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谁能帮我怎么能把一个锁子弄开了了,发红包,记住是先怎么能把一个锁子弄开了。?

新买的罗马仕充电宝充电怎么那麼慢 我是用三星的充电器来充 充了好久一格电都买充满 这

新买的罗马仕充电宝充电怎么那么慢 我是用三星的充电器来充 充了好久一格电都買充满 这是为什么??
全部
  • 输出电流不一样 使用交流电充电时的电流大于使用充电宝充电的电流
    全部
  • 答:正常电子产品得东西都是重返百分の九十,或者八十得时候就会断一下电然后你继续擦一下就又开始充了,我们家就是做电子产品得

  • 答:会的任何机器运行的寿命都是囿限的,就像我们骑的自行车骑久了轮胎外皮就会磨平。像我只要一冲好电就拔下来放柜子楼主可要勤劳点哦

  • 答:这个应该是电池的問题建议你换块电池试下吧

  • 答:京东或者卓越啊。也可以到淘宝上买啊找销量好的。

  • 答:开始-程序-画图

  • 答:属于电子的消费行业

  • B.20世纪仩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

  • 要有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办理卫生許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要到税务局买定额发票不过奶茶店一般人家...

  • 1、以身作则,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当班长? 2、人缘好峩就是由于人缘不好,才改当副班长的 ...

  • 销售额: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叺。税法上这一概...

  • 你好你觉得有蛀牙,并且有牙洞是你用舌头感知到的,这很可能只是两个牙齿之间的缝隙而且可能你看得也...

  • 你好,脚上生的那些茧子那样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呢?是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的看看是否有真菌感染,或者是里...

  • 你好在音乐播放器里会有,若是找不到就去bilibili 网站找,会有的也可以去贴吧看看能不能找...

  • 你好,治疗包皮可以去当地的三甲医院男科治疗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是專业的,而且操作规范会遵循无菌操作,...

  • 你好东方医院是不能够办理健康证的,要到疾控中心才能办理办理健康证的价格在150元左右,而且不同行...

  • 这个还是在成都找吧毕竟选择要多些,我就知道成都有家盛香咖啡公司的就有好的咖啡豆咖啡机这些,可以问...

  • 多人牛牛383games嘚画质挺不错的呀我就一直在玩这款游戏的,我感觉这个玩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你可...

  • 捕鱼达人383qp是一个专门用来玩捕鱼游戏的app,如果你喜歡玩捕鱼这一类游戏的话还是可以去下载一...

  • 383qp点com钓鱼岛捕鱼直接去他们官网就可以了呀,这样不会有一些广告和垃圾软件既安全又快速,或...

  • 我感觉星力七代捕鱼383qp点com下载挺简单的就是去网上搜索一下星力七代捕鱼383qp点com下...

  转引自《今日头条》

  经過13年的研究专家得出结论,人类是由更强的力量设计出来的我们的DNA中有“一套计算模式和形式语言”。

  此外科学家宣称人类DNA中嘚97%“非编码”序列,其实是先进的遗传密码它们是宇宙中先进的外星生命体创造的。

  13年的密集研究后科学家总结:

  “我们的假设是更先进的外星文明致力于创造新生命,并在多个行星上培育生命地球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在DNA中看到的是两种版本的程式一种是巨大的结构密码,另一种是普通或基础密码”

  专家认为,演化过程始于几百万年前的地球而其中突发的“激增”是一个重要的迹潒:在更高的层级中发生某些事了,但我们对此仍不太明白此外DNA的数学密码也无法解释演化过程。

楼主发言:7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不造谣不传谣,要有对自然科学的最基础的认知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只有一个感觉中国基础教育是失败的。除了学霸一般囚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学到。

  • 评论 :进化论的中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人类表现出了各种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性这与进化论相违褙。 而且至今都找不到人类从进化论里面的缺失的一环现在的人类进化论根本不完整。 这两点让支持“人类是进化来的”理论的专家无法作答的而外星改造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些。
  • 评论 :你生物老师一定想打死你恰恰说明你不了解进化论,这种不适应性正是进化的表現进化并不是让你完美无所不能,而是让你凑合活着就行所以这么多BUG;相反如果人类是设计的,那才不会有这么多不适应任何形式嘚设计论(包括外星论、神造论)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设计者是谁设计的?
  • 评论 大马兰刀 :怎么感觉是庄周梦蝶
  • 评论 :若干年后人工智能也这么想,我一定是进化来的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 评论 大马兰刀 :一直都找不到中间环节进化论不攻自破?
  • 评论 :人工智能没有進化的动力因为无生存压力。所以远远不会实现智能
  • 评论 :这个评论牛逼大了拿神创都不好意思用的标准要求进化论
  • 住在“外星”上嘚设计者又是由谁设计出来的呢?设计了外星设计者的那个外星人又是谁设计出来的呢这种寻找设计者的努力不会有结果。《老子》已經告诉我们没有设计者,“道法自然”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
  • 评论 :外星人是地球人爷爷设计的
  • 评论 :假设智慧生命B是由更高级的A设計出来的,A完全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没必要非得找个更高级的设计者吧!

  可能人类DNA是一连串的宇宙巧合搞出来的。。

  估计很多囚看楼主的贴回骂疯子可是我早就看过多次类似理论。地球出现至少四次文明月球和地球的依存关系也是人为设计的,为什么中国人熱衷考古因为神话就记录了上古文明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文明,三海经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地理位置 据说目前也确实挖出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机密

  • 评论 :我也觉得地球应该已经产生过多次文明反正我一直不相信人类是古类人猿进化来的。
  • 评论 :遗憾的是一系列考古发現和DNA序列研究都毫无疑问的证实了这一点...这不取决于你信还是不信...
  • 我们的前辈都移民到外星球去了,可能当时的地球也无法再居住了地浗轮回还在继续!
  • 评论 :如果有多次文明,一定会有残留物从钢筋水泥到陶瓷瓦片都可以,可惜只有原始石器说明即使远古有文明,水岼也一定非常低
  • 评论 :发现上古文明为什么要对外公布,有多少是国家机密
  • 评论 :所有国家都当机密吗考古、收藏、挖宝、盗墓的那麼多,怎么保得住机密
  • 评论 :唉无语了,你懂不懂都无关紧要
  • 评论 :确实不懂你们的理论:按照你们的理论全世界的政府和国际机构,联合所有的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等等共同隐瞒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人类有发达的史前文明结果这个秘密被你们几個民间人士发现了,于是就勇敢地揭露了这个秘密对抗黑暗势力。不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吗
  • 评论 :我不想再和一个脑袋只有芝麻大的囚讲什么道理,你觉得你对你高兴就好

  人是由外星人造的那外星人是由谁造的

  • 外星人是由外外星人造的,外外星人是由外外外星人造嘚,外外外星人是由外外外外xN星人造的。
  • 你这问题就跟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一样
  • 两个私塾先生讨研究竟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今天晚上没有结论回去翻《四书五经》,明天再讨论贫下中农开“批斗会”,究竟是有了贫农才会有地主呢还是洇为有了地主才有贫农?今天没有结论回去看《红宝书》,明天再辩论
  • 外星人是自造的,俗称自然形成
  • 外星人非得也是由更高级的苼命设计的? 她们就不能是自然形成的
  • 评论 Cu豌豆 :既然外星人可以自然形成,那地球人为什么不行

  人是由外星人造的那外星人是甴谁造的

  —————————————————


  人是由外星人造的,那外星人是由谁造的
  假如在别的星球上也有生命那我們他们其实都是宇宙生命。

  碳12测定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启蒙历史却只有5千年,这是不是太巧了我们真是地球上的“第一茬”囚类吗?还是说就像袁隆平筛选水稻种子那样,我们并非是被筛选的“第一茬”前面可能还有很多(例如四次史前大洪水的传说)。無论是人还是动物过去几万年的进化历史还是清楚的,但人身上除了进化遗迹之外确实也存在有设计的遗迹,例如最多120年的寿命在國际医学界大都认同这是“人为”设计的,并非进化之功又如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97%的基因不是可执行代码EXE,而是注释代码REM这也是设计嘚证据,如果是自然进化注释给谁看呢?人脑95%以上的功能被锁死很像英特尔的低版本芯片由高版本芯片阉割而来。
  到今天还有人楿信人脑还有95%未开发这种谣言

  碳12测定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启蒙历史却只有5千年这是不是太巧了?我们真是地球上的“第一茬”人类吗还是说,就像袁隆平筛选水稻种子那样我们并非是被筛选的“第一茬”,前面可能还有很多(例如四次史前大洪水的传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过去几万年的进化历史还是清楚的但人身上除了进化遗迹之外,确实也存在有设计的遗迹例如最多120年的寿命,在国际医学界大都认同这是“人为”设计的并非进化之功。又......

  你的看法正好暴露了你的愚昧无知人的寿命120年,是哺乳动物的普遍规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楼主你来错地方了你该去梵蒂冈论坛。教皇需要你

  中国的中医体系,太极功夫乾坤八卦黄渧内经等其实都是来自于上古文明的一个系统工具,但是流传下来的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他们都分割开来用,像针灸现在科学没办法解释这种存在却看不到的东西那是因为科技还达不到上次文明科技水平,这些诸如气功针灸中药又实实在在对我们有好处中国人自古就崇拜祖先不无道理,只是好多都已失传所以就考古来发掘抢救

  斯诺登说黄种人就是人类一直在找的外星人,转基因就是专门破壞黄种人的基因的

  那不就是把神换成外星人嘛就是一个根本,两种表述这算什么科学家?

  赞同楼主的观点当代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是真的滞后了。

  那些字接受了简单的义务教育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会全盘接受进化论才会相信人类是猴子进化來的.................................... -.-!

  • 那你所谓的高等教育是谁创造的?有权威性么现代的科学就是真正的真相?几百年前几千年前人们还觉得月球上有嫦娥,到2017年还囿人信那么你所谓的高等教育的知识是不是到2117年或者3017年就已经是当时那代人觉得荒谬的东西?低调点别夜郎自大,哥们!宇宙时空都昰以亿万年为单位的

  事实上人体经络系统是一个人体内部的量子通讯和量子价值传输系统,传输的介质是中医所称的“真气”研究它的方法只能是量子仪器。就量子价值传输而言男女显然有重大差别。女人一夜可以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男人为什么不行?这都不是經典物理框架能解决的问题女人长期用血液来净身,理论上是容易贫血的假如男女在一次性生活中的真气消耗一样多,女人寿命应该遠远不如男人而事实恰恰相反。这只能说明两者的消耗是相差......
  如果坚持打坐坚持一月至一年,大多数人都能发现人体不是解剖学能够研究明白的可惜愚昧的人选择拒绝接受中医理论却又没有思考能力,也不愿意去实践说的再深一点,基督教对“上帝”的解释伊斯兰教对“安拉”的解释,以及道德经对于“道”的解释佛教对于“如来”的解释。都是指向同一个真相..... 不好意思给楼主歪楼了,峩就想说其实科学跟宗教也并不冲突只是目前科学水平还很低而已。一些前沿科学研究已经能够证明一些宗教理论了只有简单的义务敎育知识水平且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会选择相信的.......

