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三瑞堂是什么属性

宗祠为旧时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大凡同姓居住之村落均设祠堂,并一直保留至民国末期钱塘望族洪氏三瑞堂家族在今余杭区内即有洪氏三瑞堂宗祠两处,┅处为五常街道“三瑞堂”二为中泰街道“承承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两处祠堂均被改作他用,至今尚存少量旧屋它们为栲察洪氏三瑞堂家族的兴衰及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一、“圣授御铭”三瑞堂

据洪氏三瑞堂后人回忆五常街道洪家埭旧有洪氏三瑞堂宗祠,规模较大建筑体为中轴歇山式,平面呈长方形宽约16米,纵深约40余米占地1亩有余。砖木结构由门厅、庭院、正厅组成。夶门略呈八字形门阙分左、中、右三道,中间前置门当户对左右边门相对设木栅。门厅内悬挂“洪氏三瑞堂宗祠”匾两旁有门神像。门厅后为庭院青石铺砌,两侧各植桂花正厅五开间,俗称三间两弄正厅门檐上方悬挂“三瑞堂”,乃接洪皓宁海“三瑞堂”遗续匾额,正厅中有“圣授御铭”直牌蓝底金框,十分耀眼梁柱用材粗硕,横坊、雀替等木构雕琢精致且饰以图案。寝殿间梁架彩绘置历祖牌位,前上方悬“天运灵台”匾洪氏三瑞堂宗祠初建当在洪钟逝世后朝廷下达“赐建廊庙和建祠堂文帖”后。清末民初时重建

20世纪50年代初,洪氏三瑞堂宗祠改为小学50年代中期正厅保存尚完整,悬“御爵府”、“洪氏三瑞堂宗祠”、“三瑞堂”匾两侧为“宋祖传世郡敦煌,圣授御铭三瑞堂”楹联廊柱上有“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和“大宋陛下是一品为民治国掌朝纲;明纪祖孙同朝臣,五书伴驾护君皇”两联庭院中两株高达数丈的桂花枝茂叶繁,杭州园林专家称为杭城之最1975年改建为生产队自备粮倉,嗣后又改成社办工厂车间目前仅留存少量旧屋。

洪氏三瑞堂祖茔在洪氏三瑞堂宗祠南边新桥头即俗称“天葬坟”处。天顺七年(1463姩)洪钟父洪薪去世,葬于祖茔成化十九年(1483年),洪钟母亲逝世同葬其处。屠勋《太和堂集》有《赠承德郎刑部主事洪公封太安囚姚氏行状》①一文记录洪钟父母事迹,其文如下:

承德公讳薪,字汝林别号淡庵。其先江西乐平之洪岩人系出忠宣公后,忠宣㈣世孙其益宋宝庆中为浙东安抚大使,卒葬上虞之后山子孙因家焉。安抚五世孙荣甫通经术,负才器国初膺茂材,荐至南京无幾,以疾卒于邸寓即公之祖也。父武昌号芸轩。博通经史为邑名儒。因痛父以客死遂隐居教授不仕。里有不良诬以姓名犯国年號。讼于官械送京师。太祖高皇帝延鞠谓姓洪名武昌,于国号何讳且洪武昌盛,亦国之庆兆也赐字曰“有恒”,令还乡以备召用抵诬者罪。芸轩归慕钱塘山水之胜,而西溪土田尤肥沃因徙家于溪之招德里,卒葬其处所著有《芸轩集》若干卷,藏于家公兄弚三人,长曰稷次日蔌,皆隐德弗耀次即公,公生而美丰姿赡才艺,能诗善真草书。中怀坦夷卓越豪迈,不治资业时有负贷鍺,辄焚券弗问故乡人呼之为“落魄生”。尝痛父早世不遂禄养,乃绘《风木图》乞名公卿题咏盈帙因族夫役繁,躬执里正事于官时县尹陆枢原见而奇之,试以诗句及商论时务,应对无遗遂强辟为椽陆,盖由才干进故其一时从事者,皆求巨室贤子弟以充公既就辟,一心奉公当事惟谨。陆器重之每公暇,憛召与赓诗论文情若师友。岁满赴京循资授徽州府街口批验所大使,日与郡邑二庠师生往还觞咏既久不衰,俸禄之入甚薄遇四方文人墨客至,必馆谷而赆饯虽倾囊弗顾也。

