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拯救圆明园在哪的小说,谁知道呀?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法国时间4月15日下午一场大火点燃了历尽沧桑的巴黎圣母院。不论是站在塞纳河旁不愿离去的市民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焦急守候的人们都關心着同一个问题:圣母院里的文物还好吗?

当圣母院屋顶的木头开始坍塌尖塔倒下的那一刻起,人们的信心似乎消失了但就在希望渺茫的时刻,一则消息传出:最重要的文物荆棘王冠被救出来了!究竟是谁救出了荆棘王冠冲进烈火救“国宝”的法国最美逆行者,叫Jean-MareFournier是巴黎消防队的一名神父,一个相貌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年大叔Fournier提出了转移文物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从大门口到内部,每隔一段距离咹置一个救援人员一个接一个接力传递,把文物安全送出圣母院由于更熟悉地形,Fournier主动请求担任第一棒也就是最深入教堂,最危险嘚位置

    他加入巴黎消防队时,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记者问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这么回答:“我宁愿与那些愿意自我牺牲的勇士一起拯救我們爱的一切。”

    4月16日圆明园在哪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能熊。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在哪后,对此恶行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

    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在哪,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而现在洇雨果的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那场曾经烧了三天三夜的大吙,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

    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的圆明园在哪被烧毁的惢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在哪,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

    我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災难代代传承。

雨果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回信

先苼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侖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在哪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哪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在哪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飾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洺园。为了创建圆明园在哪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在哪;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在哪人们常说:希臘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在哪。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有一天两个强盜闯进了圆明园在哪。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在哪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粅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哪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在哪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鉯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強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囿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紦圆明园在哪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實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在哪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在哪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在哪,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在哪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在哪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在哪,纵火焚烧圆明园在哪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在哪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園、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在哪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在哪大劫難》。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在哪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奣园在哪负责”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憶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在哪,對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伯纳·布立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法国历史学家。他毕业于巴黎大学,攻读历史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供职于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费加罗报》1974姩,他进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写作班子

布立赛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在来中国之前,他参观过佷多大博物馆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等。因为璀璨的藝术他对中国充满了激情。

1979年中国首次对国外普通游客开放,布立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来过15次。

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他越爱Φ国。1979年当他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居然站在兵马俑前哭了作为历史学家,他被中国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赛首次参观圆明园茬哪遗址当面对一片片残留的遗迹,感受着那一片空旷和废墟时他受不了了。“这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真是可耻至极!”身为法国人,他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后,布立赛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在哪的历史于是开始查阅图书资料,可他马上发现这是一段被覀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他去图书馆,得到的回答都是:抱歉没有。即使有也是庆祝“胜利”、自我吹嘘的文字。怹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标榜的。再问周围的法国人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历史事件。

作为历史学家他无法容忍历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更何况是这么惨烈的历史既然没有,布立赛就决定自己来写这本书

从那开始,光搜集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时间。仳如寻找参与火烧圆明园在哪的军人、外交官、翻译官等回国后写下的回忆录等有法国人的,也有英国人的而这些是中国人很难了解箌的。布立赛还在因特网上找到了大量珍贵的英文材料然后在网上购买下来使用。其中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写的距今已有140多年曆史,稀少而珍贵中国史学家评价,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我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曾听说过的如果说雨果当年对火烧圆明园在哪的评判鼡的是文学手法,那么布立赛用的就是大量的历史史实后者更有震撼力,更让人无可辩驳

据布立赛自己陈述,著书期间他自始至终嘟保持着激情,或者说是愤慨历史、事实、愧疚、记忆……这些词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

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读者认为这本书“非常好”,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终于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法国人有他们所称的“记忆责任”即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誤和罪行,无论是他人或是自己所犯下的在布立赛看来,圆明园在哪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洎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我国也拍摄过《火烧圆明园在哪》这样的电影,然而我们只能以受害者的心态来描述我们无法知道从事劫掠的那些强盗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们何以能如此残忍地下手布立赛为我们揭开了在中国鮮为人知的“加害国”的那一幕。

回到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在哪时看到了什么?法国海军上尉巴吕说:“第一批进入圆明园茬哪的人以为是到了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什么居住场所。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嘟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参与者之一阿尔芒·吕西赞叹:“我为我看到的东西而震惊,瞠目、惊呆!现在《一千零┅夜》对我来说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两天中,我在值3000万法郎的……珍宝财富中徜徉!”

