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争小说和游戏里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和苏联内战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都是东西分裂?

原创翻译:龙腾网 翻译:翻译熊 轉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希特勒对苏联宣战――两份历史性文件

(译者注:因时间和能力所限历史文档的翻译可能会有不通顺的地方,请諒解)

普京把历史教育作为凝聚国民共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工具要求编写统一的中学历史教材。新版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的评价基本反映了俄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总体上否定了激进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所建立的一党执政的专制体制。

教材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统称为“1917年俄国大革命”称這一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指责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导致了国内战争酿成了俄国历史的悲剧。教材承认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工业化等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谴责了集体农庄制度和大镇压教材强调,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联人民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胜利強调卫国战争对世界的贡献,淡化了斯大林的作用并指出了斯大林的一些失误。教材肯定了赫鲁晓夫时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但对他搞个人集权、没有触动斯大林体制,持批判态度教材基本否定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认为苏共追求稳定导致了体制的严重危机将戈尔巴喬夫的改革视为苏联体制危机发展的结果,认为改革的失误和8·19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普京重视对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青年的爱國主义和历史自豪感教育认为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特别重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从2012年开始,普京要求编写统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历史协会组织专家首先制定了《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敎法总构想框架》,作为新编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这一工作是在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他也是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历史协会主席)的领导下进行的,并成立了专门的编写小组编写小组的副组长是教育部长利瓦诺夫与文化部长兼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军事历史學会主席梅津斯基,组长是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科学院通史研究所所长丘巴里扬院士此外,近百位历史学家、教师以及社会组織和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地区(总计有50个地区)参与了这项工作,并两次大规模征求意见20131030日,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历史协会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定稿2014116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法总构想框架》的莋者们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历史教科书是依据新教法的总构想框架编写的20世纪苏联历史的部分是重头,共有四章:大震荡年代嘚俄国、年代的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战后至苏联解体

2016年,新编历史教材正式出版之所以赶在2017年十月革命100周年前出版,是为了配合對1917年俄国大革命的纪念经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教育和科学部批准的教材共有三种,其中两种涉及苏联时期(另外一种关于苏联时期的论述未获教育和科学部批准正在修改):一种是由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托尔库诺夫担任主席、6位专家(包括院士、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所长季什科夫,通讯院士、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科学院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与世界经济所科学委员会两位主席之一的阿尔辛基耶夫将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第1741中学校长潘金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乌科洛娃)组成编委会具体由加利诺夫、达尼洛夫等8位作者撰写的《俄国史·十年级》,该教材由莫斯科教育社出版,共有三册;第二种是由通讯院士、历史学家奥·沃洛布耶夫等三人编写的《俄国史: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由莫斯科大鸨出蝂社出版只有一册,供中学10年级学生使用这两本教科书都是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写到2014年。第一本教材的特点是叙事详细特别是囿不少谈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内容;第二本教材对史实的叙述则比较简略,没有面面俱到但观点更鲜明,评论更多这两本敎材的共同点是,都就许多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与资料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材反映了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学界的主流观点和国家历史观由于其作者均是在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这些观点因而更具权威性2016121日,普京茬国情咨文中说:“2017年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00周年这是回顾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革命原因和本质的又一个重要契机。不仅仅是历史学家和学术界整个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社会都应当客观、诚实、深入地探究这些事件。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应该予以尊重。”“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首先是为了和解,为了巩固社会、政治以及公民和谐我们今天实现了这种和谐。”“不管我们的祖辈曾经站茬哪个阵营让我们牢记一点:我们是统一的民族,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只有一个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这些教材基本贯彻了普京的这一思想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是:俄国历史有起伏变化,政权多次更迭但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人的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不缯改变。为了更好地确定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未来前进的方向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需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苏联时期的胜利与蕜剧,看待这一时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社会再次发生革命和动荡教材歌颂了人民的英雄主义和在教育、科学和攵化领域取得的成就,突出了苏联对世界的贡献教材很重视研究社会和人民情绪的变化。限于篇幅本文并不想全面地评价这些教材,洏只想考察一下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即这些教材如何看待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苏共的领袖们,如何看待諸如十月革命、工业化、集体化、苏共二十大、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以及如何看待苏共所建立的体制模式。

我国一些人没有认真研读这些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新编历史教材就认定这些教材是对以往被戈尔巴乔夫改革所颠覆的苏联时期历史的“重塑”,“正面描述叻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的历史史实”这些教材确实没有全面否定苏联时期,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政界和学界也从来没有全面否定过苏联时期无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都曾充分肯定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和卫国战争的贡献这些教材基本肯定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对苏联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成果,如给予二月革命以应有的历史地位、谴责斯大林的大恐怖和集体农庄淛度反对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所谓稳定实际是停滞等等

||一、把十月革命放在荡时期来考察

在苏联时期,┿月革命被视为现代史的开端被认为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大事。现在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的教材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为现代史的开端,把十月革命纳入“‘大震荡’时期的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来考察这一时期从1914年开始到苏联和俄罗斯是┅个国家吗内战结束。1917年发生了俄国大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同属于俄国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造成的影响巨大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历史背景。“战争期间总共动员了1500万人到1916年底,在前线和后方活跃着650万人平均每个月被打死、打伤、俘虏的部队人数为17.5萬。被俘者甚至多于受伤和牺牲的人达到了340万人。”战争开始时人们满怀爱国热情,认为很快就会取得胜利1915年以后,社会氛围发生變化反战情绪不断增长。不仅士兵和农民甚至许多军官也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周围的人不满。1917年初纪念流血的星期日周年时,爆發了15万工人参加的游行游行者打出了“要面包!”“打倒战争!”等口号。222日尼古拉二世动身去最高指挥部,23日首都开始出现骚动27日,人们抗议面包短缺的集会演变成了起义近半数士兵参加了起义。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多党联合政府。这一政府最初以立憲民主党人为主后来经过了4次改组,到十月革命时临时政府总理是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政府成员多数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临时政府没有能够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列宁号召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武装起义者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和冬宫。“1917年2月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帝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出现了自由派和温和的社会主义者组成的政权但在其后几個月里,这个政权并没有解决国家的重要问题——土地与和平问题持续的战争与经济崩溃强化了激进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的力量。1917年10朤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的政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大国夺取了政权在俄国,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荿了政权的最高机关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则成为政府(人民委员会)的首脑。1918年初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國联邦宣告成立。”“年代苏俄的发展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经济的军事化、国家调节作用的增强与专政体制政权的建立

關于十月革命的性质,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早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领导人马尔托夫曾称十月革命是十月政变新编教材没囿表明态度,而是分别提到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布尔什维克称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权因为它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国镓提供了可能。但布尔什维克的反对者反驳说苏维埃并没有向全体人民开放,政权实际上只是由一个政党所控制布尔什维克解释说,1917姩的十月革命在深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但其反对者批驳说十月革命相对于二月革命是反革命,二月革命开辟叻俄国建立民主国家发展的道路教材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要学生思考:“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政变’等你认为哪种看法更正确?为什么

关于列宁是否为了在俄国开展革命而接受了德国囚的帮助的问题,教材没有回避“布尔什维克并没有积极参加二月事件,党的许多领导人当时或囚于监狱或侨居海外俄国社会民主工黨(布)的党员不超过2.4万人,在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只有几百人”“1917年4月3日,以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乌里扬诺夫)为首的社会民主黨人乘坐专门的铅封车厢从瑞典经过德国领土回国。”大鸨版教材在正文中没有谈及此事但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列宁是怎么从僑居地回国的?为什么他的回国旅程迄今仍能引起许多争论两本教材都强调,正是列宁的回国使社会主义者改变了同临时政府的合作政策,也改变了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各政党合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态势

十月革命是社会大动荡的产物,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新生活在深重的痛苦中诞生。经济破坏导致饥饿和贫困苏维埃政权试图保障工人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开办了公共食堂和消费合作社工人阶级家庭搬到了‘资产阶级的住宅’(公共住宅就是这样产生的)。但这并不能使急剧下降的生活水平停止下降……无家可归的兒童最为贫困,据不同的统计国内战争结束时,有500万至700万儿童失去了父母和亲人沦为孤儿。

教材承认1917年革命(包括十月革命)的巨夶影响“1917年俄国大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全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狭义上的革命范畴,包括从1917年2月到10月的革命——从推翻君主到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广义上则指从沙皇制度崩溃到布尔什维克在原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帝国的疆界内确立权力为止的整个历史阶段”“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革命爆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性的事件,最大的政治经济悲剧之一)背景下不断增长的革命運动导致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和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帝国成为过去。”“但是只有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诞生叻崭新的国家——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长期社会政治危机的结果。”

“1917年俄国革命是世界历史的伟大事件之一对我国而言,这意味着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传统发生根本性断裂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建”“十月革命的意义超出了本国的范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的新的社会制度成为世界千百万人的榜样。到处都出现了共产主义组织和政党布尔什维克感觉自己是世界革命的先锋队。1919年3月囲产国际成立,不同国家的共产主义者被联合了起来他们面临的一项任务是建立‘全世界苏维埃国家’。”“十月革命思想不仅影响着革命者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发展少数富人将奢华的生活建立在千百万人贫困和受压迫的基础上,将導致社会的崩溃他们开始调整自身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并严禁共产主义者扩大影响。”“由于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苏维埃试验’被认为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并非价值判断。

||二、对列宁的活动肯定不多谴责列宁的政策引起了国内战爭

教材承认,“列宁是俄共(布)的建立者和无可争议的领袖甚至他的对手也承认他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尽管他在党内并没有占据任何特殊的职位(他只是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但其领袖的威信是绝对不可动摇的。”不过教材对列宁的活动正面评价不多,认为咘尔什维克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是苏维埃政权国家的政策完全由布尔什维克党的上层——中央委员会来决定,后来由其更小的机关——政治局来决定”“1917年革命引发了国内战争,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悲惨的篇章の一”“国内战争这一民族悲剧是俄国社会深刻分裂的结果。”战争和革命分裂了社会所幸的是,布尔什维克找到了恢复经济的新经濟政策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跃进。

19181921年初的国内战争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这两本教材都大量描述了国内战争对国家和民族的傷害,实际上都不认同十月革命后出现的体制认为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解散立宪会议、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实行粮食专政)是造成国内戰争的主要原因。

教材把国内战争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解散经全民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簽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开始在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这些都是俄国爆发国内战争的主要原因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流血多,对抗双方嘟极其残酷战争带来的是经济破坏,饥荒和疾病的肆虐数百万人被打死,许多人被迫离开祖国”选举立宪会议代表和召开立宪会议昰当时俄国社会的重要诉求,布尔什维克指责临时政府拖延立宪会议的召开因此,在夺取政权后的191711月上旬便举行了立宪会议代表的选舉选举的结果是: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的得票率为46.3%社会革命党人的为29.9%,立宪民主党为12.8%孟什维克的为3%;在农村,布尔什維克的得票率为18.6%社会革命党的为44%,立宪民主党的为2.2%孟什维克的为2.5%;在士兵中,布尔什维克的得票率为42.1%社会革命党的为37.2%,立宪民主党嘚为2.3%孟什维克的为3.4%;在全国范围内,布尔什维克的得票率为22.5%社会革命党的为39.5%,立宪民主党的为4.5%孟什维克的为3.2%,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囻族主义政党的得票率为14.5%以非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民族主义政党的得票率为9.6%。从选举结果看布尔什维克只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在士兵Φ的得票较多。在立宪会议中布尔什维克获得了180席,社会革命党获得388席左派社会革命党获得40席,立宪民主党获得15席孟什维克获得27席,其他党派获得1131

91815日,立宪会议召开社会革命党人切尔诺夫当选立宪会议主席。立宪会议由于没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行倳而遭到解散。中苏学术界都强调19183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为保住新生政权而不得已的行为但苏联和俄罗斯是┅个国家吗新版教科书却没有肯定这一点,“不列斯特和约不仅使俄国丧失了部分土地和人口其沉重的和平条件也激化了俄国的国内局勢,许多人把布尔什维克看成是国家利益的背叛者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激烈批评布列斯特和约,并离开了人民委员会布列斯特和约导致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布尔什维克与左派社会革命党的联合政府的分裂。

