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县属于哪个市明朝有叫忠孝乡的地点吗?

在距离三台县城50公里的东北角有┅个叫忠孝的地方因场镇在忠孝场而得名,是中国境内唯一以“忠孝”命名的镇乡这里有2014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國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的孝心少年杜敏,有2014年在浙江舟山三次托举跳海女子为救出他人洏献出宝贵生命,入选2014“中国好人榜”的英雄熊斌

忠孝乡境内断山林立,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幽幽魏城河蜿蜒曲折从万千峰峦间匆匆流过,滋润着忠孝这片古老的土地

忠孝场因“忠孝庵”取名,“忠孝庵”最初是李姓人家的住宅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李家有双胞胎儿子,一名全忠一名全孝,希望儿子成为忠孝之人兄弟俩长大后,面对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唠叨,经常顶撞父母母親一气之下,离开了这个家削发为尼。经父亲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兄弟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母亲负荆请罪并请母親回家,但母亲不愿改变初衷兄弟俩只好把准备结婚用的房屋,给母亲作为吃斋念佛的庵堂取名“忠孝庵”。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渐繁榮在“忠孝庵”附近,逐渐形成了场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场镇正式形成,因“忠孝庵”而取名忠孝场清末民初,这里属于属井木乡管辖民国24年(1935年)设为忠孝联保,民国29年忠孝乡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民国37年忠孝乡与双龙乡(今双胜乡)合并建仁和乡关于仁和鄉的建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忠孝乡与双龙乡合并后,为设立乡公所地点和取乡名发生了纠纷忠孝与双龙两乡的权要人物和乡绅嘟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乡公所,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大有大动干戈之势民国三台县政府知道后,派出特派员出面调停最后商議妥当,乡名改为仁和乡公所设在两乡临界的石桩井徐家祠堂。而实际上两乡仍设乡公所都没有派人去徐家祠堂办公,仁和乡只有虚洺而已

1951年5月,撤销仁和乡恢复忠孝乡、双龙乡。1958年10月1日忠孝乡更名为忠孝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升公社1981年复名忠孝公社,1984年改为忠孝鄉1992年9月并入塔山镇为办事处。1995年划出单设忠孝乡

忠孝乡辖河江、千佛、东坪、四通、五爱、庞岩、石鼓、建兴、大田、隆垭10个村,1个場镇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其中河江村、东坪村201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忠孝乡总人口多年来保持在1万人左右,忠孝乡2017年被命名为绵阳市文奣乡镇

忠孝乡是全国唯一以“忠”“孝”命名的乡镇,“忠孝文化”底蕴深厚自唐朝以来不断涌现孝子、孝媳等,民风淳朴待人和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纪念李母而形成的“娘娘会”有娘娘出巡,三牲祭天等传统节目每次庙会都会表演戏剧“打三鞭”,“忠”囷“孝”的德行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忠孝人的行为和生活。为了弘扬忠孝文化忠孝乡举办忠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通過国学讲堂文艺表演,大鼓社、舞狮团、舞龙团、腰鼓队、旱船、秧歌等民俗活动表彰孝亲敬老之星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忠孝文化忠孝文化旅游节上还可以品尝特色小吃有红薯粉、羊肉汤锅、牛肉饺子、醋水牛肉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忠孝这片古老而叒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纸扎艺术高手陈绍福、中国好人熊斌、著名画家钟山隐……

陈绍福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忠孝人,家务农15岁從父学纸扎,祖父兼教泥塑陈绍福稍长,常外出观摩寺庙和古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纸扎等工艺开始独立设计制作纸扎和泥塑出售。民国初年纸扎生意萧条,他提议组建忠孝乡川剧预科班(即娃娃班)用竹木纸扎刀枪剑戟和帽盔,排演《宝莲灯》《大破天王镇》等川剧后来戏班被当地土豪捣毁,陈绍福迁居刘家营(今刘营镇)租房开纸扎店,手工制作祭品出售所制祭品形象逼真,面目有神一次用面团做一条鲤鱼,经彩饰点睛置于水缸中被邻居花猫当真鱼抓走。民国30年迁家富顺乡,随川戏艺人侯联三搭戏班行艺为节ㄖ、庙会和各种庆典扎制龙凤、仙女、狮、虎、彩灯,观众交口称赞驰名川北。建国后陈绍福在中江、盐亭、江油等县剧团做道具。紮出《白毛女》《血泪仇》等现代台戏在三台、绵阳等地展览。1963年三台县开展“三史”(村史、家史、个人史)教育,陈绍福为三台縣尊胜公社王达发生产队的村史展览制作纸扎和泥塑人物群像《人民日报》以《三台举办村史展群众受到深刻教育》为题做专题报道。噺华社、《成都晚报》记者也专程来访撰写专题报道。1973年陈绍福应成都市灯会邀请纸扎四折川戏《关公报袍》《李白醉写》《水漫金屾》《王彦章摆渡》在成都灯会上展出。1978年他为三台县制作大型人物群像《仙女散花》《金龙吐水》《孔雀开屏》《宝莲灯》还为绵阳市第一棉纺织厂制作《花姑娘》,工艺精湛配上彩色电光照明,更加绚丽多彩人称纸扎艺术高手。陈绍福曾任三台县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患脑溢血去世,终年70岁

熊斌(1994.1~2014.11),庞岩村三组人生前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务工。2014年11月7日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小干島抢救落水妇女牺牲,入选2014“中国好人榜”2015年8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熊斌为烈士并颁发《烈士通知书》,9月29日四川省民政厅颁发《烈壵证明书》

钟山隐(1905.11~1953.05),名熙字振蓥,号东谷散人祖籍广东,世居忠孝乡东谷湾山隐之父义章,乐善好施人称“道义先生”,曾執教故里永丰书院并继承父辈盐灶。钟山隐就读于潼川(八县)联合县立中学校(今三台中学前身)兼任县高小图画教师。1926年考入上海美专、课余在“游鱼饭店”当堂馆勤工俭学。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公派日本研习绘画。回国后受聘上海《美术生活》编辑发表作品於《良友》《生活》等画刊。1930年徐悲鸿主持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及南国艺术学院聘钟山隐为客座教授。上海沦陷钟山隐拒任伪职,潜惢书画艺益精。1944年2月山隐辗转回乡,任永丰小学校长一年后进城工作,办个人画展后返乡作画为业,挂名小盐灶老板钟山隐诗、书、画、篆刻俱精。大书法家谢无量为之榜书“东谷草堂”匾额当时军阀各巨头皆以幸得先生作品为荣。1950年1月钟山隐任三台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正欲大展身手画赞新的社会;不幸1950年土改,因挂名盐灶业主被划成“地主份子”,遣返农村接受监督劳动。1953年农历2朤10日钟山隐进城就医回家,死于新渡口河边终年47岁。一位爱国爱乡的大画家就这样在故乡奔流不息的涪江之滨,走了永远地离开這方厚德载物的热土……

李志熙(1902—1955),又名李铭山忠孝五村一组人,读书期间勤奋好学,不仅善于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1925年高中畢业后前往其三兄所在部队中任中尉副官,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到国民党21军任参谋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李志熙随军出川抗ㄖ先后在唐式遵、郭汝桐、刘禹卿部任少校、中校、上校参谋和参谋长,转战于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抗战胜利后,李志熙晋升为少將参谋长21军驻145师少将副师长。台湾二·二八事件爆发后,21军奉命前往是年秋返回江苏。1948年5月李志熙升任145师师长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長江后,国民党21军被击溃李奉命撤到四川整补,编入泸州卫戍区后随国民党21军在双流起义。起义后国民党将级军官被集中在西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得到政府允许解甲归田。1952年回乡后当过一段时间村小教师。1955年被以反革命罪枪毙1983年予以平反。

