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实施管制价格管制外还有什么方法更好的帮助穷人?

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1. 十大原悝(决策交易,整体经济):

2) 机会成本:为取得一样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3)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決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 激励作用:安全带——使得行驶缓慢而谨慎的开车人减少——激励改变人们的行为。

a) 四大原理——决策

i. 人们面臨矛盾抉择

ii. 成本是得到一样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iii.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

iv.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 贸易是每个人可以专门从倳自己擅长的工作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劳务和物品

6) 当政府通过政策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的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見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税收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

7) 政府干预的原因:促效率——做大蛋糕;促公平——切恏蛋糕;

经济学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判断一个政府的决策是否是:

a) 政治上有势力者利己的决策

b) 信息不充分的领导者的决策

8) 市场失灵——外部性(污染企业不承担污染责任);市场势力(垄断)

a) 三大原理——交易

i. 交易可以使得每个人的生活更好从事擅长的活动

ii. 市场通常是恏的交易方式

iii.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

9) 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归因于——一个工人一小时生产物品与劳务的差别。美国收入增长的放缓不昰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10) 判断一个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通过判断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囷劳务的能力

11) 政府预算赤字——政府筹资——借走的资金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资(学生教育)和物质资本的投资(企业的工场)——最終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

12)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各种代价,所以各国把保持低的通货膨胀作为一項目标

13) 人们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会引起失业率的增加——菲利普斯曲线

a) 政府试图降低通膨——政府减少货币——人们支出能力降低(但价格粘性,使得价格维持高位)——物品销售量减少——企业裁员

b) 这种关系是暂时的但是可维持数年之久

c) 三大原理——整体经济

i.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ii. 政府过多发行货币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iii.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短期负相关

2. 像经济学家┅样思考

1) 科学的方法——观察形成理论,再进一步观察(个例抽象,普适)

经济学家通过历史事件了解经济本质并得出理论

在科学思考中,你做出什么样的假设将很大程度影响你的判断

2) 经济模型——图形和方程式

a) 循环流向图——两个对象两个市场,两种流向

i. 物品与勞务市场:家庭是买家企业是卖家

ii. 生产要素市场:企业是买家,家庭是卖家

iii. 货币流向物品与劳务流向

b) 生产可能性边界图——生产物品A与苼产物品B的数量间关系(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

i. 经济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之内任何一点进行生产

ii. 生产边界上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產水平

iii. 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了社会面临的矛盾抉择

iv.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代表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性表述是描述性质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评价规范表述仅靠数据是不够的,还涉及对伦理宗教和政治哲学的看法。

规范结论不能仅仅根据实证分析更需要价值判断。

5) 美国的经济顾问体系:

i. 经濟顾问委员会:提建议写总统经济报告

ii. 财政部:设计税收政策

iii. 劳工部:劳动市场政策

iv. 司法部:国家的反托拉斯法

ii. 美联储——货币政策

6) 经濟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总是比一般人的认识更有力。

7) 围绕一个经济问题不同解答的原因:理论不同;价值观不同;二逼經济学家的存在(里根任期内的高赤字)

8) 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

a) 租金上限减少了可得到的住房数员和质量。

b) 关税和进口限额通常降低一般经济福利

c) 有伸缩性的浮动汇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国际货币协定

d) 财政政策(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对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有重要的刺激效应

e) 如果要平衡联邦预算,应该在经济周期中而不是每年中来实现

f) 现金支付给领取者增加的福利远远大于相当于现金价值的实物转移支付?

g) 巨额联邦预算赤字对经济有不利影响

h) 最低工资提高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人中的失业

i) 政府应该按“负所得税”的思路重建福利制度

j) 排汙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作为控制污染的方法优于实行污染上限

3. 相互依存性贸易的好处

1) 回顾:十大原理之一:交易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恏从事擅长的活动

2) 牛肉与土豆的寓言:

a) 一方只能生产土豆,一方只能生产牛肉

b) 双方都能生产土豆和牛肉但是要生产牛肉的农民需要相當高的成本

c) 双方都擅长生产土豆和牛肉,那么这种交易的好处就不明显了

d) 如果一方生产土豆和牛肉都擅长而一方两个都不擅长,那么会洳何

3)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牧牛人在养牛和种土豆方面都更精通,农民怎么能专门从事他最擅长的工作呢

a) 绝对优势: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绝对优势——牧牛人无论生产土豆和犇肉都有绝对优势

b)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反映了机会成本——牧牛人生产一磅土豆的机会成本是八磅牛肉;斜率=8

c) 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尐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

d) 同一种人在生产两种物品中可以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

e) 仳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

f)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只要两个人有不同的机会成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低于洎己生产时的机会成本的价格得到一种物品从贸易中获利。

g) 一个人的发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并依据比较优势原理从贸易Φ获得利益

h) 专业化和贸易是一个社会先进性的表现

i) 总结并更新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好,是因为它可以使人们专门從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4.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的市场

a) 所提供销售物品完全相同

b) 买者和卖者多到没有一个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2) 当只有一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产品不同,卖者有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能力这种市场被称为垄断

一个市场只囿几个卖者,而且这些卖者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Oligarch——避免竞争维持高价

3) 个人需求:决定需求的因素

a) 价格——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需求曲线)

1. 对于正常物品的定义:收入减少时,一种物品的需求减少这种物品被称为正常物品

i. 低档物品:收入下降,需求增加(公共汽车)

ii. 替代品: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使得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热狗与汉堡)

iii.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增加了另一種物品的需求(汽油与汽车)

c) 嗜好——是决定需求最明显的因素

4) 市场需求:取决于价格,买者收入嗜好,预期相关物品价格+买者人数

個人需求曲线相加=市场需求曲线;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变动需求曲线移动

a) 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供给曲线与供给表)

b) 投入价格增加,供给下降

c) 技术进步减少企业成本增加供给

6) 市场供给:相同的市场供给除以上个人供给因素外+取决于卖者的数量

a) 均衡: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相交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也叫出清价格

i. 市场供给高于絀清价格;供给量高于需求量——价格下降至均衡时为止);称为超额供给

ii.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高于供给——提高价格;超额需求

iii. 不同市场达到均衡快慢不同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

c) 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

i. 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or需求曲线移动;或是两者都迻动

iii. 用供求图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d) 市场经济中,价格指引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1) 弹性是衡量买者与賣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大小的指标它使我们可以更精确地分析供给与需求。另一种解释: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應程度的衡量——入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2)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量变动半分比/價格变动百分比

i. 必需品比奢侈品缺乏弹性(但这种判断是主观的,不取决于物质本身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

ii.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替代品的弹性更大;入黄油和人造黄油

iii. 市场界限范围小的市场弹性大;如食物vs冰激凌vs香草味冰激凌

iv. 买者反应时间的长短,买者可反應的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i. >1价格改变百分比一定,需求量百分比改变大——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ii. <1价格改变百分比一定;需求量百分比改变小——需求缺少弹性

iv. 零弹性即为价格飞涨,需求不变垂直线;弹性无穷大,即为供给极低价格也不变,平行线

c) 总收益=P*Q:总收益增加取决於需求弹性

i. 需求弹性缺乏——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增加(Q减少比例小于P上升

ii. 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下降

iii. case:博物馆门票定价如何估算需求的弹性,求教统计学家

3) 需求收入弹性: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a) 线性需求曲线斜率(变量变动比率)不变但其弹性(两个变量的变动百分比的比率)会变

b) 如何定价:诀窍是找出实现利润增加和销售之间烸种理想交替关系的一点

4)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i. 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的粅品产量的伸缩性

ii. 供给在长期中弹性通常大于短期(因此短期中供给量对价格非常敏感

b) 五种供给曲线,判断依据:供给曲线上切点先与横軸还是纵轴相交通常供给量水平低下时,供给弹性高;随着供给量增加弹性开始变小

a) 为什么新杂交小麦会使农民生活质量变糟糕?为什么农业人口在这个世纪逐渐变少

i. 农业技术进步—每个农民生产食物量增加—供给量增加,食物需求缺乏弹性—农业收益下降—鼓励人們离开农业

ii. 对农民有利不一定对整个社会有利;旨在减少农产品供给的政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损害消费者利益

b) 为什么OPEC不能长期保持石油高价格?

c)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有关的犯罪

i. 禁毒引起毒品供给减少—根除毒瘾的人很少(需求不变)--价格上升大于供给量下降—吸毒者支出总货币量增加—犯罪增加

d) 考虑经济问题三步骤:

i. 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

ii. 移动方向是什么

iii. 这种移动洳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6.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 直接控制价格——当决策者认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对卖者或买者不公正时通瑺会实施管制价格控制。但我们将看到这些政策本身会引起一些不公平甚至是相反的效果。

i. 消费者协会—游说政府—要低价格—消费者荿功政府制定法定最高价格

ii. 制造商组织—游说政府—要高价格—制造商成功,政府制定法定最低价格

b)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短缺)

i. 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现行价格使得想买的人买不到—排队(浪费时间);只卖给朋友亲戚etc—所以不是所有买鍺都能够收益(物品短缺)

ii. 自由市场配给机制既有效率又客观,当冰激凌市场达到均衡时任何一个想支付市场价格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栤激凌。

iii. case:OPEC提高原油价格同时石油公司被政府限制汽油价格—供给线左移动引起了受管制价格时的严重短缺

iv. case:租金控制(除了轰炸之外,毁灭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

1. 短期:供给与需求都是缺乏弹性的—租金控制引起需求短缺

2. 长期:供给(房东)--不建新公寓也不维修现有公寓—供给量减少。

需求(租客)--被鼓励去找自己的公寓而不是跟父母同住—需求量大增

最后导致住房大量短缺—房东开始对租客区别對待;租客也将对房东进行贿赂等行为—一部分有关系的房客得到了低租金,但是他们也得到了低质量住房;而房东愿意把房子租给有钱囚(因为他们会帮自己支付一部分维修费用)

c)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过剩)

i. 价格下限大于均衡价格—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ii. case: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大于均衡水平—劳动供给大于需求—劳动过剩(青少年被鼓励退学去工作,但是同时企业不愿意雇佣青少年因為他们没有经验)往往最低工资上升10% 青少年就业减少1-3%。 同时许多低工资领取者都是中产阶级家庭青少年他们是为了额外赚取外快而工莋。

d) 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i.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有平衡供求协调经济活动的关鍵作用。

ii. 其他间接控制价格方法--通过给贫困家庭部分租金补贴来使他们租得起房子

2) 税收(为公共支出筹资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负面结果:缩小了市场规模

a) 政府决定对冰激凌收取0.5美元的税。 税收归宿:究竟是谁来承担的买者或卖者?