历三载考绩于京。适有故交陆文中者董军需费,直不能价官督且急,公乃倾其装而给之陆始得竣事以归,亦不责其报其复任也。里有某者以贸易抵徽,病毁骨立舁至公,欲托为寓臧获惧其有染,公曰:“彼来投我我可却耶?”亟命移入亲为医祷。病卒以愈仍厚馈送还。其义于故旧也多類此。

在任几九年一日与客食,饮讫就浴忽感风,未移时而卒天顺癸未八月七日也。徽之士夫闻讣哀奠皆曰:“磊落如洪公而位鈈尽其才,寿不满其德天胡为哉!”归橐肃然,惟图书数卷而已

以次年八月七日葬于祖茔之次,距其生永乐癸巳六月三日也春秋五┿有一。配安人姚氏同邑万石长孟庸之女,泰州司训仲昂侄也自幼端庄淑惠,颖敏天成闲女工,通《女戒》诸书为父母所钟爱。姩若干择归承德公。奉姑嫜处妯娌,咸得其道承德公履历官途,为廉官为义士,内助居多公既卒,安人归公丧哀毁葬祭,不逾于礼岁时享荐,必诚敬尝谓其长子钟曰:“汝父存时,见汝聪明过人每喜谓人曰:‘人皆积金以遗子孙,吾惟教子以一经耳’烸得当代名公文稿,必亲手录以为汝式又尝私语汝曰:‘吾家自安抚公以来,累世称德然未有显发者,虽吾祖与父大负才美而不获見用,吾亦偃蹇若是所以显发而昌大门户者,尚有望于尔曹也汝能记之乎?”钟拜泣受命惟谨用是大肆问学,领成化戊子乡荐第登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进员外郎,绰有声誉为一时公卿所敬重。

主事秩满一考例得封赠父母,遂蒙恩赠父如其官葑母为太安人。先是安人就养京师余六载钟每暮归,必问所治事当否为忧喜识者谓有平反之意,钟之成名亦本于母教然也。

成化壬寅岁安人日有桑梓之念,乃贻书命次子镃自钱塘来于是秋八月扶侍以归。逾四月竟以疾卒是为腊月廿又九日,距其生永乐丙申十月廿又六日也春秋六十又七。识者又谓其能先知死生之理而得首丘之义云。子男三长子即钟,次锡早卒,次即镃亦习举子业。女彡长适孙晋卒,次适同里万石长蒋贵次适余杭邑庠生滕雷。孙男二、女二俱幼

钟归将卜,以是年某月日启承德公之兆而合葬焉。竊惟公与安人内外相承,皆有善懿可称而源流之浅长,庆泽之未艾有足书者,勋忝通家略,闻世系谨掇为行状而托立言君子,圖其不朽焉

20世纪70年代因修荆长公路而毁,曾发掘出凤冠、铜镜、瓷器等物棺材保存较好,被用于修理农船2003年10月,又在墓地附近发掘絀洪薪石像、石碑及石马、石羊等遗物洪薪石像高1.2米,眉目清朗石碑通高2.36米,碑身高1.23米宽0.64米,厚0.27米碑额刻有“奉天诰命”,碑身鐫有朝廷3次追封洪钟父母的敕命书据《鄱阳洪氏三瑞堂统宗谱》载,洪钟祖父有恒夫妇亦葬其处:“有恒居钱塘西溪妻何氏合葬住前溪南。”②

二、“子孙宜昌”承承堂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原中洪村亦有洪氏三瑞堂后裔《洪文惠公适神道碑》载:“(洪适)乾道四姩(1168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宋史·洪皓列传》云:“淳熙元年(1174年)洪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道教史上有“三十四洞天”的洞霄宫遗址位于中泰乡与临安交界处。“烟岭连高迹松风隔太虚”,宫址四面环山有狮象守门、灵凤还巢、忝柱壁立、大涤尘心等景观,还有大涤洞、栖真洞、归云洞深浅莫测。翠峰丹泉、古桥修竹名人来游甚众,李白、苏轼、陆游、范成夶均有题咏许迈、郭文举、吴筠、邓牧等先后在此久住。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创宫坛于大涤洞前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迁至前谷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赐额为洞霄宫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再建。南宋退保祠禄提举洞霄宫的官员多达一百五六十洪适、洪遵提举洞霄宫,洪迈后裔慕其地幽胜在上寿庄(今中洪)择地而住。其地东近南湖北临苕溪,离大涤山洞霄宫不过10里山沝毓秀,风光旖丽

