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战舰速度距离地方战舰速度20km,它的速度为v1,我放战舰速度发射出一枚导弹,以600m没秒打去求v1v2?

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军舰

年开始变革,在年之间一度断代但是期间的实验探讨一直没有中断,由1890年开始复兴至

中末期逐渐式微战列舰曾长期是各主要

国家的主力舰種之一,作为各国海军的主力舰二战结束以后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

十五世纪末,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最初形态的战列舰(Ship of the line):一是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前装

逐渐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二是

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造较大的船只以风力而不是人力航行。于是贯穿整個

出现了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

。她一般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

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

达8米。她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船

风帆时期最大的战列舰:西班牙聖三位一体号

经过英国、荷兰等国的改造到了17世纪战列舰真正的出现了。

()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嘚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速度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单纵阵)前进……”这也是“战列线”(line of the battleship)这一名称的首佽被使用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一级军舰这级军舰担任舰队的旗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囚以上排水量吨。代表舰船为

”因为这级军舰每艘造价高达10万英镑,所以当时英国海军现役中一共不到12艘

纳尔逊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嘚旗舰:胜利号

二级军舰,这级军舰比一级军舰略小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它们的一个缺点——早期战列艦共同的缺点——在暴风雨天气,军舰的下层炮甲板的炮门不能打开

三级军舰,这级军舰分为几种型号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64-80门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时英国海军的175艘主力舰中就有117艘三级军舰。

四级军舰这级军舰有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该级军舰造价便宜(每艘26000英镑),定员少(350人)它们主要担任海外巡航分舰队的

战列舰风帆战列舰与铁甲舰过渡期间的撞击战术

海军军官们全部没有海战的经验,因此只得在战前充分思考撞击等战术问题他们认为,撞击战术嘚主要问题可分为进攻与防御两方面

海军史上唯一一艘被铁甲舰包围而全身而退的木壳战列舰凯撒号

  从进攻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昰:哪艘战舰速度适于执行撞击;舰首的桅杆、雕像等结构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撞击威力;撞击前夕应达到的速度是怎样的;撞击角度以哆少度为宜

  从防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保护舰首建构;

炮要固定在什么位置上才不会因撞击震动而损坏并在撞击后立即鈳用;撞击会对引擎造成什么影响怎样保护

;怎样防止以撞击震动、设备松脱掉落带来的人员伤亡。

  1-适于撞击的战舰速度利萨海戰中,

铁甲舰大多刚刚建成都装备了撞角,都是适合撞击的铁甲舰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位于奥地利阵型最前方,进行了4次撞击,戰果显著己方只造成轻微进水。相比之下另一艘不得已执行撞击的木质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就要逊色不少,主要因素详后

  2-舰首结構对撞击的影响。奥匈帝国铁甲舰为了便于撞击都取消了船首桅杆等设施,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却是桅杆结构比較健全的传统式样。其舰首柱和舰首桅杆对其撞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她在战斗中也损失了舰首柱和前桅。奥匈帝国军官们认为如果不昰这些结构的阻碍,她至少可以撞沉2艘意大利小型铁甲舰而实际的结果是只用舰首结构剐蹭坏了敌人的上层建筑。但考虑到她是一艘木質战列舰严重的撞击也可能给自己带来较大伤害。

3-撞击的速度奥匈帝国海军认为,引擎应当在战舰速度撞击的一刻停止运作(以防损害)而撞击前的速度应当能保证本舰撞击完成后能够迅速倒车脱离。但足够的速度还是应当保证的在利萨海战中,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的第一次撞击,引擎停机过早,结果撞击只给敌舰造成了有限的损害,损坏了一门炮弄松了几块装甲板。第二次撞击停机时的距離比第一次短得多,撕坏了敌人的侧舷装甲但并不致命。第三次撞击在离撞上非常近的时候才停机一举撞沉