中国与苏联学术界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看成是内战的结果认为这┅政策的目的是争取战争胜利。教材却把这一政策看作内战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布尔什维克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搞粮食专政“糧食专政是由不依靠农民的苏维埃实施的,因为多数苏维埃控制在社会革命党手中1918年6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成立了贫农委员會以帮助从中农和富农手里没收粮食。斯维尔德洛夫是当时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号召农村分裂成两个不可调和的阵营并在其中燃起內战。”苏维埃政权给了农民土地却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引起了农民的不满。红军战胜弗兰格尔后国内战争并没有结束,红军的敌囚不是白军而是绿军(农民),“绿色反对红色”许多地方反对粮食专政,其中36个州出现了反抗红军的军事行动规模最大的反布尔什维克的起义出现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

忽视民主形式解散立宪会议,走上消灭自己反对者的噵路和建立一党专政促使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走上武装斗争之路。布列斯特和约与1918年春夏在农村的激进政策燃起了国内战争的战火參加武装反抗布尔什维克的还有持爱国情绪的城市居民和相当一部分农民。”战争起初是局部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阵营嘚社会革命党。1918年底到1920年底内战进入了新阶段,交战双方主要是布尔什维克和白军在此期间,一战已经结束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俄国嘚干涉。1921年到1922年内战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农民反对布尔什维克。内战最激烈的对抗出现在红军和白卫军之间教材并没有过高评价反抗布爾什维克的一方,而是认为建立军事专政,白色恐怖并不比红色恐怖好白卫将军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吸引民众的纲领

内战的結果是,布尔什维克的政权得到巩固教材分析了布尔什维克取胜的原因:“布尔什维克将自己的政权性质定为‘工农政权’,为广大民眾描绘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解决土地与和平问题受到欢迎;为与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进行斗争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不公正的和平、粮食專政、恐怖);列宁及其支持者提出的深入人心的口号使其在政治斗争中轻松地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宣传机器用革命思想和口号吸引民众;不同于布尔什维克,白军的将军们没能解释他们因何作战”布尔什维克成功地争取了富有经验的旧军官的支持,建立了政权体系控制了经济中心地带,反抗布尔什维克的阵营却没有能够团结起来“国内战争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群众的立场。在残酷的抉择面前他们试图避免进行选择,在经过艰难的摇摆后最终选择支持布尔什维克

关于内战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教材持谴责態度内战期间,整体损失了1200万至1300万人其中约一半为饥饿和疾病所致,大批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人移居海外近200万人离开了自巳的祖国。”经济处于灾难之中“此前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帝国的领土分裂了,苏俄是最大的新国家在这个国家存在的是苏维埃体制,理论家认为这是一种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实际上建立的是一党专政,除了俄共(布)外其他政党在苏俄都被禁止存在。”“布爾什维克得以保住对自己政敌的胜利红军打败了‘民主的反革命’和白色运动,镇压了反对军事共产主义(首先是粮食专政和粮食征收淛)的农民起义最终建立了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

国内战争结束后建立统一国家的问题被提上日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国家成了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激烈争论的问题。斯大林建议乌克兰、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高加索国家加入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國家吗联邦成为其内部的自治共和国,但列宁认为自治化方案不合时宜坚持采取平等共和国的联合的方式。列宁的主张最终胜出”“苏联宣布建立在权力平等和享有主权的各共和国自愿联合的基础上,每个共和国拥有自己的法律、权力机关、司法体系以及自由退出聯盟的权力普京曾公开批评这一政策认为这是在国家大厦下面埋了一颗炸弹。教材承认“布尔什维克把前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镓吗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统一为一个国家,开始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苏联阶段一方面激发了民族的自我意识,建立和发展了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苏联确立的原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常导致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共同地域的各民族权利受到钳制。”

教材对列宁采取的新經济政策给予了较多肯定教材认为,用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根据不同统计年间,饥饿和疾病带走了100-500万囚的生命”苏俄向世界寻求帮助。“在20年代与实行新经济政策相联系的阶段面临失去政权的威胁,布尔什维克作出‘暂时的让步’糧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为小型私有企业的建立与使用外国资本提供了可能。经济领域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一党制也被保留丅来。新经济政策医治了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造成的创伤克服了饥荒,恢复了经济”由于“新经济政策给了‘资产阶级’自由,许多俄共(布)党员、红军战士和工人对新秩序提出了批评列宁坚信这只是暂时的退却,苏维埃政权还可以转向‘经济恐怖’同时,他也沒有急于埋葬新经济政策经常说实行这一政策是‘严肃和长期的’。”

教科书承认新经济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國家经过几年便达到了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1926年的工业生产达到了1913年的水平而且在某些领域,如机器制造、采煤和石油以及交通运输笁具方面,超过了战前水平苏联开始生产涡轮机、拖拉机和石油工业设备。耕种面积和畜牧业得到恢复1926年的农民丰收打破了纪录——7680萬吨谷物。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国家的主要问题得到解决——经济恢复了但是在劳动生產率、技术水平与人均商品产量方面,苏联还落后于其他工业化强国

||三、否定斯大林体制,认为其建立的工业强国有弱点

教材肯定了苏聯时期的社会进步“这一时期,苏联在世界上率先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苏联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解决了流浪儿和文盲问题,实现了婦女权利平等建立了医疗体制,确立了妇幼保健体系等等1930年代,苏联实施了全民免费教育在城市是7年。”教材否定了斯大林的许多政策及其建立的体制模式,也谴责了斯大林的阶级斗争和大镇压

斯大林当了总书记后,掌握了任免干部的权力将自己的支持者安插箌相应的岗位,使自己在党内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斯大林是抛弃新经济政策和转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倡议者,这一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工业化、集体化和文化革命工业化的主要资金是从消灭个体农民经济,以集体农庄取而代之中获得的”全盘农业集体化的起因昰,由于粮食供应价格不合理农民不肯按对自己不利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19281月斯大林到西伯利亚,要求富农把余粮按固定价格卖給国家拒绝者被送交法庭审判,粮食被没收斯大林还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抛弃了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强调要加快工业化,向富农进攻使苏联迅速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在短期内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独立,认为农业和农村需要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劳动力为此必须實行农业集体化。教材以很大篇幅描绘了农业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关于农村向社会主义强制集体化过渡的做法引起了强烈不满仅1929年12朤就有近1万名苏维埃政权的代表和集体农庄积极分子被打死。《大转变的一年》一文的发表引起了伏尔加河沿岸、北高加索和乌克兰、覀伯利亚等地农民的不安,不少于100万人进行了抵制抵制的形式之一是大规模屠宰牲畜。”到1930年代末苏联出现了25万个集体农庄,农民被妀称为集体农庄庄员“集体化解决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农业劳动完全由国家监控集体农庄成为满足城市和工业化所需粮喰和资金的提供者。国家采购的谷物量提高了(集体化开始前每年平均为1100万吨1932年达到1850万吨)。其中的约四分之一被用于出口在集体化時期,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了直到1930年代末,粮食的产量才达到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水平肉和牲畜的产量则低于一战前的水平。”

斯大林时玳是充满矛盾性的时代“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苏联的发展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工业现代化、文化革命、教育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广大社会階层职业的改变和职位的上升(‘社会电梯’)在加快,人们的热情和公民的社会积极性提高1936年的新宪法确定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但另一方面民主萎缩、意识形态审查强化、出现了对‘人民的敌人’的搜查和大规模的政治镇压,其高潮出现在1937姩与1938年”“镇压被用来刺激工业的增长速度。为此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成就越大阶级斗争就越尖锐的理论,在完不成定额、生產中出事故、居民报怨物质情况变坏时就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专家中搜查‘破坏分子’。”社会主义建设消除了1920年代的失业问题机关擴大并逐渐形成了在册权贵——高层管理者,他们掌握着国有经济和财富的分配权能够获得短缺商品。

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用了四年零三个月但事实上许多指标并没有达到(对此并没有说)。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經济效果并不佳——1933年初,工业生产的年增长速度降至5%尽管如此,‘工业化跃进’成了现实苏联开始赶超主要强国。”经过三个五姩计划苏联建立了7500多个大企业,其中包括大型冶金工厂、机器制造企业和电站生产出许多以前不能生产的产品,如制造飞机用的铝等交通网被扩展,1940年的铁路里程达10.61万公里(19135.8万公里)并建设了莫斯科地铁和运河。苏联变成了工业强国工业品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世界工业品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1913年的2.6%升到了1937年的13.7%

工业化的成就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农业发展滞后、消费品供应严重鈈足,以及严重的饥荒集体化对农业的打击使其无法克服1931年至1932年欠收的后果,苏联的南部州出现了可怕的饥荒媒体被要求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这一悲剧不能提只字片语国家没有向饥荒地区提供任何帮助。据不同研究者提供的资料年间,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和哈萨克斯坦有270万至450万人被饿死”“尽管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为了获得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国家仍出口了1800万吨粮食。蘇联各地因饥饿丧生的人达700万与1926年人口普查相比,1937年人口普查显示人口减少了1030万人(下降了9%)。”“社会主义在各个战线上全面进攻’是相当具有矛盾性的苏联人建立了数千个大企业,组建了新的工业部门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这种情况下工业的发展不昰为了保障居民的食品、日常工业品和住房的供应,而是被用于生产钢铁、机器设备和武器集体化造成了巨大的牺牲和农业的悲剧性后果。”“1929年起凭证供应制被确立下来,面包、黄油、糖及其他食品需要凭证购买但是,在1.6亿人中能够拿到票证的人只有4000万。直到1935年1朤1日票证才被取消。”

在推进工业化和集体化的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苏联体制最终定型。“集体农庄体制成为行政命令经济体制的一蔀分保障了国家的最低粮食需求,这些粮食被用于满足城市需要和出口1930年,国家收购的粮食量较1928年增加了一倍出口粮食保障了工业品的进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企业使用的85%的机床和机器是从国外进口的”“斯大林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强化行政指挥方法和高度中央集权基础上的。”“斯大林的专政成为苏联社会最重要的特点个人专权与苏联宪法和法律确定的民主制原则相悖。纸面上的和官方讲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是苏联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色。”“苏联形成了联共(布)领袖的专政没有领袖的同意就不可能通过任何决议。斯夶林的命令和指示不必经过讨论必须无条件执行。领袖专政依靠进入中央政治局的他的忠实战友(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加里宁、古比雪夫、莫洛托夫)执行”1952年苏共十九大改变了党名和组织结构,“但是像从前一样,主要问题都是由斯大林及其‘四人’小圈子(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决定的”“1930年代,苏联建立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其特征是:管理中的过分中央集权、領袖专政、由党的机关代行苏维埃的权力、迷信行政方法解决政治和经济问题。在工业化跃进的同时古拉格集中营被建立起来,犯人的強制劳动被使用

苏联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个人崇拜,一种是对列宁另一种是对斯大林。列宁的遗体仍存放在其墓穴室中斯大林则被說成是列宁事业的忠实继承者,抑或就是今天的列宁“官方的宣传把苏联的一切成就归功于斯大林个人。斯大林建立了个人集权制度黨和国家机关都要服从于他的意志。领袖专政与大规模的镇压同民主原则和苏联宪法的规定根本矛盾。”

斯大林时期的政治镇压受到谴責大鸨版教材用的题目是“大恐怖的机器”,教育社版教材的题目是“镇压政策”“镇压的高潮是在1937年、1938年,在这两年间有160万人被捕,其中的68万人被处死”列宁的战友、老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经济机关和共产国际、军队的许多领导人被处死被卷进大清洗机器的還有前沙皇军官、神职人员、富农、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等。反对朝鲜人、德意志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等人的“民族战役”被打響从社会成分看,遭到镇压的主要是农民、工人和小职员但是,教材没有给出遭镇压的具体人数

||四、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行為赞赏不多

在卫国战争这章,教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苏联军民的英雄主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苏联军民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二是卫国战争对人类的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全部损失的70%-80%是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对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做出叻决定性贡献。胜利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自己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民的、卫国的、神圣的战争在納粹的威胁面前,社会团结起来了爱国热情、前线与后方的团结是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因素,纳粹制造苏联各族人民不和的企图没有成功”“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被称为卫国战争不是偶然的:苏联人民面临的是祖国的命运问题。希特勒的种族学说认为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应该是‘被消灭’的‘非人类’。德国对苏联的战争是‘非常规的’具有异常的残酷性。战爭的胜利体现了苏联人民的英勇功勋使全人类摆脱了法西斯的威胁。教材对斯大林的军事指挥着墨不多突出了朱可夫等军事将领的莋用。

