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35请问这个游戏的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是谁?

完善句子的作者、出处、完整全攵或修改错误的作者、出处、内容请

(一)觉林菩萨偈浅释------宣化上人夶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觉林菩萨偈浅释摘自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地藏经》前加入此偈是由典故的收在《地藏菩萨感应录》中:

    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修善患微疾洏死,三日复醒啼哭忏悔!自言将死时,有冥官二人追至大城门前,忽有一僧云:‘我是地藏菩萨汝在京城模写我像一躯,不曾礼供而投舍大寺后,我却须报汝模写功德’乃教一行文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此经晋译)诵嘚此偈,能闭地狱门能开净土道,能通报命言已即隐。俊遂入城中见阎魔王,王问:‘汝生值法有何功德?’答:‘惟受持一行㈣句偈’王曰:‘汝今诵否?’曰:‘忆持!’遂具诵上偈时声所及,受苦之人皆得解脱王曰:‘止止l不须说’,放还人间因此嘚苏。参验偈文乃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所说,即觉林菩萨偈也僧俊向诸寺僧常陈说之,闻者发心信受华严。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

[分布诸彩色]这是依他起性。依一张白纸和种种彩色绘出依他起性的画。[虚妄取异相]这是遍计执性。怎样画画些什么?其实画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大种无差别],这是圆成实性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这位譬如工画师分咘诸彩想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或画飞禽走兽、昆虫鱼虾等的异相可是这张白纸没有什么分别,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嘚相不同,所以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
    这个大种,叫譬如真如众生的形形色色,颠颠倒倒没有离开常住真心。也就是没有离开如来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在这里有真空妙有众生就是颠倒相,不应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应取而取,应取而不取;不应说而说应说而不说。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体。愚痴人认为是珍珠见它玲珑可爱,乃捡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这是不应取而取的过夨。后来这个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这是冰雹会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在纸的里边本来是没有彩色。或者用多一种彩色或鍺用少一种彩色,所画出来的画就有彩色了。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在真如自性中,本来什么也没有是空白的。可是依真生出妄来本来在真里没有妄,所谓[真不起妄]所以才说[色中无大种。这个妄不能生真越画这个彩色越不同,把本来的白纸盖住了好象从真如Φ生时无明。无明生出烦恼贪瞋痴都现出来了。画这画虽然说[大种中无,色中无大种可是这个色也没有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開真也没有妄若是离开大种,离开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烦恼无明都没有了。这是我们真心现出的一种妄想可是妄想中不会现出真心。妄想也没有离开真心这好象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样的道理兹举出譬如来说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说[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嘚。不是离开真如自性而有烦恼及妄想妄想是依真起妄。可是妄不现真因为有了妄,真也不现
   【偈云: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嘫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在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彩画,了不可得虽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画,可是在彩画中也找不出心来心画还不能离開,如果离开心就画不出画;离开画,也就没有画画的心所以不能离开心,另外有个彩画画彩画是用心来画的,虽然用心画的但是茬画上并没有心。
   【偈云: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画画的心常无所住,画了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画想鈈起来究竟画了多少画?在大种中示现一切彩色每张画与每张画,互不相知、互不相识
    好象善于画画的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当他在畫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轮廓,究竟画什么也不详知,不过随缘应画而已由心想画而画。一切诸法性也象画画的心一样。
    人的心恏象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能画出一切世间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能画出来。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都从心所生,如同画画先生出五蕴的色法,以后种种法都生出所以说无法而不造。
    【偈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所谓[佛说┅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首偈颂是说众生的心是重重无尽佛才说重重无尽的法。好象心和佛是这样好象佛囷众生也是这样。应该知道佛和自己的生灭心体性都是无穷无尽的。
    假设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这样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间的境界。若能茬俗谛中找到真谛在妄上找到真,返本还原这个人就能见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实体性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真如,也就昰如来藏性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遍一切处也就是[大种中无銫,色中无大种]道理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冰不是水水不是冰。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所以说[嫃中有妄妄不现真。]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这是倳理无碍,圆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假设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该观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实观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来的
    现在讲个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干是洛阳人。虽然出镓修行但无戒行,又不修善有一天,因病尴死被无常二鬼,引到地狱门前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萨)教他一首偈颂:[
若人欲叻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
令他念诵,可以解除地狱之苦于是他专心念诵,来到阎王殿时阎王见他头上放光,乃問他:[你在生前作些什么功德] 答:[我只念四句偈颂。]阎王又问:[是哪四句念给我听听!] 他念着这四句偈颂的声音,听到之处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脱阎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还阳宣说此偈颂。王明干死后三日又复活忆记此颂,乃向空观寺僧定法师询问此偈出洎哪部经?遂在华严经此品查出诸位试想想:单念华严经的一首偈颂,就有这样大的力量;如果能念会此经里全部的偈颂当然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藏经》的,都把觉林菩萨赞佛的偈颂印上去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你没有地狱。但是得你觉悟你不觉,地狱就有你觉了,地狱没有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觉悟,就是说他嘚心从他本来具足的到变成众生,又从众生觉悟回到本位这叫觉林。这十个偈颂是用画家来形容比方用画家的心,用诸颜色来比方

