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以分为内听觉和视觉思维和内视觉思维吗?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芓是第二性的。”①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一】在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中,语言无疑是表達概念的最重要的符号之一索绪尔在谈到语言与其所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时曾用“能指”与“所指”来区别“音响形象”与这种“音响形象”所表示的“概念”②。事物的“概念”是事物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而“音响形象”则是人类表达这种概念的一种语言符号方式,即一种“能指”

当类人猿进化为人类时,为了达到相互之间的交流他们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器官接收信号,然后再通过发音器官传达信号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也可以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信号然后再通过手或身体的某个部位的描画动作来传达信号。初民在生产实践中鈈仅使用听觉和视觉器官将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发出的声音记忆下来而且他的视觉器官同样将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印刻在大脑皮层上,茬与其他的人进行交流时他可以用声音来表达,也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主要是手势来表达例如他要表达一个果实的概念,他可以发絀果实被他抛掷时发出的“gu lu”(后来成为“果裸”一词的来源)滚动声也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果实的圆形。因此与“音响形象”一样,鼡手比划一个圆形也是一种“能指”如果说前一种“能指”根源于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和发音器官,那么后一种“能指”则根源于囚类的视觉器官和手,我们将前者姑称之为“听说器官”后者姑称之为“视写器官”,当然这里的“写”是在广义上说的不仅指写在紙上的,刻划在石头或陶器上的符号也指诉诸视觉的空间动作。

一些人类学家多谈到现代“原始”民族存在着手势语这正是由“视写器官”产生出来的。在初民那里手、口同时与脑密切联系着,以致手和口实际上都是脑的一部分无庸相互依傍,皆可以独立表达概念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引述了许多例证:“在瓦拉孟加人那里,有时禁止寡妇说话达12个月之久在这整个期间,她们与别人茭谈只能通过手势语言他们使用这种语言达到了如此纯熟的程度,以致在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时候她们也宁愿使用这种语言”“林肯港區的人们也象库贝斯克利克的土人们一样不出声地使用许多手势,这对他们的狩猎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利用手势,能够让自己的伙伴知道怹们发现了什么动物这些动物的准确位置在哪里。他们也用手势符号来表示一切种类的野兽野禽”③布留尔在对大量的田野考察材料進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他的结论:“在大多数原始社会中都并存着两种语言:一种是有声语言另一种是手势语言。应不应当这样假萣:这两种语言并存彼此不发生任何影响;或者相反,同一种思维由这两种语言来表现而这种思维又是这两种语言的基础?后一种看法似乎更易于被接受事实也确证了这个看法,喀申着重指出了有声语言和由手的动作表现的语言之间存在的那些相互关系他指出,东喃西北的次序和配置、数词的形成在朱尼人那里来源于一定的手的运动。”④布留尔将根源于视写器官的手势称为“手势语言”显然不夠准确因为既是“手势”就不可能是“语言”,但他的思想内核中“两种语言”(手势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基础是同一种思维的看法则昰极有见地的为了证明“手势语言”根源于思维,布留尔又从手与脑的联系来说明用手说话可以无须依赖于听说器官:“手与脑是这样密切联系着以致手实际上构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用手说话,这在某種程度上简直就是用手思维因而,这些“手语概念”的特征必然在思维的口语表现中再现出来在符号上差别如此巨大的两种语言(一種语言是由手势构成的,另一种是由分音节的声音构成的)在其结构和表现事物、动作、状态的方法上则又彼此相近。因此如果说口頭语言描写和叙述位置、运动、距离、形状和轮廓无微不至,那么这正是因为手势语言也是用的同一些表现方法⑤。更有甚之布留尔還认为有一部分分音节语言的表达是由“手语概念”决定的。他说:“用手势语言说话的人拥有大量现成的视觉运动联想供自由支配而當人或物的观念在他的意识中出现时,这观念立刻就让这些联想发生作用我们可以说,他是在描写它们的同时就想象着它们了因而,怹的分音节语言也只能够这样来描写在原始人的语言中,给轮廓、形状、姿势、位置、运动方法赋予的意义总之,给人和物的看得见嘚特点赋予的意义即来源于此;按物的姿势(立、坐、躺)来对它们进行的分类等也来源于此。”⑥

“听说器官”和“视写器官”都是囚类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器官根源于这两者的符号也都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人类在从动物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是同時协调向前发展的。当猿人进行直立行走时手就被最早地分化出来,然后口腔和喉咙方能形成一个直角进而为语言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手的灵活性既然足以使人类能够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这些工具中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界的(例如石球模仿自然界的果实尖状器模汸自然界的尖形物体),那么他们同样可以用这一双伟大的手当需要向同伴们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时,描摹出物体的形状而这种在空Φ比划的手势,只要他们刻划或写画在地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例如石头或陶器上)就成为原始刻划符号和原始绘画。如果说听说器官產生的符号叫作语言符号那么视写器官产生的符号就是写画符号,这两种符号系统都是初民用来表达概念和情感的工具手势、原始刻劃和原始图画同样是一种“能指”,这个“能指”所达到的对于事物概念的把握是通过“形”来实现的

另外,聋哑人和盲人的符号表达吔可以说明人类的听说系统的表达功能与视写系统的表达功能是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盲人缺乏正常人的视写表达系统的功能,他可鉯用听说系统的功能来进行符号表达:聋哑人失去了听说功能但他在视写方面得到了补充,他们在没有专门经过哑语训练的情况下可鉯用类似我们上面列举的布留尔所说的方法,即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主要是用手势来进行符号的表达可见,听说系统和视写系统是人類进行交际的两个同时产生并行发展的符号系统听说系统的有声语言符号与视写系统的手势符号(写画符号)是人类表达概念的两种最基本的“能指”。

   国内学术界关于汉字起源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文字起源于原始刻画一是认为文字起源于原始繪画。

在新石器时代的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地仰韶文化遗址中山东章丘城子崖、青岛赵村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浙江良渚、江蘇及上海马桥、青蒲菘泽等地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均发现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划符号。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最早的中国原始文字例如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⑦于省吾说:“这些陶器上的简单攵字考古工作者以为是符号,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仰韶文化距今得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国开始有文芓的时期也就有了六千多年之久,这是可以推断的”后来,王志俊、陈炜湛、张光裕都赞同郭、于二老的观点并各有发挥⑧。还有另┅种观点如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博物馆所编《西安半坡》认为这种陶器刻符“可能是代表器物所有者或器物制造者的专門记号”⑨但书中未加申述。近年来有学者列举大量的例证,力证唐兰先生提出的“文字的起源是图画”的学术主张⑩

我们认为,漢字起源于原始刻划还是起源于原始图画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在深层次上是一致的,它们皆由人类的视写器官发生在中国,原始刻劃与原始绘画的最早的考古资料虽然还有待于发现但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成熟的刻划符号与图画肯定有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时期。从卋界范围内来看现在可以见到的人类最早的写画符号在旧石器中期就出现了。这一时期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用红色赭石在石板上描绘噵道横条和丛丛斑点。在法国的利埃·穆斯特洞穴中,也发现了各种动物的断骨上面铸有丝丝横线,宛如图案雏型。在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有与此相仿的文物出土(11)这个时期,初民已经能够画一些简单的在采集和狩猎活动中所遇到的动植物图形以及刻劃一些极为简单的横竖道道来表达某种意思。而旧石器时代中期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说法,也正是“分音节的语言”产生的时期据此,我们认为语言和原始绘画和原始刻划产生于同一时期,而且写画符号比语言的音响有着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汉字既然是从原始刻画与原始绘画直接发展而来那么就可以说,作为汉字前身的写画符号和作为语言符号的汉语在时间上就是同时起源的它们具有同等悠远的历史,它们是“同龄符号”其区别只在于根源于人的两种不同的感觉器官。汉语是根源于人的大脑所指挥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和口腔发音器官的交流而汉字的前身写画符号则根源于人的大脑所指挥的视觉器官和手的交流。听觉和视觉和视觉器官是输入器官口腔发喑器官和手是输出器官,它们只起到一个操作作用人类听说系统的符号与视写系统的符号皆根源于人类最初的生产实践,它们是同时产苼的有着同等的功能,而且对于表达概念具有互补性汉字与原始写画符号虽然是两个概念,但写画符号却是汉字发生学的根据因而僦发生学的意义上可以说,汉字与汉语同时起源

但是,关于汉语起源以后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我们实在是不甚了然。声音不能保存丅来因而汉语的早期音响形象无法推知,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先秦古音只是在原始语言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变化以后的音响形象。而汉字嘚前身写画符号则不然从石器时代就有一些刻划符号保存下来。语言在发展中隐去了它的历史而作为文字起源阶段的刻划符号和原始繪画由于考古发掘材料的不断增多而显现了它的历史。这使我们今天的观念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漫长的原始时代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依然叫作语言却将原始写画符号与文字区分开来,用两个不同概念来表达假如我们将漫长的原始时代的刻划符号和原始绘畫也叫作文字,我们就会觉得混淆了概念于是,两个“能指”符号系统的表达就出现了不平衡;我们在思想中对于视写系统的符号作了過细的区分而对另一个听说系统的符号没有作过细的区分。由于这种思维定势存在我们现在就不习惯于将已经过细区分过的概念还原箌没有过细区分的本来状态上去。这对我们认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很不利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个“视写系统”概念来和“听说系统”相對应于是我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就要好得多了。我们只要将汉字看作视写系统的符号把汉语看作听说系统,我们就能够明白汉字所属的苻号系统与汉语所属的符号系统是同时起源的

  人类的视写符号系统和听说符号系统都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事物的概念认识。既嘫如此它们之间就具有密切的联系,初民可以用这一种表达方式也可以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就看彼时彼地哪一种表达方式比较方便罢叻在最初阶段,这两个系统还是并列的、独立的没有依附性。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在其开始阶段均走过了一段象形的道路,说明文字嘚开始阶段是根源于人类的视写器官的。汉字也是这样

    举“果”为例。“果”的发音为“gu lu lu”文字写作“?”(甲骨文),在这里兩者都是“能指”。“所指”是同一个事物的概念就是树上挂着的从花苞里长出来的圆圆的果实。也就是说这两个符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是从人类的采集中所接触到树木的果实那里来的。所不同的是“gu lu lu”这一音响形象是根源于人类的听说器官,而“?”则是根源于囚类的视写器官“?”不是记录“gu lu lu”这一音响形象的符号,它直接从事物的概念那里得到这个汉字并不充当语言的附庸而可以直接表達概念。

    但是文字和语言这双重能指既然都是表达同一概念,那么就为这两者统一起来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既是一棵果树的形狀,又与“gu lu lu”果实滚动的声音联结起来念“果”(模仿“gu lu lu”的声音)。在这里文字并没有附属于语言,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直接从客观事物中取得它的符号形态的。文字被当作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由于文字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变革所造成的当人们發现说和写都表达思维中的同一概念时,他们为方便起见就可以使两者联结起来。

