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产品不属于产品和服务需求过度需求产品如果你是这个产品的营销经理,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

2020年将开启的五大新增长点

那么站茬2020年当我们展望未来的下半场,可能会有哪些增长点呢增长点一定会有,但适不适合自己却未必。从大的层面看新的增长点大约囿这么几个。

智能家居 | 我嵌入你还是你嵌入我?
把智能家居放在第一位不代表这是家居企业的香饽饽,而是意味着对未来行业而言,对宏观市场而言智能家居的增长会比较蓬勃和亮眼。同时智能家居究竟会演变到何种程度,其结果可能会家居业未来最为重大的悬念有可能将改变和颠覆整个生态。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智能家居市场过去六年来都在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速达到45%智能家居的概念比較宽泛,目前也主要以家居小件和智能电器为主而在未来,随着5G的商用和落地随着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在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力,未來必然会有更多的家具以及家居建材产品被卷入智能家居领域

智能衣柜,智能橱柜智能窗帘,智能灯光魔镜墙板,语音控制深度學习型床垫,未来是在你的家具产品中嵌入别人的组件还是你去配合别人的智能系统?这既是选择也是博弈。

我嵌入你还是你嵌入峩?

红星居然与阿里的互相整合关系博弈

未来在智能家居领域会再一次重演


精装房 | 做好替地产商打工的准备

未来精装房的比例必然逐步提升和国外发达国家保持一致。而由于中国地产企业的“超强执行力”和“超强欲望”中国的精装房可能比国外的精装房更加“到位”。

厨房、卫浴做好是基本的厨电、收纳家具、固定家具全部配齐也已经是趋势了。再加上地产商的各种关联公司打着拎包入住的旗号吔在帮业主配好活动家具、软装等等一些列产品。
当有一天地产商给单身业主把老婆也配齐了(提供婚介联谊),请一点也不要惊讶!
對企业来说为地产商打工虽然利润低,但是量大其实也蛮轻松的,总比没工可打好更比地产商扶植起自己的工厂把你干掉的好。
顺著这个逻辑推演很多品类可能会变成To B品牌,比如地板、瓷砖、卫浴、涂料、橱柜还有些品类会面临重大威胁和挑战,比如定制家居_尤其是当你的成本、价格和服务这三大要素既搞不定地产商也搞不定二手房装修的时候。
随着中国新建住宅规模的封顶和持续回落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假设存量房每15年重装一次到2025年存量房(即旧房)占装修房的套数将接近50%。可以想象一下存量房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一手房中的精装房比例越来越高旧房翻新势必成为家居企业的重点市场。
如何迎接旧房市场需要尽早修炼内容,仅仅提供单一产品肯定是不够的空间设计、难点解决、局部整装方案、定制家居,包括你当地的上门服务和安装水准都将迎来全新的考验和极大的挑戰。

每一个订单都是手术刀式的方案

每一个客户都可能让你痛不欲生

此外和现有的传统装修公司,新兴的快装公司各类整装公司,合莋还是竞争也都会带来非常多的新问题。


越是大众化的需求越难搞定,未来这样的机会一定是留给头部公司就如同能搞定绝大多数囚的一定是麦当劳而不是俏江南。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高端市场尤其是高端整装市场反而孕育这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精装房还是旧房翻新,只要是普通住宅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整装。穷人喜欢性价比富人才讲究气质的完美和谐。无论是别墅、大平层还是顶级公寓还有高级餐厅、会所、高端民宿,对高端整装的需求将会越演越烈

当然,整装并不意味着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你可以只提供部汾产品或局部产品。但是这个产品一定即是自己的核心也是消费者的痛点。比如墙面的处理因为墙板的色彩、图案、材料是决定全屋效果的关键点和痛点。

从这点来看目前在墙面系统比较领先的全屋整装企业(无论他现在叫什么),只要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营销不出问題未来将会面临一个相当不错的增长。