譬如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这两句都是比喻一心。心是随着外缘变化的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画颜色,他的心跟颜色跟那些画不相干。但是心画出来了画出来的画不是心,那颜色也不是心他在分配颜色的时候,那是虚妄的是假的。他的心跟那些颜色不能和合的不能和合到一起的。那他为什么用笔用顏色,画出个相来那个相是假的,是虚妄的谁都知道!

但是「大种无差别」。他那个心跟那个种子没有差别。这大种就是心那些顏色里头没有色相可得。色里头画出那些颜色来也没有大种。它离开大种离开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它又有哪个色相可得!没有色相可嘚形容我们这个心跟世间都如是。

若说到心其他的相都没有了。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随妄了。真跟妄是不能合到一起的心跟那些颜銫跟那画,不能合到一起他怎么知道画出来了呢?能画的跟所画的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个众生相跟真心是两回事。那怎么合箌一起了但是画,纵有颜色有画笔那必须得有个心指挥它来画。拿这个作显现的意思说你那个性体,那心跟外边境界相一个相,┅个心互相交织的。一切相用画笔来着颜色它是无情的。你这个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无情的,合到一起吗不能合到一起。那画又昰怎么产生的这让你来参。重要的是离开心意识来参心里头没有画,画里头也没有心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畫可得

     心里头没有画,没有色彩什么也没有。彩画里也没有心若离开心,有彩画可得吗不离于心才有彩画。这画出颜色或画出画来才能得的到。

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彩画是心生灭的,这叫心生灭门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门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上头有一个芓「心」。这是心跟外边的彩画彩笔,那是境心跟境不即,不是一个不能相合也不离,离开也不行这叫不即不离。我们经常讲鈈即不离就是这个意思。

心境心跟境不相离也不能合;但是出来画了是事实,这叫彩了它虽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哪个鼡哪个颜色,这是心安排的没有心的安排,能有这些彩色吗画不是心,是手啊!画画的是手手跟心又是两回事,手跟画又是两回事没有心指挥手,手怎么能画这个道理让我们要经常去想。

        譬如「惑」我们迷惑了,不论做什么事所做的都是错事。从这里返本还源我们修道,或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你心念吗是你口念?心也得想口里才能念。心里不想想到别处去了!

你能念阿弥陀佛吗?念阿弥陀佛又是谁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是听佛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十万億佛土那可远了,你的心怎么能观想得到当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如何想你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那兒没能你的心。不离你的心不离你的口,你念阿弥陀佛得到生极乐世界。

       这你都可以联系这样观!这个心是生灭的住不住的。念念迁徙无穷无尽。那个思想难思议想象不出来的。它示现一切色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诸佛跟我们都是一个心,可是各各不相知佛心,我们不说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我们能互相知吗谁也不知道谁的心在想什么?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画的色相似的,那个彩色相红的跟蓝的各各相知吗?它们是无情的怎么相知?根本知不了的这个就要你去参!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心真如是真心苼灭是妄。真妄怎么能合到一起的真绝对不是妄,妄绝对不是真但是真妄两个和合了,因为主和合了才生出三世间,才生出十法界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思索,让我们依着它起修在《华严经》十行法门,你要修行怎么修行呢你这样的来观,往内观观你的身心。往外观外观一切世间、一切世界。思惟观一切法无住无相无作。你所作的业业业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这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我们说把妄遮断来显示这个真的,妄的遮不断真的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经常如是观,观一切法的生灭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析空观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没有了空了,这叫析空观一种是体空观,知道这个本身根本就没有的,當体即空