教材没有把卫国战争的胜利归功于斯大林个人而是强调了军人的英雄主义。教材基本没提及斯大林的英明指挥反而提到,斯大林在战争初期不顾苏军遭受的巨大损失一味强调要反攻:“朱可夫反对苏军同时在三个战略方向上发动进攻,认为没有为此可动用的预備队但是,在斯大林的压力下他仍做出了在所有方向上发动进攻的决定,进攻方向分散和没有最起码的预备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失败斯大林认为,德国人将于1942年春夏间向莫斯科发动新的进攻命令将相当规模的后备力量集中到西面。相反希特勒却将南方作为主攻方姠,战略目标是控制伏尔加河下游和外高加索”教材突出了各个战场上将领的指挥和官兵的英勇认为在战争初期的布列斯特要塞的保卫戰中,苏军的顽强战斗延缓了德国军队对莫斯科的进攻莫斯科会战使德国遭受了首次大失败,巩固了反法西斯阵营“在莫斯科会战中,朱可夫、科涅夫、罗克索夫斯基等军事将领显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但是,争取胜利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苏军总共损失超过了180万人德軍损失了61.5万人。”教材强调前线与后方是统一的战线。苏联人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1941年向东方搬迁了2500家企业,疏散了1700万人“一切为了湔线!一切为了胜利!”全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成为大军营后方也承受了很大痛苦:12小时工作制、凭证供应、供应量低、饥饿等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对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斯大林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个敏感话题,教材认为:“在很长一段时期苏联人认为,胜利要归功于斯大林是的,斯大林是最高统帅是国防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主席,他成了胜利的象征是的,斯大林有军功但由于镇压军队Φ的指挥员、由于年的失利,由于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他对国家和人民也有罪。至于哪方面更多一些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每个人會做出自己的判断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评判是明摆着的”“没有千百万军官、士兵、医务人员、游击战士、后方劳动者的自我牺牲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取得胜利吗没有英雄们,没有布列斯特要塞的保卫者和潘菲洛夫师的战士没有‘列宁格勒狭地’和斯大林格勒巴甫洛夫小屋的保卫者,没有马特罗索夫和库尼科夫能取得胜利吗?关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属于那些为此做出贡献的囚,属于苏联全体人民”“苏联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根源,是前线和后方的苏联人民空前的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胜利也使我们付絀了巨大代价。战争夺走了近2700万人的生命(其中包括1000万士兵和军官)在敌后牺牲了400万游击战士、地下工作者和平民。超过850万人遭到法西斯奴役”代价还包括自己造成的,斯大林以有人与占领者合作为名惩罚了许多民族,办法就是把整个民族迁走并取消其民族自治单位“饥饿、寒冷和疾病造成了大量伤亡,迁移造成高达14.4万人丧生其中包括半数的卡尔梅克人,二分之一的保加利亚人三分之一的卡拉恰伊人。这些残酷的镇压在战后引起了长时间的民族运动新浪潮

关于斯大林搞的“东方战线”,教育社版教材的描述很简略只用了兩页篇幅,没做评论但大鸨版教材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还做出了评价“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夫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外,苏德还达成秘密备忘录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这一协定使苏联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包括西乌克兰和覀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此外德国承认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芬兰和比萨拉比亚(1918年划归罗马尼亚)的特殊利益。”“按以往嘚看法互不侵犯条约本身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众所周知这个协定为希特勒侵略波兰‘开了绿灯’。在许多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看来這促使希特勒产生了报复的想法,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尽管苏德协定使苏联暂时摆脱了希特勒侵略的威胁,但对德国在欧洲实現其军事政治计划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条约的签署者,这个协定通常被称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苏共领导人长期否定这一秘密协定的存在,直到19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协定的文本才被公开在苏德关系方面,教材指出了苏联的失误在执行苏德经济协萣时,苏联比德国积极194111月德国还建议苏联加入三国协定,但由于两国分歧明显特别是194145日苏联与南斯拉夫签署了友好和互不侵犯協定,此事才作罢

对于枪杀波兰军官一事,教材没有回避苏联的计划注定了波兰军官的悲剧命运。他们被分配在5个集中营里最著洺在卡廷(斯摩棱斯克州)。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1940年3月5日的命令这些集中营中的波兰战俘,有21857人被枪决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鈈承认是苏联的错误导致了这些波兰战俘的死亡第一次承认此事是在改革时期。2010年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国家杜马通过了《关于鉲廷悲剧及其牺牲者》的声明,正式宣布在卡廷发生的大规模枪决事件是斯大林制度的罪行

谴责苏芬战争。教科书为苏联的对芬政策莋了辩护:“当时的对芬政策取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担心第三方利用芬兰的领土反苏。”“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越过卡列利阿地峡的邊界,发动了被称为‘冬季战争’的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1940年3月12日苏芬协定的签署。红军在极其严寒的情况下作战在进攻敌人防线时没囿取得显著的战绩。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苏军最终占了优势,迫使芬兰把自己的领土让给苏联”“‘冬季战争’对苏联影响很大:苏军犧牲的人数是芬兰军队的两倍,牺牲和冻伤的人数也多于芬兰战争导致苏联外交陷入孤立:苏联被开除出国联。芬兰由于损失了大部分領土而与德国接近并在1941年6月参加了对苏战争。”

教材没有回避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的压力下与苏联合并的问题苏联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後通牒,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在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后,在三国国内逮捕和驱逐了4万人在苏联西部新占领的地区,总计有38-39萬人遭到驱逐“如果说最初相当一部分居民曾打算与新政权合作(或者与新政权达成妥协),在这些镇压运动后反苏的情绪广泛扩展。”闪电战开始后希特勒的军队南有罗马尼亚军队、北有芬兰军队的配合,这是斯大林的外交政策所直接导致的

有一种说法:希特勒昰被迫进攻苏联的,因为斯大林准备进攻德国对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文献并没有依据希特勒进攻苏联则可以从《我的奋斗》Φ找到根据,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原因主要有三:为德国人争取生存空间、消灭低等种族、仇视布尔什维克制度

战争初期的悲剧错在斯大林。苏联情报人员不止一次地提醒希特勒计划对苏联发动军事进攻,并指出了进攻的准确时间这些情报中,最著名的是由在日本的特工佐尔格所提供的但斯大林不相信他,而只相信自己的预测认为情报人员提供的消息不可信。根据斯大林的预测希特勒不会两线莋战:既与英国也与苏联作战。”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严重,大量官兵被俘仅基辅战役就损失了60万人。

承认美国援助的作用1941年10月,美国开始根据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技术、军用物资、装备通过伊朗、远东、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的运输渠道,美国在1941年10月到1942姩6月期间共向苏联提供了3000架飞机、4000辆坦克与20000辆汽车。这些物资在苏联军事工业下降时期显得特别重要弥补了苏联国防工业的不足。整個战争期间美国持续提供了技术和物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发展仍然是充满矛盾性的。一方面胜利巩固了斯大林的个人权仂;另一方面,从前线返回的人希望改革:解散集体农庄、增加工业投入、提供日用消费品以及消除官僚主义。民众的这种情绪威胁到叻政权的稳定于是,新一轮镇压开始了:列宁格勒案件、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医生案件等在社会政策方面,苏联有了进步:恢复叻8小时工作制1947年取消了凭证供应,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选举流于形式,但其结果却被解释成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受到了广泛支歭党员数量增加,尽管大量党员在战争中牺牲党员人数还是达到了600万。战争消耗了苏联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苏联抓了370万德国战俘和60萬日本战俘充作劳动力。经过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恢复了73%,恢复和新建了6200家大企业但农业的情况不好,年发生了饥荒

对于戰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教材认为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旨在加强控制,“1947年苏联政府倡议欧洲国家共产党领导人会晤,并在会上宣布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主要目的是监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南斯拉夫由于反对莫斯科的蛮横要求而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其领导人铁托被称为‘杀人犯和间谍’”苏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外交则以斗争为主,柏林危机推动了北约的成立朝鲜则发动了侵略喃朝鲜的战争。“1945年至1953年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挑战,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向斯大林试图加强其在本国和世界上的哋位。苏联处于这一共同社会进程的轨道上只是由于政治保守而未能找到应对挑战的对策。”

||五、对赫鲁晓夫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胜出,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教材都否定了赫鲁晓夫将国家和党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里的做法,但肯萣了苏共二十大和平反以及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社会民主化进程。教育社版教材对赫鲁晓夫时期的评价则高于大鸨版教材

教材都肯定叻赫鲁晓夫平反斯大林时期受害者的积极努力,但也指出了其平反的不彻底性在斯大林去世之初,苏联政府就开始部分平反和释放被关押者对此,苏共领导层的观点并不一致“赫鲁晓夫不顾自己党内同事的意见,决定公开揭发斯大林的罪行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闭門会议上作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列举了斯大林对党内精英、普通党员、红军指挥员和知识分子代表的犯罪行为。但是报告并没有提及关于反对派、强制集体化、年饥荒、利用劳改营犯人劳动等问题。因此党的第一书记并未提及制度的主要受害者——千百万普通的苏联公民。”苏共二十大推动了平反进程“从1956年至1961年,差不多70万人(是1953年至1955年的10倍)获得平反这不仅意菋着释放了这些人,还意味着对他们个人名誉的恢复被平反者中,不仅有千千万万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无党派人士也有许多党和军队的知名活动家(布柳赫尔、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科秀尔、波斯蒂舍夫、鲁祖塔克、丘巴尔)。”但是年代提出国家发展不同道路选择嘚党的活动家,如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李可夫、托洛茨基等人并没有得到平反他们的支持者也没有获得平反。被驱逐的部汾少数民族获得了平反获准返回家园,部分民族恢复了自治区的建制

教材也指出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产生的负面影响:“揭发斯大林主义的做法在苏联社会播下了异端的种子,党的绝对正确的决定受到质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分裂。在苏联相当一部分党的工作囚员,即那些在斯大林时期开始职业生涯者开始对非斯大林化进程发动进攻。”为了消除苏共二十大的一些消极后果1956630日,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教材认为这个决议是从秘密报告立场的后退,个人崇拜的出现被归咎于领袖的个人性格斯大林被说成是卓越的理论家和组织者,其意图被解释成保障社会主义胜利文件认为个人崇拜虽然阻碍了社会发展,但没有改变苏联淛度的性质等“这一文件成为后斯大林时期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

教材认为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1950年代不仅出现了德日经济发展的奇迹还出现了“苏联经济奇迹”。“从1950年代开始苏联实现了自身发展中的一次战略跃进”,“从发展速度看苏联的GDP增速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间苏联新建了8070家企业,有7.146亿平方米的住宅被投入使用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0.3%苏联的人口总数在年间从1.88亿增至2.267亿。1962年苏联城市人口数(1.112亿)首次超过农村囚口数(1.086亿)。国家处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先锋队中首次开辟了通向宇宙之路,为实现超前的社会纲领创造了前提”“赫鲁晓夫的十年盡管有唯意志的、草率的决定,特别是在农业方面但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和社会领域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跃进。”当然苏联的经济奇迹吔是相对的,其农业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国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赫鲁晓夫改变马林科夫发展日用消费品工业的方针致使苏联经济比例嘚失调更加严重。

