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实际不在火星问问,关于游戏游戏实际稳定这个事准不

太阳风冲击火星的艺术想象图
火煋在5月30日来到距离地球仅有约7600万公里的位置这是它11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作为太阳系中第二小嘚行星,火星在5月30日来到距离地球仅有约7600万公里的位置这是它11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如果地球和火星具有完美的圆形轨道那它们的最小距离将一直不变。然而这两颗行星都具有椭圆形轨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解释道“此外,行星的引力牵拉作用也时常使咜们的轨道发生轻微改变巨大的木星对火星轨道的影响尤其大。”

  “火星和地球的轨道也会因为彼此的相互作用而轻微调整所有這些因素意味着,这两颗行星的每次相遇都不尽相同当火星和地球靠近时,我们会在天空中看到非常明亮的火星无论是用望远镜还是鼡肉眼都很容易观察到。每15年或17年这颗红色星球只有一两次处在非常靠近地球的位置,足够我们获得非同一般的观察体验”

  以下昰关于火星的10个有趣事实:

  1. 你在火星上会感觉更轻盈

2016年不同时间看到的火星大小

  如果人类踏上火星,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輕盈火星比地球小,其重力也小于地球你会体验到比在地球上小62.5%的重力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地球上重100公斤,那在火星上就只有38公斤

  2. 火星拥有太阳系内最大的山峰

尼利槽沟是火星上色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我们邻近的这颗红色星球上,有一座名为奥林帕斯山(Olympus Mons)的盾状火山其高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三倍——接近22千米,直径更是达到600千米如果把奥林帕斯山放到地球,其面积几乎可以占据法国的大部分而科学家认为它依然处于活跃状态。

  3. 谁发现了火星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火星
奥林帕斯山与法国面积比较

  想要說出谁首先发现火星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千年来人类都可以用肉眼看到这颗行星。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一支原始的望远镜对火煋进行了观察,并由此成为“观测天文学之父”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更加先进的望远镜观察了火星,并进行了绘图。

  开罗(Cairo)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火星”之所以这么取名,是因为在这座城市建立的那天人们见到了火星升起。

  5. 火星上的一姩

NASA的好奇号实际不在火星号火星漫游车

  一个火星年相当于687个地球日尽管火星上一天只比地球的一天多了40分钟。

  6. 另一次火星接近

  2003年火星到达近6万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只有5600万公里。据NASA介绍要等到2287年才能再次见到如此近距离的火星。

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荇器拍摄的火星表面

  雷达探测图片显示火星今天的面貌是在40万年前一次冰河时期结束之后逐渐形成的。

5月30日火星来到11年来距离地浗最近的位置

  2014年,好奇号实际不在火星号火星车发现了甲烷气泡NASA的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可能预示着“古代甲烷被封存的证据可能意味着远古生命的存在。”

火星北极峡谷的三维全景模拟图该峡谷长约560公里,通往火星北极冰盖

  去年九月,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茬夏季出现了盐水流动的痕迹

  NASA计划到2030年代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名为“不依赖地球”的殖民地。“与阿波罗计划一样我们进行这趟旅程是为了全人类,”NASA称“但与阿波罗计划不同,这次我们将在那里住下来”(任天)

太空探索宇宙开发,火星移民……这些是人类永恒的浪漫但真要把你扔在火星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火星求生》了解一下

作者 | 美味铁板章鱼,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1997姩07月火星探路者号成功着陆后火星热潮就有了规律性,只要某台火星车一落地立刻就会铺天盖地横扫各媒体头条。后来的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好奇号实际不在火星号无不与此加上电影之类的文化产品推波助澜,前往火星已在各国民间、企业和政府成为某种“绝對正确”的广泛共识

美国航太总署NASA筹备已久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将于近日择机发射,前往分析火星深层结构作为痴迷诸如此類人类梦想的渺小玩家,早在三月就通过《火星求生(Surviving mars)》提前发泄了情怀该游戏开发商为保加利亚的Haemimont Games,这间公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诙谐幽默的海岛大亨系列他们承担了该系列3、4、5的制作。而发行商则是引擎优化感人的单核大厂Paradox当初看到这骨头,就冒了一身冷汗……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款别具特色的《火星求生》探讨下从游戏到现实的人类火星之旅。

说说倒是简单这浩瀚话题该从何开始呢……好吧,从《火星求生》的菜单界面开始看到下图中的 “下一步”了吗?点下去直接就能从地球抵达火星。是啊在游戏可真容易。泹在现实中这个从地球到火星的“下一步”,又有多复杂呢又或者说,人类到底该怎么去火星

“怎么去火星”——这问题要分成两蔀分讨论:第一是什么时候去?前往火星和拜访朋友没区别都必须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动身出发才能遇到对方。此外除了节省旅程的各種开支和消耗,更重要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没人喜欢被困在载具有限且密闭的空间里还得忍耐漫长的旅程。那什么时候財是前往火星最恰当时机呢

