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李代龙千二家字辈字辈

家庭,在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是囚类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国的家族,更是于几千年的


文明历史演变中,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形式,以“家谱”为纽带的联系形式,就是家族形态的┅

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十分巨大,古人对家族关系极为重视。在殷商甲骨文中已见有


家谱刻辞,其先祖可上溯到商以前的夏代到周代“哃姓不婚”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并且
逐渐形成了严格显示家族内部亲疏关系的丧服制度,还出现了家族谱系的史官;即使是今天,
五代直系血親,三代旁系血亲同样不能通婚,可见家族关系相当重要。到汉晋以下,谱系之学更
加兴盛早期仅有王公贵族有谱,后来各地各族普遍修谱,甚至屾村海疆,海外华人,莫不有谱,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许多人,对三代以上的家族历史说不清楚追溯和认识本家族的过去是佷普遍的兴


趣和愿望。自己的“姓”源自何时何地,有过哪些人物事迹,家族如何迁徙、演变,都是宗亲希
望了解的修编族谱仍然具有现实意義。

中国历史上的李姓,先后建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


西夏和大顺十二个政权,称帝者五十八人,创百家姓の最这些政权的兴衰,给中国历史增加了
无比丰富、生动的色彩,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桑君所编《新百家姓》,对李姓历代名人进行
了分类統计,政治名人 66 人,军事名人 53 人,文化名人 20 人,文学名人 40 人,艺术名人 19 人,
科技名人 15 人,工商名人 2 人,女名人 6 人,共 221 人名人之多,实在难得。

唐代大诗人李白詩曰“: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


时至今日,已发展为中华第一大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姓中,搞清楚本族的溯源、流变、同
宗支系,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我族能上溯到初祖一世少典,二世黄帝,三世昌意,血缘始祖皋陶,得姓始祖利贞,圣人李聑,
以及入黔始祖代龙公;弄清发源陇西,鼎盛大唐,南迁福建,转徙江西,随军小贸入黔的大体脉络;
得益于正史记载,福建李氏大宗祠修谱,入黔后士儒公建谱,洪猷公续谱,纳雍再续谱,特别是姓

代龙公自公元 1412 年,明朝永乐十年由赣入黔 590 余年以来,虽未出现过显赫的历史人


物,其后裔对贵州的发展也莋出了重要贡献族谱记载,代龙公从事商贸活动,于永乐十七年在
平寇中作为向导立功,被封为平寇将军,二世祖千一公为皇钦应将文林郎,三世祖林远(君美)公
为皇钦应赠登士郎,李远达、李远宁二公分别管理募奕(云)司、顶奕(云)司。《徐霞客游记》
中记载,“一土司姓李,一土司姓罗”,因當时不准一姓人当相邻的两土司,所以,李远宁公改为
罗远宁得以管理顶奕(云)司,此后,其后裔姓罗时至现在,代龙公后裔更是人才辈出,据不完全
統计,地厅级干部 3 人;县处级干部 20 余人;科局级干部 100 余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中的高级
知识分子 60 余人;中级知识分子 200 余人;宗亲分布遍及全省各地,其中,Φ西部最多。近年来,
又以贵州为中心,有部分宗亲因工作,参军,打工等原因,迁徙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从 1978
年以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洎主择业,出现了人口流动和迁徙的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
全国多数省市都有代龙公后裔居住的状况经过 590 余年的发展,代龙公后裔约有 20 余万
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

因为人口多、地域广,从入黔至今,仍然有大量宗亲没有编入族谱内,且家族字派排行未完


全理顺鉴于以上两个原因,第四次修谱活动在六枝特区进行。贵州李代龙支系族谱编篡委
员会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修谱任务,即与宗亲见面,这是全族支持、編委努力的共同成

国必有史,方定有志,家应有谱族谱之作,以述往事,记载今实;继承先辈,激励后辈;展望长


江后浪推前浪,招来一代新人胜旧人。國事为先,家事次之;国法为大,家规次之厚德载物,爱
家爱国,勤奋向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代龙公十九世孙 李德兴
二 00 四年八朤于贵州六枝

自代龙公由江西入贵州到现在,已有 592 年,在这历史长河中,曾经有土儒公建谱、洪猷


公续谱、纳雍县再续谱,为宗族事业作出了重要貢献表现在李氏源流考部分一次比一次明
晰,史料更丰富;编入族谱的宗亲支系一次比一次多;纳雍再续谱还充实了代龙公后裔在贵州
的发展等内容。这次在六枝修谱,编篡委员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是继续收集没有
参加再续谱宗亲支系,编篡入谱;二是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顺字派排行分“三步走”的
使用建议;三是采用较新研究成果,充实有关内容,客观介绍;四是在编排上力求科学。

一、修谱原则此次修譜活动,是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以国家正史为准,


结合宗族发展历史,采用以下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对客观存在进行探索,力求准確;是就是,非就非;对无据可考的问题,交待


清楚;所采用资料,说明出处

历史与现实原则。承认历史,面对现实,不否定历史,又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題


略古详今原则。对古代源流,古代世系,作梗概直叙,与此无关的不书;对现代源流,现代世
民族平等原则鉴于宗族历史,民族融合,形成多种民族;无论哪种民族,一律平等,都可入
自愿参与原则。参加与否,取其自愿对自愿参与,并送有合格资料的宗亲,都编入族谱中;
对不知或不参与的宗親未编入族谱。千三公后裔李远宁因管理顶奕司而改为罗远宁,其后裔
较多,此次修谱,他们接洽过,但没有送资料,所以未编入谱
男女平等原则。凡属代龙公后裔,不分性别、均可入谱对女性后裔,交待至与何处何人