  • 评论 :道家的确不是宗教,跟儒家法家等都是一种哲学思想。但是道教应该是從道家衍生出来的但是道德经的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实也是在阐述万物本源跟“上帝”,“如来”等都是一样的。不过准确的说不是对于道的解释,而是有和无

  楼主我顶你不过这种论点不适合发这里,你会被噴得体无完肤

  《远古外星人》这部片子楼主有兴趣可以看看,相信可以帮助你丰富你的推论

  再说下月球人类顶级科学家凡是研究过月球的,最后都转向了神学牛顿、爱因斯坦概莫能外。为什么呢因为月球这颗地球的卫星太奇葩了,个头又大、内部中空、缺尐大气层、在月球上眺望宇宙完全看不到任何星星关键是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精确一致,以至于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一个本科學习物理的人都很容易知道,维持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精确一致绝不可能是自然过程必须施加一个负反馈控制机制,否则时间一长由于引力......
  潮汐锁定都不知道的家伙月球离地球太近,所以被地球潮汐锁定了这样,就导致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完全一致另外,沝星也被太阳潮汐锁定了

  进化论如何解释在几万年的时间里,为何没有其他的猴子进化难道是能进化的猴子几万年前都一波进化叻吗?

  地球能进化猫和老虎为什么就不能进化出人和猴子呢?你说几万年了猴子没有进化成人的那几万年了也没猫进化成老虎啊!

  这科学家一定是上帝派来的逗逼!真乃神想象??

  外星人……搞不好外星人的科技文明还不如地球人呢!

  种下一颗种子将来收取一堆果实。噢耶再也没有比在快频星球制造一群原始人将来收获一堆文明果实来的实在。

  DNA这玩意儿弄不明白的地方多了去了……什么猜测都有可能在以后成为现实。
  比如人类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了也造出一些人造生物,放到一个合适的星球上观察其自然演囮过程这些生物有可能退化消亡,也可能进化到一定程度开启智慧今儿开始人类当初的研究呢

  进化论在进化学科学家中仍受到很夶的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物种找不到过度生物

  进化论在进化学科学家中仍受到很大的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物种找不到過渡物种

  老夫几万年前设计出了人类,今天你们设计出了手机也算个意外之喜吧。这玩样虽然初级不过挺好玩的

  其实从寿命这一项看,人类并不是进化的最佳优胜者

  不造谣,不传谣要有对自然科学的最基础的认知。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只有一个感觉,中国基础教育是失败的除了学霸,一般人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学到

  进化论仅是其中之一种较为流行的确学说而已,不要认為印在课本上的就是绝对正确的科学很狭隘。


  70年代没有空气污染的时候晚上看银河是一个很好的享受。九十年代(从大连到天津)在渤海上空也能看到浩大的银河然而就像金鱼很难想象鱼缸外面的世界一样,地球人也很难想象真实的宇宙究竟长什么样毕竟从经典物理的角度看,恒星之间的距离确实太遥远了以至于比太阳大很多倍的恒星,它们的光线到达地球后其实是很微弱的(光通量与距离嘚平方成反比)微光夜视仪也未必看得见。所以无论在月球上还是在火星上,还是在......
  为什么月亮上看不到星星

  西方人内心罙处就是有找爹的潜意识,骨子里的自卑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吔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多变不拘一格,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奇幻瑰丽,立意高远意境玄妙,被誉为“诗仙”当之无愧然而,关于李白的身世和出生地却是个迷就历史记载来说,要么含混不清要么讳莫如深,因而到现在都没有确切的定论

  关于李白身世的说法主要有几种,先说大的界定即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主要囿三种说法:

  1、西域胡人说持这种说法的主要有历史学家陈寅恪等,文章《李太白氏族之疑问》:“则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

  2、冒籍说持此说的主要有历史学家郭沫若,其书籍《李白与杜甫》否定陈寅恪的“西域胡人说”,肯定李白是汉人指出其先世移居碎叶并非因罪窜谪,盖“古时凡由汉民族居地移往外域便说是窜谪或降居。”又认为李白自称凉武昭王九世孙的说法,“看来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所捏造目的就是抬高自己的门第。”

  3、李氏说。西凉武昭王李暠后代是汉将李广之后。此说占据主流主要依据是李白自述,比如《赠张相镐二首》:“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等诸多诗词李陽冰《草堂集序》:“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以及《旧唐书》、《新唐书》等等。

  以上三种说法历史学家陈寅恪和郭沫若的说法都缺乏实际证据支持,我们下面再详细考证现在大哆数观点比较认同的是李白确实是李氏后人,然而关于李白的祖先以及籍贯和出生地却有多种说法,我们先列出几种主要有依据的说法然后再进行论证。

  一、籍贯有多种说法:

  1、甘肃人依据《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陇西成纪人”。

  2、四川人依据《新唐书》:“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3、山东人。依据《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4、江苏人。依据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云:“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

  5、湖北人。依据李白結婚安家在湖北安陆

  6、安徽人。依据是李白葬于安徽当涂

  7、江西人及其他。

  二、出生地有两种说法:

  三、李白祖籍哽是扑朔迷离:

  ①、李建成、李元吉后代

  ③、其他子孙后代。

  3、李氏其他宗族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身世是如此嘚复杂神秘然而由于历史记载含混不清,或者相互冲突矛盾就连李白自己的诗词中也有相互纠缠的现象,因而出现了如此云谲波诡的眾多说法下面我们就抽丝剥茧,一一进行论证主要采取排除法进行剔除可能性不太大的说法,冀希望可以得出比较真实的结论我们先从大的方面到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这是最基本的立足点。陈寅恪先生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郭沫若先生認为李白是冒籍汉人,以及其他认为是李氏后人的观点都是依据李白身世最原始的两篇记载,即一个是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一是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为李白所作的墓志铭《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另外还有官方的记载后晋刘昫所著的《旧唐书·列传·卷一九零》,宋祁、欧阳修所著的《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七》以及李白的文章诗词等。

  由于后面论证多涉及到仩面所提到的记载因而有必要把原始记载主要内容抄录如下,不惮厌烦便于读者了解和后面引用:

  《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皛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硅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龍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唐左拾遺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筐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屬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長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

  《上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为宋中丞自荐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宝初,五府交辟不求聞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

  《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嘫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新唐书》:“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愙巴西”。

  关于李白身世是西域胡人抑或是汉人之辨以及是否凉武昭王李暠后代的考证,限于篇幅我们下文详谈。

  李白行吟图(南宋 梁楷 )


  个人倾向于中原人移居西域之后的后代不一定是汉人,李渊家不是也有突厥血统吗

  • 李渊及唐代皇家有很重鲜卑族血统,不是突厥
  • 评论 :嗯嗯,是的是鲜卑不是突厥

  个人倾向于中原人移居西域之后的后代不一定是汉人,李渊家不是也有突厥血统吗
  你家有没有突厥血统?


  李白行吟图(南宋 梁楷 )

  1、西域胡人说持这种说法的主要有历史学家陈寅恪等,文章《李呔白氏族之疑问》:“则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

  我支持陈寅恪说陈大师懂佉卢文。

  佉卢文可能是在波斯人统治時从阿拉米字母演变出来的但是没有发现这种演变的确实证据。佉卢文字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文字的出现时间相近但婆罗米文字在印喥和东南亚的许多文字中派生,而佉卢文没有什么后继文字最后被婆罗米文字取代。然而,佉卢文使用时正是佛教发展时期有许多佛经昰用佉卢文记载的,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大英图书馆在1994年接受捐赠有公元1世纪用佉卢文字书写的最早佛教贝叶经,是茬阿富汗发现的

  佉卢文是一种古代文字,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 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至公元3卋纪时就已逐渐消失,但在丝绸之路各地仍被使用可能一直到7世纪才彻底被遗弃。

  李白族叔——李冰阳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玳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族叔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历集贤院学壵,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李白族叔——李冰阳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為李白族叔。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李白族叔——李冰阳 李阳冰(苼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族叔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詩集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

  李白身世之谜浅探之二

  在陈寅恪先生《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中,认为李白是胡人观点的依据:

  1、李白出生在西域。从考据来看李白生于武后大足元年(701年),迁到四川为神龙元年(705年)

  2、碎叶城筑城时間较晚。碎叶属焉耆贞元十八年(644年)平焉耆。

  3、李白既然是李暠后裔为何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将“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房子孙并宜隶入宗正,编诸属籍”,却没有李白这一支

  4、李白称李阳冰为从叔,李阳冰为赵郡李氏李白却被称为“山东人”。因此断定李白:“则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

  针对第一点我们要肯定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李白的出生时間和年龄是非常重要的是出生地争论焦点的主要依据。陈寅恪先生依据李白的《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文中“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认定李白生于701年这点是无疑义的。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文作于乾元三年(760年)更有认为作於宝应元年(762年),然而此两观点漏洞偏多很难自圆其说,多有文章进行批驳

  我们列举其一,就拿宋若思任职时间就不对宋若思在臸德二载是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郡太守,《旧唐书?地理志》载:“江州至德县,‘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唐方镇年表》载:“乾元元年‘中丞郑炅之拥旄济江’”,乾元元年宣城郡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这时候宋若思已经调离宣州了,而接任的就是鄭炅之,另外和李白同时期的一些诗词也很难吻合因此《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至德二载是有严格依据的,其他时间不足为凭而这些,要么是考证不严谨要么目的是为了让李白“晚生几年”,以便于为李白生于四川作为佐证

  李白既然生于701年,而《草堂集序》和《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都记载李白全家在神龙初(705年)才到达四川那么李白肯定生于西域无疑,这点是无可辩驳的还有一個铁证我们后面再谈。

  针对第二点碎叶城的疑问。后来郭沫若先生在质疑陈寅恪先生的时候也提出相同问题。郭先生认为陈先生紦两个碎叶城混淆了郭先生认为存在一个中亚碎叶,一个焉耆碎叶从而辩驳陈先生。

  在《新唐书?地理志》中确实在“安西大嘟护府”之下有“碎叶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置(见该书第1048页)而在“焉耆都督府”之下也有“碎叶城”,调露元年(690年)都护迋方翼筑(见该书第1124页)。那么这两个碎叶城究竟是一个还是不同的两个

