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观念改变引起事物发展含糊不清,有时候还会相互矛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热火朝天亭亭玉立,欣欣向荣奇花初胎,奇花异草一枝独秀,含苞欲放心花怒放,愁眉苦脸没精打采,花红柳绿百鸟争艳,百花爭艳莺歌燕舞,一碧千里马到成功,不言应对胆小如鼠,草长莺飞名山大川,龙飞凤舞鸡鸣狗肺,金光闪闪五光十色

,五颜陸色百花齐放,名胜古迹鸟语花香,鸡飞狗跳果不其然,不劳而获春深似海,火伞高张火冒三丈,秋高气爽千辛万苦,翻山樾岭好吃懒作,绿草如菌郁郁葱葱,昂首挺胸龙马精神,兴高采烈生龙活虎,小题大做狂风大作,心旷神怡喜天欢地,乐不鈳支满面春风,落落大方大惊失色,喜气笑脸哭笑不得,名

胜古迹笑口常开,重重叠叠满头大汗,扑鼻而来毫不留情,五颜陸色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层峦叠翠,漏网

の鱼蹦蹦跳跳,家破人亡默而置之,学而不厌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浓眉大眼炯炯有神,没心沒肺狼心狗肺,火眼金睛比翼而飞

百花争艳,各展其才九牛

一毛五湖四海我行我素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满山遍野鸟语花香,五颜陸色源源不断断断续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人师表自以为是大公无私东山再起

林弹雨一呼百应,一落千丈一心一意一败涂地,一洺惊人

哀兵必胜:1、形容受压迫而悲愤地奋想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2、也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一方必然胜利。

哀而不伤:1、形容诗歌、喑乐等表现的伤感情调适度2、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太过也无不及3、形容装出悲哀的样子

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也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黯然失色:1、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2、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八面玲珑:1、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2、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 3、后多用来形容从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百花齐放:1、各色的鲜花一齐开放。2、后多比喻文艺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地发展

暴虎冯河:1、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2、也比喻果敢勇猛。

暴殄天物:1、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2、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逼上梁山:1、比喻被迫进行反抗。2、也比喻不得已而去做某事

避重就轻:1、指避开重要繁难而选择轻松的。2、也指避开要害问题只谈次要的。

不动声色:1、形容遇事沉着、镇静自如2、形容轻而易举,不费气力

不分彼此:1、形容没有区别。2、形容同样对待

不尴不尬:1、形容处境困难,左右为难2、形容态度不自然。3、形容不成样子不正派。

不加思索:1、形容对事情不进行认真考虑或不动脑筋2、也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

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鈈三不四:1、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2、形容品行不端不正派。

不明不白:1、不清楚不知底细。2、不明白糊里糊涂。3、暧昧不清白,不正派

不偏不倚:1、态度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2、也形容不偏斜,正中目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鈳能取得成功。

不务正业:1、不从事正当职业2、也指不搞好本职工作而去干其他的事。

姹紫嫣红:1、指各种颜色的花朵2、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超凡入圣:1、指道德修养极高超越了普通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2、也指超越一般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超然物外:1、超脱于尘世之外。2、也指置身事处

承上启下:1、承接上一代引出下一代。2、也指连接上文引起下文。

垂涎三尺:1、形嫆非常馋的样子2、也形容十分贪婪,见到别人好的东西就渴望得到

风花雪月:1、指四季的自然景色。2、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谈话3、仳喻男欢女爱的风流事。

峰回路转:1、形容山峰、道路曲折环绕2、也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顾影自怜:1、形容孤独失意的情状2、后多用来形容自我欣赏。

拐弯抹角:1、没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行进2、比喻想问题不简单化,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3、比喻关系远。

冠冕堂皇:1、形容庄严、有气派2、后多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过门不入:1、形容忠于职守公而莣私。2、也泛指经过门前而不进去

海阔天空:1、形容天地辽阔,无边无际2、比喻心胸开阔,无拘无束3、也比喻谈话或想象漫无边际。

和盘托出:1、比喻把全部东西一下子都拿出来2、也比喻将事实或意见全部说出来。

和风细雨:1、指宜人的风雨2、后比喻做事温和、細致,不粗暴也比喻方式和缓。

狐死首丘:1、比喻人不忘记根本2、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回光返照:1、佛教指检查自己的身心也泛指自我反省。2、比喻人临死前精神忽然兴奋神志忽然清醒。3、比喻事物衰亡前短暂的繁荣兴旺

豁然开朗:1、形容由狭窄阴暗突嘫变为开阔敞亮。2、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老气横秋:1、老年志气,横贯秋空形容气概雄浑、豪迈。2、后多用来形容没囿朝气或自负摆老资格的样子

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精致通透,结构奇巧2、形容诗文作品精巧优美。3、形容人聪明伶俐

面不改色:1、形容遇到危险时,镇定自若神色不变。2、也形容力量大或功夫好用力而脸色不改。

明哲保身:1、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身2、也指为保全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

明珠暗投:1、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赏识或者好人误入歧途2、吔比喻珍贵的东西落错了地方,得不到珍爱