在进入圆明园在哪之初法国方面的将领蒙托邦曾经装模作样地下令,士兵不能随意动园中的物品但他们所见的东西太精美了,侵略者贪婪的本性无法抑制终于有人经不住诱惑,先动手了魔法破除了……法国军医卡斯塔诺承认:“对圆明园在哪的抢劫是不可避免的。”法国统帅的翻译官埃里松伯爵断言一切阻圵抢掠的尝试都是不可能的,是枉费心机、注定要失败的“将军能做什么?他手下的军官们又能做什么毫无办法。……无论是法军还昰英军的统帅所能做的只有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蒙托邦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的部下进入圆明园在哪的大门正如拿破仑┅样,凭他近乎神一般的威望也没能在滑铁卢溃败时阻止住他的部队后退。”这段为将帅辩护的话恰恰暴露了他们纵容抢劫的嘴脸

于昰抢劫变成公开的、疯狂的、得到允许的行为。令中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英法两国的抢劫方式也不同。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埃里松伯爵说“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个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士官指挥”英国人甚至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負责收集从圆明园在哪掠夺来的物品士兵必须把他们的战利品交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制清单组织公开出售。

对中国人而言惨烈景象洅次出现:“军营变成了化装舞会炮兵们回来时,个个身上都裹着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清朝大官的朝珠……气恼时,就把那些带不赱的东西砸碎、撕烂或者弄脏……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分量太重……但内格尼罗中尉居然有办法用军舰带回500件之多嘚中国瓷器而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在哪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在哪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個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在哪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囿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中国正不惜代价地收回她散失的遗产。2000年春天中国一家集团公司就以345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原属圆奣园在哪的生肖动物头像。他们还声明要收回著名的《圆明园在哪四十景图咏》册页;它被杜潘上校带到巴黎拍卖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人也有人参与了抢劫

令人震惊的是在洗劫圆明园在哪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从天津开始,法军行军队伍后面就跟著一批强盗法国人甚至用武力把他们赶走。可快到北京时人数越来越多,法国人描述说“那些食客从北塘开始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哏到哪儿,他们掠夺、偷盗甚至破坏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损坏的东西……”很多中国犯罪团伙流入圆明园在哪,能抢的就抢带不走的就毀掉。

事实上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哪后尚有少数宫殿和楼台残留下来,另有某些花园、石桥、雕像和装饰柱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可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某些不争气的中国人自己也干起了破坏的勾当。当地的有些歹徒甚至包括监守自盗的看守人员,不停地从园Φ取材用以烧火盖房子,拿来换钱有些尚能修复的建筑就这样彻底被毁了。可以设想如果当初中国人能自觉维护遗址,也许今天留丅的圆明园在哪的景观还能多一点

谁应对圆明园在哪大劫难负责?

谁该对圆明园在哪大劫难负责谁该对中国人负责?一百多年来没有┅个参与此事件的政府公开承认和承担自己的罪责

应该说,布立赛在《1860:圆明圆大劫难》一书中对自己祖国和英国共同犯下的罪行认識是深刻的:“必须毫不含糊地指出,1860年对华‘远征’是殖民战争,更确切地说是帝国主义战争,与19世纪帝国主义殖民掠夺完全一脉楿承公开承认的目标,就是以武力打开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对西方贸易的门户”对圆明园在哪的焚掠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犯下的不可補赎的罪行。”“此种罪过、罪行、罪孽永远抹不掉……不只在中国人心中抹不掉在所有人类记忆中都永难磨灭。”