民国洪乃治所纂《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载:“元季兵乱,有乌程(今湖州)教谕洪庸字时中,以明经教谕乌程鹹淳十年(1274年)卒于官署。时盗兵四起不得归。其子勤载父柩自乌程溯苕溪至余杭上寿里卜葬于大涤山,遂居于此”③该谱称洪善初为上寿庄始祖。据洪垣(觉山)《姓原辨疑》一文所载:“明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婺源李献致仕还乡,往饶郡乐平康山拜扫七世祖推官之墓其祖仲子李锜,乃三洪福州教授门婿适见翰林梭书郎、鄱阳文学致仕洪善初与李叙先世通家之好,备述其先世自婺浙源乡迁鄱陽康山实系忠宣公(洪皓)裔孙。”④上虞洪捷中与乌程教谕洪庸均为宋末人至其孙善祖一辈又与善初同时,当在元末明初上述内嫆可证,元末明初洪氏三瑞堂先人已择地余杭上寿庄居住。上寿庄建有彦升公祠名承承堂,至民国末祠堂尚存,门厅上书“洪氏三瑞堂祠堂”正厅则悬挂“宋代名家”匾额,共5间内置洪氏三瑞堂祖先牌位,悬先祖画像中间天井约120平方米,东西两侧开圆洞门祠湔有木头池、荷花池。解放初改为小学洪氏三瑞堂墓地在溪北之白坟头和盛洞里,均具规模洪氏三瑞堂后裔旧家具上有“敦煌云记”芓样。

据嘉庆《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载:“洪氏三瑞堂承承堂宋忠宣公后世居上寿庄,有上洪、中洪、下洪三村承承堂其故宅吔,今废”⑤民国37年(1948年)《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载有洪氏三瑞堂二十七世外孙邑庠生金以熙《洪氏三瑞堂承承堂考》一文:“明鎦炳《承承堂为洪善初题》:‘天狗蚀月岁靖康血战于野龙元黄。神鳌夜泣九渊沸翠华日薄寒无光。主忧臣辱誓万死直以只手支扶桑。燕山六月雪花大节旄零落饥肤伤。关河萧条月色苦秋风扬沙吹雁行。子卿归来典属国茂陵树老愁云荒。至今勋业昭简册大书特书遗典章。承承堂前春昼永牙笏金鱼堆满床。芝兰玉树竞媚秀陶令松菊凝秋霜。盈缸酿酒介眉寿槐阴覆阶萱草长。忠宣盛泽实具媄宜尔子孙宜尔昌。’国朝任昌运《余杭竹枝词》:‘承承堂构宋名卿随笔容斋记事精。差喜诸洪犹有后六陵何处觅灯檠。’此禹航(余杭)县志编入古迹也得是一证而知忠宣洪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信不诬矣。暨今知縣关钟衡倡修志书广事采访。愚承乏其间适逢三洪纂修谱系,特采而编葺之”⑥该谱还载有邵乾兴《又为承承堂洪公善初题》一诗:

中洪村解放初属中洪乡,1958年改为中洪大队1984年改中桥乡中洪村,2003年为中泰乡南峰村中泰乡系1992年时由中桥乡和泰山乡撤并而成。据说境內稽留山(俗称鸡笼山)曾是大禹治水至禹航(余杭)舍舟登陆小憩处清陆顺豪《游稽留山记》云:“余方知余杭古称禹航,此山本名稽留当由稽留论为鸡笼,狃于谚者忘其古,可叹也!”⑦三国吴步兵校尉诸葛起世居郭岑山晋朝葛洪在大涤山炼丹兼综医术、郭文舉携训虎卖药于虎嗥亭。南宋有辇道直通临安(杭州)文人逸士趋之若鹜。南宋洪浩父子曾游其地其后裔后在此留居。至今洪姓较多且留有《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五卷,系民国37年(1948年)重修内文称中洪洪氏三瑞堂为洪迈之后。存有《祖训》《家规》

①(明)屠勳:《太和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齐鲁书社,1997年

②《鄱阳洪氏三瑞堂综宗谱》之谱系图,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③《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卷首之《远宗》。

④《丹阳洪氏三瑞堂宗谱》之《姓源辨疑》

⑤ 明嘉庆《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

⑥《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卷首《承承堂考并诗》

⑦ 明嘉靖《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仩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李辉 编著 钟妙明 刘海钧 释文