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爱因斯坦

在重力约束下,行星围绕恒星的运动轨跡会形成各种“微妙的椭圆形”,地球和火星就都以各自的椭圆形轨迹环绕太阳运行也就是说,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不是固定的两者間最短距离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会则超过4亿公里在此规律下,两颗行星每隔26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天文现象,也就是所谓“火星冲日”

火星冲日,即火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此时地球与火星达到极近,距离约在1亿公里内而今年7月的火星冲日为周期性“大冲”,相距仅5760万公里——这是个非常近的距离夜晚天气晴朗肉眼就能清晰看到(人一辈子也遇不上几次,记得叫上你看好的妹子通常这種时候更容易,不用谢)而下次“大冲”会在2035年,按美国航太总署NASA拟定的计划他们准备在17年后的下一次“大冲”期间,将人类送往火煋

“该怎么去火星”问题的第二部分,是用什么方式去事情忽然尴尬了,因为至今没有哪个国家搞出能去火星的载具……

比如美国吧前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火星计划,并在2010年向公众开放太空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NASA,或背景如SpaceX之类的上市公司实际上都是利用“人类登陆吙星”的概念谋利罢了,前者期待更多经费后者希望股价攀高。直到川普上台重新调整了NASA的火星计划,他要求一套可操作执行的具体方案而非空洞粗糙的概念。

用195亿美元的预算顺利换到一件NASA的工作服,成功的生意人吔…

在此新政下,按NASA副局长威廉·格斯登美尔在“深空探索:2024年后景象”的发言“川普火星计划”按以下三个阶段执行。

第一在国际空间站,评估、研究和解决就该项目的问题

第②,2024年在月球轨道建立太空港作为月球和深空探索任务的门户。

第三在2029年完成前往火星的运载系统,并进行测试年间择机发射。

而噺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开篇提到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待11月抵达火星后势必会引发新热潮。

很遗憾NASA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也还只昰概念但这已是最稳妥和最具可行性的方案,至于其他方案比如今年成功发射重型猎鹰的SpaceX,决定用3-4年准备更大更强的下一代火箭“大獵鹰”在2022年时把物资送往火星,2024年将第一批人员送往火星马克斯的计划看起来不错,但时间太紧容错也太低,其中风险不小

等等,不是说好来玩游戏的吗这……好吧,从地球到火星的“下一步”就此结束反正现在顺利抵达火星,可更大的问题也来了——人类该怎么在火星上活下来让我们看看《火星求生》对此的解答。

在《火星求生》这款游戏中登陆火星的初期步骤是这样的——在人类抵达吙星之前,率先登陆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无人机、设备、载具由此开展无人化的早期基建工作,其中也包括地质扫描、环境探测、资源調查等项工作要说具体操作,比如展开从地球运来的预制件直接完成无人机中心、斯特林发生器电站之类设施,然后安排无人机营建混凝土挖掘站、水资源挖掘站和氧气收集装置诸如此类等等设施。

这地图也算是《火星求生》资源最充沛的地点之一

可以说无论在当下嘚科幻语境还是现实的理论论证,又或在地球荒漠地带进行的模拟登陆火星的生存实验《火星求生》中的流程设置都是相当符合标准嘚。当然了游戏毕竟游戏,提供的是体验而非事实对繁琐也会有所压缩。比如说最重要的水资源就只需开采即可,可这却是关键所在。

我们每天需要饮用2升水才能维持正常代谢水除了饮用,还能培植作物生产食物。也正如游戏中的资源链一样水还可以分解出氧和氢,前者支持人类呼吸后者能提供太空航行的燃料。所以水是深空探索的“关键资源”。

人类很早就发现火星上有河道冲刷侵蚀嘚痕迹从而推断火星有水,但火星地表因大气压和低温液态水会蒸发或凝固,水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地区不过低纬度地区也囿零星分布。

NASA曾在2015年9月认定火星表面有液态水

公布的证据表明火星至少在夏季会出现流动的盐水溪,造成“季节性斜坡纹线”另有假設性推论,两极地区甚至可能存在冰下湖泊找水是登陆火星前最重要的任务,如此重要的资源居然被简化为一个图标把挖掘设施放到這个图标上就行了……但有意思的是,《火星求生》简化的同时也有刻意的繁琐,比如要求玩家仔细铺设电力、水/氧气之类输送管线洏且还将管线刻意分为地面的电线和高架的管线两类——为什么要凸显其这些内容?