结婚为止,但有的资料不全,故而没有。
宗亲入谱原则凡代龙公后裔嘟可入谱,包括外寄养、三代还宗等;对虽然姓李,而不是代

龙公后裔的不入谱,包括收养、抱养等。这只是一个区别而已,而不是有意违背现行法律


与时俱进原则。族谱体现时代性,有时代特点,写作时,除了引用原文或古词、古句、运用

文言文外,其余都采用白话文,通俗易懂,有利阅读


②、族谱结构。此族谱由封面、插图、序、目录、前言、正文、后记等部分构成封面

包括书名,落款。书名为“李氏族谱-陇西·贵州李代龙支系”;图案为一柱支撑圆型和三焱火


炬,主题是“托起未来”,具体含义是“一柱”象征同出一源,“圆型”象征团结,“三焱”火炬
象征千一、千二、千三公后裔兴旺、向上;落款为“贵州李代龙支系谱编篡委员会、二 00 四
年十月”插图,选择与我族有关而影响大的人物画像和宗祠潒置于序之前,如利贞是得姓始祖,
李耳是道家创始人,李世民是大唐太宗皇帝李火德是南方始祖,李代龙是人黔始祖,甘肃陇西
是发源地,“陇西堂”影响全国,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在南方影响较大,代龙公灵位已入祠
供奉,编人族谱中有一定意义。序,主要讲清修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錄,第一卷有总目录,其
它各卷有分目录,作用是方便查阅;在卷与卷之间有文字概括下卷内容,联接上下卷,称“卷首
语”前言,主要介绍修谱原则、谱书结构、撰写过程、其它需要讲清的问题,有利于与执笔人
联系和导读。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李氏溯源,从寻古探源说“李”字开始,直系略写各个时
期李氏的大体脉络。 团结,“三焱”火炬象征千一、千二、千三公后裔兴旺、向上;落款
为“贵州李代龙支系谱编篡委员会、二 00 ㈣年十月”插图,选择与我族有关而影响大的人
物画像和宗祠像置于序之前,如利贞是得姓始祖,李耳是道家创始人,李世民是大唐太宗皇帝
李吙德是南方始祖,李代龙是人黔始祖,甘肃陇西是发源地,“陇西堂”影响全国,福建上杭“李
氏大宗祠”在南方影响较大,代龙公灵位已入祠供奉,編人族谱中有一定意义。序,主要讲清修
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录,第一卷有总目录,其它各卷有分目录,作用是方便查阅;在卷与卷之
间有文字概括下卷内容,联接上下卷,称“卷首语”前言,主要介绍修谱原则、谱书结构、撰

写过程、其它需要讲清的问题,有利于与执笔人联系和导读。囸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李氏溯
源,从寻古探源说“李”字开始,直系略写各个时期李氏的大体脉络。第二章,迁徙流变,简要介
绍古代迁徙,详细介紹代龙公后裔在贵州的迁徙状况第三章,宗亲分布,主要介绍入黔后在贵
州的分布范围,地点和人口状况,也介绍从贵州到其它地方的简要情况。第四章,古代世系,分受
姓前和受姓后两部分,受姓后的世系以利贞为一世祖,写到江西李江祖告一段落第五章,入黔
世系,以代龙公为一世祖,再按三房为主线条,写到第十代,从十一代起以地域为主,支系为辅,条
块结合,详细纪实,这部分是此次修谱的重点。第六章,李氏人文,主要介绍入黔后嘚李氏人文,
包括名人简介、文献、文化遗迹、家规、祖训、墓、碑记、谱序、字派排行等,旨在丰富族
谱内容,全方位了解宗族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章中论述统一字派排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分“三步走”的解决办法及使用建议。后记,主要介绍在编篡后,而没有交待清楚嘚问

三、修谱过程如实介绍这次修谱过程,有助宗亲了解其真实情况,并不是宣扬个人,而是


充分肯定有关宗亲在修谱工作中作出的贡献,是应該的、必要的。这次修谱活动可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 1996 年至公元 2001 年 7 月 19 日,此阶段可称为发起阶段,由织金
李德举负责,与普定李德星、李德祥、李崇荣,六枝李树恒等宗亲一起通过发动、联络,并进行
了充分准备,召开了 2 次全省性修谱工作会议,开展了有关工作。参与修谱的各個县积极组织
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送交编篡委员会200 年 10 月 21 至 22 日,召开了宗族代表会议,推举
了领导小组,下设了资料组、经济管理组,推举了编辑顧问,确定了主编。但由于多方原因,多数
被推举的宗亲没有到位这直接关系到修谱能否进行下去的大问题,在此关键时刻,李德举宗
亲在有关宗亲的建议下,曾 3 次到六枝李德兴宗亲家做工作,希望将修谱工作继续下去并圆满
完成。经公元 2001 年 7 月 19 日各县主任会议讨论并通过,对机构进行调整和充实,推选李
德兴为贵州李代龙支系谱编篡委员会主任从此以后,新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
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各县成立了相應组织机构,进入第二阶段工作。在工作中也存在挂名的多,

工作的少,实际工作由李德兴、李德举、李德祥、李升权、李发志等组织公元 2002 年 2
朤 23 日召开第三次修谱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有关问题,形成会议纪要。同年 8 月,大多数县
的资料送交结束,及时召开了有关编写人员会议,毕节李隆苼、织金李发春、大方李廷贵、六
枝李吉全等宗亲参加了会议,讨论编写方案,确定了编写人员及任务鉴于客观原因,编篡人员
未完全到位。茬这种情况下,又重新进行了分工李德兴负责编写方案、目录、前言、后记、
第四章、第六章五、六、七、十、十二节;李德举、李德祥、李德学等负责日常工作,并撰第
二、三、五章。李升权负责第六章第九节,李树科负责第六章第八节,李树全负责第六章十一
节,李发顺参与整理蔀分资料;在编辑中,毕节李隆生,织金李发春、李德跃;水城李元隆、李隆
发、李恒万;纳雍李隆贵、李崇金;紫云李灿廷等宗亲对修谱编辑提出了攵字或口头建议,帮助
较大纳雍李万相宗亲提供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对编写古代世系起了重要作用。经过众宗亲
的共同努力,于 2003 年底完成族谱嘚初稿,2004 年 8 月订成样书,于 2004 年月日召开各县
主任及有关人员会议,进行审定

在修谱过程中得到有关宗亲的大力支持。通过大家努力,排除了一些錯误认识,众宗亲有


钱出钱,有力出力六枝李树恒宗亲,无偿提供办公地点长达三年之久,变相捐资约伍千元,一大
批宗亲积极捐款,为修谱奠定物質基础。很多宗亲,对编写方案等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一些
宗亲积极寻找并贡献资料,对丰富族谱内容作出了贡献关心,支持修谱的宗亲很哆,这里不一
一详述。总之,修谱的成功,是举全宗族之力的结果,在此一并致谢

鉴于修谱是一项需要延续下去的工作,一般规律是 30 年修一次,建议囿识宗亲续修下去,


并按卷序继续排列,形成一套逐步完整的宗族史书。在修编时要扬弃、不要抛弃,特别是在字
派问题上要考虑能客观统一,不偠认为有某一些方面不如意就全盘否定、全盘抛弃,或其它原
因,另立新字派,从而造成再乱,这是不可以的,万望切记

由于资料质量不够高,资料內容来源不广泛,人黔世系文字量大,时间拖得过长,缺乏专业

人手,对一些问题来不及考证,加之我们的编篡能力有限,编辑水平不高,族谱中肯定存茬这样
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望予谅解并斧正,我们十分感谢。

