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那么bad

早在国内战争刚刚胜利之时苏軍就已经意识到了手中的一战坦克和装甲汽车在面对乌克兰西部和俄罗斯南部的水网和泥泞地带的局限性。在东欧及北欧地区湖泊众多,乌克兰西南边界更是如此积贫的沙皇俄国留给新政权的是一个同样贫困的国家,90%的桥梁为木制余下的石制桥梁也普遍年久失修,对於笨重的装甲汽车和早期坦克的机动限制极为严重所以早在这一时期,苏军便已经初步意识到了两栖车辆对于作战的意义

但在百废待興的苏维埃,想要建设一种专业的两栖坦克并不现实所以苏维埃的科研人员们最初的两栖化目标是卡车。

1920年孔德拉季耶夫工程师为首嘚伊诺拉工厂的专家们,便设计制造成功了重10吨、装有66.3千瓦(90马力)发动机的水陆两用坦克样车但很不幸的是,由于未能达到实用要求未投入批量生产。

在20年代中期苏俄的经济开始好转,工业也开始稳步提升军工人员和工农红军的指战员们开始以此为契机,建设自巳的汽车厂和装甲工厂1926年5月,苏联开始了一个三年期的量产型坦克发展计划以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为基础研发自己的新式坦克。1929年苏联終于在美国福特公司的帮助下获得了生产卡车和小汽车的能力,在到了1931年苏军的新一代轻型坦克T26定型后,苏军立即将这一宝贵的新式坦克做了两栖化改造的实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此后不久伊左斯基厂还就成功了第一款专业并先进的的两栖装甲车:-2

这款战車在它所诞生的30年代初,可以说是极为先进的采用全焊接结构,装备一门37mm主炮和1挺DT机枪其火力可以说是不逊色于任何一种同时代的坦克和装甲车。该车1933年在列宁格勒劳动节国际阅兵式上正式亮相使苏联成为了第一个拥有两栖战车的国家,当时正值苏德合作高潮德国方面对该车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1935年PB-4两栖战车也诞生了,该车比自己的母型更轻速度更快,火力也更强装备一门45mm主炮和1挺DT机枪,火力繼续稳居世界前茅但由于性能依旧没能达到苏联军方的高要求,该车依旧没能大规模量产服役至此,战前苏联的两栖轮式战车探索结束了

到了1937年,苏军甚至还研发了超越时代的坦克横渡用气垫船:MRA

这个设备由天才的流体力学和气垫专家B 一Levkov设计该设备可以说极为先进,但由于相对糟糕的可靠性在1/4模型试验成功后,这个项目的进步随即趋于停滞最终,该设备未能装备部队

在研究两栖车辆的同时,蘇军也没有忘记通过其他的方式横渡江河年间,苏军先后使用卡车、BT和T26系列坦克研发出了多款辅助车辆架桥车,浮桥车应有尽有,這使得苏联一度成为两栖车辆种类和数量均处世界第一的国家

比如1941年7月12日12时,第六十三步兵军军长列·格·彼得罗夫斯基接到最高统帅部指示:越过第聂伯河向西进攻,迟滞德军部队的进攻速度63步兵军利用编制下的车载皮划艇和舟桥车,配合征调的民用传播在7月13日深夜,第一梯队便完成了渡河并向法西斯的疏于防范的罗加乔夫和日洛宾展开进攻深处腹地且过分轻敌的德军被打的措手不及。第63步兵军嘚以迅速占领两座城市并扩大战果将大量德军前线所急需的油料与弹药焚毁。年轻的小伙子们不断地跨过河流与湖泊向德军腹地发动進攻,将德军的补给线破坏殆尽像一把匕首一样挑开了纳粹的血管。德国人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的计划抽调各处的部队对抗这支深入嘚孤军。直到8月中旬第63步兵军才被包围。在残存的舟桥设备的帮助下依据彼得罗夫斯基中将阵亡前的最后命令,第63步兵军大部成功突圍可以说苏军历经数年建立起来的渡河作战体系发挥出了原计划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adamkin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