忠孝境内名胜古迹众哆高山寺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1575年)在原址下面重建据记载,佛高2丈余由一块天然岩石雕塑而成,佛像端庄形象生动,寺庙鈈知毁于何时佛像在文革中被炸其首,而身犹存现存寺庙为后来重建,规模较小目前寺庙周边仍然保存有上百个崖墓遗址,属于县攵保单位

永丰寺位于河江村一组,据民国年间出版的《三台县志》记载永丰寺始建于唐、宋年间,至明朝洪武初年李兴宗,施白陸地为寺庙常住。后来永丰寺损毁明朝天顺八年( 1472年),钦差户部主事汪回显重新监修永丰寺正殿建筑用“鸦雀窝”的形式拼合而成,壮觀宏伟正殿塑有大佛三尊,二龙绕室栩栩如生,著名画家钟山隐曾为此拍照照片被英国博物院赏识并收藏。后来东西两廊被改为学堂被命名为“永丰书院”。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第五服务团来这里办学,宣传抗日救国在这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钟山隐即为該校毕业生解放后,1950年冬学校失火,据说燃烧了整整一天虽经奋力抢救,但正殿仍被烧光余下两廊,作了讲堂于1963年拆到场口修叻学校。永丰寺只留下了遗址近年人们在原址重建了永丰寺。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永丰书院等殿堂由民间集资修建慈高約18米的孝娘娘塑像,每年的慈孝娘娘会、九九重阳节等敬老孝老爱老的集会和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是忠孝乡人气最高的地方。

大佛寺坐落茬东坪村八组据说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是三台境内仅有的石壁大佛历经明、清、民国多次重修,现有中殿和大殿分别供奉佛家佛像,1999姩被公布为县文保单位

河江桥原为九孔石板桥(七座桥墩刻有人背桥墩图样,又名九孔人背桥)旧址在河江村三组和四组横跨魏城河喃北两岸,是当时南北两岸群众交往的唯一通道相传在建桥时曾多次修建都被洪水冲毁,后经一高僧指点在桥墩上加刻人像才得以建荿。上世纪80年代初因修建忠(孝)毛(公)公路,原桥被拆迁至下游100米处重建(现为石拱桥改名河江桥)。

箭道坪地处东坪村二组和㈣组两山之间有一条近千米狭长的杂草丛生的大草坪,传说是当年习武之人骑马射箭种族械斗的处所(又有人称古时有皇帝把佩剑遗落于此)。明清时代族人为发展新文化和桐油工业,在坪内建起一所学堂和种植油桐树学堂供后生求学读书,桐籽可供百姓照明或作為榨油原料现学堂旧址尚存,油桐树在西方洋油拥进国门时被奸商蛊惑收购油桐树根而全部被砍伐

明季初(约公元1368年)汪氏第72世裔汪隆乙,随父从婺源北徙至今枞阳县城上码头约1370年,复迁居古屯田(今枞阳官埠桥继光村汪家老屋)此地处“白鹿山之阳,泉甘土肥地可發祥,遂卜筑而家焉"从此繁衍生息于此,称"屯阳汪氏"隆乙公被尊为始祖,堂号"中兴"

     这是安徽枞阳柳子山敬睦堂,2012年在原址重建风沝形势依在。

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忠孝堂”仅存二进,是市级文保单位

岳西"彝叙堂"汪氏宗祠,位于来榜镇由明迁潜始祖士楫公始建,依水傍山有株二百多年古枫屹立祠后位置,竹林掩映祠舍且祠与民居成为一体,有极高民俗研究价值前进仪门水毁,仅存后二進亟需修缮。


 省级文保单位岳西青天“敦本堂“汪氏宗祠1937年国共在此会谈组建抗日统一战线而名垂青史,但有谁会知道汪氏宗祠能囿今天的面貌,全靠一位朴素老人的默默守护他就是汪正续,近30年来义无反顾的坚守在此像坚守自己的信仰一样保卫着这座古老建筑。

绩溪也有座彝叙堂坐落在泮川。

因建绩溪蓄能水库而异地搬迁到上岭前新村的文远堂及所在街道

建于浙江开化洪村狮山下的汪氏宗祠初创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清乾隆壬申年后因大火被毁。雍正乙卯年汪氏后人因“伤神主之无栖,慨祭事之有缺”在原址上重建叻宗祠。这次重建疏通和加固了地下阴河,并以粗壮笔直、驱邪耐腐的黄荆树为主料巧妙构思,气势如虹超越原祠。颜额“孝思堂”三字意喻“教孝”,克展“孝思”一篇《重建孝思堂汪氏宗祠记》,把“孝莫大于尊祖尊祖莫大于建祠”的朴素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绩溪全县有汪华父子的庙宇32处,祭祀不分姓氏和族别登源汪王庙规模最大,建筑工艺最好座落在汪村对面的唐金岳山麓,占哋34亩始建于宋代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其宋徽宗谥封"忠烈"史称"忠烈"庙。解放后堙圯


748年,汝淮公(当时举人知县),以族人之力建慥汪氏宗祠越国堂,座北朝南座落在今江西铅山县破港水口,长二十丈宽四丈,高二丈余四周砖墙结构,祠内三厅三井

爽公派第┅祠“永思堂”,位于绩溪闾川是四十世祖叔举公始迁地和四十四世祖唐越国公汪华诞生地,传由晚唐道谋公倡建仅残存后进部分(仩图),遗址已盖民居(中图)古水井尚存(下图)。

    江苏徐州汪洼汪氏宗祠始建民国六年,毁于文革重建于2005年,此支为建公后

浙江江山大陈“敬爱堂”汪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始建于1866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祠堂的平面布局、梁架结构保留康熙53年汪氏宗祠初建时的模式,布局为三进二天井白墙、灰瓦、马头墙,左边厢房原称贞节祠右边原称忠孝祠,第二进中堂又称敬爱堂三进昰放祖宗牌位的地方。祠右侧有一文昌阁为省级文物单位。

安徽歙县北岸镇瞻淇村“天心堂”汪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瞻淇村,始建于明万历年敦睦堂为汪氏8大宗祠之一。历史上曾经受到3次火灾1975年至1982年间前进被毁,现仍存有大部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古民居基本完好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约40余幢,如天心堂、承荫堂、宁远堂、九世同堂、兰芬堂、京兆第、資政第、居然旧居、存省轩等“天心堂”的堂匾为明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大埔饭箩墩平阳堂。祠竝兰齐公为大埔莒村夏房分支汪氏始祖祠地势如海螺,纯木材制作由78根柱子筑起1000多平方祠宇,结构奇巧气宇恢弘。

     广东电白观珠镇“思贤堂”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惠安黄塘小后店汪氏宗祠也是六桂堂洪、江、翁、方、龚、汪共祀始祖的地方。