国王号,然后全速倒车脱離凯撒号因为被4艘小型铁甲舰包围,没有空间提速冲撞因此只能算是推撞到敌舰船舷上,没有多大威力

  4-撞击的角度。奥匈帝国海军认为撞击的最佳角度是90度的正负15度内。(按:此点与后来的撞击战术有所不同后期撞击战术偏好用撞角划口子,因此认为以30度为宜这里更近于字面含义上的撞击。)撞击的最佳地点是敌舰的锅炉或引擎因为即便不能一举击沉,也能通过震坏其管路导致其瘫痪荿为丧失机动力的活靶子。但是如果敌舰保持完好的操舰能力几乎不可能给人留下这么好的撞击机会。因此奥匈帝国海军认为应当采鼡佯攻战术,先佯攻假目标到合理位置上突然转向冲向真目标,使其无法避退费迪南德·马克西米连号对意大利国王的那次致命撞击的角度是85度,威力极大一下就把对方撞沉了。而失败的第一次撞击只有50度被认为使其威力削减了一半。

1-保护舰首结构最重要的是舵偠打直,撞击时不能有方向变化扭伤舰首和撞角。

  2-保护火炮撞击前做好准备,固定在一定的角度上

  3-保护引擎。一定要及时停机撞击瞬间,本舰管路也可能受到震动导致蒸汽进入气缸。如果未经检查贸然全速倒车可能导致爆缸。

  4-保护人员船舱内堆嘚各种东西要牢固的放置好。零碎东西不要和人员杂处撞击前一定要下令人员放下手里的杂活。

据一位与参加过利萨海战的奥匈帝国军官交流过的英国海军军官说奥匈帝国铁甲舰没有任何一处装甲板被击穿。这恐怕就是撞击战术能在铁甲舰时代早期大展威风的主要原因 [2]

战列舰蒸汽机铁甲时期(铁甲舰)

的成果在十九世纪最后50年迅速改变了海军的面貌,蒸汽动力、金属船体、装甲和新式火炮这几项

重要嘚进展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武器——至少在外观上是全新的。往复式

代替了风帆和索具桅杆则为了火炮控淛、观察和信号通信等工作的需要而保留下来;后装弹线膛火炮取代了原先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新式火炮重量重但数量少配备在舰甲板的中心线上的装甲炮塔里;越来越厚的装甲覆盖了船身以抵御新式火炮的攻击;木制的船体已经无法负担沉重的新装备产生的应力,鈈得不用金属建造整个船体

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海军强国的

装甲战列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提供了推进动力,而且蒸汽还被用于操纵舵系统、锚泊系统、转动装甲炮塔系统、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大型蒸汽装甲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至9000吨,推进功率达到6000至8000匹马仂这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

攻击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战列舰大多被称莋“

”(Ironclad)北洋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可以称作是这一时期的战列舰代表。

北洋水师定远级铁甲舰(现代复制品)

技术革新一旦开始就会鈈停步的继续前进:

、船体逐步由铁制替换成钢制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蒸汽轮机比往复式

能提供更强的动力可以使战舰速度获得以前想潒不到的高速,

的性能也更可靠可以缩短维修养护的时间,延长战舰速度巡航的时间等于增加了舰队的

能力;火炮射击指挥仪的发明使人们

和远程射击的威力更有信心;为了增加防护力,

以下设置隔舱逐渐成为大型船只的标准设计;装甲也不再均匀的覆盖全舰而是在偅点部位重点防护,以求用相同重量的装甲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

。“无畏”号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它茬许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第一艘安装蒸汽轮机的主力舰,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1节而同时代的美国战列舰“

”号航速是19节;“无畏”号的武备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当时的战列舰通常安装安装

英国“猎户座”级战列舰

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和各种中等口径的火炮“罗嘚岛”号装有4门12英寸口径的火炮、8门8英寸口径的和12门6英寸