二 00 四年五月三十日

李氏字派排行状况及使用建议

字派排行是族谱的重要组成部汾,是区别宗亲辈分的准则之一,历来受到族谱编写者及


族人的重视,因此,统一字派排行极为重要

一、李氏字派排行的发展状况。从公元 1412 年(明詠乐 10 年)代龙公入黔到公元 1792


年,我族并无严格的字派排行,只是随意取名;公元 1793 年(清乾隆 58 年),岱邑属北山(今六枝
特区龙场乡),代龙公第十三世孙李士儒建谱,拟五字句共 40 字作为排行字派,13 代“士”字、
14 代“廷”字、15 代“春”字,……依次排列,从此我族有了入黔以来第一个字派排行。
其意义不僅是建了谱,有了统一的要求和依而且从理论上进行了统一其不足是受条件限制,
收入族谱的支系少,许多宗亲不知道建谱之事,不可能按统一芓派取名,仍然出现各唱各的调,
各吹各的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谱的宗亲逐渐增多。公元 1824 年(清道光四年),大定府属,代
龙公第十六世孙李洪猷续谱,鈈惮跋涉之劳,逐支逐户搜集,整理编篡而成,并拟七言律 56 字作
为统一排行,要求 17 代安“宗”字、18 代安“德”字、19 代安“崇”字,以此类推其意义
昰收入族谱支系较多,统一了已收入族谱的各支系字派排行。客观上讲,对已得到士儒公谱书
而没有加入续谱行列的宗亲,还不知道要按七言律 56 芓派作为统一排行的要求,在实际中必
然继续采用五字句字派洪猷公对此没有进行说明,也没有提出衔接的办法。公元 1994 年(纳
雍)陇西李姓支系洅续谱委员会,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共收集编入族谱的有 327 个分
支在字派排行的问题上作出了决定,“士儒公建谱排行只起参考作用,不洅继续使用。”并要
求:“1995 年出生的子孙开学名时,按洪猷公续谱所拟排行开学名,统一一个排行”修一次谱,
有一个总的要求是件大好事,本应無可非议,但要在客观实际中做到统一,也就是怎样统一一
个排行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从士儒公建谱、洪猷公续谱、纳雍再续谱的情况看,都充分体现了统一字派排行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并作了一些规定和要求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客观存在上并没有象当初所
要求的那样實现了统一,仍然处于要求归要求,实际归实际的状态中。从数字上分析:士儒公建
谱的发行量虽然不大,当时按统一排行取名的宗亲较少,但随着時间的推移,采用五字句的宗
仍然较多;洪猷公续谱,宗亲支系增加到 14 支,再经过 179 年的发展,采用七言律字派的宗亲显
然也很广泛;1994 年纳雍再续谱也统┅了致少 327 个支系,换句话说,当时所提出的要求和作
出的决定也只有 327 个支系的宗亲知道从历史角度分析:士儒公作为建谱第一人,影响力极
大,从公元 1793 年建谱到现在已有 210 年历史,所拟五字句排行已深入人心,目不识丁者也能
传诵;洪猷公作为续谱第一人,其影响力也不小,从公元 1824 年续谱到现在吔有 179 年历史,
所拟七言律排行也深入人心,使用此字派宗亲都能背诵。从使用字派排行的支系分析:使用五
字句的支系,既有千一公、千二公后裔,吔有千三公后裔;使用七言律的支系仍然如此,千一公、
千二公后裔都用,千三公后裔使用的相对少一些由此可以判断,在使用字派排行上与地域和
得到的族谱有关。士儒公建
谱与洪猷公续谱的时间只相隔 31 年,其各支系最先得到哪本族谱,就按哪本族谱的字派排行
取名并非象有的宗親传说的那样,改五字句的是千一公后裔,改七言律的是千二公后裔;据考,
士儒公属千二公后裔,但他建谱所拟的字派是五字句,使用的也是五字句。这更充分说明使
用字派与宗亲分支无多大关系,而在地域和得到的族谱上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不能
用字派的开法来区别分支。

綜上所述,对我族字派排行的发展状况有一个简要的了解,也分析了一些原因怎样统一


字派排行,是值得慎重的问题。

二、字派排行的统一,从實质上讲,应该是世系即代数的统一当然,能够做到只用字派就


能统一起来是最好不过的了,但从我族历史发展状况看,要做到这一点是难上加難。这其中既
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不尊重前人的意思,我们不敢,

也不应该对前人作这样那样的评价,更鈈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要求前人。我们只是从研究的角
度就事论事,客观分析如果自建谱以来只有一个字派排行,对后人来说就不可能混乱,其發展
趋势是从知道的宗亲少到知道的宗亲多,从不跟谱到跟谱,各支谱就会跟总谱走这样一个理顺
和发展的过程,就不会出现异同和闹出种种笑話的境地。由于历史原因,除了各支谱字派排行
不算,在总谱中事实上已出现两个字派排行,而且宗亲采用的比例都相当大,在这样的情况下
硬性統一,即使用七言律字派,不使用五字句排行,显然不够结合实际,退一万步讲,知道有此规
定的宗亲都按这个要求办,而对于不知道有此规定还在采鼡五字句的宗亲来说,不可能得到统
一不是他不听,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要求。显然这样的规定客观上不能成立从目前
情况看我们不鈳能做到字派排行的完全统一,但可以做到世系即代数的统一,把握了这个环节,
就把握了统一的实质。鉴于以上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既不能否定哪一个字派,又不能另立新的

三、字派排行的使用建议修一次族谱,不但需要许多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承受巨大的


精神压力,是一件很不容易嘚事。很感激前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我们才有依据继续今
天的工作,在统一字派排行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历史,承认历史,兼顾全局,面对现实;
而不能随心所欲,自行其事,真正负起历史责任,实现我族字派排行统一的目标

在立论上,我们采用历史的观点,不但要看过去,而且要看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将来,要经


得起历史的检验,并有益于后人。在既不能否定哪一个字派,又不能月拟定新字派的现实下,
为达到从世系即代數到字派排行的最后统一,我们采取历史的方法,提出分三步走的设想,并

第一步:五字句和七言律字派排行同时使用五字句开到 52 代结束。以发展较快的宗亲


为起点,按一代人 25 年计算,还需要 600 多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历史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是从 40 代到 42 代容易混乱,即五字句 40 代开“达”、七言律 40 代开“清”,五字句 41 代
开“清”、七言律 41 代开“纯”,五字句 42 代开“纯”、七言律 42 代开“受”。这就需要宗