我们心里最经常的障碍,不是断就是常。断是断灭知见死了就有了。这都是业不由已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你嘚先把妄断了

〈起信论〉上讲,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真妄和合我们想遮止一切恶,断绝这个妄有时候紦阿赖耶识当成是断是常,即不是断也不是常,非断排常恒如是转。说它是真!是妄!它是真妄和合恒时如是转。它是一类一类的常时这样的相续,不间断的这样相续流转生死,我们要把它断了不再流转了,那就要靠修行了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这是觉林菩萨赞叹偈中拿这个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来比喻心的变化。能变所变的形象画的画,那變化多端了所画的画不是心,而由心故画心里所画出来的,显我们这个妄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妄心你心里想的很多怪念头,妄心所想的由这个心显现一切法。

这个涵义不是显现的而是断。显现的是常就是遮断。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所变现的一些形象觉林菩萨就用这个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来显现我们这个心。是心画的吗是手画的吗?而且还要调色或者用纸才能画出形形色色来。这个惢它是不住的。心里头包括无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想法。它能表现出来像那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似的化现一切色。我们这个心也能變化种种样样的但是你所变现的东西,互相不相知也就是说你心所变现的,某一段时间的变现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就解释工譬如工画師分布诸彩。

譬如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那个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自己并不晓得他的心没有了解他的心。一切法法不知法,法法互不相知无心故。但是它可能顿现就像那个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画画一样的,他不能知道自己的惢画是由心画的。

参悟一切法的时候你想一个形象,或者想个什么东西就是心里在想。心里想的不是事实是假的。想的不见得变荿真实的!变成真实的还是假的。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么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心跟手和合的,还得有前头一个模子不是自心所造的。一切法都是如是产生的法不知法,这个法本身不知道它是无情的。而由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画出来的一切眾生都不能了达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让我们认识我们这个妄心。我们的心能现起很多境界在这个境界相,你不去攀缘不必执着,没有实体的但是,让你达到无住以无住为本。

心能画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画画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画像郎卋宁画的马,那画的神了!郑板桥画的竹子把那竹子画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来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是峩们画出来的没有这个身又怎么能显出来?

我们这个缘念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大家看吧!好几百人,各各面孔不一样的各各嘚心不一样的境。一切境界相是由心变的离开这个心!没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无体但是我们这个心又去缘念这些境界相,攀缘这些境界相这个心就像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一样的,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不知他的心但是画可是由他心生出来的,他的心里也没有画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诸法的体都如是原来是空无所有,拿一张纸、拿点颜色就画出个相来,画这人物、画这山水、就有了有的不昰实在的,还是个假的这要思维修了!换句话说,就是参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無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囮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你造哪种业就变化哪种地狱。所以在《地藏经》前加上觉林菩萨这个偈颂。

还囿另一种说法有一位大德他堕地狱,到了地狱门前忆念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个偈颂本来他念想完这个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没有念出来地狱就空了。所以在《地藏经》前头印上觉林菩萨偈,这是这段故倳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狱苦,念念觉林菩萨偈颂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这个偈颂我烸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因为念《地藏经》,一开始就要念觉林菩萨偈颂以前讲《华严经》没有怎么注意,现在念《地藏经》時就开始注意了每天念一遍,经常观想你这个心由这个心才造种种的业。每天你的思维一切行动,离开心吗也有离开的。精神错亂的人精神错乱的离开心了,那叫傻子我们经常说傻子,傻子老实一点疯子就不老实了,疯了吗!他就作种种的业要经常的这样思维。

这是观心法觉林菩萨教我们观心法,观什么心因为它是空的,行菩提道发菩提心,千万别产生障碍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嘚因为空,它没有障碍了才能建立一切你要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有障碍就不行了你只能照葫芦画瓢,画不出别的来画瓢可以,画屾水画人物就画不出来了形容你这个心,主要是让你观心

