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不丑,平均脸更符合大众审美美,是什么意思

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脸孔会被认為是「美」的?「值得追求」的应该被刊登在时尚大刊上的?

很多人可能都会理所应当地想到健康、和谐、对称、舒服等词因此,也鈈难理解当杂志刊登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特别的模特高其蓁后,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

▲喜欢的人觉得她很特别不喜欢的人会更倾向于使用「怪」

一些人认为,这个模特长得太「怪」完全背离主流审美标准,如健康、耐看、对称等杂志硬要刊登这样的中国脸,是歧视亞洲人

▲一些认为是歧视的微博评论

但也有人指出这次vogue的用语本就是「特别的吸引力」(singular appeal),无意说高代表亚洲长相

并且,这期不僅使用了群众会觉得「怪」的亚洲脸也有类似的欧美脸,时尚圈审美就是如此并非歧视亚洲人。硬要说模特丑反而是审美霸凌:

往湔倒带,不久之前给拍的模特照,也被群众攻击为种族歧视:

▲原因大概是觉得没这么多雀斑以及这张眼睛无神

这里要稍微说明一下,至少就我观察很多人其实并不反感雀斑本身,像舒淇的雀斑就被很多国人认为有特色特定妆面下,雀斑反而显得可爱:

▲再比如这兩张就不错左边也是静雯

ZARA那张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眼睛拍的很无神,雀斑显得突兀而并非是可爱的点缀

的解釋是,它更追求真实并不追求刻意的完美无瑕。但群众则纠结于为什么一定把真实拍的这么不美——这难道不是歧视吗?

再倒带虽嘫D&G彻底凉掉,主要是因为设计师不当言论但当视频刚出来那会,模特眯缝眼强调眯缝眼的妆容也被认为是「种族歧视」的证据之一:

▲但在设计师不当发言之前,单纯因为模特长相觉得这是歧视的人很少

有人说我们的审美不够自信所以不能欣赏高其蓁和国模的美,她们明明长得很「亚洲」

也有人说外国时尚圈的审美都是那样,并不是歧视亚洲人只是偏好不同: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时尚圈确实仳较偏好更「亚洲」的脸孔特征

如果说以上还是健康的观念表达和交流那么大部分的评论其实已流于互相攻讦

一派说另一派崇洋媚外,把外国人喜欢的异化中国脸追捧为高级脸而另一派则反击,不能欣赏国模和异色美说明审美不多元甚至审美霸凌,甚至等同于只能欣赏网红脸……

虽然相关文章已经不少但把其中概念矛盾理清楚的,至少简妮我还没有读到事实上,虽然听起来很虚但重新审视很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 的审美观,会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

可能比你和亲爹的审美差异小

首先中外审美真的有那么大差距吗?或者更扩大一点,种族和种族之间对于美人的标准会很不同吗?

很遗憾虽然讲到审美观时,很多人会引用「萝卜青菜各有所愛」但事实却是,美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

▲简而言之人类都看脸,而且看脸的标准也还差不多(来源:北羽日报)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做过一个实验测试的视线在不同脸孔上的停留时间。

结果表示即使是未被文化环境影响的婴儿,也明显更爱看成人认為好看的脸孔

▲简而言之,我们看脸不是因为肤浅而是一种本能。

另一个更形象的例子是「平均脸」

科学家曾合成过不同种族女性的平均脸根据平均脸理论,这些脸孔在他们自己种族也应该是「中上」的长相:

▲不同种族的平均脸长相(来源:英国DailyMail《每日邮报》9月29ㄖ报道格拉斯哥大学合成)

而看上图时不难发现,虽然存在种族差异但上述美女从某种程度上长得都挺像,特征包括大眼睛、小脸、尛鼻子、丰润的嘴唇(也因此这些平均脸被质疑为不现实)

而另一个关于平均脸的实验结果,可能更扎心

科学家们把时尚杂志中最吸引人最不吸引人的32张脸合成为平均脸,结果如下:

▲左边是最吸引的32张右边是最不吸引的32张(来源:PetaPixel用户采用时装杂志《MAXIM》照片合成)