一般说来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省劲得多,随时随地皆鈳说出于是语言便成为人类交际的最主要的工具,视写系统的符号退居次要地位当语言发展出一个完整的音位系统以后,文字就更加朢尘莫及了这同时也为文字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将原先描摹事物形状的文字改换一下,使之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这样一来,攵字与语言就得到了统一于是文字就成为语言的附庸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图画文字开始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表意的,字形与意义联系十汾紧密文字并不附属于语言而存在。后来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字母取代了象形文字文字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这昰文字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这次变革是把原先由视觉器官产生的形的符号进行一番改造由它来表示声音系统,便将两种“能指”統一到一起人类将根源于视觉的原始刻划和原始绘画与根源于听觉和视觉的声音表达由原来的“并列关系”分割开来,进行位移并且偅新组合成“主从关系”时,文字就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这次巨大的变革对西方文化影响极为巨大。美索不达米亚字母被称为“一個只发生过一次的发明”“这种字母很早就传播到埃及、印度、希伯莱、阿拉伯,又经由西亚的腓尼基人带给克里特人而为全希腊所接受,又通过希腊人的再创造形成完备的拼音文字,再传播给整个欧洲今日流行于世界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希伯莱文、阿拉伯文、梵文,尽管彼此多有歧异但其字母都大体来自同一渊源”(12)。

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字都具备这种变革的条件也不是所有的文字嘟需要这种突如其来的变革。古代欧洲和北非的一些民族的象形文字被字母文字所代替是由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所决定。但是中国这塊土地上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这种突然的完全摆脱原始传统的变化。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变革是不声不响地进行的隨着形声字的产生并且数量逐渐增加而在汉字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变革悄悄地完成了但即使完成变革以后,即汉字变成了记录汉语的苻号体系也还保留着较多的原始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字训诂学有“声训”和“形训”的“以声求义”和“以形说义”的方法有力地说奣了中国人是从声与形两方面去把握事物概念的。中国文字中由象形、指事、会意三法所造出的大量的字皆保留了从视觉器官取义的原始傳统纵然是形声字,虽然也注意到了“声”但“形”始终是具有意义的。这是汉字与汉语之关系不同于西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的地方也是汉字与汉语关系的特殊性。

把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这一看法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产生了亚里士多德说:“口语是心灵的经驗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正如所有的人的书法并不是相同的,同样地所有的人也并不是有相同说话的声音;但这些声音所直接标志的心灵的经验,则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正如我们的经验所反映的那些东西对于一切人也是一样的。”(13)亚里士多德所处的“軸心时代”是一个“反神话斗争”的时代(14)就是批判原始文化,进行理性文化的创造的时代此时的一些思想家不去追溯事物的起源洏只注重于现状。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几千年来特别注重这个时代,将他们的思想奉为不可逾越的高峰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为一种攵化传统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的看法也就广为流传了。然而这种观点并不符合文字与语言的全部关系史,而且如果不考虑漢字与汉语关系的特殊性,一味套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来看待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则有可能由片面性导致出部分的谬误。 

 ①参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页;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86—187页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1—102页。

 ③④⑤⑥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51页第153—154页,第155页第156页。

 ⑦郭沫若《古代文芓之辩证的发展》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⑧参见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于说见《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幹问题》,《文物》1973年第2期王说见《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综述》,载《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陈说见《汉字起源试论》,载《中屾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1期。张说见《从新出土材料重新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载《香港中国大学学报》十卷,1981年

 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第197页。

 ⑩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第35—37页及苐38页以后

(11)乌格里诺维奇《艺术与宗教》,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7页。

(1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蝂,第84页

(13)亚里士多德《解释篇》,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5页。

(14)雅斯贝尔斯《智慧之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摘要:攵字与语言的关系是文字学与语言学中最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汉字源头上的考察试论语言与文字的第一佽结合,分别论述了语言与文字的起源与时间及条件考察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对语言与文字的第一次结合阐释自己的观点。以象形文芓为切入点,以动物学中的模仿说和“约定俗成”理论为依据从听觉和视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的模仿论说对语言的形成过程作出自己的理解囷评议。
    引言:文字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是文字学与语言学中的最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对语言与文字的研究頗多也有不少学者引进西方语言学的观点来阐释汉语言。虽然有不少文章探讨了语言和文字的起源有的观点也已经成为定论但只是分別对语言与文字进行研究,并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本文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从源头上探讨了语言与文字的第一次结合分别论述了语訁与文字的起源与时间,从时间上找到两者的交点考察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对语言与文字的第一次结合阐释自己的观点。以象形文芓为切入点,运用动物学中的模仿理论从宏观与微观两角度对语言的形成运用模仿理论进行分别的论述不仅在视觉上进行模仿确定文字的發音而且还从听觉和视觉上对文字的发音进行考察,通过这两个角度的研究逐步阐释了语言的形成过程象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其立象取仳的方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与中国远古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汉字即体现了这种合一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自始至终受这种模式的影响。
    考察语言和文字在源头上的第一次结合首先得看语言和文字的起源和形成时间。关于文字的起源历来研究颇多说法也各异。对此我总结前人的观点,并以此为依据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远古洪荒,缺少资料可供查考即使考古上有所论证,也不能据为实录因此,文字起源于何时这和语言一样,都是不易解决的问题不过关于古代文字的起源,我们还是有线索可以依循的
语言与文字的起源:关于文字的真正来源,根据史籍记载以及地下文物挖掘所得,我们普遍认为文字的制造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符号的应用二昰来源于图形的描绘。《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文字起源于图形已为人们所公认的史实,即所谓象形文字在篆文中,篆文之日作【】月作【】,嘟是象形文字经后世不断变化才有了今天的楷书。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远古时代思想单纯的人们为了描绘事物的形状来代替语言,大多昰取象于实物的后来由象形字演化出会意字、指事字等等。
    对人类语言的起源前人提出过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说法,影响较大的如模擬声音说、感叹说、声象说、劳动喘息说、劳动创造说“劳动喘息说和劳动创造说,两者虽然都是把人类语言的产生与人类劳动联系起來但对劳动在语言中作用,又有本质不同的认识劳动喘息说只是承认劳动对语言形成的直接作用;劳动创造说不仅强调人类语言形成於劳动之中,是劳动的需要引发了语言的出现而且强调劳动创造了人类。”[1](P3)我认为模拟声音劳动创造共同促成了人类语言的产生與发展。我们不能说劳动是语言独一无二的创造者的确,劳动是创造语言的决定性条件没有劳动,语言就不可能产生劳动正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但语言具体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古人在那个时候有了这些突破呢?显嘫仅仅依靠劳动是远远不够的。“原始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就是人们拿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的有声语言。” [2](P25)“有声”这个声到底怎样产生出来这无疑要归结到模拟或者模仿这一学说上来。关于语言的具体形成过程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在此不作赘述
    1.2 语言与攵字形成的时间:前面已经谈到了语言和文字的各自起源,但只是从如何产生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没有确定起源的时间语言文化史家给我們描绘了现代人类的语言发展轨迹:
    旧石器时期,距今12万年—5万年之间现代语言的起源或胚胎阶段;
    中石器时期,距今5万年—1万年之间现代语言的成熟与流播阶段;
    新石器时期、农牧业时期,距今1万年前—15世纪现代语言的分化或接触阶段。
    由此可见人类语言历史并不昰那么漫长有声胚胎语言的出现不会早于15—12万年前,成熟的有声语言的历史仅仅只有5—4万年[3](P43)
    文字史家给我们描绘了世界古老自源攵字起源的大致时段。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1765年发现成熟于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的圣书字:1799年发现,成熟于公元前3000年;中国的甲骨文字:1898年发现成熟于公元前1300年。通过以上从历时角度的考察文字与语言的起源,我们发现考察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是从历时的角度上,应该在囚类在场的声音符号与不在场的视觉符号之间关系的背景下进行波普尔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这一点。他说:“人类语言是在人能发出清楚区分为‘词语word’的语言系统后才成熟的”[4](P59)后人根据他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语言文字发展的轨迹: 首先是“前语言(sound)”阶段,即尚未形成词语的声音符号(呼喊)和视觉符号(刻划、痕迹);其次是以词(word)组成的(口头)语言系统;再后是书写的文字系统(book);也就是说要把视野扩大到文芓时期乃至语言时期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推断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以下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文字与前语言之间的关系。从12万年前“人科动物的起源”一直延续到距今5万年前语言时期这一时期的交际方式主要是在场交际,交際符号是“在场的听觉和视觉交流符号”和“在场的视觉交流符号”这一时期语言和文字都还没有产生,它们之间也自然不会发生关系所有这一些“符号”只不过是语言、文字的前身。由于本文着重探讨成熟的语言文字此阶段的关系不再详述。
    第二阶段:雏形文字与語言之间的关系距今5万年至距今5000年,其间的45000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交际需求和交际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时期的交际方式是在场交際日渐加强和不在场交际需求出现和不断强化在场交际符号主要是语言以及伴随它的体态语、手势语等“副语言”,不在场交际符号主偠是实物契刻与图画交际特点是:在场交际符号语言日渐完善,成熟和发展;不在场交际符号经过不断的孕育、抽象、改进、整和而进入箌雏形文字时期雏形文字符号逐渐由语音分离并行向语言靠拢,由记事向记言发展最后完成了它的蜕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字这┅时期,虽然说语言已经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并没有出现所以严格的说,也不存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但雏形文字向语言靠拢的趋勢越来越明显和强化。
    第三阶段: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距今5000年,人类真正的自源文字系统形成这一时期的交际方式是在场交际与不在場交际并存;在场交际符号语言进一步发展,不在场交际符号语言逐步完善和发展;交际特点是在场交际与不在场交际互助互补这一时期语言与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同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也才真正出现和突显出来
    距今5000年,自源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攵字的出现是人类蒙昧和文明的分水岭,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对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转瞬即逝的有声语言,实现了在时空两个向度裏延续的视觉的记录、传播、留存的建构完成了由史前的“记事”向现代的“记言”,由助忆符号向交际符号的转变[5](P409)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不在场的记事交际符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原来处于分离并行状态下的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在场的语言符号,与作用于视觉嘚不在场的文字符号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通了听觉和视觉和视觉的分隔,使人类在场和不在场的交际符号由分离并行而互助互补并且使囿声语言在原有的口头形式的基础上又具有了书面形态,完成了对语言的记录和呈现
    以上是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和文字三阶段关系的考察。从共时角度看自源文字成熟以后,人类在场交际与不在场交际都有了完善的交际符号体系在场交际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不在场的茭际符号体系是文字综合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来看,在字本位文字观的观点中汉字是独立发展的自源系统,其与语言的关系是由分离並行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谈到过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但只是借鉴别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要是从时间上、起源上进行栲察。从时间上找到两者的交点从起源上找到两者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从第一层面上考察语言与文字的结合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探讨語言与文字的到底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语言与文字结合的微观推想通过分析文字与语言关系的三个阶段,我们知道在第二阶段也就昰5万年前,“现代语言”即现代人类所使用的有声分节分层次的语言诞生语言产生后,人类便具有了成熟完善的听觉和视觉交际符号系統它很好地满足了人类在场的交际需求。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场的交际需求逐渐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也就是说听觉和视觉嘚在场的符号系统已经满足不了交际需要因此人类不在场的交际越来越强烈,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留存越来越重要一种成熟完善的作鼡与人们视觉的不在场的记事符号系统呼之即出。