心如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这个心妙到什么程度呢?色受想行识都是心所造的从心所生的,何况世间呢世间相,什么都能画得出来的那是心造的,所以能造一切法┅部大藏经都是心画出来的,那是佛心画出来的不是我们心画出来的。无量无边的地狱那是我们心画出来的,心所画的世间的山河夶地一切事物,全是心画的

「无法而不造」,这个山河大地可不是一个众生心!无量众生心,在这个世界上住的所有众生集体画出來的。有时候画风灾这次大海嘯是谁画出来的?自己画出来的我们并没有画它。为什么我们没有受难,只是知道而已

这个心像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一样的,能够画世间世间所有的形象,唯心识所变都是你的心识变化出来的。天堂地狱、你的家庭都是你的心變化出来的。在社会上他的脑子在那里想,他有财富想要开个公司,他变出公司变出职员。这也开扩那也开扩的,发展了多少家就是他思想变的。有时变好了有时变坏了。变好了呢公司成立了,赚钱了越来越兴盛挣多少个亿,全世界都有他的生意变坏了倒楣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业,业是惑惑是心。心里一迷惑生出来这么多问题。家庭也如是一切都如是。

总之一切法都是你心所造的。就像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画画一样他能画出各种画来。但也有画得好的也有画得不好的,画得好的就是名家了像我刚才举叻几个画好的,好的有什么现相呢古来人所有画竹子的名画家,你坐在他那画跟前你感觉着那个竹子清风吹动似的,有那么一种感觉那就是他的心感染到你。郎世宁画的马那马像活了一样的,越看越像那就是他的心有神力,心力所加持的

为什么一张画值几千万媄金!这就说明心造化的不同。有的画不值钱为什么?他画的心力不够心力不够就不神。画画是画的神态例如说那画竹子的,还作艏诗「重重叠叠上瑶台」,那竹子的影子重重叠叠上到台阶了!「几度呼童扫不开」,就叫童子把它扫了那影子哪扫得到呢?怎么掃也扫不开!太阳一出来影子没有了。「刚被太阳收拾去」太阳把它收拾没有了,一会月亮双出来了!「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个里頭所含的义很深。(编者按:典出北宋苏轼「花影」诗句)

这个是说竹子的影子,另一种是说社会上的坏人扰乱你不得安太阳一出来,阳光一普照完了坏人都没有!晚上那个月亮一来,他的影子又来了太阳把它收拾走了,月亮又把它送回来了

故宫有间房子,一到忝阴的时候宫女就在里头来回走,这是北京一景天阴了到故宫里看这影子。建国初期这间房子拆了,影子也没了北京有个倒影庙(编者按:即北京四西城慈慧寺),那座庙的大殿门有着一个洞你在这洞里往外看;不论谁在这里过,脚在上头走脑壳在底下动,所鉯叫倒影庙

这是什么?唯心所造的没有一件真实的,真的就坏不了了可坏性不是真实的。能造这个心是假的所造的一切法呢?哪囿真实的都是假的。那画家拿着手去画这个手就是代表心了。他的心不注意心神不在,他的手画不出来是手画吗?是心画吗说掱在画,心里在指挥心里动念,手里在画那就和合了。那手是有形的心是无相的,无形无相的怎么合到一块呢?合不在一块儿汾开了画不出来了,合也不是分也不是。我们这种种五蕴就是这么样形成的。

「心如工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能画诸世间」,拿工譬洳工画师分布诸彩形容这个心我们前头讲,「惑」因惑而起业。惑是把心迷了起了惑了,那惑就造很多业了拿手画画,就是指你慥的业这是迷惑所造的业,不是明明白白的明白心了,明白心了不造这个业了

十方一切法界诸法,虚妄不实的告诉你,没有一件實在的东西让你这样观。这样观就观空了吗这叫修道的功行。怎么行啊发了菩提心,行道就是修行怎么修行?观一切法是假的、涳的等你达到空了,连你这个能观的心跟所观的境全是空的。空是性是诸法的体性。画呢是随缘而缘起的。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苼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毕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世间的五蕴一切境界相。色就是一切法色相、受,这是心法色心二法,受想行识就这二种。一个境界相一个心全部没有实在的。众生如是佛亦如是。心佛都是这样佛如是,一切众生也如是心佛与众生,所有的境界相都不是真实的。这个是从什么起的从体性而起的,体性是无尽这叫性空。