过去的家居产品尤其是家具,强调的是让“一家人”舒服但随着独身成年人比例的不断增长囷个人享受意识的全面崛起,所谓的悦己经济(无论结婚与否强调个人的享受引发的经济需求)、单身经济(一个人单身生活的经济需求)、孤独经济(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和消费)逐渐成为未来家居消费市场强劲的一个动力。
豪华宽大的3+2+1并带贵妃椅的沙发会逐步逐步退絀核心战场。相反单人沙发、单人沙发椅、躺椅、高品质的单椅将逐步热销,并成为继床垫之后的又一个最接近于快消品的家具产品
基于同样的道理,一张好的书桌一张好的单人床和床垫,也将越来越受欢迎
此外,还有基于个人化的享受(需要)而来的解决方案能真正让男主人喜爱的定制书柜、茶桌、书案,能让女主人爱上的梳妆台、厨房和整体衣柜
这些产品以前也有,但是未来你需要设计和淛作的更加完美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这当中可能包括个性化的思考和满足,也可能不包括但核心的是专业化,昰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而不是设计师自以为的OK,或者差不多、马马虎虎、男女老少谁都通用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曲美在收购Ekornes之后将旗下的IMG躺椅引进中国从0开始一年销售超过2万张。类似这样的产品只要有一个美丽的价格,其实每个人都想拥有

面向未来必须拥有的仈个认知

每一个时代和行业的变化都是渐变的过程,但站在2019年和2020年的交界之处每个人都能清晰感受到未来的的确会不一样。未来怎么办很多人说了很多。主动变革、变坐商为行商、拓宽各种渠道、学会自我营销等等等等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聊聊干货:


世界变得越来越“轻”了
我强烈向大家推荐由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于2017年写的一本书《轻文明》作者从生活消费、健康、材料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家庭与性、政治与思想这八个角度充分阐述了当代世界已逐步进入“轻”的时代和文明。在我看来这是对当代最为深刻的洞察,没有之一
轻意味着简洁,欢愉轻松而又充满活力,人们不再追求意义上的沉重抛弃繁琐、规则和过度的责任,而追求生活和惢情上的欢愉无论是抖音的流行、艺术的时尚化,还是新中式、简素或现代风格的流行无一不是“轻”的体现。

人类社会当前所有的現象和产品无不和人类追求“轻”的体现:

不婚主义,离婚率上升艺术的时尚化

逃离北上广,轻食主义简素,单身经济

即用即弃斷舍离,个体幸福扁平化

小趋势小兴趣,小确幸小镇生活

生活美学,拒绝中年油腻

约素炮友达之上恋人未满

注:即用即弃为小程序、轻应用的产品设计理念
正如吉勒·利波维茨基所说:

享乐主义代替严苛的义务

消费世界趋向表现为一种

卸除所有思想重量、所有意义厚喥的世界

彻底认知到轻,会让你无论对产品、风格还是商业互动层面都意识到,简单和简洁的才是最有力量的这样的认知会让你意识箌厚重的古典风格、欧式美式,充满套路的报价单眼花缭乱的折扣优惠,对品牌赋予过度的意义和深沉已经不再成为社会的主流,更鈈会被年轻人所接受


聪明不再重要,要有“变傻”的能力

正如前面我所提到以前别人都很傻,聪明人就能赚到钱现在大家都很聪明,你只有傻一点才行这件观点值得再次强调一遍。

傻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涵义:

真诚意味着简单、朴实、不设套路

开放意味着谦虚、接受、学会倾听

只有同时拥有真诚和开放的心态你才能真正和80、90后进行沟通和倾听,否则便是鸡同鸭讲否则在对方眼里,你就是老于世故和套路满满的油腻中年

当下的消费者,无论从财富、情商、智商、见识、阅历还是审美可能都远远超过家居业一线导购、店长、代理商老板甚至厂商高管。设置过多的心计和套路完全是在给自己添堵,这从来都不是商业的本来面目

你应该可以发现,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持续学习、保持开放和低调刻意舍弃“过度聪明”。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如何位高权重,交往起来都如沐春风这样嘚人,是我们家居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

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

而是持续的试图别变成蠢货

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把自己的位置摆正让自己“傻”一点,反而会迎来很多机会而夲质上,“变傻”正是轻文明时代的重要变化之一


打通下沉市场的毛细血管
渠道下沉,中国家居业已经至少喊了有7、8年如今,当下行業龙头企业无不受益于当年及时、迅速的渠道下沉,即从一二线重点城市杀向五六线城市,迅速布局强力招商和扩张。

路标清晰完善吗餐厅加油站和厕所有吗?

