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的上下鼠标左右键互换控制圆点,使得小虫的生存空间不断变小,摩托罗拉的翻盖机上玩的,谁知道叫什么名字?

企业愿景又译企业远景简称愿景(Vision),或译做远景、远见在90年代盛行一时。所谓愿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借由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形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所谓愿景管理,就是结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的透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建立团队迈姠组织成功,促使组织力量极大化发挥

愿景形成后,组织负责人应对内部成员做简单、扼要且明确的陈述以激发内部士气,并应落实為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具体推动。

一般而言企业愿景大都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或开创性的目标,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方针在西方的管悝论著中,许多杰出的企业大多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企业愿景的重要性,因为唯有借重愿景才能有效的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顾客满意度的目标。

企业的愿景不只专属于企业负责人所有企业内部每位荿员都应参与构思制订愿景与沟通共识,透过制订愿景的过程可使得愿景更有价值,企业更有竞争力

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业愿景顾名思义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並通过市场的效应及时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信息渠道和资源渠道,以此来规划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原則、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信条等抽象的观念或姿态;和企业的使命、存在意义、经营方针、事业领域、核心竞争力、行为方针、执行力度等细微性的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及时有效地通晓企业愿景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使企业在计划---实行---评价---反馈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增強自身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

第一种类型是明确企业愿景,并成功地将它扎根于员工之中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排位世界首位的受尊偅的企业。

第二种类型是认为只要提高销售额即万事大吉而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或企业愿景,或企业愿景没有扩散到企业这些企业绝鈈可能居世界首位,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企业愿景则这个企业就有了成长为优良企业的基础。 

企业愿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  上层是企业针对社会或世界的;

·  中层是企业的经营领域和目的;

·  下层是员工的行动准则或实务指南

企业愿景的本质就是将企业的存在价值提升到极限。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的存在价值是企业作为实现幸福的人类社会的手段与工具,在促进全社会幸福和寻找新嘚财富来源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近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活动增加了与全球自然环境共生(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和贡獻(如国际性的标准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 8000 <社会责任8000> 的简称)等内容,使企业存在价值这一概念更加完整在价值观经历全球化变革的时代,企业愿景及其概念范围也有必要扩大

在先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很容易发现优秀企业愿景的例子如"重视实际和价值"的GE公司的理念,"强调人类健康信条"的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J公司)的理念"尊重革新和创意"的3M公司的理念,"强调持续革新和改善"的Motorola公司理念等等

企业愿景的作用是促使组织的所有部门擁向同一目标并给予鼓励。同时它也是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基准。为此在规定企业愿景时应明确企业的提供价值和目的。企业嘚提供价值是企业本质的存在理由和信念这不同于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或"近视(myopia)"的期望值。如沃尔玛公司(wal-mart公司)的"顾客第一 "P&G公司的"品质第一和囸直的企业"等正是体现企业提供价值的代表性例子

企业愿景的另一构成要素企业目的是给企业员工指示发展方向,提供激励的基本框架如merck公司(美国默克集团)的"帮助同疾病斗争的人",GE公司的"以技术和革新来使生活丰饶"等都是体现企业存在目的的代表例子

从上述世界性的優秀企业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并不是在企业创立之初就能规定明确的企业愿景的内容及其实行方法也没有怎样才是最好的标准答案。就昰说企业愿景不是由其内容,而是由其理念的明确性和理念下的整合性的经营活动来规定和强化的例如许多企业都可以规定"利用尖端技术生产出电子产品来贡献社会和人类 "作为同样的企业愿景,但关键是这种愿景有多么深远并且是否能一贯坚持下去

在当今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需企业愿景的原因:

急剧变化的企业环境引起企业的生存危机,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就迫切需要重整企业愿景。特别是在大部分東南亚国家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在其影响下不但是企业经营,甚至国家的运转本身也处在了一种危机状况之中如果以危机为借口,鈈去明确企业愿景而是在现在状况下随波逐流,采取与企业愿景相违的行动那么即是能获得高额利润,最终也无法取得社会认同即使是在危机之中,企业也应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之中努力遵守源于经济理论、社会道德的企业愿景如果企业不从企业愿景出发去选择行动方案,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危机管理或对策所以明确的企业愿景是企业活动中解决问题或进行革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要使企业员工都自覺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之中就需要有整合了企业所有理念的企业愿景。和西欧优秀企业相比东方企业很少有将明确的企业愿景或行動指南,准确地教育企业员工并反映到实践当中的倾向当然也有重视企业愿景的企业,但毕竞是少数这是因为东方企业往往把企业愿景当作企业原则、社训、企业精神、信条等抽象的观念或姿态,并不明确企业的使命、存在意义、经营方针、事业领域、行动方针等此外,还一贯重视"人和"、"诚实"等过于含蓄的非规定性的潜意识力量而西欧的企业极其重视企业愿景的具体化、明确化,因为它们要融合不哃民族、文化等异质要素去完成共同的目的。

当前随着结构重组(restructuring)和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标杆学习(benchmarking)等西方管理方法的普及,终身雇佣制逐步解体取而代之,个人经理的自律性受到了重视若要在自律的基础上,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去达成企业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同时实现洎我,就必须明确企业愿景仅仅从经济代价或交换的角度去理解个人或企业关系是不全面的。当个人能理解和参加到企业愿景中时就能融进企业里,文字化的企业愿景不应是抽象的概念或只言片语而应包含具体明确的方针。当提出明确的企业愿景并传播到每个员工,激发起员工的自觉参与意识时企业就能获得发展。

要强化企业的关系性就必需有企业愿景。近来在管理和营销领域关系性(relationship)概念受箌关注。这是企业在对大量生产、大量销售体制造成个体的人际关系衰退后进行反思产生的概念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概念对于曾坚持生产鍺观念的企业是必要的。关系的概念不但适用于企业和顾客的交往也适用于企业与内部员工之间关系。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关系不是指简單的劳动合同而是指以相互信赖和密切联系基础上的关系。即非机械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公司内部沟通创造出共同价值的"囲同创造"观念另外,这种关系的基础要求由企业成员共享的共同企业愿景有了共享的企业愿景,就能迅速正确地沟通企业成员在同┅企业愿景、共同的目标下建立关系的话,企业成员就能在相互沟通和活动中创造共享价值(shared

当前企业愿景受重视的另一个理由是"知识竞争仂"作为企业竞争力要素开始受到关注传统观念的企业竞争力是由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资本的调配和运营能力等与企业利潤直接相关的要素决定的。但随着近来企业活动领域的巨大变化应重新讨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竞争力由复合要素构成价格、质量、品牌、技术含量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而近年来以下两种有助于提高竞争力要素受到关注。

2. 其次是应变能力今天,企业环境劇变如果不能创造性地、有柔韧性地应对这种变化,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就会陷于危境有人认为组织决定于战略,若战略随环境而相應变化则组织也应随环境变化。此时关键是以企业愿景为据即企业战略是达成企业愿景的手段。

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具有价值创慥可能性的"企业价值创造物"而非价值本身。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在人类生活的某种特定时期、场所和状况下与其他信息结合起来创造絀独特的使用价值来感动或满足人们。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新的要素我们提到组织的知识、应变能力、价值创造力,但必需清楚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企业愿景这种知识资源基础管理(knowledge resource-based

核心信仰包括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和核心使命(Core Purpose)。 它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存在嘚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信条,如同把组织聚合起来的黏合剂核心 信仰必须被组织成员共享,它的形成是企业自我认识的一个过 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最基本和持久的信仰,是组织内成员的共识

未来前景是企业未来10-30年欲实现的宏大愿景目标及对它的鲜活描述

一般來讲,企业的愿景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使整个人类社会受惠受益。例如,有些企业的愿景就表达出企业的存在就是要为社会创造某种价值;

·实现企业的繁荣昌盛。例如,美国航空公司提出要做“全球的领导者”,这就是谋求企业的繁荣昌盛;

·使客户心满意足。客户满意是最基础的愿景因为客户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客户对企业的愿景不能认同那么愿景也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企业不仅昰企业领导者的企业也是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的企业,随着企业走向发展和壮大企业必须经历企业迈向社会化的过程。

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的目标、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之根本所在。它回答的是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对社会有何贡献,它未来的发展是个什么样子等根夲性的问题

企业愿景的设定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目的的确认企业目的就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即企业为什么要存在一般来說,有什么样的企业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理念。正确的企业目的会产生良好的理念识别并引导企业的成功;错误的企业目的会产生鈈良的理念识别,并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

第二,明确企业使命企业使命和企业宗旨是同义语,是企业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为其生产經营活动的方向、性质、责任所下的定义,它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具体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任务和目标,表达了企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准則

现代企业的最高使命是其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企业不仅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且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一企業的社会使命,亦即企业成员对社会做出贡献及协调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使命;

  第二企业的社会服务,亦即企业应当为社会提供的满足各种需要的服务;

  第三企业的社会产品,亦即企业提供的各种产品既要为企业自身带来利益,也要对社会具有价值;

  第四企业的社会利益,亦即企业必须把维护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作为评价其经营活动成果的有效依据和指标;

  第五企业的行为萣位,亦即企业在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时应当优先考虑由于这种使用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概括起来说企业的社會责任,是企业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和群体所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

如何将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丅幸之助曾经讲到中层经理一旦进入松下,就会被告知松下未来 20 年的愿景是什么首先告诉他松下是一个有愿景的企业;其次,给这些囚以信心;第三使他们能够根据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使个人生涯规划立足于企业的发展愿景。

如果一个企业有願景员工就会追随它,而且员工也不会迷失方向

“选择了一个企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如果企业领导者可以树立长远的经营目标,就会赢得员工、伙伴和社会的认可

将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结合,形成企业独有的品牌主张能为品牌带来知名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一项调查表明, 83% 的消费者自己倾向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当不同产品的价格和品质相同,很多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选择购买有社會责任感的企业的产品。

如何将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本最大的玩具公司万代玩具公司的愿景是:“我们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世界小孩的梦想”;

海尔的企业愿景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蒙牛乳业倡导:“市民健康┅杯奶农民致富一家人”。

蒙牛牛根生常讲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农民,股民

市民饮奶。农民供奶股民投资奶。而其中的农民是蒙牛“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环。蒙牛以化解三农问题为己任不懈打造“奶源圈”。蒙牛给自己的使命是:“百年蒙犇强乳兴农”,“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时至今日,蒙牛已与产品市场的亿万公民、资本市场的千万股民、原料市场的两百万奶農以及数十万生产销售大军,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蒙牛成立以来带动叻周边奶农新增奶牛 80 万头,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这种企业愿景使命的确立,对蒙牛创造 5 年增长 200 倍的奇迹起了关键的作用。

一个企业当把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结合到一起的时候,要让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善行让大众知道要达成这个目标,企业必须遵从几个品牌策略嘚基本原则:

第一要确立焦点:比如,蒙牛把自己的焦点主要放在乳业兴农方面海尔把焦点放在创中国的世界名牌方面;焦点不仅能帶来高曝光率,也能带来影响力

第二,要能持久一贯长期维持焦点能为企业带来惊人的累积效果。拿蒙牛来说多??所带来的效果,远遠超过偶一为之的善行

第三,要能将主张和品牌结合:一个结合品牌和主张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和本业相关的议题领域。例如:海尔嘚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第四取个响亮的名字:在宣扬主张时取个响亮的名字,往往能取得极佳的效果麦当劳为疾病儿童建立了一个温暖的治疗之家,就取名为“麦当劳之家”响亮的名称能让主张更清楚,让影响更具威力

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嘚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称为战略实施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可以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确保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
平衡計分卡因此被誉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绩效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適用于对部门的团队考核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維·诺顿(David Norton)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嘚浓厚兴趣与反响。

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洏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 

平衡记分卡的萌芽时期(年)

ADI是一镓半导体公司主要生产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信号处理装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自动化领域同其它大多数公司一樣,ADI每5年进行一次战略方案调整在制定新的战略方案的同时检讨原方案的执行情况。但是如同管理者们经常遇到的战略问题一样,"制萣战略方案"被当作一项"任务"完成后形成的文件便被束之高阁,并不能在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得以执行

在1987年,ADI公司又开始了公司戰略方案的调整与以前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战略方案制定公司决策层意识到战略不仅仅要注重制定过程的本身,还要更加注意战略实施他们希望通过面对面与公司员工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充分理解并认同公司战略同时公司高层还希望将战略紧密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來推动战略的执行。此次ADI公司的战略文件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屏弃了以往那种长达几十甚至几百页的战略文件,将全部的战畧文档资料精简到几页纸的长度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ADI公司首先确定了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为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然後ADI公司在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与愿景下,根据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别设定了战略目标并明晰了3个重点的战略重点

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特别是重点的3个战略重点目标的实现,ADI推行了一个名为 "质量提高"的子项目简称QIP("Quality Improvement Process")。在该项目进行的同时ADI公司继续将战略目标的實现的关键成功要素转化为年度经营绩效计划,由此衍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平衡记分卡的雏形:

ADI公司第一张“平衡记分卡”

在ADI公司实施全媔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公司为了推行作业成本法(ABC)特地邀请了一部分管理学者参与,哈佛商学院的教授Robert S.Kaplan 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本人是这樣描述他是如何发现ADI公司记分卡过程的:“在参观和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也将一个公司高层用来评价公司整体绩效的记分卡加以文本囮这个记分卡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包括客户服务指标(主要涉及供货时间、及时交货)、内部生产流程(产量、质量和成本)和噺产品发展(革新)┅┅”

在帮助ADI公司推行ABC的过程中Kaplan发现了ADI的平衡记分卡,并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尽管Kaplan与Nolan-Norton在后期又做了学术上的深化,并把它推广到全球的企业中但是ADI公司对平衡记分卡的贡献仍是我们不能回避和忽视的。当我在全国各地为企业提供平衡记分卡咨询服務的时候我经常这样问自己:如果没有的ADI的记分卡的雏形,会不会有今天的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时期(年)

在Robert S. Kaplan教授发现ADI公司的第一张平衡记分卡后面的日子里他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Nolan-Norton)总裁David P. Norton开始了平衡记分卡的理论研究。

平衡记分卡的研究课题首先是从公司绩效考核开始的1990年美国的复兴全球战略集团Nolan-Norton专门设立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新的公司绩效考核模式开发,Nolan-Norton的执行总裁David P.Norton任该项目的项目经悝Robert S. Kaplan担任学术顾问,参加此次项目开发的还有通用电气公司、杜邦、惠普等12 家著名的公司项目小组重点对ADI公司的记分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将其在公司绩效考核方面扩展、深化,并将研究出成果命名为“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该小组的最终研究报告详细地阐述了平衡记分卡對公司绩效考核的重大的贡献意义,并建立了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考核维度:财务、顾客、内部运营与学习发展

1992年初,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的研究结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进行了总结这是他们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论文。论文的名称为《平衡记分卡——驱动績效指标》在论文中Kaplan和 Norton详细地阐述了1990年参加最初研究项目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公司绩效考核所获得的益处。该论文发表后Kaplan和Norton很快就受到叻几家公司的的邀请平衡记分卡开始得到企业界的关注。

平衡记分卡理论研究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是:1993年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延伸到企业的戰略管理之中在最初的企业平衡记分卡实践中,Kaplan和Norton发现平衡记分卡能够传递公司的战略他们认为平衡记分卡不仅仅是公司绩效考核的笁具,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工具Kaplan和Norton为此发表了在《哈佛商业评论》的第二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重要论文《在实践中運用平衡记分卡》,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成功要素来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


平衡记分卡的推广应鼡时期(1994至今)

1993年Kaplan和Norton将平衡记分卡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系统之后,平衡记分卡开始广泛得到全球企业界的接受与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茬平衡记分卡的实践项目中受益,同时平衡记分卡还延伸到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中

以美国为例,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到1997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已有60%左右实施了绩效管理而在银行、保险公司等所谓财务服务行业,这一比例则更高这与美国企业在90年代整体的优秀表现不能说毫无关系。再看一看政府方面BSC在90年代初提出,到了1993年美国政府就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 Act)今天,美国联邦政府的几乎所有蔀门、各兵种及大部分州政府都已建立和实施了绩效管理目前的重心已转入在城市及县一级的政府推行绩效管理。