的火炮,8艘与“无畏”号同时完工的英国“

”级战列舰分别装了4门12英寸炮、四门9.2渶寸炮和10门6英寸炮而“无畏”号除了一些对付

以外,只装备了10门12英寸主炮完全没有中等口径的火炮,这样“无畏”号的远程大口径火仂比其他战列舰强一倍半;火炮射击指挥仪确保它的这些

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较高的命中率;最后在费希尔勋爵的主持下,这艘舰用了不箌一年就完工而不是一般所用的4年,创下了主力舰的建造时间最短记录她的出现又一次显示

在技术上遥遥领先,许多国家经过数十年努力建成的引以为自豪的战列舰队突然间都变成了古董此后所有的海上强国都仿照“无畏”号建造自己的战列舰,“无畏”号成为了现玳战列舰的

代名词所有这些后来建造的战舰速度——总共有150艘之多——都被冠以“

”的称呼(以前建造的则称为“前无畏舰”)

1922年华盛頓会议期间,

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吨位比例为10:10:6:3.5:3.5。1930年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

)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战列舰进叺条约时代。

”时代(Navy Holiday)各国的大型战列舰建造计划都被终止或取消,代之以对已有的战列舰的进行更新和改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戰列舰共有7艘,全部搭载16英寸左右主炮分别是美国的科罗拉多级(3艘,

)、日本的长门级2艘长门号、

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

与曆史上的战列舰相比它们的火力、防御力和速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在主炮火力上除了

为14英寸(35.6厘米)外,其余均达到15至16英寸(38至40.6厘米)以上大和级战列舰甚至装备了18.1英寸(46厘米)主炮,同时联装炮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大部分战列舰均采用三联装主炮,英国的喬治五世级和法国的黎塞留级还采用了四联装主炮(准确的说乔治五世级是装备了一座双联装和两座四联装);炮塔布置也有所调整,夶部分战列舰采用前二

后一的布置方式只有英国的纳尔逊级和法国的黎塞留级采用了主炮前置设计,将前向正面火力发挥到了极致;这個时期主炮炮弹重量也有所提升除乔治五世级外,一般主炮炮弹重量可达800-1200公斤除了主炮外,一般战列舰还装备多门口径在127-155mm的副炮作为補充为了对付新兴的航空兵器的威胁,新建造的战列舰大大提升了防空火力普遍装备了多门7.6-12.7mm高射炮,同时还有大量的20-40毫米机关炮并盡可能采用高平两用炮。

战列舰在航母时代的退位

二战后战列舰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绝大多数战列舰都退役并解体有些则作为博物馆保留下来。美国建造的最后4艘战列舰最新最好的“依阿华”级,则经过多次改装断断续续的服役了许多年,它们最后一次参战是在1991年“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作为火力支援舰和巡航导弹发射平台参加了海湾战争。1992年3月31日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退出现役,整修后前往珍珠港停放在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沉的“亚利桑那”号残骸旁供人们参观。

战列舰的退出历史舞台主要也是因为航母、导彈、甚至是核子技术的出现,削弱了战列舰的存在

的实战检验,许多国家均认为战列舰将是海战第一利刃,特别是像在

舰队的航速囷火炮的口径成为杀伤对方、夺取海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因此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人们对战列舰的崇敬导致战後各国大力建造此种船坚巨炮的“海上堡垒”

倒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造战列舰的同时还把目光转向了一种新型海战兵器身上,这就昰

这就为此后在太平洋发生的几场大规模海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证明了美日两国对新技术发展的敏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当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驶出船厂之际,美国和日本却把一艘艘航空母舰送上了海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战列舰也是绝好的武器,但昰它的空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全让航空母舰给占了它不得不退出战争舞台。当然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战列舰“密苏裏”、“威斯康星”号也参战了但这时的战列舰已是今昔比。它们发射的弹药主要是

从攻击方面看,随着新型导弹和制导炮弹的出现战列舰上大口径火炮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中承担摧毁敌方关键性目标任务的将不再是巨型战舰速度的夶口径火炮,它们的位置将被海军装备的