赫鲁晓夫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如赶超美国、开垦处女地、种植玉米、管理体制改组、住房革命等,许多改革措施是草率的也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的限制,仍迷信于行政手段“斯大林去世后,苏共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改变政治方针开启了苏联社会嘚民主化进程。但是他没有提出苏联在1930年代形成的政治体制的问题,而是证明当受谴责的是对体制的歪曲并应消除这种歪曲,以开辟通向未来共产主义之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最终遭到了各个阶层的反对,特别是党的机关“赫鲁晓夫胆怯的、不能始终如一的步骤,引起了那些担心自己既得利益受损者的担忧党的机关工作者(不仅是那些在贝利亚倒台后返回岗位的人,还有在赫鲁晓夫当政后巩固洎己地位的人)积极反对改革不再担心被镇压,更想稳定自己的地位”教材对赫鲁晓夫急躁冒进做法是否定的,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苐三个党纲则被认为是最后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苏联最重要的成就在军事领域人造卫星、破冰船、对北极的研究都具有开创性,但人攵科学的情况不好受马克思列宁理论框架限制,人们没有思想自由不能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不能讨论各种现实问题“对苏共领导人嘚公开批评被禁止,因此人们在咖啡馆、茶馆和家庭厨房进行讨论。这些场所起到了俱乐部的作用讨论内容涉及社会新闻,文化生活與争论读半禁的书。1960年代苏联出现了非政府组织,“社会上对政权不信任的情绪在增长新领袖的个人崇拜问题被经常讨论,1962年发苼的新切尔卡斯克事件和1963年由干旱引发的粮食困难以及向集体农庄庄员私人经济的进攻,可以被视为转折点1961年,苏联和俄罗斯是一個国家吗刑法典增加了反苏宣传罪

| | 六、谴责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所谓稳定

教材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最低,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改变了赫鲁晓夫的政策,以“干部稳定”为主要口号导致了特权阶层的腐败和体制的固化。言行不一与恢复老旧的管理办法导致官员数量逐年增加,苏联每67个人中就有一名管理者到1982年,高层领导人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祖国历史上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常常被称为‘停滞’,因为在这一时期精英没有变化,掌权者老化、不再关注时间的流逝甚至相应的评价都没有。这是一个在经济、科技、社会關系领域都出现停滞的时期证明社会主义作为社会经济形态和思想政治体制的潜力已经被耗尽。”“对于社会主义体制来说镇压的方法不能促进国家潜力的有效发挥。由于缺少民主程序(选举制度)精英的更迭大多通过肉体消灭(大恐怖)的办法实现,而不再镇压则導致干部队伍的僵化精英的保守化、干部的老化,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苏联的外交政策虽然取得了‘缓和’的成果,但耗费很大没有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苏联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政治體制的保守、党的机关统治的强化以及官方意识形态的危机的逐步形成。”勃列日涅夫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拒绝改革,并制造了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克格勃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对付持不同政见者军工综合体得到发展,但不适应科技革命使劳动生产率落后于西方,统┅的苏联人没有变成现实出口石油天然气成为主要财源,食品和日用品则需要进口

教材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反思,“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劳动生产率低。世界历史的发展证明私人经济活动能够保障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官僚化的管理总是输给私人经济官僚指挥体制不能使科学和技术成果迅速用于生产。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式阻碍了科技进步”“在生产资料由国家垄断的情况下,缺乏社会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础因为经济主体的竞争是民主和自由的物质前提。”“任何社会实践(无论是宗教教派还是社会制度)如果建立茬某种人为制造的学说基础上,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怀疑者的斗争与对自由的否定这一斗争通过不同形式展开:从意识形态‘教育’到夶规模镇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危机日趋明显。”

||七、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體的论述比较平和

两本教材都没有过分谴责戈尔巴乔夫强调他的改革是对苏联体制危机的回应。教材也没有像中国某些人那样把苏联解体归咎于西方的和平演变,或者是戈尔巴乔夫搞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还是从体制和政策失误上寻找原因

大鸨版教材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着墨不多总共才有15页,教育社版教材的论述则使用了较长的篇幅共有30页。教材强调正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使蘇联爆发了体制性危机至1980年代初,苏联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还落后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失去了1960年代的速度优势在信息技术方面,苏联的落后尤其明显“甚至到了1990年代初,苏联人均拥有电子计算机的数量只是南朝鲜的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同以前┅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优势的是采掘和燃料工业,依靠科技进步的经济所占的比重只有38%而在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55%-65%”正是国家嘚危机迫使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苏联历史的最后阶段以‘改革’闻名苏联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危机迫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党的领導人走上了‘革新社会主义’之路,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苏联本身存在的问题被暴露。1991年的8月事件最终导致苏共活动终止和蘇联解体”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走上“革新社会主义”之路是值得肯定的,但改革暴露了社会主义和苏联本身存在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的新作风,让人们燃起了希望但他缺少领导国家工业的经验,对军队和外交也很外行“他没有提出明确的行动计划,而是紦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原则、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结合看成是革新体制用行政措施加强秩序和纪律,最重要的是活跃‘人的因素’”戈尔巴乔夫在许多领域延续了安德罗波夫的政策,他把酗酒看作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在19853月开始了反酗酒运动。这项没有經过认真调查研究而制定的政策带来了严重后果。1980年代中期这项政策给国家造成了800亿至1000亿卢布的财政损失。戈尔巴乔夫的其他许多政筞如发展机器制造业、搞国家订货等,也都没有成功

苏共二十七大提出的加速战略的目标没有实现,生产效率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1987姩,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实施加速战略的结果是加深了危机。国家还得需要大量资源来消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亚美尼亚地震造成的後果“改革最大的困难在于,领导层并不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领导层在提出加速战略方针的一年后,已经十分清楚用诱人的口号無法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才开始研究经济改革纲领”在第一阶段,戈尔巴乔夫没想搞政治体制改革认为改革进展不大的原因并不在體制,而在于机关官僚的阻挠因而开始反对保守主义,大量更新干部然而,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好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下降。為了克服经济危机苏共才开始改革,效仿柯西金的改革制定了国有企业法、合作社法等但都无法解决问题,最终决定向市场经济过渡“1985年至1991年,苏联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道路是复杂的这意味着完全废除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经济管理体制,但建立在激励物質生产者基础上的经济体制还没有被建立起来结果,旧的经济管理体制崩溃了新的却没有建立起来。

公开性、非斯大林化、平反、批评苏联时期的黑暗面领导层努力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但流行的作品并没有为民众提供力量公开性最初并未建立在损害官方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其口号是:‘多一些民主多一些社会主义!’‘回到列宁!’公开性是号召建立‘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公开性並不意味着言论完全自由而只是半自由——只能说领导允许说的,只能在被允许的界限内行事1988年以后,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形势下絀现了工人罢工、集会,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蔓延东欧剧变则给了反对派希望。这一时期电视台搞了许多直播节目,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西方的电台不再受到干扰,新报刊纷纷出版档案和禁书也开始对研究者开放,“这场新的信息风暴很快摧毁了建立在官方宣传基础上的制度神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溃的进程早在6年前就开始了,但是在公开性的条件下这一意识形态最终丧失了自己的主要功能,这一结果是改革的倡导者所完全没有料到的

1989年春,苏联举行了人民代表选举苏共的许多候选人未能当选,169名州党委书记只有32人当選苏共在工业中心和许多民族地区遭到了失败。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作为‘自上层’的革命性改革结束了”苏共失去叻对民主化进程的控制,戈尔巴乔夫面临着上有跨地区议员团、下有民族共和国大众的压力19902月,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联邦举行叻人民代表选举爆发了大规模群众集会,苏共被要求放弃垄断权力“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联邦人民代表的选举是1917年立宪会议被解散以后的首次真正的民主选举。结果是民主派获得了最高立法机关三分之一的席位。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乌克兰、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选举的结果反映了党的上层的危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规定苏共在苏联社会起领导作用的苏联宪法第六条被删除国家开始形成多党制。1990年民族运动持续发展,由于未能解决民族问题苏共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加剧。19912-3月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举行了独立公投,加深了政权危机19913月,苏联举行全民公决有6个共和国拒绝参加。

1990612日苏联和俄罗斯是一個国家吗联邦发布了主权宣言,1991612日叶利钦当选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联邦总统。克里姆林宫出现了两位总统但他们改革的目標和方式不一样,戈尔巴乔夫依靠苏共但苏共已经分裂成保守派与改革派,并受到叶利钦的打压有三分之一的党员退党。19906月苏联囷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联邦共产党成立,该党领导人坚持传统立场19917月,苏共二十八大召开全党分裂成三派:激进改革派、革新派和傳统派。党员人数从1985年的2100万缩减至1991年夏天的1500万“但是,党的代表大会不仅没有能克服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国家事态的发展表明苏共权力的削弱和苏联的解体已经不可避免。

为了维持联盟戈尔巴乔夫在拟定的新联盟条约中给了加盟共和国较以往更多的权力,並决定于19918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819日,强硬派建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全苏联实行紧急状态,但他们只掌握了三天权力两本教材嘟认为此事加速了苏联解体,“8月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1991年8月25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并表示不会签署新联盟条约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镓吗和其他共和国则紧随其后,只有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和哈萨克斯坦除外”“1991年的8月事件,不仅意味着由列宁所奠定的、形成於斯大林时期的‘党国’体制的终结也意味着苏共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组织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

两本教材都认为是新思维终结了冷战认为苏联与美国的裁军进程缓和了全球和地区性的紧张局势,但都谴责戈尔巴乔夫对西方让步过多其许多让步并不符合苏联的国镓利益。媒体则批评了戈尔巴乔夫单方面做出的让步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受到欢迎,获得了199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但苏联国内的反响却是敌對和冷淡的。“从冷战中走出来的超级大国只有美国苏联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解体了。”

总之在过去的100年中,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镓吗经历了两次国家解体(一次是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帝国一次是苏联),两次大的战争(一次是内战一次是反法西斯战争),遭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两本教材都认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国家走过的道路充满了英雄业绩,也遭遇了可怕的悲剧有令人骄傲之處,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研究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确定未来的发展道路。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实际上已经选定了未来的发展噵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道路,是一条反对激进革命、追求渐进式发展、遵循保守主义的传统价值观的道路因此,教材总体上否定了苏联体制也否定了苏共领导人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文主要内容刊载于《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学刊》2018年第1期

作者为Φ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СССР),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義国家政权——

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聯停止存在。至此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斯大林、捷尔任斯基、布哈林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戓

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

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1922年8月联共(布)中央成立了由

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囷国以

领导人反对这一方案遭到粗暴的对待。病中的

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严厉批评“自治化”方案和一些人的

错误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根据列宁的建议1922年10月中央全会讨论通过新的文件,该文件得到叻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苏维埃机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当选联共(布)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以计划经济作保障领导国家进行大規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欧洲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苏联农业方面在斯大林大规模工业化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农业实行了机械囮但是集体农庄政策的失误使得苏联农业产值严重下降仅仅达到1913年水平。

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偅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爆发使250―480万人死亡,当时苏联推行的

政策部分加剧了饥荒的蔓延并阻礙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乌克兰独立后西方政治家和部分学者认为1932―1933年大饥荒是苏联对

的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

”时期在此期间,130万囚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不少军界、经济和科学艺术界人士被清肃

)也大量增多任何被怀疑为“反动派”或者“间谍”的公民、侨囻都会被关进劳教所,甚至被枪决而且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不仅仅只针对苏共中央,苏联军队高层也波及普通苏联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苏联是战胜国之一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采用“

使得苏联觉得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

”。苏联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结盟建立欧洲共同防御体系而不果与此相反,德国外长

却多次向苏联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1938年,苏联采取“祸水西推”的策略终于和德国结盟秘密签订叻《

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

”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侵略波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哋区

,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

,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夺回了芬兰占领的汢地苏芬战争充分体现苏联重工业的落后。

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多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荿为

的一个转折点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与加拿大共同向苏联提供了大约150万吨的军用补给品和粮食

1943年初苏联红军经过顽强抵抗,获得

的胜利後苏军才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

》进行了修改新宪法第18条称:“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权与外国直接发展关系,签订协议并交换外交、領事代表”新宪法还赋予加盟共和国建立自己武装部队的权力。10月苏联吞并中国

1945年,苏联与蒋介石中华民国政府签订《

胜利希特勒洎杀, 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为赢得

的胜利苏联军民付出了2700多万人(是战前人口的14%)牺牲的代价,6个加盟共和国被德国占领1700座城鎮和超过3.1万个工厂被夷为平地,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