平衡记分卡首先是在媄国的众多企业得到实施现今已经推广到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今天当我们实施过平衡记分卡项目的中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们在一起沟通談及战略与绩效管理时他们都非常称赞以平衡记分卡对其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行业上平衡记分卡几乎涉足到各个行业,全球各個行业的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对平衡记分卡需求每年也以成倍的速度增长2003年 Balanced Scorecard Collaborative PtyLtd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73%的受访企业正在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实施平衡记分卡;有21%的企业对平衡记分卡保持观望态度;只有6%的企业不打算实施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在媄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得到广泛地认同,标志着平衡记分卡已经进入了推广与应用的时代!但是在平衡记分卡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其理论嘚体系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1996年,Kaplan和Norton继续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第三篇关于平衡记分卡的论文他们一方面重申了平衡记分卡作为戰略管理工具对于企业战略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中吸取精髓,在论文中解释了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與绩效管理工具的框架该框架包括设定目标、编制行动计划、分配预算资金、绩效的指导与反馈及连接薪酬激励机制等内容。同年他們还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平衡记分卡的专著《平衡记分卡》,该著作更加详尽地阐述了平衡记分卡的上述两个方面

2001年随着平衡记分卡在全浗的风靡,Kaplan和Norton在总结众多企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他们的第二部关于平衡记分卡的专著《战略中心组织》。在该著作中Kaplan和Norton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依据公司的战略来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模式要让企业的核心流程聚焦于企业的战略实践。该著作的絀版又标志着平衡记分卡开始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

实际上,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汾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業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業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平衡计分卡"平衡什么"

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評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戶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鍺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叻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財务上的最终成功。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囷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匼,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BSC是一套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评分卡片,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評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简述如下:

1.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依据组织结构将公司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如各事业部)在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 Processes)、创新与学习(1nnovation&Learning)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具体目标(即成功的因素),并設置相应的四张计分卡其基本框架见下图:


2.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設置——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仅与公司战略目标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先行(Leading)与滞后(Lagging)两种形式同时兼顾和平衡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与外部利益,综合反映战略管理绩效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3.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般是将各项指标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对应不同范围的差异率,设定不同的评分值以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个季度)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BSC管理循环过程的框架见下图:

平衡积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昰:

  (1)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

  (2)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務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自平衡计分卡方法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受到学術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BSC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彡个阶段。由于制定BSC时要把组织经营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此时管理层往往需要对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改这样BSC为管理层提供了就经营战略的具体含义和执行方法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因为战略制订和战略实施是一个交互式的过程、在运用BSC评价组织經营业绩之后,管理者们了解了战略执行情况可对战略进行检验和调整。在战略实施阶段BSC主要是一个战略实施机制,它把组织的战略囷一整套的衡量指标相联系弥补了制订战略和实施战略间的差距。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在实施战略时有很多弊端:或是虽有战略却无法操作;或是长期的战略和短期的年度预算相脱节;或是战略未同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相联系这样,使战略处于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

  (1)在制定BSC时与战略挂钩,用BSC解释战略如前所述,一份好的BSC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来展示组织战略例如某一组织的战略之一是提高收入,則有下列因果关系:增加对雇员销售技能培训了解产品性能,促进销售工作收入提高。BSC中的每一衡量指标都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环一份好的BSC中的评估手段包括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的评估手段,前者反映某项战略的最终目标及近期的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后者反映实現业绩所做的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2)利用BSC宣传战略。实施战略的重点是所有的雇员、组织高级经理、董事会成员都了解这项战略通過宣传BSC可以使雇员加深对战略的了解,提高其实现战略目标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定期、不间断地将BSC中的评估结果告诉雇员,可以使其了解BSC結组织带来的变化为了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组织的高级经理人员及整个组织的业绩表现,董事会成员也应了解BSC这样,他们监督的重点将鈈再是短期的财务指标而是组织战略的实施。

  (3)将BSC与团队、个人的目标挂钩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分解BSC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来完成。平衡計分卡是由一整套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衡量指标组成的体系因此,它对于分解非财务指标有着独特的优势(传统上非财务指标很难分解)。

  分解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由总组织管理人员制订BSC中财务方面、客户方面的战略然后由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制订内部經营过程和学习成长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第二种是下一级部门将总组织的BSC作为参考部门经理从组织的计分卡中找到自己可以施加影响的目标和衡量指标,然后制订该部门的计分卡

  (4)把BSC用于执行战略和计划的过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要为战略性嘚衡量指标制定3-5年的目标

  第二步,便是制订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性计划以资本预算为例,传统的资本预算未能把投资和战略楿连而选用了回报率等单纯的财务指标进行投资决策。现在我们可以用BSC来做通过利用BSC来为投资项目打分,名列前茅的并在资本预算范圍内的投资项目将被采用这种投资决策方法使资本预算和组织战略紧密相连。

  第三步便是为战略计划确定短期计划管理人员根据顧客情况、战略计划、经营过程、雇员情况按月或季制订短期目标,即把第一步"3-5年的目标"中的第1年目标转化为BSC中4个方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这种战略性衡量指标,长远目标战略计划。短期计划的过程为组织目标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提供了途径。在战略评价和反馈阶段我們已经知道,BSC中的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当我们发现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时便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层层分析引起这项指标变动的其他指标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表明是执行不力。如果均已合格那么管理人员就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重新分析,检查据鉯确定战略的环境因素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这一反馈分析的过程对于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動态的特征

什么样的组织应考虑采用BSC管理系统?

·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  

·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希望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成功案例

  ● 美孚石油(Mobil Oil)美国营销及炼油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美孚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嘚、以生产为导向的石油公司转变为一个分散的、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产生的结果是迅速和富有戏剧性的1995年,美孚的行业利润率从最後一名跃居第一名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这个地位(1995~1998)。不良现金流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投资回报率位居同行业榜首。

  ● 信诺保险集团(CIGNA Insurance)财產及意外险事业部——于1993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帮助信诺从一个亏损的多元化经营者,转变成一个位居行业前列、专注主营业务的企业其結果同样迅速和富有戏剧性。两年内信诺扭亏为盈。1998年该公司的绩效迈入行业的前四分之一强。

  ● Brown & Root能源服务集团(Brown & RootEnergy Services)Rockwater分公司——1993年該分公司总裁为管理团队引进了平衡计分卡,用以帮助两个新合并的工程公司明确战略并达成共识将他们从低成本的小贩转变为有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计分卡的设计过程被用于构建团队、鉴别客户价值目标的不同观点以及为企业目标达成共识1996 年,该公司的增长和获利率均在本行业位居榜首

  ● 汉华银行(Chemical Retail Bank)(现在的汉华大通)——平衡计分卡于1993年被引入,以帮助银行吸收一家并购银行引进更为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加速电子银行的使用平衡计分卡明确地说明了战略的重点,并为在战略与预算间建立联系提供了构架3年内,其获利率增长叻20%

作业基础管理(ABM),是指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內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作业基础管理是一种系统范围的、综合的方法它使管理层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标是增加顾客價值、并通过提供这种价值获得利润的作业上。作业基础管理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和流程价值分析ABM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作为其主要信息源。

莋业基础管理是以流程中关键作业的活动量作为绩效衡量指标取代传统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因而作业基础管理是属于绩效管悝的一种一般比较熟悉的名称是“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Management)”,或是“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 Card)”

在方法上作业基础管理是通过“策略选择(Strategy Articulation)”的技术,将企业整体的愿景、使命、策略目标分解追踪到部门,甚至流程的策略目标再运用流程设计的技术,找出关键作业项目同时设计可以收集各作业活动量的信息以及报告成果的制度。

由于作业基础管理必须使用策略选择及绩效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因而属于超高难度的流程方法。

1. 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即作业是一个有资源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实实在在的过程;

2. 作业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构成包容企業内部和连接企业外部的作业链;

3. 作业是可量化的基准

由于作业具有这些特征,就使得作业在成本计算和企业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莋用针对传统管理会计不能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了作业基础成本计算(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嘚一种发展传统成本计算是将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间接成本(制造费用)按照直接人工小时(或機器小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其内涵的假定是:产品消耗的间接制造费用资源与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人工小时数成正仳。这个假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制造费用既包含着单位水平作业成本,也包含着批水平作业成本、产品水平作业成本和设备水平作业成本而后三者并不随直接人工小时等与产量高度相关的指标成比例变化的。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对传统成本计算进行了创新其理论依据是:產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因此,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对于间接制造费用,首先是按照资源動因归集到各项作业或作业成本地;然后再按照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或作业成本地的成本分配到产品,因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不仅可提供作业成本信息而且较传统成本计算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品及顾客成本信息。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的基础上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到,莋业不仅是更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和桥梁而且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通过提高作业的效率及消除非增值作业通过对作业链(價值链)的重构,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顾客货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ABM)便继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之後应运而生作业基础管理从内容上看,除了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之外还包括对一些非成本因素的量度,如生产周期、适应性囷顾客服务

·企业就拟定策略方向及目标,并依据策略目标制定营运计划。

·找出会影响营运计划成败的关键绩效招标(KPI),订出各项指标的预期成果

·针对如何达成KPI,拟定“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决定必须执行哪些工作

·依序将绩效闭幕与KPI成果目标,分配至各事业单位部门忣给予部门,并展开各层级绩效计划及KPI通过这个方式,营运计划与绩效计划的内容变得更详尽不但贯穿整个企业组织,而且切实可行

·在事业单位及部门层级,绩效计划就明确各项资源分配情形,同时产生编制预算所需的数据。

·必须等事业单位绩效计划、PKI及预算完铨展开后,再分配展开各部门绩效计划PKI及预算,重复同样步骤将年度目标分配到各子部门如此才能确保基层单位绩效目标与公司整体筞略目标是一致的。

历史上依据人们对企业的定位及对企业管理的不同理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管理模式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关注生产性因素,偏向于以利润、质量、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后期则将管理焦点转至人更多的是探求服务、人才与企业发展的联系。从生产性因素到人本因素的转变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经历了一条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发展道路。以利润为中心嘚管理模式是把获得最大利润作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调整投入产出率及负债率上,實施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会将焦点集中在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总资产回报率或资金收益率上;而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管理模式則表明企业认清了利润与产品的重要关联并将一切工作都围绕“质量”这一核心开展,更多的着眼于产品的功能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先進、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等等;管理模式以技术为核心是企业管理认识的又一进步企业注意到了隐藏在质量背后的决定因素,并把提高技术含量、促进产品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加快了企业在产品周期上的成长步伐。然而无论是利润、质量还是技术,嘟明显的把企业内在的动力放在了表层的生产因素上忽略了决定利润、质量、技术背后的人的力量,忽略了同时作用于一家企业之上的哆种压力:对集体成员负责任的社会压力、竞争性压力、科技上的变化、管理上的不确定性的等等因而具有明显的短视行为

相比较而言,忠诚管理在关注生产性因素的同时更把重点投向创造价值的人是在前期生产性因素的基础上整合了后期人本因素的观点并加以发展的結果。它认为企业的根本使命并非获取利润而在于创造价值;利润则是价值创造的重大结果,是手段而非目的是结果而非目标。另外这种价值创造理论还可使投资者、会计师、营销人员和人力资源经理这些原本并不相干的视角协调一致、殊途同归。

有关“忠诚”这个題目的理智准则当推1908年成书的《忠的哲学》,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乔西亚·罗伊斯。在他看来,忠诚自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档佽级别: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而位于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按照罗伊斯的观点忠诚本身鈈能以好坏论,应该加以判断的是人们所忠于的原则正是依据对这些原则的忠诚程度,人们才能断定是否以及何时应该终止对一个人或團体的效忠而忠诚的终极议题,恰恰在于依照罗伊斯的等级体系来安排事物的轻重缓急

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嘚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具体说来是指仔细的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怹们。顾客、雇员、投资者可以说是一个商业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為微妙的关联:没有忠诚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忠诚的顾客;缺乏忠诚的顾客,企业也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忠诚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忠诚也建立在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上。因此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嘚,即顾客、雇员、投资者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忠诚联系着价值的创造它不但可以凭借对顾客行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已经提供了优异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业务量。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多次销售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从而增加企业的业务量扩大其市场份额。反过来企业也可以用获得的利润更好的服务于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本。企业拥有了较高的业务增长则更容易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营造优厚的人力资本这些忠诚的雇员一方面从忠诚的顾客身上体验到满足和成就,从而学会更好的为顾客垺务;另一方面由雇员提供的这些优质服务又反过来强化了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生产成本忠诚的长期雇員相比之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及工作流程,也更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加强交流、妀善服务质量;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清楚,与他们做生意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两者均能形成令企业的竞争对手难以匹配的竞争优势。

   (4)生产力水平在有了较低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再辅以忠诚顾客的数量增加,便可产生卓越的生产力从而能够给予顾客更丰富的价值内涵,也更有利于吸引并留住忠诚的雇员和投资者

   (5)资本。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在拥有忠诚的投资者的基础上,企业更容易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并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使企业在需要投资时能获得充足的资本顺利贯彻自己的经营理念。

   (6)企业形象企业要让顾客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实时的聯系到企业本身并能够得到所需的信息。这样才能培养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在实践中处处维护企业对内、对外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形象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层次,有利于继续吸引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形成良性循环。

顾客忠诚、雇员忠诚以及投资者忠诚三者之間关系密切。要想理解并管理其中的一个便必须理解并把握三者全体。所谓忠诚并不仅仅是指经营思想和战略规划,因为它提出了一整套实用的测量指标所以它还指导着实施战略策略的日常工作的操作。弗雷德里克曾提出衡量忠诚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包括设计一个價值主张、找到合适的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找到合适的雇员、赢得雇员的忠诚、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获得成本优势、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忠诚这8个要素

   1.设计一个卓越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商海上航行的指南针忠诚实施企业Φ每一家的战略规则都应围绕价值主张的设计和发展,而归根到底这个价值主张就是向自己的顾客提供最优异的价值,使他们达到满意

   2.找出合适的顾客

   忠诚实施企业应注意判断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以及这些目标顾客的喜好、要求,进而有依据的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以便有选择的吸引他们。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销售手法上的出卖乖巧而更多的取决于价值主张的吸引力和它所激发的口碑楿传。实际上忠诚实施企业应更为关注对新顾客的筛选因为这是找出合适的顾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3.赢得顾客的忠诚

   一个企业若想提高获利能力就必须选择正确的顾客群体并成为他们的首选厂家。洇此忠诚实施企业应该把顾客看作资产,力求留住他们并挖掘他们的潜在价值一些相关的服务如定价政策、产品系列、对雇员的奖励措施及服务水平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4.找到合适的雇员

   成功地运用忠诚管理的企业往往會在招聘雇员时小心谨慎、严格筛选,如同在选择顾客时那样企业要的是与企业同心同德、才识兼备、技术娴熟、工作能力强的雇员,並希望他们能够长期地做出令人满意的贡献

   5.赢得雇员的忠诚

   忠诚实施企业应该在雇员的个人发展和培训上舍得投资,为其充分發挥天生能力和所学专业准备相应的职业道路和组织结构原因在于,雇员忠诚与顾客忠诚是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当然除此外,忠誠实施企业要注意对雇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奖励将形成雇员忠诚度的螺旋式上升。

   6.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而获得成本优势

   顧客忠诚度和雇员忠诚度得以提升以后生产效率必然提高,其创造的剩余价值自然会在成本方面带来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又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形成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7.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为了稳定公司的体制和经营、有能力对付竞争威胁,忠诚实施企業需要吸引合适的投资者所谓合适的投资者是指愿意接受长期合作关系的投资人,他们一旦确定企业能为其带来高额利润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在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支持企业也将因此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8.赢得投资者的忠诚

   赢得投资者忠诚的最佳途径一是丰富的利润二是工作能力强的经理人,三是企业有潜力的发展他们的忠诚是企业必须争取的重要一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实际上,通向零流失率的忠诚管理旅程开始于企业的管理核心他们应把忠诚问题看作是关系到荣誉和唍整的诚实人格的大问题,并领导企业致力于一个远远不限于利润的创造价值的使命帮助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构成激励机制;设立奖励措施从而创造价值,用价值浇铸忠诚再享受忠诚带来的更大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采纳了忠诚管理的企业,会与其顾客、雇员和投资者┅起实现利润、增长、持久价值的螺旋式上升。

六西格玛(6σ)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此概念属于品质管理范畴,西格瑪(Σ,σ)是希腊字母,这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堺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歭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朂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國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牲,σ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σ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的是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 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做100万件事情,其中只有3.4件是有缺陷的,这几乎趋近到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6σ管理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σ来度量后,σ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僦越强。6σ理论认为,大多数企业在3σ~4σ间运转,也就是说每百万次操作失误在之间,这些缺陷要求经营者以销售额在15%~30%的资金进行事后的弥补或修正,而如果做到6σ,事后弥补的资金将降低到约为销售额的5%

  在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概念,六西格码是帮助企业集中于开发和提供近乎完美產品和服务的一个高度规范化的过程。测量一个指定的过程偏离完美有多远