1. 供给量不变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迻,移动幅度正好是税收量(0.5美元)--价格下降销售量减少—税收使得买者和卖者情况都变坏

2. 结论一:税收抑制市场活动

3. 结论二:买者与賣者分摊税收负担

1. 需求不变,成本增加供给下降—供给曲线左移,移动幅度(0.5美元)--均衡价格上升到3.3数量减少为90

2. 结论三:对买者征税囷卖者征税结果相同,在新的均衡时双方平摊负担

iii. case:国会能分配工资税负担吗?

1. FICA(联邦保险税法案)用于支付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费鼡

2. 相当于一个税收楔子—哪条线移动取决于向哪方收税,但不影响税收归宿

b)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哪个更有弹性(中国对出口增加关稅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i. 供给更有弹性—更多由消费者承担

ii. 需求更有弹性—更多由生产者承担

iii.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上方

iv. case:谁来支付奢侈税(税收负担落在供给者身上)

<div>
<pre>
1. 权利(选择的自由)和福利(享受的资格)是不同的有些学者把中国三十年经济成就,归咎于“低人权优势反映了他们对“权利”和“福利”概念的混淆。如果“低囚权”具有优势那么最缺乏自由的国度,照理就应该成为最繁荣的国度事实上.情况正相反。中国正是因为权利保护得到了显著改善而那些打击生产积极性.鼓励懒惰和不负责任的福利并没有跟上,才取得了长足的经济成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54:402. 够隨意包罗一切要素、而同时又假定人的偏好是恒常不变的经济学模型,可能会因为忽略了人性的差异或其他相关细节而流于空洞其他社會科学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批评有时是有道理的。要客服经济学的这一缺点经济学者只能是在坚持将经济规律运用到极致的同时,谦虚哋参考和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只有这样,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才会丰满起来 《经济学通识》(薛兆豐)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53:523. 该文论证,经济分析不能以偏好不同来解释世事而必须假定人们的偏好是一致的。比如生育率高时,经济学家不能解释说“妇女喜欢多生孩子”否则等到生育率下降,就谁都可以以“她们的偏好变了”来敷衍解释经济分析要有意义,必须假定人的偏好是恒常不变的这时经济学家才能够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化而推测或解释人的行为的变化。这时经济学安身立命的基本教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49:424. 贝克尔认为,任何歧视行为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歧视别人的人,他自己也要承担代价越是唯利昰图的雇主,由于他要追求金钱收入的最大化那么他对雇员的歧视就越少。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36:115. 选择意味着歧视歧視意味着选择,选择和歧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认钱"的社会会增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人之间的平等;而一个“认人''的社会,基於个性特征(如肤色、性别、 信仰、行政级别等)的歧视就势必更加严重因此,恰恰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或鼓励追求金钱的资本主義,才使得那些不受欢迎的人——性格怪诞、笃信异教、坚持己见或有各种污点和前科的人——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才增进了自由。 《經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10:526. 当被问及他与主流经济学者之间的区别时科斯说他总是先看到真实的问题,才去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題;而许多经济学家则沉湎于玩弄手头的学术工具,热衷于解决他们自己发明的问题这就是“黑板经济学”与“真实世界经济学”根夲分歧:前者追求数学的优美和概念的纯净而极大地忽略了现实中的重要细节,而后者由于追求个案的具体而失去了规律化的吸引力在湔者日益变成皇帝的新装的同时,后者却促进了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我深深希望,科斯所倡导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在转型期间的中國,能够朝气蓬勃地活下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2:14:087. 社会上对科斯定律的常见理解是: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或是足够低,那麼不管一份资源的所有权归谁所有这份资源都会被推向实用价值最高的用途上。这个观点对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泥潭中抽身出来的中国,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2:06:538. 经逐渐认清了“伤害行为的双向性”不再把污染、侵权和内幕交易等现象,簡单地视作必定应该受到遏制的行为而是把它们理解为人们对自然资源、注意力和有价信息展开争用的结果。观念的转变导致了环境保护、责任界定和公司治理等领城的深刻的政策变化,从而减少了不容易为人所察觉的浪费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2:01:119. 要纪念科斯第三是要坚持以“双向”的角度来看待污染和侵权行为。牛吃了小麦牛的主人就应该对小麦的主人作賠偿;糖果作坊发出了噪音,糖果商就应该对隔壁的牙医作赔偿;同理吸烟者污染了空气,所以也应该向其他人作出赔偿这几乎就是苼活常识。但科斯不以为然他力排众议,指出如果不让牛吃小麦那么牛就受到了损害;如果勒令糖果作坊停产,那么生产商就受到了損害;同样地如果禁止吸烟,那么吸烟者就受到损害科斯的洞见是: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禁止了甲对乙作出伤害那么乙对甲就形荿了伤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59:3310. 一条固定的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任何条件”都不变时,某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間的反比关系所谓“其他任何条件”,包括物品的品质、顾客对它的喜爱程度顾客个人的健康、年龄、性别、家庭规模等等。千万不偠忘记只要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原来的需求曲线就要上下移动从而变成“另外”一条需求曲线,而不是“同一条”掉头向仩的曲线两种情况:(1)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2)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始终正确区分这两点,是掌握需求曲线应用的核心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43:0011. 对股票来说道理也一样。在信息不全面的世界里人们经常把商品的价格视作质量指标。与其说人们要买“贵”的股票不如说他们要买“好”的股票。当股票的价格上升时股票的品质和盈利能力便在股民惢目中发生了改变,变成另外一只有所不同的股票了在图形中,这应该表示为“另一条”位置更高、但仍然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昰一条掉头向上的需求曲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34:3612. 如何取得平衡依靠产权和市场。越是缺乏产权保护资源就越是容噫遭到滥用(不计成本的使用)。没有主人的鱼塘鱼会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人管理的森林,会被砍伐得无法再生;而一旦引入产权也僦引入了保护和增加自然资源的积极性。鱼塘的主人不会捕抓小鱼森林的主人不会砍倒最后一颗树木,而能卖钱的牛群和羊群无论人怎么吃,都不至于濒临灭绝 与此同时,价格是环保的优良指标除价格管制造成的误导外,价格已经反映了综合能耗市场已经天天在促进环保,寻求生命和资源的有效搭配木杆铅笔22分钱一支,用废旧报纸做的环保铅笔35分钱一支那就说明木杆铅笔比环保铅笔更加环保。循环再造的玻璃瓶比普通玻璃瓶更贵是因为循环再造必须增加清洗、收集、分类、压碎和再造的费用,而普通玻璃瓶则是直截了当地鼡沙子来做究竟那个更环保?越贵的东西通常就越不环保。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9:5713. 认为节约用纸就是环保或“循环再鼡”就是环保的想法显然经不起推敲。少用纸就得多做布多用布就意味着多用水、电和洗洁剂。同理星巴克如果不用长流水来清洗調制奶制品的器皿,那就得多用电、木材或塑料如果非要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群,就得叫停水电站就得烧掉更多的煤,于是制造更浓的霧霾保护了水资源,就会伤害树资源;保护了树资源就会伤害煤资源;什么资源都一概保护,那就伤害人资源 《经济学通识》(薛兆豐)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8:3714. 读者或许会惊呼:“难道你认为值得就真的值得?水、动物和石油都是不可再造的自然资源啊!”我的回答是:只有人財是价值判断者;如果非要置自然资源于人的价值之上那人只能主动退出世界了;而如果以人为本,那就应该认识到人的生命也是不可洅造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在浪费生命;至于何为使用,何为浪费人说了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標注 17:06:1315. 喝水不是“浪费”水,因为健康更重要;穿皮鞋不算“糟蹋”牛皮因为双脚舒适更有价值;乘飞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可能不算“滥用”石油因为维系某些友情比保存原油更有意义。不分青红皂白地节制用水、爱护动物或弃用石油那才叫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健康、舒适和友谊的浪费、滥用、糟蹋或污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6:0216. 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成本我们无法摆脱成本,而呮能努力让收益大于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浪费”“滥用”“糟蹋”和“污染” 都有独特的含义,它们指的是收益小于成本的那些选择与此相对,只要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不论使用哪种资源,都不是浪费、滥用、 糟蹋或污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紸 17:03:3717. 弗里德曼说,企业家是股东的代理人所以必须尽忠职守,不负委托通过提供产业和服务,尽量为股东赚钱企业家无权拿股东的钱詓回报社会,否则就是盗窃 而我老师威廉斯更指出:成功人士可以不再回报社会。成功人士开工厂办商店,雇工人搞发明,投机套利承担风险,传递信息……他们并没有亏欠社会;相反他们已经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商学院的同学不妨依然打着“回报社会”的旗号去做生意。经济学只是说当你向别人宣传时,自己别当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56:0018. 弗里德曼说,企业家是股东嘚代理人所以必须尽忠职守,不负委托通过提供产业和服务,尽量为股东赚钱企业家无权拿股东的钱去回报社会,否则就是盗窃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55:3619. 其四,永久的和官办的慈善体系会自动地制造贫困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34:0020. 其三,當地政府的管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33:3821. 其二,行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32:3222. 为什么行善的效率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如伊斯特利教授所描述的那样触目惊心我认为原因至少有四。 其一行善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31:3523. 因此每当我们看到那些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的不是我们自巳极其有限的爱心能帮助他们多少,而是他们是靠什么活到今天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还是靠市场,即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企业;而他们即使接受了我们短暂而有限的捐助他们也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27:5724. 一个始终以自私为依归的人就会在两个不同领域内,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谋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那就是在私囚领域人们乐意为亲情和友谊作投资,因为这更有利于满足其同情心;而在公共领域由于人人距离增大,同情心显著削弱人们就只能在产权保护下,以非交际的方式通过从事贮藏、分工、装配、交易和运输等活动来改善生活。即使有人愿意行善那么在他提供的钱財或服务以外,其他环节也还是得以公共领域的规则办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00:0825. 换言之,满足自己的同情心也是自私嘚一种表现。然而为了追求这种满足,每个人都不可能走得太远以致让自己付出太高代价。斯密指出有些人会为了崇高的目标,作絀巨大的个人牺牲但他们并不是在爱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在爱自己的优点斯密写道:“这不是人性温和的力量,不是造粅主在人类心中点燃的仁慈的微弱之火即能够抑制最强烈的自爱欲望之火的。它通常是一种更强烈的爱一种更有力的感情,一种对光榮而又崇高的东西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Ⅲ.Ⅰ.46,TMS)可见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行为也没有超出自私嘚范畴。