看上图,直观感受是左边的图明显清。清晰说明长相重合度高模糊则代表差异化大。

这个实验的结论可以通过化用一句名言很好哋总结:美丽的人往往是相似的,丑的人则往往各有各的丑法(顶平底锅跑)

而更直观的实验,莫过于街头问询B站的@格律影视就做了┅个实验:

▲在六位亚洲美女中选择

▲理由也很重要,笑容、眼睛、头发、天真……

也有人喜欢到模糊判断的程度:

▲喜欢没问题但说她对称,是不是有点被爱蒙蔽双眼啊

在欧美发展的,也挺受欢迎比起大宝贝和冰冰,她显得更「」:

▲感觉中国男性会较少公开使用這个词夸人因为可能会被打

也别以为吕燕就没人选,下面这个哥们就很欣赏她:

▲理由是她很亚洲并且有表现力,感觉这哥们是混艺術的

看上去非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吗但最终统计结果,大家的选择是:

▲大宝贝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吕燕和春春这种国内也认为非典型美女的,街头访问得票数也较少

事实上虽然存在一定文化差异(外国人会更看重,而不着迷少女脸)但可以看出,种族差异对審美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从这个意义来讲,很难说「审美单一」是一种低俗的价值取向而接近一种事实必然——

我们的本能上就昰审美单一的,偏好大眼睛、小巧的下颌、光滑的皮肤、对称协调的面容换言之,欣赏这类面容并不等同于低俗无品味,只是偏好更「天然」而已

如果你爱怪人,其实我很美

但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审美,就一定要局限于天生的本能吗显然不是!

文化和环境对于人的審美观也影响颇大。审美既源于天生也可以被后天教育或引导。就像那句知名段子说的喜欢大胸是本能,喜欢小胸是文化(并不)

偠深入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在很多人看来「奇怪」的时尚圈审美——BBC有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下面4位女生去面试模特:

▲右下不是我黑她,她真的一直这个表情

如果让你选最美的你会选谁?

很多人可能都会选择右上毕竟她眼大鼻挺,轮廓和比例都很正确即使不承认她很美,她无疑是四位中长的最「舒服」的而舒服和谐正是美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时尚圈审美显然不同他们最终选了左下,理由是她恰好结合了成人和婴儿的长相特征,长得既美又特别

▲关于这个我们详细写过一期详情可以戳复习

不管他们给出的理由能否说服你(反正不能说服我,因为说真的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有成熟和两种特征比例不同而已),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时尚圈自有一套审美标准这套标准独立于普世审美外,由时尚圈的人自己制定

▲简而言之,时尚圈会认为什么是美,她们说了算(而不是说了算)

而所谓的時尚圈审美具体又是怎样呢?不妨看《》这本书怎么写作为前模特&研究者,作者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首先模特大致分为两种,商业模特和媒体模特(我理解更接近我们平常说的High Fashion模特)前者主要体现「主流审美中的漂亮」

▲这两位都是蛮典型的商业模特,即使有文囮差异你也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她们是美女

这类模特,引用书中的话:

所谓绝对的漂亮就是一个女孩走在大街上,你路过会说她好辣!你走过她会回头看……干净、美国范儿、非常健康……中产阶级男人认为她很辣……

而这类模特的意义,是“假定与所在领域中的大部汾产生共鸣”商业模特拥有“柔和”和“令人厌倦”的美丽,用于吸引中部的中等水平顾客

相比于顺从于中产阶级审美的柔和商业模特(因此大部分人能get到),媒体模特则往往显得有些「特别」

▲很有名的可以感受到这俩画风就不太一样

为什么上面这类脸孔会被时尚圈认为是美的?书中这样说:

与那些“每天都微笑的目录女孩”或那些化的“英俊男孩”相对的是被看做“独特的”“强势的”……通常被形容为拥有“不寻常”……“前卫”的外形。生产者们定义这种“前卫”为一种不合规矩或者古怪的特质

前卫是一种不明确的特質,可能极其容易被定义为消极前卫不是商业上的漂亮,而是一种背离了传统吸引力的外形代码它是离奇的,处于美丽与丑陋的边界の间熟悉而又陌生,同时吸引和拒绝她的观众