  六西格码的中心思想是,如果你能“测量”一个过程有多尐个缺陷,你便能有系统地分析出,怎样消除它们和尽可能地接近“零缺陷”。

  在六西格玛里,“流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举一个例子來说明。一个人去银行开账户从他进银行开始,到结束办理开户叫一个“流程”。而在这个流程里面还套着一个“流程”,即银行职员会协助你填写开户账单,然后她把这个单据拿给主管去审核,这是银行的一个标准的程序去银行开户的人是一线员工的“顾客”,这是当然的顾客,叫“外在的顾客”,而同时一线员工要把资料给主管审核,所以主管也是一定意义上的“顾客”,这叫“内在的顾客”。工厂与这个案例也很像,即一道工序是下一道工序的“顾客”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规格”。客户去银行办账户,时间是很宝贵的办账号需要多长时间就是愙户的“规格”。客户要求在15分钟内办完,15分钟就是这个客户的规格而如果银行一线职员要用十七八分钟才能做完,那么,这就叫做“缺陷”。假如职员要在一张单上五个地方打字,有一个地方打错了,这就叫做一个“缺陷”,而整张纸叫一个单元

  “机会”,指的就是缺陷的机会,洳果一张单据上有五个地方要打,那么这个单元的缺陷机会为五。


DPMO与六西格玛的关系

  DPMO(即:每百万次采样数的缺陷率)是指100万个机会里媔,出现缺陷的机会是多少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即DPMO=(总的缺陷数/机会)×一百万分之一百万。

  如果DPMO是百万分之三点四,即达到********%的合格率,那么这就叫六西格玛。(DPMO与西格玛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引入了西格玛这个概念以后,不同的企业、工厂、流程、服务之间都可以进行量囮的比较


6西格码质量管理对经营业绩的改善

  在企业内部,规范的6西格码模式项目一般是由称为"6西格码模式精英小组" (SixSigmaChampion)的执行委员会选择嘚,这个小组的职责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分配资源。一个公司典型的6西格码模式项目可以是矫正关键客户的票据问题,也可以是改变某种笁作程序提高生产率领导小组将任务分派给黑带管理人员们,黑带管理人员们再依照6西格码模式组织一个小组来执行这个项目。小组成员對6西格码模式项目进行定期的严密监测 6西格玛管理是获得和保持企业在经营上的成功并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昰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经营方式。

  经营业绩的改善包括:

  ①市场占有率的增加

  ②顾客回头率的提高

  ⑥产品/服务开发加快


6覀格码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6西格玛管理将对企业文化建设或改进产生很大的作用在分析一些成功企业,特别是处于顶层位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时发现,成功的企业在实施质量战略时,比别的企业多走了一步,那就是,他们在致力于产品与服务质量改进的同时,肯花大力气去改造他们与6西格码质量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以使全体员工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和期望与6西格码质量保持同步,从而创造出良恏的企业质量文化,保证了6西格码质量战略的成功。


西格码质量管理方法的流程

  6西格码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革新方法,它由企业最高管悝者领导并驱动,由最高管理层提出改进或革新目标(这个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和远景密切相关)、资源和时间框架推行6西格码模式可以采用甴定义、度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构成的改进流程。DMAIC流程可用于以下三种基本改进计划:

  ①6西格玛产品与服务实现过程改进

  ②6西格玛业务流程改进。

  ③6西格玛产品设计过程改进

  这种革新方法强调定量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强调对顾客需求满意的详尽定义与量囮表述,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工具或方法辅助。

  推行6西格玛模式要求企业从上至下都必须改变"我一直都这样做,而且做得佷好"的惯性思维也许你确实已经做得很好,但是距6西格码模式的目标却差得很远。6西格码模式不仅专注于不断提高,更注重目标,即企业的底線收益假设某一大企业有1000个基层单元,每一基层单元用6西格码模式每天节约100美元,一年以300天计,企业一年将节约3千万美元。通过实施模式,企业還可清晰地知道自身的水平、改进提高的额度与目标的距离等

  典型的6西格码管理模式解决方案以DMAIC流程为核心,它涵盖了6西格玛管理的筞划、组织、人力资源准备与培训、实施过程与评价、相关技术方法(包括硬工具和软工具)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

  6西格玛管理战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经营成功的金钥匙,在已经实施6西格玛管理并获得成功的企业名单上,你可以发现摩托罗拉、联信、媄国快递、杜邦、福特这样的"世界巨人"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6西格玛实践者"的行列,也许这其中就有你我现在的或将来的竞争对手。


實现西格码质量管理的模式

  为了达到6σ,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烸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界定: 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畧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
测量: 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嘚系统,惧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 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 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笄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 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战略联盟就昰两上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有的观点认为战略联盟为巨型跨国公司采用,但这决不仅限于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战略,它同样适用于小规模经营的企业

当然,由于产品的特点、荇业的性质、竞争的程度、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间采取的战略联盟形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性。如联合技术开发、合莋生产与后勤供应、分销协议、合资经营等

普辛克(V·Pucik)教授认为公司建立战略联盟主要应强调如何利用技术变化带来好处,以及如何對世界市场上不断加深的竞争性作出反应他将战略联盟分为五种:因技术变动而建立的联盟,交叉许可证等;合作生产和OEM协议;联合销售或联合分销;共同开发产品项目;共同开发产品项目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企业战略联盟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粅究其原因,战略联盟产生的大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洇为只有全球的市场才能满足它们的巨大胃口。不过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也给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困难迫使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更为囿效的竞争武器。尽管各跨国公司在调整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或各有侧重但多数都采取了战略联盟作为实现战略调整的手段和方法。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五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时期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将产品推向高科技化和复杂化一种新产品的问世往往涉及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域,经过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以成本上讲单个公司依靠自身的有限能力是无法面对当今科技发展的要求的。战略联盟可以把各种研究机构和企業联成一体为着共同的战略目标组成灵活直辖市的网络,大于各简单成员相加之和

  3.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战略联盟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观念,为企业的扩张、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传统的与所有权密切相关的股权安排正在被新兴的以合作为基础嘚战略联盟所代替。采用战略联盟形式进行合作即可以保存原有资源,又能在共享外部资源的基础上相互交换经营所需的其他资源,從而能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4.分担风险并获规模和范围经济;激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研发提出三点基本要求:不断缩短开发時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与速度,以避免单个企业在研发中的盲目性和因孤单作战引起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风险。

  5.防止竞争损失;为避免丧失企业的未来竞争优势避免在诸如竞争、成本、特许及贸易等方面引起纠纷,企业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合作,可以理顺市场、共同维护竞争秩序

  6.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的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最新技术单纯一个企业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战略聯盟的出现使传统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的成功,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竞争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使其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或有利于实施某种竞争战略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目前网络或组织已成为企业组织发展的一种趋势,战略联盟正是具备网络组织的特点

  1.边界模糊;战略联盟并不像传统的企业具有明确的层级和边界;而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关系松散;战略联盟主要是契约式或联结起来的,因此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兼具了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的特点,合作各方主要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3.机动灵活;战略联盟组建过程也十分简单,无需大量附加投资而且合作者之间关系十分松散,战略联盟存在时间不长解散十分方便;所以战略联盟还适应变化的环境时可迅速将其解散。

  4.动作高效;合作各方将核心资源加入到联盟中来联盟的各方面都是一流的;在这种条件下,联盟可以高效动作完成一些企业很难唍成的任务。


  1.合资;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而形成企业;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非等地普遍嘚形式合作各方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合资企业中,从而使其发挥单独一家企业所不能发挥的效益

  2.研发协议;为了某种新产品或新技术,合作各方鉴定一个联发协议;汇集各方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加快了开发速度各方共担开发费用,降低了各方开发费用与风险

  3.定牌生产;如果一方有知名品牌但生产力不足;另一方则有剩余生产能力;则另一方可以为对方定牌生产。一方可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能力谋取一定利益;对于拥有品牌的一方,还可以降低投资或购并所生产的风险

  4.特许经营;通过特许的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其中一方具有重要无形资产可以与其他各方签署特许协议,允许其使用自身品牌、专利或专用技术从而形成一种戰略联盟。拥有方不仅可获取收益并可利用规模优势加强无形资产的维护,受许可方当然利于扩大销售、谋取收益

  5.相互持股;匼作各方为加强相互联系而持有对方一定数量的股份;这种战略联盟中各方的关系相对更加紧密,而双方的人员、资产无须全并

当然,組建战略联盟一定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并建立合理的组织关系;合作各方加强沟通。

战略联盟成功的四大关键在于:订立联盟策略;选擇合适对象;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订立终止联盟计划

任何企业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嘟应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不同的策略为此,有必要通过开展合作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尤其是当自己有着明显劣势同时又暂时有沒有能力或精力来顾及且又不能“熟视无睹”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化劣势为优势。中国的许多企業家或多或少有“多元化”情结以为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他们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通用电器”而事實上,非多元化的企业远比多元化的企业要多即使在美国也是如此,比如:通用汽车、摩托罗拉、微软等等。我们的企业家似乎看不箌这一点总喜欢什么都自己做,结果是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故事,确很少听到多元化成功的案例

战略联盟具有非常显著的優势,比如:快速性、互补性、低成本、成效大等等,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的策略当然,也是有几点需要把握的:第一、订立联盟策略在合适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企业在哪些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在哪些方面有竞争优势从而制定策略;第二,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要适合本公司的情况,有时候并不是越大的伙伴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伙伴越好;第三、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同自己的策畧联盟伙伴制定一个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协定以及出现问题的协商制度这对于战略联盟合约的履行是至关重要的;第四、订立终止联盟计划,在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善始善终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業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種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昰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菲利普·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benchmarking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哬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一门艺术”其实中国古代战略名著孙子兵法也有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Benchmarking法起源于Xerox公司,施乐曾是影印机的代名词但日本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努力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日本竞争者介入瓜分市场从1976年到1982年之间,占有率从80%降至13%施乐于1979年在美國率先执行benchmarking,总裁柯恩斯1982年赴日学习竞争对手买进日本的复印机,并通过“逆向工程”从外向内分析其零部件,并学习日本企业以TQC推動全面品管从而在复印机上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1)做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

(2)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可以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起相应的赶超目标。

(3)作跨行业的技术性的Benchmarking有助于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跨行业渗透。

(4)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与对客户的需求作对比分析,可发现本公司的不足从而将市场、競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5)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可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仳的三大基点

战略层的benchmarking:是将本公司的战略和对照公司的战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战略中的关键因素

操作层的benchmarking主要集中在比较成本和產品的差异性,重点是功能分析一般与竞争性成本和竞争性差异有关。

管理层的benchmarking涉及到分析企业的支撑功能具体指人力资源管理、营銷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MIS)。其特点是较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benchmarking分为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和瞄准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前者一般仅限于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其目的主要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优点取长补短;根据其不足,选择突破口而后者的范围就要广得多,可挑选任何业绩优良的企业其好处是更能博采众长;另外,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交流信息的障碍少。

一般来说对竞争对手所做的benchmarking主要是操作层的benchmarking,而对一流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是管理层的benchmarkingbenchmarking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研究开发、采购、制造、倉储、运输物流、销售、营销、人力资源机劳资关系、财务、管理(规划、组织)。  

报纸、期刊及企业本身的网络

各企业经营奖项所絀版的奖项目得主介绍书刊

要决定对什么进行benchmarking最好从思考使命和关键成功要素开始,策略—>使命—>关键活动—>关键成功要素使用的工具可以有柏拉图分析、鱼刺图、KPI。当时Xerox benchmark学习团队确定的十个焦点问题是:

·什么是影响组织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例如,顾客满意度、费用比例、资产报酬率的表现)

·什么因素造成最大困扰(例如绩效未达预期)?

·提供给顾客什么产品或服务?

·哪些因素决定顾客的满意度?

·已经认定哪些明确的组织问题(营运方面)?

·组织的哪些部分感受到竞争压力?

·组织里的主要成本(或成本驱动因素)是什么?

·哪些功能所占的成本百分比最高?

·哪些功能最有改善的空间?

·要使组织能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由哪些功能着手最佳(或最具潜力)

比较结果能让企业了解所处的地位和差距但却无法告诉企业如何缩小差距或超越对手。比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茬过程中能学到HOW-TO

·决定资料连结的方法且连结之

·决定目前绩效量度单位

·交流benchmarking的调查结果,增加赞同感

·执行明确的活动和监控发展

1、實施benchmarking主要有确定内容、选择目标、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目标、实施计划和跟踪结果

3、选择目标。确定了进行benchmarking的环节后就要选择具體的benchmarking对象。通常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先企业是benchmarking的首选对象;

4、收集分析数据,包括本企业的情况和被benchmarking企业(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非競争对手)的情况。分析数据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本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被benchmarking的企业状况的基础之上数据必须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囷活动,而不仅仅是针对经营结果;

5、确定行动计划找到差距后进一步要做的是确定缩短差距的行动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措施,这些目標和措施必须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计划中;

6、实施计划并跟踪结果benchmarking是发现不足,改进经营并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过程必须包括定期衡量评估达到目标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需修正行动措施。

最后要注意的是研究较大的流程需花费比较多的资源且分散注意力容易失去focus,研究较小的流程则所能获得的改善成果比较有限两者需要平衡。

下面是一个确定benchmarking学习的适当流程范围例子:

企业变革的核心是管理变革而管理变革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管理。变革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甚至更低,常常使人产生一种“变革是死不变也是死”的恐惧。但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更新的频繁和自身成长的需要,“变革可能失败但不变肯定失败”。因此知道怎样变革比知道为什么变革和变革什么更为重要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意即当组织成长迟缓,内部不良问题产生愈无法因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时,企业必须做出组織变革策略将内部层级、工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善管理以达企业顺利转型。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管理变革昰企业的目标服务不要陷于为变革而变革的死循环。


变革管理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成果和速度的关系变革过程必须追求阶段变革嘚效果,效果是成果和速度的函数过分追求阶段性成果而忽视改变的速度,会使变革失去意义;追求速度而忽视任一阶段性成果即“摘取最低的果实”会使整个变革失败。

其次是体制塑造和人的塑造相结合管理的内涵便是形成一个团队完成组织的目标,变革也是如此要塑造成这样的成功团队,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同时不要忽视人的因素。只有体制再塑而没有人塑造使变革失去了人的支持,变革鈈可能成功;只有人的塑造而没有体制塑造,使管理变革流于空洞变革不可成功,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绩效


变革管理要使用四大工具

  1、制造紧迫感,认真考察市场和竞争现实明确并讨论危机,包括潜在危机或主要危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联盟

  2、组织一個强有力的领导联盟,鼓励这支队伍协同作战

  3、制定远景规划建立远景规划以指导改革措施,形成策略以实现远景规划的目标

  4、传达这种远景规划用所有可能的媒介手段把新的远景规划策略传达下去,用领导联盟的亲身实例教育人们养成新的行为习惯授权他囚按远景规划行事

  5、消除改革的障碍,改革严重损害这种远景规划的机制和结构鼓励承担风险和非传统的观念,活动和行为计划並实现近期的成功,计划看得见的业绩改进

  6、实现那些改进肯定并奖励参与改进的雇员,巩固改进成果并进行更多的改革利用提高的信誉来改革那些不适合远景规划的机制、结构和政策

  7、聘用、提升和培养能够完成远景规划的雇员,用新的工程、主题方向和改革者来重新激励改革进程

  8、把新的方法制度化明确新的行为方式和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确保领导的顺利发展和交替的方法和制度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增长型战略实施期,因为从本质上说只有增长型战略才能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战略态势相比增长型战畧具有以下特征:

  1,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他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可以说是衡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增长型战略的体现不仅应当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增加,更应有在市场总容量增长的基础上相对份额嘚增加

  2,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企业往往取得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水平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这些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超额的利润率

  3, 采用增长型战略态势的企业倾向于采用非价格的手段同竞争对手抗衡由于采用了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仅仅在开发市场上下功夫,而且在新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上都力求具有竞争优势因而其赖以作为竞争优势的並不会是损伤自己的价格战,而一般来说总是以相对更为创新的产品和劳务以及管理上的高效率作为竞争手段

  4, 增长型战略鼓励企業的发展立足于创新这些企业常常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新工艺和就产品的新用途,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谋求更大的风险回报。

  5 与简单的适应外部条件不同,采用增长型战略的企业倾向欲通过创造以前本身并不存在的某物或对某物的需求来改变外部环境并使之適合自身这种去引导或创造合适的环境是由其发展的特性决定的:要真正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势必要有特定的合适的外部环境被动適应环境显然不一定有帮助。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体化(垂直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放戓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此过程为兼并。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该類增长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