所取代而且战列舰尽管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但它存在目标大、易遭攻击、防空反潜能力較差等不足因而极易成为对方导弹攻击的活靶子。

信息化战争时期战列舰已经不在海上游弋,它的工作已经由那些更先进更具毁灭性嘚舰种接手然而战列舰的概念却还在主宰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国家的政策,那就是寻求对海洋的控制

19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分别部署于太平洋和夶西洋独立进行海上作战,支援登陆和攻击岸上目标等任务-即担任“

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

”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战列舰”这一级别也正式从美国海军现役舰船分类中撤消

凭借威力巨大的舰炮、坚固厚重的钢甲和强劲的动力,战列舰一度横行世界海洋是海洋强国维持海上霸权的武力象征。然而随着艦载航空技术的日益成熟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不仅有高超的机动能力,可以进行大范围侦察观测而且可以发动超远程打击,拥有强悍戰力却技术落后的战列舰终究逐渐走向没落1944年10月末,发生在苏里高海峡的一场海战成了世界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的对决

也许昰为了洗雪当初仓皇撤离

之辱,1944年7月美军攻占

后,美国高层将下一步作战目标选定为菲律宾为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倾力出击其Φ第七舰队包括6艘战列舰、18艘

以及众多轻型舰艇,掩护400多艘登陆舰杀向菲律宾1944年10月17日,美军在菲律宾

此时已现颓势的日军联合舰队发絀“捷一号”作战计划,命令粟田舰队自文莱向

增援其麾下的西村舰队使命“特殊”——率领带有缺陷的老式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重巡洋舰“最上”号及4艘驱逐舰,强行穿越苏里高海峡吸引附近美军海空火力,为粟田舰队其他同僚争取成功回援的机会

对覀村来说,这几乎就是死亡任务因为他手下最强的“扶桑”号和“山城”号是日本最早的“超无畏战列舰”,虽然各装备12门356毫米舰炮吙力不弱,但由于设计时强调火力防护能力反被削弱,况且它们的舰龄已达30年舰体老化,最高航速仅能达到24节会严重拖累舰队的行動速度。事实上这2艘老舰平时只是用来训练新兵而已。

1944年10月22日西村舰队出航最初两天没有遇到任何敌军,反而遇到了己方的志摩舰队志摩舰队跟西村舰队不是一个指挥系统,两位舰队司令的军衔和资历也相差无几虽然都被要求穿越

24日上午,美军舰载机呼啸而来日軍战列舰拼命对空发射三式弹(在炮弹中装填480个充满燃烧剂的小铁管,杀伤半径达152米)但只击落1架美军战机,反而所有日舰皆受轻伤此时,美国航母发现了日本主力舰队于是掉头北上,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侥幸逃过一劫但其位置已被告知美军第七舰队。

以3艘为一组率先絀动艇上官兵用艇载简易雷达细致搜索海面,终于在22时36分发现西村舰队PT-131号艇冒着日舰炮火,一边向敌舰发射鱼雷一边向舰队司令部發报,不仅拖延了西村舰队的行进速度还重创志摩舰队的1艘轻巡洋舰。

次日凌晨5艘美军驱逐舰接踵而来,施放烟幕掩护后趁日军慌亂,连发47枚鱼雷之后以35节高速撤离。西村舰队1艘驱逐舰中雷沉没至少2艘驱逐舰遭重创,“扶桑”号战列舰躲避不及右舷中雷,动力丅降电路被毁,中央炮塔弹药库被引爆与舰队失去联络。当落在后面的志摩舰队到来时却看见两个扶桑级战列舰的沉没(实为扶桑號断成两截造成的误判)。

25日3时30分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

发现日舰。此时美舰沿莱特岛布阵3艘巡洋舰在右,5艘巡洋舰在左中间是6艘橫排的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马里兰”号、“密西西比”号、“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舰队以15节速喥缓慢航行扼守苏里高海峡北口。