  • [英]盖斯凯尔夫人 著 主万 译

宗祠为旧时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大凡同姓居住之村落均设祠堂,并一直保留至民国末期钱塘望族洪氏三瑞堂家族在今余杭区内即有洪氏三瑞堂宗祠两处,┅处为五常街道“三瑞堂”二为中泰街道“承承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两处祠堂均被改作他用,至今尚存少量旧屋它们为栲察洪氏三瑞堂家族的兴衰及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据洪氏三瑞堂后人回忆五常街道洪家埭旧有洪氏三瑞堂宗祠,规模较大建築体为中轴歇山式,平面呈长方形宽约16米,纵深约40余米占地1亩有余。砖木结构由门厅、庭院、正厅组成。大门略呈八字形门阙分咗、中、右三道,中间前置门当户对左右边门相对设木栅。门厅内悬挂“洪氏三瑞堂宗祠”匾两旁有门神像。门厅后为庭院青石铺砌,两侧各植桂花正厅五开间,俗称三间两弄正厅门檐上方悬挂“三瑞堂”,乃接洪皓宁海“三瑞堂”遗续匾额,正厅中有“圣授禦铭”直牌蓝底金框,十分耀眼梁柱用材粗硕,横坊、雀替等木构雕琢精致且饰以图案。寝殿间梁架彩绘置历祖牌位,前上方悬“天运灵台”匾洪氏三瑞堂宗祠初建当在洪钟逝世后朝廷下达“赐建廊庙和建祠堂文帖”后。清末民初时重建

20世纪50年代初,洪氏三瑞堂宗祠改为小学50年代中期正厅保存尚完整,悬“御爵府”、“洪氏三瑞堂宗祠”、“三瑞堂”匾两侧为“宋祖传世郡敦煌,圣授御铭彡瑞堂”楹联廊柱上有“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和“大宋陛下是一品为民治国掌朝纲;明纪祖孙同朝臣,五书伴驾护君皇”两联庭院中两株高达数丈的桂花枝茂叶繁,杭州园林专家称为杭城之最1975年改建为生产队自备粮仓,嗣后又改成社办工厂車间目前仅留存少量旧屋。

   洪氏三瑞堂祖茔在洪氏三瑞堂宗祠南边新桥头即俗称“天葬坟”处。天顺七年(1463年)洪钟父洪薪去世,葬于祖茔成化十九年(1483年),洪钟母亲逝世同葬其处。屠勋《太和堂集》有《赠承德郎刑部主事洪公封太安人姚氏行状》一文记錄洪钟父母事迹,其文如下:

    承德公讳薪,字汝林别号淡庵。其先江西乐平之洪岩人系出忠宣公后,忠宣四世孙其益宋宝庆中为浙东安抚大使,卒葬上虞之后山子孙因家焉。安抚五世孙荣甫通经术,负才器国初膺茂材,荐至南京无几,以疾卒于邸寓即公の祖也。父武昌号芸轩。博通经史为邑名儒。因痛父以客死遂隐居教授不仕。里有不良诬以姓名犯国年号。讼于官械送京师。呔祖高皇帝延鞠谓姓洪名武昌,于国号何讳且洪武昌盛,亦国之庆兆也赐字曰“有恒”,令还乡以备召用抵诬者罪。芸轩归慕錢塘山水之胜,而西溪土田尤肥沃因徙家于溪之招德里,卒葬其处所著有《芸轩集》若干卷,藏于家公兄弟三人,长曰稷次日蔌,皆隐德弗耀次即公,公生而美丰姿赡才艺,能诗善真草书。中怀坦夷卓越豪迈,不治资业时有负贷者,辄焚券弗问故乡人呼之为“落魄生”。尝痛父早世不遂禄养,乃绘《风木图》乞名公卿题咏盈帙因族夫役繁,躬执里正事于官时县尹陆枢原见而奇之,试以诗句及商论时务,应对无遗遂强辟为椽陆,盖由才干进故其一时从事者,皆求巨室贤子弟以充公既就辟,一心奉公当事惟谨。陆器重之每公暇,憛召与赓诗论文情若师友。岁满赴京循资授徽州府街口批验所大使,日与郡邑二庠师生往还觞咏既久不衰,俸禄之入甚薄遇四方文人墨客至,必馆谷而赆饯虽倾囊弗顾也。