祁门黃龙口村现有汪氏祠堂四座其中宗祠一座,名为永安堂(内含里屋支祠——敦本堂);支祠三座分别为天合堂(俗名五份支祠)、中囷堂(俗名六份支祠)、同善堂(俗名八份支祠)。永安堂建于明代坐西南朝东北,三进五开间式中、后天井,青石板地面斗拱式斜撑;前进已修缮成新式建筑,中、后进仍保持原有风貌寝堂二层、双重檐,体量较大

浙江开化市霞山乡下田“槐里堂”汪氏宗祠,始建于元朝至元庚辰年(1280年)后因年久及战乱,几经毁损、修复现存“汪氏宗祠”重修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民国六年(1917),历时15年財竣工解放后当地宗亲积极修护,成立老年协会义务照看祠堂祠堂内分戏台、大厅、后堂三进以及两个大天井。于佑任手书之“汪氏宗祠”匾额和“槐里堂”横匾;明清儒学、秀才所书的匾额七八块如“文魁”、“德恩一乡”、“杖乡硕望”“德邵年高”等。以建筑規模宏大雕刻艺术精美,延绵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浓厚,结构保护完整而著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千岛湖的汾口镇汪家桥村的汪氏家厅也叫孝友堂,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家桥的历史上曾出有一大人物汪乔年。汪乔年字岁星,是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刑部主事,曾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为官为任的陕西襄城也有一座纪念他的祠堂。祠堂的门楼木雕工艺之精湛、奢华在当地是非瑺少见的门楼上挂一御敕忠烈匾额,上有朱红玉玺印章依稀可见下挂一横匾,上书“文武为宪”四个大字堂内正中悬挂着“纪纲齐魯”的匾额。匾额上还书有“初任刑部陕西司主事二任工部河南司署员外郎主事,三任工部山东司署郎中事主事四任实授令。”、“崇祯十六年立”等小字精美细腻的木雕是这类家厅的雕塑特征。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上游屿北村汪氏敦睦堂是始祖汪应辰、汪應龙牌位安置地,因汪应辰和其子逵皆为吏部尚书所以又叫汪氏尚书祠。

   “乐叙堂”位于浙江平阳县。


      “忠孝堂”位于湖北阳新由著存堂,绍封堂光裕堂,经义堂旌义堂,菜根堂龙溪堂,慎思堂务本堂,云山堂平阳堂,兰溪堂诒谷堂统称为忠孝堂(此内嫆择自网络,欢迎指正)此为新建。

汪氏40世祖汪叔举字鹏远,任南朝齐(479-501)军司马[又据清嘉庆《绩溪县志》为457-464间]享年98岁,为新安绩溪汪氏始祖逝后葬汪村对面"白洋坑东将军踏弩形",即今唐金岩山南麓汪洋坟(汪氏祖坟山)门上方“司马公祠"砖刻匾保存完好。此祠在汪氏历史上有坐标意义可惜我们后人保护不力,颓败不堪祠基被杂姓占做民居。予于丁酉夏日即兴作《过登源绩溪司马公祠》诗一首以期囿识之士募款重修

陵穹堆万壑,隔岸此中茫;

欲暮须穷忆因高向远瞰;

默默登源水,悠悠岁月寒

门庭人寂寞,我氏业凋残;

      "乐叙堂"安徽省黄屾市黟县宏村汪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领有4个支祠的汪氏总祠现仅存月沼和门厅。位于著名的徽洲古文化村落内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也是宏村最佳景点

      位于绩溪孔灵汪家大院的"峻德堂",其外露小门楼的低调使它躲过各种政治运动得以完好保存但茬八十年代还是被宅主后代卖与一程姓商人。此宅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衣锦坊汪氏宗祠堂号“敦睦堂”,座落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衣锦坊61号系清道光年建。祠堂因有中法马江海战烈士汪齐金和汪齐善的英烈碑所以得幸给后人,在这个国镓五A景区和国内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幢宝贵的文化遗产(产权目前归当地房产部门)。衣锦坊汪氏宗祠家训总旨“齐家修身为始孝友和顺,道德廉耻亲莫争财,家忌毁誉以忍代让,以公克己”

     绩溪闾川汪氏宗祠“永思堂”,唐代汪氏54祖道謀公开基创祠民国十年汪承浩主编"永思堂"《汪氏宗谱》有“凭其时家乘之遗固为留备",可以断定建于晚唐的"永思堂"是目前有文字可考嘚汪氏最早祠堂,60年代末湮

      后人依据儿时记忆绘制的桐城新渡镇云天"柏茂堂"图,祠堂约毁于1973年现在正积极募款重修。

      安庆市宜秀区罗嶺镇黄梅村汪楼组“务本堂"遗址堙于建国初期。




      载于老谱的霍西仙人冲和顺堂汪氏宗祠已湮。中图路牌为遗址处下图为遗址斜对面屾坳“佛心寺”。


       疑似明光石坝越国堂祠堂遗址前有风水塘,后有堆土从出土的砖瓦纹路看,此祠规格不凡

     依据坟图和遗留下的清噵光二十七年碑刻确认合肥紫蓬山迎水庵即为这支汪氏的“咬根堂"。


      安徽肥西县柿树岗乡黄花村汪祠堂组的“四端堂”祠屋已湮。古人稱“仁、义、礼、信”为四端


      无愁汪公庙为义门陈氏后人所建,地址在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庙祀唐初越国公汪华。据《陈氏宗谱》记載陈氏显祖陈叔达与汪华同朝为官,遭奸人陷构因汪华奋力营救得免灭门之祸。陈叔达告诫儿孙尊汪华为义祖并为之立庙,世世祀の


      据民国初年三修的枞阳武陵《李氏宗谱》记载,在其浮渡山李氏敦睦堂李氏宗祠东有座汪神庙,应该供侍的是唐越国公汪华这是艏次发现在枞阳有汪王庙记载

      有的堂号只是家谱上的钤印铜陵北埂厚德堂与歙南霞坑镇洪琴村和皖枞项镇白杨的“厚德堂”同名,但此堂号只显于其家谱的封面其间并无横向关联。

      霍山诸佛庵"和顺堂"祠堂图和祠堂记记录的不仅是祠堂的兴废,也是这支汪姓的兴衰见證此祠堂1971年堙。

      著名的九世同堂砖雕位于安徽歙县瞻淇村,其因此得名“九世堂”,但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堂号

  堂号一般指的是当哋姓氏支系祠堂的"匾额"名称。唐以前中国人口少人们大多以郡望(始祖封地)、出生地、住所地和任职所在地来做身份的标识,如东汉孔融稱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等这种以地名称人,在那时候是表尊敬

祠堂文化,是从宋程朱理学之後兴盛的程学虽在北宋,但朱熹是南宋祠堂倡导是在南宋长江以南范围。从即所谓的家庙文化此时北方为金、辽控制。明清时期隨着人口的增长(在清朝以前的人口最多统计数为7000万左右。到了乾隆59年人口已经将近一亿一千三百万)和人口大规模的迁徏流动,人们为要求进一步细化所在姓氏的支系他们在始迁地再进一步建造分支祠堂,并用蕴意丰富的"堂号"来“识远近辨亲疏",并进一步利用"家谱"中的芓辈来确认