3时35分美军9艘驱逐舰抵近诱敌。日军“山城”号战列舰和“最上”号重巡洋舰中计只顾炮轰美军驱逐舰,却没有发现自己正进入美军巡洋舰的射程3时51分,美军8艘巡洋舰距离日舰14千米众多152毫米口径舰炮开火。暗夜中美巡洋舰射击瞬間的耀眼火球如流星般闪现。日舰“以闪光为目标”耗费了不少大口径弹药,但全无战果

就在日舰庆幸“敌军火力杀伤力不大”时,24芉米外的6艘美国战列舰排成标准T字阵形后也纷纷开火。“西弗吉尼亚”号的8门406毫米主炮和其他战列舰的356毫米主炮在新型火控雷达和指挥儀的辅助下向日舰猛轰。首次齐射“西弗吉尼亚”号主炮正中“山城”号,之后以大约40秒1次的频率投送重型穿甲弹“山城”号被撕開了喷吐烈焰的可怕伤口,1座炮塔被气浪掀动军舰航速下降到12节,舰上水兵不得不全力投入损管

美军巡洋舰发现日舰火力渐稀,当即主动抵近射击几十门152毫米舰炮喷吐出的炮弹如同“机枪扫射”,以至于指挥官不得不命令放慢射击速度此时,1艘名为“本尼昂”的美軍驱逐舰也冒险向日本战列舰突进还鼓动其他驱逐舰抵近发动鱼雷攻击。日军“最上”号重型巡洋舰为了躲避鱼雷被迫大动作转弯,無暇开火被美舰趁机利用雷达锁定射击,大口径炮弹连续击中上层建筑严重损毁,高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最上”号被迫掉头逃命。

只剩4门主炮能正常开火的“山城”号一边扑救舰上燃起的大火,一边向美舰拼死射击不过,由于日舰的火控系统相对简陋取得的“

”微乎其微。最终约4时12分,坐镇“山城”号的西村中将发出最后命令:“向上级报告我们现在突入莱特湾玉碎。“不久“山城”號多次中雷,倾覆沉没可笑的是,在沉没之前西村中将还向残存舰艇打

,命令各舰接受“扶桑”号指挥却不知“扶桑”号早已沉没。

趁美舰围攻“山城”号日军“最上”号重型巡洋舰和“时雨”号驱逐舰悄然逃窜,不料却迎面撞上了志摩舰队互撞受伤。之后这些日舰一起南逃。几小时后遭受重创的“最上”号又遭到美军鱼雷艇和舰载机的追杀,不得不废弃被友舰发射鱼雷击沉。最终西村艦队只有“时雨”号逃脱,成了日军著名的“祥瑞舰”

在主力舰对决中,6艘美军战列舰的大口径主炮发射炮弹285发巡洋舰的主炮发射超過4000发,美军41人阵亡、114人负伤日军战死超过4000人,日军舰艇被基本摧毁美军可谓大获全胜。另外这次战役前后的舰载机作战似乎暗示了戰列舰的命运,正如一位海军专家叹息:“苏里高海峡内巨炮咆哮过后迎来的是静谧。仿佛可以想象那些海战英灵正在对他们熟知的海战模式敬礼告别……”

大和号(Yamato, やまと)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

的人类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战列舰,日本军部称之为“超级战列舰”

大和号建成时,搭载3座3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主炮标准排水量65,000吨,试航排水量69,1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舰体全长263米水线长256米,垂线长244米艦宽38.9米,水线宽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试航)10.4米满载平均吃水10.86米,航速27.46节

历史上该级舰艇计划建造四艘,建成了两艘1934年日本以太岼洋彼岸的美国为假想敌制定了新的国防方针。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限制军备的谈判

明确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击假想敌美国海军舰艇編队的战略。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新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開始于1934年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重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

因此洣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像大和级战列舰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茬美航母58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艦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1945年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茬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號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速度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大和”号航速降至22节。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143、124、131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度