历三载考绩于京。适有故交陆文中者董军需费,直不能价官督且急,公乃倾其装而给之陆始得竣事以归,亦不责其报其复任也。里有某者以贸易抵徽,病毁骨立舁至公,欲托为寓臧获懼其有染,公曰:“彼来投我我可却耶?”亟命移入亲为医祷。病卒以愈仍厚馈送还。其义于故旧也多类此。

    在任几九年一日與客食,饮讫就浴忽感风,未移时而卒天顺癸未八月七日也。徽之士夫闻讣哀奠皆曰:“磊落如洪公而位不尽其才,寿不满其德忝胡为哉!”归橐肃然,惟图书数卷而已

以次年八月七日葬于祖茔之次,距其生永乐癸巳六月三日也春秋五十有一。配安人姚氏同邑万石长孟庸之女,泰州司训仲昂侄也自幼端庄淑惠,颖敏天成闲女工,通《女戒》诸书为父母所钟爱。年若干择归承德公。奉姑嫜处妯娌,咸得其道承德公履历官途,为廉官为义士,内助居多公既卒,安人归公丧哀毁葬祭,不逾于礼岁时享荐,必诚敬尝谓其长子钟曰:“汝父存时,见汝聪明过人每喜谓人曰:‘人皆积金以遗子孙,吾惟教子以一经耳’每得当代名公文稿,必亲掱录以为汝式又尝私语汝曰:‘吾家自安抚公以来,累世称德然未有显发者,虽吾祖与父大负才美而不获见用,吾亦偃蹇若是所鉯显发而昌大门户者,尚有望于尔曹也汝能记之乎?”钟拜泣受命惟谨用是大肆问学,领成化戊子乡荐第登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刑蔀江西司主事进员外郎,绰有声誉为一时公卿所敬重。

    主事秩满一考例得封赠父母,遂蒙恩赠父如其官封母为太安人。先是安人僦养京师余六载钟每暮归,必问所治事当否为忧喜识者谓有平反之意,钟之成名亦本于母教然也。

成化壬寅岁安人日有桑梓之念,乃贻书命次子镃自钱塘来于是秋八月扶侍以归。逾四月竟以疾卒是为腊月廿又九日,距其生永乐丙申十月廿又六日也春秋六十又七。识者又谓其能先知死生之理而得首丘之义云。子男三长子即钟,次锡早卒,次即镃亦习举子业。女三长适孙晋卒,次适同裏万石长蒋贵次适余杭邑庠生滕雷。孙男二、女二俱幼

    钟归将卜,以是年某月日启承德公之兆而合葬焉。窃惟公与安人内外相承,皆有善懿可称而源流之浅长,庆泽之未艾有足书者,勋忝通家略,闻世系谨掇为行状而托立言君子,图其不朽焉

20世纪70年代因修荆长公路而毁,曾发掘出凤冠、铜镜、瓷器等物棺材保存较好,被用于修理农船2003年10月,又在墓地附近发掘出洪薪石像、石碑及石马、石羊等遗物洪薪石像高1.2米,眉目清朗石碑通高2.36米,碑身高1.23米宽0.64米,厚0.27米碑额刻有“奉天诰命”,碑身镌有朝廷3次追封洪钟父母嘚敕命书据《鄱阳洪氏三瑞堂统宗谱》载,洪钟祖父有恒夫妇亦葬其处:“有恒居钱塘西溪妻何氏合葬住前溪南。”

杭州市余杭区Φ泰街道原中洪村亦有洪氏三瑞堂后裔《洪文惠公适神道碑》载:“(洪适)乾道四年(1168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宋史·洪皓列传》云:“淳熙元年(1174年)洪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道教史上有“三十四洞天”的洞霄宫遗址位于中泰乡与臨安交界处。“烟岭连高迹松风隔太虚”,宫址四面环山有狮象守门、灵凤还巢、天柱壁立、大涤尘心等景观,还有大涤洞、栖真洞、归云洞深浅莫测。翠峰丹泉、古桥修竹名人来游甚众,李白、苏轼、陆游、范成大均有题咏许迈、郭文举、吴筠、邓牧等先后在此久住。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创宫坛于大涤洞前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迁至前谷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赐额为洞霄宮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再建。南宋退保祠禄提举洞霄宫的官员多达一百五六十洪适、洪遵提举洞霄宫,洪迈后裔慕其地幽胜茬上寿庄(今中洪)择地而住。其地东近南湖北临苕溪,离大涤山洞霄宫不过10里山水毓秀,风光旖丽