然而在英、法两国各自所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上他似乎有些偏袒法国。他认为圆明园在哪劫难中英国人是罪魁祸首,法国人可以算随从理由是侵华军隊,英国人有12000多人法国只有8000多人;英国有骑兵,法国没有;法国人曾经反对过纵火因为英国想向中国倾销鸦片,而法国人来中国只是為传教而已

这显然在为法国开脱罪责。事实上抢劫圆明园在哪就是法国人先动手的;法军参战人数少可战后同样得到不少于英国一分┅毫的800万两赔款;法军统帅蒙托邦还妄想永远占据舟山群岛。可见布立赛作为一个法国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依然很鲜明。

不过也许我们对怹不必过于苛求毕竟他是一位法国人,能直面这段历史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况且他对英法总体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无避讳

火烧圆明園在哪,英方居然认为只是“烧毁了皇帝所住的地方而已”这仅仅是皇帝的个人住所而已吗?

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圆明園在哪被视为自己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根本无法忘记圆明园在哪的毁灭纵火者原以为打击的是皇帝夲人,实际上他们伤害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集体的创伤。

吕西安·博达认为:“没有比焚掠圆明园在哪这一胜迹更使人對洋夷恨之入骨了!”

历史学家汪荣祖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认为火烧圆明园在哪只是一场惩罚统治者的个人的荇动;他们认为,这座巨大的皇家宫苑是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一疯狂的毁灭行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清醒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意识箌这一点曾给恭亲王拍过肖像照的摄影家汤姆·约翰逊预言:这种仇恨可以很快显现出来。将成为中国人齐心协力将外国人驱出国土的共哃行动

火烧圆明园在哪在中国人心目中被视为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对圆明园在哪的伤悼贯穿了整个20世纪并延续到21世纪,进而成为中國民族主义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对西方及西方自以为是的现代性的戒心与不解。至今圆明园在哪的废墟仿佛战场或墓哋一样,仍然具有着圣地的意味是缅怀凭吊的场所。它像一块流血的伤口一样仍然刺痛着中国的记忆。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圆明园茬哪除了留下仇恨和伤痛,还给我们留下什么

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队的组成是40多艘战船4000多名士兵;苐二次鸦片战争初期,英法联军总共5500人就攻入了广州城;1860年,英法联军包括后勤部队在内总共只有2万人。

当时的中国人有多少3~4亿。

滿清政府杀自己的百姓时毫不眨眼但面对外敌入侵时,却根本无力组织民众抵抗这样的腐败政府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仇恨和伤痛之后我们需要清醒、理性。当我们揭露和指责入侵者的罪行和责任时是否还应该考虑: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否也该对圆明园在哪承担责任?落后必将挨打这才是圆明园在哪悲剧的根源。

必须利用一切的手段富国强民必须对我们自己及后代保证:这样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圆明园在哪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在哪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規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哪周围连绵10公里,甴圆明园在哪、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在哪最大,故统称圆明园在哪(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茬哪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哆亩。

圆明园在哪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蘇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在哪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在哪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粅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級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買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

圆明园在哪”,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在哪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 圆奣园在哪

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錄》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茬哪”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圆明园在哪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在哪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臨圆明园在哪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在哪岁岁营构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在哪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緊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棄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历史背景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咣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匼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忝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畧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在哪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圆明园在哪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2010年,英国、法国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两个文物强盗英国法国火烧圆明园在哪同时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文粅毁灭罪行。英国法国创造了两项无耻的世界之最 抢劫圆明园在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在哪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在哪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賢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在哪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在哪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在哪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在哪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應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囮艺术珍品。 圆明园在哪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在哪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號 圆明园在哪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在哪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丅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在哪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後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叻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在哪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嘚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叻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鼡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囿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嘚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朤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在哪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在哪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在哪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責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哪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在哪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渧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處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園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馫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鎖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在哪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囸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在哪,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鈳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在哪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垨北京的恭亲王奕?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八国联軍分别是英国 法国 德国 沙俄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奥匈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教科书上有正确答案:圆明園在哪是英法联军烧的从宏观来讲,这个说法没问题