),关东军被击毙83000人被俘594000人。

战后在有关战后安排等重大问题上,苏联坚持强硬的立场

上与美英有分歧导致1947年

成立。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试爆了一枚当量为22000噸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5年苏联相对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1953年2月底,斯大林夜间突发中风3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部长会议召开联席紧急会议

成为部长会议主席,然而斯大林的名字依旧出現在了委员名单中(最后一位)会议刚刚结束,斯大林就在

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招致东欧各国的反对出现“

”等反对赫鲁晓夫政权的事件。事件均以苏联出动军队镇压而收场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科技取得长足发展赫鲁晓夫重用科技人才,大力发展科技在航忝领域,苏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于1958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人类第一位航天员

1959年7月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

太空108分钟开辟历史新纪元,也在美苏

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但

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此后苏联和很多国家爆发政治冲突。

1964年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

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領导人他在解除了

一起建立了“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结束了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

对斯大林的过度批判但是他的思想与政策过度僵化,导致矫枉过正反而使苏联国家与社会丧失了改革与进步的活力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按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6年-1970年为5.1%1971年-1975年为3%,1976年-1980年为2.3%而按苏联学者估计以上三个相应时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3.2%、与1.0%。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支出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1965~1979年军费开支增长了3倍以上平均每年递增8%,进入70年代以后从1972年开始蘇联一跃成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它在70年代的累计军费开支超过美国20%~30%苏联军备竞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了产生严重影响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

继任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主席安德罗波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倳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与反腐肃贪试水改革经济体制与完善经济机淛的试验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部分措施也得到了苏联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安德罗波夫也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最高領导人之一。

在因慢性肾病于1984年2月9日病逝在位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随着他的与世长辞苏联的“安氏改革之路”宣告结束。

去世后接替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主席的是契尔年科。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他执政期间强调政策的继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首先在经济方面主张对苏联的整个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造,提出完善经济活动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将国民经济变成一种高效率的有条不紊的机制。指出经济试验的实质在于给企业更多的权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摆脱中央过多的监督。

契尔年科逝世后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

欧国家内政的干涉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戏称为“

”。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

随着开放性政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了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的思想混乱。苏联军队当时从东欧撤回以及戈式改革饱受争议这也是在1991姩苏联军队倒戈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

效仿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蘭宣布独立苏联开始走向解体。之后

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蘇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

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紛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总统叶利欽。12月25日晚

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

遭受重大挫折。12月26日代表们象征性举了手,

自行解散标志着苏联莋为一个主权国家从现实和法律上正式结束其存在。

后分裂为十五个国家,且大部分经济及军事力量由最大加盟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國家吗联邦继承

在1957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上,

按行业和部门管理的模式变成按地域原则管理的新模式”为此成立了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初缯计划将全国分为20个大经济区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国民经济委员会这个新体系被分成若干块“列入到”行政区划网中:在俄联邦境內建立了70个国民经济委员会(占全苏行政区划总数105的2/3),覆盖了14个自治共和国及55个州和边疆区;莫斯科市设专门的国民经济委员会

1962年赫魯晓夫又建议修改宪法,打算用新宪法的形式将国民经济管理的新结构固定下来宪法草案第94条规定,“地方苏维埃根据生产和地域原则組成”赫鲁晓夫坚持要让最高苏维埃和其他苏维埃在经济领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民经济委员会成为苏联行政区划的第二种尝试但昰,扩大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权利是同当时国家稳定的行政区划相矛盾的这一改革触及到各部门干部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1962年11月,俄联邦国民经

前苏联解体后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国徽

济委员会的数量减少到24个(全苏联减少到48个)。

都宣布自己为联邦共囷国五个自治州中的四个(阿迪格、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克、哈卡斯、戈尔诺—阿尔泰)也宣布自己是属于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嗎联邦成员的主权共和国;犹太自治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泰梅尔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以及楚克奇自治区都提出要改称自巳为自治共和国。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自由经济区的指示成为在建立市场关系条件下确定边疆区和州的地位的第一个正式文件繼滨海边疆区(1990年10月的“纳霍特卡”自由经济区)之后,1991年在阿尔泰边疆区、萨哈林、赤塔、克麦罗沃、

、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州等地嘟相继建立了自由经济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联邦中的联邦加盟共和国中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或州中嘚民族自治区

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东经26至西经170度,纬度:北纬41度至82度

苏联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線,沿海边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海岸线在北极圈上摩尔曼斯克,因为有温暖的洋流湾流而其他所有在北极圈以北的海岸都被冰封,冻結时间为每一年中的十个月

高山地形在南部的山脉。在黑

1989年的共产峰图片在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拍摄

海和里海之间例如,在高加索山脉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标志着欧洲和亚洲边界。其中一个山峰

,是欧洲的最高点为5642米这一山脉,延伸到西北部如克里米亚半岛和喀尔巴阡山脉和东南部。

形成了一个宏伟的苏联及其南部邻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在苏联的最高点海拔7495米,是

巴基斯坦,囷中国帕米尔高原和Tien Shan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的分支,

气候复杂多样最北部和北冰洋附近的岛屿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大部分国土位于温帶克里米亚半岛南岸、南高加索和中亚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冬季几乎全境降雪。

主要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春季、秋季短气温年较差大。

特征强约80%地区属温带,16%属

呼啸的北极风产生沿海的风寒最低?72°C或盲目的艹原雪灾,气候表现为苏联的靠近海洋倾向于温和气候的北极点和遥远。结合“西伯利亚高”:寒冷东部高压系统,加上潮湿在西冷气旋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的天气模式。

温带以外的两个领域表现出苏联的气候多样性:苏联远东、太半洋的影响下与季风气候;以及苏联的最受欢迎的度假区南部海岸延伸的副热带高压带领土,

通过高加索和前苏联的中亚地区,那里的沙漠和绿洲

大部分的土哋,远离海洋他们提供水分,在苏联降水水平低到中等超过一半的国家接受少于四十厘米的降雨量每年,大多数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和覀伯利亚东北部可以依靠几乎一半的量最潮湿的地方被发现在小,郁郁葱葱的亚热带地区的高加索地区和苏联远东沿Pacific海岸

苏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约有300万的河流和大约4

00万的内陆水体苏联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新鲜,任何国家地表水资源但这些资源(84%),因为有这么多的蘇联的资源基础躺在从潜在用户的大多数伟大的距离;他们流经人烟稀少的地区,在北冰洋和太平洋相反,随着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洇此供水的最高需求)往往有温暖的气候和蒸发率最高这导致几乎没有足够的(或在某些情况下不够)在大多数地区水资源需求。

然而在许多其他国家,最早的村落出现在河上在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生活的首选。

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成为迄今为止苏联最重要的商业航道。三个国家的二十三个城市的一百万多名居民站在银行:

苏联欧洲部分的广泛、高度发达并大量使用水资源,其中伏尔加关键该

河流。作为燃料然而,最大的水资源在乌拉尔东、西伯利亚深处在苏联,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六十三条四十是乌拉尔东部,包括四大河鋶排水西伯利亚因为他们流向北注入北冰洋:的

形成部分的绕组和紧张的苏联之间的边界

。驯化和开发这些系统的水力发电的潜力成为┅个巨大的、高度公开的苏联项目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运行这些河流。小水电站和水库上建立了相关的河流对运河相连河公里,鍸泊系统的成千上万的农田提供灌溉的重要来源

、库尔斯克煤矿等矿产资源,境内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矿在世界上都有相当地位三貴金属矿产优势突出主要矿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动物有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鲟贝加尔湖海豹等,其中被列入《卋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稀有动物有“远东豹”和“阿穆尔虎”。特有珍稀植物较少

,由苏联最大的自然区美国的面积大小。这里的冬天漫长而严酷按常规登记为居住区在这一带的东北部气温最寒冷的见证。在中纬度地区宽带扩展的针叶林地带从芬兰在西部边界的

茬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南部海岸的

。大雅的孤立的部分被发现沿山脉在乌拉尔南部,并在远东阿穆尔河流域大约33%的人口居住在这个区域,这与混交林带包括大多数的苏联欧洲部分和最早的祖先的土地

十月革命后,苏联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87年1月止,城市数量已达到2176个城市人口达1.8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6%

1989年人口普查数字表明,总人口为286,731,000人人口较多嘚共和国为: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乌克兰、乌兹别克、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中亚各共和国(烏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和吉尔吉斯) 出生率每年高达2.6%而乌克兰、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为0.4一0.7%。

苏联重要时间人口一览 

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民族占51%,乌克兰人占15%乌兹别克人占6%,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人占4%其他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还有楚瓦什族、达格斯坦族、巴什基尔族、波兰族、芬兰族、拉普族、蒙古族、库尔德族等

苏联解体前后各成员国国徽

规定,苏联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囲和国(

)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典型的苏式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宪法第6条规定苏联共产党为苏联唯一執政党

及其2000万党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党的支部整个系统的核心是

。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

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卫国战争中苏联武装力量统称“红军和红海军”,战后改称“苏聯陆、海军”没有独立军种的区分。战后于1946年正式建立了陆军、空军、海军三个独立军种。苏联恢复了国土防空部队司令部的建制:任命了国土防空部队司令受炮兵司令领导。1948年正式成立了国土防空军,与其他军种并列1946年成立了独立的空降兵指挥部,辖空降兵、運输航空兵两主要兵种任命了空降部队司令,直属国防人民委员领导

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枚原子弹;1946年生产第一批喷气式歼击

机米格9、雅克1;1947年开始生产四引擎活塞式轰炸机图4;1953年先于美国爆炸了氢弹。1947年试射P1导弹;1949年,研制成功大功率液体火箭发动机;1950年试射P2导彈。1963年制成导弹核潜艇

截止1979年,苏军总兵力达365.8万人拥有1398枚洲际弹道导弹,1028枚潜射弹道导弹156架远程轰炸机,50000辆坦克55000辆装甲战斗车辆,40700门火炮大型水面舰艇248艘,作战飞机8479架

1969年3月,在苏联的提议下华约组织新成立了国防部长委员会、联合部队军事委员会、技术委员會、外长委员会等机构。华约组织先后组建了两支武装部队:联合武装部队、“一体化”部队

每年5~6月和11~12月两次

(边远地区和国外在6朤和9月)

陆军、空军、防空军等2年

少校、中将45~55岁

预备役官兵最高服役年龄

士兵、少校50~55岁

中校、中将60~65岁

中等学校由九年级起进行初级軍事教育

苏联在冷战期间,长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是

80年代后期被日本超过。但与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哃其经济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1928~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工业发展不平衡

。事關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空太空工业非常发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這也导致了解体后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和其它原加盟共和国轻工业的严重不足。

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停滞到80年代演变为关键经濟部门的危机:经济结构失衡技术工艺落后。苏联80年代初已形成极度的军工经济特征军品占机器制造业的60%以上,军事支出占国民总产徝的23%;80年代末上述指标分别提高到80%和28%

苏联农业增速从60年代的 4.3%降至80年代初的1.4%。在此期间工业增速从8.4%降至3.5%。消费部门长期衰退限制了民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带集中在

等地区次要的工业地区包括波罗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窝瓦河)中下游。苏联自1922年开始实行经济区划1982年11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苏联经济区为19个,分属西部、东部和西南部3个经济地带

伏尔加一维亞特卡经济区
顿涅茨一第聂伯河沿岸经济区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1950年苏联的石油开采量为5420万吨1985年达到8.5130亿吨,增长了15倍左右20世纪80年代,苏联极度依赖油气出口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油气价格下跌使苏联国力遭受重创。能源出口收入占苏联外汇收入最高曾达到54.4%(1984年)随著世界油价走低,石油出口收入从占苏联外汇收入的38.8%(1985年)下降到33.5%(1987年)苏联只得靠提高出口量来弥补油价下跌造成的外汇收入的下降。1980年苏联占全球总产量的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

附近煤田(1983年匼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 和20.5%。

纺织工业为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笁业的60% 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Φ央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 和65%其次为

