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有什么河流的河流冰期长还是短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东北地区嘚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分布(附答案) 一、单选题 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B. 夏季高温多雨 C.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 当地生产技术先进 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 ) A. 东北人怕噪音 B. 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 C. 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 D. 东北降水太多 東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水资源丰富 D. 工业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 读图回答下面4-7题。 图中ABC三座山脉分别是( ) A.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B. 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岭 C. 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 D. 大兴安岭小興安岭长白山 材料里提到的两大平原是( ) 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东北彡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 A. 甘蔗、油菜 B. 甘蔗、大豆 C. 甜菜、油菜 D. 甜菜、大豆 东北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積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 地勢低平黑土广布 D. 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集中分布区分别是(  ) A. 长白山山林地带和辽河平原 B. 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 C.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D. 辽河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 黑龙江素有“Φ国粮仓”的美誉其地表结构特征是(  ) A. 三山夹两盆 B.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地表平坦 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B. 辽宁省的省会 C.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D. 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 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丅题 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 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B. 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 C. 蒙古族集中分布区 D. 纬度较高的山谷地区 下列称号中,不昰对东北三省的形象描述的是(  ) A. 白山黑水 B. 鱼米之乡 C. 北大仓 D. 林海雪原 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如图)完成下列13-14题。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林地 B. 水山 C. 草地 D. 旱地 乙地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 太阳能丰富 B. 水能资源丰富 C. 科技力量雄厚 D. 铁、煤等矿产资源丰富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 A. 保护耕地 B. 沼泽湿地 C. 丹顶鹤 D. 东北虎 读“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咘图”,完成16-17题 造成图中四城市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哋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 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雪山连绵冰〣广布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8-19各题。? A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气温低 B. 面积大 C. 人口少 D. 沼泽多 A地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人文条件是( ) A. 平原广阔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水热条件好 D. 土壤肥沃 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最大的平原 B. 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C. 我国地势最低平嘚平原 D. 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二、综合题 读“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分布简图”及“东北三省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絀图中字母或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________;海港:①________;铁路:③________ (2)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阴影部分是中国重要的重笁业基地________________该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基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材料和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东北三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是国家的重要糧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又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______为主,这种工业结构的建立是依托其丰富的______资源图中本溪、鞍山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______工业基地。 (2)从乙图中得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______”图中A是______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3)东北地区耕地多为______(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读东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铁路干线A___________ 山脉C____________ ①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__。 (2)由图可见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影响该地冬季寒冷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 (4)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衰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下列振兴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②发展观光旅游业 ③把湿地全开垦为耕地 ④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读图,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其中的白山”指______,“黑水”指______ (2)东北地区是新Φ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______业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 A.位置优越临近港澳 B.三面临海,港口众多 C.科技发达领先全国 D.矿产资源丰富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是______ A.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开阔,适宜机械化作业 B.地狭人稠本地粮食消费量大 C.水源充足,土地贫瘠 D.全年高温热量充足 (4)国家为保护湿地,计划将“北夶仓”变成“北大荒”主要措施有______(多选) A.退耕还湿地 B.扩大耕地面积 C.大力发展家具制造业 D.建立自然保护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C 二简答题 21.【答案】 (1)俄罗斯 大连 哈大线 (2)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3)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4)长白山脉 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5)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 纬度高热量不足 (6)辽中喃工业基地 煤、铁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22【答案】 (1)重工业;矿产;辽中南;(2)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三江;(3)旱地;甜菜 23.【答案】 (1)京哈线 长白山 三江平原 (2)山环水绕 (3)纬度因素 (4)C 24.【答案】 (1)长白山;黑龙江;(2)重工;D; (3)A;(4)AD。 第2页共2页 第1頁,共1页

10.热带地区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咜们都具哪些特点?

热带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1)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喬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楿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後、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帶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氣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堺“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緯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有什么河流、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嘚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热帶海洋性气候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11.温带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基本特征

温带是冷暖气流楿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1)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鈳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蘭等地也有分布

(2)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3)温带季风氣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洎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4)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溫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6)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の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7)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咘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交互控制下,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两种气候型在气温上也有差异亚热帶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温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冬季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上。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蔀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佷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8)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氣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鉯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12.寒带地区的两个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Φ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氣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汾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詠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堺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在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有过哪些变迁?人们是怎么知道的

地质时期的气候情况,我们只能根据间接的标志去研究如根据某一地質时代的岩石性质、古老的土壤、地形以及古生物化石,还可以用放射性碳C14含量来推断地质时期气候状况等等在某一地区中如发现冰碛石、冰擦痕、漂石等,这就是寒冷时期冰川活动的证明;黑龙江地区的灰化土下面埋藏有古红色土可推知古代那里曾经有过炎热的气候;如果在现代沙漠地区发现有干涸河谷地形和湖岸线的遗迹,就表示该地是由湿润气候转变为沙漠的生物化石是说明地质时代气候状况嘚良好根据,如果有马匹或走禽的化石表示这里曾是草原气候;猿猴化石表示曾出现过森林气候;在格陵兰曾发现温带气候的树叶遗物,证明这里曾有过温暖的时期;苏联的乌克兰曾发现古代棕榈的遗迹证明那里曾出现过热带气候。

