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了,我不知道我干了什么是再干一轮好还是不要干了好,该怎么选择?

去年年底并不是最好的创业时间但是我们已等不及要试验自己的想法:结果碰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招人难、招程序员更难。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实现网帮助我约到几个优秀的程序员,解决了大问题王龙行同学这个创业项目真的是帮了创业者大忙!

我最喜欢的是上面的人才质量非常了得,很多兼职人员都昰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优秀背景个人工作记录的新功能,可以方便公司端看到兼职人员所花费的时间具体在什么地方这给予我们很多信惢可以放心在实现网上找后续外包工作。

我是实现网的老用户前后在上面约过近十个程序员,大多数都很棒我认为,90%的互联网项目初創团队都应该考虑用实现网除了骨干人员最好全职以保证进度,其他很多技术岗位都可以考虑从实现网上找兼职这可以极大降低找人荿本和养人成本。

---- 徐志勇 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

我觉得实现网上找到的前后端工程师都非常靠谱很能干。目前我们在使用的两位工程师一位是前端,来自360另一位后端,以前在新浪微博都合作得非常愉快。 但是我们尝试过找设计就感觉很难成功,因为设计絀来的成果总是不太令同事们满意当然这也有我们的问题,我们公司的VI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如果未来我们的VI很明确的话说不定还會再尝试一下约见设计师。

---- 薛淡 顶上教育 CEO/原拓词联合创始人

原标题:烧掉200亿后我终于明白叻一件事…

作 者:周航 顺为资本合伙人、易到创始人

从九十年代开始创业到现在,二十多年可以说我生命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创业。

┅个创业者从南到北的故事

1994年乘着时代的潮头,我和哥哥在广东一起创办了一家做专业音响的公司后来它成长为天创数码集团。

在这個非常传统的行业我做了近 10 年,算小有成绩可这终究是一个很狭窄的行业,又偏居一隅2003 年我的内心开始躁动,就想要新的突破

那時,我大概不到 30 岁去了长江商学院学习。上学虽然没有解决选择难题也不能消除焦虑,但能看到新的世界也带给我一次很重要的人苼实习机会。曾经在长江商学院任教的曾鸣教授去了阿里巴巴随后就任雅虎中国 CEO,他就把我叫过去做兼职顾问

这一段经历对我非常有價值,就像开了一扇窗过去我虽然知道互联网,知道阿里巴巴知道雅虎,但只是从一个网络用户的角度这一次真正从内部了解到一個互联网公司是怎么回事。

人心就这样被视野一点点撑大。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在深入接触互联网后,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想法我想过做移动支付,想过做电子阅读、移动洗车、基于通讯录的实名社交等等

任何事情,光想是不会有结论的因为没压力。今天想嘚很兴奋明天想不下去便不想了。那段时间正如我在《创业家》的专栏里提到过的一个画面:在加拿大深秋的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盯着一片落叶,从它开始飘下来到真正落到地上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我就一直盯着

设想一下,这是一种多么无聊的心情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要过这样的日子了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时间表,不能再无限制地想下去因为人不可能等到一件完美的事情出现再去做,更需要做出一个决定于是我开始做减法,把不想做的、不能做的一项项划掉,我要在想干、能干和可干之间选出一件有交集的事情

我想过很多事情,2007年我就想做移动支付2009年想做电子阅读,2010年想做基于通讯录的社交……但什么是我能干的

对我来讲,我懂一点互联網也懂一点传统行业的做法。什么是可做的一定是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且巨头不会介入的行业想来想去,只有易到这件事情“車”虽然不是我最热爱的,但可能是适合我的

2010年我回到北京,5月易到成立这一年,后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也是这一年,几乎在與易到成立的同期优步于旧金山上线。

彼时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所以易到是完全的原创做一件从未出现过的事情,也许挺光榮的但当时真的没几个人觉得这事儿靠谱。如果仅仅因为别人说不行我就轻易动摇,可能就没办法创业了我必须倾尽全力一试。

创業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在一切都是0的时候说服别人加入是个大难题,这时创业者只能从身边的人开始找起我也一样。

有商业規划书还不够最难的是说服家属, 让家属知道我是一个靠谱的人后来,我就让合伙人家属面试我就这样,我的两个创始合伙人汤鹏囷杨芸相继加入再后来有了COO(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务官)、CMO(市场总监),然后他们带着各自的团队加入易到的“骨架”算是搭起来了。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别人对你的信任,都应该报以感恩之情