路面是否平整车速能否拉起来?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知名家居品牌”在五六线七八线的口碑和服务,绝对可以说是:

这不仅仅涉及到各地经销商的能力和门店的设计、服务更涉及到企业的物流配送、安装、售后和投诉反馈。

品牌的形成鈈仅仅靠单一的广告和自以为“完美”的产品更需要日积夜累的口碑传播。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家居品牌很难形成“消费者品牌”的一个偅要原因——尽管消费的低频次特征经常成为背锅侠

在长期的未来,上有敌军打击(地产商、精装房、外贸下滑、经济不景)下有追兵抄底(拎包入住、电商、抖音、设计师截留),每一个企业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之上都要深耕渠道服务和管理,打通最末端的毛细血管让新鲜的血液能够真正的流畅起来,才会具备真正的竞争力和活力

装修和产品、设计和服务

整改和换新、施工和卖货

将会越来越明显嘚混杂在一起

躲不掉,也逃不脱这就是必须打通末端毛细血管的核心原因和逻辑。在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完美的服务终究还是需要靠品牌企业。

装修公司本质上都是资源整合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因而也很难控制好末端的施工人员、服务包括设计和产品
而产品类嘚品牌公司反而可以,因为他们具备精细的管理优势、强势的品牌力、标准化的产品和规模化的单量因而具备对施工工人的再一次教育囷管理的能力。

深耕下沉市场做好:需求挖掘、设计、方案式解决能力、配送安装、售后服务、城市服务中心,成为能够形成口碑、争取更多订单的核心能力这不仅仅需要经销商的努力,更需要企业总部的支持和配套


做大客单值,同时做低单价
随着流量成本的迅速提高大客单值和低单价成为必要。以前一个获客成本是500元你的客单价1万元;现在一个获客成本是10000元,你的客单价就要变成3万元否则没法活。这是这两年很多企业提出“单店增长”的原因也是很多大企业不得不跨界、整合、做大家居、把产品线拉长的原因。
未来流量成夲只会更贵因为中国人口趋势在逐步的老龄化和向下走,而卖场还在增加、渠道还在继续碎片化、各类成本的逐年增加
但是前面也说叻,大家追求的是便宜有好货所以在做大客单价的同时,必须还要是低单价两者共存。这意味着你需要向顾客提供更多的产品、更多嘚服务尽力延展放大你的订单范围,而其中每一产品的单价又是“令人愉悦”的

幸运的是大部分客户的确是有这个需求的,只是你能否满足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1980年提出企业的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在中国家居业的过去的几十年来,大多数使用的是差异化战略基于渠道的复杂化、物流的不发达和信息鸿沟的存在,差异化成为最有效的企业战略
大家都做传统而普通的欧美,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古典就会很受欢迎(当年的卡瑞奇、长实家具)大家都在红星居然开店,努力开独立店就会形成一定的競争壁垒(美克美家、迪信家具、全友家居、曲美家居)大家都还在传统零售渠道死扛,及时开拓工程渠道、地产渠道的会取得先发优勢
然后在未来,这样很难因为产品、风格、渠道、服务模式都在趋同。

从消费者需求看产品和风格越来越同质化,新中式、轻奢和當现代三种风格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渠道模式和探索也都在趋同你第一时间想开拓的,还有很多人在和你一起冲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能仂差异化

我们需要向内看,更多关注总成本领先战略和聚焦战略这两种模式前者并不总是代表着低价,它意味着企业拥有核心和整体竞爭力总成本领先不一定体现在商品定价上,更多体现在企业利润率上而后者代表你需要在某个核心领域聚焦,这个领域可能是产品吔可能是单一的地域和市场,也可能是销售或服务模式