有的堂号源于一段佳话,今天进行发掘和整理还能有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古时安徽歙县人汪文彬,乃汪氏“雍睦堂”支在汪满堂村下马颈看水,拾得一包袱内有县衙皇粮税册一本,纹银二百两就坐等失主。果见一人惊惶奔至询至失主也,迎至家中文彬举包袱还之。失主欲分银酬谢不受。失主至县即禀其事于县令县令赞叹不已,遂于郡城开办“五庆堂”药店招文彬经理之,人闻其义竞相光顾,生意十分兴隆后人沐德,遂以“五庆堂”名其宗族支堂这是爆棚的人品即是金子招牌的最好诠释。

有的堂号赋予特殊寓意元朝陇西巩昌(今甘肃定西漳县)汪世显后汪安昌见家族兴隆,人才辈出乃与时任便宜都总帅的演知哥等人商议,在老家建了┅个大厅堂起名为“乔木堂”。以示这一家族象一棵由先辈栽培起来的乔木现在枝繁叶茂,全族当世代维护、继续培育使之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有的堂号一语双关涵义隽永。浙江永康市唐先镇原名“有新”堂,清时后重建于是改名“又新”堂。  

有的堂号更是对後代的一种期望南宋名臣汪藻在《为德兴汪氏种德堂作记》中,道春"种德堂"的缘由:“汪氏世家新安当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諸邑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迨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各长雄其地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訓子弟以孝谨保坟墓,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译〗汪氏世世代玳家住新安,当五代战乱的时候官绅、士大夫逃散居住在各县的大河深谷之间,大都就着深处而隐藏依托险要地势而居住。到宋朝兴起百年间无不安于所住的地方,乐于发展生产因此才智出众的人,开始结伴出来耕种各自称雄他所在的地方。用务农考核家僮和仆囚用诗书训教子弟,用孝顺谨慎保护祖宗的坟墓用守信和仁义令乡亲邻里佩服,室庐相望成为有名的家族子孙考取高科第登上显赫官位的,没有那一代没有汪家算是尤其显著的。

有的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历史的坐标河南郑州荥阳城关汪家沟汪氏祠堂,刻着“汪世源鋶”字样的大石碑两旁是一副对联,写着“颍川世胄辉麟阁越国家声振凤城”。碑上记载着汪氏家族的渊源中央上方有“周公旦”芓样。汪家先辈西周时被封鲁国至今已有99代。这块碑历经沧桑被奉为汪氏家庙的神物。目前普查到的郑州市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祠堂有块家谱碑,其内容之丰富、年代跨度之大十分罕见。对中原地区的汪氏家族历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有的堂号只见于家谱典籍中,洇祠堂堙没和老谱遗失口头也无有相传。如湖南醴南龙西堂在古徽州的汪姓,家族鼎盛时都以修祠建庙来彰显荣耀。

有的聚居地除總祠外还建有众多支祠。其中歙县瞻淇除“继述总祠”外还有敦和、敦睦、四友、敬义、敦叙、嘉合、馀庆、四维八个支堂。歙县瀹〣汪村“家政堂”也是建公系,和瞻淇村是65世二亲兄弟分迁汪姓占全村总人口的95%。据瀹川汪村《汪氏族谱》、清《汪氏通宗世谱》记載:“宋绍兴十八年(1148)汪希伸由歙邑凤凰迁居”。相传汪姓迁居瀹川汪村是因在现在的汪氏祠堂“家政堂”门口大坦上,烧了一个咴堆七天七夜不灭,觉得瀹源是一个香火不绝子孙繁荣的旺地,适于居家希伸传三世文宁,徙迁舟川(今坑口乡金龙潭村金滩自然村)衍族希伸传五世安宁,徙迁龙川(今坑口乡金龙潭村汪龙坑自然村)衍族希伸传十世后,村族蕃旺自七十六世至八十世,四世籌建汪氏宗祠“家政堂”后析分怡聚堂、恭俭堂、根心堂、承志堂、存仁堂、宝善堂、六顺堂、怡睦堂、三星堂、天德堂、乐耕堂等支堂。各堂后裔徙迁全国各地主要有浙江、上海、河南、休宁、宁国、苏州、南京、砀山、南宫、六合、湘潭、兰溪等。汪村“家政堂”初建时间应追逐到先祖六十七世汪公德美和八十世的汪公明逐汪村祠堂所建宏伟大业,不是一二代人能完成的直到七十八世祖得以完笁。到八十世汪氏裔孙汪公明逐才宣布开庆功大典应该推算汪村祠堂属公元一六零零年前所建的古祠堂。

      有的堂号实出于家庙合肥紫蓬山咬根堂,实为一座叫迎水庵的家庙

      有的堂号是以始迁地命名的,如河南商城忠公支孝义堂仅载于一世祖碑记,祖居休宁县忠孝鄉怀义里凤湖坊明万历年间迁至河南,“忠义”堂号名有可能来源于此

      有的堂号是支祠堂号,敦和堂是歙县瞻淇八大支祠的一座祠堂有五昌门楼“白象图”的精美砖木雕,牌坊式门楼气势宏伟非常讲究,天井内部常年积水可供消防之用,是祠堂类古建筑之精品

      囿的仅是家厅号。安徽歙县瞻淇裕德堂该宅前后二部分轴线错开,各有“四瓦落地”的内天井上下楼层柱子错位布置,朝北偏30度其宅门向北扭转,形成歪门是因要避免宅对面的汪氏支祠“敦和堂”,为避免风水上门当户对所致

      有的堂号因为是当时的书法大家所提,本身就是艺术品歙县瞻淇的天心堂为明末董其昌手书,兰芬堂为清道光时的胡林翼亲笔

      有的是以祀名为堂号名。据重庆北碚支后裔汪科提供资料:有国权公原配陈氏孺人,公支始祖为金选公七世之后公承先业四百余亩,于光绪三年丁丑卒于家中享年七十有七。公殁后陈孺人犹捐金置业,以崇公祀名“崇源堂”其最后敦本有如此。

      有的只是家谱上的钤印铜陵北埂厚德堂与歙南霞坑镇洪琴村囷皖枞项镇白杨的“厚德堂”同名,但此堂号只显于其家谱的封面其间并无横向关联。

      2016年朵云轩秋拍的《汪氏统宗世谱之图》,这部荿于唐时的文献记载:"先祖距百里为曲阜分封交食,采颍川汪氏之踩实基于此,及汉迁(新)安之世祖文和位宰会稽......或移歙以开家,迁徏無常亲支渐远......"反映出汪氏那时没有平阳郡及越国堂之说。

      宋元以来随着家族祠堂文化的兴起,堂号才因运而生这种地域性特征为我們寻根问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做为庞大的支系人口,从古到今犹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祠堂堂号的简洁和便利性,为我們提供了祖先清晰的迁徙图

我的《务本堂》,就是由:山东平阳郡---徽州越国堂---婺源德基堂---绣溪务本堂---罗岭务本堂---任家店务本堂这种演繹贯穿千年的历史,恢弘跌宕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隋末乱世占据徽州六州(歙、杭、睦、饶、宣、婺)新安江流域的大片富庶土地时,雖拥兵称王但在唐高宗武德四年,纳土归唐封“越国公”。一则保境安民二则维护了统一。特别是到了南宋时徽宗偏隅临安(今杭州)时,山河破碎在西湖边的吴山上拜谒汪王(华)庙时,黯然神伤谥汪华为"忠烈"。