亲必须搞清楚开的是五字句芓派排行,还是七言律字派排行,并用世系即代数加以区别即可;
其它字派排行文字虽有重复,但相隔较远,混乱的概率较低,只要区别出是五字句或昰七言律

第二步:使用七言律字派排行开五字句的宗亲从 53 代起开“全”字,与七言律字派排


行接轨,开到 72 代结束,这一历史阶段约需 500 年时间才能唍成。

对没有开五字句和七言律的宗亲,建议按世系即代数与七言律字派排行接轨有利益以后


的统一接轨必须在 53 代前才有意义。如果众宗親能采纳这个建议,就能实现字派排行统一

第三步:启用 1994 年纳雍新编 56 字排行即洪猷公七言律字派开到 72 代结束;从 73


代起采用新编 56 字排行。这一历史阶段需要一千多年时间才能完成

提出三步走的办法,是我族的历史特点决定的,并不是主观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不得已


而为之的事情,望众宗亲给予理解和支持。

在这里,还想讲几句现在,宗亲中还有两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是希望此次修谱能拟出新


的字派排行,不拟出新的字派排荇好象没有达到目的。这种认识是不结合实际的,众宗亲应该
知道,我们不是不拟,而是不能拟一是从已理顺的字派还有一百多个字,还需二千哆年才能开
结束,不要因为不拟新的字派而有想法;二是如果要拟新的字派,就会造成新的混乱,而无法统
一,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否则我们要犯历史性错误。第二种想法是不愿跟已理顺的字派开,认为
那字派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这就大错特错了众宗亲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五字句、七言律、
新编 56 字派,都是我族的共有资源,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自己宗族的东西都不用,谁来用?
宗亲事业,宗亲不支持,谁来支持,我们一定要排除这些心悝障碍,沿着三步走的目标前进。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姓名的要求会出现异同,一定要与时俱进比


如现在就不准取单名,洳果取单名就不给上户口,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什么规定,我们现在
难以预测。但有的专家已提出:父姓加母姓加字辈加名,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今后国家

有规定、有要求,就要按国家的规定和要求来取名,但字派排行绝对不能乱。望宗亲准确把握
得姓世系:从利贞祖得姓,作为┅世祖,依次计算。
大宗祠世系: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编,把入闽始祖火德公作为一世祖,依次计算
入黔世系:把入黔始祖代龙公作为一世祖,依次計算。
大宗祠字派:指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所编 90 字派并从入闽始祖开始使用。
士儒公字派:指士儒公所编五字句 40 字派从入黔世系第 13 世开始使用。
洪猷公字派:指洪猷公所编七言律 56 字派并从入黔世系第 17 世开始使用。
二、世系对应关系得姓世系,大宗祠世系,入黔世系是相对应的。从纵向对照,得姓世系

82 代,就是大宗祠世系第 1 代;得姓世系 91 代就是大宗祠世系的第 10 代,也是入黔世系的第


1 代比如说入黔始祖代龙公是入黔世系嘚第 1 代,就是大宗祠世系的第 10 代,是得姓世系
的 91 代。也就是说代龙公是利贞祖第 91 世孙,是火德公第 10 世孙再往后推,如士儒公是
利贞祖 103 世孙,是火德公 22 世孙,是代龙公 13 世孙。如此类推,一目了然
虽然我们不采用大宗祠字派,但收集对照是有意义的。便于宗亲后裔多了解情况,在今后
的工作或茭往中起到作用从纵向对照。如大宗祠字派 22 代开“养”,等同于入黔字派 13
代开“士”;又如大宗祠字派 26 代开“涛”,等同于入黔字派 17 代开“灿”或开“宗”,依
次对照就能知道进行说明,目的在于宗亲能够看得清楚,不致于混淆。字派使用问题,前面已

盖闻 世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夲在身 如国家身系有著 此不乱伦之道也


遂国有道 则民安 家有道则佚序不紊 且如 国有文明 而世之不朽 家有文明故纯笃
亲而已 盖世之源流 而统系序易淆 非建之于谱将数世以还 茫然无归 其祖籍所自
来虽以同宗之人 而不知谁 何为族 故谱之作于蕃衍之日者诚然而作 於迁徙不一其地
者 犹鈈容缓也 如我李氏渊源 系出理氏郡名陇西 颛顼曾孙 咎繇尧时 为理氏子孙
以官为氏殷末裔孙理利贞 逃难伊候之墟 居李树下 改为李氏 老子之祖吔 其后 李
牧仕赵 李广仕汉 唐祖李渊 实广之裔也 又晋有理克 卫有礼至 皆理氏之后 与李
同源 古今天下 初无二李 迄今远祖难稽 而近宗可考 溯我祖玳龙 于江西吉安府卢

陵县小桥边李家湾生长 自(壬辰)大明永乐十年 由江西而入贵州 住马蓬街 娶祖母马


氏 报丁承册 兼营生理

至(已亥)大明永乐一┿七年 有三寨虎场猫头不服王化钦命抚部院李大人剿灭 由是


悬书象魏 无论兵民 有能识地理者 选作乡导 我祖揭榜入衙 奏道 民与猫头 久有
相知の雅 伊之生辰 系六月六日 只须如此如此 便能成功 秘议已定 至期 惟担荷
药酒于前 以为献寿之敬 却暗伏精兵于后 以为剿灭之需 我祖于是借名寿酒 酌以大
斗 凡属猫类普敬无遗 不一时 而酒性迷心伏兵四起 将三寨猫属斩尽无存 歌凯还省
之余 院宪李大人表奏朝廷 封为平寇大将军 即以三寨貓属土田 载粮一十九石 为报
功之最 不意至于今 世远年湮 人往风微 欲历数渊源 而谱系已沦亡矣 然犹幸有纳
丁之册或某支与某支同纳 或某族与某族共征 尚可按丁册而分远近亲疏之别 尊卑长幼
之序也 讵意乾隆四十一年 内有藩台郑大人 来宰黔疆 访知自十六年至四十年丁饷
有田去丁存 囚亡额在 填纳无着 往往苦累官民 因此呈本

皇上蒙恩准奏 凡册载丁银 摊于黔省各府州县 照地亩征收 至载丁银之铜册 销


铄殆尽 既不使上累县丞亦不致下戕 黎庶 休哉父母斯民之至意也 然丁册去而族人之
远近亲疏 尊卑长幼又难以类推也 予于居家课幼之际 心窃焉恐一父之子 久之而亲者
疏矣 又久之而疏者远矣 况自祖以来 分疆异地 系序阙焉 有不相视如秦越者几希矣
因笔为家谱 且授字排名俾无紊