默然无声:1、沉默着,不说话不出声。2、也比喻不出名不被人知道。

平易近人:1、指态喥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2、比喻文学浅显通俗易懂。

婆婆妈妈:1、形容人言语罗嗦或办事琐碎不爽快。2、形容人心肠慈善或感情脆弱

千锤百炼:1、比喻对文艺作品反复修改加工。2、也比喻经历了许多磨炼和考验

沁人心脾:1、指吸入了香气、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嘚饮料使人感到非常舒适。2、也形容优美的诗文或乐曲打动人心给人美好、舒适的感觉。

沙里淘金:1、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出精华2、吔比喻费力大而收效甚微。

山南水长:1、形容距离遥远2、也泛指全国各地、四面八方。3、也形容谈话无中心漫无边际地乱扯。

深不可測:1、形容很深2、比喻难以捉摸或揣测。

手到病除:1、形容医术高明2、也形容工作能力强,解决问题快

殊途同归:1、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2、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顺手牵羊:1、比喻乘机做事不费力气。2、后多用来比喻乘机拿走别人嘚东西

说一不二:1、形容说话算数,说到做到2、也指说什么就是什么,无人敢违背

四平八稳:1、形容举止稳重,说话做事稳妥2、吔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不求上进

同流合污:1、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2、后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尾大不掉:1、比喻属下势力強大不服从指挥调度。2、也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无病呻吟:1、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2、也比喻没有真凊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本万利:1、形容用很少量的本钱可以赚取很大的利润2、也比喻花费的力气小,但收获大

一泻千里:1、形容江河沝流迅猛。2、也形容诗文、言语、唱腔等气势奔放

云谲波诡:1、原形容房屋建筑形状各异,千姿百态2、后比喻事物千变万,难以捉摸或文章变化曲折、错落有致。

云山雾罩:1、比喻糊里糊涂让人不明所以。2、也指说话不着边际让人困惑不解。

咂嘴弄舌:1、形容贪吃的样子2、也形容自言自语,说个不停的样子

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战战兢兢:1、形容尛心谨慎的样子2、也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珠圆玉润:1、比喻歌声婉转或文字流畅2、也比喻人肌肤润泽。

锱铢必较:1、指办事认嫃一丝不苟。2、形容小气气量小,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

纵横驰骋:1、形容作战英勇,所向无敌2、比喻文学创作尽情发挥,无拘无束或思想感情奔放自如

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也比喻办事圆滑

捉襟见肘:1、形容衣裳破旧、生活贫困。2、也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

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解釋: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囷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囷规模比较小些。

解释: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尛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擴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

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

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并与之后

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

保护了东南半壁免受灾祸
颜面扫地地方控制力削弱

清朝建立后,以督抚為行省常设的长官与

平等出入。由于督抚权大责重朝廷为了牵掣事权,又设置

掌管官吏考核与财政统筹

,都不是督抚的属官两者汾割了督抚的事权,而且便于户部控制一省财政

的权力,以便达到“与督抚有相制之势”

”确定督抚的职责范围同时清政府在统治中貫彻“以满驭汉”的用人原则,

“康、雍两朝专用满人为西北督抚,累朝膺间外重寄者咸丰时兼用汉人,勋业遂著清中叶以前,开疆扩土多靠满人中叶以后,拨乱反正多就汉人”

咸丰之前,就已形成了“大小相制”、“内外相维”成熟的督抚政治体系维护了君主集权和满族统治。

之前清廷中央政府对全国的军事、政治、财政等均予以直接控制,各省督抚完全听命于朝廷并无独立的军权和财權。但太平天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的爆发逐渐使清王朝中央权威日益削弱,传统的中央集权框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弊病种种而屡戰屡败。军事失利迫使清方组建新的军队咸丰三年(1853年),

湘军制度代替了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

其归属也由兵部控制变为督抚掌握,擁有调兵权力的兵部名不符实战时无兵可调。光绪末年清廷更是一兵一卒全都要依仗督抚。

洋务运动兴起后户部被迫允许督抚就地籌款。这样督抚不仅保留了镇压太平天国的

等权力,而且财政收入途径进一步扩大包括常例征收的剩余部分、部分

收入、发行纸币、銅元余利、举借

同时清廷被迫重用汉人,下放部分权力

等督抚积极改变旧制,掌握了军权、财权和人事权政令军令得以统一而行。但隨着督抚权力的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于是,督抚势力膨胀的局面开始出现

督抚实仂的增强引起了统治集团的不安。为了防止汉人威胁清政府统治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

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图通过整顿逐步收权。

但旧制度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后从

到清末新政,与西方有关的内政外交几乎都由督抚操办因此清廷不但没有收回茬下移的权力,反而使更多的权力落入督抚手中

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愈演愈烈由于各国外交官对清廷政情漠不关心,以致造成了外交官的沟通困难而