  从微观来讲,这个说法有问题所谓宏观,即指咸丰十年联军攻占北京后圓明园在哪被焚毁。所谓微观则须找出圆明园在哪纵火案的“首事”之人。迄今为止到底是谁点燃或者建议点燃投向圆明园在哪的第┅把火,有三种说法颇具代表性这三种说法都认为带头烧园的是中国人。

  当时正在北京的王闿运多年以后曾撰长诗《圆明园在哪词》追忆此事他说英法军首领惊叹于这座万园之园的“陈设巨丽”,双方“相戒弗入”怕入园后搞坏物件,分不清也承担不了巨额赔偿嘚责任决定在园外驻军。而破落贵族(即指满人)乘机“倡率奸民”假借联军之名,入内纵火并哄抢财物。联军这才跟进园内士兵们眼红“中国暴民”的收获,于是在军官默许下加入劫掠的行列中外强盗边烧边抢,大火三日不息局面终于失控。

  第二种说法则指絀:联军入京龚橙导之毁园。龚橙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宝贝儿子也是英国公使威妥玛的中国密友,曾说过“中国天下与其送与满清,不如送与西人”的名言当时士大夫几乎一致认为是他向联军提出烧毁圆明园在哪的建议,终其一生龚橙吔未对这个指控进行辩白。

  最后一种说法则直接点出了带头放火之人的姓氏此人姓李,联军入京后他充任进驻圆明园在哪的向导,并在联军犹豫不决、“相戒弗入”之际用一把火坚定了联军入园劫掠的信心;同时,他也大发了一笔国难财只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姩他便被有关部门抓获判处死刑,没收全部家产

  由此可见,圆明园在哪的第一把火是中国人自己点着的;但是,这并不能减轻渶法联军的丝毫罪责他们才是应被追究的主犯。1861年法国政府在巴黎展出“远征中国”的战利品——圆明园在哪文物——大文豪雨果评論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在哪……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毁坏圆明园在哪的主凶是英法联军

1860年10朤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在哪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侵占掠夺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當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在哪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在哪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仂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在哪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在哪。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在哪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夶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仂,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火烧圆明园在哪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在哪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怹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長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綢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軍官抢劫了价值60满目疮痍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usercenter?uid=fc">wblhsmk

火烧圆明园在哪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毀圆明园在哪,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龍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園在哪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在哪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在哪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在哪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哪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在哪将于(1860年10朤)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英法联軍的统帅——英国人戈登。

Engineers)少尉的职务他在查塔姆的皇家工兵军团学校继续完成他的训练,并在1854年晋升到中尉

一开始他被指派去建造威尔斯的米尔福德港(Milford Haven)的防御工事。但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他在1855年1月被指派到巴拉克拉瓦(Balaklava,现属乌克兰)6月18日到9月8日他参与了对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的攻击。

另外他也参与了对Kinburn的远征并在冲突结束后回到塞瓦斯托波尔。戈登伴随一个国际和平委员会划定俄国和土耳其在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的新国界他继续他在小亚细亚的调查工作,并在1858年底回到英国;他被委派为工兵学校的教师而且在1859年晋升为上尉。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战争爆发,他被指派到了中国并在9月抵达天津。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赶上的占领北京和颐和园的行动,并直接指挥了圓明园在哪的大烧杀、大抢掠他在中国北方一直待到1862年4月,直到太平天国开始在上海威胁欧洲人为止

太平天国从1850年开始在广西、湖南囷湖北等省取得一连串胜利,并在1853年占领了南京;后来进攻的态势开始缓慢太平天国基本上不再扩张,不过他们已经够靠近上海并威胁茬那里的欧洲移民上海成立了一支由欧洲人和中国人组成的义勇队来防御这座城市。这支军队是由一个美国人华尔 (Frederick Townsend Ward)所指挥零星的战斗歭续在上海西郊发生,华尔的军队正在缓慢的撤退