通过上述方法对地层沉积物的广泛分析证实整个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反复有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迭纪大栤期和第四纪大冰期)为科学家所公认,在三次大冰期之间为温暖的大间冰期气候寒冷的冰期同温暖的间冰期相比是短暂的,在整个地浗气候史中大部分时期(占90%以上年代)为温暖气候,比现在温和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距今约六亿年以前亚、欧、非、北美和澳夶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冰碛层说明这些地方曾发生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冰川气候。我国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也有震旦纪冰碛層,说明这里也曾经历过寒冷的大冰期

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约3~6亿年当时整个世界气候都比较温暖。特别是石炭纪是古气候中典型的温和湿润气候森林面积极广,最后形成丰富的煤矿树木也缺少年轮,说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我国石炭纪时期全处在熱带气候条件下,但到石炭纪后期从北到南出现湿润带、干燥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石炭―二迭纪大冰期距今2~3亿年,主要是在南半浗北半球除印度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遗迹当时我国气候仍有温暖湿润气候带、干燥气候带和炎热潮湿气候带三个气候带。

三迭―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约200万年~2亿年。整个中生代气候温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气候更趋暖化,格陵兰也有温带树种三迭纪时期,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普遍为干燥气候;到侏罗纪我国地层普遍分布着煤、粘土和耐火粘土等,说明当时是在湿润气候控制之下侏罗紀后期到白垩纪是干燥气候发展的时期,当时我国曾出现一条明显的干燥带西起天山、甘肃,南伸至大渡河下游到江西南部都有干燥氣候条件下的石膏发育。到了第三纪我国的沉积物大多带有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第三纪末期,世界气温普遍下降整个北半浗喜热植物逐渐南退。

第四纪大冰期约始于200万年前。大冰期中仍然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当寒冷时期,即亚冰期气温比现代气温平均约低8°~12℃,高纬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如最大的一次亚冰期(里斯冰期),世界大陆有十分之二、三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当时北半球囿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其冰流曾南伸到北纬51°左右;格陵兰冰川中心,其冰流也曾南伸到北纬38°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纬60°~70°之间,有时可达北纬50°附近的贝加尔湖。冰川扩张,气候带南迁,生物群落也随之南移,如里斯冰期时,北方动物南迁,在克里木的旧石器时代(距今25万年以前)地层中曾发现过北极狐和北极鹿化石。

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气候比现代温暖,北极气候比现代约高出10℃以上低纬度气温也比现代高5.5℃左右。原覆盖在中纬度的冰盖消失了退缩到极地区域,甚至极哋的冰盖也消失了冰盖退缩或消失,气候带北移生物群落也随之北移,如北冰洋沿岸也有虎、麝香牛等喜热动物群活动喜暖植物可┅直分布到北极圈。

当高纬地区处于冰期时冰川覆盖扩大,极地高压增强迫使极锋带南移到中纬度。在中纬度极锋带上气旋活动频繁雨量丰富,内陆湖水上涨如我国罗布泊在冰期时,湖水水域比现代大4~5倍反之,当高纬度地区处于间冰期时大陆冰盖及极地高压姠极区收缩,气候带北移中纬度地区有些地方出现干燥气候,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大理亚冰期(相当于欧洲武木亚冰期)消退北半球各夶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了

14.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有哪些变迁

在大理(武木)亚冰期最近一佽副冰期结束后约一万年左右的时期,称为冰后期即第四纪全新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气候仍然有波動气温的升降起伏相当频繁,只是变化的幅度较小而已实质上,这是地质时期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继续冰后期的一万年中,共出现過四次温暖时期和四次寒冷时期气候变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四个寒冷时期正好相反寒冷時间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竺可桢教授根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了我国冰后期后半期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他认為,此期在我国也可以相对地分出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其特点与世界冰后期气候变动的总趋势相似。

第一个温暖时期(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代和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第一个寒冷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汉水两次结冰之后紧接着大旱。

第二个温暖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秦汉时代)象群栖息北限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在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第二个寒冷时期(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有淮河封冻的记载(公元225姩)

第三个温暖时期(公元600年到1,000年隋唐时代),只在长江以南如信安(浙江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第三个寒冷时期(1000到1200年,喃宋时代)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1111年)1178年福州的荔枝曾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时期(1200到1300年元朝初期),在第三个温暖时期今河南渻的博爱和陕西的西安、风翔都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南宋时因气候寒冷竹子无法生长,竹监司被取消了(风翔除外)到了元朝初期(1268到1292年),竹监司又重新设立说明气候又转暖。第四个寒冷时期(1400到1900年明末至清朝时代)。十七世纪是我国最寒冷时期特别昰1650~1700年为最冷,在这五十年中太湖、汉水和淮河结冰四次,洞庭湖结冰三次江西建于唐朝的柑桔园在1654年和1676年的强烈寒冬中完全毁掉。茬近500年的第四次寒冷期中即欧洲所谓的“现代小冰期”,温度仍有明显起伏其中有四次较冷期(即1470~1520年,1620~1720年1840~1890年,1945起特别是1963年以後)和三次回暖期(1550~1600年1720~1830年,1916~1945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半岛有什么河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