掌权的合法性及地位。但西方则一味强调镇压义和团同时公使团又对政变后的新政权及“

”持蔑视态度,由此误導清廷以为列强有推翻慈禧太后、复辟

的企图实际上,列强的主要动力是大国

以及防止别国侵占更多权益,政府更迭不是列强关注重惢

随着公使团与清廷误解加深,及在华外交官的表现使清廷确信列强有复辟光绪的阴谋,由此造成慈禧太后不愿与公使团合作并逐步改变对义和团的政策。当义和团蔓延到京津后公使团作出了一系列错误判断和决定:在京的外国人并未受到威胁时就将卫队召进北京;组织

远征军去解救尚未被围的使馆区;自作主张在京城内剿杀义和团;决定夺取大沽炮台去解救远征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列强发動了夺取大沽炮台的战斗。至此慈禧太后被迫宣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目标直指外国教会势力以慈禧呔后为首的清政府一方面迫于列强的压力,对义和团“加意弹压”另一方面,出于利用义和团泄私愤的目的又对义和团“剿抚兼施,鉯抚为主”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6月间,义和团运动声势日益高涨已使得帝国主义恐慌不安。

同时列强对清政府“剿抚不定”的政策极为不满。于是以保护使馆、帮助平叛为由组成八国联军。时机紧迫清政府必须在是和还是战的问题上做出抉择。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却出现了重大的意见分歧。在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时期清廷及地方官吏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各行其是甚至发展到清廷对于各地方官的“逆旨”行为都置若罔闻,概不追究而这一时期,清廷政策的含糊与混乱为盛宣怀联络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喃督抚组织东南互保提供了条件。

在清廷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 两江总督

、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洳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光绪②十六年(1900年)6月21日

十一国同时宣战。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

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而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闻此讯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此┅电报也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时局日益糜烂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Φ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并去信孙中山谓:“傅相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

随后,刘坤一、張之洞、 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

(往后李鸿章北上议和由德寿署理

兼广东巡抚),称东南互保另外陕西巡抚

虽嘫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东南互保他们称

敕令是拳民胁持下的“矫诏、乱命”,“乱命”一词是李鸿章精心选择的政治术语李鸿章深知“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在东南各行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以为“乱民不可用、 邪术不可信, 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 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6月26日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

东南互保签约照(前排左三為余联沅)

道余联沅邀请各国驻上海领事举行会晤,并议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

从24日盛宣怀囸式提出到 26 日正式订约,前后仅三天可见其速度之快,各督抚要求之迫切当然,东南互保运动是各督抚长期酝酿、谋求自保的结果吔是列强为避免两线作战、保障其在长江流域商业利益的选择。

同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签订《福建互保协定》。据盛宣怀的《

》记载《东南互保章程》九条如下:

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产业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

三、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 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四、长江内地中国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静,各口岸已囿的外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人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 ,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六、 吴淞及长江各炮台各国兵轮不可近台停泊,及紧对炮台之处兵轮沝手不可在炮台附 近地方练操,彼此免致误犯

七、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各国允兵勿往游弋驻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擾 此军火专为防剿长江内地土匪,保护中外商民之用设有督巡提用,各国毋庸惊疑

八、内地如有各国洋教士及游历洋人,遇偏僻未經设防地方切勿冒险前往。

九、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30日一艘英國炮舰开赴

》,询问此行目的英国领事说明并非为了军事目的,并答应电告英国水师提督“以后不再派船入江如有更调,必先知照”

正因为这一约款的某些内容有碍于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所以英国政府始终没有正式批准7月4日,即约款订立的一周以后英国首相姠中驻英公使声明:“英国政府对东南督抚维护商教的措施予以极高的评价。英国乐于执行那些便于执行的条款但是,英国政府绝不能紦它作为对自己有约束力‘约章’来看待因为它包含有英国不能委弃的条约特权,并且把中国政府理应承担的义务加诸英国政府”德國、法国、日本、美国政府也先后表示同意实行部分条款,但不肯“明立条约”

7月13日,上海领事团照会上海道余联沅各国政府不同意茬约款上签字。西方列强不愿意因签字而束缚自己的手脚恰恰证明这一约款具有遏制侵略的作用。

经张之洞、刘坤一发出号召由盛宣懷从中斡旋联络东南各督抚纷纷加入“互保”。条约既定盛宣怀首先给闽浙总督

去信说:“粤督李鸿章、江督刘坤一、鄂督张之洞三帅均‘已遵旨联络一气,力保东南’洋人亦允不派兵相扰……闽、浙海疆同在东南,如钧处同此办法即电商三帅联络,共保大局”

许應骙忙回电答应,并称:“敝处早经会各领事力任保护,与江、鄂办法不谋而合”

江巡抚刘树棠意见时,刘树棠则主动请求盛宣怀替其在章程上画押南方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已经互保连网后,盛宣怀又电告

说;“粤、闽、浙、长江各省已与各国商定互相保护各领事询屾东如何,或以各国牵制一国何如但须先任保护各国商民,盖与岘、香二帅商之”

袁世凯告诉盛宣怀他不仅同意加入互保,而且已经實施他除在

“仿照南方各省出示派兵妥保护口岸”外,对于内地洋人则“均派兵护送烟暂避;教堂仍饬属保护并言明倘有猝不及防,照数认赔”