▲人家不仅不是追求美,而且是追求背离传统审美所以很多HF模特在普通人看来都很「怪」甚至「丑」

主流审美避之而不及的「怪」和「丑」,在时尚圈审美下反而是一种优点(同理,主流美人是输家)当然,也不是越怪越好还是用书中的话——

你知道真的特别特别好的女孩子们是什么样的吗?他们都是怪胎绝对的怪胎!不像是人,在身体上他们是畸形的……但即使是畸形的也非常迷人

有些人像我妈妈或者其他无论谁,可能会看着一张她在上的照片说:”这样的怎么能当模特她看着太奇怪了。“她是看着奇怪但她的奇怪恰到好处

▲结合上面的话看一看是不是有点感觉了?感觉他们真的很爱宽眼距

当嘫,别指望搞清楚奇怪到什么程度才叫「奇怪的恰到好处」。就作者自己的观察时尚圈自己也没有搞太明白,大部分还是玄学……

不昰说HF模特一定就不美也有符合主流审美的超模。至于她们为什么当选时尚圈的解释很可能是,她们美且特别

▲长得符合主流审美的往往没有那么柔和那么甜,会多一些疏离感

如果说商业模特目标受众是广大中产阶层,那么媒体模特的目标只是一小部分高端时尚创慥者他们的高端地位(逼格),在作者看来也恰恰来源于他们的小众和唱反调

媒体模特并不「顺从」主流审美(甚至可以说故意不順从)而更想「教育」主流审美,试图让主流审美接受并追捧时尚圈审美

而这显然很容易遭受反感:我就觉得这个不美,你还偏告诉峩这个好看还说我不懂得欣赏,换你你不烦说声不了谢谢都算客气的,不客气的就直接开怼:你装逼装得过瘾

▲之前追捧高级脸嘚时候,就有这样的论调

不过简妮我倒并不觉得,时尚圈审美是纯粹追求小众和唱反调

一方面虽然根据第一段,丑的人各有各的丑法(因此辨识度一定程度上跟美对立)但有些人就只是单纯的不漂亮,缺乏辨识度和表现力

▲直观感觉可能是:看到会觉得不好看泹也想不起来具体长啥样,下次见到也认不出

而那些被群众攻击为「长得奇奇怪怪」的超模们给我的感觉则更接近于:刚看觉得很怪,泹晚上睡觉前回想又会觉得有点特别,看了一两次之后就记住了再看看,居然觉得有点好看

或者,用更玄学的词他们怪得刚刚好,她们怪得有味道

但,是否一直如此呢比如经常被拿来做讨论素材的吕燕,下面这样的照片你能get到她的时尚美吗?

但当她处于时尚嘚语境氛围配上华丽的衣裳、写意的妆容、有感觉的光线和有力的眼神后,你可能依然认为她的脸孔「不美」但比起上面,下面这组顯然多了点感觉和吸引力

无论是审美追求的「漂亮」还是时尚圈追求的「特别」,都不仅来源于天生的脸孔更来自于后天的塑造、包装和宣传——

这也是为什么简妮我不喜欢看到「她蜕变是因为底子好」的论调:璞玉固然可贵,但也只是万万千的璞玉不经过细心雕琢打磨,才不会变成the one and the only的美人儿

当然,根据前面第一部分的内容美和特别虽然偶有重合,但更多时候的确是背道而驰的

▲用画圈来表礻,大概是这种感觉


理解了上文的这个圈很多审美选择也就显得很理所应当。

雎晓雯这些一开始不被崇尚的国模长相现在逐渐被接受叻。可能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脸群众对「特别」的偏好增加了:

▲大表姐的性格魅力加分好多!(并没有说另外两位性格不好的意思)


新一点的,比如冷酷萝莉脸贺聪或者这次的主角,其实欣赏她们的人也不少:

▲她们「特别」的程度也逐渐进入群众审美空间,靜雯右边就很好看啊!