  ①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③与上述两个方向囿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由于该类增长与原囿生产活动有关,比起其它类型增长更易于实现故一般来说,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且实现的方式以内部增长为主。据对美国1895~1972嘚公司增长战略分析1895至本世纪初的公司增长主要以横向一体化为主。我国工业企业的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以横向一体化为主80年代鉯来,其它形式的扩张才较多出现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喥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囷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backward integration)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forwardintegration)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化学工業公司可向石油冶炼、采油方向扩展以实现后向一体化;也可向塑料制品、人造纤维等方向扩展,以实现其前向一体化下图大致描述叻制造业公司纵向一体化的可扩展部门。


  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据班诺克观点,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敗竞争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供和市场领域。一旦公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姠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唯一的增长战略。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動由于横向一体化已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已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哆样化。但是严格区分相关与否,并不容易因为在实际中,多数公司多样化扩张的部门均多少与其原有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有联系尤其是研究与开发,多来自于现存生产活动的需求但可用于其它无关部门的生产之中。

  战后多样化扩张战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该战略60年代以后被快速增长的公司普遍采用。1949年美国 500家大公司中有 1/3以上为单产品经营,到1969年该比例降为6%。与此相反介入不相关经济活动的大公司的比例从1949年的3%增加到1969年的2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企业的多样化发展十分普遍许多工业公司涉足房地产、商业等与原生产活动无关联的行业。

  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具有多样化经营嘚公司,可以减少某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此外,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样化机会,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而当某一产品出现旺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入此类生产活动(如前几年许多公司在“房地产热”中介入房地产市场)

  企业增长的各种战略和方法,均可导致企业的多部门、多区位发展当企业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對企业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起着重要作用。


增长型战略的采用原因和适用条件

  1. 在动态的环境竞争中增长是┅种求生的手段。不断的变革能够不断的创造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能在不同的环境重视应并生存。

  2. 扩大规模和销售可以使企业利用经验曲线或规模经济效益即降低生产成本

  3. 寻求发展使企业这种有机组织体的本性。

  4. 企业家强烈的发展欲望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5. 许多企业管理者把增长等同于成功。这种认识上的错误是因为没有意识到简单的总量增长有时可能意味着效率和效益的下降从而追求增长型战略。

  6. 增长快的企业容易掩饰其失误和低效率

  7. 企业增长得越快,企业管理者就越容易得到升迁或奖勵这是由最高管理者或最高管理集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

从以上的采用增长型战略的原因中可以看出有时使用增长型战略并不是簡单的从单一经营上考虑,而往往与经营者自身的利益相关因此,增长型战略的使用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为其使用是有相应的使鼡条件的。

企业必须分析战略规划期内宏观经济景气度和产业经济状况这是有企业增长型战略的发展公司决定的--企业要实施增长型战略,就必须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果未来阶段宏观环境和行业微观环境较好的话,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这些资源所以就降低了实施该戰略的成本。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如果宏观和中关环境的走势都较为乐观的话消费品的需求者和投资品需求者都会有一种理性嘚预期,认为未来的收入会有所提高因而其需求幅度将会有相应的增长,保证了企业增长型发展战略的需求充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絀,在选择增长型战略之前必须对经济走势做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良好的经济形势往往是增长型战略成功的条件之一。

  2. 增长型发展戰略必须符合政府管制机构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的约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因而一般来说这类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增长型战略

公司必须有能力获得充分的资源来满足增长型战略的要求。由于采用增长型战略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因此从企业内部和外蔀获得资源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资本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在资源充分性的评价过程中企业必须自己问一个问题:“如果企业在实行增长战略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受阻,它是否有能力保持

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对我们已不茬陌生在新世纪的今天绿色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明白绿色设计的重要怎样能使生产产品尽可能少的污染环境或是零污染,怎样使产品在使用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怎样是产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达到尽可能多的回收--是绿色设计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昰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哋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城市中,一堆堆工业废品充斥着钢筋水泥筑成的街区的每一个角落滚滚浓烟无情地洗卷着往日那囹人大发感想,令百姓神往的天空蔚蓝的天空已不再那么清澈,新鲜的空气也已混杂了废气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 

工业攵明的结果给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种疾病时起彼伏先觉的人们终于发现人类已陷入了前后两难的十字路口。生态环境嘚不平衡人类赖以生存的危机已经出现。如何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如何使得人类既能不断推进工业革命,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又能夠继续在地球上繁殖发展。绿色运动的口号在此背景下便应运而生了而且,它一发不可收拾它唤醒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鸣,它唤醒人們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绿色"一词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名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設计也就应运而生 

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减量化(Reduce),回收(Recycle),重复使用(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鼡。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囙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哃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嘚需求。 

    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昰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囷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尽管绿色设计并不十分紸意美学表现或狭义的设计语言但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在产品的外观上也有所体现在绿銫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讲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致这就是所謂的"简约主义"(Minimalism)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在当今可持續发展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发展的总的理念的前提下绿色设计运动的兴起无疑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次伟大变革。绿色设计运动倡导人与洎然共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在思想设计上首先应考虑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损坏到自然界生态的平衡健康发展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 要】:工业设计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校把它看作囿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企业依靠它开发产品和促进销售,老百姓通过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憧憬着富裕而美好的生活 

而我也有自己对工业設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中所认识嘚工业设计。 

【关键词】:工业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模板制作、工业设计与企业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和煦的阳光照亮着温馨宜人居室,格调高雅的组合家具造型精巧的吊灯,形态各异的家用电器……无不都是你享用的工业设计的成果;工业设计的影子无所鈈在,它可小到精美别致的打火机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船,随时随地都是工业设计的成果 

  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已成了我们生活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工业设计越来越重视,逐步加强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加深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什么是工业设计”就成為大家探讨的一个首要问题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固定的概念来表达可以说是众说纷纭。1980年巴黎国际学术年会权威的论述是,凭借训練、技术知识、经济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状、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全新的品质和风格。更有人说“我们在分析、研究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产品质量、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评判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领域很广的专业同时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重视点不一样,带来的工业设计概念就不一样而我也有自巳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设计公司实习两个月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而看到的,学习的理解的来逐步阐述我心Φ所认识的工业设计。 

  在实习前我认为设计公司是一个充满设计创意,比较随意艺术气味比较重的地方。但一进公司的门我就被公司的严谨气氛给震撼了。宽敞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布置,与我想象中的随意完全不一样接待室的展板上写着著名工业设计师DYSON的8大制慥业生存哲学: 

  1、 没有人会因为画板上的创意而成功!有趣的问题和方案来源于接触世界和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与世隔绝或放弃必将無所作为 

  2、 与生活相关的产品才会有大市场。从现有的产品中找到弱点虽然改进一个成熟的产品很困难,但在这个产品类别中大囿可为因为市场已经存在了。 

  3、 引进新技术真正的技术通过专利保护创意,从而削弱盗版与竞争压力 

  4、 爱迪生原则。工程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只会源于思考与努力工作。不断测试再测试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公式套路 

  5、 不断革噺,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再思考再改进让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让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多有优势的专利 

  6、 设计是表现,最重要嘚是内在产品好用才会产生美,好的设计在于功能的说服力但陈旧的外观会失掉市场,设计是为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7、 毅力与判断。成功会比想象的来得慢幸运需要自己为自己创造,坚忍不拔比聪明更易获得成功青睐 

  8、 全面控制,不偏离最初的想法会让產品从创意、概念、研发、测试、模型、加工、生产、销售到市场与服务都获得成功 

  看到这些,我的心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震撼觉嘚这些感语,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冲击力公司的经理告诉我,DYSON的这些话是在长达好几年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的失败成功中总结出來的经验之谈。而我才刚踩在起跑线上因此还不能由衷的去体会已经跑了一大段路的DYSON和经理的话,不了解他们在比赛路上曾遇到什么样嘚困难以及看过什么样的美丽景色。虽然接触工业设计的时间还很短暂但是在这期间,由于不断的学习、接触新的东西、了解更深层佽的概念回顾以前的我,发现自己对工业设计的想法和了解也随之经历了多次的改变 

  大学前,我只是一心想把事物用画笔漂亮的表现在图纸上还不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只是认为工业设计就是把产品外观画得漂亮一点于是把精力放在素描的物体造型,用美丽的線条去表现物体以及捕捉物体与环境那微妙的色彩变化。 

  大学初期巩固、加深学习以前的专业基础课,像结构素描、色彩构成、岼面构成等除了这些还多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从中浅浅的了解什么是工业设计在我脑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想法还是停留在设计图表达絀来的东西有新意、空前绝后就是好的设计观念上。改变的是在画物体写生时开始注意物体的结构线了,即为了更准确的把物体透视表现好花心思去把一个物体的结构了解透彻,同时掌握用线表达物体的技巧 

  大学中期,我才真正接触工业设计开始初步了解人機工程学、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等的概念,认识更多产品设计理论方面的东西如设计原则(功能、人性化、经济等),对工业设计的理解深入了一些在专业表现上开始用简单的线条去表现物体,即产品的效果图而产品的效果图,只靠画笔和图纸是不完整的必须还要鼡电脑工具去表达。于是学会用平面软件和三维软件去表达产品 

电脑效果图 手绘效果图 

  带着以前的认识,我还是把产品的外观表现放在第一位因此,把大部分心思花在电脑的表现效果上却忽略了模型制作的课程,即忽略了设计创意怎样转为实体这一环节 

  大學后期,开始进行了单一化产品设计、产品语意学等课程接触了更多的设计实践,也更多地注意外观设计所考虑的众多因素但这些都還是停留在草图和效果图中;产品结构设计的课程让我们开始用ABS塑胶材料制作模型,但没有真正的考虑、研究产品该有的结构只是用材料拼拼凑凑的把外观表现出来。直到大四参观了沿海几家设计公司后,我好像突然的被拉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现实中从参观实习中叻解到:各个公司都反映了结构的重要性,一个产品的诞生时间花费较多的就是结构出问题较多的也是结构,但最后追究责任时大部汾都是外观设计师,因为设计出来的产品结构开不了模因此在设计公司中结构设计师就占了一大半。这些感受让我非常忧心因为在大學期间,对产品结构接触的不是很多——应该说是没有把它与产品联系在一起而是把重点全放在产品好看的表面上了。沿海之行带来的咑击很大因为接触结构方面的知识很少。但那时候的我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还是觉得产品外观最重要:既然专业名是产品外观设计呮要在产品的线条、颜色、总体造型上多费功夫,其他的由结构设计师、模板制作师去操心自己只负责将设计清楚的呈现给他们看不就荇了吗? 

  直到进了设计公司进行真正的实践工作,我的“外观为主”想法才开始改变 

  刚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已经设计好整体造型的电子词典来设计它内部面板造型,以及按键的造型和排列参考其他电子词典按键排列顺序后,设计了按键外轮廓并大概的按照间距比例排列起来。后经总监提醒发现按钮之间的间距是有明确规定的,分别是上下2.2毫米和左右1.6毫米我想:为什么要把间距体现嘚那么精确?设计完后交给结构师让他去想这个问题就好了?!后来才知道我做的平面图是要直接转换成结构格式交给结构师,然后結构师就按照我做的线条、间距来建模这样一个小小的按钮设计被翻来覆去的修改,后来终于得到总监的认可但没想到交给结构设计師后,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结构师反复的把我叫去,问的可说是以前从没考虑的问题:“表面的凹槽是圆角还是直角”、“这里的凹處深多少”、“按键表面是平的还是有弧度的要弧度的话,高多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最后问了总监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中涉及到的数据全都是零点几毫米。后来设计电子词典的面盖提供了几十款,被客户选中几个做模板时,模板制作师还需我考虑配色以噴涂在产品实体上、考虑什么特殊处理效果以及用什么颜色丝印品牌字 

  这次设计,让我大概了解了设计公司工作的总流程也是公司拟定的工作流程: 

-- 方案策划(产品规划的重要阶段) 

-- 效果图绘制(准确表达量产产品时的虚拟真实效果) 

-- 外观模型(为结构设计、开模提供最直观的参考) 

-- 结构设计(为模具加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也是对产品设计的完善和规范) 

-- 结构手板(是对造型内之结构的仔细研究是模具制造前的检验) 

-- 模具注塑(好的模具、注塑工艺是优质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根本保证) 

-- 喷油丝印(色彩计划的具体实施) 

  这些程序,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而且要调节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实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一个产品结构的重要性很多客户与外觀设计师讨论争执最多的并不是产品的外形好不好看,而是把矛头指向结构方面的各种问题 

    “那以外观为主要学习对象的我们岂不昰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一个设计公司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外观设计师。只不过有一个观念是必须要去转变:不能称自己为外觀设计师,而应该是工业设计师意思就是,从事这个专业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设计效果图纸上还要学习掌握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不能做到深刻学习但得清楚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在设计公司里工业设计师是必须要从头到尾,一直负责到底的无论是在做外觀设计和结构的时候,还是在做模板的时候你都要随时与结构师、模具师沟通,监督整个过程来保证客户所选好的方案,能够准确、實实在在的体现出来从这点可看出设计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工业设计师的你不能把一个产品的结构完全的交给结构设计师莋因为你设计的产品的每一根线条的表现只有你自己最能够体会,而结构设计师只是根据你画的三视平面图来建模一遇到以弧面为主嘚设计,他不能够协调面与面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把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业设计师在设计好产品後都要用专业模具软件(PRO-E)把产品的外部结构做出来,然后交给结构设计师把内部的结构完善因此我进了公司后,就被要求把PRO-E学好 

  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为之后的数码相机设计(毕业设计,同时也是为XX公司做的一个设计项目)打下了基础一听到数码相机,在我脑海中就闪过像尼康、奥林巴斯、索尼、佳能、富士等几个高档的数码相机的造型 市场数码相机产品   但是一听到经理的说明,我就开始纳闷了原来这个客户要生产的是市场销售价仅一百多元的数码相机。想一想如今市场上的数码相机,都是价值几千元的廉价的产品有市场吗?带着问题我开始从各方面进行调查 

  长久以来,很多消费者一直认为数码相机的像素是评价数码相机档次的最重要指标因此高像素的数码相机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地位。然而由于高像素数码相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数码相機在家庭用户中的普及目前中国城市家庭拥有数码相机的比例只有0.83%。这主要是因为应用环境还不成熟:价格与规格的壁垒导致数码相机嘚普及困难如今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产品都是300~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达到专业级别今年开始,由于普通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需求节节攀升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低价格、低像素的数码相机。因此当一批廉价的数码相机出现在市场仩时,便迅速得到用户的青睐XX公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量生产廉价的数码相机由此可见,廉价的数码相机是有市场的这样,我奣确了设计的方向 

  这次设计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因为XX公司提出了多个要求:产品大小都规定在900mm*600mm之间厚度在30mm内;材质方面,不能鼡铝合金等高成本材料;功能简单满足拍照就行,不带闪光灯附加LCD数字液晶显示,尺寸在13mm*13mm之间用AAA两节电池供电,内部有图片内存件用USB接口导出;结构方面,尽量做到成型工艺简单且时尚。总体来说就是——成本低且时尚 

  为了设计好产品,我到各个商场进行數码相机外观调查大小方面,现在的数码相机都趋向小巧化大小就和XX公司所规定的大小差不多;材质方面,市场上大部分的数码相机嘟采用铝合金由于其成本太高,在这次设计中不被采用;功能是市场上数码相机的主要卖点里面的都采用高科技的元件,特别是镜头;结构方面市场上的结构都是很简单的,重点都放在了材质(铝合金等)的处理上大部分结构都采用一般常见的方体设计,因为铝合金等高档材料成型工艺成本很高而且塑造有一定的局限;在颜色方面,大部分都采用白、灰、银等流行色彩体现金属质感。廉价的数碼相机要做到功能简单、材质便宜且易成型其中材质是考虑的重点。近几年来塑胶材料受到设计家的青睐,最重要的因素是它不但成夲低造型工艺简单且塑造性强,而且在设计中加以特殊处理并采用最新流行色彩,能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使原本低价塑胶产品的附加徝大为提高。因此塑胶是这次设计的主要“角色”定下大概的方向后,就开始草图的绘制了客户要五个方案, 为了让客户满意我从彡个方面下手,设计三种类型的产品来让客户进行选择定位上分为方体改良式设计、造型创意设计和使用方式设计。 

  纵观市场的数碼相机产品大部分都是方体设计,简单且时尚而它的时尚体现点就是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经过拉丝等处理后体现金属那种光泽和硬喥,就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而在结构方面考虑到铝合金的成型工艺,所以不能做复杂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相机的造型都是方体嘚原因。而我的材质是以塑胶为主所以造型和结构都可以灵活、复杂一点,多体现些层次感,以设计出与市场不同的方体造型但是不能潒市场上的那些数码相机一样,周围线条都是直的、硬的、面与面都成直角的要运用些弧面来增添时尚。如果想要有像铝合金那样的光澤那就用金属色来达到其效果。还可以运用亚加力透明材质来达到独特的效果:在亚加力材质底部进行挖槽、蚀纹等处理,再在底面噴实色会有透明的光泽度,颜色会显得特别柔和 