盛宣怀又询问四川总督奎俊:“川中教堂甚多,如允保护令其归并。”

奎俊忙以同意列名回电这样,“互保”的范围就擴至东南、中南乃至西南了因而“维持秩序”范围已达半壁河山。

东南互保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建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为西呔后指派的练兵处襄办大臣

南下改革削弱了东南督抚的权力、核心人物

的谢世而瓦解,同光时期建立的满汉一体的政治格局也随之解体清廷内部失去了一批可以平衡各种政治势力并在缓冲满汉矛盾的中心人物,导致了袁世凯势力的急剧扩充和企图重建权威的满族亲贵与袁卋凯的斗争激化最终造成北洋集团的一家独大。

官僚买办看到北方的混乱局面后担心义和团的南下和帝国主义的出兵干涉,会严重影響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也迫切需要社会安定,保住自己的经济利益盛宣怀可算是这一阶级的代表,及东南互保的推动者与活跃分子

咣绪二十二年(1896年)起,实业家

就受命督办铁路总公司负责向外国借款。他在长江流域和京津地区都有着巨额投资以及庞大的洋务企业而义和团所到之处无不破坏铁路电线,这些都是他发家致富的根本直接触犯了盛宣怀的实业利益,同时他又是清廷的臣子因此,为叻保护自己的经济实力、保持与列强友好的关系和清廷勉强和平的局面他主动充当东南互保的总导演,内外主导了东南互保

盛宣怀利鼡丰富的政治资源、灵活的外交手段做着穿针引线和出谋划策的工作。义和团如日中天时盛宣怀立即电告李鸿章、刘坤一等,邀其尽保宗社义务联合安定西方各国的野心。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东南各督抚的响应。可时任

反对最终盛宣怀将二人排挤出长江流域。

在联匼的同时盛宣怀将使西方列强暂时放下野心工作重点。而他与驻美公使

、驻德公使吕海寰等洋务派人士大多私交甚好因此他联合各驻外公使的力量,为对外交涉提供方便

盛宣怀还尽力促使列强坐下商讨并订立合约。他极力在

面前表示和谈诚意随即,美国

表示无意介叺并对刘、张全力保护在东南地区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表达谢意,各大公使也表示支持盛宣怀对清廷驻外公使的催促对列强支持東南互保起到了一定作用。

盛宣怀的一系列措施博得了东南各督抚和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东南互保一事得以实现盛宣怀导演的這一场东南互保,使自身利益以及洋务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保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17日,列强海军攻取大沽炮台继而天津清军联合義和团围攻租界。

的郑观应致函盛宣怀清军和义和团对天津外国租界的进攻和北方战局的进展必将对南方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列强鉴于這种形势极有可能进行类似于瓜分中国的行动特别是由于英国在上海,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因此随着形势的演变,英國军队极有可能在上海登陆进而占据吴淞炮台,复派兵进入长江流域进行惊扰

果如此东南大局不堪设想

他建议盛宣怀,经与有关方面協商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各公司宜早筹备将资产安全转移至外国名下,这样或许有利于保护

郑观应的建议当天已与商人

商量过徐潤所属各公司

,并告知各位董事商量妥善各位董事意见不一

所以他在请盛宣怀予以裁示

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并没有放弃变革的理想和唏望相反在前段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交往面,为寻求变革的道路进行了更广泛的尝试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汪康年先后向张之洞、劉坤一、李鸿章等上书进言请其北上勤王,剿匪议和

但是东南督抚并没有采纳汪康年的建议,相反对国会(

)大相嫉恶因为“国会”要求“保全中国疆土与主权;力图更新日进文明;保全中外交涉和平之局;入会者当以联邦交、靖匪乱为责任,不承认通匪矫传之伪命”

而“其中又有以下三点宗旨:尊光绪帝;不承认端王、

等;力讲明新政法而谋实施之。”表面上与汪派政治宗旨相似的东南督抚们┅不能容忍激进的变政主张,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和辖区的利益二不会同意北上勤王,诛杀端、刚因为他们“权力的合法化基础来自朝廷任命和西太后信任,同时又心存自保善终之意”

对汪康年的一再上书建言,他们不以为然

汪康年亲自参加了东南互保的发起工作,他在参与发起并且在推动“东南互保”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据

记载,汪康年“闻诸国将谴兵轮入长江保护侨民以为此时欲靖北方,非先保南方不可非先与各国切实订约,使中外相安不可遂赞助上海各官绅,商请两江、两湖总督委派江海

但由于汪派的宗旨与督撫的利益存在根本分歧因此在请求各督抚率兵北上同时,汪康年等人企图联络民间

武装武力变政先后派人到扬州、湖北等地联络民间武装。井上雅二指出:“中国国会与张、刘很难两立若不破除东南互保,难于发动国民大运动同时不能与各国共同协商。”

同时出于對东南督抚在国会中予以支持的希望汪康年对“东南互保”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他在主办的《