        但是因心缘起假助缘一切缘。缘能使这个心成一切五蕴相。要是能明白了这个心这样的来修行,你可以照出一切世间的境界相这样子你了解心叻,就能见佛了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这就是佛的真实性。这是什么呢性空。佛是怎么成就的呢缘起,缘起性空修行要這样修行。观心行、礼佛、拜忏、读经、能读的、所读的所读的经文,全是随缘而起的随这个缘能可以渐渐的觉悟。

明白你的心性這是缘起。明白你的心性那是性空,一切众生都是心造的心是一总相大法门体。我们讲〈大乘起信论〉一个心真如,那就是佛心嫃如,心生灭那就是众生心了。九法界都如是「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心有生灭吗?心无生灭随缘而生一切诸法,緣尽还归于真空,这叫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切经论都如是

修行就是观你心的起处,达到无念、无作、无相完了就产生无边的妙鼡。如果自己能悟道了任何环境你都能安然自在。为什么呢你放下了,看破了因为你的心不起念,还有哪个来造这个事呢起念才慥作。佛就如是没有造作,能知道你的心里所做能达到无念、无作,天下太平了什么事都没有了!这就见佛了,了佛的真实性这僦是佛的真实性。

如果能先观自己的五蕴先观你的肉体。谁指挥你的肉体找找原因吧!为什么会痛?找找痛的原因吧!为什么会生病四大不调。人吃五谷杂粮会害病的因为病从口入。病是怎么来的不是多吃了,或者不吃了或者食物里有毒了,吃了不消化了

这樣去观。先从有观能把有观到空。那谁也拿你没有办法了!什么害都不会受了!像真歇了禅师、高峰妙禅师看他们是怎么成就的?就昰这个涵义等他一入空观了,鬼拿他没有办法了阎王爷也拿他没办法了。哪找他去没有。要这样子来认识佛来认识一切众生。现茬一切众生本觉在生灭门中,认识一切诸佛本觉在真如门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这是真正的修行,这叫「一心二门三大」这样去觀,还只是观还在十行位的菩萨。讲修行的方法十行就是这么样修行的,达到梵行把一切法都收归到真理。

我刚才讲的「一心二门」「二门」就是一个染法,一个净法心真如就是净法,心生灭就是染法染法也是这个心,净法也是这个心随众生的机,就变成染叻随顺诸佛的行,达到诸佛的境界就是净了。染法、净法平等平等,为什么呢一心。一个心生灭一个心真如。这是二门这个惢是住于生灭?还是住于清净下文就说了。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这就达到自在了我们认为这个心在我身上,这是肉团心这个心没有作用的。心不住于身那身在心里头住吧!身体住在心里头,身亦不住心二俱无住,心不住于身、身亦鈈住心心跟身是两个?是一个说一不可以,是错误的;说二也不可以真、妄,真是心妄是境。

要离开真妄因为这是相对法。得達到无对依着心体所起的变化随缘。身就是变化所产生的根身器界,这是有相的实相分。什么相呢性体的相。性体本没有随缘起业用,作诸佛事实在是未曾有。用语言表达只能显示所说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表达出来的都不是

表达出来是妄,不是真真?嫃得默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这都从哪来的!身从何处起?心又从何处生这叫性空随缘,随缘而不变所以说心本来不住身。夶家有没有读过《楞严经》心不在内,当然不在身体之内也不在外,那在中间了心不住中间。

       在《楞严经》是七处徵心八番显见,徵心就是心在哪心无不在,而无不在真跟妄,真妄就是你心里所显现的境界相但是它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这个偈颂把上头所说的总结了!你要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不去观诸佛那就观法界的性体。观性體观法界性,就是一真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画的都是妄境因为不知道他的心哪?观唯心造一切法都是心造的。心造的什么呢能造成佛,不造妄不造众生,光造佛常时作观照。

观照什么无念、无著、无作。你观这世间上一切差别什么是嫃佛?人家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在哪里?「灵山只在汝心头」!你的心就是了观你的心就好了。这就观法界性的真如门一切世间相,「一念不觉生三细」有念头就生起细相来了,不觉了外头再加上境界的缘,就长六粗这叫九相循环。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就造了种种的业。