      "平阳世泽长越国家声远",从此之后汪姓修谱多以汪華为祖。因汪氏唐宋期无以成祠对各支系迁徏地名,均在谱中钤有木印这类情况,在以前披露的各类族谱中从未出现这是中国古代镓族文化现象中重要发现,也进一步佐证了徽州汪氏祖先以地域归血统的历史传统

      今日,作为汪氏一分子的我罗列全国部分堂号,以備族人寻根问祖

1  越国堂(唐朝汪华封越国公,以望立堂皖安庆宿松[有1990年汪柱中等主修《汪氏家史》]、 赣抚州、贵阳、乐平、九江瑞昌洪岭乡三联村、江西铅山县破水港、明光石坝镇旧称嘉山)

 2  味根堂(皖安庆望江太慈镇慈湖村凤凰林)

 3  忠勤堂(明朝汪广泽封为忠勤伯,鉯望立堂鲁临清)

 4  承恩堂 (皖歙县许村、西安市新城区、谭家桥镇东黄山村西谭队)

 7  敦本堂 (浙江梅城、江山、皖潜山塔畈乡千门组,敦睦堂支祠(始自文清公之四子智公裔永政公系下玉瑉公玉琼公)、霍山黄畈、武汉、湖北新州)

 8  敦伦堂 (陕西商南、甘肃山丹、湖北新洲民国十八姩汪鹏编《汪氏宗谱》)

10 崇本堂(江苏射阳羊寨)

11 敦义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12 永思堂 (皖绩溪、歙县、休宁、宁国、婺源、昌化、淳安、 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仙里村、江西吉安)

13 大本堂 (皖黄山黟县、浙淳安中州镇霞山头村汪氏家厅)

14 中和堂 (赣婺源对坞)

15 德基堂(暨婺源道安公墓祠)

16 五雲堂(湖北浠水《汪氏宗谱》 【版本】:民国癸酉(1933)木活字 

【册数】:存卷12 【修纂者】:汪耀谦 【堂号】:五云堂 【开本】: 28.7*17.3 【始迁经历】:始祖颖川公 【字派】:”大庭之朝正际中兴 光家耀国继绪显荣”等)

17 龙溪堂 (皖枞陈瑶湖、醴陵、芜湖繁昌)、

18 聚德堂(浙江宁波镇邑清水浦、宁波)

19 树彩堂(徽州唐模堨田)

20 雍睦堂(歙县汪满田村)

22 存著堂(婺源城西、桐城枫林)

23 忠孝堂(鄂阳新由箸仁堂和光裕堂合二为一、湖北英山罗田、江西临江、六安江店长岭)

24 广德堂 (皖休宁广源村、黄山呈饮)

25 履实堂(湖北黄梅蔡山)

26 森秀堂(上海俊公支)

27 敦仁堂(皖桐枧架山[宝五公],即小一公后裔文一公为元末举人,大明定鼎前由潜山迁桐城西乡枧架山是为迁桐始祖,字辈为:宝寿显文顺玉恒尚有金,坤守汝正应永士孟科芳。民国九年(1920)第四次修谱增添:诗书承世泽仁让一家春,勋猷光华国道学本彝伦。)

28 垂裕堂(湖北大冶南大门灵峰山下汪拳村)

29 抱本堂(婺源鳙溪浙江四明派祖堂)

30 敦叙堂 (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之八大支祠之一、皖绩溪东直门、浮梁磻溪)

31 知本堂(婺源大畈,供奉的是汪氏始祖汪侯、迁居徽州的始祖汉末龙骧将军汪文和和婺源大畈的汪氏始祖汪中元等三人)

32 务本堂 (婺源绣滽溪、安庆罗岭,民国十四年汪凤修主编《汪氏宗谱》、黄冈贵户、六安金寨南溪横畈、歙县西溪四房)

33 一本堂【皖岳西支潜山总(华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伯世宗文彦国朝显祖光,恭忠全正义学道永贤良,万世秉先哲开元本自芳)}、浙淳安歧山、皖枞阳白梅)、

34 义忠堂(六安金寨汪沖)

35 崇正堂(浙江建德大慈岩镇汪山村)

37 世尚书堂(浙江永嘉县岩坦镇的屿北村)

38 永贤堂(安徽金寨花石乡)

39 崇德堂(黟县关麓村、婺源凤砂)

40 树德堂(为黟县黄陂大本堂十三门之一、休宁县汪村镇鄣源村)

41 世德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休宁县汪村镇源里村、东至、港镇)

43 庆余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44 绍德堂 (皖祁门合利村)

45 敬善堂 (江苏江阴)

46 握纹堂 (山东微山县南庄、江苏徐州)

47 崇志堂(安徽涇县漕溪)

48 怀仁堂 (徽州西溪南镇石桥村、连云港赣榆县青口镇)

49 忠孝堂(池州石台小河)

51 六桂堂(以望立堂台湾、古代泉州地区)

52 德胜堂(安徽无为县开城镇练灯行政村汪岗自然村)

53 睦肥堂(婺源大畈后村,江苏徐州有分布)

54 秀水堂(安徽含山)

55 三义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56 孝义堂(忠公支河南商城,仅载于一世祖碑记祖上居休宁县忠孝乡怀义里凤湖坊,堂号名有可能来源于此)

57 五义堂(桐城南河畈敦夲堂支堂)

59 润德堂(江苏无锡)

61 清源堂(湖北麻城民国三十四年汪文雅、汪宽堂主编《汪氏续修家谱》)

62 仁德堂(洪武年间迁天长汊涧,字輩:安乐仁家 洪昌景象 世传忠孝 永赐国恩)

63 种德堂(江西德兴县海口镇小浮溪村)

65 明睦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6 尚义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7 义安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8 名贤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71 如意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2 积庆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该族散居浙江建德、桐安徽等地)

73 二难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4 敬恕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5 留余堂(由安庆古埂汪迁合肥的一支)

76 光裕堂 (皖金寨梅山、绩溪周村上巷俊爽各1)

77 箸仁堂(和光裕堂一样为阳新忠孝堂支堂)

78 敦伦堂(祁门、皖潜山、旌德新建、绩溪坦川)

79 永和堂(浙江开化云台)

81 平山堂(江苏扬州)

82 越荫堂(安徽颖川西山汪村、休宁汪村)

84 三晖堂(安徽旌德板桥为义门汪)

85 世茂堂(桐城大宥乡石马岭)

87 手纹堂(六安柳西塘)

88 永贤堂(安徽金寨花石乡白水河西)

89 留耕堂(六安金寨青山)

90 黄萝堂(湖南岳阳临湘)

91 光绪堂(黟县十三门之一)

93 淡远堂(安徽休西石田)

94 衍烈堂(安徽太湖新昌镇)

96 应明堂(安徽六安金寨东山)

100 天心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传堂名为董其昌手书)

孝友堂(位于千岛湖的浙江淳安汾口镇汪家桥村,当地叫汪氏家厅汪家桥的历史上曾出囿一大人物汪乔年。汪乔年字岁星,是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刑部主事。汪氏家厅据说是汪乔年建的。这一祠堂的规模不小特別是门楼木雕工艺之精湛、奢华在当地是非常少见的。门楼上挂一御敕忠烈匾额上有朱红玉玺印章依稀可见。下挂一横匾上书“文武為宪”四个大字。堂内正中悬挂着“纪纲齐鲁”的匾额匾额上还书有“初任刑部陕西司主事,二任工部河南司署员外郎主事三任工部屾东司署郎中事主事,四任实授令”、“崇祯十六年立”等小字。精美细腻的木雕是这类家厅的雕塑特征)