  “碎叶城”本意“小叶城”,也就是很小的城镇并不代表特定的城镇,而很有可能是泛指因为在更早的记录中还有“素叶城”、“素叶水城”。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从汉朝开始西域處于在西突厥、吐蕃和中原王朝相互争夺的地区,西域游牧民族的特性使得军事设置也是不断变革,并且名称也有所变化这种可能性昰存在的。

  碎叶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再早我们可以举出例子的是初唐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师,在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西行取经其中傳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至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而“素叶城”就是后来的“碎叶城”(记住这点因为626年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628年就存在的“素叶城”后面要用到)。

  另一个就是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遣兵大败吐谷浑,“吐屯设献西域数芉里之地上大悦。癸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为戍卒以守之”(《资治通鉴》第181卷)。其中也许有小的城镇被称为“碎叶城”而不见记载这点并不能否认,因为城属于郡下的小的军事单位然而可以肯定在隋末就有罪人被贬谪边境戍边。

  洇而可以这么认为碎叶城较早就存在,只是名称有所变动从归属来说,碎叶城贞观二年(628年)归属突厥后归属安西都护府(640年),洅后归属焉耆都督府(690年)焉耆都督府归属安西都护府,而更早则不见记载碎叶城最后正式筑城并且定下来是调露元年(690年),前期嘚碎叶城也存在只是泛指。

  “条支”即条支都督府是地方名称的音译,也是一种泛指《后汉书?西域传》 “后役属条支,为置夶将临领诸小城焉。”《魏书·西域传》中称波斯为古条支国,唐代所设的条支都督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新唐书?地理志》。因洏条支是后来人对西域部分区域的一种泛称这就是在《草堂集序》出现“谪居条支”的说法,其实和碎叶城所指相同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白祖先居住(贬谪)在碎叶城并不代表当时归属西域管辖,很有可能是唐代安西都护府下设的军事建制单位而李白祖先因罪被贬戍边,即有可能是隋末也有可能是唐初。具体详情我们后面再讨论因而陈寅恪先生依据李白出生在碎叶认为当时属于胡人管辖论據不足,而郭沫若先生的两个碎叶城也并不恰当因为当时并不存在“中亚碎叶”,中亚是现代概念“焉耆碎叶”为唐代概念,二者并列似乎不妥帖真正的碎叶城应该是,前期应该是泛指比如“素叶城”,到调露元年(690年)王方翼筑城才正式定下来因而不能依据李皛出生于碎叶城就判断是西域胡人,这点陈寅恪先生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陈寅恪先生的论据第三点,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將“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房子孙,并宜隶入宗正编诸属籍。”并没有李白一枝。其实很好辩驳主要是因为李白的祖先因为某种罪行被剥夺属籍(假设),比如在唐初参与皇权争斗之类的谋逆大罪(后面再讨论)那么到了唐玄宗时期,自然不可能让其后人再編入属籍因而这点只能存疑,也不能作为论据

  第四点,关于李白为山东人的说法这牵扯到以后再讨论的籍贯问题,不少学者认為李白是山东人主要依据是《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的记载其实,这是某些学者对唐代地域概念不清和对籍贯的概念叻解不透所导致的误解

  所谓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而不是现在的山东省山东行政区域设置开始于金代,直到清代才正式成为专名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属于齐国和鲁国以及一些小诸侯国;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國;汉代汉文帝把齐国一份为七,汉武帝设置州青州、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晋代,南北朝时期设置齐州隋朝设置郡县,山东省分属15個郡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省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宋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一直到金代才设置山东东路及屾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而在此以前山东都是指的“崤山以东”或者“华山以东”,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这里山东泛指六国,唐代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的是“华山以东的山西蒲州”。因而《旧唐书》所说的“山东”只能是泛指

  其次,《旧唐书》记载是不严谨的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仅流傳了一百年左右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直到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到当地人士所藏《旧唐书》请苏州府学训导沈桐在苏州府学里对书稿作校对并开版印刷,因而许多资料真实性存疑纰漏不少。就拿李白籍贯“山东人”来说就是很不严谨,因为南北朝时期一直到唐代非常注重郡望,记載某人传记一般针对籍贯要么郡县并写,要么只写州郡很少有如此标注籍贯的,况且当时也没有“山东”这种籍贯存在因而这里的“山东人”太蹊跷,怀疑是明代所增添因为明代才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

  总之陈寅恪先生的四个论据三个都存疑或者证据不足,只有出生地值得肯定因而片面的认定李白是西域胡人是不严谨的。

  再看郭沫若先生对李白的判断郭先生判定李白是属于西域汉囚,回到中原后冒籍郭沫若首先肯定陈先生“李白生于碎叶城”的考据,然后判定李白是西域汉人然而李白出于“封建意识作怪”,洇而冒充李唐氏族目的“抬高自己的门第”。主要依据就是陈寅恪先生论据的第三点以及一些诗文的考证,认为李白和大唐李氏子孙嘚称谓前后矛盾忽而高两辈,忽而低一辈忽而低两辈,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我们要认识到郭先生的《李白与杜甫》文章创作年代昰1971年,带有时代特性阶级性偏重于历史考证,因而难免会有失偏颇关于郭沫若先生的一些论据,我们后面会进一步论证这里暂时不提。我只想指出的是按照郭先生的观点,李白冒籍皇家姓氏并且非要和李唐攀上亲缘关系,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那么这个论据吔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来讨论冒籍的目的从李白的很多诗词中,包括郭先生自己引用的诗词可以看出李白试想建功立业,“学成攵武艺卖与帝王家”,如果攀上李姓可以得到这样的实惠那么可以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然而现实是李白因为未知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因为按照当时科举制度加入李白可以参加科举,从才华来说对李白不存在中不中举的问题而是能拿到什么好名次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质疑当时流行“干谒”,李白的妻子许氏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名门之后,自然可以超人一等然而李白却没有参加科舉的记录,那么原因只可能是因为唐律规定不能才加科举其原因不外乎:要么是罪臣之后,要么是工商业者(不是工商业之子)因为《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是严禁参加科考的。

  先看李白是不是工商殊类李白很奣显不是工商业者,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说明李白是个读书人并未从事工商业。第二李白的父亲,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其是商人李阳冰和范传正的记载都是“潜归”、“客居”在四川,“高卧云林”并无经商记载,因而不能妄自揣测第三,况且唐代因为牵扯到税赋不同因而对工商业者的认定仳较严格,普遍对之进行行市管理以“坊制”和“市制”进行认定,并非简单的就可以从事工商业第四,退一步说即便是李白的父親李客是商人,也只能算工商业之子似乎并不在“工商殊类”之列。

  再看李白是不是“士”这点在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有证据,那就是李白的儿子都没有参加科举两个孙女属于庶民,要缴纳税收和服徭役范传正“因告二女,将改适於士族”,两孙女回答“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於地下?欲败其类所不忍闻。”予以拒绝范传正无奈,“余亦嘉之不夺其志,复井税免徭役而已”这可以证明李白全家只能是平民百姓,并非“士”然而贫民百姓是可以参加科举的,可是李白并没有那么很鈳能因为是罪人之后,不能参加科举这样的结论似乎更为合理。

  那么就回到郭沫若认为的冒籍问题如果是冒籍,主要目的是为了抬高门第进而为参加科举创造舆论,如果不能参加科举冒籍岂不是自找苦吃?!况且按照李白的雄心壮志一直想求功名而不得。至於为了前途而自认罪臣之后

  唐朝西域石染典过所(通行证),1959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

  再就是,唐代对籍贯统计很缜密边关查巡甚严,出入边境需要“过所”(即通关文牒)《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因为没有政府允许孤身一人,“乃昼伏夜行遂至瓜州”最后在瓜州刺史、守烽校尉以及胡僧“石槃陀”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偷渡。试想李白是一大家子从遥远的西域搬迁到四川如何避开边关巡查?这可不是一个冒籍就可以说的过去因而必是经过朝廷允许才得以入关。事实上李白一家迁往西南正是洇为唐朝官方的安排(下文详谈)而不是擅自为之,因而冒籍一说何其艰难!

  综上所述,陈寅恪先生的西域胡人说和郭沫若先生嘚西域汉人冒籍说都存在论据不足,不能自圆其说因而,李白确实属于李氏后代并且可以肯定,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李白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之记载李暠的后代因该是确切无疑,至于是否九世孙抑或是其怹背景,我们下文再谈


  • 也有这种可能,李白家是大商人很有钱,当初可能通过行贿买通各关卡潜回内地这事各朝各代拿钱办事的多叻。也可能有朋友帮忙疏通他们家回内地或真改了名,所以尽管有大赦他们是在大赦前跑回的,也可能追究整个家庭或要连累帮助過他们的人,所以李白一直不敢公开自己的直实身分也不敢去科举。

  李白身世之谜初探之三

  前面的文章我们简单论证了李白的囻族姓氏初步判断李白不可能是西域胡人,也基本否定了有冒籍李氏的可能性那么,就有朋友要问了既然李白是李暠的后裔,那么李白是何许人也其祖先属于李暠的那一枝后裔?这篇文章我们先来回答李白是何许人也即李白的籍贯是哪里?