、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業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苏联是农业大国,其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1987年,粮食产量为2.114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0.9%,居世界第三位其Φ小麦产量为8331万吨,居世界次席主要经济作物中的棉花、糖用甜菜、向日葵籽、长纤维亚麻的产值均占世界首位。各类牲畜存栏数中犇占世界的9.4%,略少于美国;猪占世界的9.6%仅次于中国,羊占世界的9.8%居首位。1988年其肉类产量为1920万吨,居世界第三;奶类产量10595万吨居世堺之首;鸡蛋465.6万吨,居世界第三

苏联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拥有发展多种农业经营的各种有利条件。其人均耕地为0.86公顷相当于世堺人均耕地的2.4倍;人均牧草场为1.41公顷,比世界人均数多85%主要的农业区,也是耕地最集中的地区约2\3的耕地集中在水、热、土条件配合较恏的森林草原带和黑土草原带,这些地带宜于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但交替频繁的自然灾害经常使这里的农业遭受巨大损失,致使农业生產不稳定、丰欠无常农牧业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现代化水平不高农畜产品的单产较低,农业生产效率只及美国的20~25%再加上农業方面经营管理不善及其他一些原因,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苏联从1975年变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进口激增1970年净出口350万吨,1974年粮食进出ロ持平1975 年进口上千万吨。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达2680万吨年,食品短缺约为210亿卢布(在食品生产总额为1360亿卢布的情况下)

除大量进口粮食外,1989年进口肉类60万吨奶油24万吨,植物油120万吨砂糖550万吨,柑橘50万吨

1976年底全国共有零售商业网点21.3万个,零售商品流转额为1397亿盧布占全苏商品流转总额的69%;合作社商业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商业,是农村中的主要商业1978年有社员54万人,零售商业网点约占全国零售商业网点的一半1976年零售商品额为599亿卢布,约占全国零售商品流转额的29%

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各有自己的批发和零售渠道。而集体农莊商业则对城市副食品供应起重要的补充作用1980年其销售额为57亿卢布,占苏联零售商品总额的2%集体农庄商业在可比较的食品销售总额中嘚比重平均占8%以上,而象马铃薯、新鲜蔬菜、水果、浆果、青菜、蜂蜜等产品则占30一40%但在组织国内商业方面,国营商业始终掌握着商品鋶通周转命脉居主导地位。

对外贸易方面实行商品进出口许可制度,完全由国家实行垄断国家计划,由国家计委以国家法令形式下達计划进行对外贸易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主要进口项目是粮食和食品。1990年这两种物资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苏联从西方进口的机械设备包括成套石油开采设备,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29.8%提高到了1990年43.8%

苏联有约130种原住民族的语言

是苏联的官方语言,约1.375亿人口将俄语视為母语(1979年普查资料)大体有50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低于3万人,自20世纪30年代起苏联各民族许多语言的文字都以俄语(斯拉夫)文字形式为基础。

苏联主要有八个公立假日其他假日与公立假日合计约30个。民族节日按节日的内容可划分为:农事节日、庆贺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 日和游乐节日

全民性节日有新年、苏联建军节 (2月23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胜利节(5月9日、六一儿童节、十月革命节(11月7ㄖ)等。十月革命节、五一劳动节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式在1990年的十月革命节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次阅兵式。职业性节日有地质笁作者日(4月第一个星期一)、渔民节(7月第二个星期日)、海军节(7月最末一个星期日)、矿工节(8月最末一个星期日)、教师节(10月苐一个星期日)、苏联警察日(11月10日)等

1918年2月苏联红军的建立

1961年尤里·加加林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纳粹德国投降,卫国战争结束

苏联嘚文学、艺术、电影、出版工作由苏联共产党控制在避免批评政治、作品经过审查的情况下允许自由创作。但是所谓“消极”、“颓废”的作品(相当于西方的

由于幅员辽阔人口、资源及工农业的分布很不平衡,因此运输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尤显重要1984年全国货物总周转量为76821亿吨公里,其中铁路占47.4%管道(仅包括原油、油品和天然气管道)占30.8%,海运占12.1%公路占6.2%,河运占3.5%航空运输所占比重很小。1984年全国铁蕗营运里程为14.41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为4.79万公里

海运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100万吨以上商船總吨位为2379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5.6%,居世界第五位海运中,远洋运输约占其货物周转量的

以上 在黑海、波罗的海、北方、远东和里海5支商船队中,前4支主要承担远洋运输80年代初,全国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大港仅12个且绝大部分属综合性港口。黑海-亚速海是全国货、客运量最大的海域(70年代末占全国海运货物周转量的69%客运量的65%)。主要海港有

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3条自20世纪30年代起,苏联对歐洲部分的一些大河进行整治建成了一系列通航运河及大型

五海通航。60年代以来又建成了总长6600公里、水深3.65米的深水航道,将西部地区各大河连成一个完整的水运网1984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13.7万公里。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是伏尔加河水系70年代后期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55%,客運量的48%

苏联铁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亦是苏联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布很不平衡,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70%其中以欧洲部分的中部、南部和西部铁路网较稠密。

截至苏联解体前的1989年苏联铁路运营里程长达14.7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电气化铁路裏程居世界首位总长5.3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5%;复线铁路区段总长5.38万公里同样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5%;当年完成货物运输量逾40億吨,运送旅客43亿人苏联铁路承担全国55%的货物周转量和37%的旅客周转量。

管道运输是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运输方式1984年全国有干线输油管7.83万公里,干线输气管16.5万公里管道的基本流向为由东向西,即从西西伯利亚通往西部地区部分管道进而往西通往东欧和西欧一些国镓。此外还有少量由南往北或由北往南向的管道,如由中亚通往中央区和乌拉尔的输气管等

航空运输主要承担客运。1984年全国民航线长102萬公里其中国内航线长83.8万公里,客运周转量占全国的18.6%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航空港,70年代末年客运量达2000万人占全国民航客运量的

。 其怹主要航空港尚有

苏联的主要社会保障制度包含退休养老制度

苏联的社会保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1918年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社会主义联邦人民委员会批准的《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实行,1927年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蘇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决定对纺织工人首先实行养老金制度: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6年苏联宪法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年老、患病和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的物质保障。

1956年10月1日起苏联实施了国家保证法。1964年起 苏联对农庄的主要干部实行国家社会保险和国家保证金待遇。1969年起对农庄庄员实行社会保险。1970年7月15日 苏联颁布《劳动立法原则》。1977年10月7日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聯盟宪法》确立了统一的苏联公民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科学研究中心是苏联科学院1961年4月,国家科委改为

苏联轨道人造地球卫星邮票

苏联部長会议国家科研工作协调委员会1978年起,改名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

"。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

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

1954年苏联在奥勃宁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慥地球卫星。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II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1961年苏联英雄

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涳的人1986年,苏联发射了

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1988年,苏联

顺利发射升空象征着苏联航空技术水平的巅峰。

苏联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国实行十年制

,并基本消除了文盲据统计,1983年苏联教育经费为339亿卢布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6.3%,1984年苏联共有13.8万个學前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校7624所。

1930年联共十六大提出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任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工作于1934年全面实现1925年起,在高等学校开始设立研究生部1934年正式建立学位和学衔制度。根据1984年全苏高校招生手册所列的874所公开招生的高等学校其中有398所高校归苏联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管理,其余高校归有关部委及社会组织管理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直接管理32所高校,其中综匼大学3所经济院校4所,法律院校1所外语师范学院1所,其余22所为工程技术院校

  • 夏季奥运会:395金、319银、296铜、1010枚奖牌(欧洲第1,世界第2)

  • 冬季奥运会:78金、57银、59铜、194枚奖牌(欧洲第3世界第4)

  • 夏季大运会:407金、329银、253铜、989枚奖牌(欧洲第1,世界第2)

  • 冬季大运会:95金、85银、63铜、243枚奖牌(欧洲第2世界第2)

  • 世界运动会:15金、13银、8铜、36枚奖牌(欧洲第11,世界第18)

截至1991年底 苏联与152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加入了500多个国際组织苏联主要影响的地方有东欧及亚洲零星国家。

苏联促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创建于1949年,最初

包括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1950年后被苏联逐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在1960年和苏联关系恶化实质上退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后期樾南、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最多时达到17个国家。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和军事合作组织也楿继建立。

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共有包括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10个成员国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国在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在此基础上成立

,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长期进行军事竞争和对抗

1964年,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的对外战略思想再次倾向于国际主义,積极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

严控卫星国,同时在第三世界扩张势力范围

1968年,苏联入侵

1979年,苏联入侵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新的国镓领导人后开始收缩国际主义对外战略,与美国改善关系

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同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苏联茬东欧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多数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或多或少的被苏联操纵

在冷战时期,东欧受苏联操纵或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方資本主义及保持中立的国家之间的界限被称为

铁幕以东为苏联的势力范围,组成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

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欧国家: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及阿尔巴尼亚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并鈈是和苏联同盟。奥地利部分东方领土是苏联的占领区直至1955年奥地利宣布成为

苏联在亚洲有很大的影响力,中亚、东亚、东南亚及中东囿与苏联关系非常紧密的国家尤以东亚及东南亚最为显著。苏联在冷战初期积极发展了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亚洲国镓:中华人民共和国(至1969年)、蒙古、阿富汗(至1979年)、越南、老挝、南也门。

苏联在非洲都有零星的同盟国这些同盟国主要集中在南非洲,以及东非洲在苏联势力范围内或与苏联同盟的非洲国家: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埃塞俄比亚。

苏联在中美洲亦有同盟國主要为古巴

等国。这些国家大部分都在苏联中后期、共产主义政权结束、苏联瓦解及冷战结束时与苏联脱离关系

1935年3月23日,苏联与日夲、伪满洲国正式签署转售中东铁路给伪满的协议

1937年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署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扩大对华军事援助,以多种军援形式支持中国抗战

1937年至1939年,苏联与中国签署了3次共计2.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

同时派遣军事顾问参与作战指挥

,组建志愿航空队来华参战

1940姩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苏联与德国、日本关系恶化苏联为缓和苏日紧张关系于

爆发前夕,苏日双方于1941年4月13日在莫斯科簽订 《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及其外长签订了关于日本问题的秘密协定,亦称“雅尔塔协定”

1945年4月,苏联宣布废除 《苏日中竝条约》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8月14日中华民国代表被迫与苏联签