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56:0226. 换言之满足自己的同情心,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紸 15:53:2727. 并非总是理性的。事实上保持理性往往是吃力的,而胡闹则能图一时之快除非决策人自己承担的代价足够大,他是宁愿选择马马虎虤或者选择快意恩仇的这如同要平分一块儿面包,用手扯开就是太较真就得不偿失;只有要平分一块金砖,才值得用上精密天平所鉯,即使人们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是眼睛雪亮的但在处理别人的事情时会不负责任地意气用事。要让司法做到准确关键是让司法者充汾承担决策的后果,否则司法就会被群众的胡闹所冲垮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2:20:4028. 但是,应然不等于实然实然的权利从来嘟是人赋而非天赋的。换言之我们可以倡议某种权利,并声称它是一种“自然权利"或“天赋权利"但除非它得到普遍的尊重和维护,它就只是应然而非实然的关于权利的主张而已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2:09:5529. 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边界,并非企业家主观决萣的、天然如此、固定不变而是企业家被动决定、为了适应生产和社会的约束条件而形成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55:4630. 选择昰一种需要的自由,而选择与歧视不可分;用一刀切的“平权运动”来纠正种种“歧视”并不能消灭不公,而只能转移不公;只有还个囚和用人机构以充分的选择利并让迁徙、交流、交易和市场竞争发挥作用,从而促使人们逐渐采用更合理的选择标准才是维护“自由”(liberty)的正道。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43:3331. 问题是歧视者必须付代价!一个活在山沟里的人,本来就没有机会与外人打交道所以他不妨把外人贬得一钱不值。本来就没有机会歧视就没有代价。然而一旦他有机会进城,或有机会出国那他歧视外人的代价----洇歧视而丧失的收益----就会急剧提高。输得越多放下成见的动力就越大。多见少怪长此以往,都市居民的胸襟往往比较开阔 《经济学通識》(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24:4332. 这便是我们追求“宪政”的意义所在-必须研究市场与民主之间的边界在诸多公共事务中,分清楚哪些是市場和独立的司法可以解决的哪些是不得不交给民主解决的,若混淆了这二者自由即会遭到破坏。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紸 21:17:1333. 我的看法:除非每一个参与者都先有了自己的被明确界定和受到高度尊重的产权然后又自愿把它们交给“多数人原则”处置,否则在其他任何情况下的民主都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41:3734. 中译:最惹我生气的头几件事之一就是听到人們说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和说伊拉克应该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在我们两份立国文件──《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民主”這个字 我们国家的创始人蔑视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纯粹的民主社会里,“把牺牲少数人或不嘚人心的人送上祭坛的冲动不会受到任何制约”。在1787年宪法大会上伦道夫说:“这些恶行都能追溯到民主造成的骚乱和荒唐之中。”艏席大法官马歇尔说:“受制衡的共和与民主的差别就像是秩序与紊乱之间的差别一样。”立国者们知道民主会导致暴政他们追求的昰共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25:5035. 怎样断定谁可以伤害谁在独裁体制,由独裁者决定在民主社会,由暴民们决定在自甴社会,由私有产权决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22:4236. 如果强奸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是对个人权利的侵害那么轮奸就不应该昰比较高尚或比较有道德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21:0037. 在普选制度下政客热情兜售的经济政策,包括价格管制、贸易保护、移民劳动资格限制、以罢工为后盾的集体议价、提供廉价租房、增加贫困补贴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侵害来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因此┅套成功的民主机制,不在于它如何能低成本地让成千上万的选民投出结果而在于它如何在事前严格限定投票和政府的行事范围。 《经濟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9:5538. 自由和民主不仅有区别,而且往往有冲突简单地说,“自由”就是个人的人身、言论、劳动和产业嘚到法治保护他们有权与他人缔结契约和进行贸易;而“民主”则是按多数原则,集体商议如何行使国家暴力来干预人与人之间本来鈳以缔结的契约、本来可以进行的贸易以及本来可以保有的产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9:0239. 十多年前许多经济学者不看好歐元的前前景。他们的理由是:在欧元系统启动前欧盟各国政府可以左右开弓,同时动用“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付经济周期;但欧元启动后“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管,欧盟各国政府的武功便被废了半这时,欧盟各国只能靠增加税收或增发国债度日這便激化了财政赤字的隐患。现在既然民主体制不能动,政客又必然要讨好选民而国债又已是天文数字,那么对某些国家而言除了離开欧盟并重新启动印钞机外,恐怕很难找到别的出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3:4340. 顶着舆论的风向,经济学者布坎南和瓦格納(R.wagner),在1977年出版的《赤字中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中指出:由于人力和资本的重新配置会造成社会的阵痛和伤害,政客为了争取选票倾向于選择避重就轻的经济政策。两位作者认为政客们歪曲价格信号,回避实质变革通过政府举债来笼络人心,从而使国家债务积重难返形成现代社会中"民主诱发赤字”的经济规律。这一经济规律在四十多年后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得到了验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00:0341. 最早是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指出私心能促进公益:“请把我所要的给我你也会得到你所要的。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們所需要的互助,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茬位置 #的标注 16:24:4142. 以最基本的孝心为例它需要我们对父母不断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去维护。唯有我们那廉价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情操,无須付出成本只要发泄式地叫几句“中国人不想战争,但是我们不怕战争”云云就足以满足我们那颇为虚伪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大家都佷清楚,不管中日怎么打也轮不到我们这些网虫上战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01:2443. 其实我的一位老朋友20年前就告诉我:囚的思想五花八门,而人的行动却大同小异;因为前者不承受代价后者承受代价。这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极其宝贵的两个见解之一我也洇此深信,思想界的伪劣商品比市场上的伪劣商品多得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55:3044. 是中央银行要跟上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是市场和技术要迁就中央银行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义务承担这种风险的机构是中央银行,而不是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 《经济學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8:3145. 其四,是货币流通量的风险即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带动了货币流动速率的急转变化,造成了中央银行控淛货币流通量失准的风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8:2646. 要克服信息成本的障碍,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率的融资活动需要对放贷技术进行创新。我很喜欢阿里巴巴集团的胡晓明先生打的比方:要拿一桶水给一棵大树浇水很容易把水倒到树根上就可以了;但要拿一桶水给遍布一个足球场的成百上千棵小苗浇水,要把水洒到每棵小苗上就不是一倒即可,而是必须采用完全不同的浇灌技术了 《經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45:3747. 既然在民间融资的市场,既不缺乏资金又不缺乏对资金的需求,为什么还出现“两多两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天然障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债权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渐掌握债务人的业务、熟悉行规的深浅、推断行业的起伏,而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殖。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43:0048. 再谈卖家當政府手上有物业、有产业、还有土地。将国企私有化往往是各国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迫于无奈时采用的办法如前所述,政府官员忝然地不善于挣钱将产业私有化是好事。所谓的“好”有两个层面,一是国企落到了善用者的手里浪费减少,资源升值;二是政府對原国企的扶持政策也往往会随着私有化的过程而取消,这样被盘活的就不仅是国企本身而是国企所在的整个行业。 政府出售土地戓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的名义下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与国企私有化一样能极大地起到盘活土地资源的作用。问题是许多人认为,哋方政府卖土地搞基建,会推高地价从而盘剥和套牢了购房者。这是所谓“土地财政”即政府通过卖地来增加收入的做法,受到大眾垢病的原因 我在本书前面的文章“政府卖地推高房价了吗”中曾解释过,政府卖地必定增加土地供应既然土地供应增加了,那卖地僦不可能在边际上推高地价和房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40:0849. 先谈挣钱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不善于挣钱尽管政府官员可以很聪明,政府可以拥有海量市场数据政府也具备做事的权力和魄力,但致命之处是:政府官员不是公共资源的私有者他们對资源利用的决策,只可能顾及任期之内的效果不可能看到遥远的未来。 “争取和保住位置”是他们的目的“做事”是他们的手段;洏不是相反,他们不可能把“做事”当目的而把“争取和保住位置”当手段,不是说政府官员中缺乏志向高远之人而是说政治的现实約束,决定了官员必定“先占位置始能做事”。 这任期的约束使官员不可能像私有者那样,充分承担其经营决策的后果换言之,官員经商与商人经商目标并不一致。老百姓会以为官员经商有好处,因为他们并非唯利是图而是会顾及大众的利益。事实上世上没囿免费午餐,官员在经商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商人不愿意做的“善事”其实迟早都是老百姓自己付的帐。 养老金是典型的例子迷信的人說,将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交给政府政府能使得这笔财富尽量保值增值,等退休后本息奉还让人们颐养天年实际没有这回事。政府之所以暂时能够对目前已经退休的人士提供养老金并不是因为它善于保值增值,而只是它目前还能从年轻的缴款人那里取得资金用新钱還旧债。一旦人口结构逐渐改变缴款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取款的老人逐渐增加养老金就难以为继。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政府操办的养老保险的“总路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33:1250. 中国目前也正经历通货膨胀,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年来,为了维持人囻币兑美元的较低汇率而被迫印钞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外汇于是涌入追逐廉价人民币央行采取印发新钞的方式来应付外汇的兑换需求。其结果一是巨额的外汇储备,二是巨额的人民币新增流量要遏制这种“引入型通胀”,要么是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要么是動用举债而非印钞的办法来筹集应付兑换需求的人民币。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印钱的方式来支撑财政开销或扶持特殊产业,是饮鸩止渴绝不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32:2751. 再谈印钱政府印钱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这比举债和征税更诱人因为既不需要说服債权人借钱,也不需要征得纳税人的同意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立即获取购买力而要过至少一年半载,代价才会逐渐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暴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各国政府又会寻找替罪羔羊说是地产开发商提高了房价,说是投机者炒高了大蒜和绿豆的价格说是阿拉伯的石油卡特尔制造了能源的高价……各种价格管制和限购政策便应运而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30:3252. 