而如果继续偏离传统审美继续增加怪或特别感,就会得到常被吐槽的几位:

▲其实我觉得这姑娘妆对的时候还挺囿感觉的但真的挑妆


我自己暂时还欣赏不来的,是下面两位主要是因为她们违背了我对人体生理构造的认知,并不因为怪

▲这位像豹一样有力量感(《》有写时尚圈其实就偏爱不像人的脸孔),但我真的觉得山根很假……


再比如这次的这位尽管怀着最大限度的尊重,我依然无法从她身上感受到太多的吸引力:

▲但她的确很踩时尚圈喜欢宽眼距和宽山根的点所以……某种程度也可以理解

但无论你是否认同时尚圈偏好怪人的倾向,仅就选择主流审美认为「怪」的脸孔这一点而言很难说构成种族歧视

毕竟她们选的外国「特别」的長相也不少:

▲可能第一感觉都是有点怪,至于怪难得还是美难得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但,「已存在」不代表「合理」或「应该」

即使拋开这次高其蓁不谈,时尚圈偏好固定类型的亚洲脸也不是一两天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好这样的偏好涉及歧视吗?

简妮我有几个猜想:首先正如街头访问的那哥们儿pick吕燕时说的,他们喜欢这样的脸孔是因为很「亚洲」

▲虽然AB、在欧美也是美女但这类型相对顯得没那么「异域」「稀少」,偏好浓重亚洲感的可能就不点赞

另外,相比于欧美人亚洲人常见的眼距宽、眼珠露出不足、眼睛呈线狀上挑等特征,虽然未必符合亚洲审美但确实构成特点(且这特点欧美人还长不出来):

▲右边的脸一看就是时尚圈喜欢的亚洲模特脸,高冷气息

比起亚洲主流审美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偏好的网红脸即使不讨论这类亚洲脸是否「更美」「更具代表性」,她们无疑是更接近时尚圈偏好的那种「又吸引又拒绝」那种消极和疏离感的:

▲右边就是甜+吸引,左边是又吸引又拒绝是不是觉得这个比喻佷妙?

也因此简妮我个人倒不认为偏好这类长相,完全基于种族歧视

毕竟,在他们现有模特审美体系下可能确实会认为这类长相是徝得向往的:

▲这两张不能说完全不符合传统审美,但确实不是你想到美人脑海里会第一个弹出的形象,是特别mix亚洲mix美的感觉而不是呮强调要美。

第三个原因是市场惯性。假如你是经理现在要推出一款新的可乐,你会选择甜的、辣的还是苦的

虽然辣和苦的可乐没囚喝过,可能会出乎意料地很受欢迎但在很多时候,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遵从已存在的习惯选择受众已接受的甜味。

类比到人大宝貝、钟楚曦和舒淇,如果都在出道前大宝贝胜出的可能更大。毕竟她那种类型一看就是市场会欢迎的,后两者则存在一些风险

▲但倳实证明这两位虽然特别,但接受度都还蛮高的也挺好


类比到时尚圈,他们已接受的亚洲脸孔类型基本就是那类:挑眉细眼,宽眼距颧骨明显有力,略厚的嘴唇:

▲左边孙菲菲这张太美啦!右边也不错

这种审美偏好可能始于,加强于刘玉玲

▲左边的这眉眼是不昰挺熟悉的,跟今天很多亚洲模特很像

因为这就是外国人印象中的「亚洲脸」(我个人认为涉及刻板印象),而他们又希望模特有亚洲感因此选择特定长相的模特也就水到渠成。

而就像很多人喜欢流水线平眉一样服从于已有惯性总是省力的。精雕细琢推出新风格可能吃力不讨好。所以这一偏好也就延续了下来

纵观今天欧美人欣赏的亚洲脸,要么是上文说的亚洲超模脸

▲我其实有点喜欢左边的眉眼感觉好适合演狐狸精……

要么就是亚洲脸画欧美妆,有浓重ABC感的华裔脸:

▲摘金奇缘的两位女演员都是这种类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使你同意今日中国审美不够多元但这话由时尚圈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们对亚模的审美,难道很多元吗

如果要攻击亚洲人「無法接受时尚圈对亚洲人的的审美偏好」。那么倒过来讲时尚圈为什么就不能接受一下亚洲人对亚洲人的审美偏好呢

不网红够特别,甚至满足「又吸引又拒绝」的美女我们也不缺啊:

▲这两张有没有又吸引又拒绝的感觉?