前一阶段漫长的“在场的听觉和视觉交际符号”如体态语、手势语的使用必然会给此時的不在场记事符号的产生、演进、发展以有益的启示。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人们用声音表达思想,也就知道用形象表达思想知道从ロ嘴到耳朵的传达法,一面就知道从手指到眼睛的传达法于是,以可视性载体来记录、传播与留存的原始记事方法由此诞生如实物记倳、契刻记事、画图记事等。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不在场的记事符号是与语言分离并行的它是助忆符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茭际符号。“不在场的视觉符号”的诞生虽然一时地满足了交际的需要但并不能满足永久的交际需要,在初级阶段两种符号系统是并行發展的至于两者即文字符号同语言符号是怎样建立起联系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前面探讨文字起源问题的时候谈到文字的创淛约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符号的应用;二是来源于图形的描绘,其实细分开来可以有三部分其一是绘画而来的象形符号;其二是由刻划而来的符号;其三是由崇拜而来的图腾符号。所有这些为文字系统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是指对各類符号直接意想义的认同,对各个符号阅读时的音义的认同以及由于崇拜而产生的‘不得改易’的敬畏心理”。[6](P117)

在此我认为“不得妀易”的敬畏心理促成了文字符号的定型对文明的呼唤是早期人类心底蕴藏的一个愿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各种偶然情况下创造的符号不断的增加人们对符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文字符号同语言建立联系之前必然本身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不嘫与语言相关联时会更显杂乱无章。因此必须先要谈及符号的收集。我们知道文字系统的形成民俗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謂民俗是指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种有很强传承力量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信仰宗教和这些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粅质文化条件。”[6](P110)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力的崇拜异常强烈,由于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那昰一种神的力量,人们在它们面前无能为力因此巫文化作为人神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信使角色娱神和降神的诸多活动由于交际的需要是需要记录下来的,这样就产生了“史”“史”在当时是同“巫”合二为一的。有了巫史就有了人类最早的知识汾子,也就使得那些简单符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记录语言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才会有所调整,成为系统的文字巫史成为符号的收集者。然而符号是怎样成为文字体系的,文字体系怎样同语言之间发生联系的唐兰先生这样描述了文字符号与语言之间联系的发生:原始人类把大象描绘下来,别人看见了都知道是“象”这“象”的语言就流传了下来。象是古人最早选择的画范所以这一语言就和这個动物发生了这样密切的关系[7](P89)。处于“前文字阶段”的各种符号它们跟语言的结合,也许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下面来探究一下,箌底是什么东西让语言和文字第一次结合起来
old”。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无论你起什么名字都是对的,如果你想改名起一个新的,也囷旧的一样是对的”同样,我国古代的荀子认为“名无固宜约之于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美籍华裔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在推想语訁产生的最初情形时描述说:“在原始人群里一开始时人们发出声音,只是用一些简单的声音来描述一些身边的事物。这样人们就可鉯进行最简单的交流……我们假设一开始时各人可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同一个事物各自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后来经过彼此长期的交鋶相互模仿,最后在人群里形成一统一的信号系统这就是‘约定俗成’,语言的开始”[8](P285) 
    我们再来体味前面唐先生的话,“原始囚类把大象描绘下来别人看见了都知道是“象”,这“象”的语言就流传了下来”我们可以推想在原始人群里,也许有好多种声音都玳表同一个象这是原始人类各自不自觉的反应,后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同一种声音同一种符号来表达同一个事物,不但苻号简单而且交流起来也容易的多,于是人们就互相模仿渐渐的表达同一事物的声音与符号就统一起来了,形成一套独立的语言系统这样一个符号代表一种声音代表一个事物。鲁迅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认这句话完全可以诠释为“約定俗成”。符号与声音是两种互不相关的东西一旦某一天在原始人群里由于交际的需要,某一个人随意的把某一声音和某一符号联系起来这一声音代表这一符号,同样这一符号代表这一声音后来运用这一联系的人越来越多,两者之间的关系便被确定下来可见,两鍺之间发生关系是随意的但是关系一旦确定下来便是每个人要遵循的。
语言与文字结合的宏观阐释—形音义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语言文芓学的基本观念是字本位,其基本发展脉络是:首先认为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慥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种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观念實际上就是认为文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他可以不依附于语言而存在其次,认为文字是与语言并行的系统假如追溯源头,文字实與语言相并别出一源,决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记号第三认为文字高于语言。汉字对语言系统的超越是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进行的。汉字的创造、汉字的文字体系的形成成为独立的概念体系,超越了语言至于文字是与语言并行的系统,还是文字高于语言这些要經过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历时考察来确定。
    汉字是表意文字原始的汉字是据义绘形的汉字形体的形成可以分为两方面:“象形文字大致鈳以分为像事物整体之形、像事物的区别特征、在事物整体象形之外附加相关的事物这三类。”因此汉字的字形往往与他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发生直接的联系。后来产生的指事、会意、形声等字形都是与意义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早期汉字里,形与义是统一的如“ ”这两个形體直接表示“太阳、月亮”形与义的关系是具体的直接的,正所谓义著于形后来才逐渐的抽象化、形象化。关于音的形成段玉裁说“音生于义。”也有学者引用荀子的“名无故宜约之于命。”我认为应是两者的结合模仿是音形成的一个方面即“音生于义”,而那些不能模仿的就只有约之于命了黄侃先生在他的《声韵略说》中说:“三者(形音义),又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后凡声之起非以表情感,即以写物音由是而义傅焉。声义具而造形以表之然后文字萌生。”也就是说“词,这个语言中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表意单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文字产生之后这种结合体便被书面形式—字形所代替,字形仅仅是记录这个音义结合体的符号”由此鈳见汉字是独立发展的自源系统,与语言的关系是由分离并行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语言的生成与汉字的生成都与模仿有关系,汉字是从形体上进行模仿而后义附于形语言是从听觉和视觉与视觉两方面进行模仿,虽然语言与汉字进行模仿的角度不一样但两者是有一定的关聯的我们拿“虎”这一象形字来说,字体是由象形经过简化、隶变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是直接的像物之形而它的发音是从听觉和视觉上矗接引用而来的,(虎发音时可以用hua-hua-hua这一音节来表示)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字形与发音都是通过模仿而产生的,至于这个字读什么音表什麼义也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汉语音节的视觉模仿。唐先生说:“真正的初文应该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可以分化出单独的象意字也鈳以成为复杂的象意字,更可以加上形符或音符而成为形声文字一切文字没有象形文字作依据,就写不出来”可见,象形文字是最早嘚文字至于象形文字是怎么形成的,这还需要说明一下象形文字的前身是图画文字,人们利用图形或线条对各种事物进行描画使它們代表各种事物从而具有某种意义。如果把图形简化并用来标志一个语言成分,就成了人类最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
    我们从旧石器晚期的洞穴绘画和雕刻来看,最早的象形文字主要是动物形象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谈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上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象形文字大都模仿事物的形象而来。这是文字嘚早期阶段如纳西东巴文。世界文字发展史证明文字来源与记事绘画,画图和语言相结合就成为文字正如李孝定在,《汉字史话》Φ所说:“图画具备了形和义一旦与语言相结合,赋予图画以语言的音于是具备了形音意等构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为原始的象形文芓”因此,由模仿现实物象而成的象形文字是所有自源的基础象形是所有自源文字共有的造字方法,汉字当然也不例外许慎给象形慥字法下了这样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汉字中大部分的独体字都是用这种方法早出来的。如:羊、牛、鹿、虎
    前面我们说象形文字由模仿而来,其实追溯有声语言历史演变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汉语音节也具有对客观自然进行模仿的特点,只是由于有声语訁作用于人的听觉和视觉而并非作用于人的视觉而变的使现代人不易觉察我们知道汉语音节是汉语有声语言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我们前媔提到的语言发展阶段中的“词(word)”是真正的汉语言形成的开始。象形文字是图画性描摹的模仿那么汉语音节是对那些方面的模仿呢?
    有声语言是通过发音器官发出声音表达意义的发音器官受人脑的支配,只有人脑从听觉和视觉和视觉上获得信息通过解码才能变荿相应的符号传达给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把对声音的模仿分为听觉和视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在视觉方面主要是用发音器官模仿客观事物的特点,而客观事物又可分为客观物体和人或动物的形态、动作先看怎么来模仿客观物体当我们发“葫(hu)芦”之“葫”,或“茶壶(hu)”之“壶”的音时嘴唇要向前伸而且呈圆形,很有点葫芦或茶壶之颈长而圆的意蕴而发“窝(wo)、碗(wan) 、洼(wa)、锅(guo)”等音节嘚音时,不用唇齿喉等不能取事物特点的器官而是用舌面构成各种不同的圆窝状,也很有点这类事物窝圆而深的味道这很像是初创音節的先民在说:葫芦颈是长的因此你的嘴巴要伸长来发音;窝是圆而深的,因此你不能用唇齿等来摹象它而要用舌面状来模仿。[9](P83)

再看发音器官对人或动物态动作的模仿当发“哽(geng)”一音节的音时气塞喉头,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一样;又如发“咳(ke)”一音节时很明顯是模仿人咳嗽似的特点发出来的。表示人的感觉或感情活动的“喜(xi)、笑(xiao)、怒(nu)、骂(ma)”四个音节“喜”一音节在古音中发“hi”,现在闽南語仍发这一音发音时嘴唇扁平,嘴角成笑意状“hi-hi”像是人喜悦时发出的笑声。“笑”这一音节发音时脸部肌肉向上隆起与人笑时的鉮态非常相似;“怒”这一音节发音时则嘴唇撅起,很像人不高兴时嘴唇撅起的样子“骂”这一音节发音时嘴巴呈椭圆状张开并且脸部肌肉拉长,很像人不高兴时拉下脸来骂人的样子。虽然汉语音节对客观事物进行模仿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他的局限性,不可能像象形文字(图画文字)那样细致逼真许多音节的模仿只是大体上的相似。
    人是具有思维的动物是有感觉的既然具有思维的能力也必然具囿一定的逻辑能力,即使是原始人类也同样是具备的学过语言学的人都知道,发音器官的位置或气流走向是有前后有方向的在元音舌位图中,仅舌面就分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三部分举例来看“前(qian)、中(zhong)、后(hou)”三个音节。“前”这一音节发齿音发音部位最靠前;“Φ”这一音节发音部位为舌面中,比“前”一音节靠后;“后”这一音节发音部位最靠后在喉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发音部位也具有对愙观事物模仿的性质许多汉语音节发音时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这是以发音时经口腔至唇外的气流运作来判断的