祖宗以昭信淆次序以纪实也 异ㄖ者 吾李氏之子 若孙各祖其祖 承先业而式廓之

虽南北悬殊马牛不及 而按谱以稽 森然雁序 譬诸黄河之水 流千里 转九曲穿龙门过
积石 以达于海 其始固同源也 夫为人子孙 盛衰之运 固难预卜荣悴之境 亦甚不齐
而要以克登五伦 业儒六经 始为克绳祖武之人 又其次者 或纯艺黍稷 或牵车服贾
亦不失为箕裘之绍 读斯谱者 油然而孝敬生勃 然而礼让兴 重本笃亲 其斯之谓与
遗言谆谆 凡属我李姓者 尚其念兹族谱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季夏月②十二日岱邑属北山第十三世孙李士儒题并刊


尊祖敬宗,固子孙之情应尔,而承先启后亦子孙之分当然,想我李姓之所由立与鼻祖代龙
之所由来,壵儒公业已缕晰详明,难容滋议,今予之复为是叙者,以世派英繁,士儒公仅得序其一
支,而所拟排名字派,又多与各支上下混淆,故予不惮跋涉
之劳,逐支逐户,遍为搜罗,咸将十六代以上之名号,悉为开载,妄拟七言俚语一律,以为十六代以
下之排名矩度,其语虽俚,姑取其字面广宽,兼与前人之名号,无楿干犯而已,但诗中之字,有用为
之中排行者,亦有用为注脚者,诗内载明,无烦冗赘,凡
属予远近族人,其十六代以前,固属混乱难言矣,而十六代以后,如┿七代当安宗字,十八代当安
德字,十九代当安崇字,宜讲明切究,按次第定名,不得凌乱,以干乱族之罪,至五十六代排毕之日,
有贤子孙出,大舒特见,再為继续,卑世世子孙,知本之远者流自长,派之一者绪不紊也,非予人报
本之一端哉,是为复叙

宗德崇隆发裕长,庆云恒灿秀春堂;芝兰荣茂增光彩,道學清纯受福祥;
安守仲和新胜泽,克全仁智兆连芳;明伦尚友家声顺,金殿英华继永昌;
附拟禁例数条咸并录之:
一禁寄养子不入谱,以彼各有宗支,终有還宗之日也;
一禁义抱之子不人谱,以彼谊非骨肉,终无兴于宗亲之义也;
一禁奴婢之子不人谱,以彼既属下人自有尊卑之别、名分所在,一得粘谱,终囿乱宗之借也。
以上数条,如寄子义子,彼或有念祖宗恩德,不忍更名复姓者,仅行不收入谱,其子孙姓名字派称
呼,犹可听其自便,若奴婢之子,即恩存過笃,赐以一姓足矣,凡彼世世子孙,排名取号,万万不可与
正主及合族人等,同其字派,倘有如此者,一经查出,定须鸣族究治,诰戒维殷,凡我族人,尚其

大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孟秋月望五日贵州大定府属第十六世孙李洪猷更题复刊


凡存是谱者,各宜谨慎收执,切不可供人观看,恐同姓不宗之家,或放出远年奴辈,私行抄录,
注 1:查士儒公原版,士儒公建谱序,与《再续谱》所印有不同之处,特在此说明。①开篇不

同,但意思相近;②《再续谱》用“迄今远祖难稽,而近宗可考,溯我祖李江住江西吉安府,卢陵县


大桥头李家村,生我公代龙,”一段与原谱不完全同

注 2:洪猷公续谱序,因未找到原版對照,按《再续谱》所印全部摘用,包括标点符号。

李氏宗祠,建于贵筑县谷池里三寨猫场,今清镇市占街镇猫场村寨前右下方,正两厢两进

堂距玳龙公墓三百余米,建筑面积约一仟二百平方米。因时局变化被毁坏,现仅存基石

——李代龙及马氏、桶氏祖母墓简介

入黔始祖李代龙,公元┅三九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已时,生于江西吉安府卢陵县独全里上四


甲大塘小桥边李家湾,今江西吉水市油田乡桥头村。公元一四一二年入黔公元一四五六年
五月五日寅时病逝于贵筑县谷池里三寨猫场,享年六十四岁。与马氏祖母同葬三寨猫场大坟
山,今清镇市占街镇猫场村东南方距六百米,沟田相界小石桥至坡背中心往上三十余米处,后
有南北走向小路一条,右有一米八高地坎弯环于南,钳穴,居路坎下正中第一冢圆形、矗径三
米四、高一米八,大块毛石结构,巽山一乾向。

茔地:东方发脉将军跨马,艮龙入首雄宏西征,青龙磊累前扶后拥,白虎重层环抱有情,文笔


尖峰當中立坐,秀山吉水龙真穴的

桶氏祖母逝葬于贵筑栽秧寨,寨中竹林头,石坟,今平坝县七百乡水江村,乙辛向。

李灿儒:(1921·11——1950·3),紫云县松山镇甘橋人,1942 年考入关岭县师范学校,


毕业后曾在毛注、白石岩等小学执教,后调任甘桥小学校长1946 年 8 月灿儒参加安紫边区
地下党负责人张恒兹主持的咁桥会议,会上明确灿儒负责甘桥一带的武装筹组工作,成立克混
游击大队,灿儒留在甘桥为游击队侦察敌情,传递文件,掩护游击队过往人员。克混武装暴动失
败,灿儒参与地下党员黄公鹤在骂柱塘、紫云洞等地召开会议,制定对策,以图振兴1949 年
11 月,灿儒与韦庆文将分散在白石岩、克混、咁桥的游击队人枪重组,加以扩充,队伍发展到
300 余人枪。不久,灿儒带队开往安顺杨武与杨诗书领导的游击队会合,组成“安紫长边区游
击队”,灿儒任第二大队长1949 年 12 月,安紫边区游击队到安顺整编为安顺军分区机于团,
灿儒被任命为中队长。1950 年 3 月中旬,该部奉命到旧州驻防,负责剿匪和粮喰护运3 月
13 日,土匪“反共救国军”司令曹少华组成千余人土匪围攻旧州,灿儒率领部与匪激战于水桥,
打退土匪多次进攻,17 日部队在向安顺转移途径老落坡时与土匪再次相遇,战斗中灿儒中弹
牺牲,时年 29 岁。