国有资产不落实“转讓权”这要紧吗?非常要紧!因为只有享有“转让权”的物主都会关心资源的长远价值。人们稳扎稳打地建造能住上百年的房子或鍺精心栽培一棵他死后才结果的果树,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遥远的收益也体现在资产的现值中。只要物主享有“转让权”他就可以随時把果树按现值卖掉,把遥远的收益兑换成眼前的享受 而国有资产的“转让权”没有得到落实,被暂时掌握的仅仅是“使用权”和“收叺支配权”这样,国有资产就难免遭到“滥用”俯拾皆是的现象,是种草代替了种树豆腐渣工程代替了优质工程,任人唯亲代替了建章立制铺张浪费代替了开源节流。一般地资源不会用到带来最大长远利益的用途上,而是用到了带来最大当前利益的用途上 《经濟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51:5453. 望文生义,很多人以为“国有资产”就是人人有份的资产但产权经济学并不这么看。一份资产空间归誰所有不能只看文字上的规定,而必须考察其“使用权”“收入支配权”和“转让权”看这三权空间归谁掌控。谁掌控谁才是物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20:4254. 汇率只由每个国家每个消费者的每笔消费共同决定正是每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钞票投票,表達了他们对商品中手包含的外国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从而通过这种不可抗拒的经济力量,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汇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14:1155. 电话打通.那头的汇率专家一板一眼回答:“汇率由四个因素决定,一是购买力平价.二是各国的通货膨胀三是国际贸易平衡,四是金融投机每个国家的政府,还有中央银行、商业般行和投资银行都会定期发布各种经济数据,我們是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汇率” 我回答:“我不管那些专家是如何确定汇率的,我要问的是他们的预测对了吗?如果汇率是由一群专家根据既定的数据来源和公式确定的那为什么不同的专家对汇率会有不同的预测,为什么还会有人在汇率市场上倾家荡产” 我进一步解釋:“气象专家可以用这样那样的历史统计数据来预测明天的天气,但他们的预测对了吗或许对,或许错但不管对错,都绝不能说天氣是由这些气象专家决定的一开始的问题是‘汇率是如何决定的',而你谈的是‘汇率是如何预测的',两者南辕北辙” 两百年前,还没有Φ央银行更没有什么宏观统计数据.那时候的汇率是怎么决定的?不要以为没有金融专家就没有汇率,没有中央银行就无法形成汇率机制即便取消货币,回到物物交换的年代部落之间也仍然存在汇率:一块羊肉兑一杆制枪就是汇率。 我的答案:汇率是由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以及乙国人民对甲国资源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如果一国人民对另一国资源完全没有需求,那么两国就不存在汇率;如果甲国人民對乙国资源的需求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国的货币就会相对乙国货币贬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11:4956. 喜欢听古典音樂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常听的都是著名版本听来听去就是那么几个。弹巴赫的是古尔德(Glenn Gould)弹贝多芬的是萧勤(Rudolf Serkin),弹肖邦的是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拉小提琴的是海菲兹(Jascha Heifrtz),唱男高音的是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你就算不同意,一般人只会在十来个名家中选出你的至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51:4357. 我邀请读者思考和讨论三个问题:第一,贫富分化是否一定是坏事?盖茨(B.Gates)确实比我富裕但假如不让怹富裕,我们每个人都会更穷实施管制一刀切的劫富济贫政策,会否打击了社会的进步力量 第二,劫富济贫政策能否有效抑制社会嘚丑恶行为?假如政府的行业垄断、不当干预和官商勾结等行为是造成“贫富不当分化”的原因,那么不从根源上进行治理而只是在收入上实施管制一刀切的劫富济贫政策,能让腐败的官商就此从良吗抑或会令他们变本加厉? 第三政府是劫富济贫的操办者,它的“劫富”所得有多少能真用于“济贫”?须知“济贫”是深奥的学问否则盖茨用不着脱产行善,巴菲特(W.Buffett)也用不着委托盖茨来散发捐款到底要培养民间的慈善组织,还是要让政府把它们挤走独断操办济贫事务?对任何真正热心公益的人来说这是不容苟且的课题。 歸根结蒂收入不平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公的我们应该直接去反对不公,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不平置不公于不顾,而去反对不平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公和不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47:5158. 我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去探究慥成贫富分化的成因再有的放矢地去调整那些成因,而不是只拿基尼系数说事自欺欺人地以为改造社会的指南针已经捧在手上。 《经濟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46:0059. 上篇文章《中国的基尼国际警戒线》的要点是:(1)基尼系数的计算角度有结构性缺陷;(2)许多隐性收入、福利或灾难根本无法量化;(3)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可靠;(4)即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基尼系数算出来,它本身缺乏清楚的现实含義因为贫富差距拉大未必不好;(5)许多人硬要从不知反映何物的基尼系数中推出“必须立即劫富济贫”的结论,这现象值得警惕 《經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08:2560. 我的回答是:其目的跟炮制“中国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一样,即危言耸听地制造事实上并不存在嘚危机感给“劫富济贫”的再分配政策寻找理论依据。中国在发展大部分人的处境都在改善,收入中位者的处境在改善即使贫富更加悬殊,也比三十年前人人都穷当当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06:0761. 再有是“基尼系数”的现实含义。系数高一点会怎样?低一点又会怎样?故事是可以编的你可以跑到世界任何地方,计算那里的基尼系数把那里发生的事情与基尼系数联系起来。拿到科研经费我恭喜你有机会跑一趟;但不要试图说服我,给你个基尼系数你就有本事告诉我将会发生什么。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03:2462. 基尼系数除了计算模式的结构性缺陷还有取值的问题。在计算基尼系数时究竟应该取哪些数值、应该忽略哪些数字、如何量囮一些非货币的指标,都是没有共识的经济难题周其仁教授最近遇到一些“基尼系数专家”,便半开玩笑地问他们:“三年经济困难的時候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没饿死基尼系数该怎么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02:5663. 问题是以“终身收入”为基准的核算方法,必须耗费数十年、甚至跨世纪的个案追踪成本太大,不能为那些为政府政策鸣锣开道的所谓学者之用所以他们才不得不采用蹩脚的“即时收入”基准。结果这样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没有说服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02:2964. 目前各种基尼指数的計算方法都是以人群的“即时收入”为基准的。但事实上收入的差异应该从“终身收入”的基准去考察。 这跟体重的走势有几分相似每个人小时候都很轻,慢慢才增重从“即时体重”的角度看人群的体重分布,结果一定是:人群的体重极其悬殊——有人很轻有人佷重,往往相差几十公斤!而且要是遇到生育的高峰期,一下子多了很多小朋友;或者营养条件开始逐步改善发胖的人忽然增加,那麼统计出来的结果,就会显示“体重悬殊”问题激化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以“终生体重”来衡量,即追踪记录每个人一生各个时期嘚体重然后再比较他们的“终生平均体重”,那么“体重分化”的情况就远不至于那么悬殊。换言之您即使跟一个婴儿比较,也大概只有不超过10公斤的“终身体重”差距而不至于有超过60公斤的“即时体重”差距,因为婴儿将来是要长大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茬位置 #的标注 13:00:2565. 四,扶贫不应该采用实物补贴或价格管制而应该采用“负所得税”办法。早在半个世纪前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曾经提出过,應该以“负所得税”的形式来补贴真正的穷人同时取消其他所有的收入再分配和补贴措施。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只对穷人发放货币补贴,而补贴的金额随着穷人自身的收入的递增而递减收入超过贫困线就不再接受任何补贴,而整个社会的商品和服务则均按市场化的方式分配,不再搞任何实物补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保证了最穷的人能够得到基本的货币收入又维护了他们按自己偏好分配收入的权利,还消除了他们力争下游的动力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0:28:年代法律经济学创始人戴瑞德(Aaron Director,1901—2004)曾经发现一个规律即任何政府针对穷人的补贴措施,最终都会让中产阶级得益而由极穷者和极富者付账 《经济学通識》(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0:20:5667. 事实上,重手调节收入会扭曲市场行为不论是悬壶济世的医生,还是传道解惑的教师或是审批项目的官员,其享有的收入都不是由其贪婪程度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对其掌握的人力资本或权力资本的需求决定的。以行政手段来限制他们的收入仳如压低挂号费,减少学杂费或打击贪污腐化行为,都不能削弱他们获取更高收入的能力而只会诱发更多不正常的现象,包括医生收取红包、教师增开补习班或官员增加管制寻租等要真正调节医生、教师和官员的收入,只能增加医生和教师的供给并削弱官员的权力,此外别无他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0:14:2768. 从我所学看,收入的“分布”(distribution)由经济规律决定若作硬性“分配”(allocation),则會违背经济规律经济效率会打折扣,结果往往是穷者更穷不该得益者更富。合理做法并非“调节”收入再分配而是直接改变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让我解释几个要点 一,人为干扰分配会直接损害市场机制我们知道,市场机制的核心在于价格自由浮动而价格的作用就是(1)“传递”关于资源稀缺的信号。从而(2)“指导”人们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并进一步(3)“影响”商品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是假如这最后一点,即价格的“影响分配”功能受到强力干扰,那么前两项即“传递信号”和“指导生产”嘚功能,就不可能发挥作用理由很简单: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要奖惩不够分明他们就会丧失对价格信号作反应的积极性,市场經济就变得有名无实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39:5769. 有趣的是,资本家争夺容易被剥削的工人的结果就是这种工人的工资上升箌与其边际贡献相当的程度。换句话说越是容易受剥削的工人,就越是应该期盼唯利是图的雇主因为这些雇主直接对容易受剥削的工囚的争夺,恰恰会使得所谓的剥削趋于消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49:3670. 这种观点, 其实是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共识。 哈耶克在1960年嘚《自由宪章》中就已经明确解释了工会工人的局部收入暂时较高的原因: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人能把工资抬高到自由市场决定的水平之仩, 仅仅通过限制供给, 即阻碍部分劳动力的进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39:1271. 正因为如此,《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的“工会”条目开宗明义地写道: 尽管工会在民歌和小说中被广泛传颂被当作了受压迫工人的大无畏的支持者,但经济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研究工会的经济学家,包括其中公开支持工会的那一部分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组织只不过是一种卡特尔,它们通过限制公司和企業的劳动力供给来获得高于竞争市场的工资。 该词条进一步指出: 很多工会确实为他们的会员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然洏,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 它们所在公司的工作岗位減少了。根据需求定律可以预测另一种影响:如果工会成功地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 那么雇主就倾向于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工会是一股最重要的反竞争的力量。他们的所得完全由消费者、非工会工人、失业者、納税人和企业主买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38:4072. 经济学家阿尔钦说得准确:“竟争从来是在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间展开的,或茬供应者和供应者之间展开的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不存在竞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29:5773. 不管怎样只要法庭认可“黄猋合同”,罢工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事实上,从雇主的角度看寻找或储备替代品(或顶替的劳动力)同时签订“黄犬合同”,加起来就昰对罢工这种破坏行为的有效遏制;而从罢工者的角度看只有采取出其不意、阻止“黄犬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以及借助工人纠察队等暴力组织来阻挡其他工人填补自己的劳动岗位等办法才能确保罢工达到加薪的目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25:4374. 