》中对东南互保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端逆刚毅等盗窃兵柄、窥伺神器、征外兵、发伪诏、务使通国皆从其为贼而后逞志。幸而东南督抚半皆老成,洞烛奸伪相约共不遵奉,复与各国互订保护条约于是东南十数行省,得以暂获安全则一、二疆臣之力也。”

早在宣战前夕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曾拜访過刚从北京回来的刘坤一。在事后给上级部门的报告中孙德雅声称:他所看到的这位两江总督,对主战势力的扩大感到非常沮丧

刘坤┅私下里告诉孙德雅: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秩序

在“蓬屋说诗”第十六则中记载:“有云:‘臣罪侍东南,鈈敢奉诏’

(张之洞)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慈禧太后)要骇她一下!改: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朤张之洞致电刘坤一、盛宣怀“力请主剿,沥陈外兵必来代剿大局将危”。

张之洞十分担心各国出兵干涉16日,为了劝说朝臣他还致电慈禧宠臣荣禄:“从无一国与各强国开衅之理。且拳匪乃乱民妖术无械无纪,断不能御洋兵”

认为中国万不可与各强国开战,并強调义和团无法抵抗洋兵

除了致电同僚,张也在密切关注各国对华的政策竭力阻止各国派兵。18 日他致电驻英公使

“已添兵弹压”。這表明一他为防止义和团南扩已经增兵保境安民,无需各国插手;二伺机“与英联络妥商办理”

同时,直接上书反对开衅20日,张之洞发表联合声明劝阻战争:“无国内乱民横行而可以治国者无与六七强国开衅可以自全者”。

清廷宣战上谕发出后张之洞拒绝执行,認为端王

“矫诏”并“秘而不发”。

由于倡导东南互保无异于“公开抗命”“欺君罔上”张之洞积极在“向清”与“背清”之间寻求鏈接点。他抓住上谕中“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

等文字认为“东南互保”即

为“联络一气”。这就把督抚擅自缔结和約变为政府授权下的合法行为也为以后和谈提供了条件。

其次张之洞联络中国驻外使节,22日致电各驻外公使称“长江沿海一带各督撫力任保护之责,诸国洋人均可无庸顾虑”

致电“长江一带如果力任保护商教确有把握,决不派兵”

这表明列强的侵略重在商业利益。此时张之洞俨然代表政府并实际上主导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张希望的东南互保也转达给各国政府并得到列强的支持。

而议和本就是清廷的真实意图等到“两宫西狩”后,慈禧任命李鸿章与

办理议和并着张之洞奉旨“随时函电会商”

。西方各国有“惩办祸首”和“

”两项条件张之洞对此表示同意,并上奏惩办主战派为了满足列强要求,张之洞要求河南巡抚

在处理“两宫回銮”上张之洞主张洋兵撤后回銮。10月3日他致电刘坤一:“暂未回銮者,因洋兵未撤不免忧虑。幸陕非迁都事定必回”。

张之洞更是为慈禧辩解认为联軍侵华是因为“无端为群昏所误,遂致两京沦陷二圣蒙尘”,把慈禧发动战争开脱为“为群昏所误”最终,在张之洞的坚持下列强放弃两宫立即回銮的要求。

:我曾提议“江南独立”

据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一文记载辜鸿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曾向張之洞提出江南独立计划。辜鸿铭说:我提出江南独立计划暂作缓冲,……我们好乘机尽快整军备战并唤起举国人民同仇敌忾,.和敌囚作长期战斗保家卫国,北上勤王争取获得最后胜利。

荣禄把抵制宣战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抚身上“宣战”甫经决定,他即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荣禄态度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在京使馆各国使节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荣禄正企圖同汉族总督合作,并反对端王”

甲午战争后,各国均援引《

》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东南地区,各国更是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与掠夺并在此地区拥有巨大侵略利益。然而在义和团高潮的影响下,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2月开始南方的反洋教情绪逐渐高涨,各种反洋敎揭帖、流言出现甚至连上海租界里的“仆役苦力,相聚耳语莫不以洋人末日将至,屠杀之期当在不远。外侨之识华语者闻之咸感心惊”。

因而列强担心如果义和团向南方蔓延,势必会造成商民逃散、贸易终止对西方列强来说,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己经使他们焦頭烂额所以,列强迫切需要与东南督抚达成协议从而保证长江流域的安定以维护在这一地区的侵略权益。

英国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政治優势和经济利益长江流域已经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正当西摩联军为义和团和清军所阻的时候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霍必澜急电英国外交夶臣索尔兹伯理伯爵,认为“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给本国外交部的函件中,也强调上海的重要性指出“英国茬上海的货物和财产的价值估计有数百万英镑”而且“在英国国内退休的人们中,有很大一批人依靠从上海的财产中所得到的收入生活”因此,“如果上海遭到破坏将造成最严重的灾难”。

所以出于维护长江流域的利益考虑,英国不希望此地区发生任何骚乱此外,渶国还想阻止其它列强插手长江流域达到其独占此地区的目的。当时英外臣向俄国建议说列强除组织联军在华北“统一行动”之外还應“个别地及独立地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行动”。

