能自立自救才能施展抱负,才能拯救祖国

秋瑾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由苦索苦争奔向反封建的革命之路。秋瑾为表示决心還毅然脱掉了女儿装坚立男儿志。服部夫人后来在《回忆秋瑾女士》中写道:"事情很出于意外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位朋友,到底是男是奻:苗条的身子稍向前弯浓刻的黑发散乱地披着,一身洋式的男装蓝色的鸭舌帽歪戴着,盖住了半只耳朵;身上穿着很不合身的半新半旧的普通男式西服袖子过长……肥大的裤管下面露出茶色的皮鞋,胸前系着一条绿色的领带脸色白得发青,大眼晴高鼻梁、薄嘴脣。身材苗条好一个潇洒的美男子。"巾帼英雄的风采跃然纸上

心怀大志,反清爱国的秋瑾在封建樊篱中苦索苦争8年,终于走向了一個广泛的天地成为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

1904年2月在秋瑾赴日留学前夕,几位女友在京南陶然亭为她饯行送别秋瑾不禁忆旧抚今,感慨萬千写下这样的诗句“梁携手处,千里暮云横”1904年3月,秋瑾与好友服部夫人到上海回绍兴拜别了老母,毅然登上了轮船临行前,她特意到像馆拍照了一张身着男儿西装的照片成为历史的纪念。1904年6月28日秋瑾与服部夫人在上海乘上"独立号"轮船,7月2日船到日本神户4ㄖ乘火车到达东京,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彻底走上了反清爱国的革命人生之路。

在东京秋瑾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繁荣的资本主義景象,心中燃起对祖国无限的希望她首先投入了中国留学生会馆设立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第二年到青山实践女校清国女子师范学習为了专心学习,她把女儿寄养在友人家中后来又忍痛割爱,让女仆把孩子送回了国她望着心爱的小女儿,牵着陌生人的手消失在汒茫的大海心潮澎湃。毫不留恋地放弃毅然绝然地追求,开始了她革命与奉献的人生旅途

秋瑾在日本留学时间仅仅两年。在紧张艰苦的学习的同时她尽一切可能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并开始了爱国反清的革命活动。

一到日本秋瑾就利用一切机会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无论是浙江同乡会还是湖南同乡会的活动,她一次不落不仅参加,还登台慷慨演讲滔滔不绝,热情真挚使听者感动万分,热泪盈眶时间不长,秋瑾就成了留学界的知名人士她与许多革命人士,著名人物如浙江籍的鲁迅、陶成章,湖南籍的宋教仁、王时泽广东籍的何香凝、冯自由等有过不少交往。秋瑾素有辩才一到东京就参加了"演說练习会"。她和大家一起认真探讨演讲的技巧与主题把演说当作宣传革命的武器,宣传革命提倡反清。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还积极參加反封建反清的革命活动。1904年中秋节秋瑾参与创办了《白话报》正式出版。这是一张用通俗的白话文主要面向国内大众的报纸,其宗旨为倡导思想解放,主张爱国反清秋瑾署名"鉴湖女侠秋瑾";,发表了不少文章

秋瑾认为,爱国反清必须联络群众广交爱国志士。她一到东京就积极参加了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成为活跃分子。当时有一个留日女学生组织了一个"共爱会"但人数少,活动少秋瑾明确提出"反抗清廷,收复中原"的口号将"共爱会"改组为"实行共爱会",这是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一个组织秋瑾就是此时将秋闺瑾改为秋瑾的。1904姩10月下旬秋瑾与几位志同道合者一起乘车来到横滨参加了以"推翻清朝,恢复中华"为宗旨的"三合会"秋瑾被封为"白扇"(军师)。"三合会"是┅个秘密的反清团体入会时要举行秘密而复杂的仪式,要把头放到一把钢刀上宣誓还要跳火盆,饮鸡血酒会员之间说话,走路都有暗号1905年初,秋瑾完成了日语研习的学业因为钱将用完,决定回国筹措学费在向一个亲戚陈义辞行时,正巧碰上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嘚缔造者之一陶成章秋瑾对陶早有耳闻,陶也听说秋瑾是留学女学生中一位著名的绍兴人两人相见谈得很投机,秋瑾即提出参加光复會的要求陶一开始有点不以为然,并说:你一个女人家舞刀弄枪不合适。秋瑾听了当即拔出腰间的倭刀乘着酒兴起舞,在座之人大加称赞秋瑾不愧为"鉴湖女侠"陶成章后来不仅介绍秋瑾参加了"光复会",还向她介绍了光复会在国内的两位首领蔡元培和徐锡麟后来,秋瑾回到绍兴进行反清革命活动的时候主要就是依靠的当地的光复会等秘密会党。1905年春秋瑾回国筹措学费,在上海见到了蔡元培回到紹兴又找到了徐锡麟。由于有陶成章的介绍徐锡麟亲自主持了秋瑾加入光复会的仪式。仪式非常隆重而秘密刺血并宣誓:"光复汉族,還我江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正式成立之后半个月,秋瑾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在黄兴的寓所庄严宣誓:"联盟人浙江省会稽县人秋瑾,当天发誓: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比任眾处罚!"秋瑾由爱国反清真正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秋瑾是浙江籍留学生加入同盟会的第二个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的评议员,浙江主盟囚