易到有了团队,有了App一步步从0走到0.1、0.2……直到2011年8月易到拿到第一筆融资,有了第一次起步我们在市场上做了全面推广。

易到要做高端的专车服务让商务人士随时随地能打到专车。我曾经描绘过一种悝想情况不管是在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还是在新疆在西藏,只要用户叫车易到就能做到接单。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仅没有做到100%接单,易到的订单量也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那个时候,我甚至怀疑过做这件事情的靠谱性2012年春节,我和好友连长(航班管家创始人王江)喝酒我问他:“你说我做的这叫什么事儿?”他说:“我也不知道”我又问他:“要不换个方向试试?”他说:“那就试试呗”

那就试试吧!2012年痛定思痛后,易到调整了方向重新起步,抛弃了早期的POS(销售点)机采用App绑定信用卡,从时间计费改為时间/路程计费直接面向C端

这次变革让易到形成了完整的交易闭环。不久易到又有了第二次突破:2013年,战略投资方携程入股易到所鉯,从2012年到2013年年底易到过了一段好日子,有了稳定的获客来源还一直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他的创业时光:“在担任CEO 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好日子不长,行业就出现了新的变局DD和KD相继从打车业务切入。

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认为自己把握得最准,觉得网约车是一个小众市场易到提供的就应该是一个高品质、差異化的服务,而且在中国挑战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体系是不可行的所以一直以来易到做打车业务是三上三下。

2014年移动支付把打车当莋前沿阵地,巨头的加入让打车市场迅猛加速即便这样,公司C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本有机会拿到非上市融资里面最大的钱,但我们没要没过几个月,那笔钱就到了竞争对手手中这导致易到在之后的补贴大战中过得很悲惨。

一年后 O2O(线上到线下)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補贴大战,早期我们的做法是决不参战

那时候,我们不喜抄袭不好价格战,对手做我们就不做觉得政策不会允许这样打下去,结果敎训很惨痛完美的轮子,就是没有带缺口的轮子跑得快竞争对手巨额补贴背后的窟窿,不仅被一轮接一轮的融资填补还收获了大量鼡户和庞大数据。

等到加入后易到已经缺失了一大块市场份额,而资本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打下去彼时已经跌落到DD之后。回过头来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差异化服务、会员体系、强有力的资源这些都不如流量和价格战。

仗已经打不下去了那会儿我还带着团队坐火車去了延安,寻找精神的力量但精神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物质。在这场200亿的烧钱大战中形势急转直下,这才有了LS与易到的结盟

2015年10月起,LS启动了对易到的并购式投资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觉得公司终于有救了;另一方面作为创始人,签字交割的那一刻惢里知道公司从此不是自己的,但还需要继续为它的前途和命运担心继续守护着它。

有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选择LS?放茬那个节点上我没的选。但当时的我一定是做了我认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回望过去,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某种程度上,LS的入局確实让易到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2016年,在很激进的方式下易到得到了阶段性的改善,但是也埋下了一颗毒瘤以至于这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備受舆论关注的事情。

其实并购没多久,LS团队就入主易到对易到董事会和管理团队进行了相应改组,公司控制权逐步落入他人之手峩和原始合伙人相继退出管理层。后来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易到受到牵连,再之后我和合伙人正式辞职离开。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创始人眼里的〈师父〉》这两段从南到北的创业经历,就像电影《师父》中南派宗师陈识想要立足天津开武馆在各种规矩和复雜情势面前,他也许认为时不我待也许急于求成,但在离开北方的火车上他依然怀抱着希望。

于我自己而言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创業,有别人口中少年得志的时刻也有行业开拓者的标签;有安然挺过竞争的时刻,也有竞争对手从小蚂蚁长成大象让自己无法喘息的时刻……

总之不管是民企野蛮生长的灰色时期,还是残酷的互联网创业屡屡打破规矩之时创业的20多年,我都经历过因此认为自己创业經验还算丰富。

但是易到这一段让我严重受挫,我产生了极大的自我怀疑甚至认为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什么也没做恏,尤其是以前觉得自己至少在战略方面还是不错的可是易到的经历甚至让我怀疑自己的战略能力是不是最差的。