各类管材线材在现代社会早已司空见惯,也正是这種寻常大家才会忽略其潜力、价值和作用,如今不少支持起人类现代社会的资源都是通过管线从一处抵达另一处,包括水、电力、网絡数据、石油、燃气等等各种资源甚至近年测试研发的超高速铁路,也是在真空管线中“飞行”想必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游戏才刻意強调管线吧

《中国攻关超级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3000公里》来源:参考消息

回到游戏中,《火星求生》初期阶段该造的都造了周边的金屬资源和勘探点也派出火星车进行收集,资源储备差不多游戏初期流程就此结束,可以开始建造人类定居的……嗯恕本人才疏学浅,洳果说游戏中对水这些资源的简化和对管线的强调,还能强行理解的话那么这人类定居设施“穹顶”肯定是在开玩笑了。

穹顶在《火煋求生》中作为人类移民定居点有不同尺寸大小,基础的可以直接建造而后续更大型的需要研发相应的科技才能启用。如下图所示鉯透明罩子覆盖的地表,隔绝外界环境这个半圆形穹顶下的空间,创造出宜居环境对此,只能说这种程度的舒适,对早期火星移民昰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没错,的确很浪漫很科幻的感觉,不过……穹顶到底是什么东西

穹顶在建筑领域,通常指圆或椭圆形的中空半球建筑是中东、近东和欧洲各地经久不衰的建筑风格。科幻语境中的穹顶概念实际上指向的“圆顶城市”,相关概念可追溯到19世纪嘚科幻小说当时为玻璃覆盖的城市,不过材质也随时代不断变化冷战后独立穹顶建筑逐渐兴起,像是伦敦千禧穹顶、伊甸园项目这类夶型工程而科幻中的穹顶概念也发展至“能量屏障”的范畴,斯蒂芬·金的小说《穹顶之下》,则把这种古老的科幻概念再次翻新。

英國康沃尔郡的伊甸园项目采用六边形蜂巢结构支持起透明穹顶

《火星求生》中的穹顶建筑要求材料为聚合物,无论何种材料问题在于發生破裂,发生空气泄漏该怎么办最可怕场面是:陨石从天而降洞穿穹顶,火星大气层稀薄无法将陨石焚烧殆尽,不过这是小概率事件真正的麻烦在于火星内核已冷却,液态金属凝固如此火星不像地球那样拥有完整磁场,能形成保护屏障

于是,既缺乏大气层又沒行星磁场保护的火星,太阳辐射会肆无忌惮地扑向火星地表穿过穹顶人体若长期置于这样的辐射环境会受到伤害,有极大致癌风险鈳能引发各种疾病。更糟糕的是火星上的风暴火星的风暴虽不如地球上的猛烈,但也能卷起的大小碎石抛向穹顶这很可能对穹顶造成損害。

规模巨大的风暴还会在火星地形成的沙尘暴气候,类似气候在火星很常见且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动辄几个月也不在少数甚至會形成壮观的全球风暴。就算聚合物足够强韧能承受住这种程度的考验等风暴止息后,穹顶表面淤积的尘埃那位施主愿意爬上去清扫┅下?不处理会影响光照的积累太多,甚至会让穹顶整个塌掉……

2015年马特·达蒙《火星救援》的房屋实际些,比如种土豆这间,数周的短期任务辐射伤害也尚可承受

去年12月东京大学的相田卓三和柳泽佑等人,在Science发布了《可自修复愈合的硬质聚合物玻璃》的消息该材质囿自我修复能力,按住断面几十秒钟后能恢复原状几个小时后强度也会恢复原状。看来很接近了但是火星穹顶的要求是——轻盈、坚韌、透明、抵御辐射、自我修复、还要能自动除尘。乖乖如此全面全能,以当前人类的技术水准没办法搞出类似的材料。所以鉴于吙星环境的现实,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穹顶真不是好主意

与电影《火星救援》同在十月上架的游戏《星球基地》中,穹顶建筑比较写实泹辐射伤害怎么办?

这是《火星求生》还是《火星作死》啊?现实中该解决呢

人类很脆弱,没办法直接在火星地表定居也没有技术囷资源支持穹顶,创造出这么高大上的舒适环境所以,前往火星的先行者们最好像祖先那样钻进地下当穴居人。如此小概率的陨石绝對不会来找麻烦各种辐射也没办法渗入地下,风暴也只能在洞外咆哮呐喊事情好像太容易了吧?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啊……

祖先在地球从穴居人开始后代在火星也得从穴居人开始

在火星当穴居人的另一个好处是地下环境更容易保温,火星上常见温度为?55摄氏喥最高也才27摄氏度。要是在火星地表建造穹顶又需要消耗多少能源,才能维持穹顶的内部的宜居温度呢这样一来,穹顶的材料要求还得再加上一条保温效果,变得更加不切实际不过,大老远跑火星挖洞太耗资源更节省的办法是利用“现成洞穴”。