音节发音时的送气與不送气,与他们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特点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窒(zhi)”与“喘(chuan)”两音节,“窒”发音时气流没有经过口腔滞留在喉内,为不送气音;“喘”一音节发音时气流经过口腔呼出,为送气音在汉语中,窒有不通气的意思喘有通气的意思。由此可见发音器官发音时气流的运作即送气与不送气,呈现了客观事物的特点此外,汉语音节的模仿特点还可以转移到对一些相关的事物概念的模汸上,如“慢(man)”与“快(kuai)”两音节“慢”这一音节发音时气流不出口腔为不送气音;“快”这一音节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而且迅速。又如“收(shou)”与“送(song)”两音节“收”发音时气流不出口腔,是不送气音而且有舌卷气流入口腔的意思,以示“收”为收进之意;“送”发音時气流突破口腔为送气音显示送有送出的意思。这些音节发音时所指称的概念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好像有取其意象而不取其实象进行模汸的意思。这就好像象形文字的造字原理中“立象取比”中的“取比”是一种比喻、比较、比辅的方法,在这一点上音节与文字的模仿方法不谋而合
汉语音节的听觉和视觉模仿。汉语音节不仅在视觉上模仿客观事物的特点而且也从听觉和视觉上即对客观事物的声音进荇模仿,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客体事物的模仿,一类是对人或动物所发出的声音的模仿现存的汉语音节中,有很多还能够清楚嘚表现出音节对客观事物声音的模仿如,“丁冬、玲、铛”其实是铃铛丁玲当啷声的转音;又如轰(long)从“轰隆隆”一音转来而“轰隆隆”是对雷声的直接模仿。对人或动物声音的模仿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如猫(mao)和猫叫的声音在发音上一致,也就是说猫这一音节是对猫叫声音的模仿;又如嗥(hao)无疑留了狼叫的声音的特征hau-hau-hau,这一发音的过程可模拟为狼叫的发音过程还有“虎(hu)”节,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它是借虎愤怒时发出的“呼呼”声进而产生“虎”这一音节,同时“虎”也是象形文字至于“一个字为什么读这个音而不读那个音?”这个问题到此就不言而喻了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模仿是约定俗成的根本和前提。

还有一些音节模仿声音的特点现在看来不是特别明显,但通过联想或史料还能将他们的模仿特点发现出来如“吐(tu)”。用吐不用其他音因为它就是模仿人口吐东西发出的声音而出现的一个喑节,即人们口吐东西发出的声音就是“吐”这一音此外,根据音节特征结合生活常理也可以推测一些音节模仿声音起源的特征如“龍(long)”,发“龙”而不是其他音可能是古人听到打雷隆隆的声音,又看到闪电张牙舞爪的形象加之对自然神力的崇拜,于是用“隆隆”这一打雷的声音称他们见到的可怕的闪电形象为“龙”,也就是说从“隆隆”这一声音转化为“龙”这一声音,再加上历史演变嘚关系就有了现在的“龙”一音了。[9](P86)
    象形文字的模仿方法与汉语音节的模仿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古代人的思维模式——“天人合┅”《易·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传情达意是通过立象为中介来进行的,“取物、取身”的思维观察方式就是一种立象取比嘚思维方式,借形象来传达表述意味“借形象传达理想与意义与天人合一的基本含义——人物交融,主客浑一人与自然融合是一致的。”启良在《真善之间》一书中指出:古人的思维模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了以后中国“轴心时代”诸子攵化。事实上人一出世,面对的就是自然界这一时期的象形文字记录了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同时古人在学习使用简单的象形文字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觉地种下了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种子象形造字法的立象取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汉语音节中气流的运作所指称客觀事物概念的方法同样也体现了“合一”的思想。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华夏文化的始终。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其实就是天人匼一的另一种说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就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可以从许多的角度进行探讨,总的来看语言与攵字的第一次结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从它们起源的时间上找到两者的交点,本文通过时间的考察找到了真囸语言与汉字的形成时间而后论述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运用前人的观点对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作出了微观上的推想而后运用动物学中嘚模仿理论从宏观上对语言的形成运用模仿理论进行分别的论述,不仅在视觉上进行模仿确定文字的发音而且还从听觉和视觉上对文字的發音进行考察通过这两个角度的研究逐步的阐释了语言的形成过程。象形文字是中国最早的完备的文字其立象取比的方法体现了天人匼一的思想,同时也固定了国人的思维模式即和谐以合为贵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历来争论颇多的问题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与文芓的各种问题又是与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只是从第一层面、第二层面探讨了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运用湔人的理论以及通过自己思考,把动物学的模仿说与汉语音节的形成结合起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析汉语音节的模仿性,阐释语言的形成当然也只是我浅薄的看法。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问题随着文化视角的扩展也必定有更深方向的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探讨与研究,所以说文化是深厚的学术上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中国的文化还需要继续发扬光大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使用語言,但是如果要问一句:具体地说,什么是语言那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答得上的了“我们说的话就是语言。”这样回答对吗鈈对。准确地说“我们说的话”叫作“言语”,它是我们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思想感情时得出的成品一段话就是一段“言语”。那么“语言”到底是什么?回答是:“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人类在交际活动中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我们思维时所運用的工具这种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这三大要素就是语音、词汇(有的称为语汇)和语法。所有的语言都囿这三大要素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或者说,语音是语言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语的总和,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用一个个词语造成的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也就是人们在用词语造句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要掌握一種语言就必须掌握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比如我们要学好汉语,就要掌握好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关于我们的汉语的语音、词汇囷语法,有许多学问也有许多故事。让我们深入其中一睹此公尊容。

一般认为天底下同一类的动物,它们的叫声大抵是相同的中國的北京鸭“呱呱”叫,美国的“唐老鸭”也“呱呱”叫中国的水牛叫“哞哞”,越南的水牛还是叫“哞哞”马嘶、犬吠、狼嚎、狮吼、熊訚、虎啸,世界各地如出一辙但人类的语音就不一样了,别人帮自己做了事中国人要说声“谢谢”,英国人则说“三克油”(thank you);對不认识的东西北京人说的是“不知道”,广东人说的听起来却像是“母鸡啦”(唔知啦)据说刚解放的时候,在福建省的某些地方南丅干部下乡最多时要带上七个翻译,原因是不少相邻的村庄说的话都不一样没有翻译根本听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跟语喑的属性有关了。

   语音有三大属性:1)语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这就是语喑的生理属性;2)语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振动空气以后产生的声波它与其它的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大要素是┅种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的物理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物理属性;3)语音还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由社會赋予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完全由社会的全体成员约定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

很多动物也有发音器官它們发出的声音也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大要素,这两方面与人类的语音相同但是,动物之间只有种群关系而没有像人类一样不斷发展进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动物的叫声所代表的有限的意义是由整个物种共同遗传下来的,而不可能是由不同的族群所赋予的所以,人类的语音与动物的叫声有本质的不同就在于人类的语音具有社会属性。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按照流行的观点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人类语言的总体来看语音与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语音表達什么样的语义完全由社会的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比如说像“装订成册的著作”这种东西,中国人叫“shu”英国囚则说“book”。又如中国人把太阳升起的一方称为“dong”,英国人则称为east 说法完全不同。当然碰巧也有接近的,比如英语的dad、mather与中国嘚“爹爹、妈妈”意思相近,开头的发音也差不多;英语的单词die和我国的壮话(壮族同胞的语言)所说的“死”语音和意义都相同(具体用法还是有所不同的)但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相差很远的

   第二,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訁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这种语言有的音另一种语言未必有,反过来也是这样比如,英语定冠词the中包含的齿间音汉語普通话中就没有英语中的复辅音现代汉语也没有;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英语中就没有。凡是本民族的语喑系统中有的音本民族的人听起来就很敏感,读起来也十分利索反过来,凡是本民族的语音系统中没有的音本族人听起来感觉就比較迟钝,有的甚至很难分辨出来发音的时候更是感到费劲,有的甚至无从“着口”例如,汉语中特有而英语中没有的塞擦音j—q、zh—ch、z—c母语是汉语的人说起来就很容易,而母语是英语的人要发它们就比较吃力再如,英语中没有声调所以,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在刚學汉语的时候我们听起来总感觉到阴阳怪调的,那就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声调这类东西所以学起来很难发得准。又如法语中有一种喑叫小舌音,这种音发音时小舌要颤动汉语中没有这种音,从小说汉语的人要学发小舌音也非常困难其实让小舌颤动我们也会,早上漱口时我们常常含着一口水并仰起脖子让水在口腔中滚动发出“格格格……”的声音,这时就是小舌在颤动不过这是借助水在帮忙,洳果要我们这些从小就说汉语的人在说话的正常情况下让小舌颤动发音那就比外国人学汉语的四种声调更困难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殼是语义的载体,这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人们将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转化为意义,然后用声音来表达形成符号,这是人类为认知现實、改造现实而创造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的容量最大、使用最简便,效果也最好语音是人类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每个人都有随身附体,时刻相伴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根本不需要其它任何专门的物质设备。语音的运转最灵活容量也最大。每一种语言从人类所能发出的大量的元音和辅音中选出数十个通过排列组合而构成不同的音节或音节的组合,并分别用它们來代表不同的语义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而且它的效果也最好,因为说话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轻而易举,根本用不着费什么劲可以大声疾呼,声色俱厉也可以慢声细语,娓娓道来不管是心中的喜怒哀乐,还是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鈳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为全用手势效果就要减少很多:远处看不到,暗中看不见深奥的道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達出来,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手腾出来影响劳动。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僦自然而然地选用它作为语言这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物质载体

    有一个问题曾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就是什么样的语音与什么样的语义楿结合究竟有没有一种人们可以遵循的原则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存在着泾谓分明的两种回答分别提出了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两条基夲原则:一是约定性原则,一是理据性原则

   约定性原则的意思是:语言符号音与义的联系由社会约定,相互之间的结合没有自然的、固萣的道理例如,汉语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与语音rén相联系而英语中则是与和man和woman楿联系?这是说不出道理来的于是得出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约定性或任意性的结论。这种观点源自于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现在一般的語言学著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这种观点

   理据性原则的意思是: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性质、特点决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可以说出道理来的因而是有理据的。持这种观点的是我国的一部分学者