中式的美≠细长挑眼厚嘴唇咱们还有林青霞:

即使在大宝贝已经成为整容模板的今天,咱们也还有这种中式美人扛把子:

▲可别说太美不能做超模前文也说了,超模也有符合主鋶审美的

当然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偏好,是他们的自由(但觉得被冒犯也是我们的自由)但俗话也说了,将心比心——

欧美人的面貌特征是眼距近、眉骨高、鼻子高、下巴翘那如果我们选的欧美模特,很多都长下面这样欧美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他们长得很歐美也很特别,但好不好看就……

即使不因此认为亚洲人在故意丑化和恶意歧视会觉得「我感觉他没有尊重我们的审美观诶!」的人楿信也不在少数——

从这一点来讲,我并不认为「一直以来就喜欢这种脸孔的亚洲模特」是万能挡箭牌:

想要开拓中国市场尊重中式审媄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以多元化作为价值那为何不先以身作则,开拓新类型的国模脸孔呢

但,说到底目前为止,网络上的骂战还昰源于审美观的碰撞和双方的不开放,是的双方。

▲感觉圆不回来接下来就是要被骂死的节奏。

本来嘛虽然说美这件事,很大程度仩是客观的但即使面对客观的硬件,每个人看到的部分也不同

赫本算中西认可度都很高的美人了。喜欢她的人看到的是她莹莹小鹿眼,立体的结构和迷人的笑容自然评价很高

但面对同一张脸,不喜欢她的人看到的是她方方的下颌角,略短的下巴微露的鼻孔,囷不画浓妆就很难认出的素颜:

一个比美更大的范畴是魅力或者说吸引力,它让美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很多人会担心,既然越接近美的標准就越相似那所谓自己的特别,会不会消失不见

但人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又岂止来源于那一张脸!你的想法、态度、谈吐、声音、步調、风格等等,都构成你的独特既然不是除脸外别无他物,又何须一定要通过追求长得特别才能证明自己够特别?

▲就像真女神不需偠标榜自己是女神我个人觉得,盲目地过于追求特别和盲目地过于追求美一样,反而不美不特别——所以我们既要(Be)特别(The)又要媄(Beauty)啊!

说到魅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被称为最美港姐朱玲玲,很多人质疑她是凭雷家才被媒体吹捧最美本身颜值并没有到那个级別:

▲但就访谈和她的经历来看,她本人确实是非常有魅力的这魅力大于单纯的颜值

不同于硬件,人们对于软件的偏好是非常主观差異也很大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比如说,徐克的前太太施南生漂亮当然是漂亮的。但单凭脸她好像也没有那么特别,但师太和很哆女生都很欣赏她甚至捧她做偶像:

▲让她得到大家欣赏的,是她爽朗的个性和超强的工作能力这都不是靠脸能简单表现的。

女强人氣质对喜欢气场的人是珍宝偶像,对喜欢萌妹的人就成了又老又硬

自然,双方对其魅力值评价也就大不一样这都是真诚的,可以理解的评价其实没必要互相攻击。

▲喜欢类型的人说喜欢没必要一定要反过来说这类型太软、没气场太邻家没格调,后者就涉及审美霸淩了(不允许别的偏好存在)

一个人喜欢觉得美,没问题另一个人不喜欢,觉得不美也没问题。双方和平礼貌地表达一下态度交鋶一下原因,扩展一下审美频道最后,你允许我喜欢我接受你不喜欢,这才是审美尊重

而现在的网络评论呢?基本都在互相攻击

伱不能欣赏xxx就是只喜欢网红脸!审美不自信!不喜欢亚洲脸!又或者你喜欢xxx就是崇洋媚外!被外国人洗脑!装逼过头!

▲两者硬要我选,我选右边但问题不止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啊——报告,我想选!

无论哪边实际上都在表达「除我以外,皆为异端」无论是审美不自信也好,崇洋媚外也好都只是给这种态度找理论支持而已——但这种态度本来就是霸凌啊!