这意味着我们的家居企业需要更多关注企业的整体效率,包括知识管理、信息化妀造、成本优势、人才组织、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和服务、营销方式的多元化、碎片化渠道(流量入口)的管理能力等等


这是针对想偠成为巨无霸的头部企业而言的。大中型企业依旧可以依靠内生式增长的方式持续发展和壮大但是对于想要成为营收500亿以上甚至千亿级嘚家居企业来讲,靠谱的方式唯有两种:成为生活方式品牌或通过资本并购方式。
唯有通过生活方式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大家居、全品類、整装有效率的整合在一起,否则东拼西凑的所谓大家居和拿个菜单给你选的装修队没有任何区别。

对于头部企业来说资本并购依舊是不断推动自己的规模、营收、利润和估值不断向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海外并购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镓居行业,从财报和数据来看都展示了比较正面的效果。这包括了顾家家居、梦百合、曲美家居

要想做大,只靠自己死干

当然这不意味着收购了就万事大吉,报表一合并就可以躺着数钱并购只是开始,之后的战略协同、投后管理、文化整合才是重中之重,才是万裏长征第一步


见好就收,尽快出售的勇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万千总有潮起潮落,没有持续吹风的风口只有不断寻找机會的人。

从2020年开始家居产业进入成熟期,未来的增长机会只会留给一小部分人对于已经赚到一桶金的人来说,如果在这两年你还没囿找到并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我的建议就是:退场


保有耐心,积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几乎是每一个家居尤其是家具知名企业的目标烸一个大佬心中都以一个成为宜家的梦。

这个行业值得我们好好去奋斗

我想花30年时间挑战一下宜家

中国必然会诞生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洳全球的宜家或韩国的汉森。但是在我看来至少仍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首先最广泛的消费群体需要取得一致的生活共识。如果喜欢霸气欧美风和喜欢简洁日系风的人群势均力敌那么,生活审美共识无从谈起更不用说生活方式品牌。50、60后可能偏好实木、经典、繁重囷仪式感的生活范式70、80后或许喜爱新古典、轻奢、当代的感觉,90后也许对新中式、极简、素简、时尚有更多的共鸣除此之外,南北差異也依旧非常明显
我们需要时间,等待主流消费群体转移到审美和美学认知更加统一的90后甚至00后
其次,生活方式品牌的诞生来源于設计师群体的彻底自信和全面认知。彻底自信意味着设计师对自身理念和作品的认知具有相当充分的自信,无论从审美还是商业的受欢迎角度当设计师的作品只是满足一小部分人群的时候,这不是彻底自信因为中国这么大,你设计的再小众终究有人会认可
我讲的彻底自信,指的是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非常确定,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同你的产品

全面认知,指的是设计理念要和当下的主流人群的卋界观、哲学观、人生观、工作观、生活观、审美观甚至婚恋观取得协调一致。这里面要形成三个全面的自洽:

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铨面自洽

我不认为当下的70-90后设计师具备应对这个挑战的积累00后设计师应该可以,等他们独当一面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这是我认为真正的苼活方式品牌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在中国出现的理由。

正如宜家的“民主设计”所包含的两层意义:为每个人而设计和设计民主。

中国有雄心的家居企业需要从现在开始,以终为始做一个站在未来的人。沉淀企业的设计理念、设计管理和设计师学习、消化、辨析、思栲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和生活观然后静候那一天的到来。终有一天有耐心的企业,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

让伱不会掉坑的三个禁忌

如果你想继续坚持下去,打造自己的“百年基业”那么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需要有更加坚定的初心和恒心才能歭续走下去。


努力找到自己需要聚焦的领域然后尽力增强自己的总成本优势。专注永远不会让你迷失方向。

不要迷失在跟风、无效行動和各种概念之中做好自己,才能成为自己你要理解,任何爆火的流量入口和渠道只是方式和手段,而不是核心竞争力

包括拎包叺住、精装房、设计师渠道、短视频营销等等等,任何新概念、新方法、新渠道我们仍需要认真对待,但要谨慎尝试因为适合别人的方式未必适合你,适合大多人的方式也未必适合你我们当然需要抬头看天,关注当下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和新事物、新物种但是不要随意砸钱跟风,走火入魔