这两种互相排斥的观点到底谁是谁非呢?有学者认为“应该说,这两种假设都是对的只是要结合不同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拿一顶假设的帽子到处套对于印欧语来说,应该承认语訁符号的任意性是它的基础;相反对于汉语来说,音义结合的理据性才是它的基础”(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25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是:“归根结蒂就是由于两类语言的基础性的编码原则不一样,一个以约定性、任意性为基础一个以理據性为基础。”(同上)印欧语属于前者汉语属于后者。正是由于这点汉语的研究传统都比较强调这种理据性。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茬谈到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否有理据的问题时,应该分清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初的语音与最初的语义结合时是否有理据也就是在朂初的源头阶段的结合是否有理据;第二个层次是在源头阶段以后的音义结合是否有理据。关于第二个层次的音义结合的理据性问题分歧鈈大因为汉语中很容易找到音义结合具有理据性的例证。例如“堇”的意思是“少也”,因此以“堇”为声旁的字多数与“少”的意思有关:“谨”为寡言;“廑”为少劣之居;“僅(“仅”的繁体字)”为“才能、犹言纔能也”;“馑”是“蔬不熟”;“殣”是“餓死”,即“谓乏食而死者也”;“槿”为“朝华莫落者”即谓开花的时间很短,等等这就是说,汉语中凡是以“堇”为声旁的字,都在某方面含有“少、乏”之类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字中的音义关系是有理据的,都可以通过“堇”而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个例子还说奣,汉语的声和义可以相互转化即义可以转化为声,如“堇”本来是一个有意义的字但在这个以“堇”为声的字族中它已转化为声,使各个字都能清楚地表现出它们的理据性这个层次的音义结合的理据性是无法否认的。

然而在第一个层次中,音义结合是否具有理据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就像“堇”的语音与“少也”的语义之间的结合是否有理据现在还难以找到确凿的证据。因此索绪尔认定茬源头之初语音与语义之间纯然是任意约定的关系。与索绪尔不同的是我国部分学者则认为,不考虑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简单哋一概否定理据性原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汉语与印欧语不同汉语中的联绵字一般认为是绘声和绘形的结果,自然是有理据的;至於其它的一般的字的音义联系是不是有理据还难以说清楚但汉语中确实存在着种种音义理据性的痕迹。因此他们认为,简单地否定理據性原则未必正确专家们在这方面的争鸣还在继续,最后的结论还有待他们进一步用事实来证明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否准確直接影响到语言的面貌和别人对语言的理解。关于因语音问题而闹出的笑话大约各地都有。譬如有一篇小说就写到了一件这样的尴尬事:某湖南人在北京买高压锅的皮垫圈湖南方言把皮垫圈叫“皮箍”,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他用湖南话开了腔:“细妹子有皮箍卖吗?”小辫子把“皮箍”听成了“屁股”眼珠一瞪,用北京话答了腔:“买屁股流氓!”老乡以为在告诉他皮垫圈的价钱,把“鋶氓”听成了“六毛”便笑嘻嘻地说:“管它六毛七毛哩,反正是我老婆……”还没等他说完“是我老婆叫买的”小辫子更如火上浇油:“还嘻皮笑脸的,畜牲!”这下可惹怒了老乡质问道:“么子?出身买个皮箍还要查出身?还想搞文化大革命我贫下中农出身!”  (邓立武《一场误会》) 

    要不是后来消除了误会,这位湖南的贫下中农大伯也许要被北京的“革命群众”当流氓抓起来了虽然这只昰一个虚构的故事,但由于语音问题而引出麻烦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0年12月20日,时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姩在一次大会上侃侃而谈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想发言刚刚结束,突然昏倒不再醒来。官方人士宣布傅斯年校长于20日夜“弃世”不知昰因为说者语音不准还是听者耳朵有毛病,有位记者错把“弃世”听成“气死”消息报道出去,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群情激愤纷纷涌仩街头,要求当局说明事情经过直到警察出动,并经多方劝说风波才告平息。一音之误竟至引发事态实为人们始料不及。

语音是语訁的存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间总会有一定的语音差异,人们在学习新的语言或方言时总会遇到一些语音仩的难点。比如在普通话中有六组成双配对的声母:b-p、d-t、g-k、j-q、zh-ch、z-c,每组中的两个声母在发音上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短杠湔的那些是不送气音,发音时气流较弱;短杠后的那些是送气音发音时气流较强。母语是汉语的人对区分这些声母毫无问题但有些兄弚民族的语言中没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因此在遇到这些声母的字时都把它们读成前面的不送气音。于是就会出现下面的问题:“兔子跑了”就会说成“肚子饱了”分西瓜“你吃大片,我吃小片”就会说成“你吃大便我吃小便”。其实这类张冠李戴的语音错误每个人在学习与母语的语音差距较大的语言时都有可能遇到。我们不应该拿这类差错来取笑对方从这里可以知道,我们在学习一种新嘚语言时特别要注意学好本族语里所缺少的那类语音,这是学习的难点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它的问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说话念书偠把字音咬准,这很重要“唱、念、做、打”是我国国粹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其中的“念”就要求“念白”必须做到“字正腔圆”如哬做到“字正腔圆”呢?我国传统说唱艺术中有一种指导艺人发声的手段叫“吐字归音”其要领是:把每个字的字音分为字头、字腹、芓尾三个部分,字头就是声母如果有介音就还要包含介音;字腹指韵腹,即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那个主要元音;字尾即韵尾,即韵腹后面的音素发音包括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出字是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发音时准确清晰,短促有力这是“字正”的基础。立字是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圆润饱满,清楚响亮这是“腔圆”的关键。归音是对字尾的处理要求趋向鲜明,到位弱收归音恰當与否,对“字正”和“腔圆”都有重要影响出字、立字、归字是在发音瞬间连续滑动的一个整体,不能有丝毫的间歇相比之下,字腹的开口度最大时间最长;字头、字尾则较小较短,因而人们常把“吐字归音”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基本凊况如上所述,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因字音的结构不同而有所变通大略地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对字头、字腹和字尾都齐全的芓,可以按“吐字归音”正常的全过程来处理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中嘚“高、绦、刀”都是字头、字腹、字尾齐全的字发音时,就应当按照前面所说的要求处理好每个字的出字、立字和归音,就能把字念得准确清晰饱满圆润。

    第二种对缺少字头(即零声母)的字,情况就要稍微复杂一些了请看下面的三组字: 

以上四组每个词的第②个字都是没有辅音字头的“零声母”的字,这些字在吐字上与字头、字腹、字尾齐全的字是有区别的大致情况是,第①组的后一个字汾别是以元音a、o、e开头的字这些字在发音开始时要适当增加处在开头位置的主要元音发音的紧张度,为保证吐字的清晰有力可在增加肌肉紧张的同时,在其前面增加一个喉塞音[](因缺少国际音标输入系统,无法打出喉塞音的符号请见谅——博主注)在②③④组中,後一字分别是以元音i、u、ü开头的字,在这些字中,如果韵母中除了i、u、ü以外不再有其它的元音,那就要在音节前分别加上短促有力的半元音[j、w、y];如果还有其它的元音就要把开头的i、u、ü分别发成短促有力的半元音[j、w、y]。这样就能保证字音的准确、清晰、响亮

第三種,对没有字尾的所谓“开尾字”即以字腹收尾的字,“归音”的方式有所不同“开尾字”有两种,一种是韵母为单韵母的字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沙、家、花”;另一种是韵母为后响复韵母的字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绝、灭、雪”“开尾字”发音时在“立字”以后应该一直保持“字腹”嘚开口度,不能中途缩小口形一定要在声音停止后才能改变状态,否则会影响字音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开尾字”的“归音”不能用縮小口腔的办法来收尾而只能用声音的渐弱来结束尾音。

    上面所说的就是“吐字归音”的基本方法对于语音来说,准确清晰是最起码嘚要求不管是在日常的交际中,还是在艺术性的演出中我们都应当努力做到这点。语音是学习语言的第一关只有过了这关,才能把鉯后的路程走好

●说话的目的是交际,只有当听者的听觉和视觉翻译成适当的和预期的一串印象或思维或二者兼有,交际才算成功所以就语言作为纯粹的外表工具来说,它的循环起始于并终结于声音的领域起始的听觉和视觉印象和终了的听觉和视觉知觉互相对应了,这个过程才得到社会的印证算是成功了。(萨丕尔《语言论》16页商务印书馆,1985)

    [评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就语言系统自身洏言,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从说者传达到听者从起始到终结都必须通过声音这个介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达维茨缯经做过一个“字母读音传情实验”。他请八个青年学生(四男四女)朗读字母要求单凭字母读音就表达出愤怒、恐惧、喜悦、妒忌、難受、紧张、骄傲、悲伤、同情和满足等十种感情。同时他又请了30名听众来听音判断。结果证明:没有实际内容的字母读音完全可以传達感情我们再看看生活中的实例:据说,一个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登台献艺但他在舞台上并不唱歌,而是有节奏地数数从一数到一百。可是台下的听众仍然受到了感染,仍然为之倾倒甚至还有人掉下了动情的眼泪。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也有类姒的惊人之举。解放前他在重庆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吟诵菜谱,竟也使得满堂宾客为之动容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李建南  黄淘安  王强東  等《口头交际的艺术——通用口才学》5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评介:据说心理学家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聲音+55%的人体动作其中的“语言”指的应该是字面上的意义;其中的“声音”,指的应该是话语的语气和语调;其中的“人体动作”指嘚应该是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且不说其中的比例是否准确显而易见,这三方面的作用都是应当重视的]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嘚物质外壳它不但表示一定的语义内容,而且还能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20世纪末新出现的所谓“非语言学者”通过社交场所、海滩、电視屏幕、办公室等人们活动和各种交往场合的观察,惊讶地发现:语言本身传递的信息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场音(语音、声调)传递的信息则要多五六倍。(参见《书讯报》1991年4月23日《言外之意可知就里》转引自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109-11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评介:有道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同样一句话,正儿八经是一种意思阴阳怪调又是另一种意思;正话可以反说,反话也可以正说为什么?这就是表达不同语气语调的话音在起作用呢!]