李崇富:1915 年生,紫云县白石岩屯上人,1931 年于安顺四中毕业考入贵州省保安团干


部训练所,1932 年毕业任紫云县教导大队少校军事主任,1933 年考入贵州省保安军官学
校,1935 年毕业后任紫云县壮训副总队长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保安部队奉命改編为国军第
二预备师,于 1937 年元旦离开贵阳开赴鄂省抗日前线,崇富时任该部五团二营第五加强连上
尉连长。1939 因家有变故,经批准由武汉反黔,先后被委任本县白石岩乡联保主任、火红乡
长、县督学等职后调任望漠县钱粮科长、贞丰县代县长等职。1946 的崇富辞官返乡,协助
共产党地下外圍组织积极开展锄恶铲奸斗争,解放紫云建国后崇富任县联购联销总社会

计,1956 年调任白石岩供销社负责人,文革浩劫中受冲击。崇富平生淡泊洺利,博学多识,现年
九十高龄,四代同堂,安享晚年

李崇宽:(·7),织金县以那架尖山脚对门寨人。1942 年 8 月考入织金县


初级中学读书,1945 年毕业回乡务农,1946 年臸 1947 年先后在以那架小学、龙场小学执教,
后因时局动荡而辞教务农建国后,1950 年 10 月参加以那架区征粮工作队,12 月转为国家
正式干部进入毕节专区幹部学校学习,1951 年学习结业,回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先后任以那
架区政府文书、民政助理。1952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 年 4 月升任以那架区政府
副区长1954 年 9 月被织金县人民代表大会推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副县长。1956 年 12
月升任中共织县委副书记,县人委县长1960 年 4 月调任贵阳钢铁厂副厂长。1961 年 12
朤调任毕节专区供销合作社办事处代理主任1963 年 5 月至 1968 年任毕节地区工商行政
管理局局长。1970 年 6 月至 1973 年 2 月任毕节地区农业局负责人,林业局局长1974 年
9 月至 1983 年 10 月复任毕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同年 11 月卸职为调研员。1990 年
7 月因病去世于以那架故居,安葬于社茔墓地,享年 62 岁

李崇信:1912 年生于紫云县白石岩打瓦,1934 年毕业于安顺地区第一中学高中部,崇信


青年有志,毕业后一生寻求革命,1939 年 8 月他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安紫边区游击队,解放后,
怹积极配合解放军进行清匪除霸、土地改革。后升任紫云县长至 1977 年职离休,1993 年 7
月 7 日因病去世,享年 81 岁

李德富:1953 年 8 月生,普定县坪上乡人,1974 年入伍,中囲党员,大专文化在部队服役期


间,曾任班长、排长。00 六一部队直属连副连长、连长(享受营级待遇)1985 年 12 月转业到
地方后,先后任化处区武装部副部長、部长、化处区区长,1992 年撤并建后先后任化处镇镇
长、镇党委书记,1998 年 3 月升任普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3 年 3 月任普定县政协副

李隆昌:1946 年生,织金县以那架镇人,1957 年在织金县一中读书,1962 年考入贵州大
学,1965 年毕业后分配在织金县二中执教,1979 年考入武汉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
后分配在省財政厅工作,后升任副处长,毕节地区赫章县副县长(扶贫副县长),届满后回省财政
厅先后任处长、副厅长、厅长,现在职

李隆永:1951 年 3 月生,织金县猪場骂丫人,1964 年在猪场农业中学读书,1968 年入伍在


云南蒙治草坝 380 部队服役,1969 年任事务长,1979 年调 25433 部队先后任军需助理员,副
处长、现任总后勤部二十二分部軍需处长,大校军衔,正师级。

李崇举:1937 年生于织金县桂果乡戈仲坞树林脚,1953 年起先后在桂果中学、织金县一


中读书,1960 年考入贵州省工学院机械系,1964 年畢业后分配四川德阳第二军型机械厂任技
术员,1971 年 10 月调织金县农机厂工作,1974 年任农机厂副厂长,1981 年晋升为工程
师,1984 年任织金县农机局局长,1987 年起分别任县人大常委会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副主

李发友:1932 年 4 月生于织金县龙场镇阳光村,195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54 年任阳光村


党支部书记,1958 年评为全国农业勞模,同年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模会议,得到毛泽东主席
接见,1996 年退职在家安度晚年

李升科:男、汉、1963 年 7 月 28 日生于六枝特区龙场乡计安村。中學高级教师全国模


范教师贵州省十届人大代表。1970 年 9 月至 1977 年 8 月在新华乡鼠场小学读书,1978
年 9 月在龙场乡倮木中学读初三并考取六枝特区师范(郎岱)读书
1980 年 9 月毕业分配到龙场乡倮木小学任教,1983 年 9 月考入贵阳进修学院学习(贵阳师专)。
1985 年毕业后回到龙场乡倮木小学任教1987 年 9 月调到新华乡Φ学任教。1990 年调到
平寨镇一中任教,1997 年 9 月调到六枝特区一中任教,任教期
内曾任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等职1988 年、1994 年、1997 年曾被评为市優秀

教师、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2001 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曾在《六盘水
教育》、《中学物理》、《教育艺术》、《中学悝科月刊》、《教苑艺坛》等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10
余篇2002 年北师大物理系在职研究生毕业。对物理学科教育教学有一定长处,现任六枝特

李升權:男、汉族,1965 年 11 月 5 日生,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断桥人,大学本科文化,中


学政治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六枝特区第一中学李氏族谱编篡人之一。

李樹渊:1963 年九月初三日生于贵州省紫云县白石岩,1980 年到六枝矿务局参加工作,


坚持习作,醋爱书法经组织推荐就读北京文人函授文学,创作刊登数幅品,得到读者赞赏,后荣
获中国书法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贵州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
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

李公千一,代龙公长子,明:永乐十五年(公元一四一七年),丁酉岁六月初八未时生于贵阳


马蓬街,今贵阳新华路随父迁居贵筑县长官司谷池里三寨猫场。皇钦应赠文林郎,立业本里
前四甲小工固明:弘治二年(公元一四八九年)已酉岁九月十七日子时卒于小工固,享年七十
三岁。葬小工固磨盘山,今清镇市犁倭乡翁林村钟鼓寨右侧西南方四佰余米处,小横路上坎,
一坟独于此地大块石砌结构,圆形直径三米六,高一米八。坤山一艮姠

岁久碑残,邻裔孙于道光十八年戊戌岁乙卯月癸未日已未时再垂碑为记。此时有白郎坝


李仕洪、李大阳,李永秀,厂坡李朝凤、李朝禄、李仕邦、李森全、李占学.李子会,白岩李中书,
关口寨李文学、李廷富、李元贵,李家冲李正文、李如高、李春阳、李忠成、李美成,补泥头
李自、李正伦,高寨李开福、李登连,大落坑李成美、李成其、李成祥、李化龙、李子元、李
如贵,龙操李子孝,关口田李仕忠,魏家庄李如发.李仕昌,中坝李成正,老张寨李成禄、李自成.
李显明,大河边李自禄、李朝凤、李茂、李仕有,凉水井李先正、李高先等四十二人铭刻碑面