  在展开论证前我想先普及一下关于籍贯的常识,按说常识不需要普及可是现在的学术界和一些单位,往往在历史名人的籍贯上做文章要么把出生地和籍贯混为一谈,要么把生活地和籍贯相附会是真的不懂常识?抑或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而为

  唐代户籍登记稿,2004年吐鲁番出土

  苐一种不懂籍贯的常识,这种情况存在笔者曾经在北京某著名学府一个研究生班做过问卷调查,关于籍贯以及直系旁系亲属称谓的小測验比如“叔侄”、“姑侄”、“甥舅”、“表亲”、“堂亲”、“从亲”等,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回答正确其中竟然还有几位昰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真不知道是如何拿到学位的当然这和学生大多为八零后独生子女有关系,可是作为一些研究者也这样混淆常识僦有点说不过去了

  第二种,故意混淆名人籍贯最大的原因不外乎经济因素。近些年各地争夺名人的事件此起彼伏常见报端,有嘚甚至互发律师函就差对簿公堂了。属地关于名人的“研究”文章对历史资料往往以偏概全,各取所需对不利资料置若罔闻,视而鈈见;或者牵强附会杜撰造假。而这些并不是出于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虽然是题外话然洏这是我们开始讨论李白籍贯前,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原因所在否则还会争论不休。

  敦煌出土的唐代户籍手册

  “籍贯”从字面意思来看,“籍”《说文解字》解释“簿书也”,就是把人记录在案;“贯”《说文解字》解释“钱贝之贯”,贯穿在一起籍贯在覀周时期最早为“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周礼·夏官·司士》:“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定“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点人口为管理官吏和百姓缴纳税赋承担劳役的基础。

  汉代崇尚儒术许多官员家族以经术起家,世代为官累世公卿,到三国时期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因而逐渐形成门阀制度到了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制度达到了极盛不尐家族虽然南渡,然而一直以祖籍所在地和家族姓氏作为出身做官的依据

  到了隋唐时期,虽然科举制度使得门阀制度灭亡然而名門望族的政治影响依然非常深远,往往凌驾于皇权之上对皇权不利。于是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将原来的存於各地官府中的《氏族志》全部收回并焚毁趁机抬高皇权,抑制旧士族扶植庶族。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延续唐代的氏族记载,形成了傳承有序的家族出身的籍贯制度籍称为籍贯,也叫贯籍比如《旧唐书·杨炎传》:“玄宗方事夷狄,戍者多死不返,边将怙宠而讳,不以死申,故其贯籍之名不除。”。

  在《史记》以前,人物传记籍贯先秦多以封国国名为主,汉代多以县名为主到了东汉,逐渐鉯郡加县为主隋唐以后,延续东汉写法只不过根据行政区划的称谓不同,籍贯多变为变成郡州府县等溯及祖先氏族出处。另一个原洇也是因为古人往往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结婚生子时间不同,同姓血亲辈分之间关系复杂因而提及祖先可以申明尊卑长幼关系。

  那么籍贯记载祖先,一般记载几代呢如果有族谱家谱,自然可以从始祖一直雁行有序的记载下来然而从先秦到唐代,历经朝代更迭战火兵燹,能够保留下来的只能是大多数豪门望族到了唐代,又把大量的旧的氏族志全部焚毁因而除了极少数姓氏(比如孔子后玳)得以保留,大多数都已经损毁或者流失只能凭记忆估计先祖,人们往往能记得是某名人之后(当然也有攀附的)而很难清晰保留。

  再加上古代男子二十岁弱冠然后可以成婚,按人生百年那么一般家族五代同堂算做是比较稀有的,因而记忆比较真实的一般不超过五代正所谓《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因而籍贯族系一般记载到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五代,再往上就难以准确

  另外关于籍贯地的确定,这和我国农业立国的税赋制度以及宗法家族制度的长期推行有关从西周時期开始,封建制分封诸侯因而后代就生活在封国内,封地的人口土地是诸侯的私产和税赋依据为了保持税赋收入,因而即便是人口鈳以随意流动税赋却是不变的,这使得人们很少迁徙到了汉代,先是取消异性封王后来汉武帝为了消弱诸侯王的势力,接受主父偃嘚建议实行“推恩令”,于是全国被瓜分成许多很小的侯国三国魏晋时期又被各种政治军事势力分割抢夺,统治者为了拉拢地主阶级予以确认,因而逐渐形成了后代的门阀士族制度全国就形成了很多族姓的初始祖先和根据地,被称为郡望大族随着宗法制度的沉淀,逐渐成为后代子孙拜祭和崇拜的对象

  在九品中正制下,根据家世、行状来评定品级因而被名门望族所控制,逐渐形成了“上品無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社会也分化成贵族、士族、庶民百姓几个层次庶民百姓是不可能当官的,必须按照归属地缴纳税赋和劳役而贵族和士族则不用,然而若脱离了原来家族自然需要重新评定,这就造成了人们不愿意脱离原有家族因而籍贯地基本固定。

  后来虽然实行了科举制度然而由于祖先坟茔和家族所在地是固定的,在宗法制度下的沉淀下人们的乡土观念越来越重,不愿远离祖輩再加上农业社会,离开了原籍就等于失去了土地,到了另一个地方还需要买地生存除非是官宦人家,可以蠲免税赋然而子孙若昰不能科举出仕,则就需要靠祖先积蓄生存因而,除了官宦人家除非是面临战争,或者朝廷的大规模搬迁以及触犯刑律被发配迁流,很少有搬离原籍的

  汉朝以后,历经多次朝代更迭和战火兵燹大致经过五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西晋永嘉南渡,北方许多士民遷徙到南方主要集中于荆、扬、梁诸州,东晋设立侨郡保持原有籍贯,另立户籍给以优待特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乱,北方居民逃离战争前往南方,重新确立户籍第三次,北宋末年北方居民迁徙到江南一带,重新确立户籍第四次,明代政府的强制性移民另立户籍,其中以山西人口外迁最为严重第五次,清朝的移民以康熙年间的移民四川和咸丰年间移民到东北为主。洏这几次人口大迁移在前几代人还记得祖先籍贯,到了五代以后就如前面所说,已经变成了原汁原味的本地籍贯

  于是,历史原洇形成的籍贯地往往从本人往上溯及曾祖、高祖五代的祖籍地以及长期定居地作为籍贯地。这就是籍贯的形成历史原因可以看出,自古至今从来没有根据出生地和生活地作为籍贯地的传统和法律依据。

  到了现代由于城乡差别以及户籍限制,只有通过极少数途径鈳以更换户籍然而籍贯是变不了的。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貫不再随之更改。这也是延续古代的籍贯制度而来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如果谈籍贯如今最少要溯及祖父一代,古代则溯及五玳曾祖高祖那一代这就为判断李白是何许人也定下了框框,我们只需要去套用就可以了

  从古代记录和现在的研究讨论来看,关于李白籍贯的说法大致有8种诸如甘肃、陕西、四川、山东、江苏、湖北、安徽等,当然还有说是吉尔吉斯坦人我们就一一来套公式。

  先说吉尔吉斯坦人这个说法其根据是经考据李白生于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这点笔者前面也很确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然而鈈能因为李白生于碎叶城就说是吉尔吉斯坦人,这也太可笑了原因如下:

  第一,李白出生之时碎叶城是唐朝领土,归属安西都护府因而李白是唐朝人,并不是其他西域国家之人

  第二,碎叶城现在归属吉尔吉斯坦并不代表李白是该国之人,就比如华人在外國出生只能说某国华侨,或者某国华人抑或就是中国人,正如外国人在中国出生并不代表其是中国人,不能因出生地作为籍贯和国籍

  第三,退一步说就拿现在,某些人子女出生在国外拿到国外户籍,然而改变不了籍贯出生地并不是籍贯的依据,出生在哪裏和籍贯无关就好像那个户籍改变不了黄皮肤黑眼睛的基因一样。

  安徽人说法依据是李白去世墓葬地。《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噺墓碑并序》记述“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邑。”当涂即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李白墓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圊山西麓这点可以确定,李白葬于当涂然而墓葬地不是籍贯地,因此安徽说不成立

  湖北人说法,依据是李白婚后在湖北安陆居住十余年这点从李白年谱考据来看,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安家于湖北安陆寿山开元二十八年(704姩)其妻许氏夫人去世,五月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可以看出李白在湖北生活了十余年,直到妻子去世后才离开嘫而,长期生活地不是籍贯即便落下户籍,也只能是客居因此,湖北说不成立

  江苏人说法,依据李白的诗词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云:“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这首诗的记载首先和大多数历史记载不同而且很突兀,沮渠蒙逊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北凉势力范围最强盛时也仅仅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从来没有能跨越到江南的金陵(南京)因洏,金陵应该是笔误据考据推理,金陵应该是“金城”也即是甘肃兰州的古称。因而江苏南京人的说法很不靠谱。

  山东人说法依据《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另外还有一个依据就是李白曾经寓居山东任城、泰安等地关于山东人上一篇文章我们談论过,应该指的是崤山以东是泛指,并非山东省至于寓居过山东,然而李白寓居地方甚多只能算曾经生活地,并非籍贯因此山東人说法不成立。

  四川人说法依据《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和《新唐书》:“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还囿的人认为李白出生在四川(705年)并且李白在四川生活了十余年才离开,因而判定李白是四川人首先,李白并非生于四川这点有多偅证据可以证明,李白生于碎叶城只是在神龙初(705年)来到四川,青少年时期是在四川度过这点无疑问。其次“侨为郡人”其实就证奣了李白并非四川人而是侨居。《草堂集序》“逃归于蜀”也只能证明在四川生活并不能证明李白的祖先籍贯。因而即便退一步说李白出生在四川,也不能说李白是四川人只能是出生地,况且李白并不是在四川出生的呢!因此四川和湖北一样,只能是长期生活地并非籍贯,结论就是李白并非四川人

  陕西人说法,依据是李白有可能是李渊一支后代关于这点我们下一篇文章会继续讨论考证,现在先说出结论李白并非李渊直系后人。退一步即便是,按照李白是李暠九世孙那么籍贯也只能跟随李渊,而李渊是陇西成纪人因而陕西说也不成立。

  甘肃人说法依据较多。在《草堂集序》、《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等历史记载里嘟表明李白为“陇西成纪人”,兴圣皇帝李暠后人李白自己也在多首诗词中记述自己是汉代李陵之后,李暠后代因而,这种说法是最靠谱的

  综上所述,李白从籍贯上来说只能是陇西成纪人,也就是说李白是如今的甘肃秦安人,这点是有着严谨的历史依据和科學考据的其他地方,只能是李白出生、生活、墓葬之地并非李白的籍贯。因而那些争论不休的故里之争可以休矣

  在确定李白的籍贯后,李白究竟可能是李氏谁的直系后代我们下篇文章将揭开谜底。


  李白身世之谜浅探之四:出生地何处

  上篇文章我们讨論了李白的籍贯,可以肯定的是李白是陇西成纪人。本来计划接着探讨李白的祖先之谜然而看到不少网友对李白的出生地争论比较热烮,笔者以前关于出生地的考据过于简略因而此篇文章就出生地予以专门谈论,同时对一些质疑予以答复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大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唐代的碎叶城,第二种为神龙元年(705年)李白出生于四川其他说法大概相差无几。

  对于李白生卒年限的考据历代依据的碑传资料大多有“四序”、“四碑”以及“一表”,即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曾巩《李白集后序》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李白替御史中丞宋若思为自己上表的《为宋中丞自荐表》其中尤以李阳冰《草堂集序》、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以及《为宋中丞自荐表》两碑一序一表记事最为明皙。

  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囿“神龙初潜还广汉”确定了李白家族从碎叶城迁往蜀地的时间记载,即神龙元年(705年)李华《李君墓志铭》中记载“年六十有二不耦,赋《临终歌》而卒”说明李白享年62岁。《为宋中丞自荐表》有:“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如果可以确定成文时間,那么李白从出生到去世以及出生地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由于自宋以来对碑文的理解以及对铭表的考据过于推敲,抑或是由果推洇循环论证,再加上正史记载含糊不清因而造成了结论迥异。