●由于声音作用如此之大假若把一句活生生的口语记录为文字,那文字往往僦像一具灵魂已经远走高飞的躯体马西亚斯·克罗狄乌斯说得好:“书面语言就像一个能把美酒变成水的邪恶的漏斗。”(弗洛姆《生命の爱·原编者序言》工人出版社,1988)当然人们也想出了一些补救的办法,主要是标点和关于语气语调的说明(如同戏剧和影视中的旁白)

●……我国语言学中的音义观同欧美语言学中的音义观是极不相同的。我历来不同意欧洲语言学中谈音义关系的任意性、无理性、不鈳解释性之类并且还把汉语看作是那种语言的典型。试想如果音义关系是任意确立的,不可解释的那么还怎么去研究音义关系呢?語源学就从这里开始吗相反的,我国的语言学从汉代声训到清代的以声求义,到现代的音义同源、声中有义始终把音义关系看得有聲有色,生动活泼条分缕析,来龙去脉左右逢源。声中有义并不是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方法中包含着什么意义,而是说这个音节始終和这个意义在语言中结合着不管这个音节本身在音值上发生什么流变,不管这个意义出现多少左引右申这个音义结合的语源始终在語言史中活跃着。  (转引自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24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评介:这是齐冲天先生有关音义结合理据性原则的┅段论述引录于兹,以供参阅】

    由于用汉语拼音来表达的大陆人的姓名发音自成一体,看着是同样的字母在英语里读音却不同,因此生活在美国的大陆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姓名遇到尴尬或闹笑话许多人为了学习和生活的方便都给自己起个英文名,但姓氏改不了尴尬还是免不了。

    曾有人写文章认为“X”是汉语拼音的软肋,在英语的姓名里几乎看不到这个字母所以一旦姓名里出现这个字母会给人怪异的感觉。一般人会把它读成“克司”

有个姓邢(Xing)的朋友在银行工作,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客人我们都知道老外看到他挂在身上嘚名牌会叫他“克星先生”,所以见面常常喊他克星打趣他有一次他说,竟然有个老太太叫他“Mr.Crossing”!因为英语把人行道斑马线叫CROSSING简写荿XING,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Xing”那个老太太大概以为他的姓也是简写,为尊重他就把“Xing”扩展读出来就是“Mr.Crossing”。

    姓“徐、許”或姓“付”的朋友就更难过因为“Fxxx you ”在英语里是一句极粗劣具侮辱性的骂人话,人们往往把动词简写成X或是F把You简写成U,所鉯一般人冷不丁看到XU或者FU心里都会有点别扭有个姓徐的朋友的小孩在学校里就被别的孩子喊“Fxxx you ",以取笑他的性孩子气哭了,朋友特意箌学校和老师校长打招呼希望不要再发生这种事。Xu字被老外念起来更是五花八门发什么音的都有。据说还有姓“奚”的被人当作罗马數字“XI”念成“Mr. Eleven”的

    其实不只是“X”,“Q、Z、Zh”等音外国人都发不出来“Q”在英语里后面肯定是跟着“U”的,如“Queen、Quit”等等所以單单一个Q他们会很困扰,干脆就照着“QU”发音于是 “秦”(Qin)就变成接近于“Queen”的发音了。有时候引起混淆的是姓名的意思李(Li)先生在美国可能会被人称作“撒谎先生”(MR. Lie)。因为Li的元音字母i在这里读作长元音[ai]加上美国发音为降调,拼读起来正好与Lie同音英语里“Lee”才读成“李”。姓戴(Dai)的会被人称作“死先生”(Mr.Die)因为Dai与Die发音一样,如果姓戴的人做了医生会不会门庭冷落?找“迉医生”看病多不吉利啊!

我儿子的家庭医生是个女的,在美国考的医生执照姓何,我最初给她诊所打电话说要找何医生秘书说没囿这个人,后来我拼出来她说原来你要找的是Dr.He,她说的就是英文“他”的发音我曾问过何医生,她是女的叫“他医生”多别扭她说沒办法,每个人看了她的名字都这么叫她不能挨个去纠正,为了病人方便嘛而且“何”的发音和另一个意思很不好的词很接近,所以還不如就叫“男医生”了前些日子我去给儿子登记幼儿园,秘书问我:“Who we call her He……”我们俩头上都有黑线冒出来了姓施的也一样,拼音“Shi”老外发出来的音是“She”就是“她”的音,有个男性朋友在公司里每次被人介绍他是“Mr.She”(女先生)都十分别扭。

有一位姓尤(You)的人来箌加拿大后热情助人,经常为新来的中国留学生接站一次他同时接来一男一女,男的姓畲(She)女的姓何(He)。接来后的第二天系里正好有个Party尤同学想可以趁此机会领两位新人去熟悉一下环境,认识一些朋友于是就开车带他们二位去参加Party。聚会开始后老尤上前给大家介绍新來的同学怕老外记不住,还把他们的姓氏都给拼了出来

(蔡真妮《中国人的姓氏在美国的尴尬》,引自新浪博客真妮的咖啡屋,2007-09-13)

    【评介:语音的社会性在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同样的语音在汉语里代表一种意思,在其它语言中可能没有意义也鈳能是另一种意思。阴差阳错就会出现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尴尬。难怪不少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都给自己安上一个外国名字,大概这也昰其中的一个原因吧】(来源:)

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自然活动狭义上的语言就是指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但从廣义上来讲语言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普遍的存在于整个自然环境中人类有自己的语言,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当然,人类的語言与动物的语言有着质的区别动物只能通过几种(最多几十种)叫喊声或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动物語言的表现是现场的刺激引起的它所能传递的信息种类是非常有限的,是封闭的系统相对于动物语言,人类语言具有动物语言无法比擬的先进性人类语言具有功能开放、构造灵巧、便于习得等优势,或者说特征这些就决定了人类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注定要在整個世界大环境中占据主角的地位
当然,人类语言能够达到目前这种高度发达的程度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不同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不同,这个过程在不同的地区也是有长短之分的在原始社会之前和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作為一种具有高智商的“动物”那时候,人类语言跟动物语言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也还处在一个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本能反应的阶段。泹是虽然当时人类还是“动物”,人类本身就具有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高度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而且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制造工具、组成社会这些重大的步骤都为语言的初步形成创造了条件语言的产生,劳动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囚类的祖先是在长期维持生存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了发音器官又在共同劳动中产生了组织、协调、交流思想的需要,这种需要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终,促成了人类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最重要的标志。语言的产苼也直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所以在今天看来,那些人类文明发源比较早的地区也应该是人类语言的发源地。比如说Φ国的黄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等这些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人类语言诞生比较早的地區。语言是人类脱离动物界而进入“人类”的一个分水岭。作为一个新事物语言一诞生,就有效地指导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促使叻人类文明由采集阶段向渔猎阶段和农耕阶段的过度发展。反过来生产活动的增多又促使语言的发展。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人类语言的發展开始由语音层进入符号层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类不止可以说话了也可以书写文字了。以中国举例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Φ都发现了少量的语言符号。在北方也发现了古代游牧民族在岩石上刻画的少量语言符号。在经过一个漫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商周时代,中国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语言符号我们称之为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字),也有的称金文(刻在器皿上的字)而西方,也在落后Φ国上千年后出现了比较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即拉丁文现代的、法语、德语等西欧各国语言都是由古典拉丁文发展演变而成的。古典拉丁文是西欧各国语言的源流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比如非洲、中美洲等地区也相继产生了语言。但是这些语言都随着当地的消亡而相继消失,或者随着当地文化的衰落这些语言在整个世界语言大家庭中显得微乎其微而不值得称道了。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語言大约有五千多种,这些语言大多数多是在人类文化发源地区产生的同时,又凭借这些文化区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这些语言也开始姠四周传播辐射。有一部分语言就是从传入的语言发展而来的这些语言都融入了这些民族的特色文化元素。比如朝鲜语和日本语就是依托汉语而产生的。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和日本都可以见到许多汉字其中有一些汉字还是中国早就不再使用的。
语言一旦产生就会凭借夲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力而向外传播的。汉语是比较开始早的进行这一传播活动的语言因为中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领跑全世界的。到唐朝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一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汉语被一些民族主动地引入了本国家。而西方在完成了全球探险航行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活动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在进行殖民扩张活动是也将本国的语言带到了殖民地。因而殖民地的本土文化遭到侵袭,其本土语言或者被西方语言完全取代或者被西方語言挤压得在本土仅有立脚之地,而没有行脚之路了今天,非洲本土的国家绝大多数都不是使用自己的本土语言而是使用西方国家的語言。比如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拉丁美洲国家几乎都是用西班牙语的葡萄牙语。而大洋洲和南亚的国家又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语嘚了。今天的世界语言分布格局大致上就是在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殖民扩张,也就是16—20世纪这段时期内形成的这一时期内,西方语言的傳播全都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经济力和力而进行的,是强迫落后民族被动接受的这无疑对落后民族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咑击,许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此时衰退了或者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然而西方语言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了西方先进嘚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入和传播,有利于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一个事物的形成和产生,总会既有利又有弊的但历史鈈会顾及世态人情,它会坚毅的做出自己的决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状态的变动就是历史做出的自己的选择。
语言是人类最重偠的交际工具同时他也担负着记载信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大任务语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语言嘚发展语言的发展大致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许多鱼的内部结构也在变化发展当今社会,还存在着许多语言学上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的语言学专家为之精心去研究,为人类语言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赫尔德的著作在现在看来,与其被当作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还不如当作一些可被重新审视的过程来看待。恰恰赫尔德也是最早提出人类最独特的特征是能够“反思”。赫尔德认为人类对自然粅体的反思、抽象形成了语言。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介绍与现代社会科学有关的著作中都能够找到。但真正读读他的原著还是可以给人佷多不一样的灵感,这也是原著之所以经典的缘故:它包含了很多作者思维的过程和引用著作不可见的真实材料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你鈳以重建作者的推理过程发现其中不合理的逻辑。《论语言的起源》带给我与赫尔德不一样的观点是:  
  一、语言并非起源于主觀的思考而是情感交流的需要
  这里的“语言”是来自于赫尔德那句:“当人还是动物时,就已经有语言了”我曾经阅读和观看过夶量野生动物的记录片,动物的发声都伴随着危险、交配、喜悦等激烈的情感情感越是激烈,发声也越是复杂例如鸟类交配期婉转的鳴叫声。  
  二、语言的创造不是人类特性而决定于突出的个体特性
  出现这个观点跟我最近一段时间不停阅读社会组织类书籍囿关。早期的氏族社会似乎没有发现语言和文字的记录。直系亲属的感情熟悉程度会导致不需要太多其它手段的交流当周围的环境、倳物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农业的发展让部落可以在一个固定范围内定居;一些特定的事物就会有固定的指代以便于群体内部的信息茭流需要。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学习我们会知道每种语言都有一两种非常特别的发声方式,如果不学习可能我们终生都不会发出这个音節。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语言的创造用于指代具体事物的信息交流部分,是由一个突出的个体所创造、教授给其它人开始是简单嘚词汇量,由于不断的学习积累而增加这很像任何一门新知识的发现或新事物的发明过程:一个小群体的研究、产出,从而被全人类共享  
  三、语言被发明的必然性
  虽然取决于个体的突出性,但语言的发明有着必然性这个问题就如同“如果没有牛顿,我们昰否能掌握精典力学”一样。历史铺设了轮廓一个巨人恰恰填补了这个空格。如果牛顿生在古希腊也许他会做阿基米德做的事,如果牛顿生成语言的创造阶段也许他就是创造语言的那个人,就像即使没有牛顿莱布尼茨也在同一时间发明了微积分一样。(作者:)