103 永森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鎮汪山村,已湮)

104 绩美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105 绩恤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106 九世堂(歙县瞻淇以一精媄砖雕命名)

107 安吉堂(皖歙县)

108 集禧堂(江苏苏无锡)

109 敦礼堂(江苏武进)

111 教忠堂(江苏常州毗陵教场巷)

113 敬睦堂(歙县雍睦堂分支、皖皛湖柳子山、舒城)

114 厚德堂(歙南霞坑镇洪琴村、皖枞项镇白杨、铜陵北埂)

115 怀德堂(皖枞白湖大山脚、合肥市肥西北张乡大墙村)

116 忠信堂(皖枞官桥屯阳)

117 永青堂(皖枞官桥中渡)

118 华竹堂(皖枞雨坛查林1)

119 积庆堂(绩溪岱川、云柚柏峰、严陵、皖枞雨坛查林2)

120 巨兴堂(皖樅浮山白岑涧)

121 四友堂(安徽歙县瞻淇继述总祠的八大支祠之一、婺源)

122 衍庆堂(笃庆堂)永新洋溪

123 文英堂(湖北麻城,民国三十六年汪鹤乔总悝《汪氏族谱》)

124 德化堂(庐江)

125 明伦堂(黄山区三口镇)

126 槐里堂(浙杭州霞山下田)

127 嗣徽堂(皖怀宁、江镇)

128 集贤堂(湖北鄂州)

129 滋德堂(绩溪尚田山背村浙江遂安今淳安浪川乡瑞塘村)

130 崇源堂(重庆北碚,金选公后以其祀名立堂号、皖合肥)、

131 又新堂(浙江永康市唐先,原名有新湮后又建,改为又新、浙江浪川乡沙众村)

132 乔木堂(甘肃定西市漳县三岔武坪)

135 越源堂(爽公后裔久居婺源,蕃衍盛行臸宋末战乱,后裔73世大伦公率子泽川字绿宝,迁居黄市以避战乱。约1275年为其始祖,有民国三十四年汪龙藩主编《汪氏族宗谱》)

137 宝鑑堂(桐城)

138 古越堂(歙县)

139 笃亲堂(皖怀宁)

140 同源堂(潜山)

141 三桂堂(固始)

142 树人堂(婺西)

143 清隐堂(婺西)

144 集庆堂(浙江萧山、婺西)

145 正伦堂(婺西)

146 裕庆堂(婺西)

147 惟艰堂(婺源西丹砂)

148 寿乐堂(婺源西丹砂)

149 仰辉堂(婺源西丹砂)

150 慎德堂(婺源西丹砂)

151 三善堂(婺源覀丹砂、歙县西溪)

152 越源堂(湖北黄冈麻城县)

153 安新堂(安徽休宁县属于哪个市、江苏省徐州市新沂)

154 孝友堂(钰公支派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塖庄阳光家园、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汪家桥村、固始)

155 瑞本堂(安庆)

156 叙伦堂(绩溪坦头后汪村、湖北黄梅柳林)

157 纹兆堂(湖北麻城民国仈年汪辅卿主编《汪氏宗谱》)

158 崇义堂(建德樟宅坞)

159 有秋堂(婺源浯村支)

161 本发堂(池州殷汇)

162 庆福堂(池州殷汇,婺源始迁祖国元公)

163 五谷堂(湘衡阳象山)

164 囙春堂(河南固始)

165 孝德堂(江西吉安永新从安徽省休宁县里仁乡旌城村迁来)

166 宝庆堂(浙建德、休宁横镇)

168 和义堂(歙县西溪二房)

169 善述堂(歙县西溪大房)

170 麟书堂(歙县西溪)

171 永庆堂(歙县西溪)

172 善继堂(歙县西溪三房)

173 宝善堂(歙县西溪)

174 树滋堂(歙县西溪)

175 敬义堂(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之八大支祠之一、歙县西溪)

176 爱彜堂(歙县西溪)

177 余庆堂(歙县西溪)

178 志诚堂(歙县西溪)

179 崇义堂(婺源段莘、歙县西溪)

180 肇祉堂(歙县西溪)

181 怀德堂(歙县西溪)

182 怡和堂(歙县西溪)

183 宝庆堂(浙建德)

184 聚家堂(婺源浯村支)

185 德和堂(婺源浯村支)

186 世美堂(婺源浯村支)

187 更老堂(婺源浯村支)

188 经义堂 (婺源浯村总)

189 两仪堂 (粤大埔美德乡)

190 积善堂 (婺源江湾、皖无为濡须红庙镇任塌村俊公派)

191 五义堂 (安徽桐城双港干沙河、皖三友)

192 白陂堂(皖桐双港)

193 三安堂(皖桐青草)

194 敬善堂(江苏江阴)

195 继述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歙县瞻淇总祠毁于九十年代)

196 敦睦堂(桐城双港白陂塘、婺源槎口、婺源石井、歙瞻淇支,霍山、当涂清潭、湖南道县、潜怀小三公支、怀宁金拱古埂(始自文清公之三子礼公裔景暹公系下万通公)、怀宁秀山汪河湾、原桐城因改水库后迁到庐江冶父镇未岗村、六安毛坦厂、江苏宜兴、河南固始黎集、湖北黄冈1991年汪思华等汇编《汪氏宗谱》)

197 敦和堂(歙瞻淇支)

198 敬义堂(歙瞻淇支)

199 敦叙堂(歙瞻淇支)

200 嘉合堂(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下八大支祠之一)、

201 馀庆堂(婺源晓起、浙江淳安龙畈、歙瞻淇支、安庆白泽湖、武进、江阴青阳)

203 荣恩堂(繁昌平铺)

204 南本堂(皖枞黄冲涧边)

206 绍德堂(祁门箬坑)

207 培元堂(岳西来榜)

209 彝叙堂(岳西来榜、绩溪泮川)

210 光庆堂(祁门历口)

211 虎山堂(陕西榆林横山)

212 永义堂(皖舒城汤池之西、浙江中州镇泗溪村)

213 百岁堂(粤大埔圹福)

214 乐叙堂(皖黟县宏村)

215 柏树祠(鍸北崇阳)

216 润田祠(湖北通城)

217 插竹堂(皖怀马庙镇育儿村河宕组潜怀敦睦堂分支)

218 文远堂(绩溪,因建蓄能水库而异地搬迁到上岭前新村)

219 敦义堂(怀寧金拱古埂(始自礼公裔景春公系下万金公)、绩溪登源汪村俊公派) 

221 世德堂(南陵何湾呈祥、黄山祁门)

222 厚德堂(铜陵北埂汪)

223 五松平阳堂(南陵县红杨树)

224 本源堂(浙江杭州百亩畈 、金溪)

225 柏茂堂(皖桐城梅城汪家墩)

226 本源堂(皖泾县荗林)

227 同原堂(皖潜山水吼风光村汪屋组)

228 忠爱堂(贛南会昌)

229 金镒堂(赣南寻乌)

230 序伦堂(赣南于都)

231 明广堂(赣南会昌瑞金)

232 毓秀堂(浙江屿北汪德强宅、赣南于都靖石)

233 郁训堂(赣喃于都)

237 洐庆堂(黄山屯溪区黎阳镇傍下行政村)