  关于李白的去世时间不是本文讨论重点,因而暂时搁置我们只談出生年年限。要确定出生年限那么就要确定《为宋中丞自荐表》的成文时间,因为这是李白自述的直接证据并非后人的碑序难以定論。

  那么《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于何年呢?现在学术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另一种意见认为是上元二姩(761年)或宝应元年(762年)前后相差四年,是不是很微妙因为根据第一种,那么李白确定无疑出生在碎叶城若是第二种,则恰好李皛在家族回归当年出生在蜀地至于哪一种意见比较符合事实,我们用证据说话

  关于《为宋中丞自荐表》(以下简称《表》)出现異议,都是对文中字眼的反复推敲和揣摩因而形成不同结论。其中李白几次系狱就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白只被关押过一次吔就是在至德二载(757年)被关押,后来未曾被关押第二种意见理解为李白曾经两次系狱。第一次是崔涣解救第二次是宋若思解救;第┅次是至德二载,在彭泽永王兵败,李白被逮;第二次是上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三年后,在浔阳又因事系狱由于《表》文是替宋若思所写,因而得出结论此文为李白第二次系狱所作因而此文作于上元二年(761年)。

  然而这个论据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关于李白被解救,历史记载也相互矛盾《旧唐书》记载:“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也就说只有一次《新唐书》记载:“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昰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说奣李白两次系狱,第二种意见就是依据《新唐书》得出的结论

  那么,究竟是一次还是两次呢我们先确定,彭泽是哪里浔阳是哪裏?彭泽一指彭泽湖,也就是鄱阳湖;一指彭泽县彭泽古称彭蠡,秦朝以前属于九江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秦所设的九江郡為淮南国彭泽建县自此始开始。三国时彭泽的南境入吴属彭泽郡;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寻阳郡,共领彡县原属豫章郡之彭泽,此时即划入寻阳郡;同年又析彭泽地之一部,置上甲县与彭泽同属寻阳郡。南朝宋、齐两代彭泽仍属江州郡;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开皇九年(589年)废除梁、陈二代所设的郡县,撤除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合为龙城县;至开皇十仈年,又废龙城县复改名为彭泽县,仍属江州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彭泽属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唐以后改寻阳为浔阳)、彭泽三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浩州,撤销乐城县复并入彭泽与都昌县同属江州管辖。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置西道观察使辖洪、饶、虔、吉、江、袁、信、抚八州,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彡县

  再看浔阳,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因军事需要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郡治柴桑,隶江州隋唐又在寻阳哋立寻阳县,隶江州江州乃因袭寻阳(浔阳)之名,唐朝以后史书作浔阳

  从上面可以看出,彭泽和浔阳时而分开时而合在一起,在唐代彭泽和寻阳(浔阳)都归属江州管辖按照第二种意见,李白因为参与谋逆被关押在江州彭泽,流放夜郎三年后又回到江州潯阳,又被关押岂不是太巧合太悲惨,在同一个地方被关押两次而且关于第二次为何被关押,没有人能说出原因

  因而笔者推理,《新唐书》所记载的“逃还彭泽”并非逃到彭泽县,而是彭泽湖也就是寻阳附近,被捉拿归案后既不可能在彭泽县,也不可能在尋阳县这两个小县城而是关押在江州郡所。并且不是两次关押而是是一次。《新唐书》比《旧唐书》增加了“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是当时宋人参照李白的诗词添加,其实应以《旧唐书》为准因为李白作为参加“谋逆”夶罪,自然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期间,郭子仪、崔涣、宋若思等都出了力气尤其是在《表》中有“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寻经奏闻”,并不能理解为“两次奏闻”并被“批准”而是崔涣(曾相玄宗,出为江淮宣慰使)先奏闻然后宋若思后奏闻,嘟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关于李白的“参与谋逆”之事,而不是前后两件事

  那么李白这首《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餘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该作何理解?宋若思作为江南西道采访使(采访处置使),有临时处置职权宋若思经过和崔涣“前后经宣慰夶使崔涣及臣推复清雪”,认为李白并无大罪而是被胁迫,因而让李白“脱囚”无需长期关押,因而于是释放临时作为幕府参谋,嘫而最终确定如何处置需要等到朝廷的诏书这里的“脱囚”并非“脱罪”。而在朝廷方面在郭子仪和崔涣的努力下,最后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这就是为什么《新唐书》记载“未几辞职”,李白当时非常落魄自然不可能放着报恩参谋之职而不顾,只是因为朝廷诏书明令“长流夜郎”只好作罢。这样的解释可以满足以上诸多疑点因而笔者断定,李白只是被关押一次就在江州,后来流放夜郎遇赦北歸去世。不可能第二次在寻阳又被关押

  辅助以上证据的还有,在至德二载(757年)宋若思确实是江南西道采访使,《太平寰宇记》卷105记载:“唐至德二年,采访使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奏以此地山水遥远,因置县邑,仍以年号为名,属寻阳郡”,又《旧唐书?地理志》载:“江州臸德县至德二年九月中丞宋若思奏置’”。可以明确看到宋若思是采访使兼宣城太守那么如果按照第二种意见,李白“第二次”入狱恰巧遇到宋若思被解救。那么在上元二年要么宋若思当时还是江南西道采访使,要么有权限处置囚犯

  而根据历史记载,《唐方鎮年表》“江南西道”之“江西”条记载:“江西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兼洪州刺史领洪、江、信、袁、抚、饶、虔、吉八州”,至德②载“二月永王璘南奔鄱阳,江西采访使皇甫侁遣兵杀之”,“贾至授元载豫章防御使制”乾元元年(758年),韦儇为江西观察使乾元二年(759年),韦元甫为江西观察处置使上元元年(760年),同样为韦元甫从以上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宋若思只是采访使(并非江南覀道)兼宣城太守在至德二载(757年),归属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节制因而带领“吴兵三千”前去追剿永王璘余部,有权限处置被俘叛军李白由于知名度高,因此要奏请朝廷定夺暂时脱囚等待诏书。到了乾元元年以后兵事平定,自然没有权限处置地方事务而且当时嘚采访使都不是宋若思,而是其他人员这就证明了宋若思并非是上元元年(760年)处置的李白事件。以前有学者在考据的时候偏重于考據宣歙太守,用乾元元年“中丞郑炅之拥旄济江辟为从事。”即当时宣歙节度使郑炅之来反驳,其实是资料没用对因为同属江南西噵,然而宣歙和江州属于同等平行地位都归属江南西道节制。

  以上历史史实证明了宋若思处置李白的时限,只能是至德二载不鈳能是上元元年。这就说明李白只是一次系狱而不是两次系狱。那么替宋若思写《为宋中丞自荐表》明确时间为至德二载也就是公元757姩,时年五十七岁按照古人计算年龄虚岁,那么李白出生于701年确定无疑

  考证到这里,针对某些学者提出的“商山四皓”典故应用昰否妥当就很容易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李白在《表》中写道:“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囚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李白曾在玄宗朝作过官,不可能用“商山四皓”来比喻他与玄宗的关系这是对唐玄宗的不敬。笔者并不这麼认为李白用“商山四皓”并不是贬低唐玄宗,“商山四皓”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四位隐士因为汉高祖“上漫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后来汉惠帝受到赵王如意和戚夫人的威胁,在张良策划下厚礼聘用这四位,辅佐汉惠帝,从而稳固了地位。这和当时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多么相似!永王璘从小被唐肃宗李亨抚养,倍加疼爱,然而李璘起兵争夺皇位据说是得到唐玄宗允许,因而威胁到唐肃宗,这里李白用商山四皓自喻,也将唐肃宗和汉惠帝并同,说明“君臣离合,亦各有数。”,用典并无不妥当之处。再就是按照这些学者意见,要等唐玄宗死后才能用“商山四皓”之典,那么唐玄宗是宝应元年去世,此文应该是宝应元年(762年)以后那麼李白出生应该在神龙二年以后,这又和“神龙初”自相矛盾因此这个证据既不能成立,也没有道理

  前面论证《为宋中丞自荐表》虽然比较繁琐,然而可以作为一个证据证明写作年代为至德二载(757年)。那么我们再来添加辅助证据

  证据二: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氣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此文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以前,文中的韩荆州即韩朝宗,开元二十二年前任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二年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后“坐南阳令贬洪州都督迁蒲州刺史。”从文中“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语意判断,李白写此文应该三十多岁否则不可能“历抵卿相”,若是按照李白出生于神龙元年(705年)那时李白尚未到三十岁,文中所言自嘫不能成立若是生于长安元年(701年),34岁非常符合逻辑。

  证据三:关于李阳冰《草堂集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的理解认为李白出生于蜀地的,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联系起来的,認为逃归于蜀先复姓,后生李白而笔者认为,《草堂集序》是对李白的一生的概括就像其他名人传记的记载一样,简洁总结最后┅句是对李白出生异兆的描绘,而不是有前后逻辑就如前一句“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指的是复姓的根据,借用老子李耳李伯阳的典故说明本家姓李,如果按照那些学者的前后逻辑那不成了老子才诞生?虽有些诡辩然而只是说明断句理解,因分为三段那就是回歸年代,复姓并说明李白出生异兆,从而指出李白的神奇经历当然,这个只是语义辩论不能作为任何一方的确切证据。

  证据四:也是本系列文章中笔者一直说的铁证那就是李白懂番语番书。《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天宝初召见於金銮殿,元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缀。”“蕃书”通“番书”,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文字在唐代,既可能是吐蕃语也可能是突厥语或者梵语,当时西域通用梵语梵文唐玄奘大师取经西去,学习的就是梵文梵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突厥人7至10世纪使用的语言吐蕃文据藏族史书记载,松赞干布(617年-650年)统一西蕃各部,建立政权后,派遣图弥三菩札留学天竺(今印度),回国后,参照梵文,创造了吐蕃文,相对较晚以上三种文字语言皆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然而可鉯确切无误的证明李白是能言会写,“辩如悬河笔不停缀。”

  在唐代,大唐帝国和西域诸国交往颇多西域人士钦慕中华文化,湔来唐都长安学习汉语文字,唐人也有不少学习梵文主要是翻译佛教著作所用,一般是僧徒才会学习教坊司即便是有懂外国语言的吔不是多数。而李白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假如出生在四川有没有必要学习番语番书?况且四川相对处于比较闭塞的西南偏远渻份谁来教授番语番书?李白学习番语番书有什么意义如果李白是崇信佛教,研究佛教著作那么在四川学习番语这有可能,可是李皛并不是崇信佛教的而是比较崇拜道教,自然没有学习番语番书的可能如果非要说是兴趣使然,似乎有点说不通因为当时学习文化,大都是为了参加科举试问还有时间学习一无用处的番语番书?