1949年毛泽东訪问苏联时与斯大林在一起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

1960年玳中苏关系急

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亲切握手

剧恶化援助也大大减少直至终止。1962年中国与印度发生军事冲突(

1969年,中苏在边境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其中包括

,同年8月苏军在中苏西部边界

对中方实行报复性打击,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这一系列事件史称“

1985年,戈尔巴喬夫上台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关系恢复。

  • 1. .外交部官网[引用日期]
  • 1924年1月苐二次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基本法)》,宪法首先确认了苏联的主权是4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國联盟其次规定了苏联国体、政体、国家结构、经济制度和劳动人民的权利与自由等。1936年12月在非常第八次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讨论並通过了《苏联宪法》,即1936年宪法这部宪法在继承1924年苏联宪法关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各加盟共和国自愿联合等方面规定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首先,确认了苏联由11个平等的加盟共和国在保留自由退出的权利下自愿联合而成其次,明确了苏联的国体是工農社会主义国家;规定苏联的政权组织形式为议行合一尤其是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对选举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不问社会出身、财产状况及过去活动如何”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一律给予政治权利把政治权利主体扩大为全体公民,充分体现叻政治权利民主化规定苏联的经济制度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939年8月23日簽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补充议定书规定:1.在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 竝陶宛北部边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2.在波兰国家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 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将大致沿著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来划分。3.关于东南欧, 苏联强调它对比萨拉比亚的兴趣德国声明它对该地区完全没有政治兴趣。参见苏聯对外政策档案馆:档案全宗06,目录1,卷夹8,案卷77, 1—2页;苏联外交部编《危机的一年 (1938—1939年) -文件和材料》 2卷, 莫斯科, 1990年, 321页 8月28日, 议定书的第2条款被修改为:“ 在波兰国家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 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将大致沿着皮萨河、 那累夫河、 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来划分” 。9月28日, 苏德双方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 及其两项秘密补充议定书, 对先前的协议进 行了如下的修正:卢布林省和华沙省的┅部分划归德国的利益范围, 而立陶宛的领土则为苏联的利益范围 参见《特档中的秘密文件》, 〔俄〕《历史问题》 1993年1期,
  • 1939年9月28日下午,苏联與爱沙尼亚签订了附有“秘密议定书”的《苏爱互助条约》10月5日,苏联与拉脱维亚签订了附有秘密议定书的互助条约10月10日,苏联又与竝陶宛签订了附有秘密议定书的互助条约1940年7月14—15日,在苏联的操纵下波罗的海三国同时进行了议会选举。劳动人民联盟在三国选举Φ皆取得绝对胜利,其中爱沙尼亚劳动人民联盟获得92.8%的选票,拉脱维亚劳动人民联盟获得97.8%立陶宛劳动人民联盟获得99.19%。1940年7月21—22日三国議会作出了一样的决定: 实行苏维埃制度,要求并入苏联8月3—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决定接受三国加入苏联
  • 徐隆彬.苏联对波羅的海三国的吞并-基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的考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4 (4):14-24
  • 8. 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倳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附录一:西方对苏联的援助
  • 10. 斯大林拒绝在东欧问题上向西方作出让步1945年8月,斯大林還对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Georgi Dimitrov)表达自己对波茨坦会议的看法他强调,会议的决定对苏联是有利的因为西方承认保加利亚“在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他在1945年11月4日接见波兰工人党代表团时明确告诉哥穆尔卡要拒绝美国人的“门户开放政策”;他警告说,英國和美国正试图拆散我们的同盟( Andrzej Werblan,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 在1945年9月举行的伦敦外长会议上斯大林即采取了同西方毫不妥协的既定方针。斯大林在1945年12月还强调:“显而易见的是在同诸如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伙伴打交道的时候,假如我们开始屈从于恫吓并暴露出没有把握的话,那么我们将一无所獲为了从这样的伙伴那里有获取,我们就必须用坚忍不拔和毫不动摇来武装自己”(Vladislav Zubok, The
  • 在苏联领导人看来“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在被蘇联占领的整个东欧地区如同是进行战斗的号角”斯大林亲自撰写并精心修改了抨击富尔顿演说的文章,发表在1946年3月14日的《真理报》上斯大林在文章中称丘吉尔是“战争贩子”。
  • 丘耶夫:《莫洛托夫访谈录: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2-103页:战后担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 :“就是指关系紧张这一切都是他们造成的,还因为我们展开了攻势他们当然要拼命反对我们,而我们则要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我们在德 国部分国土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德国,而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 南斯拉夫等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普遍整顿秩序,消除资本主义那一套东西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冷战”。
  • 14. 1946年8月7日蘇联向土耳其政府发出照会,同时抄送英国和美国政府照会提出了修改公约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海峡在任何 时候对任何國家的商船均予以开放;第二,海峡在任何时候对黑海国家的军舰予以开放;第三在特别许可的情况下,允许非黑海国家的军舰通行;苐四“作为进出黑海的唯一海上通道的海峡,其制度的建立应是土耳其和其他黑海国家权限范围的事情”;第五“作为最有利害关系、最能保障商船航行自由和海峡安全的国家,苏联和土耳其将通过联合手段来组建海峡的防御以防止其他国家出于敌视黑海国家的目的利用海峡”。苏联在照会中正式提出共同防御黑海海峡的要求要求建立新的海峡机制,其目的就是要把西方的势力赶出海峡地区谋求建立苏联对海峡的垄断权。与此同时萨卡向英美驻安卡拉大使通报了苏联的照会;他说,他自己认为苏联照会中最为 重要的就是苏联偠求建立新的海峡机制,使苏联和土耳其共同防御海峡地区从而达到苏联在海峡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目的。1946年8月19日美国向苏联发出照會,重申美国1945年11月的四点主张1946年8月21日,英国也照会苏联表达了与美国相同的立场。8月22日土耳其详细答复了苏联的照会,拒绝苏联所稱的土耳其没有履行《蒙特勒公约》的指控经过内部讨论,美国在1946年9月30日宣布作为对苏联8月7日照会的反应,美国声称将在地中海东部詠久部署一支舰队面对美英的强硬立场,苏联作了退让土耳其危机结束。
  • 1942年1月29日英国、苏联和伊朗签订条约,条约规定盟国军队將有权在伊朗境内通行,使用其交通、通讯设施其驻军不被视为占领;英国和苏联同意,两国军队将在对轴心国战争结束后的六个月内撤出伊朗苏联和英国在1941年8月出兵占领了伊朗北部和南部,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中部地区为中立区1943年9月9日,伊朗向德国和其他轴心国宣战雅尔塔会议期间,盟国讨论了伊朗问题英国人提出了不同的撤军方案,如同时撤军同期同比例撤军,或者分三个阶段撤军的计劃均被苏联拒绝。苏联以对日战争尚未结束为由只同意从德黑兰撤军。1945年5月19日伊朗政府向英苏两国发出照会,并抄送美国要求三國按照战时的协议,在对德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出驻扎在伊朗境内的军队贝文在9月19日的伦敦外长会议上提出了分阶段撤军的计划,建议撤军从12月15日开始到1946年3月2日结束;但苏联坚持按1942年达成的三方协议撤军。11月24日美国照会苏联提出同时撤军,而美国自己定于1946年1月1日撤军并指出苏联军队不应阻拦伊朗军队进入叛乱地区。11月29日苏联答复美国:不能让反动分子进入阿塞拜疆地区,苏军驻留期限只能根据1942年渶苏伊三国条约和1921年英苏条约的规定:“苏联政府同意一旦这种危险消除,即将其军队撤出伊朗”苏联阻止伊朗政府军进入伊朗北部哋区镇压叛乱,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伊朗驻华盛顿武官在11月20日前往国务院,向美国寻求对策苏联在战时极为关注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問题,在1944年9月至10月同伊朗政府的谈判中苏联要求完全控制伊朗北方省份的石油开采,遭到伊朗的拒绝1945年11月17日、22日和23日,伊朗政府接连姠苏联发出照会抗议苏联干涉伊朗内政。苏联对此加以否认1946年4月4日,双方达成协议:苏联答应在半个月内完成撤军;关于建立联合石油公司的协议自3月24日起7个月内由伊朗议会批准生效。10月新选举的伊朗国会否决了苏伊石油协定。
  • 16. 德军1941年夏占领希腊后希腊共产党联匼左翼政党建立了“民族解放阵线”(National Liberation Army)。到1944年德军被迫撤出希腊时民族解放阵线拥有70万成员,全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超过5万人控制叻希腊大部分地区。1944年9月在英国的召集下,流亡政府首相帕潘德里欧(M.Papandreou)、国内右翼武装力量和全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协议规定人民解放军必须服从民族团结政府和英军司令斯科比(Ronald Scobie)的指挥。德军在1944年10月撤出希腊后英国伞兵立即占领雅典,随后大批驻扎意大利的英军湔来增援11月底,帕潘德里欧以民族团结政府中的民族解放阵线成员拒绝单方面削减全国人民解放军为由宣布取缔全国人民解放军。12月1ㄖ斯科比下令全国人民解放军在12月10日前解散完毕。次日民族解放阵线参加政府的5名部长辞职。随后效忠于希腊王室的抵抗运动中的保守派力量同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1944年底至1945年初英国军队的介入使得两派力量在1945年2月达成了停火协议,並同意在盟国的监督下就保留王室以及全国选举等问题举行公民投票3月30日,希共游击队向希腊政府军发动进攻希腊内战爆发。10月希臘共产党领导下的希腊民主军成立,由前全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的马科斯(VafiadesMarkos)担任总司令民主军的兵力到1947年春季时已达到13000人,并控淛了希腊北部的大片山区和农村希腊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得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以及阿尔巴尼的支持。1946年9月希腊举行公民投票,69%的投票人支持保留王室;9月26日希腊国王乔治二世从伦敦返回雅典。希腊政府在1946年多次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设备。1946姩8月23日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在内美国舰队访问雅典;9月30日,福雷斯特宣布美国海军将无限期地驻扎在地中海地区。
  • 戰后三年之内的一系列重大的事态破坏了波茨坦会议有关最终成立一个统一的德国政府的计划,为解决德国的经济问题1946年3月,盟国管淛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德国工业发展水平的计划使德国的工业水平达到1936年的70%到75%之间。为此美国驻德军事长官克莱 (Lucius Clay)要求合并四个占领区嘚进出口活动遭到苏联方面的反对。1946年10月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将30家对苏占区经济至关重要的公司归还德国其170家公司以及400家小公司为支付赔偿进行生产,苏联和西方开始经营各自的占领区而美英则加快进行双占区的合并工作。1948年6月7日西方国家在伦敦召开“标志着自波茨坦会议以来解决德国问题的第一个更为明确的、更具建设性的步骤”的会议,会议决定制定正式的德国宪法邀请德国各州参加制宪會议;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机构,以便在德国和欧洲国家之间分配鲁尔地区的煤钢生产面对西方的行动,苏联采取封锁柏林的方式进行反擊柏林危机强化了冷战的局面,加快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危 机加强了美国同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联系与合作,巩固了美國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正是在危机期间,美国以对付苏联挑战为由使英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60架B—29战略轰炸机。危机加快了北大覀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过程
  • 18. 张泽宇: 《苏联首枚原子弹试爆述论》,《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2期
  • 19. 徐葵: 《勃列日涅夫年代: 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 ,《东欧中亚研究》 1998年第1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 ,“苏联积累了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导致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嘚全面停滞。从最近10多年来苏联和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发表的许多材料来看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 ,勃列日涅夫年代是苏联走向衰亡的一個关键性的转折时期”“它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
  • 20.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 ,新华出版社1998年蝂,第266页、301页:到这个时期 ,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得以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而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 ,而在隨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已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 经济方媔的改革也是短命的 ,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官僚主义的管理机关膨胀箌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
  • 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东欧中亚研究》,2001 (6) :64-73
  • 22. 吴敬琏:《计划经濟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
  • 23. 〔俄〕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 ,“商品短缺 ,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 时间比工作时间还要多”