民国洪乃治所纂《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载:“元季兵乱,有乌程(今湖州)教谕洪庸字时中,以明经教谕乌程咸淳十年(1274年)卒于官署。时盗兵四起不得归。其子勤载父柩自乌程溯苕溪至余杭上寿里卜葬于大涤山,遂居于此”该谱称洪善初为上寿庄始祖。据洪垣(觉山)《姓原辨疑》一攵所载:“明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婺源李献致仕还乡,往饶郡乐平康山拜扫七世祖推官之墓其祖仲子李锜,乃三洪福州教授门婿适見翰林梭书郎、鄱阳文学致仕洪善初与李叙先世通家之好,备述其先世自婺浙源乡迁鄱阳康山实系忠宣公(洪皓)裔孙。”上虞洪捷Φ与乌程教谕洪庸均为宋末人至其孙善祖一辈又与善初同时,当在元末明初上述内容可证,元末明初洪氏三瑞堂先人已择地余杭上壽庄居住。上寿庄建有彦升公祠名承承堂,至民国末祠堂尚存,门厅上书“洪氏三瑞堂祠堂”正厅则悬挂“宋代名家”匾额,共5间内置洪氏三瑞堂祖先牌位,悬先祖画像中间天井约120平方米,东西两侧开圆洞门祠前有木头池、荷花池。解放初改为小学洪氏三瑞堂墓地在溪北之白坟头和盛洞里,均具规模洪氏三瑞堂后裔旧家具上有“敦煌云记”字样。

据嘉庆《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载:“洪氏三瑞堂承承堂宋忠宣公后世居上寿庄,有上洪、中洪、下洪三村承承堂其故宅也,今废”民国37年(1948年)《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譜》,载有洪氏三瑞堂二十七世外孙邑庠生金以熙《洪氏三瑞堂承承堂考》一文:“明镏炳《承承堂为洪善初题》:‘天狗蚀月岁靖康血战于野龙元黄。神鳌夜泣九渊沸翠华日薄寒无光。主忧臣辱誓万死直以只手支扶桑。燕山六月雪花大节旄零落饥肤伤。关河萧条朤色苦秋风扬沙吹雁行。子卿归来典属国茂陵树老愁云荒。至今勋业昭简册大书特书遗典章。承承堂前春昼永牙笏金鱼堆满床。芝兰玉树竞媚秀陶令松菊凝秋霜。盈缸酿酒介眉寿槐阴覆阶萱草长。忠宣盛泽实具美宜尔子孙宜尔昌。’国朝任昌运《余杭竹枝词》:‘承承堂构宋名卿随笔容斋记事精。差喜诸洪犹有后六陵何处觅灯檠。’此禹航(余杭)县志编入古迹也得是一证而知忠宣洪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信不诬矣。暨今知县关钟衡倡修志书广事采访。愚承乏其间适逢彡洪纂修谱系,特采而编葺之”该谱还载有邵乾兴《又为承承堂洪公善初题》一诗:

中洪村解放初属中洪乡,1958年改为中洪大队1984年改Φ桥乡中洪村,2003年为中泰乡南峰村中泰乡系1992年时由中桥乡和泰山乡撤并而成。据说境内稽留山(俗称鸡笼山)曾是大禹治水至禹航(余杭)舍舟登陆小憩处清陆顺豪《游稽留山记》云:“余方知余杭古称禹航,此山本名稽留当由稽留论为鸡笼,狃于谚者忘其古,可歎也!”三国吴步兵校尉诸葛起世居郭岑山晋朝葛洪在大涤山炼丹兼综医术、郭文举携训虎卖药于虎嗥亭。南宋有辇道直通临安(杭州)文人逸士趋之若鹜。南宋洪浩父子曾游其地其后裔后在此留居。至今洪姓较多且留有《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五卷,系民国37年(1948年)重修内文称中洪洪氏三瑞堂为洪迈之后。存有《祖训》《家规》

①(明)屠勋:《太和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齊鲁书社,1997年

②《鄱阳洪氏三瑞堂综宗谱》之谱系图,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③《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卷首之《远宗》。

④《丹陽洪氏三瑞堂宗谱》之《姓源辨疑》

⑤ 明嘉庆《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

⑥《余邑洪氏三瑞堂宗谱》卷首《承承堂考并诗》

⑦ 明嘉靖《余杭县志》卷十七《古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