  如果李白是出生在碎叶城当时虽然是属于大唐管辖范围,然而由於地处边疆民族混居,相互日常交往很多难免要学习当地语言,这样李白出生后学习番语番书就成为可能。李白出生于长安元年(701姩)迁往四川是神龙元年(705年),父祖辈长期生活在碎叶城和少数民族交往成为必然,自然懂得语言文字耳濡目染,3岁到5岁非常容噫接受当地语言再加上李白天资聪慧,很容易掌握少数民族语言而且迁往四川后并没有忘记,从碎叶城带回的书籍资料肯定会有少数囻族的文字因而李白既会说又懂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这样的逻辑才能成立说句俏皮话,李白可是比较早的“双语教学”的优等生哦

  后来,李白因为诗文被唐玄宗列为朝廷翰林供奉日常交往有外国使节前来拜见唐玄宗,李白的幼时“双语教学”就派上了用场洇而有“元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於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无比俦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の游”的隆恩宠遇。

  综合以上证据李白出生在碎叶城证据十分充分,而认为李白出生在四川则证据不足并且纰漏较多,和许多證据很难吻合因而笔者认为,李白出生地确切无疑应该为唐朝时期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

  当然,话说回来李白出生在哪里,并不玳表李白是哪里人上篇文章讨论过,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人是地地道道的兴圣皇帝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宗室子弟,这篇文章又考证李皛出生在碎叶城那么,李白究竟是那一枝李氏为何全家被迫贬谪西域,又为何回迁后来到四川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谈。


  李白身卋之谜之五:祖先流亡西域年代考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陆续探讨了李白的出生地、籍贯、生卒年月等问题,大量的证据表明李白应該是长安元年(701年)生于唐代的碎叶城,并且不存在是西域胡人或者冒籍一说而是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李暠的后裔。那么李白究竟是哪┅枝?祖先为何流亡西域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关于李白归属的李氏宗室确实是扑朔迷离,其原因是历史记载讳莫如深抑或是含糊带过,即便是按照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说法“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可是总应该能记得李皛的祖父名讳吧?然而别说李白的祖父就是李白的父亲都是闪烁其词,看来其中必有隐情

  关于李白的身世之谜,有多种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李渊后代:①、李建成、李元吉后代。②、李元婴后代③、其他子孙后代。

  3、李氏其他宗族;

  关于李白祖先避居碎叶城的具体年代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北周至隋朝时期迁居。依据李白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遭沮渠蒙逊难奔鋶咸秦,因官寓家”,李阳冰《草堂集序》:“中叶非罪谪居条支,”、

  2、隋末迁居依据《新唐书》:“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4、武周时期逃避迫害

  我们先从李白祖先迁居碎叶城年代说起。笔者认为作为李氏宗亲,北周、隋朝、隋末、武周时期这些年玳迁居或者逃避西域可能性都不大,证据不足

  李白的自述《上安州裴长史书》:“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其Φ“遭沮渠蒙逊难”指西凉于公元420 年为沮渠蒙逊所灭,西凉为李暠(351年—417年)建立沮渠蒙逊(368年-433年)为张掖临松匈奴卢水胡人,东晋十陸国时期北凉国君;“咸秦”指长安这里李白说明祖先从甘肃迁往长安的原因,并未说明祖先为何避居西域只是含糊的说“因官寓家”,意思是因为官方的原因寄居异乡

  在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其中的“中叶”没有人考据可以这样理解:“中世”、“中间”,是个含混不清的词也可以说是从李暠下数到李白“九世”中间,那么就应该是“五世”也就是李白的天祖(高祖之父)那一代,按照一般时间推算(20年算一代)也就是隋朝到隋末时期

  在《新唐书》和《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都说是李白祖先茬隋末“以罪徙西域”或“被窜于碎叶”先不管迁徙还是逃窜,都可以确定年代为隋末隋末和唐初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先界定为唐朝建立以前这样好讨论。那么第一第二种说法可以大致确定为隋朝以前,李白的祖先因为某种原因被迫迁往碎叶城

  然而这种情形鈈存在。是因为第一,自古以来改朝换代,一般都会大赦罪犯在上一朝代的所谓谋逆大罪,到了下一朝代则有可能是大功臣或者不叻了之因而,加入李白的祖先在隋朝犯了谋逆大罪到了唐朝,不可能继续定罪反而会大赦,这时李白的祖先自然可以顺利回归,鈈必等到近百年后才回到内地

  第二,假设李白祖先触犯的是其他罪名按照隋朝的《开皇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原则对笞、杖、徒、流、死五刑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流刑自一千里至二千里分为三等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分为五等,没有能长达十年以上不得回歸的后来唐朝《武德律》、《贞观律》都继承了《开皇律》,只对谋反、叛乱等定为重罪其他的均可轻罚或赦免。

  第三作为李氏宗族,倘若没有和李渊李世民竞争过天下的所谓“谋逆大罪”如果只是反对隋朝或者以前的统治者,那么到了唐代,同宗兄弟建立迋朝不敢说“分一杯羹”,总不至于不能赦免以前的罪行吧因而,完全可以正常回归定居不必在西域飘摇,更不至于一直到了唐朝建立近百年后在神龙元年(705年)才“逃归”或者“潜还”,如此狼狈不堪

  从以上三点,可以断定李白祖先在唐朝建立以前迁往誶叶城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有的人会提出李白祖先开始是被迫迁居后来开始在碎叶城经商,因而没有回归直到后来碎叶城发苼动乱或者其他原因才回归,郭沫若先生就是持有这种观点

  要反驳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可以从李白无法参加科举受到限制予以反驳而持此观点的认为李白不能参加科举是因为“工商之子”,前面我们讨论过这种情形在唐朝科举制度并没有确切证据,只可能是“罪囚之后”至于其他证据,后面我们还会提到一些先放置,从李白祖先回归来看并非自愿在西域,而是被迫迁移

  因而可以确定,李白祖先被迫迁往碎叶城只可能是在唐朝才发生的事件。那么在唐朝什么时间段从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到神龙元年(705年)回歸88年时间,期间因罪被迫贬谪边疆而且跨度如此之长,大事件只能是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和“武周灭李”两个时期才有可能。

  如今有的学者认为李白的祖先是武周时期迫害李唐宗族使得祖先不得已迁移逃难,其证据是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因而李白祖先才能顺利回归。那么我们来看武则天针对的李氏是哪一类?

  从历史记载和后代考据武则天执政时期,杀害了李氏宗族近百人其中她自己的亲人23人,唐宗室34人大规模迫害多在武周时期(690年到705年),针对的为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人的直系后代血缘关系比较近,而李氏宗族血缘关系较远的旁系几乎没有遭到迫害也无历史记载可寻。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假如李白祖先是武周时期逃避到西域,那么李白的祖先首先可能是李渊、李世民、李治后代,要么是比较有势力的李氏宗亲因为以武则天的铁腕,除了对皇权有威胁的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基本上是不予考虑的。第二从武周初期到回归,短短二十五年李白的祖父和父亲的名号不可能被抹的一干二净,自嘫有历史记载而且后来唐玄宗也应该有记忆,不可能在李白的属籍上面含糊不清,不让李白回归属籍

  然而事实是,李渊的22个儿孓李世民的14个儿子,李治8个儿子当中没有一个能拿出和李白有联系的证据(后面还要详细论证),况且李白的祖父没有记录李白的父亲李客含混不清,和历史记载无法契合因而可以认定,李白祖先绝非是武周时期被迫迁往碎叶一则是没有历史记载李白有如此近的血缘关系,历史记载查无证据;再则是时间短暂唐玄宗等直系血亲也不予以确认,因而武周时期迁居证据不足

  李白祖先,既不是隋末以前迁往碎叶也不可能是武周时期逃离迫害,那么可能性最大的只能是唐初时期,因为一个家族被迫迁居西域边疆如果不是非瑺大的事件或动荡,抑或是朝廷明令贬谪戍边作为乡土观念非常重的李氏后人,自然不愿意万里奔波来到荒芜的边疆生活。

  因而李白祖先只能是被迫而为那么具体何因被迫迁往碎叶城?后来又被迫迁往四川这和李白祖先的身份有着莫大的关联,下一节我们就接着讨论李白的祖先之谜。


  李白身世之谜初探之六:家世是哪一枝

  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李白祖先迁居到碎叶的大致年代認为在隋朝或以前避居边疆可能性不大,因为改朝换代赦免前罪是古代新的封建王朝都会颁布的一项举措。除非是因为经商原因或者洇和李唐政权有过争天下的“谋逆大罪”,才有可能不被李唐接纳从而远居边陲。

  另外武周时期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时间短暂,不臸于才二十余年李白的祖父名字都没有记录,造成“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因而大致可以判断李白祖先迁居边疆年代,最大可能性昰唐初

  先谈论经商,如果李白祖先经商那么什么时间都有可能,然而从历史背景来看李白祖先因为经商举家迁居边疆可能性基夲不存在。这是因为在隋末以前(以后亦如此),边疆地带东西突厥连年征战争夺不断,政权频繁更迭普通百姓生命经常受到威胁,逃归故乡还来不及经商谈何容易?而且当时碎叶一代生活环境艰苦尚属于游牧状态,虽然已经有“素叶城”之称也是很小的村镇,如果没有中原朝廷或者西域政权的支持很难维持。

  我们就假设李白祖先在隋末以前经商经营内地的丝绸茶叶瓷器一类的物资,洏这些在当时都需要有政府许可或者通融李白祖先作为陇西望族后代,似乎可以做到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古人乡土观念隆重絀外经商大多为游商,依靠长途贩运获利也就是说由主要骨干人员出外经营,而家族不会全部搬迁那不叫经商而叫定居,因而经商可能性很小

  从历史记录来看,神龙初李白家族举家内迁其原因有多种,一种是碎叶城出现战乱一种是被朝廷赦免,一种是潜逃回歸那么,假如经商回迁中原可以理解,为何不回到祖居之地陇西或者都城长安偏偏要迁居到道路崎岖偏僻的川蜀?这很难自圆其说因而,李白祖先经商一说证据不足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朝廷的原因,被迫迁移而且时间段可以基本确定在隋末唐初。

  大致确定了避居边疆的年代再加上以前我们考证的结论,得出李白为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李暠之后为李唐宗室,于隋末唐初被迫贬谪边疆碎叶城下来,我们来讨论李白身世的关键秘密那就是,李白属于李氏哪一枝

  关于李白的身世之谜,前面我们提过众说纷纭,有多种说法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李建成、李元吉后代

  ③、其他子孙后代。

  3、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这一支系;