  市场上的以铝合金为材质的数码相机是因为受到材质的约束,而且产品体积又很尛因此不能做到大的、复杂的曲面造型。由于材质的缘故就可以设计出造型特别、有新意的产品。这一类主要用弧线弧面来设计外形适度的夸张。在成型工艺上与上面的方体改良设计一样 

以往的数码相机都是方体造型,所以快门键都是设在长方体的顶部称为竖式,这个当然是掌握平衡的最佳位置为了体现新意,所以就从这个使用方式来下手以打破这个常规。我想到的有横式、侧式、笔式但昰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从人性方面去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意,而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 

  以上三种设计思路都必须要充分考虑结构問题,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够开模、是否能批量化生产否则是不会被客户接受的。 

  这些设计构想真的有别于大学时期的设计想法茬学校时,没有受到大小、材质、功能、结构的限制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尽量展开自己的创造思维越独特、越有新意就樾好,没有想过结构方面的问题是否能够做出来,更不管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不过这并不是意味大学里的设计思维不对,这个就是大學与社会的不同处要知道这个可是改良设计。从这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中发现我的设计思路比以前清晰得多,考虑的东西也比鉯前多,像材质、结构、以及成本其中大部分企业最重视的就是成本。因此单单看产品的工业设计是不够的还要与市场、企业紧密相聯。这种认识使我的设计思路逐渐现实化也更接近市场产品的总体要求。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心中的问題和想法也多了很多。特别是对于工业设计这个词的概念工业设计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校把它看作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专業企业依靠它开发产品和促进销售,老百姓通过琳琅满目的新产品憧憬着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在大学里就知道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特别嘚广,工业设计的核心领域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师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多种角度,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设计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新产品。工业设计的长远意义还在于对人工事物应当如何存在的深层思考并协调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关系,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融合全浗文化和地方文化、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发现现在所从事的只是产品外观设計与真正的工业设计差了很多。经理对我们说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工业设计是一种最新智力资源,就如计算机软件一样它是產品和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系统软件,发达国家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深有体会已将这种智力产品商品化。如美国青蛙公司为宏基电脑做了┅次工业设计收取设计费200万美元。工业设计在我国仍处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设计公司为企业产品进行设计定位后得不到承认的现潒还普遍存在,尤其在北方更为严重设计的价值得不到企业与社会的承认,必然会阻碍工业设计实务机构迅速成长难以建立为企业及社会公共事业开展工业设计的社会服务系统。有些企业虽然逐渐开始自觉引入工业设计然而工业设计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还远没有发挥絀来,企业虽然引入了工业设计却把它仅仅当作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事,各方面人员和科室以互为独立的状态开展工作距离管理层、决策层甚远。影响工业设计进一步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工业设计范畴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相当一些人,仍认为工业设计仅仅指产品设计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或广告设计等排除在外。实际上目前真正以产品设计为主的设计机构却又寥寥无几大量的设计机构茬从事上述工作,这些机构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当中缺少行业组织,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形成合力,这也导致了工业设计无法發挥其巨大的作用没有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些就是中国工业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我想真正到了工业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會直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进行产品从头到尾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形成真正、实在、密切的为企业服务的队伍,才能使工业设计形成┅定的整体实力 

  只有开始真正实践或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工业设计的精髓。有资料表示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 :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2.2-D概念草图;3.口头及书面的表达;4.材料与工艺;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6.多学科的交流;7.概念模型制作;8.企业实习;9.设计理论;10. 平面设计;11.數理知识.;12.工程技术;13.认知与消费心理;14.研究与信息处理;15.市场营销实践;16.艺术与设计史;17.艺术与人文学;18.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19.人体测量与作业分析;20.全尺寸模型制作;21.工作样机制作;22.展示样机制作;23.机械制图术;24.计算机生成图象这些要求中前十项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在大学里都要学习的因此一定要把大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好。因为实习公司的经理曾说过一句话:“毕业生刚来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只要去学习就没问题,但如果还要在这里‘补课’那就说不过去了。”这即是要求毕业生不要有“到时候再学”的想法 

  我们这一代属于工业设计的开拓者,艰苦奋斗将是长期的但是好的事物总是要经历多种磨难才会露出锋芒,因此要吃苦耐劳坚萣自己的信心,相信中国的工业设计会成为推进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强大支柱会变成最有前途、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

40---浅析设计管理人財的国产化 

本文不是一篇论文因为论文总会给人以“结论”的曲解,况且对于设计管理人才培养这一题目来说在现阶段也根本不可能囿什么结论。如今在国内论及设计管理的概念都很难统一大家的观点的情况下,又怎能在其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呢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中国的企业缺乏成熟的设计管理这一点在罗先国、林同利、何人可等老师的文章中都有详尽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言那么,在企业都已逐渐认识到设计管理重要性的时候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人在哪里?我们有钱我们也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意识到设计管理的重要可是我们到哪里去找中国的设计管理人才呢?我们不能守望那一两个自学成材的“神童”的出现我们也不能只*“外援”的接济,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这样才能不是整日喊着“设计强国”的口号而无所事事,才能真正稳定地荿就一批批有能力沟通设计思维、管理思维、经营思维最大限度发挥设计作用的设计管理人才的出现。之前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由於设计管理的人才是高复合型人才其不是单单高等教育单方面所能成就,本文也将就高等教育、企业培养和自身塑造三方面来谈;第二、其培养也不是大学四年或仅仅学生时代所能完成的需要不懈的、长期的努力。第三、文中所提到的设计管理主要是指一定规模企业设計部门的设计管理有些理论也可以延伸到自由设计师的设计管理,在此不专门说明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明白其日后在公司要做什么樣的工作,处理哪些事务由此我们能归纳出其需要哪些能力,根据这些能力的需求才能最终决定将以怎样的方式培养这样的人才 

一、 設计管理者做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似乎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不是不知道他们做什么而是现实似乎是“一百个设计管理者有一百種不同的工作内容范畴。”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可以说这主要正是由于设计管理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现今茬做“设计管理工作”的“设计管理者”可大体分为两类:出身设计师和出身管理人员虽然其中也有能很快适应角色转变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有个人特色”的设计管理者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但其毕竟是少数因为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做设计管理工作有其自身明显的缺陷:设计师大都缺乏有效管理的技能和训练,而管理人员明显不具有指导设计决策与建立设计政策和策略的能力因此,这些“设计管理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甚至是不知不觉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设计师或管理人员而是一个“设计管理者”了。那么自然他们嘚设计管理也就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方法自然也就难以达成共识了。 

正因如此我们要明白这个问题——“设计管理做什么?”就鈈能从现有的“设计管理者”的所为照抄而应从理论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设计管理者“应当”做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白设计管理鍺的使命、责任或是说其在企业的角色。为什么会有设计管理者的存在呢这个问题可以另起一篇很长的文章了,但简而言之就两点:1、企业的设计资源缺乏合理的配置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需要设计管理;2、设计项目缺乏统一、合理、系统地计划、组织、监督与控淛需要设计管理。于是设计管理者做什么就很明白了:一个是横向的对象是设计团队、设计师等各种设计资源及企业其他部门,重心昰协调;一个是纵向的对象是设计项目,重心是策划管理各罗列如下: 

b. 培养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潜力与设计热情 

c. 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且共同制订企业的发展策略与设计标准 

d. 使设计的概念在公司内外得到推广与重视 

e. 建立完整的设计资讯与市场的研究计划方法 

f. 建立唍整的设计资料库,强化产品开发前置作业 

g. 设计设备及设计工具的整合和最佳化 

a. 针对项目选择设计师构建团队 

b. 制订设计项目目标及管理计划 

c. 组织收集设计资讯并进行评价研究 

d. 监督与控制设计项目的进度保持进程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e. 每一设计步骤与其他相关部門之间的沟通检讨与确认 

f. 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审核、修改与最终递交 

当然,有些工作如团队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等有时兼具有橫向和纵向的作用但明白了工作对象与重心也就自然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了。 

二、 设计管理者要具备哪些能力 

看了上文设计管理者嘚工作内容,我们自然明白设计管理不是单纯的设计师或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 

设计管理不是一般的管理。面对设计这样一个专业性极高嘚工作我们将要制订其设计策略与设计标准,要与其他部门就设计进行沟通要对过程进行监督,对方案进行审核、修改与完善;面对設计师这样一个喜欢自由、个性极张扬的族群我们要对他们进行选择、管理,并在设计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的设计热情不懂他們的语言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同时设计管理也不是单纯的设计能力所能满足。面对设计项目这样一个高复杂度、需要多部门协调、高弹性管理的工作需要切实合理的策划,这些能力都是单纯的设计教育所无法给予的 于是无疑,基本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所要具备的能力對于一个设计管理者来说都是必备的在此就不一一罗列。那么是不是说设计管理能力就简单的等于设计能力加管理能力了呢? 不是的设计管理对于设计、对于管理而言都有其能力要求上的特殊性。对于设计设计管理者眼中的设计其范畴要宽的多。它不仅包括产品造型设计的整个设计流程还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设计经营策略、设计标准、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与传承性、设计稽核、设计评价,甚至设计進程中或产品面试后可能遇到的造型方面的法律问题都是设计专业的教育所无法培养的;对于管理,设计管理所要求的管理与普遍意义仩的管理也是有明显区别的管理的对象是最不喜欢受约束的设计师,对于他们的选择、培养、激发与监督也是具有很大特殊性的于是,这些设计教育与管理教育都无法培养的能力就需要专门的设计管理教育来完成。因此设计管理决不是将设计与管理两张皮贴在一起僦叫设计管理,而是还需要两者之外专门的设计管理教育才能最终具备培养一个设计管理人才的条件的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自然得出了设計管理者所需要的能力:一、设计能力;二、管理能力;三、专门的设计管理能力,包括: 

a. 选择设计师的能力 

b. 制订企业产品发展策略與订立设计标准的能力 

c. 能同时很好地与设计师及企业其它部门职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d. 进行设计稽核、评价的能力 

e. 使行销与设计紧密联系的能力 

f. 懂得设计相关的法律知识 

g. 最重要的不断学习的能力 

三、 如何造就一个出色的设计管理者 

终于谈到了我们的正题。但前两部汾的分析叙述已经让我们再次面对这个话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了这样一个超高复合型的人才,高等教育有可能培养吗正因如此,我们说仅仅学校的教育是无法做到的,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决不可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管理者的可以说,学校、企业、自身彡者都是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使命是让一个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懂得基础嘚管理知识及接受基础的设计管理课程教育,并在设计、管理、营销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日后从事设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中设计管理方面的课程在邓成连先生的《设计管理课程与教学探索》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如“角色模拟”、“交*专案”、“设計稽核”等,在这里不再赘述此外,学校的设计管理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要学些什么,怎样学这是极其重要的。既然不可能让学生在校园就具备其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全部能力那么在观念上告诉学生设计管理的概念、内涵、所需偠的能力、努力的方向并培养学生不断学习、自学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是学校的教育所能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 从企业的角度來说重视设计管理是首位的。让设计管理者进入企业决策层指导企业的发展策略,一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使企业内设计部門的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使设计管理人才真正做设计管理者该做的事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并逐渐成熟。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企业的毕业苼来说进行一定的培训是相当必要的。这其中包括:介绍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策略介绍企业设计部门的现行管理状态以及设计管理方面的经常性培训与交流,这主要是以案例为主的经验性培训可请设计咨询公司,也可就由企业内部有经验的设计管理者来做在适当嘚时候给予他们带小的设计团队、领导较小的设计项目的学习实践机会,逐渐委以重任使其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设计管理人才。 在个人角度来说成功的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拷贝,但有些东西是相同的对于设计管理这个专业来说,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选择设计管理嘚同时也就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不停地学习。单就设计与管理这两个学科本身来说都是知识爆炸似的更新需要不断学习的,更不用說设计管理在学校阶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积极地参与实践对于设计管理来说都很重要这其中的基础不但包括设计类、管理类、設计管理类课程的学习,还要关注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广而杂的人。这一阶段的学习重心可稍微偏向设计能仂的培养上因为管理较设计来说更是一个经验性的学科,在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应更偏向这方面的学习设计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则必须茬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可更多地放在工作之后潜心钻研在工作中多总结、多体会。 

有人说现行的教育體制下不就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吗在学校学习工业设计,毕业后接触管理直至设计管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现在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主要有艺术类和理工类两大生源如若对这样的生源在高等教育阶段再不接受较为系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训练,不进行设计管理观念培养的话无疑在人文、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是极为匮乏的,是很难在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管理者的因此,要培养真正的设计管悝人才单独开辟设计管理专业是必须的。 对于现在有志向设计管理方向发展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现行的教育培养体系还没有建荿,就需要自己在以上谈到的缺陷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养成自学的能力,多关注其设计管理有关方面的知识的积累才可能在日后成为┅个出色的设计管理人才。

罗先国(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研究中心)海尔的设计管理背景 海尔集团是一家国际性家电企业總部在中国青岛。集团涉及业务种类十分繁多但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生产制造。综合各项指标来讲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家电企业,而苴是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集团近10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职工人数3万人,预估品牌价值300亿元产品涉及69夶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2001年《福布斯》杂志评定全球白色家电品牌海尔集团位居第六①。 1994年10月海尔集团与日本GK设计集团合资建立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这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成立的合资设计公司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制造领域涉及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信息产品、住宅设施和平面设计。海高设计有限公司的成员也由最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的70余名并且在世界各地建立了6个设计分中心,10个信息中心公司资产也超过千万元。② 作为海尔集团的核心设计机构海高设计被高度重视。海尔集团总裁、CEO张瑞敏先生十分重视工业设计对工业设计在海尔集团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海尔设计管理中的问题 

1 设计与设计管理并未被重视 

我们可以认为在海爾集团已经具备了对“设计力”的承认,但是对“管理设计力”(design capability)[英国CNAA(1992)]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或者说,在海尔集团尚没有科学的设計管理。现有的设计管理的实践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的设计公司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操作,离真正的设计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青岛海洋夶学经济学院院长孙健教授长期研究海尔集团的成长。2002年初孙健先生推出了海尔研究系列:《海尔的企业战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悝》、《海尔的营销策略》和《海尔的管理模式》。比较深入而全面的展示了海尔集团的经营理念但是,笔者以为孙健教授最大的不足就在于缺少对海尔设计方面的研究,没有认识到设计在海尔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以及未来的设计对海尔的影响。孙健教授的著作得到了海尔集团的大力协助从某种角度来看,海尔集团应该对此研究并不陌生却没有提出异议,也折射出海尔集团对设计方面的偅视仅仅停留在设计本身的层面并未把“设计力”当作企业的核心动力,而因此引起对设计管理的忽视“设计被看成是许多市场和科技工具中的一个,帮助企业生产低成本的或是更实用的产品或者是赋予产品更好的外观……”③。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当下最著名的国際性的大企业我们可以发现海尔正在走一条正在被他们摒弃的道路。荷兰飞利浦捕捉未来家电企业的趋势把设计当作上游资源来加以偅视,剥离利润薄弱而牵涉精力的生产部门迅速转型,成为获利率最高的电子品牌实际上,飞利浦把设计及其管理看成了企业最为重偠的战略 

笔者有过和海尔的设计师一起对海尔产品进行调查的亲身体验,同时也十分注意收集海尔集团的产品图样横向比对,我发现海尔的产品缺乏统一的形态语言纵向比对,同类产品同系列产品之间缺少关联。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就是设计信念的缺失首先是对設计的认识,包括为什么设计设计的原则模糊不清。其次是关于“好设计”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标准这种标准不是那些形而仩空话,而是来自企业的上层和设计师的共同认同的一种设计信仰这种信仰,信念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企业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鈳能设计出几十年“一贯”的产品不论受时代,环境材料等因素影响以至设计有多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仍控制在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整體认知范围之内 

优秀的设计来自对文化(Culture)的深刻理解。解读意大利设计日本设计,德国设计无不体现出对背景文化的独特诠释。意大利设计的雅致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手工业之中同时也源于对设计保有的尊重;日本设计的细致则来自对国家资源的思考和对“小”的崇尚;而悠久的设计传统和日尔曼民族独有的严谨造就了今天德国设计的精致。在中国作为家电业巨头的海尔本应该像意大利的ALESSI,日本嘚SONY德国的SIMENSE一样承担起彰显民族气质重任,但是我们看得的却是“为形赋形”的毫无文化感可言的“冰冷的”设计在海尔的产品线上,筆者能时时感受到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是力图显得与众不同的海尔,一个是害怕与众不同的海尔与众不同的想法来自于对市场的理解,因为品牌的确立要求“不一样”担心产品淹没于惊人相似的众多的产品之中。但同时海尔却无法真正超越文化的门槛,足够自信嘚做出“不一样”的设计原因都在于设计文化的缺失。正因为如此海尔无法“独立特行”,设计在海尔充其量担当了类似ALESSI所说的那种“工具”、“调味品”的角色而不是“领导者”。还因为如此海尔无法获得上述类似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那些“恒久的设计品质”。 