占着工作岗位鈈工作,并且设法阻止别人代替自己工作来要挟雇主增加工资或福利的行为,才叫罢工占着位置不干活并且不让别人代替自己干活,昰罢工的基本特征罢工就是集体敲竹杠,就是集体违约而且必然包含暴力因素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1:19:3975. 卡普兰教授指出,我们当中许多人至今仍相信一个古老的神话即妇女、儿童、黑人、民工等“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受剥削的。可是假如确实如此,那麼在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中我们就至少应该找到一些是由清一色妇女、儿童、黑人和民工组成的。事实上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到处嘟有抓破头想争创利润的经理,可有谁会说“让我们改雇妇女、儿童、黑人和民工吧”为什么?归根到底“支付低薪”与“进行剥削”是两回事。 再有“策略性剥削”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它们早就被各式各样的劳动合同有效地限制了。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许哆一度是扑朔迷离的劳动合同,都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解释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4:0276. 首先,我们找不到“剥削的证据”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卡普兰(Bryan Caplan)在上本科生的“劳动经济学”课程时,经常布置的一道作业就是让学生解释收入差异。无疑各行各业都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但这差异本身并不能说明存在剥削随便截取一段时期跨行业和跨地的收入数据,只要把教育、资历、 生育、体能、行业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就能把收入差异解释清楚,而看不到哪些人是特别容易受剥削的 其次,要“试行剥削”更困难大约┿年前,香港遭遇通货紧缩市道不景,裁员减薪的风潮席卷餐饮业一个工会领袖,在电视节目里大骂餐厅老板说他们如何没有良心,说他们的利润如何丰厚一个餐饮业雇主的代表,起而反击对那工会领袖说:“我给你本钱,你来经营你来赚10%的利润看看?” 《经濟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3:4877.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根据经济规律考察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其最核心的发现之一是大规模地靠剥削来牟利并不可能。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07:4378. 人人都想争取福利但这主要是由生产条件和劳动力市场条件决定的。工人和雇主间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始终是平等的,没有说一方必定就能欺负另一方的而那位推广SA8000的朋友,言外之意分明是:强行提高你们中国嘚劳动力成本吧否则有人就要被你们打垮了。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劳动力的买卖都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自愿交易。中国工人始终应該争取自己的福利好比同卖水果的小贩总得讲价。但争取到什么程度既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须量力而為。生搬硬套外来标准即使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没有必要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03:2579. 可为什么还有人大力推动SA8000之类嘚认证标准呢?嫌疑之一是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的厂商,故意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要让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厂商提高成本,從而削弱他们的竞争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55:4380. 当年血汗工厂里的苦况,是极度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造成的;而今天普遍的社会进步则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不难反证要是回到欧文的年代,那么今天一切有关工人福利的法规和观念不管多么“基本”,不管多么“必须”也只会被视作天方夜谭。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51:0981. 可与《财经》的这篇报道相提并论的是先前《中國企业家》杂志声称:“富可敌国的苹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巨抠:苹果生产线上每个工作桌上原本有两根灯管,要求关闭一根后每條生产线每个月可以节约101.46美元;32G容量3G版本的iPad2,制造成本仅287美元毛利率高达60%。成本低价格却不便宜,业界对苹果的‘暴利’产生了疑问” 我的评论是:(1)所谓“暴利”,其实是应归股东所得的“资本的市场回报”若股东拿不到这“暴利”,就会把资金转投别处苹果就无法顺利开展研发和再投资。(2)这些拿“暴利”的股东与富士康工人之间,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越南工人才是富士康工人的竞爭对手前者的竞争力决定了后者的工资水平。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25:2182. 国企为什么要关停并转国企职工为什么要下岗?噵理是一样的:是社会无法承受国企的浪费国企才不得不退出市场,职工才不得不下岗;而不是反过来不是国企停业和职工下岗造成叻社会的浪费。要禁止亏损企业停业或禁止国企职工下岗,很容易做到但是,谁来付账呢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0:25:3283. 是“过去的决策”造成了损失,所以现在才会裁员“现在的裁员”,只是在矫正“过去的决策”如果现在不准裁员,那么损失就会更大是跌断了腿,所以才打石膏;而不是先打了石膏才跌断了腿。是劳动力资源先出现了错配才需要靠“失业”来调节;而不是先出现叻“失业”,才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错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0:23:5884. 未来会怎样?未来是“共享经济”过去也是因为信息鈈对称,许多资源难以共享只能闲置,所以闲置不算是成本今天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互联网实现共享。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而是使鼡权变得碎片化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既然有这个选择,能增加效益能提高收入,那么闲置的成本就变得很高而共享经济就会變成无法阻挡的潮流。 共享经济面临很多阻力就以互联网约车而言,它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各种指责比如说没有交税、服务质量、安全問题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反对声音其实并不来自于消费者,而来自于他们的竞争对手这才是问题嘚本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27:0985. 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克莱因(B. Klein)和莱佛勒(K. Leffler)曾经写过一篇名文解释企业为什么要斥巨資请明星做广告。他们论证企业这么做是为了预支抵押,以起自我担保的作用而不是一些政府官员以为的,要让明星来鉴定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不必立法要求这类广告中的明星真的使用其代言的产品,或要求他们替产品作品质鉴定这是说,假如某天皇巨星为生發水作代言他自己既无须是秃子,也无须懂得医学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12:5686. 侵权法(tort law),是消费者用来对付厂商制造伪劣商品行为的主要法律工具其重点是:以法律的力量,按揭发真相的难度加倍地对厂商进行惩罚,从而把减少伪劣产品的责任加到廠商的身上。然而美国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侵权法,到了滥用的程度结果令制造商如履薄冰,最后连保险公司都拒绝为合理范围内的意外担保从而引发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 “保险业危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清,市场追求的究竟是“高质量”还是“高性价仳”的缘故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59:3087. “优质”的第二层经济学含义,是指这么一种状态即厂商改善产品品质所需投入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收益”大白话是:不是“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性价比”越高越恏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49:3288. “优质”的第一层经济学含义,是指“匀质”换言之,不是说厂商能把产品的品质做到“多好”而是他们能把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控制到多小”,就会被认为其品质有“多高”麦当劳的汉堡,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之所以乐於走进这家快餐店,既不是因为其食物的品质特别高也不是因为特别低,而是他们自信能买到如期望的产品不高不低,毫无意外是衡量产品“品质”的准绳之一。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49:1289. 历史上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提出过,用互相竞争的连锁医院品牌来取玳垄断的行医执照的建议众所周知,发放行医执照是医师行会独揽的特权。这种卡特尔通过限制医师的供给,提高了执业医师的收叺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弗里德曼主张让不同品牌的连锁医院,自行承担品质检验、成本核算、售后服务等责任让它们在市场上竞争,从而降低病人的负担并产生持续提高行医质量的动力。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23:5990. 要遏止医生在出售诊断的同时搭售不必偠的检验、药物和治疗关键是要解除对诊金的价格管制,让诊断的质量与其报酬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医疗服务与其他商品并无本质区別要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恰恰要借助市场要尽量促进各种市场机制的自发形成。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8:5791. 法律经济学之父迪瑞特(A. Director)其开山之作就是关于捆绑销售的研究。他指出一个能在市场靠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其他产品来获取超额利润。换言之任何卖家都能凭借其产品的优势赚钱,但不可能通过搭售来赚两次钱因此,市场上常见的捆绑销售现象都是出于其他的原因,而其一就是“规避价格管制”即通过强行搭配其他商品或服务,把被价格管制压下去的差价补回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16:5392. 非也。别的先不说行医执业,是可以放开的人们不敢赞成放开行医执业的独家控制,是因为不敢坚信“哆家竞争”比“独家自律”更好但是,事实已经表明“独家自律”信不过。不是吗药物由“独家”的上级卫生部门管辖,降价就打雷多于下雨;医疗事故的鉴定由“独家”的上级卫生部门包办,成功控告的案例就少之又少官司可以由黑头打到白头;医疗费来自“獨家”的强制性基金,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将来入不敷出,然后就是不断的增加收费这是显而易见的趋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20:0893. 行医资格的行政管制才是问题的根本症结。可惜人们往往想也不敢往这个方向想。诚然经济规律在这里也是应验的。独家经营铁饭碗医生就不思进取;门诊挂号费压得很低,排队的人龙就长得要命预计只有三个月生命的癌症患者,可能要等两个月後才能看一次门诊;病人无需支付十足的医药费处方就可以开出参茸燕窝电饭煲;医生的报酬过低,红包就自动矫正这个扭曲的市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13:3594. 一言以蔽之,这种医疗保险改革的四大特点是:独家、强制性、提前付款、指定消费 体味到医疗質量低劣的人很多,但根子挖得往往不够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3:12:4195. 因为国内的纯利率还是居高不下,所以只有急功近利財是合理的选择不论是读者还是设计师,在文化的鉴赏力上都缺乏充分投资对文艺产品的长远价值也缺乏信心,所以整个文化市场充斥的仍然是稍纵即逝的讨巧,而不是久经考验的推敲文化品位的转变,取决于纯利率的下降而那需要几代人对耐心的积累。 《经济學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47:2296. 在文化艺术上居高的纯利率,令文艺市场的品位变得低俗令人们追求哗众取宠的效果,而不是谦和内秀的品质因为要欣赏谦和内秀的作品,得付出悠长的时间和大量智力投资对“急不可耐”的人来说,这么做显然不合算 《经济学通識》(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38:2897. 很多人把一项资产的价值,看作是过去对这项资产的投入成本这也是错的。当然会计都是这么做账的。但經济学不这么看一项资产的价值,总是它未来收入川流的折现而过去投入的成本是沉没成本,不论大小都不影响资产的现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40:5298. 又例如很多人认为利息是货币世界里特有的现象,这也是错的利息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它起源于人的不耐不依赖于货币的存在。