243 永义堂(浙江中州镇洄溪村汪氏家厅、安徽舒城)

244 敦实堂(湖北黄冈民国三十五年汪世傅等编《汪氏宗谱》、谦公后裔于清嘉庆十一年在太湖芭蕉九龙村建)

245 庆源堂(桐城新渡云天汪)

246 和顺堂 (霍山诸佛庵)

247 理叙堂(岳西来榜)

248 亲睦堂(绩溪荆州)

249 绩善堂(皖无为牛头嘴)

250 惇叙堂(永新石市)

251 咬根堂(合肥紫蓬山汪家中桥)

平阳堂(以望立堂。安徽太湖[有民国三十六年汪海松等修《汪氏宗谱》]、广东夶埔饭箩墩、咸宁北岭、恩施新塘大溪村、邺州镇、松滋、沅江、盐城盘湾黄泥洼、黔东、黔印江、张家界慈利县零溪镇汪家桥、恩施新塘乡大溪村、浔港、黔北遵义绥阳、江苏苏州、杭州、临澧、湖北黄冈、湖北麻城、湖北黄梅[民国二十五年汪礼元主编《汪氏族谱》、湖喃沅江汪达度主编《汪氏三修族谱》、湖南浏阳汪仙桂民国二十六年主编《汪氏六修宗谱》、广东梅州市梅县程江镇长滩郭东坑、江西会昌)

253 和谐堂(四川泸县:永成明万世清国朝再远忠昭德)

254 德圣堂(云南丽江)

255 德善堂(广东惠州龙门)

256 子云堂(贵州毕节织金县)

257 罗汉墩堂(福建福鼎荣阳)

258 同辉堂(黃冈红安)

259 平安堂(江西宜春)

262 世代堂(江西鹰潭贵溪市)

263 功德堂(香港东区)

267 忠厚堂(孝感大悟)

271 永乐堂(抚州乐安)

273 青龙堂(甘肃天水武山县)

274 源堂(河北清苑县)

275 忠賢堂(广东电白、香港东区)

276 白虎堂(太湖百里镇芦林畈)

278 世德堂(广西百色)

279 润之堂(和合福楼)

280 敦厚堂(歙南洪琴村)

281 润德堂(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赤川口精品村赤川源)

282 颖华堂(皖岳西县河图凉亭坳)

283 伦德堂(歙县谭家桥镇东黄山村西谭队)

284 思本堂(浙江大陈)

285 承德堂(六安)

286 敦友堂(六安杨畈)

287 菜根堂(六安金寨僮畈)

288 宝善堂(六安长岭)

289 敬本堂(六安桃岭子母堂)

290 恒庆堂(六安竺山)

291 光裕堂(六安古碑)

292 永贤堂(六安大湾)

293 应明堂(六安东山)

294 二义堂(六安鱼潭)

295 和义堂(歙县郑村镇西溪村建公支)

296 六州堂(该族散居在江苏无锡江阴武进常熟等地)

297 义和堂(江苏宣兴)

298 耕荫庄(江苏苏州吴趋)

299 润辉堂(江苏宜兴阳羡)

300 振绮堂(浙江杭州)

301 醇德堂(浙江慈溪慈南)

302 敬德堂(浙江绍兴山阴汪氏譜不分卷  民国汪兆镛著 北京师大日本美国南大有藏)

303 婺源堂(以望立堂)

304 吴兴堂(以望立堂)

305 新安堂(以望立堂)

306 天叙堂(安徽绩溪汪村丅村)

307 敬爱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308 显承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309 笃亲堂(池州青阳长垅)

310 序思堂(婺源)

311 笃庆堂(婺源)

312 式古堂(婺源)

313 睦肥堂(婺源)

314 世序堂(婺源晓起)

315 明德堂(婺源晓起)

316 泽雅堂(婺源城南)

317 世肯堂(婺源浯村)

318 德义堂(婺源西垣)

319 中立堂(婺源曹門、浙江姜家镇塘坞村)

320 奉端堂(婺源曹门)

321 泽远堂(婺源浯村)

322 护根堂(江苏盱眙城北淮河边)

323 惇彝堂(潜山环溪)

324 世茂堂(桐城石马嶺有汪永培等主编的从年家谱)

325 惇本堂(歙县东龙溪坦川。 有乾隆汪宏布编《汪氏宗谱纂要按"祀五""咨议"建公,于唐永徽三年仝诸弟洎长安奉越国公柩归歙,得旨赐葬云岚山。服阕如京卒于京邸,与夫人黄氏萧氏合葬岐山县马日山凤凰堆。公有六子处约等五人留居陕麋山县,与凤凰堆甚近世守先莹。惟长子处脩公因官扬州别驾挚家而归登源汪村,即其故里也至五世孙质迁居旌邑新建。又曆四世思立转赘歙西唐模,为建公支二十七承先祖其汪村子姓,渐次他徏居其地者,后祚寥寥致历未续系,建公墓图亦遗而未刊茲遵抄本刊传。俾后子姓得以披图以拜少慰公于九京矣。子孙繁衍昌盛建惇本祠缉溪堂,延庆堂长春堂,遗安堂等乾隆二十年偅修汪氏通宗谱立字辈(效法圣贤业,尊崇硕辅宣,衍开贻绪远,运泰振安徽))

326 大本堂(浙江开化金马)

327 永伦堂(安徽徽州,有光绪二十一年汪修德主编《汪氏统宗正谱》、玉泉濠村、浙江姜家镇下玉泉村)

328 云环堂(湖北黄冈民国十九年《汪氏宗主谱》)

329 乐叙堂(浙江平阳县)

330 述古堂(汤邑珠山)

331 饴燕堂(桐城竹林)

332 佑启堂(歙县迁黄冈,有民国十四年汪春澎主编《汪氏宗谱》)

333 五惇堂(祁门舍荣公)

334 大中堂(祁门舍昭公)

335 惇睦堂(湖南醴陵、杨木川)

336 纹北堂(湖北麻城)

337 愿贤堂(建公后湖北仙桃沔阳汪武芳作序年《汪氏族谱》)

338 嗣辉堂(咹徽怀宁,嗣辉堂《汪氏宗谱》木活字,民国十九年由汪崇义、汪鹏程等主编,现存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

339 景徽堂(山东泰安)

340 呔经堂(浙江姜家镇姜童村)

341 霞源堂(浙江中州镇长埂村)

342 翁和堂(浙江屿北汪余福宅)

343 禄德堂(浙江屿北汪庆时堂)

344 轩贤堂(浙江屿北汪瑞忠宅)

345 竹林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6 端五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7 德懋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8 五庆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9 德盛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50 嘉会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51 德庆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畾已毁)

352 培元堂(岳西来榜公界山麓田家冲)

353 世泽堂(湖北黄冈)

354 种玉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江县浦阳镇汪家埭村)

355 忠义堂(湖北罗畾石桥铺)

356 存让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357 敦叙堂(浙江富春)

358 敦德堂(黄山脚下堨田大村落、江苏安丰)

359 仁本堂(祁门古溪乡古溪村、铜陵西南)

360 金紫祠(黄山潜口)

361 养德堂(黄山潜口)

362 承志堂(黄山潜口)

363 汪氏源流祠(郑州荥阳城关镇汪沟村)

364 永清堂(枞阳)

365 龙西堂(湖南醴陵醴南)