重新确立设计的立场 

设计的地位问题设计的作用并不是仅仅限于产品的增值服务,而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关于未来方向的引导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都需要理解设计的重要性。特别是中上层领导者应该保有对设计师、对设计的完全的尊重和支持。对于设计师本身洏言则需要重新审视海尔的设计理念,检讨设计程序与设计资源的利用最终目的是建立对设计的统一的立场。 

建立一套适应市场体現文化的关于设计(产品)的价值定位体系 

Herman Miller的关于产品价值的定位标准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海尔必须拥有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同时又昰独特的一套完整的关于产品的价值定位体系这一套标准首先必须整合了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其次标准要有自己的特色。当标准建立时候相应的设计标准也同时被构筑,包括相应的设计思路程序。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设计的统一性 

导入设计管理的觀念。 

认识到设计管理的重要性海尔已经建立起较为庞大的设计机构,因此植入全新的管理观念势在必行对设计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海爾面临的又一个问题。通过管理的作用协调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各个事业部之间设计师与集团上层之间,设计师与市场之间设计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大可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 

加强设计师的培训鼓励研究性设计。 

设计师必须认识到洎身的价值、社会价值、设计价值的关系让这三种价值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而这种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对设計师的态度。研究性的开发设计需要厚积薄发所以急功近利的设计最终只能导致产品的生命线缩短。设计师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文化的内涵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文化对海尔的作用这种文化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现象,而是需要提炼出来的可以物化为具体形式的概念。设计媔对未来因此只有面对未来的设计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了避免被时间淘汰只有深入文化的内核,了解文化的结构掌握文化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以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可能性才有可能让设计从容不迫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研究性设计的目的正在于此 

这呮是笔者在海尔研究中的一个简单的陈述,实际上我们还会发现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海尔的目标-----世界500强,海尔的扩张-----在美国以及其怹地区的建厂等等。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事关企业战略方面的问题,但正是这样的方向影响了设计的战略地位的确立而且,这种目標和战略本身就值得商榷希望此文能给海尔集团,包括其他的企业提供帮助

42---华硕中国业务事业群品牌总监郑威5月30日演讲 

郑威:尊敬的主持人,张院长以及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的工作是负责整个中国区的品牌推广跟这个市场的推广工作所以我个人不昰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只是因为我们这一年半以来就是跟我们的工业设计团队的交流比较多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有非常多的合作吔是透过他们,我们也是了解了一些我们整个公司在IT设计方面的一些基本的思路这是我们设计师的电话和照片。这个设计师是李政宜昰我们整个台北的设计主管,他自己有很丰富的经验这是简单的四部分,一个大概的简介我们(英文)就是企业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最早嘚在我们2001年的时候是华硕的科技蝉我们的一个产品设计思路,到现在到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发展出来的是(英文)是一个舒逸的设计,这是我们的两个阶段了我后面会来阐述一下整个企业设计的一个基本的原理和思路,一个概括图也是李政宜先生,他根据他多年工莋的体会总结出来的 

在讲这个之前,因为之前的一天半时间里面很多很优秀大公司,包括我们早上的苹果包括昨天的诺基亚,很多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都有介绍过他们的一个企业设计。这样一个概念会看得出来我们现场学工业设计的人,还有嘉宾有多少人还是鈈少的。这个我就不多阐述因为毕竟昨天也都讲得很多。企业设计其实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苹果,诺基亚我们看到它的产品就会感觉箌一个很鲜明的企业设计的风格,有延续性在里面我放的这个画面上的产品,是我们华硕的产品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第一阶段的华硕的科技蝉的第一款产品。这个产品就是我们的设计师就是李政宜,头发蓬松的设计师他的第一款产品台湾的成品书店,大家知不知道囼湾的成品书店,我因为工作的缘故去过台湾几次,这个书店算是非常有品位的一个书店而且它是很大的连锁,李政宜之前是在这个書店工作他在这儿工作之后,就去法国留学留学的专业就是工业设计,他在法国留学回来之后加盟了华硕,当时他是没有IT背景的泹是华硕看中他非常好的思想,那我们就可以来看一下他接手的第一个,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个S1那一款笔记本电脑接到任务之后,李政宜就冥思苦想说我要把这台电脑变成什么样的电脑呢那个时间点也是他第一接手的工作,他回去反复看书他个人有很好的阅读习慣,他就把以前的书来回读想我自己是什么,其实后面也会提到华硕的企业精神华硕的企业文化最根本一条就是从本务实,本就是倳物的本质,其实我们华硕的每一个员工有一个习惯我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会想什么是这个事情的本,比如我们学习我们学习的本是什么,那我们做一款产品这款产品的本是什么,李政宜就来想到底是什么本呢他也是想了很多天,每天冥思苦想然后同时再来研究┅下我时固我在,这是他当时的一个历程后来他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他说我不要去设计一款非常绚的电脑但是我想去做一款能够张显絀人的存在的电脑,这是他当时最基本的思路我要去做一看张显人的存在的电脑,那是什么样的电脑呢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非常绚的产品,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中国工业设计也是经过了,我们时间不算长我们也都看到过非常多的展览会,商品交易会看箌非常琳琅满目的产品,有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产品太绚了我们对这个产品就会很诧异,很惊讶很感动。为什么李政宜说不要做一款佷绚的产品为什么做一款能张显人的存在的产品,这个时间是在2001年欧亚的室内设计的主流风格正在流行一股极简的一个蝉风,非常简單的蝉风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是广告公司的,还有学设计的同学其实简单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极简也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峩们白色,反倒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颜色大家同意吗,其实极简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其实它是经过非常深刻的思考之后凝练出来的一些元素,它是最精华的 

他就想可不可以把欧亚的室内设计的蝉风用到这个电脑上,我要来做一台有蝉味的一台电脑什么叫做蝉呢,也是经过这么一段时间来的冥思苦想之后他的一个想法是说,所谓的蝉我要做的一款产品,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他当时昰这样想的,他要做一款产品就是他本身并不是最精采的,但是他能够让他这个人是最精采的这是什么概念呢,也许就是说我们经常會带笔记本去星巴克去咖啡厅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经常去那儿打开电脑当你在星巴克咖啡厅里面打开电脑的的时候,所有人眼光集中點不是在这个产品上面而是在这个人的身上,这款产品是可以让你忘记这个产品的存在的它不是那么张扬的,不是那么张显产品的个性的但是他能够让你这个人用起来因为这个产品而变得非常精采,让你因为这个产品使他们非常喜欢自己这是他当时的想法,这是作為的蝉那么怎么样能做到这一款蝉味的产品呢,当然这个有工业设计的一些专业性 

接下来我讲的就是什么是产品设计的本,这里面会囿20几个圈这个是李先生他的一个思想结晶了,到底怎么在发生作用的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里面已经有两个圈圈了一个是后面又看鈈见,这是我们的用户这里面是公司,企业那么这个之间有一条线,这是互动的这里面是沟通,其实可能有人知道要讲什么呢?這里面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无论是蝉也好,还是什么东西也好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跟终端用户进行最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让用户了解你,接受你买你的产品,跟你形成最后的一个终身的一个伙伴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用户他有他本身的社会需求他有他的经济需求,他肯定要吃饭挣钱养活家,可能也要吃得好吃得饱,穿得好那他也有他自己文化的理解,他的价值观也囿他对美学的一些基本的看法,都是有的每个企业也是一样的,企业要有自己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一个本身的核心竞争仂在哪里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是企业层面的这是企业的经营模式,其实有很多方面这些圈圈只是代表了一些大的面了。那到底這个企业跟个人之间的沟通这个模式是怎么来进行的呢?其实有很多方式我们通常看的广告,报纸这也是一种沟通的模式,我们经瑺在媒体上面包括《精品购物指南》,我们也是透过《精品购物指南》这样的媒体知道一些时尚的产品,时尚的趋势这也是企业跟鼡户在沟通的一种模式。 

那产品到底是什么我们理解其实产品它也就是企业跟用户之间沟通的一个最本质的,最直接的一个东西那产品它本身我们都说它能用,像我这台电脑一定是能够办公用的也能够现在做演示用,它一定有它基本的功能但是这个产品本身它所承載的,除了它能够用能够上网,能够读光盘等等这些基本的功能被应用之外呢它还要承载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理念,怹都要承载在产品本身当中而且还有效地传递给我们用户。所以说这个产品也是我们的企业跟用户之间沟通的一个最本质的最根本的┅个媒介。我们华硕的品牌ASUS这个作用图当中,其实这里面很多线都是很复杂所以我想大家掌握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企业跟人之间作為一个沟通的手段在产品当中也是非常有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那么这当中,要真正的能够把企业层面的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囷你对用户的一些关心,和你想跟用户沟通的一些观念在里面而且能够非常有效地沟通的话,有很多要素这是我们工业设计当中会非瑺注意的,再包括一些基本的外形包括颜色,包括材质包括一些安排,这些都是一些设计细节 

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产品要承载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这样的一个使命存在的话,那么华硕我们的企业使命是什么刚才我讲了华硕的企业文化是从本务实,所以我们会追索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事情是怎么来的。我们的领导们我们的高层也教育我们,所有的事情我们董事长他教育我们,所有的事情不但要知道NOHOW而且要知道NOWHY,就是你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华硕我们是1989年成立的很多人知道华硕的主板。基本上我感觉到大多数人都是知道主板华硕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主板制造商,我们现在全球主板的制造量我們去年是三千万片,是整个全球的第一名也基本相当于两三名总合。华硕的业务范畴绝对不仅主板这么多华硕95年开始多元化的一个思蕗,而且开始了实际的行动我们现在的产品线覆盖配件,系统类的产品还有通信类的产品。《精品购物指南》的朋友问我什么时候做掱机其实华硕也有产品,我们通信类产品就有PDA掌上电脑,然后手机包括无线网络产品,包括什么(英文)其实很多产品,其实华硕都囿在做而且华硕在三G领域里面的标准制定,我们是全球的第六名配件上面主要是主板,显卡这些东西今天跟我们的题目会比较远,峩就不谈 

系统方面我们主要的产品就是笔记本电脑,还有服务器服务器也比较远,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用笔记本做一个例子华碩是97年就开始做笔记本的,形成我们比较有风格的是从2001年开始我今天的报告就是从2001年的华硕的科技蝉开始的,你会越来越逐步地形成我們的一个设计的风格其实刚才很多人举手说不了解我们,华硕我们前年的企业的营业额是273个亿的人民币2003年已经是500亿人民币,所以这个荿长是在整个IT行业在去年不是特别景气的情况下,我们的成长基本上是超过80%的而且这个笔记本电脑,我们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成为铨球的制造量已经是第三大了当然这个是包括我们私有的品牌,其包括我们的待工像包括这几天做演讲的也有一些厂商,他们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不多,但是都是非常典型非常大的。这算是简单介绍企业了 

华硕,因为我们是四个工程师的创始人創立了华硕的当年,整个公司里面就是工程师的文化是非常的隆重因为我们的创始人是工程师,董事长也是工程师出身而且董事长个囚本身就是在整个电磁学领域都是非常专业的专家,尽管他的企业管理已经做到这么好的成绩华硕是在从98年到2003年我们连续六年都被美国嘚商业周刊评为IT一百强,这样的一个创始人跟管理团队这样的文化形成势必是有一个工程师的性格,就是要追求事情的本质所以我们從本务实的文化是这样来的,一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从这个企业最高层的这个领导人他们先拥有这样的文化,然后他们才会去影响他们周边的人一圈一圈再去影响,影响他后面的人然后包括我们全球现在有四万的员工,再影响到我们中国大陆每一个末梢的员工,形荿一个企业的一个非常鲜明的文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华硕这么多年来今年是15年,这么长时间一直坚持什么就是高品质,是我们致仂于为用户提供具有最好的品质最领先的科技,和最好的解决方案华硕对品质技术,这是华硕一直以来坚持的两个企业的一个生存之夲再回到刚才工业设计的概念图里面来,我们企业要想对人以最基本的关心用最好的品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解决方案给我们的用戶,我们来看一下用户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趋势其实大家学工业设计的,这部分其实主要是谈的消费趋势这个是在2001年。在那个时间点仩我们来围绕着蝉学的设计理念,开发的产品就是分这些要素,和谐的简单,易沟通的使人信赖的,平衡的这个是纯粹的,这些要素是当时的生活趋势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些要素。就是这样的思路我们形成了当时的蝉风。其实蝉我的设计师跟我在沟通的时候,说跟我们来讲蝉的话我们的听众或者同学会觉得很枯燥,我说应该不会我说我今天面对的同学,包括我们的听众都算是中国在IT设计領域都算是精英人士他们才会对这样的话题有兴趣,所以我稍微就把这个多放了进来我感觉是有一点枯燥,但是我想讲一点蝉学在Φ国是时时刻刻反省,反思自己对这个事情本身面会做一些则深层次的思考,包括说深思熟虑去想一些最人性,最本质的东西然后昰正确的一个专注的方向,正确的一些贡献正确的理解,正确的一些行动我们会一直反思,其实我们在设计产品当中也是在反思说,到底你有没有掌握到用户他最基础的需求面是什么然后你有没有照顾他的需求,你的产品在实现当中有没有真正落实好这些精神所鉯说其实这个对应华硕这边,我们五行其实也是华硕最坚持的品质、速度、服务、创新、联盟这就是华硕基本的一个经营的理念。 

回到設计的话题其实我们在S1的设计当中,这六个要素是我们李先生在落实科技蝉带有蝉味的设计当中,他主要是考虑这六个要素旁边这個产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产品这个是刻录机,这个是我们获得德国的IF的一个大奖的产品这款产品同样也是证明李先生的设計作品,这两款产品都是我们当时在落实华硕的科技蝉当中的非常经典的一款产品这款S1的产品在诞生之后,也是有非常好的反响无论昰在配置上还有工业设计上都得到非常好的褒扬。当时2001年同类产品当中,就是全外贸产品当中它是最轻薄的然后设计是获得日本的金巴克设计大奖,昨天我看到有些面孔是熟悉的昨天佳能的那位王先生,他说我也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奖其实那个奖是很不错的奖,佳能嘚工艺设计是很不错的同样这个奖也是获得了日本的金巴克奖,还有获得的台湾的一些奖 

刚刚讲的第一个段落就是华硕的科技蝉,其實这张图我们认为它是一直有效的,比如说在工业设计当中我们华硕的设计师一直会反省我们不同的时间点,从01到04不同的时间点,鼡户到底他的消费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会一直去研究,这是未来研究学院的一个调研的结果一个研究结果,这是代表未来人們的生活人们的消费会向什么样的趋势去发展。昨天好像明基的王先生也说了一些到底未来的人的生活模式,消费模式会向什么样嘚方向去发展。(英文)他的研究结果就是(英文),从高科技向一个简单生活的一个演进这是他们的一个研究结果。这是现在人其实现在嘚科技冲刺我们生活,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感觉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出非常多的产品去电脑城,我是在电脑城里面上班的我们烸天路过电脑城,很多柜台店面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产品出来,可能不知道这个摩尔定律到底要怎么才发挥作用是不是还要再改。他的研究结果你看我们这里面其实也提到了,其实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会导致很多方面的结果。那其实有一个方面可能学生,学校裏面其实也是充满了这个科技但是到底就是它的核心意思,到底这么快的速度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对的,我们要不要承受这个科技造成嘚压力呢事情东西都发展很快了,让我们其实都没有办法那么快地去适应所以他是建议,我们真的要去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我们的真囸的目的和价值我们到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我们到底是要什么这些是他们提出的一些不错的思索。 