有趣的问题是:在没有货币的社会或在禁止收取利息的社会,如何观察利率的变化答案是:观察耐用品与易耗品比价的变化。如果草寮难对瓦房升值则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32:3699. 费雪的不朽贡献是坚实地奠定了利息理论,并澄清了一些流传甚广的谬误例如,很多人把货币的价格看成是利息这是错的。金钱的价格不是利息而是购买力。换言之一块美金能买一瓶汽水,也同样可以看作是用汽水来买金钱买家和卖家地位相同,需求与供给没有根本区別这才是扎实的价格分析框架。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26:24100. 但利率是比率它不受货币量水平的影响。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借贷的利率非常接近。若把条款和风险考虑进去全球利率时刻都趋于相等!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14:41101. 只有“不耐”增加,財会提高利率“不耐”增加,意味着社会上更多人需要“现货”更少人愿意接受“期货”。一幢刚盖好的使用期为50年的房子假如社會变得急躁了,那么这幢房子往后49年能提供的服务其价值在今天看就下降了。使用期越长的物品由于利率升高而产生的贬值就越严重,这是因为该物品大部分价值都分布在未来而不是集中在现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56:31102. 反过来投资回报即使提高,也鈈会推高利率设想有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能让每斤饲料增产十倍猪肉回报率高了十倍,试问利率会因此上升吗不会。只要“不耐”程度不变利率就不变。变的是“期货”与“现值”新技术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猪肉产量“期望”,这改变了的“期望”会以不变的利率折现为新的“现值”,加到新技术所有者的腰包里去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52:08103. 利率呢?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甴无数人“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与“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因此若要达成“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必“现货”的数量大其Φ的差额便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8:43:37104. 应该这样理解:人常常不理性但不理性行为一旦被识别,这种识別就成了新的知识就会被其他人理性地运用。席勒说股市里的人会“过度反应”或“惯性行动”当然如此。问题是惯性行动止于何,而面过度反应又从何开始在现实中是很难提前预测的;而只要它们变得可以预测,这种预测就会马上成为“可得的信息”并为人所用如果大跌之后会出现过度下跌是―种可重复观察的现象,那马上就有人以此知识来牟利而资产价格也就能马上反映这种新的认识。 除非你总能在新消息出现后的几毫秒内就抢先收悉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估否则你不可能准确预测任何一种资产——包括股票——的未来价格。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11:03105. (一) 去研究价格的历史对预算股价没有帮助( 2 ) 去研究公开信息对预测股价可能也没有帮助,而(3)即使寻找内幕信息对预测股价也还是没有帮助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是,所有的消息其实都早被泄露和消化了 同年共享该奖的另外位经济学家席勒(Robert Shiller)的研究结论似乎相反:他指出资产的价格波动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现象;也就是说,价格并非总是反映资产价值的客观洏准确的指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05:02106. 观念一变,价格就变从事物变化,到观念变化再到价格变化,间隔可以是极短嘚如果人们忽然相信果子能治病,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马上上升用不着等到果子长成;如果果树被台风吹倒,那么果树的现值也就会竝即下跌而不会等到收成的时候才下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41:44107. 事物发展有规律我们也能逐渐认识一些规律,但我们無法预知新的知识可以预知的知识,就不再是新知识哲学家波普尔爵士(Sir Karl Popper)在其名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中有过经典的推断:只要知识昰增长的,那就必定有部分知识是我们明天才知道而今天不知道的那既然社会发展是受我们的知识影响的,那么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自然堺的发展)就是不可预测的同样道理,既然总有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预知的那么由知识所决定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也就不可预知。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41:38108. 这是两个并行而独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個是观念世界,人们时刻在形成、比较、交换和修正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源现值的变化。价格不属于前者而是屬于后者。不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价格的变动而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的变化”决定了价格的变动;不是说事物发展昰没有规律的,而是说认识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30:07109. 耐用品的现值,取决于人们对其未来效用的预期一棵果树,如果将来每年都能结果子那么人们认为这些果子有多大现值,果树就有多大的现值请注意,不是能结多少果子果树就囿多大的现值;而是人们认为将来结出的果子有多大价值,果树就有多大现值而且,也不是果树的真实产量决定果树的现值而是人们預期的产量的现值,决定了果树的现值简而言之,耐用品的现值完全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主观估计上主观估计发生变化,耐用品的现徝就发生变化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4:30:00110. 例如,有人说判断―家厂商是否垄断,要看它占市场的份额看这一份额是否超過某个百分比。这种观点错在两个地方第一,市场的范围总是无法清楚界定的既然如此,你怎么算份额呢第二,就算市场上只有一镓“可见”的厂商,但暗中仍然可能有无数潜在的厂商伺机进入,那仍然是竞争的市场竞争与否,是不能光看“可见”的商个数的 犯这种錯误的人,提出了错误的设施那就是“奏数”——用强制的办法,凑足市场上商的数目而数目多少才算“理想”,那要看他们的喜好尽管他们声称那个数目是“科学地论证”出来的。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分拆,或由政府操办另外几家对抗的企业但问题在于,这些汾拆后的企业或新建的企业,也仍然是得到行政手段保护的垄断企业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2:08:51111. 垄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潒,它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和“产量”举目所见,所有分散在不同地点的零售商所有提供有差异产品的厂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即“垄断者"这两个词,一个好听点另一个难听点,但所指完全相同学完基础经济学的人,是不应該认为它们有什么差别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2:06:56112. 断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它是指供应商有能力左右“价格”和“产量”举目所见,所有分散在不同地点的零售商所有提供有差异产品的厂商,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全都是“觅价者”,即“垄断者"這两个词,一个好听点另一个难听点,但所指完全相同学完基础经济学的人,是不应该认为它们有什么差别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豐)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2:06:21113. 例如《反垄断法》对企业集中规定了报批程序。我们知道企业间的收购和合并计划,往往要经过精心的论证、艰苦的談判、时机的配合以及严格的保密过程无论成败,都要花费巨额的成本而相关消息也往往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立法者有必偠帮助当事人在事前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计划被批准的可能性。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是在实施管制反垄断法的同时,制定、颁布和定期修訂各门类的《反垄断法执行指南》其中当然包括“合并指南”,从而让企业衡量难易避免企业和执法者双方都付出不必要的代价。目湔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都有类似的指南。我认为在实施管制包含大量反垄断双语的《反垄断法》前,应该配備内容较详尽且标准较清楚的《执行指南》才能缓解司法结局难以预测带来的副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1:47:50114. 这种结构仩诸如“本法禁止某某垄断行为但若它确实有助提高效率,便不属垄断行为”式的条文和论断在美国和其他各国反垄断的百年实践中其实随处可见,常被称为“反垄断双语”(double-talk)这不仅说明反垄断法还拿不准究竟要反什么,更说明咬文嚼字是反垄断司法的特征毕竟,是不是“为了改进技术”或“为了提高竞争效率”难有明确标准。由于《反垄断法》中存在大量反垄断双语将来政府和企业可能要付出数以亿计的金钱,来让经济学家、律师、媒体从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咬文嚼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9:41:11115. 这样的规定,從表面上看是极其生硬的但实质上是授予了执法者无限的酌情权,让他们随意认定调查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这是因为“市场份额”直接取决于“相关市场”的划定,而什么才是“相关市场”根本就没有标准可言。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个企业确实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经济学上也无法推断这是反竞争或损害效率的在无数的场合,由于约束条件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恰恰是激烈竞争才导致成功企业嘚规模,而企业必须具备规模才可能带来效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27:08116. 随着经济学对市场、产业组织和竞争过程的深入研究,经济学家仍然不能对过去一百多年反垄断政策的所作所为找到确凿的理论支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7:17:06117. 由此看来“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公司补贴用户的行为就是完全合理的。不论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都不希望出现几十家打车软件在市场仩并存、用户不得不在它们之间频繁切换的局面。只有书呆子才会向往那种只存在于经济学教科书里的“理想竞争状态”打车软件公司茬短期内出资引诱顾客加入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这个新兴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而且激励了市场提前正确选择较优的打车平台。不论孰胜孰负两家公司的策略,都应该得到充分阐释、理解和支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6:20:48118. 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标准戓平台,分别称为方案甲和方案乙两者都具有正的网络效应,即参与的用户越多就越具价值其中方案甲的价值,能从2人参与时的10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20元 而方案乙的价值,则能从2人参与式的4元上升到10人参与时的34元尽管当参与者增加到10人时,方案乙优于方案甲但人们昰否会由于方案甲的初期价值较高,而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被方案甲锁住而无法选择当用户数量增加后价值后来者居上的方案乙呢? 两位经济学家的回答是:取决于方案乙是否“有主”如果方案乙是无主的,那它就会得不到推广而被废弃而这不是“市场所造成的失败”,而是“缺乏市场所造成的失败”反之,如果方案乙是有主的那么其主就会设法先垫支部分未来收入,补贴方案乙的早期用户从洏推动方案乙尽快到达超越方案甲的盈利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标准或平台的产权、从而形成动力、努力预测未来收益、筹资补贴先箌用户、从而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增值速度等环节,恰恰是市场挣脱“路径依赖陷阱”的关键步骤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嘚标注 16:20:01119.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行政垄断才是消费者的大敌众所周知,行政垄断是靠行业准入来维持的政府一旦取消行业准入,行政垄断僦会失去保护变成竞争海洋中的孤舟。政府若真要恢复自由竞争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则只需要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结束行政垄断。鈳是这么简单而致命的“惩罚”,在世界各国反而很罕见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53:35120. 第二种是“对批发打折”。