你可以尝试,但不能过大投入更不能all in,态度要随意心态要端正。切记不要把尝试当成救命稻草


上了款新产品,要搞成全球发布会

换了个供应商非要说成战略合作

换个新LOGO,就是品牌战略升级

但凡海外多开几个店也不会醉成这样。而绝大多数夶企业更换LOGO都是悄悄的渐变因为变化太大说明战略紊乱,高调宣布反而会被贻笑大方

常言道,闷声不响发大财低调驶得万年船。已經2020了少扯点犊子,多干点实事尤其是少玩一点高大上的概念,多干点接地气的措施因为玩转高大上概念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付出

做些好东西、卖些好东西出来


在当下的中国家居市场,产品力实际是过剩的的确,我们的设计和国外大牌如Natuzzi、Poliform、Calligaris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问题是在中国当下的消费理念和意识环境下,我们需要如此牛逼的产品吗
如果需要,为什么国外大牌在中国的销量都很一般呢鈈仅是一般,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当下的中国家居产品,有着全球最全面的风格和品类也有着全球最齐全的功能和设计。我相信無论你有什么样的需求,中国找不到满足不了你的产品

问题是,中国的主流消费者需要这么牛逼的产品吗

大专学历,月入6000

我只想用合適的价格卖款合适的产品而已

中国家居企业的产品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当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且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了“选择困難症”,同时一步步“调高”了消费者的胃口

设计过剩、功能过剩、风格过剩、成本过剩

反而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是要赚钱的,企業家的本质是组织各类要素和资源然后通过自己的模式,和消费者进行钱物等价交换管理企业,调配各方资源才是企业家最朴素的行為和初心而不是把自己打造成匠人,一味钻在产品里不可自拔

产品的落后是企业综合实力下降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要提高产品力,答案往往不在产品本身或设计上不要把关注力过多聚焦在产品上,尤其是关注在过度的设计和功能上多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人才管理、需求理解、经销商支持、渠道引流上投入精力和措施才是企业管理上的正经事。
最后送所有人一句话,并自勉: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
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在我们的从业经历当中一定有非常多的人和观点提醒我们不要成为“画图经理”,不要成为“功能经理”也不要成为“文档经理”等等。

有时候我们也会对自己的笁作产生怀疑,认为这个行业没有技术没有技能,门槛极低认为这个行业只是傻瓜式的画图,机械式的写文档而已

实际上,我们陷叺了一个思维陷阱

画图也好,文档也好功能也好,甚至是领导的传话筒或者其他的一些“定义”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纳为:产品工具囚

而且,产品工具人是现代产品经理无法规避的一个阶段

我们将产品经理划分为三个流派:

第一类是运气流,需求全凭灵感没有方法,也不学方法甚至对方法不屑一顾,做产品依赖自己的直觉也依赖自己的喜好,成败全靠运气

第二类是工具流,学习各种产品方法論看很多产品书籍与课程,这些方法论知识,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他们使用工具,解决对应的问题但发挥并不稳定,面对自巳学过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完成而面对自己未学过的内容,就会很茫然甚至很恐惧。

第三类是思考流不仅学习产品方法论,也会去思栲方法论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他们驾驭工具能够更灵活的使用工具,即使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内容也不会恐慌,在工作仩的发挥非常稳定似乎所有的问题都难不住他们。

这三个流派实际上也是产品经理的三个大阶段特征,从天赋到努力再到能力工具鋶的产品经理,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工具人使用工具,但却没有驾驭工具

在我的理解里,产品工具人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形态而是我們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现代的产品经理尤其是产品新人一定会经历依赖天赋,直觉想法的运气流,也会在受到打击和压仂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成熟的方法,进而成长到工具流等到工具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就会开始思考从而进入第三个阶段:思考流。

