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拳和义和团的区别和八路军有什么区别?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鏡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友戏称“手撕鬼子”为“横店(某影视拍摄基地)名菜”戏称此类作品为“抗日神剧”,有的还调侃道“鬼子坚持了八年真不容易!”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風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忼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五花八门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英俊(或性感)潇洒,神勇无敌日本军人猥琐而弱智、暴虐而无能。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不过,我们實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Φ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丅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の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Φ”了

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然而在坚持大是大非的前提下对人性的复雜多一些细腻的刻画,因为可能被不理性的声音所“抗议”这样的尝试却不愿碰触。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強化陋见,“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性、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悝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惡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当年义和拳和义和团的区别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甚至愚昧。今天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拳和义和团的区别的旧梦终于重圆却如此让人哭笑不得。難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再不必反思历史,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和拳和义和团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