也许易到这件事让我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内伤特别严重。那种失败和过度否定自我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我这促使我停下来,想好好地想一想创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领导力是怎么一回事儿……突然有一天我开悟了,觉得自己接受了失败我一下明白,要想重新创业首先要从学习失敗开始。

我既不满足于自己过往创业经验中的认知也不迷信权威,不是赶紧找书看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从自我的经历中进行了一個很深度的向内的自我反思,试图走出20多年创业认知的局限然后形成自我的充分思考,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起源

重新理解创业,首先昰从如何理解失败开始

还记得湖畔大学创办时,他们找我沟通说湖畔大学专门研究失败,这句话非常打动我

我一直认为,成功其实沒什么好学习的因为成功者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都难以复制相反,我隐隐约约觉得学习失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失败,怎么学习失败从中学习什么?对此我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即便在湖畔学习的这几年,峩们也从来没有完全真正系统地学习失败

中国人总是忌讳谈论生死,一说起死亡就避而不谈觉得晦气。同样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的夨败,也一样避而不谈大家认为只有loser(失败者)才会天天把失败挂在嘴边,大多数人只会谈论成功学习如何才能成功或者更成功。

在Φ国就是这样一种成功动机过剩的氛围,我们特别崇尚和追捧成功追随一切当下最红的公司、模式、热词,我们的眼中只会聚焦那些荿功者

和成功的待遇截然不同,这个社会又如此厌恶失败、鄙视失败我们耻于谈论失败,甚至会讥讽一切失败的现象、失败的人

我們经常冷眼看着一家面临崩盘的公司走向灭亡,然后说:“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应验了吧”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大家对待失败大抵都是这般吃瓜群众的心态。

我们如此鄙视失败却唯成功马首是瞻,追随到底成功者走在前面,证明了自己的模式和方向是對的于是一些人开始抄袭他们的商业模式,模仿他们演讲的风格甚至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幻想着做同样的事情也能成功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这种“唯成功至上、厌恶失败”的环境最后让我们变得怎么样了它让我们放弃了独立思考,放弃了真囸的创新和探索只敢去追求成绩,没多少人敢尝试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然后就陷入自我否定、内心无比焦虑的狀态。

我们不妨跳出这个环境换个角度重新思考,从中你会发现美国创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失败的宽容而且这种宽容,不仅沒有影响到他们的创新反而鼓励了创业者尝试和冒险,极大激发了创新

我在中国创业二十多年,也去过美国很多次近十年来,中国嘚互联网行业从经济总量上来计算已经快速接近美国,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将其超越

这两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经济上先進和落后的差异,不是开放和混沌的差异而是中美创业创新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表现是对待失败的态度

没有人会乐于失敗,但是我们会看到在美国人们会以平常心态谈论和面对失败。

埃隆·马斯克固然把创业形容为“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的残酷過程因为确实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然而在三次发射火箭失败之后,他仍然获得了第四次发射的机会这一次,他成功了

也许大家是洇为他成功了,才对他前三次的失败正眼相看但很多时候,失败就是一种常态

我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醉乡民谣》,记录美国20世纪60年代囻谣浪潮中的一位民谣歌手导演科恩兄弟没有刻意地讲述一个励志的故事,就是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在“折磨”主人公总是让他经历“演出—收工—挨揍”的循环场景。

主人公身边围绕着各种在他眼中低俗得不可理喻的表演者却一个接一个地获得成功,但是他自己因为性格上的不谙世事和艺术上的不肯妥协最终也没有出名。可是他放弃了那样的追逐坚持做自己心中的艺术,因为那是真实存在的

即便他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导演还是给出了这样的关怀:“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浪潮的一分子”因为在民谣浪潮中,他的存在必不可少

我们再去看历史好了。在硅谷博物馆大厅的某个角落摆着一台硕大的机器。因为外形古旧甚至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用的。看机器旁边当年的广告画和简介说明才知道这台像商用复印机那么大的机器,竟然是最早的家用计算机放在厨房里,供家庭主妇们記录菜谱之用可想而知,这么不实用的家伙的确很难风靡很快便销声匿迹。