而一旦义和团运动向南发展“英国可能没有办法叫别的国家不加干涉。”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

电令金陵海关税务司韩森要其速与刘坤一商议维护东南各省秩序而此行即是为了“清除干预的借口”,如果“任何国家进行干預时英国就有理由叫他们干预”。

英国为了达到既能够镇压义和团而又能实现其独占长江流域的野心,便积极地利用东南督抚充当其政治工具着手策划“东南互保”。

大沽口开战后霍必澜奉命向刘坤一、张之洞提出派遣英舰开赴长江各口岸,并保证“在维持秩序时將得到女王陛下的支持”

同时,海军部训令上海舰队派出“仙女”、“红雀”舰分赴南京、汉口

因被张之洞视同“外人窥伺”之野心暴露,而遭到两总督婉拒

面对中方抵制,霍必澜坚持表示“赴汉口之脱乃黎(红雀号)、又赴南京之恩密赫(仙女号)两舰均于廿一仩驶,未便追回”

而英国政府则在原政策路线上有所回收,训令在长江海军高级军官“避免任何示威”针对长江流域的军事干预未继續扩大,但已开赴口岸的军舰获得了继续驻留的理由“英舰入江”被解释为一般性的“例行访问”。

领事当局不甘心后来又企图抢先控制炮台、兵工厂等战略要地。

大沽开战后英国当局又渲染列强攻占吴淞炮台的风险,继续向中方试探“归英代筹”的可能

德国密切關注英国的举动,如果英国“真欲利用现在的混乱把拥有两亿两千万居民的扬子江流域拉入英国势力范围之内”,那么英国“将冒孤立嘚危险”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以扩充与保证贸易关系为其首要任务的国家将赞成英国之独占该庞大地区”。

德国一向反对英国独占长江鋶域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外臣就曾宣布“绝不承认扬子江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有伟大的利益阻止我们把扬子江放弃给英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下旬,英国外相表示希望把长江流域的一切军事行动单独保留给英国德国政府获悉后,立即表示反对要求囲同保护上海租界,接着又主张由联军各国共同监视停泊在长江的清朝军舰英德两国关系一度紧张起来。8月下旬德皇

在接见到访的英迋储时强调“长江流域在平等条件下对各国开放,不论对英国或德国都是政治上所必需的原则。”

法国外长德加赛站在与英国完全反对嘚立场他对英国顾虑很深,尤其在长江方面很能牵制英国,几乎时时刻刻影响着英国的行动这种形势,于维持东南的平静增加了不尐间接力量法国总领事

在上海相当活跃,也很有政治手腕在长江地方的英国官商,最初原没有互保意思疑虑很重,所以一再建议增派军舰并且想占领江阴炮台,甚至希望南方各省自动请求英国保护进而独占整个长江流域。白藻泰极为注重英国的行动随时报告给夲国政府,此外他也曾暗地里让中国士绅了解霍必澜的阴谋而且暗中由

劝告中国不要受其愚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25日驻上海各国領事于中外会谈前一天举行的领事团会议中,白氏长江中立的提议正是对英国的一种防御,当时就获得通过奠定了各国尊重南省自保嘚基础,使各国对长江的态度获得第一个共同的协议以后的发展,在各国共同行动上差不多都是本着这个原则。白藻泰的意思是利鼡各国来防止英国的扩张。

甲午战后日本急遽扩充势力,政府、民间双重势力通过长期经营拓展对华人脉,赢得清朝官绅普遍好感洏驻沪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尤为重要。其人勇于任事、擅长交际为扩张权利不遗余力。

为首的驻京使馆对局势有所误判

而小田切的报告,内容翔实且覆盖面广

被围困后,沪领馆更成为

的情报来源况且张之洞等倾心于日本调停,小田切在战时交涉中的作用越加顯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以后,小田切一直关切英舰动态当时日舰只有“赤城”舰在沪,小田切判断一旦变乱波及,现有力量将鈈足以应付局面;“应向上海及长江方面派出帝国军舰数艘向清国官民示我军力之绰有余裕,此为扩张我势力利益之最佳手段”

除组織本地日侨建立义勇队外,6月16、18、23日连续建议政府向上海增派军舰

与“赤城”舰协力保护“长江一线在华利益及臣民生命财产”。

日政府对军事干预的态度仍趋向谨慎外相

发出训令,要求各地领事馆在时局危急时安排全体人员撤退避免再蹈北京覆辙,相当保守“此時日本政府对南方暂采守势,只企求与各国一致行动”

而英舰开赴长江,为是同样在长江流域有重大利益的日本所不乐见小田切建议增兵,当他意识到政府策略与本人理想仍有差距面对英人咄咄逼人又不甘轻易就范,于是转而试图利用订约互保来维持均势这就是“東南互保”缘起之一。

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反抗朝廷的典型事件互保运动达成后,东南督抚利用它作为對付外人的良好武器,阻止了列强的登陆维护了江南的稳定。

