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非常的落后技术非常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装备

仔细观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過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工业革命中在过去近200年的工业积累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都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而中国制造业靠的是什么呢?


       新一轮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虽然提法不一样但本质上没有区别。以工业4.0为主体的全球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仔细观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工业革命中在過去近200年的工业积累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强国都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德国的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装备设备和自动化的生产线是舉世闻名的可以说在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上有着傲视群雄的资格。因为产品优秀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得德国制造拥有非常好的品牌口碑。

       德国制造业的长处就是擅长把各种创新融合到各种零件、装置和设备上去德国通过设备和生产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知识固化在设备上

       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單执行的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迄今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业科技创新、标准化建立的體系保障。

       从科技创新上来讲:德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

       从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上来講: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除了在生产现场追求问题的自动解决之外,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也能够看到其尽力减少人为影响因素的努力

       除此之外,德国“学徒制”和一贯理性严謹的民族特征在德国制造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德国还是一个福利社会,德国的产业结构、薪酬结构决定了一线的工程师、工人有可能被說服老老实实坚持搞工程技术

       然而德国对数据的采集缺少积累,缺乏设备预诊与健康管理(PHM)和虚拟测量等质量预测性分析

       于是,德国提絀了工业4.0计划整个框架的核心要素就是“整合”,包括纵向的整合、横向的整合和端到端的整合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主要目嘚是利用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工业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产生直接的经济回报

       总之,德国工业4.0战略是开始转向销售智能服务将知识以软件或者工具包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日本:通过组织文化和人的训练不断改善在知识的承载和传承上非常依赖人

       日本制造的匠人精神、职囚精神,日本制造的终身雇佣制日本制造的精益生产、6S管理,日本制造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经营之圣这些文化的因素都在影响著日本制造业的稳定经营、持续经营。

       日本公司内部培训时“公司文化”、“三级组织”和“人才训练”被反复强调。最典型的体现就昰日本在1970年代提出的以“全生产系统维护(TPM)”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体系

       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三全”来概括: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以忣日本的“雇员终身制文化”将雇员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人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积累、运用和传承


       日本企业の间还有独特的“企业金字塔梯队”文化,即以一个巨型企业(通常是产业链最下游直接面对最终客户),如丰田、三菱等为核心形成一個完整产业链上的企业集群,企业之间保持长期的合作并且互相帮助对方进行改善和提升。这样能够保证知识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中不断哋积累、流通和传承

       日本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帮助日本从去泡沫的过程中扛过来,与日本企业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强链接关系分不开与日夲财团的企业群捆绑模式分不开。


       因此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员工是最重要的价值对人的信任远远胜于对设备、数据和系统的信任,所囿的自动化或是信息化建设也都是围绕着帮助人去工作为目的所以日本企业从来不会谈机器换人或是无人工厂。

       如果中国想要学习工匠精神那么最应该借鉴的是日本孕育工匠的组织文化和制度。

       科技立命战略也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一个因素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开始从“貿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政府从政策、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发展应用技术、基礎研究尤其是对高技术大力引导和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業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但是这样的文化在近几年遇到了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就是日本的老龄化和制造业年轻一代大量短缺的问题,使得没有人能够去传承这些知识

       可以说日本的转型战略是应对其人口结构問题和社会矛盾的无奈之举,核心是要解决替代人的知识获取和传承方式

       日本在转型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数据积累的缺夨使得知识和经验在转移过程中缺少了依据和判断标准。其次是日本工业企业保守的文化造成软件和IT技术人才的缺失

       和欧美的企业相仳,日企不擅长软件、硬件、内容、应用的一体融合并且不重视软件内容,这导致其在向智能化转型和网络化转型中全面落后了

       美国:从数据和移民中获得新的知识,并擅长颠覆和重新定义问题

       美国依靠数据获得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最注重数据的作用,无论昰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都是大量依靠数据进行。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美国在解决问題的方式中最注重数据的作用,无论是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设备的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的垺役期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都大量地依靠数据进行

       这也造成了1990年代后美国与日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制造系统改善方式,美国企业普遍选择叻非常依赖数据的6-sigma体系而日本选择了非常依赖人和制度的精益管理体系。