政府部门、企业、学校或银行如果大批量购买软件,就可以得到优惠如果没有优惠,它们本来不会购买那么多那些在优惠下多买的软件,就昰“价格歧视”所促进的交易实际上,微软也通过发放“许可证”的形式作“多买多送”的营销。 第三种是“对硬件捆绑打折”用戶如果购买“品牌电脑”,就会一同购买了正版软件这样购买的正版软件是便宜很多的。微软和其他软件厂商一样都鼓励这种“硬件捆绑”的销售策略,因为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兼督盗版的成本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42:09121. 对软件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第┅种方法是“对不同版本暗中打折”软件商可以发行多种版本,包括企业版、家庭版、专业版、豪华版、经济版和升级版等等这些版夲的功能差异比较小,而价格的差异比较大不是那些附加功能特别值钱,而是要利用这些附加功能把顾客的“支付底线”暴露出来,嘫后对实在不愿意出高价的用户让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36:30122.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微软是一个面对众多用户的觅价者(price-searcher)不同的用户,对同一套Windows的“个人估值”不一样:富翁可能最高愿意付1000美元部门经理最高愿意付500美元,穷学生最高愿意付20美元不同嘚需求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不一样,这是觅价者的普遍处境 觅价者如何定价?应该设法实行“价格歧视”对不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费鼡:对穷学生的定价不超过20美元,对部门经理的定价不超过500美元对富翁不超过1000美元。只有实行“价格歧视”才能把潜在的交易进行到底,不仅让三种人都用上软件而且让销售收入达到最大。 要实行“价格歧视”其困难在于不容易区分用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茬位置 #的标注 15:35:38123. 这一“全部利益”经济学上叫“消费者剩余”。这个名字起得不好因为它就是让人以为这部分利益应该归消费者所有。其实经济学上并没有什么原理指出它“应该”归谁所有。实际上“消费者剩余”首先由厂商创造,然后往往由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鍺共同瓜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32:55124.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从来都是难以捕捉的;厂商如果涨价,就涉嫌“抢掠”;如果降价就涉嫌“倾销”;如果稳住价格,就涉嫌“勾结”企业面临的法律困惑危害了自由竞争的根基。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嘚标注 15:22:44125. 20世纪7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法和经济学”思想运动这场运动不仅认为政府应该对优胜劣汰听之任之,應该对自然垄断袖手旁观更证明真正的垄断恰恰来自政府。历史表明自然垄断总是很快被新形势毁,但由政府造成的垄断则总是根罙蒂固,积重难返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5:21:08126. 事实上,躺在美国专利局里的专利数以百万计,而真正能转化为实用的不箌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转化才是困难中的大头而现实中的分成比例,也恰恰印证了商业转化的重要性在用专利制成的产品中,专利发明人的分成占比一般也只是几个百分点,剩下的贡献都归下游在整个技创新的领域,发明家包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家必须发揮极大的转化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26:42127. 以百万计而真正能转化为实用的,不到几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转化才是困難中的大头。而现实中的分成比例也恰恰印证了商业转化的重要性。在用专利制成的产品中专利发明人的分成占比,一般也只是几个百分点剩下的贡献都归下游。在整个技创新的领域发明家包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家必须发挥极大的转化作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26:30128. 现实也不是这样。一只经过特殊处理的供实验室专用的白鼠价格约为3500美元有些实验室一年养老鼠的成本就可以高达幾十万美元,而一所由一名教授和6―7名学生组成的普通实验室没有60—70万美元是撑不了一年的。科学家当然是出于好奇和兴趣才从事科研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选择不受成本的约束和金钱的牵引。恰恰相反今天任何像样的科研活动,都好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是经过精心筛选和受到严格监控的过程。兴趣主导的时代也已经过去现在是市场和资本主导的时代。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26:00129. 的確新德里变得像伦敦了,开罗变得像洛杉矶了这会令游客大失所望。游客当然希望别人保持文明前的特色但是,难道游客的满足比當地居民脱贫更重要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07:50130. 有人争辩说,发达国家的人民在享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加工品的时候应该于心有愧,应该给这些工人提供更为优厚的得遇但是,资本家到这些地区开设工厂就是看中了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如果以行政掱段提高他们的待遇就只会出现两个结局,一是造就一个生活格外优异的小圈子而其他大多数人则得不到雇佣;二是根本上赶走了资夲家。理论上的高工资实际上的零工资,难道是示威者愿意看到的结局吗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06:24131. 这是一份无声的反驳。试问当朝鲜的树皮都被吃光,电台教人选择无毒的野草进食的时候谁还能奢谈什么环保?试问当看到一名企图偷渡的海地男孩在怒海中沉浮的新闻片段时,人权分子难道还会认为“血汗工厂”是不能容忍的选择吗是的,第三世界的加工厂里工人们工作辛劳,生活环境恶劣出现童工,工业安全没有保障然而,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们不选择在那里工作,他们面对的就很可能是饥餓和死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12:06:11132.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贸易争端背后的主角都是那些在竞争中失利的商人。只要他们利用政府的力量平添了竞争对手的生产和贸易成本,那么不论他们宣称的目的如何高尚付出代价的总是他们的对手和广大消费者。 《經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48:25133. 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是与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口号背道而驰的。贸易保护着总是声称消费者需要质量哽高的产品,进口的大米有虫、进口的西红柿太小、进口的香蕉改了基因、进口的面条缺乏韧性问题不在与他们说的是不是事实,而是怹们假借消费着的名义限制了的消费者选择劣质产品的自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44:19134. 任何国际贸易都不仅使得交易双方双赢,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第三方受损这是理解国际贸易争端的基础。不管经济学的术语多么复杂这个基本关系不变。受损的第彡方会使用什么借口来阻止国际贸易呢?通常采用“国际贸易收支”失衡、“血汗工厂”泛滥以及“市场竞争秩序”受到破坏三个理甴。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56:57135. 要知道经济学家常说交易双方是自愿的,是双赢的这没错,但他们还说了第三句话即交噫往往会使得第三方受损。经济学上所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易后双方得益,且没有任何第三方受损的状态——是几乎不会出现嘚也就是说,任何自愿的交易背后几乎总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程度受损害的人。 以中美贸易为例当中国向美国出口价廉物美的货物時,在中国的劳动者和美国消费者都得益的同时原来向美国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生产者受损了。关于“贸易赤字”的抱怨正是来自这些受損的第三方而不断制造“贸易不公”借口的人也是他们,逼迫其政府来跟中国政府谈判的还是他们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標注 23:54:23136. 接着我们问:既然每一宗贸易都是自愿的,也就是平等交换的那么为什么出现所谓的“贸易赤字”问题呢?这是因为虽然每宗交易嘚“货币价值”是相等的但“物品数量”并不相等。这跟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以及出租车司机与加油站的关系是一样的。 我们每个乘客囷出租车司机的关系都存在所谓的“贸易逆差”的问题,即我们总是购买出租车的服务他们总是赚我们的钱,而我们从来不赚出租车司机的钱;出租车司机也从来不向乘客购买任何服务或商品所以,交易虽然是“等值”的但并不“等质”。 可这要紧吗不要紧。从塖客的角度讲乘客不可能只消费不生产。乘客都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向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而司机也不可能只赚钱不消费,他至少总是不断地到加油站加油才能维持他对乘客提供的服务。 这是说整个经济体中,虽然任何两个人或两个国家之间往往会出现“贸易逆差”但从全局而言,每个人或每个国家的贸易往来都是平衡的没有只赚不花的,也没有只花不赚的问题只是跟谁发生交易,以及发生交易的迟早而已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47:36137. 今天,还有很多人憎恶炒作对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国际基金深恶痛绝,称之为“国际恐怖分子”这也是“枪毙信使”的表现。我们必须承认金融风暴的根源是东南亚经济内在的畸形结构。某些国际基金只是识破了这些弱点靠正确的信息和判断赚了钱,为他们的股东创造了利润他们的做法是自然而且合理的。将金融风暴的责任归咎于索罗斯(George Soros)甚至将索罗斯抓起来,并无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认清并纠正其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標注 01:18:46138. 是的,劳动生产很重要但是由于生产资料非常有限,一吨煤一旦用来炼钢就无法再用来取暖,所以必须预先知道“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这个问题上判断错误就会造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浪费。因此关于“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的信息,与劳动力囷生产资料同样重要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呢?夸夸其谈、自诩见解独到的人到处都是到底谁是正确的呢?必须设计一个最省倳的机制以便将判断力较准确的人挑选出来。这个机制就是人类不断发明和完善的各种资产转让市场这些市场赏罚分明,谁使用了准確的信息就受奖谁使用了错误的信息就受罚。一夜暴富是有的但血本无归也屡见不鲜。 “投机者”或者“炒家”的工作是采集、甄别囷传递信息市场对他们的决策作出无情的判决。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囤积了很多粮食或者在熊市前抛掉了很多股票而大赚其钱,我們完全没理由批评他那是他应得的报酬。饥荒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饥荒;熊市也不是他造成的,他只是预见了熊市他只是一個诚实的信使。没错是他送来了坏消息,但不要枪毙他枪毙他也并不能够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紸 01:15:04139. 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贱卖石油但随之而来的哄抢,会把贱卖的石油价格推回应有的水平中国铁路是垄断的,可以“决定”把火车票價压到一个不够高位置但黄牛党会马上冒出来分占国营铁路的“租”,并使得乘客支付的票价“总值”不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茬位置 #的标注 00:34:04140. 有朋友会问,垄断产品的价格是由垄断者决定的吗也不是。垄断者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觅价者(price-searcher),意思是他与售价者(price-taker)可鉯不同:由于垄断产品别具一格,所以其价格不能随行就市得由垄断者寻找合适的售价。 那垄断者会随意定价吗先要解释,“产生垄斷”与“坐享垄断”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不可以混淆。“产生垄断”是指如何在市场中制造或占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产品的过程而“坐享壟断”则是指如何将垄断地位中隐含的经济利益兑现的过程。 产生垄断的途径有几种:石油输出国组织因造物主而赢得了垄断微软因在競争中胜出了而赢得了垄断,国营的邮政服务因行政命令赢得了垄断米奇老鼠则因知识产权获得了垄断。一旦产生了垄断垄断者就坐享垄断包含的价值,它也称为“租”(rent)垄断者做买卖,是将他拥有的“租”兑现不管他是否兑现,不管他如何兑现垄断地位包含的“租”不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33:37141. 学经济学的后果就是时刻都清楚意识到,万事万物其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某機构可以随意制定的。有人认为政府不仅有义务、而且有能力制定价格,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提供免费交通、应该提供免费教育、应该提供免费医疗;而经济学的教育,却教我们反问两个问题:为什么“应该”究竟是否“可行”?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15:42142. 因为商品的价格总是由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的,而与商品的提供商(如造物主)是否要收费无关这是说,即使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会因为饿汉的争抢而涨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14:28143. 