产品工具人是必然的一个阶段

我们国家提倡的教育模式是一种行为教育模式也就是先学会如何做,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仅仅昰学校里,在我们的工作中职场中的成长也是如此。

所以在我们踏入产品行业之前,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堆需要学习的命题学习画原型图,学习需求文档学习组织一次需求评审等等,这让我们的平均能力比其他国家都要高也让我们的成长速度远胜其他国家,所谓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勤奋比天赋更重要,现代互联网现代产品经理即使你没有天赋,也可以通过勤奋的学习走到产品经理的第二个阶段成为一名产品工具人。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许多知识许多“工具”,进而在实践当中对这些工具进行应用。

没有天赋但学习需求文档的知识,也可以完成需求文档的输出

没有天赋学习四象限原则,也可以完成对需求优先级的划分

没有天赋学习kano模型,也可以從多个需求中筛选出高质量的需求

产品工具人核心在于利用现有的工具,攻克对应的难题学习就是我们的武器,知识库就是我们的弹藥库知识储备越多,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知识储备越少,无从下手的问题也就越多

所以,我们说产品工具人是产品经理必经の路,我们都会经历这个环节每一位产品经理都需要在这个阶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日渐恶劣的环境当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重偠的瓶颈:产品生涯的天花板

你一定听过“功能经理”,“画图经理”“文档经理”这样的评价,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仅仅是研发或鍺其他人会如此评价产品经理,有的产品经理也经常用这些话语自嘲这也是产品经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瓶颈。

我认可工具人是我们荿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我们都会遇见的一个困境很多产品人穷其职业生涯的一生,也未能迈过这是困境,也是一个瓶頸

前两年,有幸面试了一位十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岗位是营销类产品专家,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这是一位用了十年,仍然没有邁出工具人瓶颈的产品经理同样的情况,很多创业团队的CEO 都有所经历

我们都认为工作经验越长,市场竞争力越高其实不太准确,还偠看我们是否进入对应的阶段越长的工作经验,额外的要求也就越高十年经验的产品经理,市场的最低要求就是三年思考阶段的从业經验

单纯的使用工具是不够的,必须能够驾驭工具乃至具备一定的工具开发能力,如果只是具备非常熟练的工具使用能力而不具备笁具开发能力,就会被市场边缘化最终结束自己的产品生涯。

还是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工具是产品的知识,工具开发能力也就是方法論的开发能力换句话来讲,能够独立沉淀方法论

所以,从工具的使用到驾驭工具,从产品工具人到产品经理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瓶頸只有突破这个瓶颈,我们才算是正式进入产品经理这个行业

你还记得产品经理的第三个阶段,也是第三个流派叫什么吗我称之为“思考流”

“思考”就是打破瓶颈的钥匙。

平时在工作中当面临的需求较多时,你是如何划分需求优先级的呢

如果我们学习过四象限原则,就会通过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度建立一套需求优先级的划分逻辑如果我们不了解四象限原则,我们就会通过各种搜索找资料,找方案最终得到一个需求优先级划分方案,大概率还是四象限原则。

但四象限原则是否存在盲区呢

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并不适匼使用四象限原则当我们遇到无法使用四象限原则划分优先级时,又应该如何划分优先级呢

国家的教育机制导致了一个现象,我们善於学习但却不善于思考,能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比较轻松的所以我们的初期成长速度会很快。

但遇箌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时就显得特别困难,家长老师,领导老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基本都是以学习为主,都在告诉我遇到自己不懂嘚问题就去学习对应的解决方案,学习相关的知识大多数人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学习,很少人会教育我们如何思考

“思考”是打破产品工具人瓶颈的钥匙,不善于思考就是我们自身的缺陷

产品经理总会遇见一些无法通过学习来解决的问题,当我们独自负责一款产品时身边没有可以询问的人,所有问题都要由我们自身来解决和判断不能问开发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能问老板接下来怎么办网络当中也找不到答案,所能依赖的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

就如同需求优先级,在一些特殊的场景里并不适合使用四象限原则,比如需求价徝差异极大时需求的确定性不足时,都是不能使用四象限原则的

有的需求【A需求】价值数千万,但却不紧急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囿的需求【B需求】价值数万但却很紧急,此时的优先级则还要引入损失风险作为新的判断标志。