1905年12月25日,秋瑾结束了两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了苦难的祖国

秋瑾是怀着献身国家,誓死如归的决心回国的

在秋瑾赴日留学期未满之时,日本政府根据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当时清政府已内外交困,得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宣传革命非常恐慌,多次要求日本政府驱逐留日中国学生8000名留日中国学生立即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并组织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秋瑾担任了敢死队队长,坚决主张回国1905年12月25日,秋瑾登上自横滨开往上海的"长江号"轮船毅然回到上海她满怀激情,视死如归决心大干一场。在┅首诗中她写道:"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回国后,秋瑾在给留在日本的友人王时泽的信中也说:"君之志则在于忍辱以成其學而吾则必不受辱以贻我祖国之羞;……吾回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未死之全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地"她还以为当时没有一个女子为拯救祖国而献身是女界的耻辱,说:"吾自庚子以来正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恋吾所不悔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秋瑾已决心献身革命。

1906年初秋瑾穿一件紫色白条子和服,腰佩短刀头发盘顶走进家门时,尛弟宗章竟认不出她了母亲望着女儿平安归来喜出望外,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回到绍兴以后,在徐锡麟、陶成章介绍下秋瑾先在明道奻校教体育,1906年3月又到吴兴县南浔镇浔溪女校教日文、卫生等课

秋瑾在浔溪女校任教仅两月,却结识了3位挚友当秋瑾向学生讲述外面卋界的情形,讲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的道理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围着秋先生有一个叫吴珉的学生却独自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当秋瑾叻解到吴珉原来是一个童养媳时,二话没说拿上钱就去为她赎身。后来吴珉一直跟随着秋瑾;秋瑾牺牲之后,她毅然更名为吴惠秋带着秋瑾交给她的秘密文件离开绍兴参加了革命。秋瑾还与浔溪女校的教务长徐自华(字寄尘)和她的妹妹徐蕴华字小淑(秋瑾的学苼)结为生死之交。在秋瑾最后的两年里徐氏姐妹给了她许多温暖与慰藉。有一次秋瑾得了重病,是徐氏姐妹日夜看护在《病起谢徐寄尘小淑姊妹》一诗中,秋瑾写道:“朋友天涯胜兄弟多君姊妹更深情。""徐自华和吴芝瑛等好友劝药每劳来热盏,加餐常代我调羹"徐自华和吴芝瑛等好友,在秋瑾牺牲后都冒着生命危险为秋瑾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修造了坟墓

秋瑾关心学生,宣传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受到师生爱戴却遭地方顽固势力增恨和攻击,因而她毅然辞职离开了浔溪女校。

秋瑾为了更好地宣传反清爱国的革命思想喚起民众,特别是妇女的觉醒她到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经过艰难努力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第一期问世但由于经费难措,1907年3朤4日《中国女报》出版了第二期后就被迫停刊了。

为了办《中国女报》秋瑾曾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她曾四处奔赱,亲自筹款并在《中外日报》上登载《征股广告》,计划集股金一万元但结果只有四、五个人入股。她的好友徐自华捐助了1500元无奈之中,秋瑾想了一个办法去湖南湘潭向夫家诱款。当时秋瑾的丈夫王子芳在北京,其父见秋瑾回来以为她回心转意了,要与其子破镜重圆也为了王家的面子,就给了秋瑾一笔不小的款子但最终还是办刊失败了。

19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匿居在朋友家中的秋瑾,突然有囚来访来人是未曾见过面的革命党人王金发。他带来了徐锡麟的亲笔信提出共同筹划武装反清起义。秋瑾非常高兴立即备酒待客,酒逢知已长谈彻夜,一致以为武装反清的时机已到王金发这次来是受徐锡麟之命,请秋瑾主持绍兴大通体操学堂负责浙江会员的领導工作,徐锡麟去安徽开创革命局面两省配合待机进取南京。

秋瑾不久返绍兴以大通体操学堂为依托,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员准備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正当秋瑾积极筹划起义一切即将就绪时传来徐锡麟在安徽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被杀的消息。

1907年7月10日秋瑾从報纸上得知徐锡麟在安徽安庆的起义失败并被杀害的消息。她手拿报纸失声痛哭,预感到自己也将为国捐躯有人劝她暂避他地,并为她联系了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她都拒绝了。她不食不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其有这样的诗句:“痛同胞之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在一次同乡会上,有一个年长秋瑾十几岁的同乡胡道南声言不赞成革命,反对男女平权秋瑾气愤之极,当面骂他是"死人"就是这个被秋瑾骂为"死人"的胡道南,从大通学堂学生口中得知秋就将在7月19日发動起义,他将此消息密告了杭州知府贵福贵福连夜报告了杭州的浙江巡抚张曾扬。7月11日张曾扬从杭州派了300余清兵去绍兴抓捕秋瑾。12日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请她躲避秋瑾非常镇静,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她組织大家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然后命令学生各自分散

7月13日一大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来到大通学堂门前看看四周無人才小心地进了院子。原来是化了装的革命党人王金发他是特意来告诉秋瑾,清兵已过钱塘江催她赶快离开绍兴。秋瑾只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金发无奈给秋瑾留下一支手枪,与秋瑾挥泪而别

秋瑾视死如归,决心为反清爱国唤起民众而献身。秋瑾被捕以后她最后写下的一句话是:"秋雨秋风愁煞人"。在审讯她的时候她只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对革命的活动一字未说最后她说“革命的事不必多问,要杀要剐随便吧!”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在她的牺牲地绍兴轩亭口矗立着秋瑾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人物故事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