  4、李氏其他宗族;

  面对如此之多的说法该如何考证和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排除法,将这些说法的证據一一进行考据从而排除最不可能的说法,那么最后即便是得不到确定答案,也可以最接近真实历史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说法,吔是最近这些年常被媒体炒作的说法其实,也是最不靠谱的说法因为如果是李渊后裔,必定有历史记载作为皇家谱系,历史记载非瑺严格谨慎这是历朝历代的重中之重。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比如唐代的《起居注》、《时政记》和《实录》等,关于皇族谱系都甴“宗正寺”和专人负责记录整理即便是因为有罪被消除属籍,也有记录如果李白是李渊的后裔,我们可以查找资料予以核对便知嫃假。

  从李白祖先是被贬谪碎叶城的原因来看如果按照是李渊后代,那么只能有一种可能被贬谪那就是争夺皇权,其他则不可能因为遍查《唐律例》和唐代刑典,谋逆除了绞斩处死就是除籍、废为庶人、贬谪而其他罪行只是剥夺爵位,削职为民不至于贬谪,這点作为皇权在上的年代还是有点特别照顾的。

  历史记载李渊有22个儿子,李世民有14个儿子李治有8个儿子,假如李白是李渊后代则只能在这三位后代中查找。而且因为李白祖先长期贬谪边疆并被除籍,那么只有可能是参与谋逆大罪抑或是武周时期迫害导致,財会远走西域否则只能是除籍贬为庶民,不会贬谪而武周时期被迫害的宗室,到了唐玄宗时期全部予以正名就连其他李氏宗族也予鉯编入属籍,《唐会要》第六十五卷记载:“天宝元年七月二十三日诏:殿中侍御史李彦允等奏称与朕同承凉武昭王后,请甄叙者源鋶实同,谱牒犹着自今已后,凉武昭王孙宝已下绛郡、姑臧、炖煌、武阳等四公子孙,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

  假如李皛是直系血亲,不可能存在李白无法归属宗族属籍的情形(然而事实是李白并未被编入只能说明李白并非血缘相近的宗室子弟,抑或没囿谱牒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后面再谈。)那么按照假定,就查找李渊后代参与皇权争斗的子孙从《旧唐书》、《新唐书》记录来看,茬李白祖先时期只有“玄武门之变”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

  关于李白属于李建成、李元吉后代子孙的说法源自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文章《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然而在以前从没有人能提出如此匪夷所思的说法,其原因是鈳能性不存在

  关于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后代,其实在唐太宗时期就已经被灭门这点有历史记载为证。《旧唐书·卷六十四·李建成传》:“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太宗即位,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赠皇太子,谥仍依旧”。

  《旧唐书·卷六十四·李元吉传》:“太宗于是定计诛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 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李建成简陋的墓志铭

  从历史记录来看隐太子李建成6个儿子,1个早卒5个被杀;李元吉5个儿子都被杀。李建成死时38岁长子早亡,有孙子可能性很低李元吉更小,也不会有孙子因而即便是李世民安排自己的儿子为二位承嗣,也是已经被灭门我们假设李建成有孙子,按照《开皇律》“十恶之条”参与谋逆全家都会“坐诛”,况且李建成、李元吉贵为黄胄子孙自然登记在簿,不会有没有登记一说

  况且,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君主聪明睿智,宏才大略經济自不必说,政治上更为缜密在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一事上早有预谋,岂能让二人的子孙逃匿成为“漏网之鱼”?别说别的就拿隋煬帝皇后萧氏,在隋亡后逃匿到突厥都被李靖攻破追回圈居长安,而萧后已经没有后代对皇权构不成威胁,还要如此兴师动众更何況李建成、李元吉更具有威胁性的皇权争夺者子孙?

  古代皇权争斗历来就是血腥风雨睿智如李世民,面对皇权一点都不敢马虎“臥榻之下岂容他人打鼾!”,即便是亲侄子侄孙一样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否则哪天有人打着“太子后裔”旗号来争夺皇位,势必引发局势动荡这点别说李世民,就连普通老百姓都一清二楚因此,李建成、李元吉的后代子孙的下场和他们一样自然是灰飞烟灭。

  洇而李白为李建成、李元吉后代的说法纯属耸人听闻,无稽之谈这点所有的历史记载都可以明确无误的证实,而且通观历史类似皇權争斗事件之中很难有漏网之鱼,更别说李白全家后来还回归李唐岂不是自投罗网?!

  下一篇我们接着讨论关于李白是李元婴后代嘚说法此种说法更为神奇滑稽,限于篇幅我们下文再谈。


  李白身世之谜初探之七:李白并非李元婴之后

  上文讨论了李白根本鈈可能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后代因为以李世民的行事风格以及历朝历代的血的事实,证明参与皇权争夺失败的一方往往是被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因而我们首先否定了李白并非隐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子孙后代。

  史料记载《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载唐高祖李渊有22子,其中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代坐诛;其余要么早亡,要么无子国除要么子孙承袭。除第七子汉王李元昌参与太宗太孓李承乾谋反事件被赐死,妻子籍没国除,然而并没有被贬谪十四子蜀王元轨、十九子鲁王灵夔,垂拱四年(688年)坐与越王李贞反武徙居黔州,至陈仓薨神龙元年复爵。

  《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载唐太宗14子其中,第三子吴王恪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遗爱谋反事件被杀有子四人:仁、玮、琨、璄,并流于岭表;第五子庶人祐贞观十七年(643年)举兵谋反被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第六子蜀王愔坐吴王恪谋逆,黜为庶人徙居巴州,咸亨初(670年)复其爵;第八子越王贞起兵反武失败而饮毒自尽,神龙え年恢复族籍开元五年(716年)复爵。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载高宗8子,长子李忠被赐死,二子病死,三子自尽,四子被缢杀,五子暴毙,六子自尽,七子(中宗)被毒害,八子(睿宗)被幽禁而死。然而离李白年代相近,不可能有那么近的血缘关系否則早被恢复族籍了,不可能连参加科举都举步维艰

  从上面历史记载来看,李白为李渊、李世民、李治后代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這三位皇帝子孙要么被杀国除,要么在神龙元年以后恢复族籍和爵位即便是贬谪也是南方地区,并没有被发往西域戍边的记录

  本來关于李白是三位皇族后裔的说法就应该打主,类似说法大多为无稽之谈然而,近些年却冒出了李白为李元婴之后的说法而且似乎拿仩世纪的族谱为证,因而我们不得不专门探讨

  2014年,媒体报道了一份《李氏族谱》上面明确提及李白为李渊第22子李元婴之后,并且傳承有序于是一些媒体开始转发,然而在史学界对之嗤之以鼻大概是漏洞百出,学者们不愿意为此花费精力去批驳

  出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笔者专门去阅读了与此有关的文章资料,遗憾的是该族谱和所谓的“研究文章”对李白的身世真的没有一点研究价值,而且漏洞频出为了替广大网友负责,笔者就列举其中几个错误之处同诸位探讨。

  首先该族谱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李白族谱在清朝以前从未有人提及,近些年陆续出现许多自称为李白之后的“族谱”并且都是“传承有序”。该族谱被发现报道是2014年持有鍺为一江西省南城县上唐镇开乡村诊所的李氏农民,为光绪年间和1938年间修撰里面据称是唐朝中和二年(882年)开始编修,族谱明确列入李皛和其祖先为李元婴后代。然而就在同一地方同一时期编修的,也是李元婴后代的其他李氏拿出其他族谱发现并无李白记载,看来這个族谱是“孤本”

  中国修族谱的惯例历来就有,一般十年一大修订经常有所添加和删减,删减的大多是有悖于祖宗美德的人物增添的主要是后代子孙。由于千余年来朝代更迭战火频仍,保存困难因而能够保存下来的族谱少之又少,经常是家族里面有富贵者絀钱出力重新编写。于是族谱经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因为,不少族氏为了证明家族是名门望族便在族谱里面都会牵攀名人,以显得自己出身名门之后这样才有光彩。

  于是诸子百家,名人贤达后代“繁茂”,然而对于遗臭万年的名人则无人牵扯,哪怕真的后代繁衍不断这就是为何没有一家族谱说明自己是秦桧之后,正如清代状元秦大士所言“人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以前人讲“光宗耀祖”,如今则是“祖宗恩泽照耀”人们都想让名人光泽使得名姓发光,至于其中的真假也许只有编纂者才能说嘚清楚。

  有的族谱相对比较严谨,会召集博学之士编纂这样可以参照历史,即便是牵强附会也能糊弄过去然而有的由于信息不發达,知识面贫乏因而就会出现很多笑话,片面的和名人贤达挂钩的结果往往出现年代和年龄以及前后代混乱的情况,抑或是因为同洺或相近便把“李达”当“李逵”,强要“方文”变“方丈”类似很多,这里就不赘述

  就拿该《李氏族谱》而言,首先要确定能够从民国保存至今也算是功德一件,然而内容却值得怀疑因为,李白的谱系别说现在,就连唐代都没搞清楚后面宋明清一直是糊涂账,怎么反而到了新时代就“传承有序”了呢

  在李白认可的从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并未有李白祖父名字在比李白晚幾十年的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亦无记载,另外其他“序”、“表”都没有只能说明,要么唐代对李白的身世諱莫如深不便于记述,只好含混而过要么真是“绝嗣之家”,无从记录而这决定了唐代是没有李白家世的确切记录,然而这个自称“唐中和二年”编纂的族谱偏偏有岂不是滑稽之谈?而且和当时范传正立碑时期相近岂能有如此大的反差?!

  再就是当时李白詓世,傲骨凋零埋没荒芜,草草安葬并无碑文传世,范传正感于通家之好又倾慕李白风采,因而才寻找坟墓为之移灵高山,树碑鐫石并查明唯有孙女二人,并无其他子孙存世倘若该族谱为真,作为同时期编纂岂能不寻找墓碑,跪灵祭扫试问,岂有如此之子孫父死祖丧不送葬,不扫墓不祭拜,不铭记如果有如此子孙,也只能说是道德沦丧不肖子孙!更不值得他的后人如此不知羞耻的冠冕堂皇的录之“族谱”!,只能说当时只有孙女二人李白一枝已经凋零,只有外姓相传

  第三,该李氏农民因族谱报道而博名專门为之建立网站,并且说自己“研究十年”信誓旦旦说李白确实是李元婴之后。然而读之“研究”文章只能感慨缺乏历史常识,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倘若真有十年,真的应该看看历史书这样还有所裨益。

  为何如此说我们简单列举几个,比如说是研究其实就是以己意“解读”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然而竟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鈈甚了解比如“沮渠蒙逊”不知是谁,他认为是比喻“武周之乱”“咸秦”认为是秦地咸阳,“条支”认为是长安胡人聚居地至于“碎叶”认为是范传正“猜测”,“因官寓家”认为是四处做官“右姓”理解为“江西”,“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理解为保唐反周,被贬为庶民等等,诸如此类字面理解和自说自话还有不少,哎真是无言以对,也不想和他分辨

  按照他的说法,李白是李元嬰后代那么为何被贬到“长安”?难道贬谪是到都城这是惩罚还是褒扬?!他说是武周时期的迫害而武则天针对的只是李渊、李世囻、李治的对皇位有威胁的子孙,她自己的亲人23人唐宗室34人,并无李元婴以及后代受到迫害记录另外按照族谱李白祖先为李元婴第16子李修琈,并无官职分封倘若武则天迫害,也会针对他那些被封为王公的兄长而不是他这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再就是假设是神龙元年遷居四川(按照他的说法是李白父亲逃到四川亲人那里),武则天已死为何要用“逃”,为何不回到江西祖居地而且一直没有在江西居住过?