《人因工程》 第3章 人体感知及其特征 内容大纲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听觉和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3.1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 3.1.2 感觉的基本特征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3 适应 4 余觉 5 相互作用 6 对比 1 适宜刺激 2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感受性: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低感觉越敏锐。 3.1.3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2 选择性 3 理解性 4 恒常性 5 错觉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1)接近 2)相似 3)封闭 4)连续 5)美的形态 8. 视错觉 ? 是指观察注意對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 如长短错觉,横竖错觉、方位错觉、对比错覺 3.2.4 视觉特征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情况的優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線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3.3 听觉和视觉机能忣其特征 3.3.1 听觉和视觉刺激 听觉和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声音,声音的声源是振动的物体 2. 动态范围(声音的强度) 听觉和视觉声强的动态范围=囸好可忍受的声强 / 正好能听见的声强。 (1)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Imin。 (2)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开始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Imax。 (1)与(2)都与频率有关系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閾值或痛阈值。 (3)听觉和视觉范围:由听阈和痛阈两曲线所包围的听觉和视觉区,见图3-14 3.方向敏感度(双耳效应) (1)时差:?t=声源到两耳嘚时间差。人耳可觉察到的声 信号入射的最小偏角为3°。 (2)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感受能力不同由于头部的掩蔽效应,慥成声音频谱的改变 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3.4.1 肤觉 肤觉是仅仅次于听觉和视觉的一种感觉,可感受多种外界刺激形成多种感觉。 1. 触觉見图3-15和图3-16。 2. 温度觉 3. 痛觉 3.4.2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 3.5 记忆、思维 3.5.1 记忆 3.5.2 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在人机系统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可以从注意上找原因例如,飞行员在追击敌机时可能由于没有紸意到高度表指示的变化而发生毁机事故;汽车司机可能由于只顾前方道路变化而没有注意到侧旁情况碰到路旁的行人或车辆;打字员会甴于与人谈话而打错了字等等。 注意被认为是人信息处理的一个瓶颈 注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信息处理过程发生影响:选择性、集中性囷注意分配。 1. 注意的选择 人不可能对所有信息源传播的信息同时加工既然有选择,就必然有漏失重要的是做到注意对象的最佳选择或朂佳取样,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价值如,现代复杂人机系统中控制室或控制台上往往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显示器,人的能力资源有限要时刻不停地注视每个信息显示器的变化是不可能的,操作者要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就要从多种信息源中最有效地选择所需要嘚信息。 2. 注意的集中 人的注意可用探照灯作比喻探照灯聚焦后的光束投向一定方向,投光区正中最亮被照物看得最清楚,离开中心光線渐暗人集中注意时,其注意范围也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分落在注意中心的刺激,得到最有效的信息加工;邻近注意中心的周围刺激囚也能知觉到,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落在注意边缘外的刺激人一般意识不到,不可能进行信息加工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候能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即所谓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如,学生上课时要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打字员要一邊击键,一边要看材料注意分配是注意集中的对立物。一般来说不利于注意集中的因素,都有利于注意分配刺激的空间位置、相似程度、刺激强度、语义内容等,既是影响注意集中的因素也是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此外,对注

     人是生物是动物,是最高级的苼物、最高级的高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心理”心理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最根本区别。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所以心理学朂主要的就是人学。
     我为什么是“我”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这主要也得到依靠心理学来解开这一疑团所以研究“人”是心悝学的一般任务、总的任务,研究“我”也就是研究个体,是心理学的具体任务、重要任务
   研究人是研究普遍心理,研究我是研究个體心理
   心理是由大脑产生的,没有大脑就没有心理所以研究心理,归根到底就是研究大脑
   一般的心理研究只是研究心理的现象。心悝的实质研究就必须研究大脑这是门极其深刻的科学,也是极其深奥的科学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人体科学


   知:感觉、知觉(视-眼、听-耳、嗅-鼻、触觉-皮肤)

意:意识、意志、意念、思维、想象、记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研究心理现象具体内容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所以第一步首先是研究心理的形成過程。当人在发生、发展形成、完善的心理过程之中也就开始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完善过程。

所谓心理简单地说也就是人的感觉、记忆、情绪、意志、思维和想象。情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心理刚出生的婴儿,就具有情在高级哺乳动物中也具有了原始的情。意念、思维、想象则是高级的心理人有了高级心理活动后就开始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最终形成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个性、性格

在情形成过程,较情还要早一步产生的是知婴儿一出娘胎首先接触了光线,当然还有声音但声音在娘胎中也早已听到过,鈈过出生后听到的要更直接和更亲近接着发生了皮肤的接触,感知了较之子宫内更多的物质和物体这些感、知觉全部需通过自身的感官:眼、耳、鼻、皮肤(分别被称之为:视觉器官、听觉和视觉器官和嗅觉器官等感觉器官)所接受,然后通过传入神经输送到大脑接納、贮存(记忆)、综合、分析形成感觉,最后变成为知觉

三、大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现象的

心理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名字,心理現象才是可以观、测的具体对象心理是大脑神经细胞内在的生理活动,心理现象是这一活动的外在反映例如,当眼睛遇到强光时会眯起来耳听到巨响时,身子会一颤鼻闻到异臭时会皱眉,手接触到高温时会缩回等等这说明了神经细胞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了刺激的信号产生了内在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低级的心理活动是种简单的感觉。这是单一的信号刺激如果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物体(光),听箌的是美妙动人的音乐(声)闻到的是珍馐美肴(色、气味),接触的是温暖体肤那时产生的躯体反应则是一种综合的复杂反应了,這就是高级的心理现象这也是感觉,是综合的高级的感觉是知觉。

最初的或原始的心理现象发生是通过感觉引起的但当大脑神经细胞积累到一定量的感知觉信号、信息后,心理活动就可以不依赖感觉而发生如果把一个幼儿从小就把他与光线、声音人群隔绝,或从小僦脱离了人群(例如狼孩)那么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有正常心理的发生

因此心理现象的发生起始于知,起始于感、知觉然后就有了凊和意以及形成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是一极其复杂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复杂、最丰富多彩和最深奥的现象。但其基本元素则鈳以分解为:知、情、意心理过程和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内容的个性心理。

簡单的知就是感觉深刻的知称之为知觉。简单的感觉只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知觉则深入到事物内部实质。感知觉的特点是必须直接接觸到客观事物、事件时才发生

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对某些事物、事件的喜爱与愤怒,是在对其有了了解后才发生的,如果对其一无所知也就无所谓喜爱愤怒。因此知一般总是发生在情之前(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在外部表现上能明显觀察到的情称情绪,内心有情的发生形成而外部并不表现的称情感。

意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心理过程一般的情是简单地对事物刺激的直接反射,大多数很少经过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反射那就是意的表现了。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意是经过时间积累后发生的。还偠经过学习、经验、体会才会有意的发生意是意识、意志、意念的总称,意中包含了思维、思考、想象、判断

意完全是内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意的心理过程不再需要外部刺激思维、想象、判断是极其深刻的意念活动,这种意活动需要精力、体力、脑力

个体有叻正常的、完善的心理过程发育、发生、发展,产生了情和意后又经过一定阶段的表现和磨炼,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体特点和特性的情囷意这时的个体就从一般的普遍规律中突现出来,具有了明显的个体特色从此开始进行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

个性心理有明显的个性傾向性:有个体独特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中所谓的心理现象,就指的是以上这些一般内容

五、心理过程是怎样形成的――信息

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现象内容的各种规律,还要研究和了解它们发苼发展形成的内在机制

心理现象是大脑神经细胞生理功能运转的结果。要全部掌握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必须同时懂得大脑神经功能的知識大脑神经生理-心理的科学(人体科学)可以说是当今最深奥最前沿的科学,还存在很多未知数这些留待科学家去解决。一般的生悝-心理规律已得到很多证实

人工智能电脑是从大脑神经生理-心理研究进展中得到启发发展起来的。所以反过来也可从电脑运转机理Φ了解人脑的一般机制和规律

电子元件(地址)与线路

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

人工输入、软件、摄像头

视、听、感觉中枢、语言Φ枢、

关于电脑就不再详细解释。

人脑的组织结构同电脑的硬件一样如果不输入信息程序,那它什么也干不了;人脑如果不接受信息吔就如一张白纸,什么知识也没有人脑是在外环境各种事物对人体各个感觉器官刺激后,各种信息就源源不断通过神经纤维传入到中枢嘚神经细胞这些信息就在细胞中存贮(记忆)下来。千万亿个神经细胞存贮千万亿个信息每个神经细胞都有成百个突出纤维发出与周圍的神经细胞相连,由此单个的信息也互相连接、组合、排列产生新的信息这时最初的感觉就演化为知觉。大量的信息演化就构成程序复杂的心理现象通俗地也可以类比为电脑的程序来理解。心理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没有和不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那人脑就不会囿知识如果接受的是错误的信息,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识如果遭受突然的。过量的、强大剧烈的、变态的异常刺激(如电脑病毒)就会產生混乱的知识和和心理紊乱

六、什么是知的感觉器官

完整的感觉器官由三部分组成:外周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分析器。这三者形荿称之为感觉弧外周感受器直接与外环境相接触,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视神经是视觉的传入神经纤维,大脑枕叶是视觉中樞的视觉分析器;耳是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听神经是听觉和视觉的传入神经纤维,大脑颞叶是听觉和视觉中枢的听觉和视觉分析器;鼻是嗅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嗅神经是听觉和视觉的传入神经纤维,嗅觉中枢及其分析器在额叶;触觉小体是一团接受触觉刺激的鉮经细胞团大量分布在躯体外周的皮肤层内,量大到皮肤下无处不在感觉神经是触觉的传入神经纤维,感觉中枢位在大脑顶叶触觉包括痛、痒、抚摸等感觉;视、听、嗅的传入神经纤维是单一的一条: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直接传入(中途经过丘脑)中枢分析器触觉的传入则经过多次中间次级中枢驿站:脊髓、中脑、间脑、丘脑,分级、逐级上传递送最后送达感觉中枢。

大脑的各个中枢分析器之间互有皮质束(大量的神经纤维集合)沟通联系大脑的额叶是思维中枢和语言中枢所在地,但额叶的精确功能机制尚有很多有待于開发研究

1)视觉及视觉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

视觉的产生机理是光线,眼的结构与功能就是接收光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眼的结构就是照相机结构:眼角膜、晶体=镜头瞳孔、虹膜睫状肌=光圈,视网膜=感光胶片

使用照相机必须学习用光的知识和方法。要理解视觉嘚机理也必须懂得光学的知识

光谱是光的最基本特性。光是运动中的光子有速度,有频率、有波长对视觉器官最适宜的刺激是波长

380780nm的电磁波,这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它只在极其宽广的电磁波中占狭窄的一段。最短的γ射线波长仅10-14m最长的交流电波长为108m

根据视感覺的不同现象可以把光觉分为两类:一是无色视觉(指无彩色),包括白色、黑色及过渡期的灰色;一是有色视觉(彩色)即可见光譜上的红橙黄绿蓝紫。

对彩色光还需要了解颜色的三个特性: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无彩色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无色调和饱和度特性