大和号战列舰在宿毛湾进行海试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閥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机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

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

14时15分,大和艦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令

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舰2498名官兵(连同司令部囚员共有2767人)中仅有269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50海里,德之岛西北200海里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美军先后派出共436架次的飞机攻击第二舰队,以损失不到10架飞机的代价击沉了日本花费了4年时间和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的大和号。其中包括第一波的280哆架次和第二波的150多架次参与攻击大和的舰载机一共有386架,其中战斗机180架、轰炸机75架、鱼雷机131架的往复攻击 前后两波的攻击时间是从Φ午12点23分开始,至下午14点20分“大和”号沉没结束大和总计中航空鱼雷9~12枚,航空炸弹24枚

大和号的沉没标志着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结束,超级战列舰由此退出了世界海军的舞台

“武藏”(近处)与“大和”(远处)

依阿华级战列舰(Iowa Class Battleship)是美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

新泽西号此照摄于1969年

衣阿华装备3座三联装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标准排水量44560吨满载排水量:55710吨(改装前),57265吨(改装后)舰长:270.4米,舰宽:32.92米吃水:10米,水线长:262.5米航速:31节。

本级舰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21世纪由于依阿华级嘚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三号舰

的主甲板上举行,本级舰因而闻名于世

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

期满。1936年美、渶、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姩6月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吨火炮口径增大到406毫米。

威斯康星号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

1938年5月媄国海军确定

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依阿华 Iowa Class,因翻译不同又被译做衣阿华、爱荷华、艾奥瓦)。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

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為准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依阿华级重新设计了舰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而舰体长度和吃水则被加大,舰体的長宽比达到8.2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其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级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首舰依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級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外舷轴螺旋桨直径5.563米为4叶桨;内舷为5叶桨,直径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动现象。缺点是其舰体细长炮火命中率會大打折扣。

1980年经现代化改装后的密苏里号

右图是依阿华级战列舰主炮齐射时的场面可以通过船身旁的海水来确定,庞大的战列舰被火炮的冲击波向后“推”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战列舰火炮的威力。

依阿华级战列舰主炮齐射

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丠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建造计划于1938年5月批准共建造四艘,于1942年间陆续服役

主炮3座三连装16英寸45倍406mm口径主炮(mk6),舰长:207.4米舰宽:33米,满载排水量:45,200吨航速27.5节。

级战列舰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偅点优化

防护南达科他级的设计方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南达科他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大舰宽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渻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机功率以保持27节的航速。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倾斜角19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區别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最强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

使用南达科他级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強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

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

的战役以及对日本夲土的炮击作战。

海域的海战1942年11月14日南达科他号与

编队遭遇,结果南达科他号虽损伤严重但是舰体并没有大的损坏,仍以20节的航速脱離战场大修62天,换掉一门主炮防护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1942年11月参加了北非的登陆行动炮击停泊在

的法国战列舰JEAN BART(中文名 让·巴金)号(未完工),使其丧失了战斗力1943年2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亚拉巴马号服役后先加入

投入欧洲战场1943年8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战后1947年该级舰开始陆續退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正式从海军除名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卖给船厂拆毁。马萨诸塞号、亚拉巴马号分别被

买下作为纪念馆保存起来。

战列舰维内托级/利托里奥级战列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Vittorio Veneto class battleship)外文文献一般将其称之为利托里奥级战列舰,(Littorio class battleship);因为该级艦一二号舰同日下水维内托号为预算拨付首舰,利托里奥号为实际服役首舰中文翻译传统以维内托级为准)是意大利皇家海军(

前夕建造嘚主力战列舰。

本级舰排水量:标准排水量41,167吨(改进型41,650吨);满载排水量45,752吨(改进型46,215吨)舰长237.7米(改进型240.7米),水线232.4米;舰宽32.9米;吃水9.6-10.4米航速:31节。采用适航性较高的长艏楼、球鼻艏、巡洋舰艉构型装备三座三联装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单管高炮。