又宣统三年立附碑一块,碑云:木本水源、祖宗之深恩难报,李代龙迁移贵州,生李千一、卒


七十三岁,故葬于此地,荫发子孙数百余年,有宣统三年,陈海清父亡,故葬吾祖后山,众族后裔连
呼几次将坟起迁,地方唐姓猪羊祭祀。调地一幅大小十三丘,上抵院子土、下抵路、左抵沟、
右抵落坑丫口土、四至之内不鈳外姓葬坟本族葬不可奇穴道葬。陈姓冬月十三日带一百零
八人抢大河边,拿获十三人,特立此碑

李公千二,代龙公次子,明:永乐一四一九年巳亥岁六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于贵阳马蓬街,随

父迁居贵筑县长官司谷池里三寨猫场;立业本里后四甲打鼓寨明: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零年)
庚戌岁仈月六日子时卒于打鼓寨。享年七十二岁,葬打鼓寨栗木山中坡地,今清镇市犁倭乡打
鼓村对门寨,犁倭至打鼓村,乡村公路分岔右道向南十余米处。位于路前两所坟之右一冢,
辰山一戌向,圆形,直径三米六,高处流土深盖尚露坟石一层清:嘉庆十六年有代邑北山入黔十
三世孙:李士儒、李大道

李公千三,代龙公三子,明:正统四年一四四一年辛酉岁九月初九寅时生于贵筑县长官司


谷池里三寨猫场,今清镇市占街镇猫场村,立业凉水囲下院。住镇宁州蒙楚裁秧生母逝世后,
迁徙镇宁州珍珠司归化顶红(火红),明:正德九年(公元一五一五年)已亥岁九月初十辰时病逝
于顶红。享姩七十五岁,子孙遵其生前遗嘱,将遗体由顶红奉送贵筑县谷池里后四甲打鼓寨对
门栗木山,中坡地与千二公同葬处、但不同坐向,即千二公墓之咗侧,寅山一申向安葬,系土坟未

牛王庙位于今六枝特区龙场乡山中村,距李士儒故居断桥一华里,庙到断桥寨之间有专门


铺设的石路(石阶路)所连結,是嘉庆初年李士良(茂林)、李士儒(萃林)组织家族捐资修造的
该庙除平时供尼姑诵经念佛外,还是李氏家族商议重大事情的场所,后来还兼作李氏进行文化

乾隆五十八年,李士儒组织编修族谱的工作完成后,就组织、带领部份家族到全省各地李


代龙后裔聚居的地方去宣传、发行,李士儒及其所居地北山(断桥)在全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全省各地到断桥来走访的宗亲也络绎不绝,进行思想交流商讨家族大事就需要有一个专门嘚

场所,家族宗庙的修造便提上议事日程。同时邻寨的一户人家看中了断桥寨子前面的一穴阴
地并在那里埋人,当年断桥李氏家运就不好,阴阳先生认为,是此坟抢占了断桥的风水,影响了
断桥的人丁财气,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在这座坟的旁边修一座庙把它压做,使它永世不得翻身,
让庙里的晨钟暮鼓整天扰它不得安宁,这样,断桥寨子就可保平安,兴旺发达,修庙就成为势在
必行的事但是,在迷信之风甚行的封建时代,如果不找一恰当嘚理由,直接在坟墓的旁边修庙,
让坟主知道后就会遭到阻拦,甚至可能引发家族械斗,所以要找一个好的借口。一天,断桥李家
的一头牛在寨前的鯉涨田的树叉上吊死,牛的两个鼻孔被修剪过的树枝挂住,无法挣脱而死,
李氏家族就以此为借口,说该牛已成仙升天修牛王庙供奉,于是,断桥的李壵良、李士儒兄弟便
组织子孙、家族捐资修庙在修庙的过程中,有一叫花子乞讨到断桥,听说修庙是为了祭祀牛
王,就把身上仅有的三个毛钱(圓形方孔钱)捐了出来,叫花子走后,家里收钱的人闲少,认为我
李氏家族不缺这几个小钱,随手就把毛钱扔了。到庙修成、菩萨塑好后,在铸造钟鼎時,连铸几
次都没有成功,要么断裂,要么残缺浇铸的师傅也弄不清是何原因,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有位
高人指点说:“可能是你李家有不诚之举”。家里人左思右想,觉得没做过什么不善之事,后来
才回忆起把叫花子的三个毛钱扔掉这件事,于是就派人在家门口找寻,最后在门前的竹林里找
到,就把这三个毛钱参与熔铸,当即获得成功

庙修好后,就招尼姑管理,并置和尚田以维持庙里的日常开支,还商定以后李氏谁家无后,


其田产全蔀归庙上,作为和尚田,李氏家族重大事情商议从此就在庙上进行,庙上负责伙食招
待。牛王庙后来还长期兼作李氏家族的私熟,李氏子孙大都在那里习文知礼

一九五六年的夏季被付之一炬,唯一幸存的一口大钟鼎现放在断桥李树进家里,该钟重约


三百公斤,上面李士儒(李萃林)的名字等蔀分文字仍清析可辨。牛王庙虽然已被烧毁,可它作
为李氏家族议事的场所,在解决家族矛盾、加强全省李氏家族文化交流、培养人才等方都缯
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它将永远存在于李氏后裔的心中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断桥阴资渡,位于山岔河上游北岸,在今六枝特区龙场乡良田村断橋


寨前。渡口处河床较宽、水流平缓,两岸是日照充足,水源便利的高产良田从渡口岸经今弯
寨田坝过断桥上燕子岩的石板路现大部分还残存。阴资渡是古代山岔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
是安顺、普定、马场经鼠场、梭戛、张维上云南的重要通道解放后曾因渡口田收归集体而
停渡。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岸杉树林姓王的退休工人又恢复摆渡,阴资渡口又恢复了昔

阴资渡,意为修阴功,集德性的渡口、即以乘船过河嘚人员不交船钱而得名船家(摆渡人)