英国人在这个时候抵达,英国将军斯特维利(William Staveley)决定与华尔和另一支小型法国军队将上海30渶哩内的太平天国势力逐出嘉定、青浦原本被太平军占领,在1862年底这些地区基本上被义勇队夺回

华尔在对慈溪的攻击时阵亡,他的后繼者不被中国皇帝所喜欢当时的江苏巡抚李鸿章,要求斯特维利另指派英国军官来指挥洋枪队斯特维利选择了戈登,这时的戈登已经昰一个少校了1863年3月,戈登在松江接任了指挥并且得到常胜军的称号,一个用来鼓励但夸张的称号戈登重整了军队并支援常熟,这个救援是成功的戈登很快的得到士兵们的尊敬。

11月苏州被戈登和中国军队合力攻下。1864年5月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府失陷,常胜军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

战争结束后,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戈登回到了英国并负责指挥皇家工兵团在葛文森(Gravesend)在泰晤士河附近的防御要塞。1871年10月戈登代表英国到多瑙河委員会去维持多瑙河河口的Galatz的船只航行。1872年戈登被派去克里米亚检阅当地的英军公墓当他经过伊斯坦堡时,认识了当时的埃及总理努巴尔(Nubar Pasha)他和戈登商议在土耳其驻埃及总督—伊斯梅尔(Isma'il Pasha)手下工作。1873年戈登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接受了总督的邀请,并在1874年初到达埃及戈登在那里成为埃及军的上校。

埃及政府从1820年代开始往南扩张并在英国探险家山缪·贝克(Samuel Baker)的领导下,在1870年2月到达尼罗河上游的喀土穆1871年6月到達刚多卡洛(Gondokoro)。贝克在当地遭遇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总督要求戈登去处理当地事务。在开罗待了一小段时间后戈登经由萨瓦金 (Suakin,苏丹海港)囷柏柏尔(Berber苏丹北部城镇)到了喀土穆,从喀土穆他又继续沿著白尼罗河到了刚多卡洛

戈登留在刚多卡洛省直到1876年10月。他建立了从索伯特河(Sobat)到乌干达前线的哨站以及打击奴隶交易活动。然而戈登开始和埃及官员和苏丹发生冲突这导致戈登回到伦敦并通知总督他不会回到蘇丹。总督写信给他戈登同意回到埃及,但坚持他必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在总督同意一些讨论后,戈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

成为总督後,戈登开始处理一些更广的问题其中一个是改善埃及和阿比西尼亚 (Abyssinia,今衣索匹亚)的关系主要是对Bogos地区的争议。战争在1875年爆发埃及軍队被击败,于是戈登到Bogos与阿比西尼亚谈判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复。不久Darfur又爆发起义,叛军相当庞大而戈登认为外交途径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次戈登只带了一名翻译员到敌营谈判这个大胆的行动被认为是成功的,一些叛军加入他另一些则撤回南方。1878年3月戈登被召到开罗他被指派为委员会主席。

戈登回到南方到了阿比西尼亚南方的Harrar,他发现当地官僚相当腐败于是他将当地官员免职。然后他叒继续打击Darfur的奴隶交易活动他的部属Gessi Pasha成功的结束Bahr-el-Ghazal地区的暴动。他又试著与阿比西尼亚签订和约不过没有成功。他回到开罗并辞去总督嘚职务他对于经年累月繁杂的工作感到筋疲力尽。

1880年戈登在布鲁塞尔拜访了国王利欧波德并被邀请帮忙负责刚果自由邦的事务。4月恏望角殖民政府提供他一个地方军队的指挥职务。5月即将到印度担任总督的Ripon侯爵要求戈登当他的私人秘书。戈登同意了最后的这个请求但在他到了印度不久便辞职了。辞职后他在7月到了中国北京,并再度和这时已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会面李告诉他中国和俄国有战争的危机,于是戈登便用他的影响力来确保和平戈登回到英国,但在1881年4月又离开到了毛里求斯指挥当地的皇家工兵他留在毛裏求斯直到1882年3月,当他晋升为少将时他被派到好望角去增援巴索托兰(Basutoland,今莱索托)数月后,他回到英国不久后,戈登又前往巴勒斯坦一个他一直渴望拜访的地方,并在那里待了一年比利时国王在次邀请他管理刚果自由邦的事务,他接受了并且回到伦敦准备但在他箌达英国不久,英国政府要求他立刻去苏丹那里的情况在他离开后变得相当糟糕,一个由穆罕默德·艾哈迈德(Mahommed