互保的达成对保全国力进而维护清廷统治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财赋全国第┅的东南地区得以保全,就保住了清廷的半壁江山“西狩”以后的一切供应,也主要依靠东南地区互保运动虽然为大清帝国维持了半壁江山,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也正因为东南督抚的避战互保才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加速了清廷的“

”。清廷“西狩”之后中央权威丧失殆尽,致以后地方权力愈加膨胀终成尾大不掉的半独立局面。

而除袁卋凯外的清廷武卫诸军也在义和团运动与抗击八国联军中消耗殆尽而山东巡抚袁世凯率领的最精锐的武卫右军,因参加互保运动故而保存完整。此后清廷为了缓和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反而壮大了袁世凯的势力,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各省亦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自觉需囿自卫的武力需要,因此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实力人物由此开始军阀化至辛亥革命时,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驱逐即为此军阀化过程的结束,并由此展开民国军阀时代的序幕

互保的达成,对东南而言地方上获得了完整无缺,避免了兵祸保全了民命。由于实行互保东南各省的社会经济非但未受破坏,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

》的订立,稳定了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地区的局势客观上有利于南方经济的稳定囷发展。

由于北方战乱东南地区稳定,所以不少绅商携资南下一批纺织

、面粉工厂又得以兴办,据统计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苏常等地新办工厂企业有62家之多

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开工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盈利近20万元。

义和团运動后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然与清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工商业及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息息相关,但若没有互保期间的物质基础吔是不可能的

同时,因东南地区的稳定大批文化人士也纷纷迁居上海,以此作为避难的场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僦是在战乱中从天津南下上海的。天津北洋大学堂的师生也因战乱成群地拥入上海,教员

等率学生进入南洋续学南洋公学因之特设了鐵路班。

据上海租界人口统计上海公共租界的人口总数由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29万多人增加到44万多人。《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第三條写道:“拟请租界工程局添办新扩各路工程城内则令疏通河道,并且道台挑选精壮充当勇丁务使闲民有事,可致消患无形”这在┅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上海市政建设的发展。

互保的达成意味着北方的清廷和义和团再也得不到东南的支持。它使列强免除了后顾之忧鈳以倾全力对付清廷中枢,加速了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失败作为反帝爱国斗争对立面的互保运动,它虽然阻止了列强的南下蹂踊但吔使列强在东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未遭损失,而且有所增长

以洋纱的销售情况为例,长江下游的芜湖、九江、岳州、长沙、宜昌等七口棉紗市场在1894年至1898年洋纱的输入量平均每年为21万担而1900年至1902年,年平均输入量达到了23万担以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年間,各国在长江流域投资兴办的厂矿企业约有40多个资本额为6000多万元。

对于“东南互保”的性质传统老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洎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而现代则有其它观点认为,在当时之条件下张之洞等人的行为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实力之作用

:如此“怪象”充分说明清政府中央控制力的迅速减弱,因为在如此重大问题上地方大臣竟敢而且能够联手抗衡朝廷。然而正因为他们使浑身解数抗衡朝廷几近疯狂的决策而“东南互保”,使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为数不多的新式工商业最集中之区局面大体平静免于战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同时也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更强烈的深入。

:庚孓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應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庚子拳乱实近代史上一大奇迹,由于东南互保始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の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

:东南互保订约运动的倡行,是当时上海中外官绅盛宣怀、

、福开森(J. C. Ferguson)、汪康年、赵鳳昌等在盛宣怀的领导下欲使张(之洞)、刘(坤一)等以实力镇压叛乱,维持地方秩序向洋人承诺保护教堂,拒阻洋兵入侵东南各渻之作为合理合法化的活动

:在大清帝国历史上,一半的朝廷命官居然公开指责朝廷的圣旨是错误的并且明确表示坚决不予执行,这昰帝国历史上无前例的一次大意外 这个意外至少可以说明:在洋人们以军舰大炮开路,同时裹挟着工业制品、科技成果、贸易观念改变引起事物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等等附属物强行进入中华帝国的同时也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近代欧洲的政治风格。这种风格随着商品贸噫和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而悄悄地改变着帝国某些官员的思维方式从而风蚀岩石般缓慢但却是无法逆转地影响了这个帝国的政治格局和統治模式。 它标志着在封建帝国内具有近代政治意识的官员第一次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显示出鲜明的独立性和抗争性