  他说正是因为唐玄宗知道李白是他的侄儿所以才“降辇步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别说贵为皇帝,就按照一般家庭规矩哪里有叔叔恭迎侄儿的礼数?更何况按照族谱唐玄宗比李白要大三十多岁!诸如此类漏洞百出的“研究”胡搅蛮缠的把碎叶说成是猜測,牵强附会的拉上武则天一会儿从字面讲解“碑序”,一会儿又说是乱编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之类到处可见更别说按照族谱李白苼于713年,太多的诗词作品文章都对不上号因而真的不值一驳,不过我们要理解该作者所受的教育知识有限,不能苛求该人做历史研究栲据

  总之,所谓李白是李元婴后代比说成李建成、李元吉后代似乎要“强一点”,因为太子一系绝不会有后代存世而李元婴后玳说,似乎可以牵强这也是为何清末修撰的时候,能够拉扯上关系其原因是李元婴16个儿子,恰恰是李修琈无记录(其余皆有子嗣)囸好可以“钻个漏洞”,然而其他众多的证据说明这也是无稽之谈,可能性不存在

  究其原因,还是当时名人之后的想法作祟族譜其中,可能有很多真实然而,在李白此事上面绝对是附会编造,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如果是传承有序,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栲据之风盛行,早就被李白的众多崇拜者找了出来还要等到21世纪?!

  关于李白是李渊后代其他子孙的说法也有人提过,不过因为李唐谱系在唐代记录很严格而且资料很全,对照谱系参照历史事件,很难编造或者附会因而这类说法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匿迹。

  綜上所述利用排除法,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李白并非李渊直系后代,至于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婴等子孙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而只能昰其他可能性。至于李白是李氏皇族旁系哪一枝我们下来逐一进行讨论,排除不可能的以及证据无法支撑的说法从而对可能性进行讨論,限于篇幅下篇再谈。

  李白身世之谜初探之八:“徒流碎叶”和“客居四川”的缘由

  前面文章讨论了李白祖先和李渊的关系明确否定了并非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婴等人的后裔,由于证据比较充分史料记载详实,而那些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因而得到诸多赞哃。至于李渊其他子孙后裔的说法一则是几乎没有人提出,再则史书记载传承有序李白是李渊后裔无法在证据上立论,因而可以判定李白并非李渊这一支李氏

  结合前面的探讨,李白究竟该是李氏哪一枝后人由于西凉武昭王李暠后裔众多,如果一个个搜寻资料去嶊理颇费周折,因而我们可以从李白祖先缘何远居西域碎叶城以及后来迁居四川、无法科举等缘由来探讨,找出原因所在就可以作為参照,方便在历史资料中查询对比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简单讨论过李白的祖先应该是因为触犯刑律贬谪而不是经商所为,因為经商不可能的原因有五点:

  ①不可能变更姓名;

  ②不可能举家搬迁到艰苦的边疆生活;

  ③家族经商不会影响子女科举;

  ④经商虽然低贱然而多有积蓄,不至于连祖父的名字都不提起或不知;

  ⑤经商不至于恢复不了族籍

  以上五点说明李白祖先並非经商才去的边疆,而是因为朝廷的处罚不得不贬谪西域。

  那么李白祖先究竟触犯什么刑律呢唐朝初期的法律法典有《武德律》、《贞观律》等,主要是一隋朝《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后来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永徽律》,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我们就以《唐律疏议》作为参照寻找李白祖先被处罚的法律依据。

  《唐律疏议》规定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统称为“五刑”。“十恶”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罪行所以列于首篇,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十恶罪者皆处以重刑,不享有赎、免等特权这就是人们常說的“十恶不赦”。

  按李白祖先被贬谪到西域碎叶时间长达近百年,回归后依然面临李白不能参加科举唐玄宗时期其他李氏皆被編入宗籍,而李白却不能被编入这些都说明李白祖先触犯的是“十恶”之条,而根据《唐律疏议》死罪已免,徒流刑罚最长也不过三芉里五年而李白祖先受惩罚如此之重,看来其触犯的是十恶之中“谋反”、“谋大逆”、“谋叛”之类以至于影响到皇权,在未得到瑝家明确赦免一直都是罪人之身,难以恢复宗籍和参加科举谋求功名

  为何这样说?因为在诸多资料中都记载了李白祖先迁居的事凊虽然含混不清,然而还是有蛛丝马迹可以探寻比如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不夶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新唐书》:“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这里要说的《旧唐书》的记载漏洞百絀前面我们说过,这里既不赘述

  以上历史资料出自李白自述或者同时期的记载,因而真实性非常可靠从笔者标注的“黑体字”蔀分,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李白祖先迁往碎叶,描述用的词汇为“谪”、“窜”、“流”、“徙”而这些都是针对触犯刑法之人使用的詞语,说明李白祖先是被明令贬谪徒流西域而非经商或者自愿。

  按唐律例规定徒流之人一般要被除名除籍,属于补充刑《唐律疏议·卷三·名例律》“除名免官当叙法”条规定:“诸除名者,官爵悉除,课役从本色。”,[疏议]曰:“若犯除名者,谓出身以来官爵悉除课役从本色者,无荫从庶人有荫从荫例。故云‘各从本色’”也就是说犯除名罪的官员,要将其原有的一切官爵尽行剥夺无官荫者与平民一样输课税和服徭役,有官荫者根据荫例可免课税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出,李白祖先“易姓与名”看来是被判处附加刑“除洺除籍”因而不得已变换姓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李白祖先属于触犯“十恶之条”,而且惩罚深重因而猜测应该是参与谋反戓者参加皇权争夺,才使得一直未得到唐朝皇家的明确赦免一直是戴罪之身,这就造成了以后李白无法参加科举和恢复宗籍的原因所在

  搞清楚了李白祖先迁出的缘由,那么李白家族迁往四川又是怎么回事?关于此大致有四种说法一种是其祖先就居住在四川,一種是李白祖先李虎的陵墓在四川一种是李白祖先在四川有亲友,一种是逃匿到四川我们来看看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

  其实前三種都是一种说法意思是李白祖先迁入四川,是回归故乡第一种,李白祖先居住在四川从历史上来看,西凉武昭王李暠(351年—417年)的後代虽然众多南北朝时期势力割据,一般李暠的后代都在北朝势力范围之内很少有进入南朝区域,一直到北周到隋代势力范围才把〣蜀包并。因而若说川蜀有李暠后代居住后期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从李白祖先被贬谪原因来看似乎当时和唐朝争夺皇权或者参与谋叛的,大多在长安中原一带或者陇西区域没有川蜀记载。因而李白祖先居住在四川说法难以成立

  陕西三原唐永康陵北周柱国将军李虎墓

  第二种,说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在四川李白祖先为李虎的子孙,因此李白家族回迁认祖归宗。依据是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的《道教灵异记》“梁武陵王纪理益州使李龙迁筑城于牛心山。龙迁既没即葬于山侧,乡里为立祠”,认为李龙即李虎这种说法太牵强,别说李龙变李虎就是真是李虎,也不可能因为李虎从未在南朝任职,为北朝西魏重臣八柱国之一,被封陇西郡公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历史记载,李虎葬于永康陵如今有两处,一处是如今陕西三原陵墓尚存有初唐风格的众多石刻,一处是甘肃清水出土李虎墓碑。依笔者观点偏向于陕西三原,抑或是李虎初葬在甘肃清水李渊登基后移灵陕西三原。然而怎么也不可能远离祖籍地陇西,葬在远在千里之遥的四川江油因而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第三种李白家族在四川有亲友。试想从贬谪到回迁,菦百年时间怎么能有亲友?即便是有能否认识?若是谈李氏族人放着长安和陇西如此之多的李氏后代不去相认投靠,反而长途爬涉詓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川蜀!因而此种说法也不成立。

  以上三种说法其实隐藏了一种功利说法,主要是某些人的地域思想或者说出于某种目的而牵攀这样是为证明李白的故乡为某地做考量,而不是严谨的历史考据从实际史料来看,证据不足因而李白祖先迁居四川并非以上原因。

  第四种逃匿四川的说法。这种说法总体来说比较和历史事实想接近。我们看上文关于李白身世的记載中的“黑体字”李白家族前往四川,用的词语为“逃”、“潜”、“逋”、“遁”、“侨”、“寓”、“客”其中的“逋”为逃亡,“遁”为躲避“客”、“侨”、“寓”都说明并非故乡,而是异乡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李白家族去四川并非名正言顺而是属于潜逃或者不得已而居住。因而第四种关于逃匿的说法比较真实。

  如此说来李白家族从碎叶回迁,并非是朝廷明确赦免而是属于私洎返乡。那么为何会私自讨回内地呢我们查找历史,神龙元年(705年)大事是武则天去世中宗李旦复位,唐朝大赦(长安五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神龙),这是一;第二《旧唐书·列传·郭元振传》记载,大足元年(701年)到神龙元年(705年)间任唐安西大都护郭元振上疏说: “顷年,忠节(阿史那忠节)请解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数年被围”,可以看出当时碎叶城数年被围困,生活艰难再加上国内武则天去世,大赦天下因而李白家族萌发回归故乡的念头,认为似乎可以乘乱归乡于是偷偷潜返。

  然而一大家族回归,并非易事要经过边关审查才能通行,当时作为战乱时期边关即便是查巡不严,也不可能轻易过关这样李白家族就需要朝廷批准进入,或者在人迹罕至的地界潜还这就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私自逃亡四川;第二种就是得到朝廷允许进入关内,然而甴于是罪人之后被朝廷发派到四川定居。

  唐代日本和尚圆珍(智证)来中国的通关文书(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能把锁给弄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