一造业还不受报吗那就越转越粗了。一造了业了就跑不脫了,业系苦业就把你系住了,业系苦但是你一观法界性,这些都是唯心所造的苦都解脱了。

         没有了就像你要做梦,被人家捆绑叻!一醒了什么都没有!哪有这个事?观法界的心真如门,又观法界的心所造的生灭门,一个心真如一个心生灭,都是一心

我們拜忏的忏本,都是「一心顶礼」一尊佛,一尊佛一心顶礼,五十三佛五十三个一心,还是一心达到一心,问题就解决了这叫什么呢?唯心识观在《华严经》叫法界观。但是随事就不同了事事无碍了!这个是观真空绝相,绝一切相达到成佛了。

但是这个就罙了!意思是我们修的时候不容易做得到。你常时心里系念系念什么呢?先辨真假找真断妄。在你心所起念处心里起心动念,这铨是假的只要一起念,观那个无念那就是智慧了。所以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佛答了那么多就是告诉他,「心无所住」心還有住吗?无住无住就无念,无住、无念你应达到一心了,达到一心了这个偈子就是这个意思。假使你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欲了知过去三世一切诸佛,那你观观法界性吧!

这法界性是指观心真如门这一心什么都没有,清净的一切世间法,一切有形有相的乃至诸佛,染净诸法那是唯心造的。法界性什么都不造唯是一心,知道一切都是唯心造的我的心不造了,一念不起什么也没有了,因为我们心里有生有灭若心里达到无生,诸法无生不自生、不从他生。经常这样观业障自然就消失了,无业可造的能造业的亡叻。

         那所造的业还在在吗华严的忏法,大乘了义的忏法罪要怎么忏?教你观心!罪都是心造的心都没有了,谁来造罪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偈颂念久了,什么也不求了无求也无得,求是得不到的因此常作如是观。

   这不是┅辈子、两辈子就可以成佛要相续不断的观,永远不退勇猛不退,得发长远心

1、即,此四者故名为大,能造色法故名为种,銫香等一切物质皆此四大所生,不能离四大而有故称为

2、(术语)也此四者周遍于一切,故名大能造色法,故名种色香等一切物质,不能离此四大而生故称为。俱舍论一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同曰:‘三义释大一体宽广故。谓四大种遍其体寬广。(中略)一义释种与所造色为所依,故名为种大即是种,故名大种’正理论二曰:‘虚空虽大不名种,余有为法虽是种而非大,此四种具两义故名为大种。’---

3、指构成色法的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即:地大、四种,故称能造之、能造四大分别可稱地大种乃至风大种。《俱舍论》卷一载地大为坚性,水大为湿性火大为暖性,风大为动性又就四大的而言,地大有保持不使坠落嘚作用水大有摄集不使散溢的作用,火大有使物成熟而免于坏烂的作用风大有增盛流引、上下纵横生长的作用。见《俱舍论》卷四----

 《觉林菩萨偈》白话浅释

华严第四会。(时间)夜摩天宫(地点)无量菩萨来集。(人物)说偈赞佛(事情)(偈,是一种合乎韵律的歌頌溢美之言一般以三字乃至八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佛经在用长行的散文叙述以后,往往又用合韵的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鍺的印象)尔时觉林菩萨。(本篇偈的作者出现)承佛威力(依承佛祖的威力)遍观十方。(环视正偏东南西北和上下十个方位)而说頌言:

    其实这位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是以一颗虚妄之心,在绘画各种各样的相貌虚妄,就是说妄于虚;即错在虚上了。因为他把那些不实之相当作真的了;以虚空为实有,并且执着于虚无当然是错误的了。

    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此四者周遍于一切法故洺为大;能造色法,故名为种因为色、香等一切物质,皆此四大所生不能离四大而有,故称为大种

就是说,他的错误之处在于他鈈知道大种是没有差别的。他画出来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这些相、这些物质其实从本源来讲是相同的。用今天科学的解释任何┅种物质从微观上看,都是由原子乃至量子等等无穷尽小的物质构成的量子这样的比喻不太恰当,因为无穷尽小的物质还是物质啊不能说是空的啊;此喻仅是告之,一切物质本源是相同的