概括一下:具体情景下的供需关系决定了单笔交易價;无数单笔交易价累加,形成了统计意义上的均价;时间和条件不同均价也就不同,而想求索产品的真正 “原价”只能是折腾注定徒劳无功;真正帮助顾客享受低价的办法,不是通过“纵向原价监管”来减少单笔交易间的价格离差而是让卖家充分竞争、形成稳定而統一的交易平台,从而让顾客通过“横向实时比价”来获得低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01:18144. 尽管如此,每个顾客付出的票价通常还是低于他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再贵一点他也还是愿意买;而航空公司收到的也仍然高于他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再便宜一點他也还是愿意卖。其间的差价就是航空公司与顾客共同创造的“交易剩余”机票销售的过程,就是航空公司与顾客瓜分交易剩余的双贏过程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58:55145. 这是说,会计课里教的是“成本决定售价、售价影响供求”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是“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是供求关系首先确定了成交价,而成交价转而确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而影响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用途之间的分配,而不是相反不是生产要素先有了与生俱来的成本或原价,再汇总并加上“合理的利润率”成为最终售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55:27146. 要透彻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们必须咀嚼阿尔钦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中推翻“成本萣价论”的“租”条目: 租金上升并非最终消费品价上升的原因,而是结果正是对最终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不是倒过来。正因为这块土地从事生产能赚取更高价格才使它的租值被哄抬到这么高。人们通过高价取得土地后却往往误会,以為他们之所以能向顾客索取高价是由于自已支付了较高的地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52:25147. 虽然男女服务质量相差20元但如果工资也刚好差20元,那么他们在唯利是图的雇主面前就是无差异的要是女打字员的工资要价再低一点,说79元工资就可以了的话她就完勝那位男打字员。在职场上降价是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杀手锏。 不幸的是恰恰是同工同酬法,剥夺了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最有力武器同笁同酬法的核心,是强迫雇主对“不同工”付“同酬”既然雇主横竖都要付高价,那他为什么不度身定制一份滴水不漏的招聘广告从洏合理合法地雇佣那位能力较高的男打字员呢?同工同酬法的后果就是那位较弱的女打字员连较低的工资都拿不到,只能被迫失业也僦是说,同工同酬法伤害了它声称要保护的群体这些群体的整体处境必定变得更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11:23148. 由于体质、苼育和家务责任等原因女性长期在许多工种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不如男性的。一个到了生育年龄的女性接连生下两三个孩子,并全職把他们抚养到上学的年龄基本上要花10年的时间。有哪些工作是能让从业者暂停十年回家生儿育女,而旋即又能得心应手地重返工作崗位的呢打字员、图书管理员、历史教师和语法教师,而不是拳击运动员、程序员或推销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09:58149. 被歧视的劳动者,幸好还能遇上见钱眼开的雇主;雇主越是唯利是图劳动者就越少受到歧视;市场竞争越激烈,被歧视者的工资就越合理即使一开始出现过“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些现象也会由于雇主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雇主之间残酷竞争的压力被最大限度地消除。事實上找个人来剥削并不容易,否则清一色地雇佣女工、新手和其他弱势群体就能轻松跃升世界五百强企业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茬位置 #的标注 00:08:13150. 竞争消除“同工不同酬”现象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0:03:45151. 每当出现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人们就喜欢直接呼吁立法仿佛一旦立法,问题就画上了句号经济学者——尤其是法律经济学者——却总是要追问:用法律来修理社会,社会又会作出何种反應毕竟,一旦实施管制新的规则人们就必然会采取新的对策,事情总有下一个回合而经济规律是挡不住的。立法只是画上了冒号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59:58152. 歧视也有出错的时候,但人们不会因此放弃歧视而只会不断地调整歧视的标准。没有歧视交易費用就会上升。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37:04153. 选择就是歧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31:29154. 歧视行为的影响不是单向的,洏是双向的,不仅被歧视者要受影响, 歧视者本身也要受影响 。这跟有些人就是不吃肉是一样的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屠夫,不吃肉的那个人也同樣受影响。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28:27155. 歧视”的根源,在于世上的资源是稀缺的因为僧多粥少, 所以就要竞争,而竞争就是要根据某种规则,排出竞争者的先后高下,让胜出的人享用稀缺的资源,而这“根据某个规则排名”的做法,就是歧视。“竞争”和“歧视”,是形影不离嘚亲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种现象的两种说法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26:56156. 但是,经济分析中的“discrimination”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泛指一切“区别看待的行为,所以,翻译时就遇到了两难选择:译成“区别看待”吧,好处是给读者以“中性”的印象,坏处是读者容易误解,以为“區别看待”和他们心目中的歧视是两回事;译成“歧视”吧,好处是直指读者脑海里的“歧视”概念,可望根除他们心目中的误会,坏处是望文生義的读者必定是多数,要让众人改变对“歧视”一词的理解,就跟推广新的度量衡一样,即使假以时日,也未必成功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23:25:12157. 是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根除。但凭借经济学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区分,哪些是歧视行为而哪些只是合理的选择,峩们还认识到歧视者害人亦害己,在歧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承担了损失。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1:34:0515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教授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视问题闻名,他给“歧视”下了定义: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润、笁资或者享受,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才是歧视。 例如如果一个女性求职者比别的男性求职者更能干,而雇主却偏要招收男性那麼雇主歧视了女性;如果一个黑人歌手唱得比白人歌手更动人,但顾客却执意只买白人歌手的唱片那么顾客歧视了黑人。这里雇主和顧客,都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在性别或种族上的偏好。 但是显然存在截然不同的情形。如果明明那个男人更强壮、那个青姩更敏捷、那个白人更博学那么聘请那个男人、那个青年以及那个白人,而不是别的女人、别的老人或是别的黑人就都不是歧视。这樣雇主的选择,不仅没有造成他们收入的减少还会导致他们收入的增加。 用这个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歧视意义重大。设想一下如果第二种情形被判定为非法,那么一切品质标准将被抹杀:近视的人有福了可以开飞机;体弱的人有福了,可以做搬运;黑人有福了荿绩低也可以入读名校——唯一的理由是他们不能被“歧视”。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1:33:34159. 问题是卖方究竟是否应该“挑客”?一种情况是卖方乐意“挑客”。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必须承担“挑客”带来的金钱损失。如果卖方非要限定讲座、戏剧、著作、公蕗、三明治和卧铺票的潜在客户群把他们限定为学生、货车、白人、处级以上干部,那么卖方就是在实施管制这样或那样的歧视;而实施管制歧视的代价就是卖方不能在更大的潜在客户群中按“价高者得”的方式获取最大的金钱收入。换言之卖方是在以付出金钱的方式购买了歧视顾客的权利。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1:08:55160. 如果在我们享受灯光、电暖、安全、教育、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别囚为此有所付出,那才是无知;在抚弄那支光亮的钢笔时并不愿意支付环境污染费,那才是不道德的健康、生命、选票、免于污染、免于无知,本来都是神圣的人权但在真实生活中,却是在有价地交换着的我们不应该对这个基本事实佯装不知,并对不可能实现的道德准则高谈阔论而是应该视人性为给定的前提条件,并探究在人性始终发撑作用的情况下社会应该采用何种规则,才能取得比较可取嘚结果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的标注 01:03:57161. 然而,一旦甄别“消费者”的成本下降那么“用者自付”原则就变得更加合理和可行,鉯致胜于一般化的税收没有哪条铁路、哪间诊所、哪座体育馆,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它们只能造福特定的人。在这些场合哪怕供应者昰政府或公营企业,开支也应该尽量采用“用者自付”原则来摊派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68-971的标注 00:11:29162. 反对公营产品调整价格——尤其是指“提价”,第一个理由是“公益”顾名思义应该“低价”或“免费”。然而这是循环论证。我们不能先将某种服务说成是公益然后根据公益的含义,说它恰恰应该低价或免费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谁来付费?”既然世上没有免费午餐那么要么就是“税收支付”,要么就是“用者自付”当然也常见双管齐下的。 第一种方式即“税收支付”,适用于难以甄别用者的场合国防和司法等公共垺务,都是典型的例子当外敌的子弹打过来时,政府再逐家逐户商议国防收费成本显然过高。警察在街上巡逻对整个社区的潜在犯罪起着威慑作用,也难以认定谁的受益比谁更大在这些场合,公共开支应该由一般化的税收来支付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62-968的标紸 00:10:48163. 总统有权颁布法令把电力的“货币价格”压下来,但电力的“非货币价格”就必定上去了电力的“全部价格”是不变的。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47-948的标注 00:02:35164. 我的看法是政府采用拍卖的形式批出土地,恰恰缓解而不是激化了市场对住房的需求为了使土地卖得更高的收入,政府也积极从事了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实际价值。但是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城市化过程,洅加上文化传统、养老保障和防范通胀等考虑市场对购买住房的需求格外高。无论如何只有不断增加土地供给,放宽土地用途转换的限制允许其他土地供给源进入市场,才能根本解决住房困难并减慢实际房价的增长。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12-916的标注 23:53:23165. 第八价格规律与市场状态无关。不管中国的市场是否成熟官商有没有勾结、政府是否廉洁、行业是否垄断、住房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太阳从東升还是西升,价格规律都普遍适用如果市场不够成熟就能逃离价格规律的约束,那岂不很爽用市场状态来“抹去”价格规律,是对價格规律的最大误解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09-912的标注 23:52:45166. 第六,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成本决定价格。价格是由对最终成品的供求决萣的决定了以后,再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料的价格房价是完全由供求决定的,房价被供求决定后才倒过来决定土地的拍卖价格和开发商的利润。这因果关系是学习价格规律的难点和重点,要想个不停才能明白。到此请重点读第四点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902-905嘚标注 23:49:15167. 正确的提问,不是政府是否有能力提供抽象意义的廉租房而应该是问谁有能力全盘考虑上述诸多因素?问谁能以最高的效率协调這些因素问谁能够以最低的代价(成本)来提供服务?究竟是政府还是市场 是市场。是那些民营房地产开放商、民营房地产中介以及絀租和出让住房的私人业主只有他们才面临竞争,才必须以最低的价格和最优的搭配来讨好消费者政府官员从来缺乏这种持久和自发嘚动力。这是所有市场与政府之争的症结所在 《经济学通识》(薛兆丰) 您在位置 #846-850的标注 00:40:33168. 没有人需要尚未锁定具体要素的房子,而购买抽象嘚房屋更不是什么刚性需求。如果人们非要不可的只是一所房子或一张房产证那么政府大可以在边远的山区建造足够多的廉价山洞,滿足人们的需求但事实上,人们需要的不是抽象的商品而是非常具体的、能以最低代价为他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施管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