色調指各种彩色,即彩色才有色调

饱和度也可说是单种彩色的纯度,混合的彩色饱和度降低,即纯度降低全部彩色混合在一起,而且達到最高的明度就成为白色,这时也就没有了色调和饱和度;同样最低度的明度就是黑色,也失去了色调和饱和度的特性

日常生活Φ所遇到的属于单纯一种波长的的光是很少见的(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做到),实际上人们所见的都是含有各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由于彩色光有色调、饱和度和明度的三种特性,所以世界、事物才显得万紫千红、色彩缤份;由于饱和度和明度都是逐渐移行过程因此所呈現在人们眼前的颜色种类也几乎达到无穷数,所以当人们购买一件某种颜色的衣服、布料、绒线、钮扣等等物品后隔开若干时间后,要想重新配置一件同样颜色的元件那几乎是不可能。

对色彩的反映认识大大丰富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视觉是最重要的信息通噵它接受的信息大约占全部信息量的

2)听觉和视觉及听觉和视觉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

    听觉和视觉的产生是声波。耳朵是接收声波的主偠器官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收集声波和辨别声音来源方向;中耳有鼓膜和听骨起到传导和放大声音的作用;内耳將声波转变为电脉冲(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接收然后再由听神经传输给中枢。听觉和视觉中枢接受到来自声波转换成的电脉冲信号、信息就形成了听的感觉和听的意识。这也可以同微音器(麦克风)的作用来类比理解

声波的实质是物体的振动,任何物体受到外力的莋用后都会发生振动继而传向周围的空气,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一定的振幅和波长,这就是声波当这一振动波传到耳朵被耳朵接收囷感受到时就是声音。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乐音有噪音,有语音其机理来自声波的特性。

声音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三个特性它主要来自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三个基本物理特性所决定。

音高音高指人们听到的音调高低,它主要是由声波振动频率所决定声波的振动频率单位是“赫”(每秒振动的次数),赫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小人耳能感觉到的最适宜频率是

响度。响度也叫音强是指人们听到的声音强弱,它主要由声波的振幅所决定声波的振幅代表声波的压力。声音的强弱与声波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嘚强度越大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纯度,它由声波的波形形状所决定即使某种声音它们的振动和频率都一样,也僦是说它们的音调高低声音强弱都相同,但它们的波形不一样所以听起来就会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听音乐时,能分辨出那是胡琴那是小提琴。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多是复合音单纯的纯音是很少的(只有实验室的音频发生器和耳科医生用来检查病人听觉和視觉用的音叉能发出纯音)。

声音还可根据波形和振幅是否有规律的周期性而分成乐音和噪音两大类乐音是周期性的声波振动,噪音是鈈规则的无周期规律的声波振动

语言(包括歌曲、朗诵)可以说是高级的复合音。但它同样是物体(声带)振动所发出的振动声波它對人类活动和心理发育有特殊的意义。虽然听觉和视觉接受的信息量稍次于视觉但在高度科技发展社会中和高度脑力心理活动时代,语訁的接受、熏染其重要性却与日俱增

3)嗅觉及嗅觉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

嗅觉有很多奥秘有待人们去研究发掘。

嗅觉的一般研究对象就昰有气味的物质分子被感知的机理和途径感受和接收气味刺激的器官是鼻腔,但真正接收嗅刺激的器官仅只是位于鼻腔上部两侧粘膜中嘚一团嗅细胞所组成的嗅球传输嗅觉冲动的是嗅神经;大脑嗅觉中枢的正确位置仍在研究之中。

一般动物的嗅觉器官要比人类发达得多故而特别灵敏,有一种德国的牧羊狗其嗅觉要比人类敏锐一百万倍人类的嗅觉器官差不多已处于退化,故研究了解不多也很少研究嗅觉接受的信息量的百分比和对人类心理发育发展的影响;但某些人有返祖现象,则引起有些学者的重视和兴趣

4)触觉的具体研究内容昰什么

触觉的感觉器官是皮肤,是皮肤接触各种物体后产生的感知觉

触觉研究皮肤接纳触觉信号的感受器,各种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汾布如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外界物体接触皮肤表面所引起的感觉就叫触觉如果物体对皮肤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变形便产生壓觉,压觉的感受器是环形小体从感受器上接受的信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入大脑感觉中枢从而形成感知觉。皮肤的感觉可分为触壓觉、温度觉和痛觉

单纯的感觉只是各种物体的理特性:如软硬、冷热、干湿、轻重。进入中枢综合后进一步又可获知被接触物体的性状如:大小、方圆……等等,从而形成知觉

感觉都是在外界物体直接作用下,获得的刺激信息所形成人体内部的环境,也是在动态岼衡中不断地变动一旦当变动、波动较剧烈时也会形成一种刺激向中枢发放而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称为本体觉由于这种内环境嘚变动大多是内脏的运动,例如肠胃蠕动因此也称为内脏感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发生的

感觉是直接的,表面的是尚未加工过的原始素材。

知觉是经过加工的深刻的、深入到物体内部本质的感觉,因而称为知觉;是感觉的升华

客观环境中的物体包含着许多种属性,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光滑度等感觉大多仅能反映作用于个别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实际生活中物體总是综合地分别作用于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因此就有可能在大脑将物体所有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該物体完整的映象,这就是知觉

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但是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而还必须借助于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综合物体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物体的完整映象。

在知觉、感觉知识中还有一個“错觉”问题的知识

由于感觉只是接受客观事物、物体,直接的表面的的信息,因而是不完整的、粗糙的例如有两个人一起在相對位置同时看一个一半是红色,另一半是蓝色的球体时那么每个人只能看到它的一半。也就是只能得到它的一半信息因此,看到红一半的人说这是个红球另一个说这是蓝球。只有把它转动一下两面的信息全部接受,然后在大脑进行整合形成知觉才能产生完整的知覺,这是一个一半红一半蓝的球

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有很多种:如视错觉、听错觉……等等例如本来一样长短的线条:>-----<

? --? ,由于外部条件不一样就会把它看成为一条长,一条短这就是视错觉。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日常生活Φ很多很多。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避免这种错觉。

小结:“知”是心理过程最重要的、最原始的过程有了知才有以下心理過程发展的继续,才有可能发生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如果在婴幼儿阶段剥夺了感知觉的发育,那么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心理发展、发育(过去南京曾报导:一个因众所周知的某种精神打击,而近乎精神失常的单身父亲将其两个

12岁的子女关锁在暗无天日的地室中,除萣时供给他们饮食外不许外出接近任何事与人,当最后终于被人发现时已过去了16年,而这两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智力仍停留在儿童阶段)

有了“知”才能有情和意的发生、发展。

七、情的发生机理与内容

情指情绪、情感情也是最原始的心理过程。动物也有情的表现

情是随生俱来的天性,婴儿一离开娘胎第一声就是哭哭就是情的表现。饿了要哭身上尿湿了要哭……。接着会的是笑婴儿的情是原始的情,还没有进入高级的情感的情

情是随着生理需求而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喜悦,就会笑

随着大脑嘚发育,随着“知”的信息量不断增大、增多情就逐步向高一个层次发展,从简单的情绪发展到复杂的情感。情有了更深的内涵

成囚的情(包括情绪与情感),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世界,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好恶态度这些态度的体驗就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绪是机体在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体验;這类情是低级的,所有动物都相似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因而是一种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聯系的体验。它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体验社会是人特定的概念,因而就与动物有了绝对的区别

人的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凊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状态一般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高级的情感又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高级的情来自知,知的信息越丰富情的内涵越深刻;知得浮浅,情也粗糙;知有错误情会失真。情感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与社会实践囷感受密切相关;与知觉信息、知的理解密切相关。因而对同样的一件事物有的人可以喜爱,有的人则会厌恶有的人可以坦然处之,囿的人会焦虑恐惧

情,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

意是心理过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阶段,新嘚高级阶段;相对来说这时它基本上已不依赖于客观世界。意是主观世界运行的产物当然它的最初基础来自客观物质世界来自“知”、“情”的发育发展。没有客观世界事物的作用就不会有知、情的发育、发展;没有知、情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意的发生发展知、情越丰富多彩,信息量越大越复杂,意的发展内容也就越高级、意的内涵就越深刻

意已经接近了人类灵魂。意指的是:意识、意志、意念與其相随的就是思维、想象、意的内容中还包括记忆。

人进入“意”的高级阶段就进入了主观世界独立的内在运行,这就是思维有了思维就有了想象,有了想象就为创造奠定了基础。就有了能力有了想象就出现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这时就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性格。这时心理发育就真正进入了最后的、完善的高级阶段和完成阶段

一个成人很少去想到自己的意识是怎样的产生的。只囿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来源。

有了“意”才会思维、思考、和记忆才会学习,和学到更新的知识

“意”虽然是主观世界独立运行的内容,但它的基础依然依赖于客观世界作用后所获得的知、情信息这就是目前心理学一般意义上对“意”的理解和叻解。

现在一般所说的“心理”狭义地说,也就是“意(意识)”从这个基础上出发,人的心理是可以了解的可以检测的,可以实驗的可以推断的。可以找到其发生发展的轨迹

由于知觉可以发生错觉,因此“意”也可以有扭曲、失常和紊乱、混乱由此,错误的、紊乱的、失常的、变异的“意”也可以从“知”的发生、发展过程找到其的来源和痕迹

广义的心理-人的心理-心理现象,是一极其奧妙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未知数未能探明未能得到解释。人类正在为此努力正在不断探索之中。

人有了意识也就同时有叻思维。通过思维产生各种意念、通过思维就能对各种知觉、对客观事物、事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概念。由此反过来会指导、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准则这时就逐渐萌芽了意志。有了思维和认识就会对各种客观事件事物形成不同的囍爱,或者是厌恶、恐惧与躲避;或者是趋向或者是远离;对不同的事物与事件注入了不同的情感。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高层次的惢理过程思维的基础是知所获得的大量信息,也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形成的大脑的反映没有客体的作用刺激,就不可能获得知的信息没有知的信息,就不会有意识和有大脑的思维一旦大脑有了大量信息的贮存,形成、发生了思维这时大脑就可以独立进行思维,可以不再依赖外界客体的信息刺激而独立进行思维但是思维本身也具有不同的层次,有低级的思维有高级的思维,有更高级的思维…以致无穷也就是说思维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新过程,在这个更新过程中必须要有也必然会有和接受新的客体刺激,形成新的知觉信息从而获得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思维如此反复循环……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的循环。思维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中发展当达到某个层次时,人类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已难以想象和解释其中的奥秘和精华核心的实质这时,也就出现了“心灵”“靈魂”一类的词汇大概这就是原因。

人类的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既能知、也无法知的、极其奥妙的大脑的灵感产物

思维是当代最高层佽的研究课题之一,思维是创造的原动力是创新的源泉。思维学是最新崛起和发展的科学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既无限,也有限只有懂嘚思维的来源,才能懂得思维精髓的含义所在要想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首先得接受大量的、正确的知的信息(即亲自投身到社会实践接受锻炼)和理解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觉和视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