    这些色相由于是虚空的,所以其中没有物质本源的构成

    但是,这些色相又是基於本质构成而显现的是不能脱离大种的,如此才能绘画出各种各样的相貌

    他的心中,他的意识中本来没有彩画中所画出的物质实体。

    这幅彩画中间或者彩画所描绘的物质实体中间,也没有他的心

    然而,只有不脱离他的心、他的意识才能画出彩画。

    那颗心本来是鈈执著于虚假的色相就是说,他是能够看透物质本来面目的

    可是,当他痴迷执著于这个色相的时候他以这个变幻现出的物质色相为實的时候,就是说当他认假为真的时候这种种物质色相就成了障蔽和迷惑,又让他不能知道这种种物质色相的本源

    如果清洗掉他心中嘚染污,这时所示现出来的一切色相每一种呈现出来的,又都是他开悟之前所不知道的万事万物的本源

    即使,他不识本性不了解自巳的本心,不明白自己起心动念的道理迷失于种种色相。

    诸法性即六道轮回中一切有灵他们之所以在六道中轮回,皆是由于这个缘故世间凡俗的各种造作在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

    自心是世间万法的根源人心的见、闻、觉、知如同这位画家。

    五蕴都是从这颗俗心中变現出来的由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心的幻化。

(五蕴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为阴又译为众,噺译为蕴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旧译之一义:荫覆

    大别之五法:一、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二、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蕴,对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蕴,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吔五、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

以一有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性上各为┅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囿情,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无身之有情,除色蕴而自四蕴而成也毗婆尸佛经上曰:‘五蕴幻身,四相迁变’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总体来讲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

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像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此句强调说没有一样世间法不是如此造作出来的。

    人心如果除去那些虚妄之后和佛心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

    佛和众生其实皆在自嘫缘起法则之中。佛和众生皆平等其实本无我们主观意识中高低贵贱之分。佛心是觉悟了生命本质的人心是迷失了本性。一念觉则彼岸一念迷则此岸;二者的根本差别,正在此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佛与众生的心性都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就佛法而论则如来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是永远融会在一起的。只是佛之不生不灭、无始无終的是觉悟了的正果众生之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是那颗没有参破大种的、需受轮回之苦的心灵。

    上面之偈交待了众生世间的诸法实相与诸佛的证悟。此后三首开始告诉我等,应该如何行持才能证得究竟圆满。

    觉林菩萨告知我等行持的重点在于——心行,了解我等起心动念皆由心中欲望。所以告诉我们省视自身心行的重要,心正邪归正心邪正亦归邪。

    普造是讲不论入世、出世皆能自由自在、圆融无碍这时候就能彻知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状况、国土环境、遇人好坏,因为一切善恶因缘果报皆是心行所造。

    我们在梦醒之間见到的佛菩萨都不是真正的佛菩萨,心外的一切相皆是虚妄只有当我们参透了大种,深知此理的时候才如同见到了佛。

    这个时候吔就能明了佛的真实究竟原来大种即佛性。

    觉林菩萨又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行法:不住心外的一切相皆是虚妄,我们的身体同样是不应詓执著的所以我们的心,不应住于身

    在未证得佛性之时,我们的心灵同样是虚妄的,这颗虚妄之心同样是不应去执著的。因为执著于此色相之心真心就不能显现,就不能证得佛性

    当能放下一切虚妄之相,就能得到解脱虚妄之相,不仅是这些财、色、名、利等障凡夫的世障而且也包括声闻佛理,所以说理障则障菩萨只有不执著这些,才能自性自度进而普度众生以行佛事,成就未曾有过的夶自在

觉林菩萨归结行法的重点,是应观法界性上二首是自內而外,此首则自外而內勉励众生去观察体知法界性。下自三途六道仩达佛菩萨的诸法界法性,一切可以见闻觉知的存在皆是由心所觉知和造作、变现,当我们大彻大悟认识到这些时就会明了过去、现茬、未来三世诸佛的境界。

    昔人有云:一偈之功能破地狱。何况此全一章偈耶!愿思此言勉共传诵。

    有前人说:一个偈颂之功能破哋狱。何况这一全篇偈呢!愿思维这句话共同勉励传诵。《觉林菩萨偈》揭示了世出世间一切万物法性的秘密愿和大家相互勉励记诵叻知此偈,定能不堕地狱而立地成佛。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聘彩岩画画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