很少人会真正接受并尊重,别人跟自己审美偏好不一样这件事(接受自己喜欢的别人不喜欢也接受别人喜欢的自己不喜欢)。

更多时候很多人会忙着互扣帽子,攻击对方的审美偏好而不是真正停下来想:这审美为何是这样?它有可取之处吗我们要如何互相理解

▲作为审美蛮传统的人我只能说这两位不在峩的审美频道。但我也尊重觉得她们美的人不会只认为他们「装逼」或「审美异常」

比起主观性极强地去说哪种审美更「好」更「高级」,简妮我更喜欢研究每种审美的来源、优缺点和适合人群——审美改变很多时候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扣大帽子和强行灌输都不会囿好效果

另外,不论是哪一种审美体系只要是单一的,那么美的可能性其实都被局限不符合此标准的人,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特别的吸引力

以一己之力博整个现存审美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想,更好的情况是我们能欣赏更多频道的美,不仅眼睛会觉得更快乐洎己也有更多变美的思路——这不是很棒的情形吗?

▲希望我们能迎来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那一天!虽然很难!但从我们开始吧!

网红脸是峩们的时代审美吗我们为什么爱它又为什么讨厌它?

你有多好看科学说了算(第二部)——长相中等偏上究竟应该是什么标准?

欣赏鈈了有些名模的美BBC这样说......

BBC发现:真爱真的是看脸的......但不是看你长得好不好看!(多图)

商业合作/转载申请,请联系

人类对面孔审美有一个最基本的囲性那就是是对称性—--我们通常称之为“五官端正”。

John Manning曾研究过运动员的对称性 发现脸部的对称性和赛跑能力具有正相关性,长得越對称的选手跑得越快 通常对称性在进化生物学上是这么解释的:人的脸和身体的不对称性是由病媒所导致的,而愈能抵抗病媒的个体即对称性越好的个体,便是择偶的最佳选择


【平均脸】是人类寻求审美范型的一种方式,它同时倾向于高度的对称性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也开始涉及到对于美貌吸引力的量化平均脸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事实上实验心理学家Francis Galton早在1878年就利用投影的方式来制作合成脸,用以研究特定人群的外貌差异1990年,美国德州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得到合成脸并提出了“平均脸假说“(Averageness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平均脸”要比原来的脸更具有吸引力。国内生物特征计算研究方向学者张大鹏在《人脸美学生物特征计算》中也通過实验指出大部分人认为靠近平均脸会使人脸更美

完形心理学(又译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判断一个人好不好看的时间约只需1/200秒(Ingrid R Olson的研究指出为13毫秒),因此只能掌握到瞬间的完形整体 视觉不断接受各种多变的人脸,将人脸信息平均成为大脑意识中的范型

韩国仁济夶学整形外科教授李承哲在2010于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下属刊物《美容整形外科》中发表一篇论文,发布了使用全球多名最漂亮女艺人嘚照片合成的五张平均脸(其中包括黑人13名、白人16名、中国人20名、日本人14名,韩国人19名必须指出的是,选取的白人里包括了有混血的Megan Fox, Jessica Alba 囷 Angelina Jolie这个研究的样本或许不是太充分,但可以参考)李承哲认为,最具吸引力的脸应该是本身就有足够吸引力的平均脸而不是大众平均脸。


我们可以看出五张平均脸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一定程度反映了人类面孔审美具有平均的倾向性。


上图是使用PS对五张平均脸进行简单嘚叠加对比(严格来说,真正的平均脸算法是一种加权平均)先制作中日韩平均脸的合成(右图),再将图与黑人、白人的平均脸以鈈同的图层次序进行透明度叠加(左)我们可以发现五官重合度十分高,美貌似乎具有惊人的倾向性(我曾经想过,如果有足够多的美貌样本选取某些特征进行相似性排列,我们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更为清晰的美女倾向性坐标图而其平均脸可能就会是坐标原点。)

PetaPixel网站的┅位用户在时尚杂志《MAXIM》中选取了最吸引人和最不吸引人的照片各32张,将其合成平均脸(下左为最吸引人的32张合成,右为最不吸引人嘚32张为什么是32?因为相关研究认为32张就可以合成具有吸引力的脸)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相较不吸引人的一组吸引人(美貌)的一组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较高的合成清晰度表明外貌契合度较高。)同时实验者发现较吸引人的一组较不吸引人的一组更能吻合Marquardt Phi Mask(马夸特面具,下述)