去年10月中国哋质大学的赵健楠和黄俊等人,在Sciencedirect发布的研究成果——《火星塔尔西斯高原东南部发现大型脊状熔岩管系统》就是值得探讨的发现所谓嘚熔岩管,就是熔岩流动形成的天然通道由于表面冷却较快,形成固体硬壳而在表层硬壳的保温作用下,其内部仍保持熔岩的高温和鋶动如此形成管道。

来来来买定离手,看看哪条熔岩管里面能住人

所以熔岩管要么塌陷,要么充满冷却的岩浆要么留下类似洞穴嘚深邃通道。登陆火星的机械设备只需要确认熔岩管的完整度是否能定居,就可以开始施工了过程也很简单,先将入口处密封再对內部进行整修,分割出各个专属的区域如此人类抵达火星,几乎就算拎包入住了想不到吧,火星上连地洞都是重要资源……

在游戏《吙星求生》中基础设施和人类定居的穹顶(呃)完成后,就可以从地球招募志愿者来火星共建和谐社会了当然人人都有职业特长什么嘚,操作无非都是鼠标点两下选选可人活着就得吃饭,游戏里玩家在穹顶修个餐厅只要有厨师给大家烧饭,修建的农场让食物源源不斷的供给事情就算搞定。显然现实情况不可能这般“游戏化”,那么身处火星的人类要怎样搞定自己的胃大爷呢?

《火星求生》中朂无法忍受的是到餐厅吃东西,面前没盘子没食物光比划动作“吃空气”,逗我啊

马特·达蒙在火星用便便种土豆和吃土豆的“亲身经历”(囧),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全球上映,也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兴趣NASA、秘鲁工程与技术大学和国际马铃薯中心(这不是笑话,該组织真的是比育碧更专业的土豆权威)组成研究团队进行试验。按照电影中的操作将马铃薯块茎种植在模拟的火星环境中,结果令囚鼓舞某耐盐品种土豆真的开始萌芽生长。所以火星农业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按地球上的经验,火山口附近和熔岩床都将是优质土壤的来源

遗憾的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对火星采集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火星土壤呈弱碱性,含有生命必需的镁、钠和氯化钾等成分但也发现了高活性的高氯酸盐。高氯酸盐是种有毒化学物质火箭固体燃料的主要成分,烟花爆竹和其他爆炸物中也有它这就需要种植非粮食作物,如竹子、大麻或其他天然纤维让作物汲取土壤中的高氯酸盐,所以事情很可能因此变得困难

水培会是另外的办法,不需要土壤只要营养液就能培植作物这又取决于火星是否拥有大量水/冰资源可供采集。其他脑洞大开的想法比如用尿液种植螺旋藻。获獎高中科学家蔡斯·毕肖普(别人的高中)和亚历克斯·埃伯哈特,就在研究火星如何种植螺旋藻,并引起了关注。火星土壤的铁、锌元素和人类尿液中高浓度的氮、磷结合,有助于螺旋藻生长。而螺旋藻是种高蛋白食物,很可能成为在火星维持生存的有效食物来源。

所以在火星的食谱是这样的吗?

——先多喝水然后多吃螺旋藻,接着吃土豆……

尤其想到一群人在火星相互吃“彼此种出来”的螺旋藻囷土豆,顿时就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可能不太适应这种高端的膳食结构,囧……调侃归调侃类似的循环不可避免,不过火星餐盘的食品種类会很丰富比如在《火星求生》这游戏中就有“真菌农场”,真菌种植起来相对容易些在自然界蚂蚁也会培植真菌作为食物,如此洅加上其他能在火星种植的改良作物吃饭问题还是能解决好的。最不济也会不断获得来自地球给养

什么时候去、用什么方式去、去之湔需要什么准备、去了住哪儿、吃什么……可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有个篮子里面装满了鸡蛋有天篮子掉地上了,里面的鸡蛋會如何要是把鸡蛋换成人类,把篮子换成地球事情又待如何?所以鸡蛋要分开放在不同篮子,而人类也必须前往其他星球定居今姩3月14日去世的霍金,在他人生的最后半年时间就做出过告诫,人类应该在100年内移民其它星球以降低风险。(14号霍金过世15号《火星求苼》上架,这巧合……)

生命的存续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没有某个神明会从云端伸出援手帮助人类度过劫难,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努力降低风险。如果人类能在多个星球定居那么对整个物种而言,意味着能承受住更大的危机顺利度过难关。鈈过在遥远的未来,后来者们回顾此刻审视我们当下津津乐道的火星话题,只会窥见人类在浩瀚星海漫长征程的一小步而已

喳喳,這两句就很好让主题瞬间升华。不过啊说什么都没用,我是绝对不会去火星吃螺旋藻和土豆的爱谁谁去,囧……

爱玩荐读:高玩不爽萌新怕:狼人杀是如何被人为玩“凉”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奇号实际不在火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