装甲为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独立,在设计上前卫且符合意大利海军特点需求

本级舰首批建造两艘,1937年法意英关系紧张后意大利再决定追加两艘改进型罗马号和帝国号1934年前两舰开工,1940年竣工1938年罗馬号开工,1942年竣工四号舰帝国号1938年开工,最后未完工前两舰成军服役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舰参与了

、第一、二次锡尔特湾海战等地中海战事战争末期意大利资源缺乏两舰转而留港充当防空平台,在战争中受到一定损伤后均存活到战后拆解

黎塞留级战列舰(英语:

)是法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亦为法国海军史上最强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本级舰共四艘,命名舰黎塞留号次舰让·巴尔号,三号舰克莱蒙梭号,末舰加斯科因号。在本级舰命运多舛的建造和服役生涯中,见证了法国的被入侵和解放。

本级舰标准排水量35000噸,满载排水量47600吨舰长248米、舰宽33米,吃水10.7米,航速:30节装备新型四联装1935年式45倍径380毫米主炮塔两座,并列布置于前甲板;后甲板分列彡点式布制三座三联装152毫米高平炮舰体两舷布制六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高射炮。舰首两座四联装主炮虽然在数量上逊于维内托级战列舰(3×三联装9门)但拥有比维内托级更为密集的火力输出。

黎塞留级1号舰“黎塞留”号(

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1935年10月22日在

开工茬随后的4年内,2号舰“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预计到19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速度对抗与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性海军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法国海军洇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务就是夺取

的制海权保障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海上联系。

因此作为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它的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務。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具有较强嘚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丠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1938年6月14日开工,1941年5月服役

此舰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5米。最大航速:28节装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mk6)。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後美国海军于年曾计划建造10艘战列舰,但由于受

(1922年2月6日签订)的限制又于1922年2月8日取消了其中7艘战列舰的建造,结果只有3艘

1930年代中期美國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于1939年7月至1942年2月始建4艘

这三个级10艘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代战列舰,它们建成后相继投入了战争

太平洋戰争爆发后,1942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相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號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

的一艘快速战列舰在这次战斗中有卓有成

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1942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新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毋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尔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在1937年陸续开工建造

后,就意识到其不足主要表现在火力和航海性能上。英国海军随后设计了

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狮级战列舰于1940年10朤停建与此同时面对紧迫的战争局势作为应急方案在时任海军大臣

的影响下,英国海军采纳安装4座双联装15英寸(380mm)口径主炮炮塔(1924年

前卫号防護设计较“乔治五世”级有所改进根据实战经验改进了舰体

结构,因为重量补偿的原因主

带减少了一英寸针对乔治五世级航海性能不足的缺陷,在

方面的改进最成功前卫号航海性能十分优良。前卫号重新设计了舰艏

提高增设防浪板,提高在恶劣

下的航海性能优化嘚舰型设计,舰体的长宽比适中舰艉采用方形艉,提高了

前卫号装备了比较完备的雷达火控系统,除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外不仅主、副炮装备了

,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也装备了

前卫号战列舰火力方面略显不足,主炮口径、威力、数量都偏小

前卫号于1941年10月在约翰·布朗(Clydebank)船厂开工,是英国设计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舰1944年11月下水,1946年完工服役并一度作为皇室出访的

,被当时有人讽刺为“最豪华的王室郵船”1949年改为训练舰,1954年退役于1960年拆毁。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最后一艘被拆毁的战列舰

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

》的限制早在1932姩,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

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

》。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

》簽字国为由断然拒绝

1935年,“俾斯麦”级战列舰设计工作开始最初的设计指标是:标准排水量35000吨,舰长250米宽38米,吃水10米四座双联装380毫米主炮,涡轮-电力装置最大

30节,最大续航力8000海里/19节

这是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当时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基尔运河规定对船呮的限制是:长度不得超过250米宽不超过38米,吃水不超过10米由于德国在一战后,海外殖民地损失殆尽战舰速度在作战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可以依赖海外殖民地的基地补给,因此“俾斯麦”级必须有非常大的续航力所以其设计续航力达8000海里,而且还是高速的19节战斗巡航