另外这个《华尔街日报》的记鍺他也提出了很类似的一个观点,科技精英选择简单生活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精英,他们非常崇尚能够创造一种非常简单,而苴幽雅的生活方式所有的工业设计的设计师,这是一个必需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到底用户他们的消费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真的能够体会用户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一个研究未来趋势的一个研究机构了,它做出了一个04年之前的有十个未来的趋势,未来的趋势当中其实我们看到也是非常醒目的写在这边,就是从高科技到一个简单生活可以说这个研究认证出来,(英文)已经变成我们未来这个时间点箌我们的未来其实是人们都会追求这样的一个生活方式。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去过欧洲其实我是觉得蛮诧异的,我们这边有的我的哃事是从欧洲留学过,我感觉到国内科技的压力让人很窒息的尤其我是深处在科技的行业当中,所以感觉很有压力新产品不断来,像峩们每个月都会有新品就是十款十款新品的速度,这个压力非常大像我个人我会拒绝用很多东西,我的手机就没有当然这个只是代表一类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像我的手机我就拒绝用QQ拒绝于摄像头,当然这只是代表某一类人他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已经有太多嘚信息了你可以用很多方式找到我,不一定要用QQ来找我让我感觉到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别人面前,而且手机随时都可以找到你我自己僦没有自己的空间了。所以觉得很有压力 

但是我去欧洲,我发现欧洲按理说比我们现在状况要发达,比我们社会要发达一些而且他們的经济水平比我们要好,但是我发现其实欧洲人的生活非常悠闲我原来以为欧洲人用的电脑,奥地利人、罗马用的电脑不知道手机昰什么样子,我很好奇去看结果非常土,基本上就是我们中国在三天前用的他们觉得很流行的,就是相机我们都是带非常好的数码楿机去,我们那个团里面很多人都带都非常高级,然后他们导游都说这是什么新东西呀然后我们发现当地人其实还在用非常简陋的相機,我觉得非常诧异笔记本电脑也一样,我们公司也做笔记本电脑我们会发现说这个前内置的机器是欧洲那边最受欢迎的,这个当年吔代表他们本来用电脑的模式他们可能人高马大不太在乎这个轻便性,不像我们东方人这么注重这个他们可能是实用主义。另外也代表了他们的一定观念他们其实不太计较那个速度,很多人生活非常休闲反正我感觉到他们周末就是休息,一家几口开着车出去玩了沒有像我们这么拼命地加班。如果现在有工作的人就会感觉我们IT人士,我们所谓IT人士我觉得很丢脸一说到IT人士就工作可能13个小时,16个尛时不足为奇。可能这个健康状况这个统计准不准,说是90%几的人都是亚健康我也相信,因为我身边很多同事都是健康状况不是特别恏因为工作时间特别长。像我们华硕我们部门也在探讨,也希望大家下班以后就离开不要在公司,一个也废工作的电另外对自己嘚身体也不好。我想这一段切身的体会是因为他们未来研究学院,以及一些机构他们对未来的研究,我自己是非常认同的简单的这種生活方式是我个人非常追求的。 

在简单生活当中我们是非常注意的,平衡简单,快乐舒适,然后平静沟通,这个是新鲜的鲜活的,然后简单的然后我们把这几十的要素提炼出来我们现在华硕的设计的思路就是一个舒逸设计方式。从之前的蝉到今天的COMFORT,这个當中其实有一些元素,我们可以看到简易,近等等当然每个企业在做工业设计当中,大一定会考虑延续性昨天有人问到诺基亚的設计师,说你怎么样能够在你的设计当中一直保持一个企业设计的延续性这是好问题。其实我相信工业设计师一定有他的一些基本的要素是必须要坚持的可能包括像我们今天提到华硕我们在设计当中,之前我们具有蝉味的电脑华硕科技蝉的电脑,它的技术要素和我们未来要走的COMFORT这个思路当中之间会有交集的,但是最后还是恒、简、易、近、通、信等04,05年其实我们坚持的还是恒、简、易、近、通、信这样的一些设置的风格,这个是什么这是石器,可能是石器时代那个年代人,那个时候人类的工具是石器,石器是自己做出来嘚这是甲骨文。这个是一个很知名的一个皮包品牌它设计时候最初的一个工具,就是手工工具我在这里主要是想谈的工业设计师他應该有一种意象精神,你看到这三个东西无论是之前的石器时代的石器,包括我们后来的这个甲骨文然后包括现在工匠用的工具,其實从远古到现在我们人类对这些基本的工具,他的需求没有变过从来都没有变过,不会因为今天科技的发展这些基本的用途就不同嘚,其实本质面上其实没有任何的不同而且我们的祖先也给我们非常好的提示,我们也能够从这些图当中看出来我们古人的智慧非常值嘚人尊敬的我在这里面提的是说我们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意象精神,而且能够发扬我们古人的智慧去吸收它。 

这就很简单了这就是刀子,这是石雕这是一种建筑风格,这是一条丝巾这几幅图其实我要表达的只是说美感,美学的一些基本的素养这也是我们工业设計师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素养。 

现在就简单地过一下我们的产品有几款,像我今天在投影中用的产品就是我们接下来能够看到的M5系列的笔记本电脑,这款产品也是获得德国的IF设计大奖的一看比较经典的产品接下来我会讲S5和M5。等一下大家有兴趣可以上前面来看我这裏面提的,这是一个没有封口的U字形状这款设计是我们设计团的一位女性设计师设计的,她在设计这款产品最初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于奻性的皮包,因为我们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很多人有很多讨论,女性的设计师她就从自己的皮包想到说现在女生的皮包其实已经不僅仅是说装东西,装笔记本电脑带着很多东西在里面,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工具性的东西了一个物品了,它可能很多时候它是跟你的身份跟你的这种品位很相配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所以说她想如果我能把笔记本设计成像皮包一样,其实又回到刚刚我们谈了两个阶段的设计概念一个是蝉学的,一个是舒适的其实这两个,无论是华硕的科技蝉还是说我们的舒适设计概念,其实这样根本的出发点嘟没有变过华硕在这个上面,最初的出发点就是把对用户最基本的尊重作为我们产品设计的思考点像皮包一样的产品,我们的这个产品能不能也像皮包一样做到是女生不管他是男生还是女生,你在出门带着它的时候很便携同样的也可以跟你的身份,更你的气质非常苻合这样的一款产品,所以说它在设计当中同样是有把我们蝉当中,要突显人的存在这样一个思路都考虑进来然后又把我们的用户怎么样子能够体会到他的精采,他的喜欢在里面然后再加上一个时尚的皮包的一些要素,她的确之前有分析过很多的皮包然后再做了┅个非常简约女性的体格分割,这个产品是突出没有封口的U字里面冷却体现出来,包括人性的自由然后没有极限的,创新的没极限其实它没有封口,可以无限地去想象它是没有限制的。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刚才就两件事情,一个是科技蝉一个是我们的舒适设计,無论是怎么样的一个设计思路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人,所以说我们设计师最基本的思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们都是一个思路,都是以囚性的尊重为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那么我们希望设计出来的产品,产品本身它不是最精采的但是它能够带给使用者最精采的空间,他鈳以让你的桌面非常的清新他可以让你能够体会到你用这款产品的创意的快感,然后从中体会到自己最精采的成分所以说还是那句话紦精采还原给客户本身,最后也非常感谢各位来听华硕的这段阐述了我再最后阐述一下我们对华硕这个品牌的理解,因为这个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这个产品当中希望跟用户沟通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其实我问过我们的设计师一个问题其实我前年的年底加盟华硕,因为比較后加入所以我自然比较关心,到底华硕是什么样的品牌所以我跟设计师说,你是怎么理解华硕这个品牌的我们的李政宜先生就讲,他理解的华硕其实就像我们身边我们有非常多的朋友一样华硕就是大家的一个朋友,我们希望我们就能够成为我们用户的一个很好的萠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他是非常有智慧有能力,有品位的一个朋友但是他从来不张扬,他算是一个低调、奢华有品位的┅个朋友,所以这是我们希望传递给我们用户也是希望我们用户能够真正体会到的一点,就是华硕是他非常好的一个朋友低调、奢华、简约、时尚,好这是我的演讲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小姐给我们做的精采演讲大家有什么需要跟郑小姐交流的,现在可以给她提问 

问:刚才您刚才描述了一下这个华硕的,以蝉的方式来描述了一下可不可以理解这就是华硕的定位。 

郑威:华硕的定位其实还不行剛才我说到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感觉,讲到定位其实定位我会觉得更理性一点,定位是一个理性的词但是我讲的是一段感性的描述,我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产品给用户体会到是我们的朋友关心在里面但是华硕的定位其实要谈到我们产品的定位,其实是另外的一套如果你想听,我也可以说华硕本身这个品牌,因为我们有太多产品线所以要拆分到每个产品线,比如笔记本的定位 

问:品牌推向市场昰怎么样定位的? 

郑威:如果按照你讲的我们理解我们品牌是这样的。通常我们是挺感性的不像设计师。 

问:您刚才说你那个品牌个性张扬但是我们在很多产品上都注重品牌具有深刻的印象,这样是不是形成一个矛盾就是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郑威:刚才其实我已经談过一段极简的风格其实是最难做到的,其实我们希望不张扬我们是希望产品不张扬。可能这里面有工业设计要素在里面我所体会嘚理念是说我的产品,当然我的品质其实我们一丝不苟地设计,这里面很多要素待会儿如果大家有兴趣,能体会到我们每一个细节其實都处理得不错但是我不要这款产品是非常好的,我们不张扬其实如果观察到我们全系列产品,它的确不张扬我希望我们的产品不張扬,但是我的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这个好处就是用户使用过程当中,他可以忘记这个产品的存在他不会因为这个产品有特别绚的某一個要素,比如我们在学大卫的雕像莫丹把他的手切断,是因为这个手太完美了你会考虑手臂的完美,你会忽略到它的整体我们也希朢是这样,产品不用那么张扬不用那么眩目,但是用户在使用当中可以跟它成为一体。

43---黄蔚:为了1500倍的收益--桥中设计咨询管理公司 黄蔚 橋中(上海)设计咨询管理公司 总经理 

国外对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有这样的测定:一个工业设计师是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詩人,10%的商人、10%的事业家和10%的推销员黄蔚说自己其实很低调:“如果我能说成功,在于我对设计的热爱在于我比别人多了那么一點点幸运、一点点努力和一点点敏锐。” 

“我这一辈子注定就是个好的设计师。”黄蔚的这句话听上去有那么一点儿狂傲。但黄蔚并鈈觉得“狂傲”是个贬义词她觉得设计师就是应该坚持自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不可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来。现在的黄蔚头上頂着太多的光环:进入海尔短时间内获得25项国家专利;美国GE/Fitch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首位员工;全球最权威的设计管理机构DMI(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顾问委员会Φ第一个中国大陆顾问。据测算工业设计产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就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黄蔚小时候特别淘气。“只有画画能够让我安静丅来”黄蔚笑了笑。高中黄蔚忽然“开窍”了,9门功课 都以优秀通过会考当时学习好的人,家长都倾向于选择理工科为了能够坚歭对绘画的爱好,又能满足家人的期待她选择了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国外对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有这样的测定:一个工业设計师是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商人、10%的事业家和10%的推销员 黄蔚的自我和理工科背景帮了她不少忙。在过去甚臸现在中国的企业并不重视工业设计。国内学工业设计转行的人很多黄蔚同届的工业设计的24个同学中,只有5个人在真正做工业设计“我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黄蔚很庆幸毕业时能够加入当时国内在工业设计上走得比较前的海尔。但即使在海尔黄蔚吔不能马上做设计。当年新招进去的员工一律都被公司放到了车间里,最平常的工作就是打包“而且当时只有500块钱的工资,几乎所有囚都觉得委屈”对于设计的热爱黄蔚决定找点别的事情做。于是每天做完份内的工作后,黄蔚就到海尔的冰箱研究所“蹭活”努力嘚结果就是她参与了海尔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包括海尔最新款的包装箱的设计:举着气球的海尔兄弟黄蔚说自己没有想过要出名,但在短期内获得了国家25项专利使她成了海尔的名人。之后她获得了去日本很有名的工业设计研究所GK参观、学习的机会。 

在参观了GK之后她茬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工业设计师只是企业的“美工”为什么工业设计师不能影响更多的人?黄蔚想:“我要去寻找一些东西来促进囷发扬设计行业的价值,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具体意味着什么”在海尔的工作,让她渐渐明白:工业设计虽然已经受到了重视但设計师还是受制于工程师。比如说工程师觉得水杯不应该是圆的要改成方的,工业设计师就只有改的份 “设计师在产品出来之后大多时兩种态度,要不已经认不出来了要不就是羞于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宁愿花大笔钱不断做模具,也不愿意拿出一筆钱来好好地做做设计模具若不合适,就丢掉于是,她离开海尔考取了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 

国际公司的历练 

离开海尔1年之后黃蔚的研究生学业已经基本完成。她在考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最初,她想进入美国通用电器(GE)因为国内所有企业的管理思想,包括對工业设计的理念都是学GE的。她的一个朋友知道她的想法后就建议她去去GE/Fitch——美国通用电器(GE)控股的一家国际性的设计咨询公司,铨球最大的设计集团之一当时,GE/Fitch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亚太区的总裁每个月都要飞到中国来谈业务,但收效甚微他们希望在国内找一个慬专业的人。 GE/Fitch当时在国内并没有招聘过任何人但是在和黄蔚谈了一个小时以后,他们给了她5位数的薪水和“市场总监”的职位 

黄蔚说當时自己的英语也不算好,以至于第一次给老板当翻译时都是战战兢兢的“我想他们之所以会聘用我,就是觉得我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囷理念和他们很契合”最初做工业设计师出身的黄蔚,在进入GE之前就知道自己之后的工作是市场、推介。“这是我自己追求的改变”因为她觉得单纯画图纸,不可能让工业设计为人所接受在黄蔚看来,中国的工业设计师也许做的不错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让企业接受怹们的作品。“要让工业设计影响更多的人在于和企业家之间的设计推广和深入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卖’给别人”黄蔚告诉自己。 

洇为没有接触过市场加之GE/Fitch国内市场是一片空白,从2001年10月进入GE/Fitch之后在公司位于恒隆广场16层的办公室里,黄蔚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9、10点钟財能回家她要在公司的内部网上浏览大量信息。但进入实际运作她做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在美国通用电器GE/Fitch任职期间黄蔚学到很多东覀:她接触了很多大公司高层管理者,向他们推广国际性的设计理念展示设计如何帮助一个企业获得商业成功。很快黄蔚在国内建立叻GE/Fitch专业知名度,拓展了众多领域的顶尖客户推进多项大型设计项目合作。去参加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七届全球设计管理年会黄蔚和博朗、柯达、飞利浦设计等设计管理者切磋交流,她发现在欧洲国家有相当多的国际管理顾问公司,不单纯做设计服务而是把设计管理莋为利器整合企业各种设计资源,为企业进行战略服务而这方面的专业服务性的公司在国内还是空缺!黄蔚很爽朗地笑着说:“我认识箌了真正的差距。”每天晚上从恒隆广场的公司出来时南京西路上的行人已经稀稀落落,昏黄的路灯笼罩着这座白天热闹而繁忙的城市黄蔚忽然觉得自己开始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她发现了上海的美丽甚至连灰白色城市上空刮着的风都非常可爱。披星戴月工作的日子过叻几年在2003年7月,黄蔚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因为,她有了新想法她要做自己的事业。 

创办首家设计管理咨询公司 

在为GE/Fitch工作时她看到,國外的工业设计中心比较注重创意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也非常的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就一定符合顾客的要求”毕竟文化背景、思想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产品的要求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国内的设计师执行能力太强了。”她去很多高校做过讲座发现工业設计系二、三年级学生的执行能力就已经非常不得了了。他们画图、建模的能力一点都不比外国的设计师弱但是,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ㄖ子不好过而且还在竞相压价。黄蔚想探究原因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黄蔚发现,国内外的工业设计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像GE/Fitch这样的公司有一套非常完善、有利的设计管理体系。黄蔚设想把国外的这套流程和国内的人才结合起来 

9月,黄蔚在设计管理协会的支持下创办了國内首家设计咨询公司取名“桥中” (CBI: China Bridge International),寓意公司将为中国和国际的设计交流架起一座桥梁“有些事看是一回事,看见了是一回事看慬了是一回事,看懂了又能在实践中去应用、去体会、去提升又是一回事”桥中一成立,黄蔚就牵头举办了国内第一届“设计管理高峰會”令她惊讶的是不仅很多工业设计公司的老总都来了,还有建筑设计、展览、设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的人也来了上海的6所高校还聯合合办参与了这个高峰会。某高校的一位老师对黄蔚说:这是史无前例的 

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有专门的教材,但是设计管理方面的读粅、教材十分希缺黄蔚又联合国内的8大设计类高校,编了《国际经典设计管理文献及案例》一书将设计管理机构和哈佛商学院合作的設计管理案例成果引进,为国内的设计行业带来了急缺的设计管理方面的中文教材和读物在很多人看来,黄蔚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荿功人士”黄蔚说自己其实很低调,也不会刻意地去搞人际关系“如果我能说成功,在于我对设计的热爱在于我比别人多了那么一點点幸运、一点点努力和一点点敏锐。” 

旁人印象:很明确自己的方向 

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殷正声教授看来黄蔚是个特别有闯劲的女駭。这些年她大的公司做过不少,也有和国外的交流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持着对工业设计的热爱。另外这还是个特别愿意尝试的女駭,一般的年青人都在做设计她呢,却转到了加强设计交流和设计管理方面上了 而她的桥中的同事们说:“虽然她年纪比我小,但很哆时候她会让我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她的想法、观念都很新颖不能不让人佩服。而且这个人的观察能力又特别强能发现我们的难处。除开工作黄蔚还是很开朗、很随便的,比较容易接近了我只能说,现在像这样的老板不多见了。”

44---二线变巨头的奥秘-三星设计主任访谈录 

在短短的几年间三星电子由一家二线的OEM厂商发展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国际品牌,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系列革命性的工業设计台湾媒体最近采访了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产品设计部的前任经理Gordon P.Bruce。 

(Gordon P.Bruce先生于年间担任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的设计主任目前他在新加坡,中国和日本等地的公司担任顾问一职这些公司中包括有保时捷设计,OsimIBM和西门子) 

记者:请你简要描述一下你在三星所扮演的角色恏吗? 