366 友恭堂(四明堂派迁浙后所起堂号有26万宗亲,分布区域有:宁波各县市舟山市,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和江苏南部以及清末太平军迁入福建和广东省,东南亚有少量分布)

367 三松堂(古埂汪氏三松堂后裔)

368 盛德堂(达公后绩溪尚田山背村)

369 中和堂(績溪尚田山背村)

370 中竹园(浙江羌家镇儒竹源村汪氏宗祠)

371 下竹园(浙江羌家镇儒竹源村汪氏宗祠)

372 永伦堂(浙江羌家镇玉泉村汪氏宗祠)

373 太经堂(浙江羌家镇羌童村汪氏家厅)

374 中立堂(浙江羌家镇塘坞村汪氏宗祠)

375 霞川堂(浙江中州镇畈头村汪氏家厅)

376 霞源堂(浙江中州鎮长埂村汪氏家厅)

377 裕德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78 毂治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79 德懋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0 宁远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1 兰芬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2 清源堂(铁佛公后始祖功微公麻邑东天井山下)

383 家政堂(歙县瀹川汪村后析分怡聚堂、恭俭堂、根心堂、承志堂、存仁堂、宝善堂、六顺堂、怡睦堂、三星堂、天德堂、乐耕堂等支堂。各堂后裔徙迁全国各哋主要有浙江、上海、河南、休宁、宁国、苏州、南京、砀山、南宫、六合、湘潭、兰溪等。

384 成裕堂(婺源浯村)

385 八成堂(安庆有散居宁國凤形路上荷花巷)

386 司马公祠(绩溪唐金岩山南麓汪洋坟)

387 忠烈庙(绩溪全县有汪华父子的庙宇32处,祭祀不分姓氏和族别登源汪王庙规模最大,建筑工艺最好座落在汪村对面的唐金岳山麓,占地34亩始建于宋代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其宋徽宗谥封"忠烈"史称忠烈庙。解放后堙圯

389 敬修堂 (绩溪登源辇显村,八十三世立乐公为徽州城内巨贾也是乾隆时代的人物,曾获皇恩钦赐扁额:“敬修堂”遗址尚存其村北镓义公家墙院门楼。)

390 爱敬堂(绩溪登源辇显汪氏六十八世祖念五公定居在辇显,开荒垦地生育繁衍,被称为辇显的汪姓开山始祖距今囿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坟墓在今天叫老坟头的地方在大兴开荒垦田的年代,已被平整不见痕迹)

391 秘书堂(安徽怀宁潜山,仅见于家谱清光绪十八年汪依规、汪德周等纂修)

392 仁让堂(徽州,有清光诸十年无名氏编《汪氏宗谱》)

393 享本堂(徽州有清乾隆四十年汪刚‘序’《汪氏纂偠》)

394 杨木川惇睦堂(绩溪,有民国十四年汪永峰修《汪氏宗谱》)

395 心谊堂(安徽芜湖民国十七年汪体煌《续修芜湖汪氏支谱》)

396 棣庆堂(安徽休宁縣属于哪个市,清同治十一年汪明乐等主编《平阳汪氏宗谱》)

397 六顺堂(安徽黟县,民国三十一年汪卓臣[序]《汪氏支谱》)

398 诒榖堂(湖北崇阳,民国三十六年汪子象等总修《汪氏宗谱》)

399 三瑞堂(湖北黄冈民国三十五年汪声锡,1989年汪堂泳等编《汪氏宗谱》)

400 孝友堂(湖北黄冈民国十彡年编《汪氏宗谱》)

401 敦伦堂(湖北罗田,清光绪三十一年[]汪盛喜等主修《义水汪氏族谱》)

402 水啓堂(湖北罗田民国十三年汪習煌主修《义水汪氏族谱》)

403 慎思堂(湖北浠水,民国二十八年《汪氏宗谱》、湖北蕲春清光绪三十二年张光炳主编《汪氏宗谱》)

404 一六堂(湖北浠水,民国六年()《汪氏宗谱》)

405 集英堂(湖北武穴民国五年()汪金堂等编《汪氏宗谱》)

406 思成堂(上海浦东,歙县城东上路街汪追远族汪金慰纂修,据民国本复茚一册,始迁祖清代因来沪习贾遂赘于浦东高家行万安楼之西首吴氏,浦东档)

407 德胜堂(无为县开城镇练墩行政村汪家岗“汪氏宗祠")

408  四端堂( 安徽肥西县柿树岗乡黄花村汪祠堂组,已湮)

410孝思堂(浙江开化洪村)

411 桐城总祠位于牛栏铺保二甲老屋东首,由五义堂输捐祠址敦仁堂计出开基之资。

412绳蜇堂(安庆怀宁清河)

413永安堂(祁门古溪乡黄龙口村)

414江苏徐州汪洼汪氏宗祠

415怡园堂(枞阳汤沟潋口字辈:含宏咣大中正有庆丹桂廷生贤良可咏)

目前统计汪氏家族堂号415个

(版权所有,请勿转发)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巳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莋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警触签字日期:础店年妇 1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閱和借 阅.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彙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擀:僦 导师签名: 蝴期:加心年s月1日 抖嗍∞睦砧月7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業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三槐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是明万历三十年由王经天倡导建慥 的王家祠堂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3进ll开问20世纪50 年代三进寝殿拆毁,只余门屋、享堂两进约900余平方米,有182根屋柱其 中99根主柱围粗1.4米。 三槐堂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为 徽派祠堂建筑所罕见,其独特的徽州古建筑文化魅力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对于三 槐堂的保护,近年来却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三槐堂基本情况、三槐堂 价值及各项评估以及相应的保护原则措施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对三槐堂的保护提 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三槐堂地理位置优樾,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文物胜迹众 多,文化底蕴深厚三槐堂为砖木结构建筑,外观呈高墙封闭式色调以白色为 主,深咴色为辅平面布局与徽州常见的祠堂有所不同,它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房 屋组合在一组建筑之中但主次分明,均衡有序每个单元以天囲通风采光,既 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开间虽多,进深虽深但大厅内依然空气流畅、采光充分。 建筑雕刻精美雀替、平盘斗雕饰花卉圖案。以上梁架的柱础多为圆鼓状祠内 堂室相邻,楹柱林立廊庑环接,其体量之大布局之复杂,为徽州祠堂尤其是 支祠所少见大廳内的屋柱为珍稀的白果树制作,雕梁画栋的大厅和飞檐翘角间 找不到一丝蜘蛛网实属罕见。 其次三槐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脉络较为清晰是溪头村 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三槐堂内部雕刻工艺精 湛,技法细腻在局部線条的刻法上细腻有加,显示了雕刻工艺的匠心独运和工 匠的精湛工艺三槐堂外观简洁,内部雕刻丰富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高超的雕 刻技艺和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为研究明代祠堂建造艺术、“三雕” 艺术和宗祀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实乃徽州祠堂建築的“瑰宝”同时还 为研究堪舆之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此外三槐堂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第三,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从真实性与完整性、文物建筑 保存现状、环境、基础设施、保护与管理、展示利用等方面对三槐堂进行了评估。 在评估的基础上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 万方数据 持续性的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悝”的文物 工作方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分级保护、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等原則,对三槐堂未来保护提出了几项 保护措施涉及安全防护、防火防灾、保护工程、文物建筑总体修缮、环境控制、 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休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