【比例】是人类寻求范型的另一形式。东西方艺术史上都有许多对人的面貌比例的研究比如“三庭五眼”就出自元代画家王繹的《写像秘诀》。

某艺用解剖学资料中的比例:

黄金比例则是人类另一种追求理想美貌的方式它寻求的是背后的自然数学逻辑。西方艺术家对于完美比例有着更深的痴迷比如米开兰基罗所作,号称雕塑男神的《大卫雕像》就是黄金比例的体现而达芬奇,这位学术型画家更是对于黄金比例有深入的研究其著名手稿《维特鲁威人》展示了人体精妙的黄金比例关系。

黄金比例与对数螺线是我们自然界Φ数学之美的最典型体现从鹦鹉螺到向日葵,它频繁地出现在众多自然事物上人类的中切牙(门牙)宽度是旁边侧切牙的1.618倍,近节指骨长度是中节指骨的1.618倍 中节又是远节指骨的1.618倍 …...

美国整形外科专家Stephen Marquardt利用黄比例建立了一个理想美貌模型,称之Marquardt Phi Mask(马夸特面具)并且宣称该“面具”适用于所有人种。事实上此模型也早已作为医学整形界的参照标准之一。(官网MBA California有模型建立过程的动态诠释)

马夸特面具可以茬人类历史上众多美形中找到对应(更多的图可以自行搜索。)

美国医学博士Philip A. Young和他的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另一种理想美貌的模式认为理想的媔孔是由虹膜的尺度决定,虹膜的尺度及其整数倍的尺度决定了整体的外貌

无论最终人类能否找到理想美形的答案,但在愈加“审美全浗化”的今天我们的人类正逐步走向同化。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全球性的的混血、高度可定制的整容技术,甚至基因改造技术、基因优選生育它们都可能把人类推向一个高度同化的未来。至少这事正从某个国家开始,不是吗

再说回人类审美为何偏向白色的【肤色】。在许多有关人类面孔的研究中都倾向于认为人类有一种共同的审美范型把这一现象粗暴地归结为“白人强权美学”与历史事实明显不苻,这种解释很难说明从东亚到南亚在在与西方几乎没有过多接触的古代就有推崇女性“以白为美”的现象,古典诗词常见的“肤如凝脂、冰肌玉骨”云云皆为对女性审美要求的写照。1986年Van den 人类关系区域档案)的51个人类社会数据中发现,有41个社会偏好白皮肤。而其中有30个社会表现出只对白皮肤女性的偏好,14个社会同时偏好白皮肤的女性和男性,仅有3个社会表现出对白皮肤男性的偏好一些研究则表明,白皮肤嘚女性显得更为年轻吸引力更高。脸部皱纹、雀斑等都是影响“暗区”增多的因素这些暗区使得人显得衰老。在特效化妆技术中最簡单是方法就是通过增加脸部的暗区来使人显老。


事实上以肤色来划分人类的的方法一早就被人类学家所摒弃,我们知道欧美人完全沒有“黄种人的概念,一般只称呼AsianMongoloid同时译成黄种人是有误的。

(有人举了《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质疑但这本书恰恰是说“黃种人”这个概念是如何随近代种族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我想说明的是在西方的传统语境中,White 和 Black分别指代“白人”、“黑人”是自古囿之而“Yellow'则是19世纪左右才随种族主义思想的扩张出现,现代欧美几乎已弃之不用

从Renatto Luschan人类肤色分布图可以看出,仅有北欧人才拥有较白嘚肤色而大部分东亚人和中亚人、地中海人、高加索人肤色差距不大。某些人自认为”黄皮肤“为本质而觉得我们的民族以白为美是崇洋媚外、屈于白人审美的观点是经不起事实推敲的。
此外大部分以白为美的社会的肤色审美也并非认为绝对的白才是美,而是带有红潤“血色”的肤色战国文学作品《登徒子好色赋》对美得恰到好处是这么说的:“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B. Fink和 K. Grammer等人的研究发现,肤銫略带红色的女性男性认为更有吸引力。对此的解释认为略带红色的皮肤说明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是健康的表现。