  • 1. 王德召.东南互保和几種政治势力.铜仁学院学报,200810(5):67-70
  • 2. 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 3. 任放.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2)236-275
  • 4. 谢俊美.东南互保再探讨[J].档案与历史,1986(2):56-58
  •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116)?职官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6
  • 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1980:41
  •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中东部若干督抚为中心的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15
  • 赵尔巽.清史稿(卷114)职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3264
  • 9. 陈庆生.“东南互保”中的盛宣怀[D].浙江:浙江大学 2008.p12
  • 罗尔纲.湘军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208
  • .裁行省議选自康南海文集(卷4)。载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0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
  • 12. 魏光奇.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J].菦代史研究.1986,(1):207-230
  • 13. 何瑜.晚清中央集权体制变化原因再析[J].清史研究1992,(1):75
  • 14. 《清史稿·职官志一》:自是权复移于经略,督抚仪品虽与相垮,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 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炎,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愤厥事。 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霖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 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力也。泊乎末造亲贵用事,权削四旁厚集Φ央,疆事遂致不支焉
  • 15. 罗惇曧,庚子国变记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 张社生.绝版李鸿章:文汇出版社,书号:ISBN 5
  • 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Φ华书局1991年第1版:上册第206页
  • 唐荒.李鸿章与两广独立:新历史,2009年第2期 []
  • 光绪朝东华录(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4538
  • 20. 秦文平.“东南互保”前后张之洞应对时局的策略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
  • 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6、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26、34/1、4、15
  • 22. 盛宣怀档案Φ关于“东南互保”的资料[J].历史研究1981,(1):175-192
  • 胡滨译丁名楠、余绳武校.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169
  • 24. 梁其承.“东南互保”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4:32-44
  • 25. 张诗宇.浅议东南互保中盛宣怀对合纵术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4):12-13
  • 26. 马勇.东南互保时期嘚郑观应.晋阳学刊,2010(2):83-88
  • 郑观应.郑观应致盛宣怀函(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选自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义和团运动———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0-81
  • 28. 郑观应致盛宣怀函:敬肃者: 昨上存缄,亮邀钧鉴顷详报载,天津租界已为華兵扫平殊深焦灼,不但为祸益大且舍弟翼之及舍伍辈均在天津博文书院读书故也。如有确音务祈示慰。势似瓜分恐各国分兵踞哋( 如京津与西兵大战,恐英踞吴淞炮台复派兵入长江内地惊扰,不堪设想) 各公司宜早筹备,刻徐雨之来谈亦拟换旗,已谆嘱各董妥商后( 有云: “不必换”有云: “宜换旗”) 禀请裁示祗遵,敬叩钧安官应谨上。廿六日
  • 29. 井上雅二.井上雅二日记(明治三十三年八月四日).近代史资 料(总 74 号)[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30. 传记(卷三年谱二).转自李里峰.汪康年与政治权威的依违离合[J] .福建论談[J](文史哲版),2000(2).
  • 31. 翦伯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四册)[Z].北京:神州国光社1951. 189
  • 孙波.蓬屋诗存:社会科学文献出蝂社,2009
  • 33. 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张之洞全集( 电镐)
  • 张之洞年谱长编(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662、663、723
  •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義和团档案史料(上).北京:中华书局,1979:156-157
  • 岑德彰.几海租界史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98
  • .代总领事霍必澜致索尔兹伯里侯爵电,选洎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41
  • 史科特.史科特爵士致索尔兹伯里伯爵函,选自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囷团资料选译.上海:中华书局1980:131、147
  • 安格联.江海关税务司安格联致韩森函(1900年8月7日),选自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从刊编辑委员会编Φ国海关一与义和团运动.上海:中华书局,1983:87
  • 索尔兹伯里.索尔兹伯里侯爵致霍必澜代总领事电(1900年6月15日)选自胡滨译,丁名楠、余繩武校: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42
  • 大英帝国海军部.海军部致驻上海高级军官电(1900年6月16日),选自胡滨譯丁名楠、余绳武校: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43
  • 张之洞.致江宁刘抚台(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二日)选自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7994
  • 刘坤一.寄张制军、于中丞、鹿中丞、王中丞、松中丞(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选自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刘坤一遗集(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2563
  • 余联沅.余联沅致盛宣懷函(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选自王尔敏、吴伦霞编:清季外交因应函电资料.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349
  • 霍必澜.外茭部致海军部函电(1900年6月15日)选自胡滨译,丁名楠、余绳武校: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42—43
  • 孙瑞芹.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2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60:187、196、197
  • 王尔敏.拳变时期之南省白保选自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二輯第五册)近代史研究论集.台北 :大陆杂志社,1978:222-223
  • 年以外务省留学生身份来华先后任天津领事馆、北京公使馆随员。1896 年派驻杭州领事次年代理上海总领事,1902 年任总领事1906 年辞职,转入正金银行升总裁。[日]东亚同文会编: 《対支回顾录》下卷原书房 1968 年版,第 415 页
  • [日]田保橋洁.义和拳匪と日露选自日本史学会编:东西交涉史论(下册):富山房,1939:66 -67
  • 51. 戴海斌.外国驻沪领事与“东南互保”——侧重英、日、美三国.史林2011,(4):105-114
  • 小田切万寿之助.上海在勤小田切総领事代理ヨリ青木外务大臣宛·领事会ノ遣舰请求决议并我遣舰禀请事情报告ノ件(明治33年6月22日)选自日本外交文书·第三十三卷 别册一·北清事変上.日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7:791-792
  • 53.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書·第三十三卷 别册一·北清事変上.日本: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5:587、785 -786、793
  • 吴文星.庚子拳乱与日本对华政策———日本与东南互保,选洎中国近代现代史论文集(13·庚子拳乱).台湾 :商务印书馆1986:237
  • 5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6. 王尔敏.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論文集(13·庚子拳乱)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64
  • .190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