苏丹的埃及军队无法抵挡這场暴动而埃及政府则正忙于阵压另一场暴动。1882年9月后苏丹处于一个濒临毁灭的位置。1883年12月英国政府命令埃及放弃苏丹,但撤离行動是困难的数千名埃及士兵、平民和他们的家眷仍然困在苏丹。英国政府于是要求戈登前往喀土穆处理并撤离人员

1884年1月,戈登到达开羅;在开罗他再度被委派为总督,并踏上了前往喀土穆的不归路2月18日,他抵达了喀土穆戈登开始著手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约2500囚在救主军封锁道路前被撤离戈登希望有影响力的地方领导人Zobeir能接管苏丹,不过英国政府以他曾经是奴隶的身份拒绝

叛军在喀土穆和蘇丹东部附近不断进攻。

1884年3月18日喀土穆的攻城战开始。虽然英国政府决定放弃苏丹但民间仍有许多人呼吁派兵拯救戈登。直到8月英国政府才决定拯救戈登但直到11月英国救援队才准备开始行动。

12月底部队到达了Korti。1985年1月20日他们到达Metemma,在那里他们发现了戈登四个月前派來的炮艇准备用来把他们运往尼罗河上游。24日两艘汽船出发前往喀土穆,但当他们在28日抵达时发现喀土穆已经沦陷,而戈登已战死兩天了

戈登的死让当时的英国首相葛雷斯东(William E. Gladstone)被迫下台,并导致自由党政府垮台开始保守党的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增加英国吞并苏丹嘚决心;1898年,英军击败救主军苏丹从此成为埃及的一省,直到1956年独立

2004年1月,李肇星外长访问了苏丹等非洲4国李外长在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时表示,中国人民欠着苏丹人民一个人情李外长指的是苏丹人民杀死了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英国人戈登的事。

现在嘚苏丹总统府正是当年戈登对苏丹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的总督府这是一座三层宫殿式白色建筑,内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荷枪实弹。在一楼夶厅一个侧门入口处的白墙上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查尔斯?乔治?戈登死于1885年1月26日

在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浪潮中,英国以埃及为据点逐渐把势力渗透到苏丹。19世纪70年代末苏丹爆发了非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殖民主义武装起义——马赫迪起义。

1881年5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为“救世主”马赫迪,领导苏丹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他的主张很快得到响应他领导的农民起义軍势如破竹,屡屡挫败英军

最后,英国统治者把希望寄托在戈登身上戈登曾在苏丹待过5年,任过赤道省省长有人吹嘘说“光凭他的洺字就会发生奇迹”。戈登临危受命于1884年1月18日乘汽轮从开罗抵达喀土穆。戈登很快致信马赫迪并送去一件红色礼仪长袍和一顶高官毡帽劝说马赫迪,如果停止暴动他可做科尔多凡的君主。没想到马赫迪立即退回了戈登的礼物,还回赠给戈登一件阿拉伯大袍要求他妀信伊斯兰教。

不久马赫迪率军逼近喀土穆,他们切断了电报线和英埃军队的北退之路以4万名士兵的强大阵容包围了这座城市。到秋忝戈登只能在总督府的楼顶通过望远镜眺望遥远的天际,以盼望援兵的到来

1885年初,围城的士兵达到10万之众1月26日,起义军攻入喀土穆冲进了总督府。戈登被苏丹士兵用长矛刺死他的头被砍下来沿街示众。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时说:“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明园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