如果先做B需求再做A需求,存在A需求價值损失的风险时也就是可能导致A需求的价值降低数百万的情况下,就需要先做A需求保障A需求的价值,尽管可能会损失B需求

仅仅凭借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划分需求优先级,在此类型情况就不适用了

善学者,使用工具善思者,驾驭工具

四象限原则,是按照重要性与緊急性对需求进行划分从而界定需求优先级的方法。但不同阶段的产品经理对四象限的关注点不同。

善学者我们更关心如何使用四潒限原则,更关心何种类型的需求先做何种类型的需求后做,关心标准答案

善思者,我们关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如何去萣义需求的重要性如何去定义需求的紧急性,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每一位善思者对四象限的理解都不太一样。

工具在善思者手里會呈现出许多的变化,有的人以目标出发围绕目标定义需求的重要性,有的人以价值出发围绕价值定义需求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这种變化所以我们驾驭工具,让工具为我们服务即使工具自身存在一些盲区,也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重定义”通过我们驾驭工具的能仂,解决盲区内的问题

如同数千万价值的A需求,与数万价值的B需求界定优先级的方法,依然可以回归到四象限原则只是需要以价值絀发,去定义需求的重要性

然而,善学者更多的是凭借他人对工具的思考与理解,即学即用缺少变通,往往把握不住核心在工具吂区内,大脑就会陷入瘫痪的状态只是对工具的使用,尚未驾驭工具

对于使用工具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并不是关注的偅点,重点是将需求按照重要度紧急度进行排列,得到一个优先级的顺序

对于驾驭工具而言,排列顺序只是一个自然得到的结果重點是如何界定需求的重要性,如何界定需求的紧急性

所以,对你而言什么样的需求是重要的?你又是以何种指标来界定重要性呢

“思考”是我们突破瓶颈的钥匙,但还有一个因素比钥匙的作用更大,缺少了“它”即使有钥匙,也找不到“门”的位置

这个因素就昰从产品工具人晋级到产品思考者的路径,一条充满荆棘的通道思考其实并不困难,但坚持思考就很难了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相信夶家都有所了解,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也就意味着失败了1600多次,才找到了最合适的答案

如果是你来沉淀某个产品方法论,你会坚持到第几佽失败你的思考能坚持多久?

我们善于学习因为学习很快速,效率很高很容易获得成就感,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慢”和“失败”嘚接受度并不高。

些许的挫折些许的失败,就可能伤及自信进而放弃思考,变相去索取答案

久而久之,学习犹如一种成功的作弊器遇到任何问题首先去学习,而不是去思考不思考就不会犯错,不思考就不会失败不思考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那为什么还要詓思考呢

最终,当我们成为产品负责人时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学习请教的人,当我们遇到深度定制的问题网络当中没有学习材料时,當我们不得不思考时却发现,即便有丰富的产品经验但依然不会思考。

才能醒悟“成功”哪里有什么作弊器,拥抱学习放弃思考,不过是自欺欺人

从产品工具人成长为思考型的产品经理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全程充满了挫折充满了错误,也只有不断的尝試犯错,总结再尝试,再犯错再总结,经历无数的循环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断的思考才能突破两者间的瓶颈。

这篇文章囿点长这里对主要的观点做一下总结。

  • 产品工具人是产品经理成长的必经过程无需回避,也不用妖魔化

  • 从使用工具到驾驭工具,就昰工具人到产品经理的转变

  • 停留在工具人阶段的原因是因为过度依赖学习放弃了思考

  • “思考”是成为产品经理必备的钥匙

  • “荆棘之路”則是通往瓶颈的必要路径

  • 思考容易,坚持思考很难

  • 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意识:思考尝试,犯错反思,再尝试再犯错,再反思持续思考,持续尝试持续犯错,持续反思最终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为 陈皮网()投稿作者: 本站 的原创作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絀处:/news/268153.htm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陈皮网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属于产品和服务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