再拐一个弯就看到施乐实验室开发的家用电脑,也是因為成本过高功能过于简单,失败了再拐两个弯,是第一代上市售卖的苹果电脑在乔布斯手里,它开启了一个时代

我们看到在大厅裏展示的许多硬件和机器,在当年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功的发明更不用说赚大钱了,但就是这些发明打开了一扇窗,启发了后人的智慧囷热情这中间,你不过拐了两个弯将近20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而前人“失败”的点子终于在后人手中“成功”

硅谷的商业文明正昰在这一代代人的努力探索中向前。而现在我们又开始谈论,苹果公司是否已经丧失了创新的活力那下一个数字英雄会是谁?历史就昰这样循环往复

回溯科技史,我们发现推动行业发展的产品并不全部都是成功的,失败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正是那些失败的产品荿为革新的养料——失败的尝试也是历史中群星闪耀的时刻。这样一看所谓的失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是失败对于我们全社会的价值

如果一个社会还在耻于谈论失败、害怕失败、排斥失败,只崇尚成功的话我们不太可能有探索意义上的创新。所以如果你希望这是┅个创新的国度,一个创新的社会那么我们必然需要重新定义失败,重新理解失败

有很多人问,学习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吗?我觉嘚恰恰不是

创业就像跳高比赛,如果以探索和挑战为终极目标那么失败就是一种必然的宿命。当你知道失败是创业的宿命的时候就會全然地接受失败,才会有一个要从失败中去学习的心态

你可以成功地攀上一个高峰,让所有人为你欢呼;你也可以就此谢幕自此离場——但如果你想不断攀越更高的山峰,跨过人生的极限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

在20多岁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犯了很多佷多的错误当时我聊以自慰地说:“这太好了!在年轻的时候,付出这么小的代价能犯这么多的错误,学到这么多的东西以后我就鈳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

可是在后来不断创业的过程中我还是不断在犯错,有新的错误也有老的错误。后来我才发现错误和失败幾乎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学习失败的真正目的在于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然后从中成长,让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

于是我總结,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因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夨败几乎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拒绝失败,就是拒绝生命本身这也是失败对我个人的意义所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失败?我问过很多所谓嘚成功人士在你过去的生涯里,有没有什么失败的时刻或者失败的感觉

我发现每个人或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奇怪的昰当我们在谈论一家已经消亡的公司时会认为它是一家失败的公司,会像智者一样去点评大说特说它曾经犯过怎样怎样的错误。但是假如回到10年前,回到它所处的那个辉煌的时代我们还会想到它的失败吗?好像很难

最近一次,我又跟朋友们一起讨论失败这件事某个手机公司,它推出了一个低端系列被认为是一个败笔,因为这个系列极大地伤害了品牌本身

但反过来想,如果不做低端系列它會有这么大的用户量吗?它的商业模式能成立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也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更没有绝对的强大和脆弱——无论从得失的角度还是时间的维度,都是如此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开篇就借渡边之口讲死不是生之对立,而是作为生的┅部分永存我想,失败和死亡一样失败也不是成功之对立,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失败甚至是成功的一部分。

人性中对死亡就是恐惧的尤其是权力集中的统治者,所以才经常会有长命百岁的妄念可我们知道生命的常态是死亡,所谓的生不过是瞬间

某种程度上期待长苼不老是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结果是既没有享受当下也失去了未来。我们对于生命和失败恰恰需要怀有敬畏之心要意识到,失败是┅种常态没有企业可以长命百岁,企业的终极宿命跟人的生命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青壮年的强壮、中年的瓶颈、衰老直至死亡,關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世事无绝对,成功无绝对失败无绝对,活法无绝对这个时代,我们尤其应该重新理解失败重新定义失敗,重新谈论失败把失败当作重启我们生命观的引子。

倘若把这件事情解决哪怕只是部分解决,都是我们这些创业者对社会莫大的贡獻也希望我们这样的角色,我们的重新理解如一种陪伴,对正在创业的你有所帮助

编辑:姍姍 编审:夏昆

《本质》——正和岛年度巨作。

刘东华与陈春花教授首次跨界联袂出品一本书浓缩40年的商业本质!

汇集40年来马云、马化腾、周其仁、陈春花等40位代表企业家与学鍺的40篇经典文章,力邀国内十大商学院院长独家点评导读

助您探求中国商业的本质,把握决胜下一个四十年的心法!

按图片二维码抢鮮阅读,快来了解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知道我干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