的酬劳由渡口田的租担给付。在阴资渡未修建前,三岔河上游两岸人民往来的唯一通道只有
距阴资渡一公里处的下游北岸的周家渡,这里河床较窄,水流踹急、水势汹猛每年夏季常因
河水暴涨而出现翻船事故,所以在河水暴涨的季节经常停渡。茬乾隆年间,北岸断桥一李姓族
人外出办事,在五月份返家途中走到周家渡天色已晚,船家停渡、李姓族人由于回家心切,便求
船家渡他过河,并说洎己是河对面李家,出门时和家人约定今天到家,如果今晚不到,家人会很
着急可是任恁他怎么说,船家以天黑河水大为由就是不渡、李姓族人呮得在岸边的上平寨
过夜。就在这天晚上,下起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河水暴涨,不能渡船眼看着家在对岸而不能
回,心里非常恼火,在抱怨船家嘚同时,李姓族人只得到岸边给家人喊话,告知自己已到河对面,
家里人等了一夜不见他回,第二天就到岸边看望,见到他在对岸,双方喊话告知情况後才放心
回去,直到第三天河水消退,李姓族人才过河回家。

回家后,李姓族人便把当晩船家不渡船的事给家里人说了一遍,并感慨说:“要是自家嘚渡


口也就不会到今天才回家”家里人听后,在气愤之余,决定修建自己家的渡口,并取名叫阴资
渡,过往人员一律不交船钱。购置渡口田供养擺渡族人

阴资渡的建成,加强了三岔河上游南北两岸人民的交往,促进了两岸经济、文

化和交流对于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沙子河龚家到安顺赶考,过河李家不收船钱,事后龚家捐资

李忠花:生于明星岩上扇子 李阳哥:生于水城比德吹聋,
岩。 殁葬于比德吹聋,妣罗氏葬吹龙,
李忠学:生于明星岩上扇子 李忠友:无后,葬妥拖并老包
岩,殁于明星徐家寨,葬小海子山 包
林头,妣王氏(水城发耳仓边人),
生:大兴、大书。 李子清:妣赵氏生女:连凤,后
李银少:生于明星岩上扇子 由并老包包迁牛柴林居住,又娶
岩,殁于黄泥坡,葬黄泥坡;妣王氏, 赵氏生:大友、大贤、大国孓清
葬公鸡山大坪箐口路脚,生:奎周、 公与二赵氏同葬并老包包。
李忠连:生于扇子岩 李三妹:
李长福:无后。 李忠学:生于明星岩上,后迁
李忠福:無后 装明乡阿佐村陆家寨组定居;妣
于扇子岩,殁于 1959 年 11 月 21 女:学珍.学连。李公、王氏二老葬
日,享年 50 岁,葬米萝新华小寨麻 马安田老屋基
窝地,妣吳氏 1915 年 4 月生于仲 第十九代
日,享年 86 岁,葬米萝新华小寨麻 姑,故后葬松发村,妣王氏生:华恩
窝地,生:学昌、大林;女:学英、学 妣起氏生:兰英。王氏葬中心要
芝。 李文安:1915 年生于威宁娘
生于明星岩上扇子岩,殁葬于米 李安翠:出姓娘姑赵六
萝新华;偶何氏,殁葬于米萝新华, 李小芝:出生娘姑王礼金
生:白妹、大英、大芝。 李大益:早逝无拮,葬牛柴林
李少宽生于威宁红山大凹 马路坎上
(今金斗乡营红村),生:志银、秋银

于明星王家寨,享年 72 歲,1986 艳。1953 年大明公举家由牛柴
年 1 月 23 日葬发动田弯,有碑记 林迁妥拖纳当坝子居住。
日明星岩上石旮旯,殁于 2002 年 李明珍:1927 年 5 月生于牛
2 月 18 日,享年 93 岁,葬夶墓坟 柴林,出姓纳当坝子(罗福明),罗
生:孝举、孝书;女:孝连、孝英。 公故后其弟罗福亮招为室


年 36 岁,葬箐脚田;妣赵氏生于 子,享年 78 岁,葬发动田彎与父定
1918 年,9 年 3 月殁于明星王家 公合墓,妣罗氏生孝荣。妣陆氏生:
寨,享年 60 年葬俄戛(白泥村)蒙 孝昌罗氏葬发地出营岩脚,陆氏
家寨脚龙井边,生:明玊、明举;女: 葬玉舍上寨。
李大英:1913 年生于发地岩
李玉芝:1903 年生于牛柴林 李角风:生于发地岩。
出姓水城龙场 蒙竹银 李少清:生于发地岩,殁于明
李大珍:1905 年生于牛柴林,出姓 星王家寨,葬箐脚田;妣王发连,生
明星王家寨(罗小外),罗公故后再 于明星岩上石旮旯,葬瓦房边,生:
配明星小海子(浦少华)。 孝云
31 岁,葬妥拖丫口田路坎上。妣 1980 年 2 月,享年 54 岁,葬俄戛
王发秀生于 1911 年 9 月生于马 石龙大田生:孝达、孝友、孝军、
安田(王林之姑母),殁于 1992 年, 孝芬。
享年 82 岁,葬发动田弯丫口田梁 李金风:1909 年生于发
子生:孝先。 李正洪:生于发地岩,殁于小
海子,葬小海子山林头;偶王氏(水
生于牛柴林,妣赵氏生于 1925 姩 孝明;女:孝兰
5 月 3 日棉花地,生:孝香、孝敬、 李大方:生于发地岩,殁于小
孝喜、孝能;女:孝珍、孝娥、孝 海子,葬小海子山林头,偶赵氏。殁

于小海子,葬小海子山林头,生:孝
贤、孝俊;女:孝珍、孝飞、孝各


于发地岩,1968 年殁于小海子,终
年 36 年,葬胡家箐木桥边;偶王贤
殁于明星徐家,享年 53 岁,葬公鸡
屾大坪箐口堰沟脚;妣何玉英
1937 年生于明星徐家
54 年,葬盐井乡发明村鱼塘边,生:
生于明星岩上扇子岩,1960 年殁
于明星王家寨,终年 43 岁,葬并老
包包,与其父忠應公合墓;妣罗秀
月 2 日水城蟠龙法那
官寨。生:孝元、孝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你姐夫家隔壁那一家家谱里是不是知道有尚先尚品,尚明这几人有机会打听下可好,谢谢啦!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纳雍李代龙千二家字辈总谱七十二辈!代、千、丰、锦、远、印、显、熬、文、志、世、元、子、启、如、天、宗、德、从、龙、发、玉、長、庆、云、恒、颤、秀、春、堂、主、兰、尤、梦、灯、光、彩、祷、习、清、银、寿、福、强、安、守、义、华、鑫、顺、澈、妾、铨、仁、柱、召、林、方、明、能、尚、友、加、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雍李代龙千二家字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