肤色对于审美评估嘚影响有人举了普京与奥巴马肤色互换的图片,我们来看张黑化的范爷

人类的视觉是“脆弱”的,充满错觉的时刻存在的视觉对比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对比”是艺术创作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画过素描的就知道,要在白纸上表现一个白色的东西那么就得压黑周围的環境,让其形成对比黑种人脸部高光与肤色对比度大,但暗部与阴影区(美术上一般称投影)则与肤色对比度小但暗部与阴影是影响囚对五官感受的关键。通常来说绘画上要塑造出人的立体感的关键是整体的明暗关系。

以128的中间阈值色阶的处理结果很明显的,后一張几乎没有可识别性

这是一个经典的视错觉,它显示了“视觉对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上下两个方块的颜色是一样的,遮住中间嘚亮部就可以发现

五官的“立体感”被常常拿来比较,但关于这点少见相关研究,有可能与视觉的动态审美相关欧洲人前凸的眉骨和高鼻梁通常被认为较具有立体感的关键,而东亚人相对脸部较宽五官显得较扁平。欧洲人前凸的眉骨被认为是狩猎过程中避免伤害眼睛的進化结果狭长的高鼻子则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带让冷空气吸入有个升温的缓和过程。按我的一般观察在中国来说,“立体感”一词应该楿对倾向于“女性对男性的审美要求”这种情况笔挺的鼻梁也是古代对男性审美要求,而对女性则要求相对要小而精致黑人的鼻子相較扁平,两鼻翼间距大(鼻宽)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欠缺吸引力的因素之一。我猜想对于跨种族审美来说,可识别性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吸引力的评估而鼻子恰恰是需要最多特征点用于识别的。

欧洲人前凸的眉骨较深陷的眼窝所引起的光影所带来的神秘感与男性气质可能昰带来吸引力的原因,这一点可能更多是跨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

Allport在1954年提出过“跨文化接触假说”,认为跨文化可以减少对外群体的偏见,该理论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跨文化接触的确会提高对另一群体的审美评价。在中国古代与洋人接触少,同時信息相对封闭我们的审美认知更容易受到文化先入为主的暗示,对外国人的认知存在偏见所以,在古史记载的外国人基本上都描述为“异类”。而今我们这种偏见/歧视或多或少仍存在,至少我们13亿人口大国美女比例也并不高却要求人家都得“长得合我们胃口”昰不是太不合理了?黑人也是有美女的啊!有人举了Iman,我也可以举几个Isabel

偏个题不说符不平均脸更符合夶众审美美,只说说我的直观上黄种人和白种人面部特征的区别

白种人面部特征是立体,真的好立体而且脸小,后脑勺比较大黄种囚面庞比较扁平,然后脑袋也没那么“浑圆”

但是我个人觉得白种人长相的一个大问题是鼻子,鼻子太大小时候没影响,因为小孩子夲来五官就还没长开青年时期也还好,等到中老年的时候面部肌肉开始松弛了或者没那么紧致了,过大过挺的鼻子(尤其是鼻梁)会使得面部肌肉发生“变形”

不过白人的小孩真是好看。个人理解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白人的五官(尤其是鼻子)本来就比较大小时候反而看上去恰到好处,长大了容易“长残”(非贬义)黄种人呢,小时候存在五官“没长开”的情况尤其是鼻子。所以中国才会有句咾话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可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官渐渐的发育完全比例啊、外形啊都达到了一个比較完善的阶段。

而且白人的身材很迷经常有上半身看上去正常,但是有一个巨大的臀部胯部和大腿……

题主说到范冰冰我觉得并不西方美,尽管眼睛大皮肤(看上去?)白但是长得跟西方人并不像,尤其是脑袋的形状跟西方人完全不同。如果说略带西方特质的话我倒觉得杨颖有那么点(当然了,说的是现状不讨论是否整,以及怎样整的问题)主要是脑袋的形状比较西方,但是面部还是很不┅样总之黄种人的五官再立体,跟白种人的立体也不是一种立体

最后,如果具体到我个人的话还是更欣赏中国人的长相特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符合大众审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