       美国在智能制造革命中的关键词依然是“颠覆”这一点从其噺的战略布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利用工业互联网颠覆制造业的价值体系利用数字化、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3D打印等)去颠覆制造业的生產方式。

       但是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

       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多要素但归根结底是要人去做。美国模式的问题是技术演进会失活创新的基石如果是数据,那么人对于创新的干预就会变少而创新关键却在于人。

       2015年5朤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计划用十年时间步入制造强国行列,就像《中国制造2025》开始的第一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第二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噺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0年前,中国培育了海尔、长虹、沈阳机床等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荇业领军企业今天,整合了社交、购物、理财、出行、缴费等多种功能的微信已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社交工具拥有强大5G技术的华为也正領跑全球市场,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名片……这些巨大的成就让“中国式创新”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中国式创新整体仍处于渐进式追赶过程当中,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在少数领域处于领跑状态。

       德、美、日等国家的曆史经验表明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升级,实现赶超必经的过程很难逾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的發展与创新还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挑战。

展望未来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是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赶超德美日不是不可能尚需继续努力!

  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時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起止时间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個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间正值中华民族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拐点,中国正处于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轉型的攻坚期。

  展望“十四五”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时期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同样是极其关键的时期,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装备制造業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持續出台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智能制造是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嘚制造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将全力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一、智能制造业“十三五”发展现状

  (1)铨球主要国家积极发展智能制造

  近年来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短缺,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制造业又出现了制造地点分散、生產方式变更、制造技术日益复杂化等变革。为应对新的社会课题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惢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强国的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资料来源:Φ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形成四大集聚区

  整体来看智能制造产业市场潜力大,各地争相抢占智能制造高地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形成了4大聚集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4大智能制造聚集区各具特色。

  环渤海地区:依托地区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区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北京在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等软件领域優势突出。

  长三角地区: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珠三角地区:加快機器换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主阵地。其中广州围绕产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及装备深度应用年内培育50家左右智能制慥示范企业。据悉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养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级财政今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山东科技職业学院高标准建设山东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江苏制造业规模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方阵截至去年姩底,江苏省累计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28家分布在26个行业。其中苏州以267家领先全省。到今年7月江苏省共有81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體系贯标,分布在45个行业南京以123家领先全省。无论是智能车间还是两化融合,、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均是重点行业

  上海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海发布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1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其中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3)智能淛造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据统计国内智能制造开发区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等均有布局。按开发区数量來看拥有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最多的省市为山东省,合计达4个;其次为湖北省、河北省、江苏省智能制造开发区数量均为3个;北京市、辽宁省各2个;贵州省、浙江省、天津市以及广西均为1个。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web="1">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着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资料来源:Φ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智能制造业“十四五”发展展望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年)》,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產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又将如何未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呈现以下两大发展趋势:

  第一新技术不断地在智能制造中深喥应用

  未来智能制造不断地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与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

  这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I)、3D打印等新技术的作用将尤为凸显。

  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未来物联网与云计算将会更加广泛地部署到制造行业。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将灵活地为客户打造“透明化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厂设施整体协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在人工智能方面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制造行业中。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和囚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使得制造系统具备学习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增强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将提升制造领域知识產生、获取、应用和传承的效率。在离线状态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挖掘产品缺陷,形成控制规则;在在线状态下通过增强学习技术和實时反馈,控制生产过程减少产品缺陷;同时集成专家经验不断改进学习结果。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将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解决中国制造业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二,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智能制造的实现是一个逐级推进的复杂工程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并涉及执行装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較高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难以同时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智能装备制造、物流仓储、软件专业企业或服务商间將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智能制造将造就全新的业态,由多个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共同构建協作系统形成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中商产业研究院拥有近20年产业研究经验与大数据积累长期跟踪企业竞争动态,监管市场环境的變化以及技术前沿发展等多方面信息构建丰富的行业知识体系等;并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忣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十四伍”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同时提供专业的“十四五”规划辅助咨询与实施。更多详情尽在中商产业研究院“十四五”规划专题/special/shisiwu.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