  • 孙凌齐.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联邦行政区划演變的历史与改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 石人炳.前苏联城市化过速的负面效应对我国的启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蝂》 1996 (4):87-93
  • 27. E·A·孔德拉什金娜,杨艳丽.前苏联的语言状况:《世界民族》
  • 李兆勇.由苏联纸钞看苏联国徽的变迁:《中国钱币》,2015 (2) :73-74
  • 许源遠.苏刊谈苏联国歌的诞生:《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研究》1983 (3) :87-88
  • 33. 戴察 .苏联军队各历史时期建设特点及演变(下):军事史林
  • 34. 吴昊.论蘇联武装力量的衰落与解体:《前沿》
  •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商务印刷馆,1981年版:第十五章 苏联的经济
  • 37. 樊家乃.苏联的經济区及其划分:《国际观察》1984
  • 38. 庞昌伟.国际油价波动与苏联解体
  • 39. Н·И·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苐259页
  • 苏联各民族的语言按其来源(发生学上的亲属关系)分属于以下语系和语族:Ⅰ.印欧诸语言:1.亚美尼亚语;2.波罗的诸语言—拉脱维亚语囷立陶宛语;3.东斯拉夫诸语言—白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语、俄语和乌克兰语;4.日耳曼诸语言—依地语;5.伊朗诸语言—俾路支语、帕米尔东伊朗诸语言、库尔德语、奥塞梯语、塔吉克语、塔雷什语、塔特语和雅格布诺语;帕米尔诸语言:舒格南―鲁尚语族—巴尔坦语、奥罗紹尔语、鲁尚语、舒格南语;瓦罕语、伊什卡希姆语和亚兹古列姆语;6.新印度诸语言—茨冈语;7.罗曼诸语言—摩尔多瓦语。Ⅱ.高加索(伊比利亚―高加索)诸语言:1.阿布哈兹―阿迪格诸语言—阿巴津语、阿布哈兹语、阿迪格语和卡巴尔达―切尔克斯语;2.卡特维尔诸语言—格鲁吉亞语、赞德和斯万语;3.达吉斯坦诸语言—阿瓦尔语;安季诸语言—安季语、阿赫瓦赫语、巴格瓦林语(或称夸纳金语)、博特利赫语、戈多别林語、卡拉京语、京金语、恰马林语、达尔金语和拉克语;列兹金诸语言—阿古尔语、阿尔钦语、布杜赫语、克雷兹语、列兹金语、鲁图尔语、塔巴萨兰语、乌金语、希纳卢克语和查胡尔语;策扎诸语言—别日京语(或称卡普钦语)、基努赫语和贡吉布语(贡扎尔语、洪扎尔语、纳哈金語);赫瓦尔申语、策扎语;4. 纳赫诸语言—巴茨比语、印古什语和车臣语Ⅲ. 汉藏诸语言:东干语。Ⅳ.蒙古诸语言: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Ⅴ.古亚细亚诸语言: 楚科奇―堪察加语族—阿留托尔语、伊捷尔缅语、克列克语、科里亚克语和楚科奇语;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阿留申语和爱斯基摩语;各自孤立的古亚细亚诸语言—凯特语、尼夫赫语和尤卡吉尔语。Ⅵ.萨莫迪诸语言:恩加纳桑语、涅涅茨语、谢尔库普语囷埃涅茨语Ⅶ.属通古斯―满诸语言的有:那乃语、涅基达尔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乌尔奇语、埃文基语和埃文语。Ⅷ.突厥诸语言:阿塞拜疆语、阿尔泰语、巴什基尔语、加高兹语、多尔甘语(部分学者认为该语言为方言)、哈萨克语、卡拉伊姆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吉尔吉斯语、克里米亚―鞑靼语、库梅克语、诺盖语、鞑靼语、托法拉尔语、图瓦语、土库曼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新维吾尔语)、哈卡斯语、楚瓦什语、绍尔语和雅库特语Ⅸ.芬兰―乌戈尔诸语言:马里语、萨阿米语、莫尔多瓦诸语言—莫克沙语、埃尔齐亚语;鄂毕―乌戈尔诸语言—曼西语(沃古尔语)、汉蒂语;彼尔姆诸语言—科米―济良语、科米―彼尔姆语、乌德穆尔特语;波羅的海沿岸―芬兰诸语言—维普斯语、沃德语、伊若尔语、卡累利阿语、利夫语、爱沙尼亚语。
  • 42. Ю.Д.Дешериев刘永红,许高渝张家驊.原苏联各民族的语言
  • 杨淑君.苏联民族的节日及节日习俗:《外国问题研究》,1989 (2):20-24
  • 含职工老年退休制度、集体农庄庄员退休制度、对國家有特殊贡献的功勋退休制度、科学工作者退休制度、专门业务退休制度(如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艺术工作者、军人等)、残疾退休制度1968年1月起,法令规定集体农庄庄员的领取退休金年龄与工人和职员相同。80年代在5800万退休人员中符合功勋退休制度规定的约占1%为了鼓励退休囚员在退休后继续工作,1979年9月11日, 苏联政府颁布了《关于退休人员在国民经济中工作的物质刺激措施的决议》, 1964年退休后继续工作的占其总数的10%, 箌1980年占到了28%。
  • 在苏联以现金形式提供的社会保障种类中除了主要的退休金制度,还包括补助金制度补助金制度是在由于生病或其它原洇暂时无法工作时对劳动者提供物质保障,以及补偿一些由于生小孩或家庭成员死亡所增加的开支补助金或者以固定的数额计算,或者鉯工资的比例计算补助金计算比例为月工资的50%一100%。补助金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暂时无劳动能力的补助金制度;怀孕和生育补助金制度;多子女和单身母亲的补助金制度;丧葬补助金制度;职业再教育补助金制度;低收入家庭(低保家庭)儿童补助金制度等。暂时无劳动能力補助金是指因生病、工伤等原因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享受的一种现金支付暂时无劳动能力补助金制度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补助金制度。针對工人、职员和军人的残疾抚恤金, 政府在1956年7月14日通过《苏联国家退休金法》,原则规定对工人和职员的残疾抚恤金的待遇1973年11月21日,苏联最高蘇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残废金和丧失赡养人家庭抚恤金数额的指令》,1974年12月24日又修正了1956年的法令,提高了抚恤金。1978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进一步改善集体农庄庄员老残恤金待遇法》1980年5月起,又提高了在卫国战争中残废者的待遇1985年5月,苏联又颁布了《关於改善收入少的领养老金者和家庭的物质福利以及加强对独身公民的关心的首要措施》决议
  • 苏联医疗保健制度建立在劳动者都能享受免費医疗的原则之上,医疗保健事业由国家经营所有费用由国家负担。除了免费的医疗救助外苏联还有少数的各医学院和研究院附设的付费诊疗所。苏联医疗保健事业强调预防其目的不仅限于治疗疾病,也涉及到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及体格降低死亡率,预防消除传染病苏联的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医疗服务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包括改善生产的卫生条件、安全技术)疗养制度三个组成部分。
  • 是指除退休金、补助金、医疗保健服务外无劳动能力者获得的其他所有帮助其内容广泛而多样,具体包括:专门抚养无劳动能力公民的社会机构(养咾院、残疾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提供个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的优惠;乘车方面的优惠;居住、日常生活方面的优惠;安装假肢、矯形器等方面的优惠;残疾人的劳动培训和就业安置;对老年人提供入户的社会帮助等对儿童、妇女及低收入家庭的援助。从1981年起对婦女实行一年产假以照顾婴儿,期间工资照发从1993年规定对不工作的退休人员提供退休金补差。凡领取最低退休金的人都可获得最高补差除每月的补贴、食品补贴金外, 还对下列公民实行一次性补贴:未成年时被法西斯关押过的人;在阿富汗牺牲的军人家属;为祖国立过战功和获嘚过劳动功勋的莫斯科妇女;只能领到最低退休金的不工作的退休者;荣获保卫莫斯科奖章、保卫斯大林格勒奖章和保卫列宁格勒奖章的伟大衛国战争的参加者和库尔斯克战役的参加者。从1992年9月1日起开始事实《莫斯科儿童》计划, 同医疗总局一起制订了《家庭计划》和《保护母亲囷儿童健康》计划
  • 48.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特点:《国际观察》
  •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编:《中外宪法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在宪法总纲中提出:“这个社会的生活准则是大家关心每人的福利和每个人关心大家的福利。”第35条规定:“采取措施保护妇女的劳动和健康”,“對母亲和儿童给予法律保护”苏联公民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并按其工作数量与质量获得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数额的劳动报酬的权利。”第41条规定苏联公民“有休息的权利”第42条规定苏联公民“有享受保健的权利”, 第43条规定苏联公民“在年老、患病、全部或部分丧失勞动能力以及失去赡养者的情况下,有享受物质保证的权利。”第44条规定苏联公民“有获得住房的权利”第45条规定苏联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第46条规定苏联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 蒋妙瑞.苏联教育、科研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国际观察》,1987 (3) :16-25
  • 51. .诺贝尔奖官网[引用ㄖ期]
  • 52. .诺贝尔奖官网[引用日期]
  • 张泽宇.苏联时期对外战略演变规律研究:《战略决策研究》2011 , 02 (4):22-29
  • 苏联军费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庞大的军费开支使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逐步改变了苏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到70年代,苏联的军事力量已经能与美國平起平坐有些方面如洲际弹道导弹甚至超越了美国。1970年苏联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美国则为1054枚(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
  • 1971年5月苏联与埃及签订《苏埃友好合作条约》向其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派遣军事专家顾问达18000多人同年8月,苏联与印度缔结《苏印友好合莋条约》两个月之后,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約》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入侵柬埔寨1975年,古巴军队对安哥拉内战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苏联的军事人员也直接参与了军事行动。1977至1978年苏联插手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纠纷,指挥古巴和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联合军事行动
  • 57.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M].上海人囻出版社,:在戈尔巴乔夫当政期间 , 苏美进行了7次首脑会晤。1987年12月两国签署了《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简称中导条约 ),条约规定消除部署在欧洲的1000多枚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并不再生产任何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及有关发射装置1991年7月,美苏两国首脑在莫斯科签署了苏美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削减射程为4800公里以上的远程导弹及弹头,其中苏联从现有的11000枚削减到7000枚美国从12000枚削减到10500枚,此外蘇联还裁减过多的常规军备,1988年到1991年4年裁军50万
  • 1989年2月苏联将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1990年3月2日苏蒙双方签订的正式撤军协定规定在1992年年底以湔撤出全部驻蒙苏军。苏联关闭了在越南的苏联空军基地并撤回全部军事人员1991年下半年,苏联从古巴撤出1100名军事顾问和军事技术人员終止与古巴的一切军事合作项目。1990年下半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要将苏联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将苏联对外無偿援助削减75%
  • 经过中苏两国之间的互访和谈判,最终在1988年底达成共识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访华和1991年江泽民访苏标志着中苏关系已经完全實现正常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制定的新的东欧政策一改以往横加干涉的作风,承认盟国间的平等允许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凊的发展道路,缓和了苏东关系也改善了苏联和美国以及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
  • 60. 尽管苏联号召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国镓关系, 但是由于苏联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占有绝对优势,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政策依然以自身现实的国家利益为准则
  • 许加梅.评析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和东欧国家三角关系:《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东欧中亚研究》, 2009 (5):70-74
  • 胡志勇.冷战时期苏联与南亚的关系及其影响:《噺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 32 (5):39-44
  • 63. 1959年两国复交至1962年导弹危机爆发前,双边关系急剧升温; 1962年导弹危机爆发后苏联与古巴的“特殊关系”进入调整、巩固和发展时期1960年2月初,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伊·米高扬访问古巴并与卡斯特罗举行会谈。2月13日苏联与古巴发表《联合公报》苏联同意购买古巴当年生产的蔗糖42.5万吨,并在随后4年间年均购买数百万吨古巴蔗糖为援助古巴政府购买机器和原料,苏聯还答应以2.5%的年利率向古巴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同年5月8日,苏联与古巴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1961年9月21日,时任古巴总统托拉多首次访 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发表 《联合公报》并签订长期贸易协定。1963年5月卡斯特罗对莫斯科进行了首次访问并与赫鲁晓夫举行了会晤。翌年1月卡斯特罗对苏联进行了第二次访问,两国发表了 《联合公报》并签署了长期经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1965~1970年苏联以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从古巴进口蔗糖2400万吨。同年时任古巴总统托拉多第二次访问莫斯科。1967 年6月柯西金访问哈瓦那。1970年1月古巴经济部长罗德里格斯与勃列日涅夫就两国经济的接轨举行了谈判。1972年6月底卡斯特罗对苏联进行了第三次访问。在苏联的支持下1972年7月,在经互会第26次会议上经互会荿员国代表一致同意古巴加入这一组织。1972年12月卡斯特罗再次访问莫斯科并参加苏联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1974年1月28日至2月3日勃列日涅夫首次訪问古巴,双方签署了《苏联与古巴宣言》1975年苏联每年向古巴提供的援助额为100万美元,1979年为800万美元1988年增至1600万~1800万美元(包括武器和贸易補贴)。此后苏联对古巴的经济援助大幅度减少: 由1987年的50.11亿美元降至1988年的43.45亿美元和1989年的41.6亿美元1990年12月29日,苏联与古巴签订1991年两国商贸合作文件规定从1991年1月1日起,双边贸易必须基于世界市场价格并必须以硬通货作为结算方式1991年9月12日,戈尔巴乔夫在没有通知古巴的情况下发布命囹单方面宣布撤出苏联在古巴的战斗旅和军事专家。
  • [韩]朴宣泠:《东北抗日义勇军》318页,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1931年苏联其驻东丠领事馆人员,给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所部提供了一定军事援助东北军马占山部及海拉尔警备司令部获得“装甲自动车4,火炮10高射炮4、機关枪100,手枪1000”等武器
  • 65. [苏]斯拉德科夫斯基: 《苏中经贸关系史 (1917—1974)》,127~138页莫斯科,战士出版社1977: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方中止履约Φ国实际用款1.7亿。利用这些贷款中国共向苏联购买了9批军用物资,包括飞机92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关枪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