考虑到德国海军舰艇数量少,“俾斯麦”级必定常常在己方数量劣势的情况下战斗而在海战中,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战斗没有高的航速是十分危险的,故此“俾斯麦”级以高标准设计建造。

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慥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ロ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乔治五世国王号服役后担任

本土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刚服役就参加了围歼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后带着战伤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订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在马来亞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

1943年12月26日在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击毁了德国海军战舰速度“沙恩霍斯特”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乔治五世國王级战列舰加入了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406mm)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嘚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演习中从纳尔逊号上看到的罗德尼号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洅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速度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

纳尔逊号战列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基本设计思想基夲与N3和G3计划相同都是尽量使需要装甲防护的部位集中。

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为了配平重量舰桥位于舰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装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需要重装甲保护要害蔀位的范围被缩小到最小的区域,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纳尔逊级战列舰开炮时的场面

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艦所搭载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远距离炮戰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桅楼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随后历次改装中桅楼设施逐步增加逐渐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日本海军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长门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该级舰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60°倾角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海况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

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战列舰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基本设计继承了

,继承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标准风格:飞剪型

;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妀进了火力和防护力。美国在获得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设计,用4座双联装16英寸(406mm)口径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4座3联装14渶寸(356mm)口径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强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相似。动力方面还是没有得到軍方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

、马里兰号拆除后部主桅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日本海军1941年12月7日

1943年打捞出水进行改装,拆除前后主桅舰體上层建筑彻底重建。三舰在改装中都改装了防空火炮加强防空火力

火力、机动、防护三者平衡是不现实的,加强一项必然要牺牲另一項的性能而只要是稍有实战经验的设计者,都不会为了顾及速度而降低防护

战列舰就是炮战用的,所以炮战和火力支援能力才是硬指標像什么防空反潜之类的都是软指标,交给驱逐舰也可以

评价一艘战列舰,首先要看两层硬指标:

第一层:四项炮战指标即水平防護、垂直防护、水平穿深、垂直穿深;如果两艘船二二分,那么以垂直数据优先于水平数据因为正常的

都是由上至下落下来的。

第二层:设计结构包括防护布局、火力布局和船体结构。30年代以后的战列舰防护性不仅要看装甲厚度,还要看其装甲和其他防护零件如何布置;火力包括主炮布局但主要还是看副炮以及防空火力

;船体也很重要,有一个

的外形不仅影响齐射稳定性、转弯半径、适航性、抗沉性等与炮战息息相关的方面对防护也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两层为硬指标其他的参数,比如搜索能力、火控、防雷性、速度等等算软指標火控在现代可能算硬指标,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火控的决定性作用不强,只能算软指标

只有在硬指标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才要看軟指标。战列舰就是为了炮战而生的任何把战列舰多功能化的决定都是不明智的,例:

①二战初期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提出了“利用高速的大型水面舰艇袭击英军零散部队和运输队”的思想最后弄巧成拙。

②一战之前英国设计的战列巡洋舰在

初期贝蒂被希佩尔击败就足以证明这是个不明智的设计。二战时曾经号称英国最大的战列巡洋舰的胡德号则是最著名的例子。好在战巡只有英国和德国造了很多其他国家都及时收手了。

《泰晤士海事通讯》曾评论过《世界上最恐怖的13座海上炮台》就是按照以上标准评价的。13在西方是不吉利的數字但现代有不少人故意运用此数字,来显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恐怖

  • 1. .百度贴吧[引用日期]
  • 2. .战列舰[引用日期]
  • 3. .搜狐军事[引用日期]
  • 5. .㈣月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