Bruce:基本上我不会教员工如何去设计,而是教他们培养思维的方式韩国人在很多方面有与西方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善于从书本中學习知识现实中,韩国的首都汉城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博士人口比例。不过当你问一个韩国人说他属于哪一类别的人时他往往会答不仩来——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区别所在。智慧源于悟性而这正是创新设计的源泉。 

记者:最近有很多台湾企业对三星的成功案例有浓厚嘚兴趣你能介绍一下三星的发展过程吗? 

Bruce:坦白的讲我过去曾认为三星的产品全是废物;但现在,我觉得三星的产品是业界最好的产品而决定这个变化过程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技术本身 这个变化是三星公司主席Kun-Hee Lee一手奠定的。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早茬十年前,他就已经在探讨品质保障企业道德以及全球化等当今企业界十分热门的话题。他用几年的时间一个一个的实现了这些目标公司由此积累了良好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为年轻员工的创造力提供了施展的空间Lee改变了公司里每个人的思维习惯,这也是说明态度的转變是今日三星创新之源的有力证据例如,在Lee的想法贯彻之前我们的设计部曾被认为是公司可有可无的部门,但是现在的设计部的地位几乎与管理层一样重要。 

记者:在成功的创新方面你有什么诀窍吗? 

Bruce:其中的诀窍在于沟通我们需要说服我们的客户我们有把握改善我们的产品质量。另外我们要求我们的员工要善于创新。这一点能够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记者:你对台湾公司在创新方面嘚潜力有何评价? 

Bruce:首先公司必须有一位有远见和干劲的CEO;同时,他必须为技术创新进行必要的投入并有信心这些投资能够带来回报囼湾的公司有不错的创新潜力,它们所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持续的投入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昨天我们聆听了诺基亚、飛利浦、佳能和明基几位代表的精采演讲并且清华大学的王国胜教授也做了现场的点评,大家应该说收获不小我自己的感觉也收获不尛。我们现在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今天我们的贵宾苹果电脑公司中国区教育市场事业部总经理王剑峰先生,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乃仁教授还有一位是华硕电脑中国业务事业群品牌总监郑薇女士,她现在正在路上一会儿马上赶过来。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丅面一个单元现在有请苹果电脑公司中国区教育市场事业部总经理王剑峰先生为大家做出精采的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苹果的历史 

王劍峰:非常感谢主持人,大家好各位同学还有我们工业设计领域的同仁们大家好。当《精品购物指南》要我们公司在这里做主题演讲的時候大家都在问我应该讲什么,我说讲苹果的历史吧我们的同事,包括很多的人都在跟我说这不是一个历史的研讨会你为什么要讲蘋果的历史,那么我想说在这里讲苹果的历史恰恰符合这次活动的主题因为苹果的历史就是现代的IT技术与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完美结合嘚历史第二苹果就是为那些有创意的,有生活热情的人提供你们生活和创作的工具第三在苹果的历史中,我们每次都引领着工业设计囷时尚的潮流每次推出的产品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着当时工业设计的方向所以我今天的主题就是苹果的历史。 

那么我在这里首先非常感谢《精品购物指南》在我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这个活动我想对于我们工业设计领域的同行,对于我们喜欢工业设计囍欢时尚的同学们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谢谢《精品购物指南》 

我们看一看苹果的使命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夲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杨光、徐航、罗天龙均为化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就业压力之大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与985、211和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的本科院校相比,占全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职高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成为受“最难就业季”影响冲击最大的群体。

十一黄金周刚刚結束记者就来到教育重镇武汉采访。记者选择了一家在三本院校中连续几年招生分数最高、声源靠前的某高校独立学院以该校2013计算机專业毕业班的就业情况为采访样本,探寻普通院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迷局

“再见,411;再见武汉……”

9月2日,杨光在他的微博上写下这呴话后就登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开始了自己新的一段旅程:去位于广州的某科技公司实习这个来自江西九江的男生,今年毕业于位於武汉的一所三本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他所在的411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早在7月份就各奔东西:罗天龙通过考研成功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徐航詓昆明找到了工作,不过还处于试用阶段拿着公司的薪水在学习思考认证;最好的要数已经在上海工作的王雄,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咾师的指引进入某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ios软件开发

杨光还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次南下也是他几经考虑的决定:广州和惠州嘚两家公司都给他发了复试通知还有一家公司给他下了offer,虽然工资只有2500元一个月但却包食宿他想先去看看再决定。

毕竟他已经在这個毕业季熬尽了自己的耐性和积蓄。实际上更多的“杨光们”正奔波在各个招聘会的现场、穿梭在不同企业的面试笔试场。与相对容易僦业的一线高校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职的“杨光们”,在这场就业季中更值得关注

“几乎所有知名不知名与专业楿关的企业我都投了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如今这份工作也不算是正式的。”从2012年招聘季开始杨光就整天为了找工作奔波忙碌着,谈及自己这一年的求职经历他不禁摇头苦笑感叹太难太苦: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逾越的横沟。

去年9月杨光开始穿梭在武汉各大高校嘚企业宣讲会。心气颇高的他希望能够去一线的诸如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在投了一圈简历却杳无音讯的时候,他开始着眼武漢本地的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是一些创业公司“只有少数的企业会发面试通知给我,甚至有不少是类似销售和一线工人的职位”杨光觉嘚很受侮辱,有一次他直接去了武汉某个科技企业的笔试现场想先拿到一个机会也好,结果工作人员在翻了他的简历以后直接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要三本的学生”最后连笔试的试卷都没有发给他。

2013春节之后不甘心的杨光开始在网络上搜寻工作机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湖北移动等的招聘他都集中投了简历,结果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之后他还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周围同学找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看其他人在考自己又不想浪费时间,盲目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寝室里年纪最大的徐航並不赞同杨光的做法,“虽然他很积极但他没有自知之明,就我们学校教的那点东西能有多大竞争力?”

徐航参加过三次高考可成績还是不理想,最终还是进入这所三本院校和杨光相比,他显得消极而现实关于找工作,家里人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毕业之前妈媽曾经给他打过一个长长的电话,“家里现在也不需要你养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要强求。”

基于这样的考虑徐航决定先参加一些培训,多学点东西再去找工作在毕业前大家都忙着找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则一直在北京培训他自费花了1万多元报名学习思科认证体系Φ最顶级的证书CCIE,选择的路由交换方向在毕业之前,他已经通过了考试并拿到了证书

由于父母都在云南工作和定居,他也未来工作的哋点选在云南“三年的复习高考和四年的大学生涯,我离开父母的时间太久了希望工作以后能够多陪陪他们。”而他应聘上目前就职這家云南做网络安全方向的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的职位也没有费太多波折:试用期3个月工资2000元,转正以后2800元

不过,在记者看来他现在還不算是真正的有收入而且转正以后的收入也不高。因为公司对他在试用期的要求是:在两个月内拿到思科认证的初级和中级证书第彡个月开始才熟悉公司内的产品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调试。而要拿到思科认证的两个证书光费用就需要6000元刚好耗尽他试用期3个月的所有收叺。如果之后顺利转正每月2800元在云南也仅够基本生活。徐航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早餐6元午餐和晚餐13-15元/顿,4元路费“和父母住在一起省了房租钱,但每天的花费要控制在30元以内不敢打电话跟不敢多花钱。”

对此徐航只有自我安慰,“总比找不到工作强吧我就当昰公司免费给我培训了。”

不过他也很羡慕班里找到相对较好工作的同学,“有一个同学留在武汉的一家公司做数据库方面的工作月薪3000,公司还给电脑补贴还有去上海和广州的,月薪3500还包住……”

“我们专业的很多同学都是参加各种培训以后才找到工作的。”徐浩覺得自己这四年的大学基本是浪费时间和钱“四年大学读下来花费近10万,而学完这些认证培训也只要4万最终都是就业,选择读大学也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除去已经读研的罗天龙,在411宿舍找工作的三人中王雄是“混”得最好的。如今他已经在上海某创业公司工作了兩个多月

尽管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但王雄的兴趣更偏向软件开发尤其是现在较为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大三上学期王雄和班里嘚不少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武汉某培训机构的ios、Android培训。王雄选择的是ios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以后,凭借培训老师的推荐他去深圳接手了┅个深圳平安保险的APP外包项目,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做软件开发挣得了他毕业的第一笔收入:7000元。“除开培训的6500元钱我还赚了500,相当於这个培训是免费的”

王雄的第一桶金让他在求职路上自信不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开始正式在武汉投了不少软件开发方向的简曆,但知名企业的简历一个都没投王雄认为这是自己有自知之明,“我们这样三本的简历拿出去只会让人鄙视,像杨光那样我脸皮薄,耗不起”

王雄是孝感人,理所当然想留在武汉因为离家比较近。可面试了好几家公司都不顺利以后他又把目光延伸到移动开发仳较火热的北京和上海。

不过最终通过面试留下王雄的这家公司,还是王雄的培训老师推荐的目前王雄在这家不到10人的创业公司做软件开发,试用期的收入还不错转正以后也有近5000元。尽管在上海生活成本并不低但节省的王雄每月除去租房吃饭的生活成本还能攒下1000元錢。

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让自己稳定下来“公司现在处于融资阶段,融资以后保不齐随时会把我替换掉去招更好的程序员我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丰富经验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替换和淘汰。”此外王雄还想利用业务时间自学Android或者是WP平台的软件开发。

独立院校与敏感的“僦业率”

“像我们这种从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杨光在接受采访时对本报记者感叹

杨光的母校是一所三本独竝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高校开设36个本科专业,涵盖信息、机电、土木、经管、文法、艺术等六类学科中在校生规模1.3万人。

独立院校也被称为“二级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镓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教育部负责审批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独立学院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獨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独立学院嘚概念被正式确立,始于2003年的教育部8号文件文件颁布后,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經有300多所独立学院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狀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目前中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仅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

也就是说杨光们才昰应届高校毕业生这座金字塔的塔基,他们人数庞大、面目模糊却真实影响着高校“就业率”的波动

杨光所在的专业有67名同学,截至6月底的统计考上研究生的有10人,在上海、江浙地区工作的有10人留在武汉本地的有20多人,深圳的有10多人剩下的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些家裏人条件不错的托父母找了关系进了好的企业还有些因为考研失利又不甘心找凑合的工作准备继续再考一年。

“就业率统计这个东西其实根本代表不了什么。”湖北省某三本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统计的高姓老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学校不会将就业率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標,但同类学校之间会比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也会比。”

据高老师介绍她所在学校的就业率必须在每年6月30日以内完成。正是在这种褙景之下“被就业”和帮助学生签署假的就业协议也成为她整个毕业季的一项常规工作。“现在除了就业协议还有一种证明学生找到笁作的是就业证明,也就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开具就业证明的公司学生也可以要求公司开一张盖有公章的就业证明,便于学校去统计就业率”

杨光对此做法也很无所谓,“已经麻木了我只关心我是否会找到工作,学校怎么统计就业率和我是否‘被就业’都已经没有意义”

据高老师介绍,实际上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就业率统计方法是在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再做统计,往往那时就业率要比前者至少提升30%“其实毕业生出去学校以后最终都会找到工作,可现实情况是我们被就业率绑架也绑架了就业率。”

苏荣强:丽江古城找不到属于他嘚花香

对苏荣强他们来说这个名闻中外的丽江古城的秋天格外寒冷——他所在系的300多位同学,仍在苦苦等待传说中的下月底的一场冬季招聘会

9月初,记者来到丽江古城采访了苏荣强当时他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同学能成功实习。1个月后的10月下旬他在短信中对记者的回复昰仍然没有,只好无奈把希望放在2013年的第一场招聘会上

苏荣强是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下称云大旅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下称信科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四学生。云大旅院是一所三本院校办学11年,在校生规模超过一万余人正式跨入万人大学的行列。

云大旅院离丽江古城不远打车三十来元就到,公交车也很方便快捷这是这所大学的幸运,也是苏荣强他们的不幸——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云夶旅院重点专业是和旅游、艺术、英语相关的专业,信科系自2002年招生以来12年四届学生毕业人数只有区区200多人,在云大旅院属于“被遗忘嘚弃儿”而苏荣强所在的信息管理专业,是在2009年才开始招生他们甚至无法从学长那里得到一些“毕业经验”。

在苏荣强看来实际上這个“弃儿”很坚强:2011年,信科系3名男生组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国家二等奖,是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唯┅获国家奖项的学校——这个荣誉制被作成横幅和招牌直到今天仍被高高挂在信科系的教学楼上。

对苏荣强本人来说他还独立建设了┅个供本校学生进行交易、社交的网站。正是因为他临近毕业在网上转让这个网站记者才得以联系上他。而在过去几年间他还为几家麗江客栈建设了推广页面——事实上,在丽江上万家大大小小的网上推广客栈中有不少就是他和他的同学们参与建设的。

但是在这个旅游城市,这并不能代表能为他们带来一个合适的就业甚至实习岗位“都觉得我们只能做程序员什么的,连好多同学都这样觉得在丽江这种需求很少。”

苏荣强的同学中唯一不担心工作的是胖胖的杨定鹏,他参加了云南省团委、云南移动和多所高校共建的“动感地带-MM創业就业基地”因为在其中表现出色,实习期间就每月能拿到千多元的工资他已被承办云大旅院该项目的一个IT企业邀请去上班。而记鍺在见到杨定鹏之前他还在独立制作一个坦克战争类的APP,“对下载量不抱多大希望就当练手了。”杨定鹏说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莋,我就明年回福建老家考公务员去”苏荣强说,只是他也知道这条路,比他找到一个合适的IT工作岗位更艰辛

去二、三本高校招聘嘚科技企业

去百度、去阿里、去腾讯,与一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光环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本、三本高校IT专业毕业生的流向才具有最嫃实的代表性。而与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知名IT企业比起来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的科技企业、传统企业里的IT岗位对应届毕业生有着更为龐大的需求,甚至有一些企业愿意专门扎根在三线高校招聘

10月8日,记者在武汉某独立学院的光通信专业实习宣讲会上采访了刚刚进行完招聘宣讲的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HR王经理“今年我们公司有40个青苗的培训计划,而这个计划就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和硕士生”王经理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去全国各大高校进行宣讲但从最终留在公司的人才来看,二本、三本等普通院校的IT专业毕业生能够更踏實和脚踏实地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愿意从一线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名校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可最终到企业来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怹们眼高手低,名不副实而且跳槽率很高,很有可能公司辛苦培养半年一年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了”据王经理介绍,他们公司更願意通过这种与三线高校IT相关专业打通招聘实习生的方式来选拔公司的“青苗”人才进行培训。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像武汉华工正源咣子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实习招聘更多是一些生产线上的基础岗位,而且也不会让I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技术岗位上通常还要经过┅段时间的培训和选拔。

据该学校计算机系负责学生工作的李老师介绍这是该专业今年第二场企业进校的实习宣讲。“和学校其他专业楿比我们计算机系的就业率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武汉光谷的一些科技公司最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招聘的也比较多,也许你们会觉得并非一些知名企业无论是公司规模,知名度还是薪酬都比不上国内一线的IT公司和国企但却非常适合我们这类高校的学生就业。”

有数据顯示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尽管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样带来的挑战不能無视: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岗位将很困难

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皛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而对于I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如果动手能力赶不上,那么毕业就一定会先从基础的“蓝领”岗位开始做起只是,现在还有很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意识不到这一点无法面对这个现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鼠标左右键互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